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負債多少億

巴西負債多少億

發布時間:2023-05-10 08:57:32

⑴ 欠中國錢的十大負債國

欠中國錢最多的十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西班牙、巴西、加拿大、印度、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

而欠我們錢最多的國家,就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老美,足足欠了我們22.63萬億美元,如果這筆錢要還上,老美人民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行。


這就要說到各國的產業構成了,按照每個國家的情況來分,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梯。

底層的是第一產業,也就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包括非洲的很多國家,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等都屬於這一類的,這類國家進口產品少,出口也少。


第二類,也是第二產業,就是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我們中國了,我們是全球唯一擁有完整工品種類的國家。

美國人家裡的電腦,日本人手裡的手機,法國人家裡的電視,大部分都是中國生產的。

我們通過出口產品換回了大量外匯,然後再用這些賺來的錢,購買各個國家的國債,自然就成了他們的債主。

第三類,就是以美國為首的第三產業國家,這些國家的服務業非常的發達,同時工業外遷,這就導致他們所需的產品基本都依靠著進口。

要買東西就要有錢,那麼錢怎麼來:

就是通過透支未來的政府收入,找其他國家借錢。就拿老美來舉例子,老美政府可以說是全球最窮的,因為他們動不動就發行債券,到處借錢。

所以,老美既是世界上的第一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負債最多的國家。如今老美光是每年支付給各國的利息,就很嚇人。


⑵ 巴西政府宣布破產,巴西政府破產跟企業破產有何不同

企業破產之後跟政府破產最大的區別在於,企業可以通過拍賣資產的方式來進行清算,這個公司就算退出了市場,而國家破產的方式,並不會導致這個國家被拍賣以及領土被侵佔,畢竟每個國家的領土和主權他們都是有一定的界限的,所以政府破產只是一個意義上的失信行為,只是名義上的一個破產,只要經濟和各方面恢復以後償還債務又可以繼續恢復這個不破產的名義了。我們簡單舉一個例子,一個企業如果他破產了,就像這個諾基亞。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會申請破產,然後做出清算,對於企業可能會有一些資產,對於這些資產會通過法院的方式進行拍賣。拍賣得出來的資金會用來償還債權人的債務,畢竟欠債總是要還錢的,對於欠了供應商以及工人的錢這些都需要拍賣資產來進行清算。

巴西政府的破產那麼會導致一些境外投資機構,也就是國外的企業會因此而退出。因為政府破產了,想要兌換相應的外匯,那麼這種情況下就難以實現,它就會導致國內的經濟出現下滑,到時候會影響到整個巴西的人均GDP和收入水平。因此也會導致失業率的增加或者產生通貨膨脹。

⑶ 介紹一下99年的巴西經濟危機

正如大多數的政治家一樣,巴西的政治家也是既貪心又無能,他們只管眼前不顧將來,結果當然就導致了嚴重的金融危機:正如其他發生金融危機的地方一樣,巴西政府的財政支出也嚴重超過了收入。1998年秋天,巴西的狀況是:巴西政府的國內負債為2980億美元(雖然實施國營企業私有化,讓政府增加了840億美元的收入),國外負債為2280億美元,而且其中的420億美元下一年度即將到期。當時巴西的預算赤字就佔了國內生產總值(BIP)的百分之7.2%。

在此情況下,巴西政府決定採用各國政府最常用的金融手段,就是調高利息——部分調幅甚至高達49.75%——來誘使資金留在國內。但這么一來卻提高了巴西公債的成本,導致負債金額更大幅增加。調高利息讓一般民眾變得連分期付款都無力負擔,所以此舉猶如是將負債的人民推進絕望的深淵。沉重的利息負擔扼殺了巴西的經濟,數以萬計的汽車就堆放在荒地上。雖然巴西政府為短期的外國投資者提供了高達15%的所得稅免稅優惠,但不論是銀行家、投機者或者是投資者都不免要憂心的自問:這種做法真能有效地將資金留在巴西嗎?巴西政府能夠制定出穩定金融的必要措施嗎?巴西人自己都爭相將雷亞爾(Real)換成美元儲存,企業和集團更是提早就把利潤匯到了國外,資金為了尋找安全之地,不斷流出巴西,最後甚至到了一天流失10億美元的慘境。央行不斷買進雷亞爾以求支撐巴西幣值。原本充裕的貨幣儲備,總額超過700億美元,不過才數周,到了1998年9月底竟然只剩下約470億美元。巴西的股票交易指數更是一路從12000多點滑落1998年9月16日的5665點。突然的景氣蕭條就像是降臨的天災,似乎要把巴西徹底摧毀。巴西存在著經濟崩潰的危險。

