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 (Watergate Affair) 指美國共和黨政府在1972年總統競選運動中的非法活動暴露後的政治丑聞。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尼克松政府為破壞選舉的進程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闖入水門只是其中之一。結果導致政府的幾個官員鋃鐺入獄以及美國歷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現的總統辭職。
在5個人被捕後幾天,前白宮助理小亨特和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總顧問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盜竊罪和竊聽罪。1973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賽里卡主持審訊7名被告。從被捕到受審的幾個月內,雖然《華盛頓郵報》不斷報道此案,但白宮新聞秘書齊格勒卻把闖入水門稱作「三等盜竊案」,尼克松總統則否認政府中的任何人員與此有牽連。司法部長克蘭丁斯應允進行全面徹底的調查,但在審訊「水門七條漢子」時,檢查機關並未大力提出有關證據。賽里卡法官親自訊問證人,並公開表示他相信案情尚未完全揭露。在7名被告中有5人認罪,另外2人由或掘含陪審團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時賽里卡法官宣讀了被告之一麥科德的來信。信中指控白宮至今仍在掩蓋它與闖入水門的關系。麥科德還說白宮曾對7名被告施加壓力,要他們認罪並保持緘默。在白宮顯然有牽連的情況下,尼克松總統於1973年4月17日宣布他已開始一次新的調查。4月30日尼克松公開聲明他對捲入此案的白宮工作人員的行動負有責任。他接受了顧問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長克蘭丁斯特的辭職,並宣布解除迪安的職務。然而尼克公一口咬定他對政治諜報活動以及掩蓋錯誤的努力毫不知情。同一天理查森替克蘭丁斯特任司法部長。他選擇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考克斯為水門事件的特別檢查官。後來調查中心轉向參議院,開始由該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由參議員小歐文領導)舉行由電視播放的公眾聽證會。歐文委員會根據證詞判定白宮和競選委員會成員有罪。然而只有迪安一個人證明尼克松總統有直接捲入掩蓋活動。1973年7月16日前白宮工作人員巴特菲爾德揭露: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都錄了音。考克斯和歐文委員會立即(7月23日)票傳錄音帶。尼克松以行政特權和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交出。當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錄音帶的時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問題的錄音帶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衫笑總統文件的協定作為散則交換條件。考克斯拒不接受這個建議。10月20日總統命令司法部長理查森解除特別檢查官的職務。理查森和副部長拉克爾肖斯寧肯辭職也不執行這個命令。最後考克斯的職務是由副總檢察長解除的。群眾抗議的怒濤迫使尼克松於10月24日交出了錄音帶。但賽里卡要的是9盤,他只交出了7盤。白宮聲稱另外兩盤根本就不存在。5月20日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別檢查官賈瓦斯基提交其他的錄音帶。7月27日—30日期間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彈劾案。8月5日總統提交三盤錄音帶的文字本,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總統與掩蓋活動有關。因此尼克松在國會里失去了最後的支持者。他於8月8日宣布辭職,次日上午11時35分離開白宮。1974年9月8日繼任總統福特給予尼克松以無條件的赦免,不受進一步懲處。
2005年5月3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費爾特承認自己就是「水門事件」中那個曾被稱為「深喉」的人,曾向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提供尼克松總統「水門事件」的關鍵線索。1972年,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依據內線「深喉」的消息,捅開「水門事件」的內幕,導致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辭職下台。兩名記者一直拒絕透露當時線人的身份,但是總編輯西蒙斯引用了當時一部知名色情電影《深喉》的片名,作為告密者的化名
他把美國總統拉下馬
他令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在1974年黯然離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下台總統」。30多年來,他沒有名字,只留下一個綽號「深喉」 (DeepThroat) ,供人猜想。
對於大部分在世的美國人來說,1972年的「水門事件」漸漸淡去,而揭開美國政府這樁丑聞的關鍵人物——「深喉」究竟是誰,直到2005年5月31日方才揭曉,填補了美國歷史上一個空白點。
遲到贊譽
當地時間5月31日下午,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北部郊外住宅區。《華盛頓郵報》證實原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二號人物馬克·費爾特 (Mark Felt)「就是「深喉」的消息傳到這里,費爾特的鄰居們奔走相告,雀躍不已。
大批記者迅速聚集到費爾特門前草坪,踩壞了院子里的花草,小區街道阻塞一時。
費爾特的外孫尼克·瓊斯向媒體發表講話,稱外公為「英雄」和「愛國者」。30分鍾後,面對草坪的門打開,身穿黑色薄毛衣、滿頭白發的費爾特,在女兒陪伴下依靠金屬支撐架,緩緩走出。閃光燈一通猛閃,費爾特抱以開心笑容,並做出一個有力的大拇指向上動作。
鄰居中,不乏前總統尼克松的支持者,但他們仍褒獎費爾特能夠站出來說真相。
「我不認為他是英雄,也不認為他是個誹謗者。我想他按照他認為適當的手段履行職責,」鄰居羅納德·菲奧里對美聯社記者說,「但是我很高興他在去世之前說出來,美國人應該認識他。」
與費爾特為鄰近20年的吉姆·貝克說,「他顯示了勇氣,我希望他成為其他人的榜樣,繼續民主進程,監督政府。」
就連12歲的小鄰居、與費爾特一牆之隔的喬希·希基似乎也懂事了,他詢問大人:「他就是那個讓尼克松丟臉的人嗎?」
然而也有人指責,費爾特曾經要求在其死後才公開秘密,如今為了獲取金錢開口。
「理想人物」
「水門事件」發生前一個月,FBI的傳奇掌門人埃德加·胡佛去世,二號人物費爾特被視為當然接班人。在1979年撰寫的《FBI金字塔》一書中,費爾特承認當時自認升職有望,「我的業績良好,我想我等到了絕好的機會。」
