❶ 天然橡膠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及其生產概況
天然橡膠起源於巴西亞馬孫河流域的熱帶雨林中,稱之為巴西橡膠樹。1876年,英國人魏克漢從巴西亞馬孫河的中下游採集了野生橡膠種子7萬粒運到英國倫敦邱植物園(Kewgarden),育成苗木2397株,其中的1900株運往斯里蘭卡,一部分送往新加坡,2株運往印度尼西亞茂物植物園。此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東南亞國家的橡膠種植園大多是由魏克漢采種的第二代橡膠種子建立起來的。1888年,英國人鄧祿普(J.B.Dunlop)發明了氣胎,1895年開始生產汽車,1900年開始橡膠價格急劇上升,由野生橡膠樹採集的橡膠遠遠供不應求,於是,植膠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遍及亞、非、拉許多熱帶國家。我國於1904開始引入橡膠樹,1952年起在華南大面積植膠。迄今世界植膠主要分布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中國、越南、象牙海岸、斯里蘭卡、賴比瑞亞、巴西、菲律賓、喀麥隆、奈及利亞、柬埔寨、瓜地馬拉、緬甸、迦納、剛果、巴布亞紐幾內亞、孟加拉國、加彭等20多個國家。2001年,世界天然橡膠總植膠面積962.03萬hm2。2004年世界天然橡膠總收獲面積830.90萬hm2,年總產干膠845.55萬t。
巴西是天然橡膠的原產國,1900年以前,世界需求的橡膠幾乎全部來自巴西亞馬孫河流域的野生橡膠樹。此後由於汽車工業的崛起,橡膠需求量猛增。一些大輪胎公司如法斯通公司、固特異公司在巴西發展大膠園,但由於橡膠南美葉疫病,由Dothidella.ulei病原菌引起的大流行,植膠業受到嚴重威脅,長期來一蹶不振。設在亞馬孫河口瑪瑙斯(Manous)的巴西橡膠研究所在發現對南美葉疫病具有免疫力的少花橡膠種的種質資源後,培育出了抗南美葉疫病高產品系,植膠業才開始回升,但迄今產膠量仍不能滿足本國需要。
種植橡膠最多的卻是亞洲國家,總面積884.87萬hm2,佔世界總種植面積的91.97%,按種植面積大小依次為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斯里蘭卡、緬甸、菲律賓、孟加拉國等國家。非洲國家種植面積共52.6萬hm2,為世界總面積的0.55%,種植國家按面積依次為奈及利亞、利比利亞、象牙海岸、巴布亞紐幾內亞、剛果(金)、喀麥隆、加彭。南美洲的總面積共24.56萬hm2,佔世界總面積的0.25%,依次為巴西、墨西哥、瓜地馬拉等國家。
在亞洲,泰國、中國、越南3個國家的橡膠種植面積發展最快。
天然橡膠的產量在近5年來泰國已躍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年產干膠282.25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33.38%;印度尼西亞200.01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23.65%;馬來西亞119.35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14.11%;印度74.57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8.82%;中國48.6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5.75%;越南40.8萬t,佔世界總產量的4.83%。這6個亞洲國家年產橡膠之和為765.58萬t,佔世界年總產量845.55萬t的90.54%。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五產膠大國。
❷ 天然橡膠就是什麼的化合物
天然橡膠是一種以聚異戊二烯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是(C5H8)n,其成分中91%~94%是橡膠烴(聚異戊二烯),其餘為蛋白質、脂肪酸、灰分、糖類等非橡膠物質.天然橡膠是應用最廣的通用橡膠.常我們所說的天然橡膠,是指從巴西橡膠樹上採集的天然膠乳,經過凝固、乾燥等加工工序而製成的彈性固狀物. 乳橡膠就是通常我們說的膠乳:膠乳屬於橡膠類的熱塑性合成樹脂,其特點是高彈性、粘接時成膜性能良好、膠膜富於柔韌性,因而使膠膜具有優異的耐屈撓性、抗震性和耐蠕變性能,適用於動態下部件的粘接和不同熱膨脹系數材料之間的粘接.
