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西元旦起正式實行新最低工資標准,為何會實行新標准
中新網1月3日電 南美僑報網1月2日刊文稱,巴西財政部部長恩里克·梅雷萊斯(Henrique Meirelles)指出,從2018年元旦起,巴西已經正式開始實行米歇爾·特梅爾(Michel Temer)總統在2017年12月29日簽署的最新的最低工資標准。
巴西媒體1月1日報道,梅雷萊斯指出,這是近24年以來,巴西政府首次提高國家最低工資標准。本次調薪後,巴西的最低工資標准已經漲到了954雷亞爾(約1904元人民幣),與原來的937雷亞爾相比,上漲了17雷亞爾,但這個數字也低於政府以前提出的965雷亞爾(約1926元人民幣)。
確定最低工資標准一般要考慮的因素有:當地城鎮居民生活費用支出、職工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失業率、經濟發展水平等。確定的方法通常有比重法和恩格爾系數法。比重法是確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戶為貧困戶,再統計出其人均生活費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業者的贍養系數,加上一個調整數。恩格爾系數法就是根據有關數據,計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標准,除以恩格爾系數,再乘以贍養系數,加上調整數。
總結:當消費者物價指數與生產總值發生較大變化時,最低工資的標准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⑵ 巴西財政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注:並非前面所說的12億公頃,12億公頃等於1200萬平方公里,巴西總國土面積才是850萬平方公里左右,這是不可能的)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現在的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巴西的地區發展也很不均衡。在經濟發達的南部、東南部地區,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資本投入。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是巴西的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東北部,雖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沒有灌溉系統,由於氣候乾旱,農業基本上「靠天吃飯」,是全國最落後的地區。欠發達地區的小農主要依靠傳統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種,對資源的破壞相當嚴重。
二、巴西農業生產
咖啡、蔗糖、柑橘和大豆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
1、種植業。巴西主要種植水稻、大豆、木薯、甘蔗、小麥、馬鈴薯等。由於灌溉面積微不足道,產量受氣候影響很大。2002年,大米的產量為1048.9萬噸(單產153公斤/畝),小麥的產量320.3萬噸(單產98公斤/畝)。
近幾十年來,巴西農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迅速發展了大豆生產。1994年大豆面積增加到了1194萬公頃,產量達2485萬噸,2002年巴西大豆產量達到4190.3萬噸。巴西的大豆產量已經超過了亞洲的大豆總產量,僅次於美國,佔世界總產量的1/5。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成了巴西重要的外匯來源,近年來平均為國家獲得近30億美元的外匯。其中,大豆常年出口量為300萬-400萬噸,創匯8億多美元,大豆餅粕出口大致在850萬噸,創匯16億美元,豆油出口達50萬-80萬噸,創匯約3億美元。
從70年代中期以來,巴西開始實施用甘蔗加工乙醇以取代汽油的計劃,以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因此甘蔗的種植面積大增。與此同時,棉花本來是巴西的第二大出口品,因棉田紛紛轉產甘蔗和大豆,出口的結構也有明顯的調整。此外,巴西的氣候適宜於許多熱帶水果生長,柑桔和濃縮桔汁是重要的出口產品,香蕉、菠蘿等也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2、畜牧業。巴西的牧場面積相當於耕地面積的3倍,廣闊無垠的牧場是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養牛的頭數和牛肉的產量均佔世界第2位,豬的頭數名列世界第3位。巴西的養禽業近年來發展很快, 2002年存欄有1.76億頭牛,3000萬頭豬,1.05億羽小雞。在肉類出口方面,巴西的禽肉和豬肉產量都占拉美國家的首位。肉類出口每年為國家創匯約8億美元,其中尤以禽肉的出口增長較快。養牛業以放牧為主,集約化的奶牛場集中在大城市附近,奶產品仍需大量進口。在南美洲,巴西是奶製品最大的進口國,每年需耗費外匯1億多美元。
3、漁業。巴西有很好的發展漁業的條件,但是現在漁業的生產水平還較低。巴西目前漁產品的出口只佔拉美國家的第5位,而進口量卻占第1位。80年代以來,水產品產量從90萬噸下降到了目前的80萬噸,主要是由於近海的捕撈量減少,而淡水魚的產量一直穩定在20萬噸的水平上。
4、林業。 巴西森林覆蓋率高達60%,是林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90年代初,年產圓木2.65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產量的8%。1992年,巴西的林產品出口總額將近19億美元,占拉丁美洲的54%。
5、農產品加工業。一方面,由於二元結構,巴西的農村發展很不均衡,許多地方沒有相應的基礎設施,儲存、運銷和加工的能力有限,因此農產品的損耗相當可觀。另一方面,由於缺乏技術,無力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值的利益被轉移到發達國家。以可可豆為例,巴西在1992年出口了5.2萬噸可可粉,只賺得2151萬美元;相反,地處寒溫帶的荷蘭根本不產可可,卻出口了10.3萬噸可可粉,創匯高達1.46億美元。
三、巴西農業對外貿易
巴西2002年出口產品中,初級產品出口17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28.1%。在出口的初級產品中,(1)大豆出口30.3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02%,其中向中國出口8.25億美元居第一,其次是荷蘭5.43億美元、德國3.07億美元、西班牙2.23億美元、葡萄牙1.64億美元、日本1.40億美元、英國1.28億美元、比利時盧森堡1.24億美元、義大利0.97億美元、法國0.94億美元、其他4.18億美元。(2)豆粕出口21.9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3.64%,其中出口荷蘭6.40億美元、法國4.73億美元、比利時盧森堡1.11億美元、義大利1.08億美元、德國1.05億美元、韓國0.97億美元、英國0.90億美元、泰國0.89億美元、印尼0.82億美元、西班牙0.78億美元、其他3.2億美元。(3)鮮、凍肉雞出口13.3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2.21%,其中出口日本2.15億美元、沙特1.88億美元、俄羅斯1.69億美元、德國1.11億美元、荷蘭1.01億美元、英國1.01億美元、香港0.76億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0.57億美元、科威特0.34億美元、新加坡0.33億美元、其他2.46億美元。(4)咖啡豆出口11.9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98%,其中出口德國2.66億美元、美國2.07億美元、義大利1.16億美元、日本0.92億美元、比利時盧森堡0.57億美元、西班牙0.49億美元、法國0.47億美元、斯洛維尼亞0.40億美元、瑞典0.32億美元、希臘0.28億美元、其他2.55億美元。