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然條件優越的巴西,為什麼無法躋身於世界發達國家之中
說到巴西,首先讓人想到的是足球王國,它不僅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還是金磚國家、20國集團成員國。
巴西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緊鄰大西洋,領土面積多達851.5萬平方公里,人口2億多,是世界第五大領土大國。境內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鐵、鎳、錳、鋁、鉛、錫,金等有色金屬,以及石油儲藏量均居世界前列。
(面對經濟萎縮的巴西人)
四、沉重的稅負。
在巴西,會計和律師成為最有錢景的職業,這是因為當地的稅法不僅復雜,還時常修改。沒有專業的財務和法律知識,稍有不慎就會違法。
巴西落後的工業基礎和高福利之間的矛盾,是靠高稅負來支撐的。在巴西,除了進出口貿易要繳納名目繁多的關稅,國內貿易買賣雙方也要繳稅。而且各個州的稅收政策還不相同,就連當地稅務局在處理稅務違法時,有時也難以查出問題根源,只能給出一個他們認為的漏洞,來判定有罪。
沉重繁雜的稅負,讓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只能把商品價格大幅提升,這也是巴西物價高得離譜的原因。而高物價帶來的消費低迷,形成惡性循環,加劇了國民經濟的萎縮。
正是因為有歷史和現實中這些問題,具有優良歷史條件的巴西,才難以實現經濟的騰飛,躋身發達國家之列。
當然,如果巴西大力改革,釋放潛能,利用先天的地理優勢,成為世界強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貳』 巴西領土是印度的三倍,人口2.2億,為何成不了世界強國
巴西的領土面積達到了850多萬平方公里,2.2億的人口數量,它的領土面積是印度的三倍,而且那裡的自然資源也很豐富,巴西的先天條件很好,但是他們沒有利用好自己的資源,在本土工業的發展上沒有很好的技術,都是從國外引進的,這樣他們的經濟就容易被國外企業所控制,經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所以他們成為不了世界強國。
所以雖然巴西的領土面積在世界上排名第五,而且人口總量也在世界排名第五,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和印尼的一個國家,但是他們依然成不了世界強國。
『叄』 巴西為什麼不是大國呢
首先你先明確一個問題,超級大國現在只有美國!現在的世界局勢是一超多強。
巴西在基本實體方面卻是是比較有優勢的,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在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外交上等等這些軟實力就不成了!
巴西幅員遼闊但是由此造成的交通運輸上的壓力就比較大,人口分布過於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長時間的淪為殖民地造成了國民經濟的畸形發展,都成為造成制約巴西發展的因素。
其次,在南美洲或者拉丁美洲來說,美國崛起之後一直把整個美洲看成是一個整體,即門羅主義。美國不會允許在拉美出現一個地區性強國來與之抗衡!所以就會扶持阿根廷和智利來牽制巴西。
再次,在軍事上,由於國民經濟的畸形發展,造成巴西的國防工業相對落後,也就造成了巴西的國防相對依賴帝國主義的軍售和軍援,也是造成巴西發展相對滯後的原因之一。
但是我們看近年來巴西的中左翼上台之後,巴西的國民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成為了拉丁美洲甚至國際中的較有發言權的國家之一。(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敲的)
『肆』 資源豐富、幅員遼闊的巴西,為什麼沒有躋身世界發達國家行列
提到巴西,最先令人想到的是足球王國,它不僅僅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還是金磚國家、20國集團成員國。巴西所在位置十分優異,相鄰北大西洋,國土面積高達851.5萬公頃,人口數量2多億,是世界第五大國土強國。地區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鐵、鎳、錳、鋁、鉛、錫,金等稀有金屬,及其原油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照理說,有著這般優越的純天然標准,理當綜合國力不錯,在國際上至關重要才對。但時迄今日,巴西不但沒什麼優越感,平均GDP也只有8921美元,和發達國家標准還有很大的距離,這是為什麼呢?
在巴西,會計和律師成為最有錢景的崗位,主要是因為當地的稅收法律不但繁雜,還時常改動。並沒有專業的會計和法律法規,稍不留神便會違反規定。
巴西落後的工業基礎和多福利之間的矛盾,是靠高稅負來支撐的。在巴西,除開國際貿易要交納名目繁多的進口關稅,國外貿易交易雙方也需要交稅。並且每個州的稅收優惠政策還不一樣,就連本地稅局在處理稅收違反規定時,有時候也難以查出來問題根源,只有給出一個他們認為的系統漏洞,來判定犯法。
厚重繁雜的稅負,讓企業經營成本持續上升,只能把產品價格大幅度提高,那也是巴西物價高得離譜的原因。而高物價水平帶來的交易不景氣,形成惡性循環,加劇了社會經濟的委縮。
正是因為有歷史和現實生活中各種問題,具備優質社會條件的巴西,才難以達到經濟的輝煌,位居發達國家之中。
當然,如果巴西全力改革創新,釋放潛能,利用先天的地理優勢,成為世界強國,也不是沒有可能。你覺得呢?