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及其親信也感覺到了費爾特的「野心」。他們認為,既然費爾特的心思在升遷上面,將是避免FBI過多介入「水門事件」調查的「理想人物」。他們大錯特錯。
最終,尼克松還是堅持在FBI中插入「自己人」,任命司法部助理部長帕特里克·格雷擔此重任,凌駕於費爾特之上。白宮企圖控制聯邦調查局的舉動令費爾特大為光火,他成為FBI中抗議白宮阻撓調查的官員之一。
後來公開的錄音帶中記錄,白宮辦公廳主任H·R·霍爾德曼曾於1972年告訴尼克松總統,大部分消息是費爾特捅出去的。
費爾特向《華盛頓郵報》記者透露大量內幕,並告訴他,「從那些錢入手」,追蹤尼克松競選資金來源,最後揭開真相。
「水門」事發次年1973年,尼克松離職前一年,費爾特從FBI辭職,全身而退。
1978年,他曾經因為批准搜查激進小組「地下天氣」成員的家遭到起訴。費爾特認罪,1981年裡根總統赦免了他。「深喉」從此消失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
30年謎團
過去30多年裡,費爾特無數次被疑為「深喉」,他從來沒有承認過。
1992年出版的《大西洋月刊》雜志報道,1972年1月《華盛頓郵報》負責本城新聞的29歲記者鮑勃·伍德沃德與費爾特聯系,就「華盛頓警察部門內部腐敗」進行采訪。
幾個月後,伍德沃德就有人試圖刺殺總統候選人喬治·華萊士爆出數條獨家新聞。至於消息來源,伍德沃德使用了一個假名,掩蓋費爾特才是真正的情報提供者。
「水門」事發之後,伍德沃德再次找到費爾特。只有伍德沃德、同事卡爾·伯恩斯坦和《華盛頓郵報》時任總編本·布拉德利知道「深喉」是誰。他們約定費爾特在世期間絕不公開謎底。
「FBI二號人物,向我們提供了絕佳消息,」5月31日出版的《華盛頓郵報》引用本·布拉德利的話說,「唯一讓我驚訝的是,這個該死的秘密居然保持了這么久。」
白宮曾經追查過「深喉」,尼克松本人都曾經懷疑過費爾特。費爾特始終否認自己向《華盛頓郵報》提供消息。「帕特(帕特里克的昵稱),我從沒有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事情,」費爾特曾經這樣告訴他的新上級帕特里克·格雷,「他們都錯了!」
1997年《華盛頓郵報》關於「水門事件」的回顧報道中,曾簡要提到費爾特,但沒有點破謎底。1974年,費爾特曾被一名記者「逼到牆角」,追問他到底是不是「深喉」。費爾特沒有直接說「不」,而是說「不論『深喉』是個真人還是幾個人的『合成體』,我不認為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
30多年來,美國人一直在幾個可能是「深喉」的人中猜來猜去。
1999年,尼克松辭職25年之後,想從費爾特——「深喉」可能者之一——嘴裡掏出真話的記者們仍然無功而返。只有伍德沃德,是唯一可以到費爾特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寓所探望他的人。
時尚中人
費爾特1913年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1942年加入聯邦調查局後平步青雲。起初,他在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分部工作,在打擊犯罪方面成就斐然。
20世紀60年代,費爾特升入FBI華盛頓總部。他辦事干練,深得胡佛賞識,很快被提升為他的左膀右臂。
70年代,長相英俊的費爾特經常代表聯邦調查局向媒體發表講話,入時的黑色寬邊眼鏡給大眾留下深刻印象。
費爾特對威士忌情有獨鍾,品位超然。不過,也許是為了營造神秘氣氛,伍德沃德、伯恩斯坦合著的《總統班底》,以及同名電影都把「深喉」形容成一個「老煙槍」,實際上費爾特根本不抽煙。
伍德沃德曾經點明,「深喉」是一個人,不是幾個人的「合成體」,他在一個執行部門擔任要職,喜歡香煙和蘇格蘭威士忌。(「水門事件」的前因後果
水門事件的開端不過是1972年的一起非法闖入案,開始並未引起太多注意。但兩年後,這樁案件掀起的政治風浪導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總統辭職。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這幾個人受雇於尼克松的手下。
調查顯示,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總顧問戈登·利迪獲得25萬美元實施破壞選舉的計劃。利迪曾在聯邦調查局工作過,他當時擔任尼克松競選連任的財務顧問。他的骯臟招數包括在位於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總部安裝電話竊聽器,查閱民主黨的文件資料。
潛入水門大廈的5人並非普通竊賊,其中包括前中央情報局探員霍華德·亨特和曾在中情局服務了20年的技術人員詹姆斯·麥科德。麥科德當時正負責尼克松競選連任委員會的安全。
從這樁闖入案剛剛發生起,《華盛頓郵報》的兩名年輕記者,鮑伯·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就開始追蹤此事。他們敏感地嗅出,這起丑聞一直連通著白宮。在審判5名闖入者的法庭上,麥科德被要求陳述自己身份,伍德沃德聽到他輕聲說了一句「中央情報局」。
然而,盡管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用自己的報道讓水門闖入案一直沒有離開公眾視線,尼克松仍然以壓倒優勢贏得了選舉,成功連任。
不過,對水門案的調查也未停止。麥科德給法庭來信,指控白宮試圖掩蓋它與闖入水門的關系。麥科德還說白宮曾對被告施加壓力,要他們認罪並保持緘默。
這一階段,調查中心從政府轉到了參議院,開始由參議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由參議員小歐文領導)舉行由電視播放的公眾聽證會。尼克松的助手們開始接受調查。白宮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尼克松責令兩名助手辭職。此後,他又解僱了白宮顧問約翰·迪安,因為後者公開了白宮如何試圖用錢堵住水門大廈闖入者的嘴巴。
尼克松總統堅稱自己對掩蓋水門事件真相的行為一無所知,他說他從未鼓勵手下在競選過程中採取任何不當手段。但歐文委員會根據證詞判定白宮和競選委員會成員有罪。
謊言最終被戳穿。除迪安外,尼克松的前白宮工作人員亞歷山大·巴特菲爾德也站出來揭露說,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都錄了音。參議院要求白宮交出錄音帶,尼克松一開始堅持不交,甚至動用權力解除負責調查此案的獨立檢察官考克斯的職位。在民眾抗議的怒潮中,尼克松最終不得不交出錄音帶。錄音帶證實了總統與水門事件的直接關系。尼克松於1974年8月辭職。
「水門事件」關鍵人物命運
理查德·尼克松總統:1968年、1972年兩度當選總統的尼克松在1974年黯然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辭職總統。此後,他生活了20年,撰寫了多部有關國際事務的著作以及生平和政治生涯的傳記。尼克松1994年去世,享年81歲。
參議員薩姆·J·小歐文: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民主黨參議員,當時擔任參議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被簡稱為水門委員會。後來,他從參議院退休,返回故鄉北卡羅來納州的摩根頓。他撰寫了3本書。1985年去世,享年88歲。