(5)甘蔗原糖出口11.1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84%,其中出口俄羅斯4.94億美元、加拿大0.85億美元、伊朗0.80億美元、埃及0.62億美元、馬來西亞0.39億美元、美國0.38億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0.38億美元、奈及利亞0.35億美元、沙特0.33億美元、其他1.72億美元。(6)橙汁出口8.6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44%,其中出口比利時盧森堡3.13億美元、荷蘭2.45億美元、美國1.42億美元、日本0.76億美元、韓國0.26億美元、澳大利亞0.15億美元、波多黎各 0.099億美元、中國0.073億美元、紐西蘭0.036億美元、其他0.19億美元。(7)鮮、凍牛肉出口7.7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29%,其中出口智利1.12億美元、荷蘭1.09億美元、義大利0.64億美元、沙特0.63億美元、埃及0.58億美元、英國0.53億美元、俄羅斯0.45億美元、德國0.40億美元、西班牙0.39億美元、以色列0.28億美元、其他1.60億美元。(8)豆油(毛油)出口6.7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12%,其中出口伊朗2.25億美元、印度1.57億美元、中國1.17億美元、埃及0.43億美元、摩洛哥0.37億美元、孟加拉0.27億美元、塞內加爾0.17億美元、馬來西亞0.11億美元、南非0.10億美元、突尼西亞0.08億美元、其他0.19億美元。
四、巴西農業科學技術
巴西主要的農業科研和推廣機構是「巴西農牧業研究公司」和「巴西農牧業技術推廣公司」,分別成立於1973和1974年,均隸屬農業部。現在,巴西農牧研究公司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農業科研單位之一,擁有高級農業科研人員2000人,在全國有41個研究中心。在它成立以來的22年裡,向社會推出科研成果8000多項,投資回收率高達43%。該公司的主要資金靠聯邦政府撥款,此外,該公司還經常接受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私人企業委託的研究項目。這個公司根據國家農業發展的需要,近20多年來研究的重點有:
1、大豆品種改良。70年代巴西大豆年產量僅150萬噸左右,經過該公司的努力,培育出了適合赤道地區生長的16個新品種,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低緯度地區試種大豆的熱帶國家。大豆的單產從每公頃10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目前,巴西大豆種植已逐步由南部、東南部向北部轉移,特別是中西部稀樹草原地區,大豆產量達2500噸左右。
2、高產品種的培育。巴西已經成功地育成了適合本國氣候與土壤條件的小麥新品種,使單產大幅度提高,減少了對進口小麥的依賴。此外,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科學家們還培育成了胡羅卜、馬鈴薯、甘蔗良種。
3、稀樹草原的開發研究。鑒於稀樹草原對於巴西農業發展的重要性,1975年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中心,研究該地區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問題。經過20餘年的研究和開發,吸引了外國資本,本地區的種植面積已由過去的450萬公頃擴大到1000多萬公頃,成為巴西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和出口基地。
4、根瘤菌育種技術。由於採用這種技術,已經使巴西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每年用於進口氮肥的費用估計可以節省15億美元。
5、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巴西在胚胎移植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目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巴西農牧業技術推廣公司擁有2.3萬名職工(其中科技人員1.3萬),在全國設有2500餘個辦事處,其使命是將農牧業新技術直接傳授給農業生產者。
五、巴西農業政策支持體系
(一)巴西農業政策的演變
在巴西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巴西的農業依然能夠繼續發展,主要得益於農業政策的適時調整。巴西農業政策的總體目標是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但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政策特點。以1994年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的達成為標志,巴西農業政策明顯分為兩個大的階段。
在1995年以前,巴西的農業政策經歷了由補貼向價格支持的轉變,目的是支持和保護農民收入。1965-1985年用於農業的政策資金累計約2191億美元,其中310億用於農業補貼,其他用於投資和市場政策。限於財政壓力,巴西政府從1985年開始取消對農業的補貼,轉為以農產品價格支持為主的政策。1975年以前,巴西的農產品出口以咖啡為主。從1975年開始轉向穀物,如大豆、玉米、大米和小麥等。為了促進農業結構的轉型,從1975年開始正式對大豆、豆類和木薯等實行價格支持。還專門成立了農牧業技術研究公司,改良大豆等,使之更適合於巴西的土壤。從1985年開始,價格支持(PGPM)成為農業政策的支柱,其目的是確保農民具有穩定的收入。價格支持主要有兩個手段:一是聯邦政府的直接購買(AGF),當市場價格低於規定最低價格時政府買入。例如1987年政府用最低價格方式購買農產品達1230萬噸;另一個是營銷貸款(EGF)。價格支持促進了巴西農業的發展。1985年到1995年,農業補貼由142億美元減少到60億美元,但是,穀物產量卻由5980萬噸增長到8000萬噸。
上述政策一直持續到1994年WTO的成立與農業協議的簽署。從1995年開始,農業市場更加開放。一方面出於財政壓力,另一方面考慮到必須遵守WTO的游戲規則,巴西政府開始轉變農業政策,提出了兩個新的政策措施來逐步取代舊的價格支持政策,即產品售空計劃(PEP)和期權合約補貼(option contracts)。舊的價格支持計劃目前僅限於稻米、玉米、小麥、木薯和豆類等主要作物。2000年,政府購買了51.7萬噸大米、9.3萬噸豆類和0.3萬噸其他作物。這一階段的政策目標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保持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主要是針對大農場,減少價格支持,使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高;二是確保農民收入不低於城市居民收入,維持社會的穩定,主要是針對小農戶而採取家庭農業支持計劃,防止農村人口向大城市的過快和過度流動而造成社會問題。從1995年開始,雖然對農業的補貼和價格支持力度降低,但是穀物產量卻不斷增長,由1995年的8000萬噸增長到2001年的9830萬噸。
(二)現行巴西農業政策的基本框架
雖然巴西農業政策在1995年之後做出了重大調整,產品售空計劃和期權合約補貼成為兩個新的政策工具。但是,時至今日,巴西農業政策仍然包含很多方面,它們共同影響著巴西農業的發展和巴西農民的收入。巴西的農業政策由結構政策、國內支持政策和貿易政策等三方面構成。
1、結構政策
結構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改革計劃和家庭農業支持計劃。土地改革計劃的目的是吸引農民到內陸的中西部開發後備耕地資源,通過大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競爭力的提高;而家庭農業支持計劃則專門針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小農,通過該計劃使小農能夠獲得穩定的收入,以防止破產的小農向大城市過快流動而帶來社會不穩定,最終保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
(1)土地改革計劃