『伍』 雄文,巴西為什麼不能成為世界大國
雄文!巴西為什麼不能成為世界大國?
格上理財2015-05-21 14:33:34閱讀(381) 評論(0)
南美洲是一塊地理位置不好的地方。大部分領土位於赤道帶內,北部三分之二領土都位於熱帶。叢林地區是人類開展經濟活動最困難的生態群落。只是清理土地就需耗費繁重代價。那裡土地貧瘠,疾病肆虐。氣候過於潮濕,穀物難以生長。即使是可通航的河流,河堤濘沼不宜建設,亞馬孫河即如此。
由於大部分位於熱帶地區,南美洲的經濟政治歷史一直是個棘手問題。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和法屬蓋亞那完全位於熱帶,正因如此,它們面臨經濟政治不穩定問題,雖然委內瑞拉發現石油改善了這個國家的經濟方向。在整個熱帶地區,幾乎所有人口都住在距海岸線幾十公里的范圍內,而大部分地區的海岸天然就不適合與外部世界產生互動。天然港口少之又少,且彼此距離遠,大部分是深水區等。
不過,這塊大陸上單一的熱帶環境中也有兩個例外的地理特徵。
第一個是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綿延於大陸西部邊緣,因此一些濱海文化和山地文化得以產生,由於與大陸東部區塊隔開,西部國家得以不受外來干涉自我發展。哥倫比亞共和國和厄瓜多的一部分位於熱帶,部分位於安第斯山,經濟核心區域並不位於沿海,反而在安第斯山谷更涼爽乾燥的環境發展出經濟中心,某種程度上避免了熱帶氣候的困難。往南是貧瘠的山地國家秘魯和玻利維亞。某種程度上來說秘魯的發展只勉力依靠首都,實際上是利馬城邦,其他大部分領土除了開采資源,基本不用。相比而言,玻利維亞是內陸國家,常年受困於高原窮人與半月區(Media Luna)低地富庶農業區的爭斗中。
山地與叢林極大地限制了該弧形地帶國家之間——從東北的法屬蓋亞那到西南的玻利維亞以及他們與外界的整合程度。所有的基礎交通都極端困難;熱帶疾病問題嚴峻;缺乏優良港口;與其他傳統糧食生產區相比,該地區農業既屬勞動密集型又屬資本密集型;氣候濕熱阻礙了傳統穀物生產;山地崎嶇增加了所有事情的成本。
以往,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唯一方式是依靠其他國家(通常是本地區以外的國家)提供的投資。否則,這些國家連滿足獨特而龐大的基礎設施需求的資金都沒有。結果就是這個廣闊的區域嚴重欠發達,大多數國家的居民都非常窮。不過有一些國家在環境的正確組合下達到了相對富裕,不過也沒能力成為一個重要的地區大國——更別提世界大國了。
南美洲熱帶氣候的第二個例外是南錐體國家的溫帶地理特徵。在這里,夏季足夠乾燥,傳統穀物能夠成熟,而清涼的時候——尤其是冬季昆蟲死亡限制了疫病的影響。與安第斯山地人口分散的情況不同,南錐體地區綿延著平坦、水量適中的土地。這塊土地分布於阿根廷,還有一小部分分布於烏拉圭、巴拉圭和巴西。這塊大陸上還剩下一塊位於溫帶南錐體與安第斯山地交會的地方:智利,它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孤立的國家之一。從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飛到秘魯首都利馬的時間比從倫敦飛到莫斯科的時間還要長,從聖地亞哥航行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時間比從紐約航行至倫敦的時間還要長。所以智利對南錐體的政治活動較少參與。
山地和叢林占據著南美洲的絕大部分土地,與此形成鮮明對比,南錐體的平原是這塊大陸上最肥沃的土地。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降低了建設成本,溫帶氣候造就了富饒的農業區。但真正優勢在於該地區的河道結構。巴拉那河、烏拉圭河、巴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形成巨大河口,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得維的亞(烏拉圭首都)間注入大西洋——大部分河段都可通航。
與卡車運貨相比,水運成本要節省10到30倍。因此,這些水運體系與陸運體系相比很容易就產生了大量財富。這個水系合起來覆蓋了這塊農業平原,即拉普拉塔河流域。