❸ 巴西的經濟特點
從葡萄牙統治時期到現在四百多年在大部分時間里巴西以「單一經濟」聞名於世.1500~1550年以採集巴西木(紅色染料)為主.1532年自葡屬馬德拉群島引入甘蔗後,巴西東北沿海地帶就大量生產蔗糖,1650~1700年最盛.17世紀末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黃金與金剛石後,「採金狂」延續約150年.1850年後進入咖啡興旺期,巴西得到「咖啡國」的稱號.1880~1912年是巴西北部的橡膠興旺期,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才致力於產品多樣化,注重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經濟發展較快.1948~1980年期間,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7%,超過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發展速度.同期,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一個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的農業國逐漸變成工農業國家.
1956~1961年是戰後第一個高速發展期.六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8.3%,其中工業增長10.7%,農業增長5.7%,運輸增長8.8%.僅用三年多時間在中部高原建成新首都巴西利亞,是一項振奮民族精神的重大建設.
1968~1974年是戰後第二個高速發展期.七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1%,其中工業增11.9%,農業增5.9%,運輸增11.7%,商業增11.0%.繼原聯邦德國、日本經濟奇跡之後,出現了「巴西經濟奇跡」.
1973~1975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特別是能源危機對巴西經濟帶來不利影響.1975~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降為6.7%.由於外債累累通貨膨脹,國際收支逆差很大,巴西政府不得不採取降低增長速度的「冷卻」經濟政策.
在80年代,巴西經濟可劃分為三個階段:1981~1983年出現空前衰退的局面;1984~1987年經濟調整略見成效,生產水平有所恢復;1987~1989年又出現停滯與衰退.1980~1988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2.8%,其中工業下降2.5%,農業下降0.4%,服務業增長2.2%(其中郵電通訊增10.5%).90年代初巴西工業生產出現了復甦跡象,糧食生產獲大豐收.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戰後四十多年來巴西的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比.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物質生產部門的比重有所下降,非物質生產部門(服務部門)的比重逐漸上升.前者由1949年的52%降為1987年的45%,後者由48%升至55%.在物質生產部門中,工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農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在戰前的1939年,工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農業佔33%:1980年工業佔34%,農業佔13%.1981年巴西政府決定把農業、能源、出口部門置於國民經濟發展的優先地位,力求扭轉困難局面,使國民經濟均衡發展.
巴西由於在二次大戰後,特別是70年代以來,經濟得到飛速發展,雖仍屬發展中國家,但卻擁有許多發達國家的特徵.巴西領土廣闊,資源極為豐富,有一定的人口密度,是世界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的國家之一.
❹ 天然橡膠是什麼天然橡膠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天然橡膠,是指從巴西橡膠樹上採集的天然膠乳,經過凝固、乾燥等加工工序而製成的彈性固狀物。天然橡膠是一種以順-1,4-聚異戊二烯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橡膠烴(順-1,4-聚異戊二烯)含量在90%以上,還含有少量的蛋白質、脂肪酸、糖分及灰分等。
主要用途由於天然橡膠具有上述一系列物理化學特性,尤其是其優良的回彈性、絕緣性、隔水性及可塑性等特性,並且,經過適當處理後還具有耐油、耐酸、耐鹼、耐熱、耐寒、耐壓、耐磨等寶貴性質,所以,具有廣泛用途。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雨鞋、暖水袋、松緊帶;醫療衛生行業所用的外科醫生手套、輸血管、避孕套;交通運輸上使用的各種輪胎;工業上使用的傳送帶、運輸帶、耐酸和耐鹼手套;農業上使用的排灌膠管、氨水袋;氣象測量用的探空氣球;科學試驗用的密封、防震設備;國防上使用的飛機、坦克、大炮、防毒面具;甚至連火箭、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飛船等高精尖科學技術產品都離不開天然橡膠。天然橡膠的優缺點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場合應用其不同的特點,應用場合不對,有些優點也會變成缺點的。
天然橡膠的特點:
1、高彈性,根據配方的不同,彈性最高可以達到80%。
2、高伸長率,最高可以達到1000%以上。
3、彈性模量和剪切模量低,比一些剛性物質如鋼鐵等低得多
4、由於天然橡膠是結晶橡膠,強度在橡膠中很高,未補強的天然橡膠拉伸強度在25~30MPa,補強後能達到32MPa。但遠遠低於鋼鐵。
5、耐寒性較好,玻璃化溫度在零下72℃。
6、密度低,生膠密度小於1g/cm^3。
7、在主鏈上有一個側甲基,容易發生重排,耐熱性不好,長期使用溫度不超過70℃
8、主鏈含有雙鍵,容易受到攻擊,不耐老化,同時也可以對雙鍵進行改性,如氯化、環氧化,改善耐熱耐油性。
9、耐油性、耐化學品(除鹼外)性能不好,在濃鹽酸中雙鍵會與HCl加成在表面生產一層保護膜,阻止繼續反應。
❺ 巴西的特點,各方面都弄點