巴西後備耕地資源豐富,為了促進中西部地區的農業開發,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區的農民到這些地區從事農業。促進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徵用(land confiscation),徵用之後分給農民(如早期時為每個農場提供300公頃),使得45401個家庭得以在農村定居下來;另一項措施是於1999年成立「土地銀行」,由聯邦政府向農民提供信貸用於購買農村地產,從而推動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2000年,這類信貸額高達2.67億雷亞爾,1.56萬家庭從27.6萬公頃土地中受益。
(2)家庭農業支持計劃(PRONAF)
家庭農業支持計劃有三條主線:一條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農村公共需要的道路、電信、電力、勘探、倉庫的建設等。由市上報計劃,由農業部駐州代表處審核計劃是否可行。然後組織一個評審組,由農業部代表處、州農業廳官員、市農業局官員和農場主代表(一般佔50%)組成,根據氣候、土壤、農民經驗、當地市場情況及產量情況而不是根據作物種類,在可行的計劃中確定優先扶持對象,由聯邦、州和市三級政府共同出資(各約1/3),農民不出資。在部分地區,也對農民購買農業機械予以支持,大體上農民和政府各出一半價錢。第二條是農業信貸。給小規模農戶提供比商業貸款利率(17%)更低的低利率(2%或6%),分期付款的話還可以免除30%的本金。如果到期不能按時歸還,可以向農業部門進行解釋,可以考慮延長還貸時間。在里約州,「小規模農戶」的標准有五條:1)農場農業用地少於20公頃;2)收入來源只能是農業; 3)家庭年收入低於3萬雷亞爾(約1.2萬美元);4)必須是家庭經營,最多隻能僱傭長期工1人,特殊情況下可以再臨時僱傭一人;5)必須住在農村或附近村莊。第三條是免費對農民和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免費提供各種病蟲害防治技術資料,但種子、肥料等仍然是商業行為。
家庭農業支持計劃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小農戶的基本收入,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把小農固定在土地上,不讓農民大量進入城市,抑制農業人口向大城市的過快流動而造成的城市社會問題,為維持社會穩定。該計劃於1997年開始實施,1999年開始推廣。以里約州為例,該州沒有大規模農場,主要是中小農場。54%的農場在10公頃以下、37%的農場在10-100公頃、9%的農場在100-1000公頃,基本沒有超過1000公頃的農場(而巴西北部很普通的農場就可達到2.5萬公頃)。近三年已經在34個市得到推廣,約有1.4萬個農民參加了該計劃。其中用於技術培訓的資金300萬雷亞爾、用於基礎設施的資金約3700萬雷亞爾(其中聯邦政府提供1500萬,其餘為州市兩級政府提供)、農業信貸項目250項共提供貸款1200萬雷亞爾。
其他支持政策
①解決農民的債務危機
自1995年以來,巴西政府一直採取一些措施來解決農民的債務危機問題。其中一項重要措施是通過立法的形式允許到期(1995年6月份)不能還債的農民可以繼續與放款者協商而延期還貸。農場債務在20萬雷亞爾(約合10萬美元)以下的,可以延期10年還貸,年利率為3%加上政府制定的特定商品最低價格的變化率;債務在20-50萬雷亞爾之間的,可延期20年還貸,年利率為8%加上物價指數變化率(the variation of the General Prices index);債務在50-100萬雷亞爾之間的,年利率為9%加上物價指數變化率;債務在100萬雷亞爾以上的,年利率為10%加上物價指數變化率。
②促進農業合作計劃 (RECOOP)
RECOOP的目的是促進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增強其資本實力。為此,該計劃預算210億雷亞爾,其中包括16.5億雷亞爾用於債務再協商。RECOOP執行委員會分析了652項提案,認為有439項可行,其中已經有322項獲得通過。截至2001年2月13日,已經有133項得以實施,大約14.33億雷亞爾。
③稅收政策
對農民只徵收個人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亞爾以下的免徵所得稅。如果虧損,三年之內可以在稅前所得中抵扣。
④鼓勵加工業發展
各州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有不同的優惠政策。例如帕雷拉斯州規定,在加工企業投產之後前10年,政府把所得稅全部留給企業作流動資金,第11年開始逐步償還,保證了加工業發展對資金的需要。
⑤公路建設
巴西大面積後備耕地資源開發的最大制約條件是交通問題。因此,巴西政府把改善交通運輸條件作為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州際間的公路以及州際公路到各個農場之間公共道路完全由政府出資。此外,農場內部的道路建設也有可能爭取到一定的政府支持。
3、農業貿易政策
巴西政府努力促進與農業有關的各貿易團體和機構與私人部門之間的協調。此外,在農產品貿易領域著力於動植物衛生檢疫協定的落實。在動物健康、植物保護和食品檢疫檢驗等方面加強管制,對轉基因產品十分慎重。⑶ 巴西承認雙重國籍嗎
巴西承認雙重國籍。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除外)。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
巴西是金磚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運動,因此巴西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
服務業
服務業對巴西經濟發展舉足輕重,它不僅是產值最高的產業,也是創造就業機會最多的行業。主要部門包括不動產、租賃、旅遊業、金融、保險、信息、廣告、咨詢和技術服務等。2015年,巴西服務業產值3.6423萬億雷亞爾,同比萎縮2.7%,占國內生產總值61.7%。
⑷ 巴西用什麼貨幣
巴西發行新貨幣克魯塞羅雷亞爾,1克魯塞羅雷亞爾等於1000克魯塞羅。但克魯塞羅雷亞爾只流通了1年半的時間,巴西在1994年7月1日採用新貨幣---雷亞爾,1雷亞爾等於2750克魯塞羅雷亞爾。當時的匯率為1雷亞爾=1美元,最高曾經到過0.83雷亞爾=1美元,但隨後最高貶值到3.5雷亞爾=1美元。之後又有所回升。2006年6月3日雷亞爾的匯率為:1美元=2.2863雷亞爾;註:(按照2006年6月3日的匯率算下來1雷亞爾=3.50916人民幣)
拓展資料
一、貨幣簡介
歷史上巴西的貨幣名稱及面額變化較多,特別是由於近年來沉重的外債負擔及惡性通貨膨脹,其貨幣變動更為頻繁,是拉美國家貨幣貶值最大國家之一。
1993年巴西發行新貨幣克魯塞羅雷亞爾,但克魯塞羅雷亞爾只流通了1年半的時間。
1995年7月1日,巴西政府實施財政制度改革,取消舊貨幣,發行新貨幣雷亞爾。當時的匯率為1雷亞爾=1美元,最高曾經到過0.83雷亞爾=1美元,但隨後最高貶值到3.5雷亞爾=1美元,之後又有所回升。
2011年12月,巴西中央銀行開始發行第2版雷亞爾紙幣,2011版雷亞爾採用更先進的印刷技術和防偽技術。首批發行的紙幣為面值50雷亞爾和100雷亞爾。該版雷亞爾紙幣根據不同的幣值而採用不同大小的規格,使普通民眾更容易區別紙幣面值。
2012年7月23日起,新版10雷亞爾和20雷亞爾紙幣在巴西發行流通。此次發行流通的10雷亞爾紙幣規格是135毫米×65毫米,20雷亞爾紙幣規格是142毫米×65毫米。面值2雷亞爾和5雷亞爾的新版紙幣計劃在2013年投放流通。新版雷亞爾和舊版雷亞爾將在市場上同時流通。老化的舊版雷亞爾由中央銀行負責回收,逐步被新版雷亞爾取代。
巴西在1994年7月1日採用新貨幣——雷亞爾(REAL,葡萄牙語音譯為「黑奧」,由巴西中央銀行發行),當時是2750克魯塞羅雷亞爾兌換1雷亞爾,雷亞爾與美元的匯率為1:1。後來曾經到過0.83雷亞爾=1美元,此後開始在波動中貶值,最高貶值到3.5雷亞爾=1美元。再後來又有所回升,到2006年6月3日雷亞爾的匯率為:1美元=2.2863雷亞爾。(註:按照2006年6月3日的匯率算下來1雷亞爾=3.50916人民幣)。
截至2016年6月21日1巴西雷亞爾=1.9396人民幣
第一版雷亞爾的面值分別為:1雷亞爾硬幣;1、2、5、10、20、50、100雷亞爾紙幣和10雷亞爾塑料幣(巴西500年的流通紀念幣)。
巴西央行於2010年2月3日發行第二套雷亞爾,面值為2、5、10、20、50、100六種。與第一套不同的是,第二套不同面值的貨幣大小規格不同,規格分別如下:
2 reais - 12,1cm x 6,5cm;
5 reais - 12,8cm x 6,5cm;
10 reais - 13,5cm x 6,5cm;
20 reais - 14,2cm x 6,5cm;
50 reais - 14,9cm x 7,0cm;
100 reais - 15,6cm x 7,0cm.