鮑伯·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當時是負責調查闖入案以及其他尼克松政府活動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水門事件後,兩人撰寫了大量著作。伯恩斯坦後來成為《名利場》雜志編輯,伍德沃德目前是《華盛頓郵報》助理常務編輯。
查爾斯·科爾森:當時是尼克松總統的特別顧問,曾成立了所謂「管道工」小組,調查白宮泄密情況。在獄中服刑數月。目前,他是作家,是「監獄獎學金」創始人。2005年2月被《時代》周刊評為「美國25個最有影響力的新教徒」。
約翰·埃利希曼:當時是尼克松總統國內政策顧問,親自領導了「管道工」小組。獄中服刑18個月。後來成為作家、商業顧問。1999年在亞特蘭大去世,享年73歲。
H·R·「鮑勃」·霍爾德曼:當時是尼克松總統的白宮辦公廳主任,獄中服刑18個月。曾撰寫自傳,後成為加利福尼亞州一名房地產發展商。1993年67歲時去世。
E·霍華德·亨特:當時是白宮「管道工」小組成員,組織了在水門大廈民主黨全國總部安裝竊聽器的行動,獄中服刑近3年。目前居住在佛羅里達州撰寫間諜小說。
G·戈登·利迪:當時的身份是前聯邦調查局探員,幫助策劃了水門闖入事件。獄中服刑4年多。後來成為演員、作家、電台脫口秀主持人。
Ⅱ 水門事件是怎麼回事
水門事件之「水門」是來源於事件的發生地,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區潑托馬克河畔的水門大廈。因此而得名,並使這個集飯店、辦公、公寓於一身水門大廈名聲大噪,揚名天下。水門大廈始建於1967年,由一家五星級飯店、一座高級辦公樓和兩座豪華公寓樓組成。因大廈正門入口處,有一個人造小瀑布飛流直下,水花飄舞飛揚,使整個建築群有了「水門」的美稱。
水門事件對美國的影響深刻而深遠,二戰以後,美國總統的權力不斷擴大。從杜魯門、肯尼迪到尼克松,一個比一個專權,但水門事件一下子結束了這種趨勢,讓總統無限制的權力擴張劃上了句號。
水門事件無疑是美國政治史上最大的丑聞,對七十年代後的美國政壇乃至世界政壇的風氣都影響深刻。以至於到現在,命名「水門事件」的後綴「門」已然成為美國以及世界政治和非政治的丑聞的代名詞,說某個丑聞都會慣於「某某門」來形容。
Ⅲ 什麼是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指美國共和黨政府在1972年總統競選運動中的非法活動暴露後的政治丑聞。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尼克松政府為破壞選舉的進程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闖入水門只是其中之一。結果導致政府的幾個官員鋃鐺入獄以及美國歷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現的總統辭職。
在5個人被捕後幾天,前白宮助理小亨特和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總顧問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盜竊罪和竊聽罪。1973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賽里卡主持審訊7名被告。在7名被告中有5人認罪,另外2人由陪審團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時賽里卡法官宣讀了被告之一麥科德的來信。信中指控白宮至今仍在掩蓋它與闖入水門的關系。麥科德還說白宮曾對7名被告施加壓力,要他們認罪並保持緘默。在白宮顯然有牽連的情況下,尼克松總統於1973年4月17日宣布他已開始一次新的調查。4月30日尼克松公開聲明他對捲入此案的白宮工作人員的行動負有責任。他接受了顧問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長克蘭丁斯特的辭職,並宣布解除迪安的職務。然而尼克公一口咬定他對政治諜報活動以及掩蓋錯誤的努力毫不知情。他選擇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考克斯為水門事件的特別檢查官。後來調查中心轉向參議院,開衫轎蔽始由該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由參議員小歐文領導)舉行由電視播放的公眾聽證會。歐文委員會根據證詞判定白宮和競選委員會成員有罪。然而只有迪安一個人證明尼克松總統有直帆絕接捲入掩蓋活動。1973年7月16日前白宮工作人員巴特菲爾德揭露: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都錄了音。考克斯和歐文委員會立即(7月23日)票傳錄音帶。尼克松以行政特權和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交出。當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錄音帶的時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問題的錄音帶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總統文件的協定作為交換條件。考克斯拒不接受這個建議。10月20日總統命令司法部長理查森解除特別檢查官的職務。理查森和副部長拉克爾肖斯寧肯辭職也不執行這個命令。最後考克斯的職務是由副總檢察長解除的。群眾抗議的怒濤迫使尼克松於10月24日交出了錄音帶。但賽里卡要的是9盤,他只交出了7盤。白宮聲稱另外兩盤根本就不存在。5月20日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別檢查官賈瓦斯基提交其他的錄音帶。7月27日—30日期間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彈劾案。8月5日總統提交三盤錄音帶的文字本,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總統與掩蓋活動有關。因此尼克松在國會里失去了最後的支持者。他於8月8日宣布辭職,次日上午11時35分離開白宮。1974年9月8日繼任總統福特給予尼克松以無條件的赦免,不受進一步懲處。