拉普拉塔河等河流的存在對農業區意義非凡。像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單位體積價值低——遠途運輸耗資巨大。水運能降低運費,不僅能將糧食作物便捷運送到下游,還能通過海洋運送到世界其它地方。與拉普拉塔河流域相比,俄羅斯的情況就截然相反。俄羅斯發生飢荒主要原因在於無法將糧食作物高效運至城市,因為俄羅斯通航河流所處位置不當——意味著糧食作物只能通過卡車或火車運送。
南美大陸最重要的地理情況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河流都是通航河流,而且通過運河和水閘可連成體系。只有北美的大密西西比河網可與此相媲美,大密西西比河網流域更廣,互相連通,可通海洋。互相連通的河網能形成更大規模的經濟,創造出更多的資本,養活更多的人口,極大地增強了建立單一國家政權的可能性。與此相反,北歐平原河流互不相通,因而形成多個互相敵視的民族。阿根廷控制著拉普拉塔河口和大部分通航河段。因此處於該地區的烏拉圭、巴拉圭和巴西處於不利地位。(總體上巴西實力超過阿根廷,但並非在資本創造能力絕佳的拉普拉塔河流域取勝。)
巴西地理
巴西大部分領土不位於南錐體地區。相反,巴西850萬平方公裡面積中大致有三分之一是大面積的叢林,其中最棘手的部分位於亞馬孫河流域。盡管那裡有許多開采礦產的機會,但由於基建代價高昂讓人望而卻步。
亞馬孫流域南部有一個獨特地區叫塞拉多(cerrado),這是一片廣闊的熱帶稀樹草原地區,土壤酸性很高。不過,與叢林地區相比,這里的濕熱程度有所緩解,所以塞拉多能夠通過強權發展經濟。然而,代價巨大。除了要克服大量的基建困難——塞拉多缺少通航河流——這片土地還必須經過完全改造才能使用:清理、平整、變肥沃,付出大量勞力才將其改造得適宜種植傳統農作物。還有就是距離問題。塞拉多地處內陸,所以往這運送任何補給或往外運送農產品都運費高昂。巴西過去三代人基本都在參與這種宏偉工程。
幸運的是,並非所有的巴西領土都如此難以開發。巴西大約有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傳統意義的可耕地。盡管這只佔巴西領土的7%,但這片可耕地面積卻相當於得克薩斯州或法國的面積。這部分土地都位於巴西南部。但是大部分都地處內陸,交通不便。巴西的核心區只佔了這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相當於突尼西亞的大小,位於熱帶地區邊緣,一直綿延至溫帶南錐體地區。這部分地區在早期殖民時代就是巴西的傳統定居點,也是巴西存在三百多年來人口集中所在地。正因為如此,此處地形幾乎對巴西發展起到決定性的影響。理解該地地形及其演化有利於理解未來幾年巴西發展成大國的動力是什麼——阻礙是什麼。
這塊巴西核心區有兩大明顯特點。首先,氣候是亞熱帶氣候,所以該地發展遇到的困難小於前面提到的熱帶區。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巴西內部是個隆升高原——叫巴西地盾——緊鄰大西洋海岸,幾乎巴西的全部東南陸地邊界。從地盾到大西洋地勢驟降,從大西洋遠看,好像銅牆鐵壁屹立在海岸——形成巴西沿海城市引人注目的背景。這堵銅牆鐵壁被稱作大峭壁(Grand Escarpment),巴西核心區的大多數城市——里約熱內盧、維多利亞、桑托斯和阿雷格里港——都位於大峭壁與海洋之間的孤立、平坦的小塊地帶。
這種孤立地形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建成「規模經濟」。標準的城市發展模式是,城市圍繞某種核心經濟優勢建立,典型情況是河流通航終點(一定噸位貨輪能最遠到達的內陸地點),或是一個港口,又或是一個其它運輸交叉點。隨後城市可以以此擴展,主要是沿著運輸通道發展,因為運輸通道通往何方,意味著那裡存在更大的經濟機會和低廉的經濟成本。只要沿線土地還算平坦,城市就能一直以較低成本延展下去。附近城市會逐漸合並,相互間共享勞動力、資本、基礎設施和服務。由於協同效應,規模經濟激增,這種大都市會逐漸創造更多資本和技術工人。
大都市——諸如紐約、洛杉磯、倫敦、巴黎、東京、布宜諾斯艾利斯、伊斯坦布爾和上海——構成了全球經濟體系的中心。這種「標准」發展模式在全世界被復制。最初的美國模式是美國東海岸從華盛頓到波士頓的巨大城市帶,主要有巴爾的摩、費城、紐約、哈特福德和普羅維登斯。歐洲的類似城市群囊括了德國萊茵河谷的許多城市。這兩個例子中,大小城市組合為城市/郊區群,共享資源互相支持。所有案例共同特點是城市擴展依靠的土地。