輔幣單位為「分(CENTAVO)「,都是硬幣,面值分別為:1、5、10、25、50分和1雷亞爾。⑸ 巴西通貨膨脹率高於英國的原因
巴西通貨膨脹率高於英國的原因可能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以下是其中一些可能的原因:
1. 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巴西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比悶氏賀英國低,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因此巴西面臨著生產效率不高、供應鏈不穩定、缺少競爭等問題,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價格上漲。
2. 貿易和匯率問題:巴西的經濟高度依賴其對外貿易,而國際商品的價格波動和匯率波動都會影響進口和出口的成本和價格,並進一步影響到巴西的通貨膨脹率。
3. 貨幣政策問題:貨幣政策是影響通貨膨脹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巴西,央行採取了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但同時也可能會加劇通貨膨脹。
4. 物價調控問題:價格管制和市場監管也是影響通貨膨脹螞派率的關鍵因素。如果管控不當或者存在失靈的情況,那麼價格上漲就難以遏制,進而導致通貨膨脹率的上升。
需要指出的是,通貨膨脹率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同地區和核薯國家的通貨膨脹問題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比較。⑹ 巴西經濟,文化,法律,人口吸煙數。環保意識,風俗習慣
一、經濟概況
巴西擁有拉美最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歷史上巴曾經一度是單一農業經濟國家,蔗糖、咖啡等為其主要經濟作物。20世紀初,巴西開始工業化進程。從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進口替代」經濟模式,並依靠大量舉借外債獲得了經濟騰飛,其中1967-1974年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1%,創造了「巴西奇跡」,並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其後近30年的時間里,巴一直為外債和通貨膨脹所困擾,經濟發展陷於停頓。1994年7月巴西推出「雷亞爾計劃」,以聯系匯率制為核心,成功地控制了長期困擾巴經濟發展的惡性通膨問題,使巴經濟在1994年至1997年出現了一個穩定增長的時期。但巴政府依賴舉債來維持雷亞爾匯率穩定,財政和經常性項目雙赤字問題日益嚴重,對外資依賴急劇加深。1999年,在經歷了多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國內經濟蕭條後,巴被迫於1999年初宣布採取浮動匯率制,轉而執行以控制通膨為核心的經濟政策。造成當年雷亞爾兌美元大幅貶值。國內通膨率短期內急劇上升。由於巴政府執行了正確的經濟政策,和嚴厲的財政調整措施,增收節支,巴經濟迅速走上恢復之路,2000年經濟增長達4.46%,通膨也基本得到了控制。2001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阿根廷經濟危機和國內電力危機影響,巴經濟增幅僅為1.51%。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00年巴西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0890億雷亞爾(約合5958.5億美元)
增長率:4.46%
工業、農業、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分別為:33.1%、9.1%、57.8%,分別比上年增長4.79%,2.90%,3.61%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560雷亞爾(約合3587美元)
增長率:3.1%
貨幣名稱:雷亞爾匯率(2002年8月20日):1美元=3.10雷亞爾
通膨率:5.97%年
平均失業率:7.1%
三、農牧業
(一)農業
20世紀90年代初巴實行對外開放以來,由於獲得了國外低息貸款和先進生產技術,農業產量出現了大幅增長。目前,巴西是世界農業生產和出口大國,除小麥等少數作物外,主要農產品均能實現自給並大量出口。咖啡、甘蔗、柑橘產量居世界第一,大豆產量世界第二,玉米產量世界第三。2000年巴全國穀物產量為8590萬噸,比上年增長4.29%。當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皮棉: 118.74萬噸葵花籽:9.74萬噸
花生: 17.16萬噸蓖麻籽:10.74萬噸
大米:1142.31萬噸玉米:3164.05萬噸
燕麥: 19.41萬噸大豆:3234.46萬噸
大麥: 36.90萬噸高粱:78.14萬噸
雜豆: 307.80萬噸小麥:162.17萬噸
(二)畜牧業
近年來,由於巴政府積極開發和推廣使用新技術,巴畜牧業發展較快。根據巴西地理統計局1997年全國普查的數字,巴全國畜群總數(牛、羊、豬)2.13億頭、禽類總數7.60億頭。預計2001年巴肉類出口總額將達到10億美元,為世界主要肉類出口國之一。
2000年8月,巴南部地區爆發口蹄疫,對巴肉類出口造成重大損失。8至10月,巴南部各州共屠宰帶病牲畜11000餘頭,直接經濟損失750萬雷亞爾。巴政府在根除口蹄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巴中西、東南部地區的大部分牧區已宣布成為無口蹄疫區。
四、工業
巴工業實力和工藝均居拉美首位,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飛機製造、建築、紡織、製鞋、造紙、食品等。主要工業品產量:
產品產量單位1999年產量2000年產量
水泥(萬噸)4027.03955.9
化肥(萬噸)742.6786.0
粗鋼(萬噸)2499.62786.5
鋁(萬噸)125.0127.7
紙漿(萬噸)720.4744.7
紙張(萬噸)688.9711.6
汽車(萬輛)134.4167.1
1994年巴實行雷亞爾計劃以來,由於本幣定值過高,巴民族工業受到進口產品的沖擊,工業發展速度放緩。1999年雷亞爾貶值後,工業出現了恢復性發展,飛機製造業異軍突起,巴西飛機製造公司一躍成為世界第四大飛機製造公司和巴第一大出口企業。
2001年6月起,巴出現電力危機,政府強迫企業減少用電20%,限制了工業生產的進一步擴大。