1972年6月18日,星期日。 溫暖的陽光,清新的海風,茂密的樹林,松軟的沙灘,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初夏海 濱風景畫。畫里還有錯落有致的幾幅別墅,那是美國總統在佛羅里達的比斯凱恩灣的 寓所。正在這里度假的尼克松總統,心情和這天氣、景色一樣的好。 4個月前的2月21日至27日,尼克松總統在他的對外政策首席顧問基辛格博士的陪 同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歷史性的訪問,從而結束了兩國之間20多年的敵對狀 態。此舉贏得了世界輿論的廣泛贊揚和美國人民的普遍歡迎,尼克松的聲望大振。 1個月前的5月22日至28日,尼克松又赴莫斯科同蘇聯領導人會談,達成了關於限 定美蘇雙方各自擁有 2個反彈道導彈發射場的協議,讓世界在日益升級的軍備競賽中 看到了一絲有所克制的曙光。 有一系列令人矚目政績的尼克松總統,今年任期已滿,他正躊躇滿志地開始了競 選連任的准備工作。這次度假,他的公文包里還放著一份競選備忘錄。在他的案頭, 放著英國前首相丘吉或州爾回憶二次大戰的書著《勝利與悲劇》,這本書他已讀了幾遍, 他想進一步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尼克松並沒有意識到,正當他向勝利的高峰攀登時,悲劇也在悄悄地向他襲來。 此刻,尼克松正端坐在沙發上,漫不經心地瀏覽當天的報紙。他有早讀的習慣, 看報就像吃早餐一樣必不可少。 《邁阿密先驅報》第一版左側的一段小新聞引起了他的注意,其標題是:「企圖 在民主黨總部裝竊聽器的邁阿密人在華盛頓被拘留」。 到自己的競爭對手民主黨總部去實施竊聽,真有意思,尼克松不由自主地看了下 去。報道說,昨天(6月17日)夜裡有5個人在華盛頓的水門大廈被捕,民主黨全國委員 會總部就設在該處。這5個人中,有4個是從邁阿密去的,其中一個自稱是中央情報局 的職員,另 3個是古巴人。他們隨身攜有照相機和電子偵察設備,是戴著橡膠手套安 裝竊聽裝置時被發現,當場被捕的。 據尼克松自己在回憶錄中說,他的第一個感覺是這段新聞荒謬得很,古巴人到美 國民主黨總部來裝竊聽器,真會開玩笑。所以,他把報紙放一旁,便自由自在地投入 大海暢遊了好久。後來他甚至覺得,這是有利於他競選連任的消息,因為它可以聲明, 由於有「左派」之稱的競選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麥戈文一向對古巴卡斯特羅政權 採取謙讓政策,在美國國內的古巴僑民都害怕這一點,故在民主黨總部實施盜竊。這 樣的消息傳播開來,可以狠狠打擊民主黨。 然而,事情並非像尼克松想像的那麼簡單,那麼如意。被捕的 5個人中,那個自 稱是中央情報局職員的麥科德,實際上是尼克松的「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的安全顧 問,其餘 4人也不是什麼古巴人,很可能是受雇於「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的特工人 員。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如此前景的麥科德等人的被捕,使水門事件很快變成了新聞 界熱炒、全國關注的爆炸性新聞。 專門辭去司法部長職務、充任尼克松的競選連任委員會主席的米切爾,不得不向 新聞界聲明,在水門大廈被捕的那 5個人的行為,純屬他們的個人行為,與本委員會 毫無關系。 民主黨展開了攻勢。它們對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和這伙竊賊提出民事訴訟,要求 賠償100萬美元,後來又增至640萬美元。當時它們並沒有想到,它們本來可以得到的 更多——當然,並非是指金錢的數額。 兩天後,即 6月20日上午,《華盛頓郵報》的一則消息使尼克松不安起來。報道 說,從被捕的人員隨身攜帶的通訊錄中,發現了曾在白宮任職的前中央情報局特工人 員,他叫霍華德·亨特,在尼克松的高級顧問科爾森手下任職。聞此消息的白宮,像 挨了地震。 昨天剛從度假地返回華盛頓的尼克松,見報後馬上召來其心腹、白宮辦公廳主任 霍爾德曼商談此事。一個多小時很快過去了,似乎還沒有找到萬全的對策。下午繼續 探討同一個問題。情況不明而又怕牽連的尼克松,首先要求霍爾德曼如實告訴他,在 我們「自己人」中,不管屬於哪一層次的官員,是否已經使我們捲入這個尷尬的局面。 然後一起研究,目前的一切調查與口供,如果進行深查細究,會不會讓民主黨抓住把 柄,對我們競選不利。據尼克松日記記載,米切爾曾在電話里神秘地告訴霍爾德曼別 捲入此案。但此時霍爾德曼很肯定地向尼克松保證,白宮的官員不會被牽涉到此案中, 米切爾也與此事無關,盡可以放心。聽到這一保證,尼克松擔心被信心所取代,他決 定採取以攻為守的策略。 然而,霍爾德曼還告訴他,查究水門行動的主使人已經查到競選連任委員會財政 組的法律顧問戈登·利迪身上,聯邦調查局正在追查因水門事件被捕的麥科德身上攜 帶的款項,該款項很可能出自競選連任委員會。「必須阻止聯邦調查局追查那筆錢的 來源!」尼克松不容置疑地說。後來,中央情報局的一位高級官員授權向聯邦調查局 代理局長打電話,請他「別管這件事」,因為在這兩個局之間,早有互不幹涉對方秘 密行動的協議。 盡管白宮利用其執政的權力進行掩蓋和阻撓,檢察機關對水門事件的調查仍在進 行。9月15日,在取得必要的證據之後,在這一事件中當場被捕的麥科德等5人被依法 起訴,同時被起訴的還有中央情報局的特工人員霍華德·亨特和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 的法律顧問戈登·利迪。 盡管有水門事件的陰影纏繞,尼克松爭取連任的競選依然搞得有聲有色。大選前 夕的10月26日,從巴黎回國的基辛格特使,向美國人民公布他與北越代表黎德壽進行 一系列秘密會談的成果,宣稱:「和平即將到來。」這給尼克松政府的政績本上又增 添了濃重的一筆。尼克松毫不留情地嘲笑他的競爭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麥戈文之流, 是「嘲笑我們國家的過去和將會妨礙它的未來的激進集團」。他針對麥戈文借口水門 事件攻擊他的政府是「最腐敗的政府」一說進行抨擊道:「這些年來批評美國的制度 已變得很時髦。批評者們堅持認為,它是如此偏頗,如此腐敗,如此不義,以致我們 應該摧毀它,用別的什麼東西取代它。我完全不同意,我相信美國的制度。」 麥戈文顯然不是尼克松的對手。在中學時代就以擅長演講和辯論著稱的尼克松, 巧妙地將對手指責他和他的政府的腐敗,變成了攻擊美國制度的腐敗。盡管水門事件 的許多事實已經揭露,但美國選民們似乎對此並不太在意,他們更看重尼克松政府的 政績,所以,11月7日公布的大選結果,尼克松就得了61%的選民票和520張選舉人票, 而麥戈文只獲得 34%的選民票和17張選舉人票。這是在美國總統選舉的歷史上少有的 以如此懸殊的票數決出勝負的一次。 以米切爾為首的總統連任競選委員會成員個個喜形於色,他們似乎忘記了還有 7 個「難兄難弟」因水門事件正在失去自由的監獄里接受審訊。 尼克松滿面春風,走馬上任,開始了新的一屆總統任期。在1973年 1月20日的連 任就職演說中,他還沒有忘記抨擊他的對手:「在每一個關鍵時刻,我們總是受到那 些認為美國一無是處、絕少正確的人們的困擾。但是,我深信,這不是歷史對我們有 幸經歷這些非凡的年代的評判。」他在演說中自豪地用了一連串「讓我們感到自豪的 是……」的字句,宣稱「本世紀美國的經歷在世界歷史上是無與倫比的」。 然而,水門事件的陰影並不因為尼克松滿面春風而消散,相反卻一步步向他逼來。 當尼克松在台上發表連任就職演說時,對水門事件被告的審訊也在抓緊進行。這場審 訊從1月8日開始,被告在巨大的壓力下開始交代其犯罪事實,有的公開表示對各種指 控服罪。他們究竟做了哪些交代,會不會將白宮里更大的人物牽扯進去?還有,為掩 飾真相而做出的種種努力,會不會弄巧成拙,欲蓋彌彰,反而增添新的罪證?這一切, 都使白宮彌漫著一種焦慮的氣氛,尼克松及其心腹官員更是坐立不安,失眠頻頻。 本來應該沉浸在競選連任勝利的喜悅之中,如今卻被水門事件的陰影所籠罩,尼 克松未免感到沮喪。他這時似乎已經意識到,從一開始阻止調查就是個錯誤,而且是 比到水門大廈民主黨總部安裝竊聽裝置本身更大的錯誤。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身份 和形象,這條路哪怕是錯了也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風雨飄搖的白宮,彷彿在經受地震後日益增強的餘震的煎熬,誰能保證這不是又 一次更大的「地震」到來的前兆呢?