這種土地恰好是巴西核心區所缺乏的。在整個巴西南海岸,大峭壁直插入海洋。所以巴西城市被迫建立在大峭壁沒有延伸至海洋的相對平坦的幾個小塊孤地上。缺乏海岸平原意味著主要城市間無法形成小城市。一個城市無法分享另一城市的基礎設施成果,若想連通這些城市需要先爬上峭壁登上地盾,然後穿越地盾,再爬下峭壁到達另一城市,這種方式極端困難,並且糜費時間和工程。巴西沒有能直接到達拉普拉塔河的通航河流,所以不得不四處籌資用於建設這個資本密集型工程。土地的根本局限性也拉高了成本,一開始就要注入巨資,增加了開發成本。孤立地形並不是能「逐漸擺脫」或「改變」的東西。地形是恆定的,這些城市就是不能互相整合——現代的、低成本城市無法建在懸崖邊上。而且,由於巴西與外界溝通的主要城市都位於孤地上,所以這對巴西的發展能力造成了永恆限制。
迄今為止,巴西的主要公路和鐵路也寥寥無幾,即使地形允許,比南部國家更平坦地區相比建設起來造價更高。由於峭壁太陡,距海岸太近,巴西缺少一條主要的沿海道路系統。觀察巴西海岸線就能明白,為什麼巴西的沿海道路基本只是雙車道,而沿海城市極小,勉強把能用的小塊土地都湊上。巴西大部分地區仍沒有鐵路,巴西以出口大豆、玉米和大米而聞名,而這些貨物是通過卡車運至港口,這種方式是散裝貨物運輸造價最高的方式。
在巴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大峭壁都是直接伸入海岸。這個圖片生動說明為什麼大峭壁殘酷地限制了里約熱內盧的發展。由於缺少世界其它主要城市的那種傳統海岸,巴西南部沿海城市的發展遵循相似模式。
聖保羅州是例外,中心是聖保羅市。只有聖保羅有足夠的平坦土地,按標准模式發展,形成規模經濟。聖保羅也是巴西唯一代表著現代的、基礎設施整合式的傳統發展模式的地區。所以這一地區貢獻了巴西GDP的三分之一以上也就不足為奇了,盡管該地人口只佔全國五分之一。就在不遠的1950年,聖保羅州的經濟產出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不幸的是聖保羅並非沿海城市。聖保羅的峭壁太陡,沿海孤地——桑托斯港——太小,無法充分發掘聖保羅的潛能。聖保羅坐落在巴西地盾頂部,海拔800米,距海岸70千米。(而美國密西西比河通航終點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盡管距海岸3000千米,但海拔不到200米。)巨大海拔差緩和了沿海地區亞熱帶氣候的影響,但卻極大增加了連通沿海城市和州的高成本和工程量。所以盡管聖保羅確實是個主要經濟中心,但卻無法與巴西沿海城市以及世界緊密相聯。
缺乏規模經濟、地區基礎設施整合困難造成了發展瓶頸。尤其是限制了沿海孤地與外部世界的溝通——在巴西港口——於是這成了巴西經濟突破面臨的最重大的限制因素。巴西是許多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國,但由於地理條件限制運輸,城市難以整合,港口發展遭到徹底限制。巴西七大港口吞吐量總和不及美國第一大港新奧爾良,所有巴西港口吞吐量總和遠遠不及美國兩大港新奧爾良和休斯敦總和。
巴西無法通過沿海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因為那裡沒有足夠土地,帶動整個國家的發展。而爬上大峭壁發展內陸也面臨新的問題。
大峭壁頂部的沿海山脈把河流切割開來。距東南沿海的幾十千米的范圍內,南美河流向西流,而非向東,最終注入拉普拉塔河網。早期巴西城市嘗試發展內陸腹地,而最終卻發現這些腹地向南與阿根廷和巴拉圭地區聯系更劃算,而不是與東部本國其它地區。對內陸許多地方來說,沿河順流直下,將貨物運至布宜諾斯艾利斯這種大港口更便宜、便捷,而拖著這些貨物攀上並翻越巴西沿海山脈、再爬下大峭壁到達不連貫的二流巴西港口並非明智之選。同樣,沿著大西洋海岸南下,順著拉普拉塔河上溯,進入巴拉那河,比糜費巨資建立陸地基礎設施更容易。巴西早期在內陸嘗試整合,而結果卻削弱了巴西內部聯系,加強了對南邊鄰國的經濟依賴。
這些南方鄰國利用了巴西這一弱點,使巴西勉力控制國家完整。美國獨立的情況是,所有殖民地都受同一行政機構管理,一起作戰反對殖民地領主。而南美與此經歷不同,南美是不同實體之間的鬆散拼湊,在歷史上的那15年裡,為各自的獨立而戰。巴拉圭1811年獲得獨立,阿根廷1818年獨立,巴西1823年獨立。一旦獨立,這個地區的新國家立刻開始了爭奪水路控制權的斗爭,水路控制權是在南錐體地區成為主導的、綜合的經濟大國的關鍵。由於巴西是該地區最後脫離宗主國控制的國家,所以它在獨立後沒有充分時間鞏固自身,准備獨立後的戰爭,與其它南錐體國家相比,它的天然孤地特點讓這種鞏固整合難上加難。所以巴西在後來發生的戰爭中表現不佳。