五、自然資源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650億噸,為世界之最,產量和出口量也均為世界第一。鐵礦砂品位較高,多數含鐵60%以上,且為露天礦。鈾礦、鋁礬土和錳礦儲量均居世界第三。鈮礦探明儲量已達455.9萬噸,按當前全球消費量,足夠供應全球市場800年。此外,巴鉻、鎳、金、石棉等礦產均儲量豐富。煤礦儲量230噸,但均為低品位礦。石油儲量已探明54億桶,油頁岩相當於15億桶儲量,天然氣2330億立方米。森林面積442萬平方公里,全國森林覆蓋率52%。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水電佔全國發電總量的92%。
六、服務業
2000年巴服務業產值在巴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比例達到57.8%,對巴經濟發展舉足輕重。服務業部門主要包括銀行金融業、電訊產業、不動產、旅遊、保險、廣告、傳媒等。〔旅遊業〕巴西是世界10大旅遊創匯國之一。赴巴遊客多來自拉美、歐洲、美國。1998年來巴外國遊客達480萬人次,收入約319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5%。目前巴擁有18000家星級飯店,提供30多萬間客房,旅遊業提供直接、間接就業機會580萬個。里約、聖保羅、巴西利亞、亞馬孫叢林、伊瓜蘇大瀑布、大沼澤地等是巴主要旅遊景點。此外,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彩車遊行構成了巴獨特的人文旅遊景點。
1999年雷亞爾貶值以後,巴公民出境旅遊明顯下降,但政府積極推動公民國內旅遊,加上從鄰國來巴旅遊的人數增加,巴旅遊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巴政府下設旅遊與體育部和巴西國家旅遊公司,負責規劃和管理全國各大旅行社、導游、旅館及旅遊景點等。
七、交通電信
〔公路〕據巴西交通部1999年調查,巴全國公路總長165.8萬公里,其中柏油路面長16.42萬公里。由於歷史原因,公路運輸是巴交通運輸主力,分別佔全國客貨運量的96.3%和63.1%。
〔鐵路〕鐵路總長29700公里,電氣化率7.1%,部分路段已廢棄,全國35%的鐵路使用已超過60年。近年來,鐵路在全國運輸中的比例稍有增加。
〔水運〕全國主要港口44個,主要港口有:桑多斯、維多利亞、里約、帕拉那瓜和聖路易斯等。此外,為便利農產品運輸,降低出口成本,並帶動東北部經濟發展,巴正在東北部新建一批可停靠萬噸以上船舶的深水港口。巴年均內河貨運總量1700萬噸左右,主要是將內地農產品輸往沿海各港口。
〔空運〕巴全國共有9家航空公司,登記各類飛行器10250架,其中大、中型客機近200架。全國通航城市150個,公用民航機場710個,其中大型機場(可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機)29個,年客運量2000多萬人次。聖保羅和里約國際機場為巴主要航空出入境口岸,同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均有航班相連。里約格朗德航空公司(VARIG)年營業收入5.5億雷亞爾,同其下屬的南大河(RIO SUL)、東北(NORDESTE)航空公司一起構成了巴最大的航空集團。〔電信〕巴於1997年開始開放電信市場,採取競標形式拍賣電話經營權,打破巴西電話公司的市場壟斷。目前巴電信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巴吸收外資最多的產業之一,每年以亞馬孫免稅工業區為基地向美洲地區出口大量行動電話等通信產品。截止2001年底,巴共有固定電話4770萬門,行動電話28.7萬門。
八、財政金融
〔公共財政〕巴公共財政近年來連續出現赤字。1999年以後,巴政府厲行量力而出的財政改革,政府初級財政盈餘連年增加。但由於債務負擔沉重,帳面財政赤字仍未得到改觀。2001年巴西公共財政完成情況如下:
聯邦財政總收入2059.3億雷亞爾,初級財政盈餘436.55億雷亞爾,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PIB)的3.75%;償還各類債務及利息864.45億雷亞爾,占同期PIB的7.30%;帳面財政赤字為427.89億雷亞爾,占同期PIB的3.54%。
〔債務〕巴1994年開始雷亞爾計劃以來,政府一直以高利率吸引投資來彌補公共財政和經常項目的雙赤字,並保持雷亞爾匯率的穩定。這一政策造成巴公共債務的膨脹。至2001年底,巴公共債務總額已達6609億雷亞爾,是1994年雷亞爾計劃初期591億美元債務的11倍。扣除通膨因素,債務增長達355%。2001年底巴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達53.3%,當年債務還本付息864.45億雷亞爾,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7.30%。
〔銀行〕巴西財政部下設中央銀行,負責對全國金融事務的管理。央行擔負「最終貸款人」的角色,不從事商業運作。
主要國有政策性銀行有:巴西銀行、聯邦儲蓄銀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銀行等。沒有專門的進出口銀行。巴主要銀行資產排名情況如下:
排名銀行資產(億雷亞爾)
1,巴西銀行(BANCO DO BRASIL)1572.2
2,布拉德斯科銀行(BRADESCO)1163.9
3,伊塔烏銀行(ITAU)1022.4
4,聯邦儲蓄銀行(CAIXA ECONOMICA FEDERAL)993.7
5,桑坦德銀行(SANTANDER)637.0
6,聯合銀行(UNIBANCO)580.7
7,阿姆羅銀行(ABN-AMRO BANK)332.4
8,波士頓銀行(BANK BOSTON)321.4
9,匯豐銀行(HSBC)275.8
10花旗銀行(CITIBANK)275.3
九、國際收支
由於60年代後期巴西政府舉借大量外債以發展經濟,外債額逐年增加2000年底,巴外債總額已達2169億美元。90年代以來,巴歷屆政府均奉行市場開放政策,加上巴幣雷亞爾幣值多年被高估,1994年以來巴對外貿易連續出現逆差,導致經常項目赤字逐年增加。目前,外貿形勢隨雷亞爾貶值略有起色,但仍依賴外國直接投資和對外融資來彌補經常項目赤字。1999年至2001年巴國際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年度199920002001
國際貿易節余-12.84-7.326.42
服務項目節余–69.77–75.14-77.49
外國直接投資268.88304.98248.94
經常項目節余-254.20-246.69-232.17
國際收支節余-78.22-22.6233.07
〔對外貿易〕巴20世紀中葉開始實施進口替代發展模式,以高關稅減少進口,扶植本國工業發展。90年代以來,巴歷屆政府均實行市場開放的對外貿易政策。盡管如此,巴外貿仍未出現起色,並在1994-2000年間連續出現逆差。
2001年,巴外貿形勢出現好轉。全年出口582.23億美元,進口555.81億美元,貿易盈餘26.4億美元。
2001年巴主要進出口市場及其在巴進出口總額中所佔比例如下:
國家(地區)在巴進口總額中比例在巴出口總額中比例
歐盟27.7%23.3%
美國23.2%28.4%
南共市12.5%8.1%
亞洲14.9%11.7%
〔外國投資〕