丟卒保車,大總統揮淚斬馬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曾想以攻為守的尼克松總統,漸漸地處於防不勝防的境地。 尼克松在1973年 2月14日的日記中,憂心忡忡地寫道:「我可以料想得到,假如 法官把亨特叫到面前,拿35年的刑期來恫嚇他,他很可能為了免受刑罰而就把自己所 知道的一切,全盤吐露。」 亨特,這個中央情報局的特工人員,不僅與潛入水門大廈民主黨總部的 5名案犯 有牽連,而且他曾和總統競選連任委員會的法律顧問利迪一起,在白宮的縱容下,私 闖心理治療專家埃爾斯伯格的辦公室,企圖竊取加害埃爾斯伯格的材料。這個埃爾斯 伯格曾經把五角大樓關於越南戰爭的秘密材料交報社發表,對尼克松政府不利,政府 起訴他盜用文件罪,正在受審。白宮顯然想置他於死地。一旦這一事件抖露出來,豈 不是又一次「地震」。 如何使亨特保持沉默,或者絕不供出幕後的縱容者,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3月21 日上午,在尼克松的橢圓形辦公室,總統和他的法律顧問約翰·迪安商談著。 「亨特給競選連任委員會的一名律師寫信,索取12.2萬美元,作為個人和請律師 的費用。他甚至規定了交款期限。」迪安向尼克鬆通報了這一情況。 「他們到底想要多少錢?」尼克松知道,有第一筆,就會有第二、第三筆錢;有 第一人,就會有第二、第三人要。 「在整個訴訟期間,至少要付 100萬給各個被告。」迪安報出了一個不少的數目, 雖說這一數目對美國總統來說是不難辦到的,但在風聲很緊的情況下,畢竟要冒不少 風險。 從迪安的口氣中,似乎不想再去冒險。騎虎難下的尼克松總統,卻只有按照既定 方針走下去這一條路。他曾兩次向公眾信誓旦旦地保證,他和他領導的白宮在水門事 件一案中是清白的,經得起調查的。如果退縮的話,他和他的政府豈不成了信譽掃地 的說謊者和騙子。 「也許我們這樣做是錯的」,尼克松緩緩而又堅定地說,「但此時此刻,你難道 不同意最好的出路是把亨特的問題妥為應付嗎?我想,此時此刻,這是值得一為的。」 他顯然把賭注押在了讓被告守口如瓶上。他是在位的總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 樣押寶也許有他的道理。因為,如果這些被告拿了錢,還想獲得自由,即使法院判他 重刑,作為總統還有特赦罪犯的權力。有總統作強大的後盾,聰明的被告是不會吐露 對總統及其領導下的白宮不利的事實的,尼克松相信這一點。 迪安嘴上答應了總統的要求,心裡卻像掛了15個吊桶,七上八下,惶惶不安。 尼克松在回憶錄中承認:「從事後看,這一天是我任期內一個悲慘的轉折點。」 事實正是這樣。不久便「反戈一擊」的迪安,使尼克松和白宮狼狽不堪。 迪安不僅說出了白宮幾名重要人物與5名竊賊潛入水門大廈民主黨總部一案有關, 而且坦白了案發後的一系列掩飾真相的企圖。他公開表示,白宮的辦公廳主任霍爾德 曼、總統的內務顧問埃利希曼以及他自己,都卷進了此案,有「阻撓司法的舉動」。 他還透露,總統的私人律師坎姆巴克曾受命籌款給水門事件一案的被告。 而關在獄中受審的麥科德,也指控爭取總統連行委員會主席,前司法部長米切爾 應對他們潛入水門大廈民主黨總部行竊一案負責,並且供出在受審期間,有人表示可 予以寬赦,交換條件是他緘口不語。 負責審理水門事件一案的聯邦地方法院法官也似乎打定主意要與白宮過不去。在 3 月底進行的宣判中,對第一位將政界要人牽進這一事件的被告麥科德從寬處理,予 以保釋,而對其餘 4名潛入水門大廈行竊的被告則予以重判,暫定為40年徒刑;與此 案有關、又犯有私闖埃爾斯伯格醫生辦公室行竊之罪的亨特和利迪,前者被暫判為入 獄35年,後者曾因不肯開口而犯了蔑視法庭罪,就此暫判為6年零8個月徒刑,另處罰 款4萬元。 輕重懸殊的宣判,給至今抱有僥幸心理、不願吐露全部事實的被告形成了巨大的 威懾力。尼克松明知這樣的判決過重,甚至實屬蠻橫,因為對一些殺人犯的判決也不 至於如此;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地方法院法官所採取的一種文明的策略,就是要促 使被告說真話,因為他們的宣判並非最後的判決,如果坦白交代,檢舉揭發有功,麥 科德就是他們的榜樣。 隨著水門事件真相的不斷抖露,群情激憤,輿論大嘩。尼克松的防線是如此脆弱, 已經到了不找幾個替罪羊就難以過關的程度。 4 月中旬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接替米切爾擔任司法部長的理查德·克蘭丁斯特, 急匆匆地求見總統尼克松,說有要事相告。無心度假、正在白宮舉行午後宗教禮拜儀 式的尼克松,在儀式結束後馬上同他進辦公室密談。克蘭丁斯特省去了拐彎抹角的客 套話,直截了當地告訴總統:「迪安把我們告了。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被認為是授權 闖入水門大廈行竊的主謀人。」