這些早期戰爭造成的結果是,烏拉圭從巴西分裂出去,巴西失去了所有拉普拉塔河流域河流通航終點的控制權。所有河流的通航河段現在都被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控制著,而缺乏資金的巴西只能退居在高原亞熱帶地區。阿根廷和巴拉圭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迅速增長,而巴西只靠種植園農業默默無聞超過一個世紀。
之後兩代人的地區競爭集中於阿根廷與巴拉圭之間,兩國爭奪拉普拉塔河海運系統。1864至1870年的三國同盟戰爭是競爭的白熱化階段,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最終殘忍地打敗巴拉圭。至少90%巴拉圭男性死於這場戰爭,巴拉圭國基本被消滅,直到20世紀90年代人口還沒有恢復平衡。巴西折翼,幾乎所有稱得上是對手的國家都被毀了,阿根廷把巴拉圭和烏拉圭改造成經濟附庸國,利用這個地區的河流體系發展成一個世界經濟大國。1929年,阿根廷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四。而巴西之後數十年仍深陷貧困和相對孤立。
巴西也不統一。受到阿根廷及其河流的經濟吸引,以及沿海孤地不連通的影響,地方主義成為巴西政治的一個主要特徵。巴西內部不同地區之間聯系困難,而與外界聯系卻相對容易,這讓巴西的政治經濟文化整合變得非常困難。
由於各州之間、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競爭激烈,地區主義一直是巴西政治的一個主要問題。在20世紀初期,大部分權力掌握在富裕州手中,即米納斯吉拉斯州和聖保羅州。中央政府的控制權在這兩個州中交替。這讓其它州受到政治孤立,刺激他們從國外尋求經濟機遇,傾向於地方認同。在大半個世紀里,「巴西」更像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民族國家概念。比如,里約熱內盧州和南里奧格蘭德州開始在許多方面如獨立國般行事。這種事態直到最近才發生變化。
巴西的通脹陷阱
巴西最大的問題是——從殖民地據點建立起直至今天——無法保證可持續的穩定增長。世界其它地方發展經濟也是有通脹傾向的:對耕地、勞動力、交通、資金和資源的需求會導致所有這些投入的價格上漲。在大多數地方,這種增長能一直持續到通脹壓力出現並最終超過增長帶來的任何好處。到那時,由於成本高昂增長難以為繼,經濟開始不景氣。而巴西要承受的壓力是土地、勞動力、交通基建和資本都處於極端匱乏的狀態,以至於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立刻會轉化成通貨膨脹。耕地、交通基建和資金情況已經在研究中,而勞動力問題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考慮巴西目前1億9千4百萬的人口。
勞動力問題是巴西寡頭經濟制度造成的,而寡頭經濟制度也有地緣政治原因。巴西的問題在於資本投入高和資本產出低——這與世界多數經濟中心情況相反。在那些地方,資本分布相對均勻,因此保證了經濟強國的民主化。
美國當時的情況是,任何人都可以離開城市前往大密西西比河流域闖盪,不出一兩年就能向美國和歐洲城市輸出農產品。而巴西明顯不同,單是在大峭壁上修路都需要大量資金。一個普通市民在那種環境下企圖自己謀條經濟出路顯然不現實,只有帶著存款進入巴西的人才有能力「建設」巴西。所以那時的美國——後來出現了工業化——是由歐洲鄉下窮人移民過去塑造的,而巴西則是由那些帶著錢的富裕葡萄牙人塑造的。
http://mt.sohu.com/20150521/n413487197.shtml
『陸』 全球面積「第五大」的巴西,為什麼在世界的存在感那麼低
因為巴西的地理位置不好,還被美國壓制。但是巴西確實是挺不錯的一個國家,發展得也不錯,風景也好,而且他們國家的足球氛圍也是非常的好。
即使是這樣,巴西還是很受歡迎的。每年去巴西旅遊的人非常的多,尤其是去里約熱內盧。這里畢竟以前是巴西的首都,還搞過奧運會,自身文化也很能代表巴西,確實受歡迎。還有就是耶穌山,非常具有宗教特色,耶穌像也很讓人感到震撼。
『柒』 躲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巴西,為何沒有成為強國
因為巴西開始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825年獨立後又進入封建帝制,從1889年開始,巴西國內就一片混亂。直到1985年軍隊政府才還政於民。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世界大戰的時候,巴西國內一直處於混亂狀態。