巴實行市場開放政策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每年均有大量外資流入,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數額在發展中國家中排第二位,僅次於中國。外商對巴投資多集中在服務行業,外資進入的主要領域是金融、保險、電信業。
1996-1998年對巴主要投資國情況:(單位:億美元)
199619971998
國家數額比例*數額比例數額比例
美國19.7525.77%43.8228.62%46.9220.16%
西班牙5.877.65%5.463.56%51.2022.00%
葡萄牙2.032.64%6.814.45%17.557.54%
荷蘭5.276.87%14.88 9.72%33.6514.46%
法國9.7012.65%12.358.07%18.057.76%
*占當年巴吸收外資總額的比例1996-1998年巴各產業部門吸收外資情況(單位:億美元)199619971998
產業部門投資額比例投資額比例投資額比例
農、牧及采礦業1.11.44%4.5612.98%1.4240.61%
工業17.422.70%20.36413.30%27.66411.89%
服務業58.14975.86%128.18683.72%20.36287.50%
*占當年巴吸收外資總額的比例
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對巴西人來說,足球是運動更是文化。每當有重大國內國際比賽進行時,巴西人常常舉家前往觀戰,有時甚至是萬人空巷。巴西幾乎人人都是球迷,「不懂足球的人是當不上巴西總統的,也得不到高支持率」。這的確不假,1995年卡多佐總統上台,最得人心的一件事就是任命球王貝利出任體育部長。2002年韓日世界盃前,巴西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幾位總統候選人無不把參觀國家隊集訓作為爭取選票的重要手段。難怪巴西人常常半開玩笑地說:「我們不在乎一個政府執政是否糟糕,只要它能幫我們贏得世界盃。」四年一屆的總統選舉似乎也正好和世界盃的間隔一樣。
巴西人還認為,巴西足球文化理所當然位列世界文化遺產之林。巴西人把足球稱為「大眾運動」,無論是在海灘上,還是在城市的街頭巷尾,都有人踢球。即使是在貧民窟,窮人家的孩子也光著腳把襪子塞滿紙當球踢。巴西許多名揚天下的球員都是從這里開始足球生涯的。巴西足球人才輩出,優秀球員源源不斷,這得益於其發現和培養人才的體制。巴西足球學校遍布全國各地,重點培養12歲左右的孩子。巴西各俱樂部均雇有一批經驗豐富、嗅覺敏銳的球探,常年在各足球學校和比賽場地活動,發現了優秀人才後及時向俱樂部匯報。俱樂部經過體檢、測試和實地觀察,最後合格者將被選用。這些有效手段,使巴西球員在場上充分發揮個性,在場上隨心所欲地即興發揮,他們將足球的沖動與人的本能沖動、個性發揮、強烈的進取心和自我表現的慾望通過浪漫主義的藝術特徵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創造了一種神奇的足球文化。桑巴舞是巴西的民族舞蹈,是在葡萄牙和印第安音樂成分中加入了黑人音樂和舞蹈的內容,它以粗獷的動作、熱烈奔放的旋律發泄本能的沖動,表達了人們嚮往自由、浪漫生活的渴望。桑巴舞所具有的浪漫色彩和個性特徵在足球運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因此人們稱巴西足球為「桑巴足球」。
巴西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只處於世界中等,這決定了球員收入不可能向歐洲看齊。現巴西國內在甲級隊踢球的球員平均工資每月約3000雷亞爾(約合1000美元)。球員的工資相互之間差距較大,剛起步的球員月工資只有1000雷亞爾,而大牌球星的月工資約3萬雷亞爾,相差達到30倍。巴西球隊實行走訓制,球員大多都能自覺遵守紀律,按時作息,形成良好的氛圍。
巴西有1.7億人口,其中白人佔51%,黑白混血種人佔40%,黑種人佔6%,印第安人(黃色人種)不到1%,還有一部分亞洲人種(中國、日本人等)和各類混血人種,世界幾大人種都齊聚在巴西,所以巴西也被稱為「世界人種博物館」,這就使得巴西足球也身兼三大人種之長處,強壯、柔韌、敏捷、敏銳等各類球員應有盡有,這也應該是巴西獨步足壇的原因之一。⑺ 巴西經濟怎麼樣
今年以來,巴西經濟形勢看好,二季度經濟增長達5.4%,為
近些年來少見。巴西計劃部下屬的應用經濟研究所9月份預測,今年巴西經濟增長率將達到4.5%,高於該機構此前預測的4.3%。
1999年金融危機後,巴西貨幣雷亞爾匯率實行自由浮動,巴西的出口貿易獲得了顯著增長,並於2001年實現貿易順差。近幾年來,巴西徹底擺脫了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平穩,出口增長迅速,通貨膨脹得到控制。2006年,巴西國內生產總值約1萬億美元,超過韓國,成為世界第十大經濟體。巴西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認為,近幾年的經濟數字顯示巴西經濟發展健康穩定,正向另外三個「金磚」國家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靠近。
宏觀經濟數字喜人,股市也隨之升溫。從年初開始,聖保羅博維斯帕股指連創新高。今年6月1日,隨著該指數大漲2.2%,聖保羅股市成為拉丁美洲首個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股票交易市場。巴西經濟機構的統計數字顯示,在工黨領導人盧拉任巴西總統的4年多時間里,按美元計,聖保羅股市市值增加了1074.4%。巴西股市有如此強勁的表現,得益於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巴西股指63家成分股中,很多都是生產原材料的公司,例如礦業巨擘淡水河谷公司今年一季度凈利就猛增了85%。
已經步入快車道的巴西經濟具有很強的可持續性發展潛力。巴西地大物博,是礦產資源和農業大國,鐵礦石等礦產資源儲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根據淡水河谷公司的財報,即便是按照現在的產量挖下去,巴西的鐵礦石還可以挖200年。巴西的大豆等農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乙醇等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和出口,改變了巴西依賴進口能源的局面。巴西是拉美大國,有1.8億人口,是發展中國家中最具潛力的消費品市場之一。
今年1月底,獲得連任的盧拉總統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加速發展計劃》,計劃到2010年前投資2570億美元發展包括道路、港口、機場、房屋、能源和衛生等在內的基礎設施。盧拉表示,此計劃的目的是給巴西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使經濟增長率從2000年以來的平均2.6%,提高到2010年的5%。⑻ 什麼是CPF什麼是CNPJ
做巴西進出口貿易,特別是貨物進口到巴西,可能會碰到很多客戶要求在貨運單上標注」稅號」,也就是他們口中常說的CPF和CNPJ.