「不,這不可能。」尼克松驚訝得差點叫了起來,緊 接著又半信半疑地問他的司法部長:「真有其事?」克蘭丁斯特沒有正面回答,說: 「讓刑事廳長來談,您看如何?」尼克松點了點頭。 不一會兒,身穿一件贓兮兮的 T恤衫和一條濕漉漉的牛仔褲,腳蹬一雙網球鞋的 司法部刑事廳廳長亨利·派德遜,在克蘭丁斯特的帶領下,走進了尼克松的辦公室。 他是在洗刷遊艇時被召來的,連衣服也沒來得及換。下屬官員如此打扮到白宮來,實 屬不敬,要是在平時非被轟出去不可,但這次尼克松只是皺了一下眉頭,便讓他將掌 握的迪安指控的情況一一道來。這位廳長遲疑了一會,瞥了身旁的部長一眼,在得到 「照實說」的眼神暗示後,便將迪安如何指控總統的辦公室主任霍爾德曼、內務顧問 埃利希曼捲入水門刑事案的情況做了匯報,末了還斗膽建議:「應該讓他們兩個辭職, 不然會有麻煩的,會使您和您的總統職位處境難堪。」 尼克松默默地聽著,思索著,眼睛直愣愣地望著天花板,半晌沒說一句話。克蘭 丁斯特部長和派德遜廳長面面相覷,不知所措。「你們走吧。」尼克松有氣無力地說。 寬大的辦公室只剩下沉思的尼克松一人。「好一個吃裡扒外的迪安!」尼克松想 對他施加壓力,讓他明白作為總統可以阻止他獲得行政豁免權,到頭來一樣受刑,可 是又擔心把他逼急了眼,說不定會把指控的矛頭直接轉向他。 「我沒有什麼把柄掌握在迪安手裡。」尼克松的心裡暗暗地為自己打氣。雖說他 事先確實沒有授權任何人去干闖入水門大廈民主黨總部安裝竊聽裝置這樣的蠢事,但 事後的掩蓋行動他能逃脫罪責嗎?一想到這里,他的心又有點發虛。雖說他和年輕的 法律顧問迪安商談掩蓋對策時,沒有第三者可以出來證明,但誰又能保證沒有留下任 何可以作為證據的話柄呢? 苦思冥想,絞盡腦汁,還是沒有找到自己滿意的對策。想找幾個心腹顧問來集思 廣益,可是不少人已經涉嫌水門一案,要是再冒出一個像迪安那樣「反戈一擊」的顧 問,那不就更慘了。看來,只有變以攻為守為以退為進了,「丟卒保車」不失為一種 明智的選擇,尼克松終於拿定了主意。 幾天後,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被召到總統辦公室。尼克松把上次司法部長及該部 刑事廳廳長談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講給他們聽,然後,婉轉地請他們拿個主意。這兩個 人是尼克松的得力助手和多年的忠實朋友,為他謀取總統職位立下過汗馬功勞,如今, 要尼克松開口讓他們辭職,實際上是把他們開除出白宮,尼克松真是有點開不出口。 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顯然被總統介紹的不利於他們的事實驚呆了。雖說這些事實 都是他們經歷過的,但一旦作為罪證指控則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非常敏感而又特 別能領會總統意圖的辦公廳主任和內務顧問,此刻,只有吞下辭職這杯苦酒,以便保 全總統和白宮的面子。「我們會現實地面對這一切的。」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說這話 時,眼睛有點發紅,鼻子開始發酸。 三人相對無語。誰也沒有說出「辭職」這兩個令人難堪的字眼,但誰的心裡都非 常明白。還是彼此心照不宣吧,各自的心情當然有所不同。 尼克松後來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他當時的心境: 「我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要他們離職,真是自私得可以了;不過我還不至於狠心到 能夠心安理得地傷害自己所深切關懷的人。我憂慮他們被迫辭職時所受的打擊,但我 更憂慮他們留任不去會使我遭受的打擊。」 「我現在的問題,是必須把做過一些我亦有份之事的幾個朋友開除。」 4月 30日晚上,尼克松向全國發表講話。他重申自己與水門事件沒有牽連,但接 著又說,他將為那些「在一件他們原來深信是正確的事情中可能犯了錯誤」的下屬承 擔應負的責任。尼克松藉此機會宣布:「今天,我做出了任期內最難的一項決定,我 接受了白宮兩位最親信僚屬的辭呈。他們是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稱得上是我有幸遇 到的最優秀公務人員中的兩位。」他用如此贊美的語句,送給被迫辭職的朋友,與其 說是對朋友的撫慰,倒不如說是為了使自己的心裡也好受些。同時宣布已經辭職的還 有那個「反戈一擊」的顧問迪安,以及司法部長克蘭丁斯特;前者如果不從白宮清除 出去,怎解尼克松的心頭之恨,後者辭職是因為他的一些親密同事可能「與違反美國 法律的某些行為有牽連」。 尼克松演出了一幕現代「揮淚斬馬謖」的話劇。然而,就像馬謖被斬並不能奪回 失去的街亭一樣,丟了「卒」的尼克松能保住自己這個「車」嗎?