巴西聯邦共和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數居世界第五,面積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中南美洲與大西洋之間,面積為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與中國,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接壤。巴西擁有遼闊的農田和廣袤的雨林。國名源於巴西紅木。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於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巴西隊是世界盃歷史上最成功的球隊,沒有之一。作為足球王國,巴西隊沒有缺席一次世界盃的決賽階段比賽,並在1958年、1962年、1970年、1994年和2002年五次奪冠,奪冠數排名第一。
經濟特點從葡萄牙統治時期到現在四百多年在大部分時間里巴西以「單一經濟」聞名於世。1500~1550年以採集巴西木(紅色染料)為主。1532年自葡屬馬德拉群島引入甘蔗後,巴西東北沿海地帶就大量生產蔗糖,1650~1700年最盛。17世紀末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黃金與金剛石後,「採金狂」延續約150年。1850年後進入咖啡興旺期,巴西得到「咖啡國」的稱號。1880~1912年是巴西北部的橡膠興旺期,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才致力於產品多樣化,注重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經濟發展較快。1948~1980年期間,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7%,超過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發展速度。同期,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一個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的農業國逐漸變成工農業國家。
1956~1961年是戰後第一個高速發展期。六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8.3%,其中工業增長10.7%,農業增長5.7%,運輸增長8.8%。僅用三年多時間在中部高原建成新首都巴西利亞,是一項振奮民族精神的重大建設。
1968~1974年是戰後第二個高速發展期。七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1%,其中工業增11.9%,農業增5.9%,運輸增11.7%,商業增11.0%。繼原聯邦德國、日本經濟奇跡之後,出現了「巴西經濟奇跡」。
1973~1975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特別是能源危機對巴西經濟帶來不利影響。1975~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降為6.7%。由於外債累累通貨膨脹,國際收支逆差很大,巴西政府不得不採取降低增長速度的「冷卻」經濟政策。
在80年代,巴西經濟可劃分為三個階段:1981~1983年出現空前衰退的局面;1984~1987年經濟調整略見成效,生產水平有所恢復;1987~1989年又出現停滯與衰退。1980~1988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2.8%,其中工業下降2.5%,農業下降0.4%,服務業增長2.2%(其中郵電通訊增10.5%)。90年代初巴西工業生產出現了復甦跡象,糧食生產獲大豐收。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戰後四十多年來巴西的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比。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物質生產部門的比重有所下降,非物質生產部門(服務部門)的比重逐漸上升。前者由1949年的52%降為1987年的45%,後者由48%升至55%。在物質生產部門中,工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農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在戰前的1939年,工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農業佔33%:1980年工業佔34%,農業佔13%。1981年巴西政府決定把農業、能源、出口部門置於國民經濟發展的優先地位,力求扭轉困難局面,使國民經濟均衡發展。
巴西由於在二次大戰後,特別是70年代以來,經濟得到飛速發展,雖仍屬發展中國家,但卻擁有許多發達國家的特徵。巴西領土廣闊,資源極為豐富,有一定的人口密度,是世界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的國家之一。
地形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為主,高原佔全國面積的二分之一以上。北部是圭亞
那高原,東部為巴西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勢北低南高,起伏
平緩,地面覆蓋著熱帶草原,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藏。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之
間是廣闊的亞馬孫平原,佔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
原。平原西寬東窄,地勢平坦,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00米以下。
巴西主要受兩種氣候影響:
第一種是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第二種是巴西高原上的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又因受赤道低氣壓帶和東南信風帶交替控制,降水集中於夏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的較長乾季。
還有一個特殊的地點是巴西高原東側的熱帶雨林氣候區,那裡是因為是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及受巴西暖流影響才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