巴西最早的時候,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緊接著進入封建帝制獨立之後,葡萄牙的貴族一啊,霸佔著巴西的土地,沿用著過去的奴隸制度。接著軍隊又推翻了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就是由於一戰的遺留問題,世界開始經濟大蕭條時期,巴西的內部也開始混亂不堪,又是政變,又是專權,又是君主立憲的。接著又變成了軍政權。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都結束40年之後,巴西的政府才變成了人民的政府。
三、巴西的經濟地位其實很高巴西的地理環境特別的好,有豐富的地理資源,國內的生產總值也成為了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系。更是全球五大金磚國家之一。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之一。所以巴西在世界的經濟地位還是很重要的。
好想參加巴西狂歡節,你們想去嗎?
『捌』 巴西位置優越,851萬平方公里2.1億人口,為何沒成超級大國
相比於熱火朝天的巴西足球、令人陶醉的巴西美女,巴西本質的特點:遼闊的疆域面積、富饒的自然地理、眾多的國家人口常被忽略。作為南美洲東部的一大國家,巴西以851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成功躋身世界前五,領土面積是印度3倍,2.1億的人口也處於世界前列。
巴西政府軟弱的管控力量,就連首都的治安都無法維護,平均每年就有接近30人死於暴力兇殺案,更何談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穩定國內其他地方的和平呢。即便巴西再過富饒,寸土寸金,也換不來國家的GDP,得不到政府想要的國際影響力。
『玖』 巴西和美國人口,國土面積相當,為什麼沒有成為世界強國
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他們國土面積相差不大,人口數量也差不多。但是國力卻不在一個水平,相差甚遠。很多喜歡關注國際形勢的網友,就會發現美國和巴西的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都差不多,但是美國卻是世界超級大國,巴西根本不值一提。其實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力是否強大,與許多方面有關。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成為強國的基礎是擁有完善的工業基礎。顯然美國都具備,但巴西就不一樣了,很多都不具備,所以這個就是巴西成不了強國的重要原因。目前世界上擁有完善工業基礎的就是是美國,所以說美國與巴西領土面積與人口數量差不多,但美國就是超級大國。
『拾』 巴西有希望成為世界大國嗎
對於巴西,我認為它是無法成為一個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的。影響巴西不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因素有很多。雖然巴西在世界范圍內是一個很重要的國家,它擁有85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全國人口超過了2億,戰略位置在世界上非常的好,是南美洲的核心位置。無論在土地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還是戰略地位上,都可以達到世界大國的標准,但是它至今不但沒有成為世界大國,連大國都很勉強。
而且因為巴西的熱帶雨林最多的就是樹和水,沒有辦法修路,鐵路也沒辦法造,因為到處都是沼澤河流。所以說基建成本太大了,無法形成規模性的開發,也就無法發展起這一片雨林城市。
還有就是,我們都知道巴西在工業上的缺陷非常的深。在殖民時代留下來的殖民經濟體系卻保留得很完好尤其是種植園,所以說巴西現在一直以農產品水果出口為基礎的境界,但是在工業上卻沒有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