美國《名利場》雜志2005年6月31日報道,前聯邦調查局官員馬克·費爾特自稱是「水門事件」中的神秘線人「深喉」。
1972年,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依據內線「深喉」的消息,捅開「水門事件」的內幕,導致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辭職下台。兩名記者一直拒絕透露當時線人的身份,但是總編輯西蒙斯引用了當時一部知名色情電影《深喉》的片名,作為告密者的化名。
「深喉」到底是誰?30多年來猜測紛紛,從未有定論。接觸過「深喉」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曾發誓,除非獲得「深喉」同意或者「深喉」死亡,否則他絕不會說出這個天大的秘密。
費爾特的律師康納日前在《名利場》撰文,70年代初曾任聯邦調查局「二把手」的費爾特於2002年親口告訴他,「我就是《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的線人--人們常說的『深喉』」。
此前,費爾特對於對「深喉」的身份一直是保守秘密,家人也不例外。費爾特認為,公開自己過去的所為有損名譽。有些媒體,如《華盛頓人》,曾刊文稱有人懷疑過費爾特就是「深喉」。1999年,費爾特否認自己是「深喉」。
康納的文章寫道,費爾特有一次曾暗示過他的兒子,「我認為,(作為『深喉』)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你不要把這件事情告訴任何人。」
退休後的費爾特住在加州的聖羅莎。在如何看待「深喉」一事上,家人的立場與他不同,他們認為,費爾特在有生之年應該受到獎勵,以表彰他在「水門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
法新社報道稱,費爾特的孫子31日代表家人就費爾特「深喉」身份一事發表一份聲明,「家人認為我的祖父是一個英雄,我們真誠地希望國家也這樣認為。」
《華盛頓郵報》對此事暫無評論。
Ⅳ 「水門事件」是怎麼一回事
水門事件
WatergateAffair
美國共和黨政府在1972年總統競選活動中的非法活動暴露後的政治丑聞。1972年6月17日,以R.M.尼克松競選班子成員J.M.麥科德為首的5個人,在潛入華盛頓水門大廈民主黨總部安裝竊聽器時被捕。開始幾個月,在策劃者的多方掩蓋下,被告一直否認有其他任何人參與此事。尼克松在同年11月以壓倒優勢再次當選。1973年3月23日,受理此案的華盛頓地區法院J.西里卡法官公布了面臨重刑威脅的麥科德給他的信,麥科德說自己和其他被告是在政治壓力下認罪並保持沉默的,實際上白宮和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都捲入了水門事件。4月30日,尼克松被迫宣布以E.理查森取代原司法部長,並同意他應參議院請求任命A.考克斯為特別檢察官,負責處理此案。在此期間,民主黨人佔多數的國會凱態參議院派坦於2月7日成立了以民主黨人S.歐文為首的水門事件委員會。5月17日起,該委員會舉行一系列聽證會,揭露出尼克松政府就任以來的許多非法活動。7月16日前白宮工作人員揭露,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均有錄音。7月23日歐文委員會和考克斯要求尼克松交出9盤錄音帶,尼克松援引「行政特權」予以拒絕。在考克斯堅持下,西里卡法官和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分別下令尼克松照辦。10月,尼克松要求理查森解除考克斯職務。理查森憤而辭職。後來考克斯雖被解職,但立即引起全國憤怒,許多人要塵孫桐求國會考慮彈劾總統。隨著案情的發展,全國要求總統辭職和彈劾呼聲愈來愈高。
1974年初,尼克松在交出新任特別檢察官L.賈沃斯基傳調的少數錄音帶後拒絕合作。5月15日起,眾院司法委員會也陸續傳調各種白宮文件和105盤錄音帶,尼克松仍然抗拒。7月24日,聯邦最高法院宣布支持賈沃斯基傳調64盤錄音帶的要求。其中一盤錄有1972年6月23日總統與白宮辦公廳主任H.R.霍爾德曼談話,證實尼克松曾指示後者讓中央情報局制止聯邦調查局參與水門事件的調查。這就說明尼克松不僅參與掩蓋活動,還濫用職權,妨礙司法工作,可以受到彈劾。7月30日,眾院司法委員會根據收集到的證據,向眾院呈送3項彈劾條款,其中第一、二兩條指控尼克松妨礙司法工作和濫用職權,得到兩黨支持。
Ⅳ "水門事件"是怎麼回事
1974年8月8日,理查德·尼克松成為第一位辭職的美國總統。尼克松的辭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水門」丑聞。
1972年6月18日凌晨2點半,有五個人因潛入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民主黨總部——水門大廈而姿仔被捕,這似乎是一次一般意義上的入室行竊。兩名實習記者被派往現場進行報道。在隨後的傳奇事件中,卡爾·伯恩斯坦和鮑伯·伍德沃德創造了一個新的詞彙——水門。
兩位高官,E·霍華德·亨特和G·高登·利迪也因不法行為受到指控。利迪是「爭取尼克陪冊鍵松連任」委員會的總指揮,他拒絕回答聯邦調查局提出的有關水門事件的問題,並因此被解僱。這七個人被指控有盜竊和安裝竊聽器的行為,被判入獄。起初,尼克松似乎沒有隱瞞什麼。他在電視講話中說:「今晚,在這間辦公室,我向你們保證,我將盡職權所能確保有罪之人受到審判。」然而,事實上,這一事件的真相是作為共和黨主席的理查德·尼克松授權部下,在競爭對手民主黨的總部內安插竊聽裝置,為的是竊聽競選對手的備戰情況,確保自己連任總統。
受到指控並被判入獄的七個人,由於與尼克松有不同尋常的關系,引起了包括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麥克文在內的許多人的懷疑,他們認為尼克松有所隱瞞。麥克文希望水門事件能成為他獲勝的籌碼,為此他對尼克松提出指控:「我指控尼克松政府命令司法部和大陪審團掩蓋民主黨被竊聽案。我指控……」
尼克松繼續否認他曾參與這起事件,並且在11月的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連任之後,這位自作聰明的總統開始麻煩纏身。1973年2月,新聞界開始不厭其煩將地他的醜行公諸於眾。水門大廈侵入案被掩蓋的真實情況開始浮出水面。競選連任總統委員會的副指揮開口告訴聯邦檢察官,尼克松的親信與此事有關,他說他們毀掉了罪證並做了假口供。1973年初,美國參議院成立了調查委員會,由參議員歐文領導。尼克松的前任競選連任總統委員會指揮約翰·迪恩告訴委員會,尼克松對被掩蓋的事件真相十分清楚。1973年7月,一名白宮前官員證實尼克松對他的談話進行了秘密錄音,但尼克松利用行政特權拒絕向法庭交出錄音帶。1974年3月1日,聯邦大陪審團指控了七個人,包括尼克松最親近的兩個顧問,海德曼和厄利徹曼,還有前任總代理律師約翰·密歇爾。他們被指控陰謀妨礙司法公正。
4月30日,在這些人的指證下,尼克松不得不拿出了編輯過的文字資料。但聯邦法官斯利卡傳喚附加錄音帶,尼克松則拒絕交出,案件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全體通過對尼克松的裁決。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了三項對尼克松的彈劾:妨礙司法公正、濫用總統職權、試圖反抗委員會的傳喚以妨礙彈劾程序。尼克松終於在1974年8月5日交出了三盤錄音帶,其中一盤清晰地記錄了尼克松曾經積極參與掩蓋事件。面對不可避免的彈蘆巧劾,理查德·尼克松辭去了總統職務
Ⅵ 我想知道什麼是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指美國共和黨政府在1972年總統競選運動中的非法活動暴露後的政治丑聞。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尼克松政府為破壞選舉的進程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闖入水門只是其中之一。結果導致政府的幾個官員鋃鐺入獄以及美國歷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現的總統辭職。