CPF, 葡萄牙語全稱Cadastro de Pessoa Física,即個人稅務登記號。在巴西,幾乎所有的人都有CPF,是除了身份證以外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證件。
CNPJ, 葡萄牙語全稱Cadastro Nacional da Pessoa Juridica,即法人國家登記號。此處的法人,是指公司。所以我們也通常稱CNPJ為公司稅號,它由巴西財政部權威頒發。巴西的每家公司,無論大小,甚至是所有正規的商店,都擁有自己的CNPJ,去到巴西就可以看到每家公司每家商店哪怕是公共汽車上,那個類似中國」營業執照」的牌子上都一定有CNPJ登記號。
以下是CPF(個人稅號)和CNPJ(公司稅號)的書寫格式:
CPF(個人稅號):XXX.XXX.XXX-XX11位 (X代表數字)CNPJ(公司稅號): XX.XXX.XXX/XXXX-XX14位 (X代表數字)⑼ 巴西國庫收入來源
巴西國庫收入含殲來源主要有以下幾類:
1、稅收收入。政府主要通過收取企業所得稅、增值稅、財產稅和消費稅等來獲取收入。
2、共和國及其自治實體收費收入。由國家及其自治實體、如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收取像發放護照、登錄和銷售注冊證書等各類費用。
3、國有資產收益收入。包括國家及其自治實體所擁有的數蠢土地、建築物、生產設備和資金收益。
4、專項收入。如旅遊稅、環境稅等。
5、對外捐助收入。以及其他薯老陪收入。⑽ 求巴西國家的福利制度,急!!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都對社會保險制度進行了改革,許多拉美國家也進行了改革。應巴西、阿根廷社會保險部門的邀請,2006年10月23日—11月3日,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組團對兩國社會保險制度進行了考察。期間,訪問了巴西國家和聖保羅市社會發展與救助局、阿根廷社會保障管理局和社會保險協會等,雙方就社會保險有關問題進行了座談與交流。
一、巴西社會保險基本情況
巴西社會保險制度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當時,在一些國有企業和較大的私營企業建立了退休與撫恤基金會,形成了社會保險制度的雛形。1926年,全國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保險管理機構棗國家聯邦公務員退休和撫恤局(後改為國家勞動者退休和救助局),之後,相繼成立了海員、商業職工、銀行、貨車司機等行業性的退休和撫恤局。1967年,國家政府為了統一各地、各行業的社會保險機構,建立了國家社會保險局,屬聯邦政府管轄。社會保險基金由雇員每月繳納工資的8%,企業為雇員繳納8%,不足部分由聯邦政府財政供給。同時,國家政府為各級政府公務員、職員和軍警人員建立了獨立的社會保險制度。1971年,國家政府頒發「救助農業勞動者計劃」,將農民納入了社會保險制度之內。1973年,政府進一步擴大了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將所有居民納入到社會保險制度之內。1977年,頒發了私營企業社會保險法令。1986年,建立了小企業主和部分自由職業者社會保險制度。1988年,國家頒發了新的憲法。新憲法規定:社會保險制度由國家社會保險制度、私人保險制度和個體工商戶保險制度三部分組成。1990年前,國家公務員不需繳納社會保險費,由政府代為繳納,之後,改為公務員需繳納社會保險費,比例為工資的6%。1993年,又根據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把繳費比例分為9%、10%、11%、12%四個檔次。
巴西社會保障管理體系與我國有所不同,國家議會是最高管理層,它下設社會保障福利委員會負責制定法律法規和綜合協調,醫療保險由衛生部管理,失業保險由勞工部管理,社會保障福利部負責管理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福利部下設國家社會保險局(經辦機構)。根據國家行政區,國家社會保險局下設5個地區分局、102個城市局和一千多辦事處,共有工作人員5萬人。為了方便流動人員和地處偏僻地區的人員辦理參保手續和領取社會保險待遇,他們還設置了流動辦理處(車、船等)。
巴西養老保險制度採取現收現付制,所需資金由個人、單位(僱主)和政府三方負擔,個人和單位(僱主)按規定繳費,不足部分由政府承擔。不同人群在繳費比例、養老金水平等方面有所區別:(1)企業雇員按照工資收入,按照8%—11%比例繳納,僱主按照雇員工資的20%繳納,養老金按照全部工作年限的平均工資的80%確定。規定男65歲、工作35年,女60歲、工作30年,並繳費15年,退休時才可以領取養老金。對繳費不到15年、收入又較低者,可以申請領取社會救濟。(2)公務員個人按照工資的11%繳納,單位為其繳納22%,養老金為退休前工資的100%,以後,養老金隨同在職公務員工資同步上調。(3)農民按照農產品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逐年調整提高比例,最終繳費比例為8%。起初,為了推動農民參保,領取養老金的條件定的較低,年滿60歲、繳費3年者,就能領取到養老金,只是水平較低,為此,政府財政投入較大。
其他保險:20世紀50年代,建立了全民醫療保健體系,全民享有醫療保健權利。1997年,頒發了全民健康醫療保險法。更早些,建立了工傷保險,規定雇員個人不需繳費,只有僱主繳費,並實行差別費率。失業保險基本上由政府承擔費用。
二、阿根廷社會保險基本情況
進入20世紀90年代,受智利模式的影響,拉美許多國家進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總體上其改革模式可分為替代式、並行式和混合式三種類型:
(1)替代式的特點是停止原現收現付體制運行(實施過程中有一段過渡時期),改革後,新參保人員都要加入私營的、積累性的養老保險計劃。這種模式較過去辦法較為徹底、激進。
(2)並行式的特點是保留了原現收現付體制,但縮小了它的規模,同時,建立一個新的、私營管理的、積累性的養老保險計劃,新的參保人員可以在新、老制度間選擇一個制度並加入。這樣一來,兩個制度並行運轉,相互競爭。
(3)混合式的特點是將原現收現付體制保留下來,作為養老保險計劃的第一支柱,由它提供全國統一的、基礎性的養老金。同時,建立一個私營性的、積累性的養老保險計劃,作為第二支柱,提供輔助性的養老金。與並行式不同的是該私營性養老保險計劃為強制性的。
1994年,阿根廷進行了改革並選擇了混合式養老保險計劃,它的第一支柱為統一的、基礎性的養老保險計劃,第二支柱由輔助性、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計劃和積累性的養老保險計劃兩部分組成,參保人員可以在兩者中進行選擇。
衛生部負責管理醫療保險,就業和社會保障部負責管理工傷保險。養老保險由國家、私營基金組織管理,代表國家管理養老保險的機構是ANSES,它隸屬於勞工部、就業和社會保障部。1992年,國家發布了2284號法令,其中規定ANSES為獨立的、垂直的管理機構,屬於國家公務員。它在全國有9個大區管理機構、262個服務單位,現有職工7966人。除了一般性的辦事機構外,還設置了免費電話咨詢服務,全國設有10處電話服務中心,每月電話量約為60萬人次。此外,還建立了服務網站(月點擊率120萬人次)、移動服務點和128個基金支付中心、3993銀行服務點。
國家規定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企業10.7%、個人11%和個體工商戶27%,採取現收現付制,基金不足部分由國家財政補充。參保人員可以選擇ANSES管理養老保險,也可以選擇私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養老保險,私營優先,選擇私營時個人可以多繳。目前,87%的參保人員選擇私營基金管理公司。選擇ANSES管理養老保險時,養老金為:基礎性養老金(全國統一)+改革前的待遇+改革後的繳費待遇+家庭人口的差別待遇。選擇私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養老保險時,養老金為:基礎性養老金(全國統一)+改革前的待遇+基金銀行存款收入+家庭人口的差別待遇。
ANSES主要任務:(1)為參保人員(包括家庭成員)確定待遇水平及應享受的權利,其包括退休老人、戰爭倖存者、殘疾人員;(2)通過銀行,用現金方式提供給以上人員社會保障津貼。目前,為358萬人支付養老金和津貼,為私營養老保險計劃下的17萬人代發養老金,並為部分失業人員、享受救濟人員和享受疾病津貼的就業者提供服務;(3)提供社會保障信息、咨詢和資料庫的維護;(4)與其他國家、省級、地方政府部門及社會計劃服務機構合作。
ANSES正在建立一個可以與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國家進行社會保障數據交換、共享的網路。
三、改革成效、問題和啟發
巴西、阿根廷及拉美國家的社會保險改革進程較快,改革幅度也較大,改革的重點是改變現收現付制、引進私營化管理體制。雖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制度運行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1)覆蓋面還不夠廣泛。兩國雖然在社會保險制度上覆蓋了大多數人,由於經濟水平較低,絕大多數人無能力繳費,就不能享受待遇。引進私營養老保險計劃(主要是建立個人帳戶)後,本應激勵參保人員繳費的積極性,但實際情況是參保並繳費的人數並沒有大幅度增加,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與勞動力市場機構的變化有關,較大規模的靈活就業人群、較高的失業率、較多的貧困人員和繳費的自願性等因素,增加了覆蓋面的擴大難度。(2)私營化的市場競爭存在缺陷。參與私營養老保險計劃的公司開始時較多,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淘汰了一部分,留下了為數不多的幾家。這樣一來,又出現了一些副作用:市場被少數幾家公司所壟斷;基金投資渠道受到限制,回報率受到影響;投資模式差別不大,各種方式投資的回報率非常接近。(3)管理成本越來越高。由於私營化的管理公司的介入,使得養老保險管理越來越分散,總的管理成本就隨之增加了。規定管理費用是從基金中提取,這樣就耗費了基金資源。管理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是私營化的管理公司之間缺乏競爭。(4)在較長時期內,國家財政負擔較重。由於私營性的養老保險計劃覆蓋面較低,繳費能力不高,大量的老年貧困人口需要國家政府支付最低養老金和養老救濟金。
雖然私營化的養老金體制還不很成熟,但從實踐情況看,這兩個國家還是取得了一些顯著成績,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
(1)初步明確了社會保險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在原有的體制中,社會保險的繳費與待遇享受之間缺乏聯系,繳費的義務不明確、不充分,而享受的待遇又給擴大化了,這樣收少出多,就使得基金出現危機。在新的養老保險計劃下,特別是私營養老保險計劃,繳費與待遇享受的關聯性加強了,多繳多得,個人繳費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此外,私營養老保險計劃的另一個優點是在財政上具有可持續性,盡管在短時間內,政府要承擔制度轉軌成本,但從長期看,政府所需承擔的費用是會下降的。社會保險不同於社會救助,只有明確權利與義務,才能具有長期性、持續性。
(2)可行的配套措施是制度平穩過渡的保證。從一種國家型的、帶有福利性的社會保險制度要轉變為以個人型的、帶有私營性質的社會保險制度,其改革幅度不能不說是巨大的,改革深度不能不說是深刻的,要完成這樣的任務並能實現新舊制度的平穩過度,不僅需要政治決策,更需要細致的、可行的、有效的辦法加以輔助、配套。巴西、阿根廷在改革初期,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管制政策,如,對私營養老保險計劃進行嚴格的市場監管;設立最低養老金和社會救助金等,來彌補私營養老保險計劃的缺陷(主要是對老年貧困人員);通過金融市場改革,為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作提供條件;國家財政承擔了制度轉型成本等等。
(3)投資運行是基金保值增值的必然選擇。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後,實行了私營養老保險計劃和基金的儲蓄,使得養老保險基金積累規模迅速擴大,基金的保值增值就成為一個現實的、急需明確的問題。在改革初期,南美國家就制定了基金投資計劃和投資監督機制,從投資實效上看,養老保險投資資本市場都獲得了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在近十年的時間內,投資回報保持著較高水平,平均每年的實際匯報率在10%左右,阿根廷是10.4%。為了保證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安全性,降低投資風險,兩國都採取了數量監管模式,限定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范圍和每項金融工具的數量比例。從投資組合比例看,政府債劵占據主要位置(一般在60%以上),其次是金融機構存款和金融機構發行的證劵產品,雖能投資股票但比例不高。基金投資是一種必然選擇,投資渠道多元化和分散化也是發展趨勢。
(4)社會保障是社會公平、社會穩定的基礎。社會保險作為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特殊形式,直接成為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之間的紐帶。兩國雖在收入方面貧富差距較大,但在社會保險方面採取的基本原則、辦法是基本相同的,體現了在社會保險面前人人平等。他們都將農民和低收入階層等人群納入了社會保險范圍,並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方面給予特殊的政策。這部分人群的社會保險開支主要來源於政府財政,而且政府財政支持的力度越來越大。讓每個人享受到經濟發展成果、體現社會公平,是兩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通過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等制度維護社會穩定、社會公平,是國家通常採取的施政方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