在5個人被捕後幾天,前白宮助理小亨特和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總顧問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盜竊罪和竊聽罪。1973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賽里卡主持審訊7名被告。在7名被告中有5人認罪,另外2人由陪審團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時賽里卡法官宣讀了被告之一麥科德的來信。信中指控白宮至今仍在掩蓋它與闖入水門的關系。麥科德還說白宮曾對7名被告施加壓力,要他們認罪並保持緘默。在白宮顯然有牽連的情況下,尼克松總統於1973年4月17日宣布他已開始一次新的調查。4月30日尼克松公開聲明他對捲入此案的白宮工作人員的行動負有責任。他接受了顧問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長克蘭丁斯特的辭職,並宣布解除迪安的職務。然而尼克公一口咬定他對政治諜報活動以及掩蓋薯亂悔錯誤的努力毫不知情。他選擇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考克斯為水門事件的特別檢查官。後來調查中心轉向參議院,開始由該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由參議員小歐文領導)舉行由電視播放的公眾聽證會。歐文委員會根據證詞判定白宮和競選委員會成員有罪。然而只有迪安一個人證明尼克松總統有直接卷陪晌入掩蓋活動。1973年7月16日前白宮工作人員巴特菲爾德揭露: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都錄了音。考克斯和歐文委員會立即(7月23日)票傳錄音帶。尼克松以行政特權和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交出。當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錄音帶的時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問題的錄音帶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總統文件的協定作為交換條件。考克斯拒不接受這個建議。10月20日總統命令司法部長理查森解除特別檢查官的職務。理查森和副部長拉克爾肖斯寧肯辭職也不執行這個命令。最後考克斯的職務是由副總檢察長解除的。群眾抗議的怒濤迫使尼克松於10月24日交出了錄音帶。但賽里卡要的是9盤,他只交出了7盤。白宮聲稱另外兩盤根本就不存在。5月20日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別檢查官賈瓦斯基提交其他的錄音帶。7月27日—30日期間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彈劾案。8月5日總統提交三盤錄音帶的文字本,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總統與掩蓋活動有關。因此尼克松在國會里失去了最後的支持者。他於8月8日宣布辭職,次日上午11時35分離開白宮。1974年9月8日繼任總統福特給予尼克松以無條件的赦免,不受進一步懲處。
(2)
水門事件(Watergatescandal,或譯水門丑聞)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聞之一。其對美國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水門事件之後,每當美國國家領導人遭遇執政危機或執政丑聞,便通常會被國際新聞界冠之以「門」(gate)的名稱,如「伊朗門」、「情報門」、「虐囚門」等。
1968年11月55歲的副總統尼克松(RichardMilhousNixon)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HubertHumphrey),當選美國總統
1970年7月23日尼克松批准一項計劃,同意美國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以及其他一些情報機構大量擴大在國數正內的情報收集工作。後來經過重新考慮,他取消了該計劃
1971年6月13日《紐約時報》開始登載來自美國國防部的文件——國防部在越南戰爭中的秘史。《華盛頓郵報》很快也跟進報道
1971年9月9日專事竊聽與盜取政敵文件的白宮「鉛管工人小組」(PlumbersUnit),從丹尼爾·埃爾斯伯格(DanielEllsberg)的精神病醫生處盜竊資料。埃爾斯伯格是國防部前官員,正是他將國防部的秘密文件透露給媒體
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凌晨2點30分在當場遭警方逮捕
1972年6月19日《華盛頓郵報》消息,一名共和黨安全官員涉嫌水門大廈事件。但美國前司法部部長約翰·米歇爾(JohnMitchell)否認與此次水門大廈竊聽有任何瓜葛,尼克松連任成功,此人功不可沒
1972年8月1日《華盛頓郵報》報道,參與水門大廈事件的一名案犯的銀行賬號上,有一筆2.5萬馬克的現金款項,很顯然來自尼克松的競選團隊
1972年9月29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約翰·米歇爾在擔任美國司法部部長期間,掌握一筆秘密的共和黨助選基金,廣泛收集對民主黨不利的情報
1972年10月10日《華盛頓郵報》消息,FBI承認,水門大廈強行潛入事件,實際上來自於一次大規模的政治間諜以及破壞行動,背後的操縱方就是為了讓尼克松再次當選的勢力
1972年11月11日尼克松以壓倒性優勢連任美國總統,他贏得了大約60%的支持選票
1973年1月30日尼克松的前助手李迪(G.GordonLiddy)和詹姆斯·麥考特(JamesW.McCordJr),被控策劃水門事件、盜竊以及竊聽罪名成立。其他人也被不同定罪
1973年4月30日尼克松的主要助手霍爾德曼(H.R.Halde-man)和埃爾利·希曼(JohnEhrlichman),以及司法部長克萊因·戴恩斯特(RichardKleindienst)因為涉嫌丑聞辭職。白宮顧問約翰·迪恩(JohnDean)被解僱
1973年5月18日參議院水門事件委員會開始舉行電視聽證。新司法部部長埃利奧特·李察德森(ElliotRichardson)任命考克斯(ArchibaldCox)為司法部水門事件特別檢察官
1973年6月3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約翰·迪恩告知「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尼克松總統與他就如何掩蓋水門一事,討論過不下35次
1973年6月13日《華盛頓郵報》消息,「水門事件」檢察官發現一份埃爾利·希曼的講話備忘錄,其中記載有潛入埃爾斯伯格的精神醫生診所的計劃細節
1973年7月13日總統辦公室前主任亞歷山大·布特菲爾德(AlexanderButterfield)在國會作證時說,自1971年開始,尼克松就要求他將辦公室內進行的所有對話以及電話進行錄音
1973年7月23日尼克松拒絕將錄音記錄交給「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或特別檢察官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的屠殺」:尼克松剔除了考克斯,而且清洗了特別檢察官辦公室。司法部長李察德森和副部長威廉·魯克爾斯豪斯(WilliamD.Ruckelshaus)辭職。國會方面也遭遇壓力1973年11月17日尼克松宣布,「我並非惡棍,」他堅持稱自己在「水門事件」中是清白的
1973年12月7日一份提交調查機構的磁帶中出現長18.5分鍾的空白,白宮對此無法解釋。辦公室主任AlexanderHaig的解釋是,有「惡勢力」強制抹去了這部分內容
1974年4月30日白宮將1200多頁的錄音編輯稿交給了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但該委員會堅持,錄音帶原件必須交出
1974年7月24日最高法院以不記名方式裁決,尼克松總統必須交出錄音記錄,其中應包括64次對話錄音。此外,高院還拒絕了總統申請特權的要求
1974年7月27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第一次彈劾,指責總統妨礙司法公正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成為第一位在任上辭職的美國總統。副總統福特宣誓接任美國總統。隨後福特發表書面報告,就「水門事件」中針對尼克松的全部指控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