不過,正如眾所周知的,身為世界第九大經濟國,又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如果巴西倒下了,那麼整個拉丁美洲的經濟一定會動搖,如此一來就勢必會殃及美國。巴西不僅是美國一個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與美國銀行界的業務往來更是極其密切。因此巴西的金融危機一出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便挺身而出,與巴西政府就援助協議的內容進行磋商:巴西可以得到415億美元的援助貸款,但是必須將財政預算削減為87億雷亞爾,還必須放棄對資本交易的控制,保證一定償還債務,繼續進行企業私有化以及立即著手改革其稅務系統、勞動力市場和金融體系。

國際援助的消息緩解了巴西境內緊張的經濟形勢。投資信心相繼萌芽。僅當年10月外國投資者就凈匯入2790萬雷亞爾,重新投入巴西股市。股價節節上漲。1998年11月5日,匯入巴西的資金竟高達26500萬美元。

1998年12月3日,卡多索(Fernando Cardoso)政府將其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達成的援助協議案提交國會表決——結果竟遭否決!愚蠢的政客竟不知此舉無異於是邀請全球的投機者一同參與打擊雷亞爾的行動。霎時謠言滿天飛,市場盛傳雷亞爾將大幅貶值——據說這是獲得援助貸款的條件之一。央行行長古斯塔?弗朗哥(Gustav Franco)將引咎辭職的傳言更是搞得市場上人心惶惶。結果當然是再次引發股市崩盤。幾小時內巴西股價指數就下跌了8.8%。受巴西股災影響最嚴重的是阿根廷,其股市重挫幅度亦高達6.55%。

在巴西國會否決了援助協議案之後,好不容易磋商成功的巴西貸款難道也要跟著失敗嗎?所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在1998年12月2日通過了給予巴西181億美元、為期3年的貸款。在巴西政府的努力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投資者也逐漸信任巴西。

此次政客們又證實,他們對處理資本市場上瞬息萬變的情勢是多麼地遲鈍與低能:1999年1月中旬,巴西前總統,也就是新任的米拿斯—葛萊斯州(Gouverneur von Minas Gerais)州長弗朗哥(Itmar Franco),要求延期償付其州政府對聯邦政府的借款。對聯邦政府而言,900億美元的借款頓時成了問題。其他各州也會相繼跟進嗎?先是國會否決了援助協議案,現在又有米拿斯-葛萊斯州推延還債,接下來其他各州也可能繼續跟進:難道巴西政府鞏固金融的所有努力都將徒勞無功?市場上籠罩著強烈的不安氣氛。1999年1月12日,巴西Bovesta指數一早開盤跌幅就高達6.54%,收盤時更以下挫7.62%的幅度,收在5916點。

第二天開盤15分鍾後,大盤跌幅就超過了10.23%。同一天巴西央行將原本定於1.12至1.22的匯率浮動區間調整為1.2至1.3;但巴西貨幣雷亞爾的貶值幅度還是高達8%。收盤時1美元可兌換1.32雷亞爾。此時巴西的外匯儲備只剩下350億美元。到了星期五,1999年1月15日,央行決定讓雷亞爾的匯率自由浮動。於是從1月15日至5月7日,雷亞爾貶值的幅度接近70%。洞悉巴西政治家的無能與巴西經濟困境的投機者,只要搭上雷亞爾重挫的順風車,想必就能狠狠地大撈一票了

⑷ 中國有負債嗎負債總金額是多少

有啊,中國經常提出的發行國債多少多少,這就是國家負債啊。 據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韓潔、高立)財政部17日發布公告,決定發行今年第三十七期記賬式附息國債,國債期限50年,實際發行面值金額為280億元,經招標確定的票面年利率為4.4%。 這是中國第三次發行50年期超長期限國債。財政部曾於2009年11月27日和2010年5月21日兩度招標發行50年期國債,中標利率分別為4.3%和4.03%。 根據財政部公告,此次發行的50年期國債自2010年11月18日開始發行並計息,11月22日發行結束,11月24日起,本期國債在各交易場所以現券買賣和回購的方式上市交易。本期國債為固定利率附息債,利息按半年支付,利息支付日為每年的5月18日、11月18日(節假日順延),2060年11月18日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從此次國債認購情況看,投標倍數達到1.85倍,其中保險資金配置需求較旺盛。對此,一些機構認為,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在對金融資產進行配置過程中,對超長期限債券需求較大。從風險收益角度看,50年期國債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對於保險和銀行來說都是一個良好的投資品種。

⑸ 全球首個破產的國家,負債1400億元,它是如何不到10年重回巔峰的

一、發展迅速

全球首次破產的國家,它之後的金融發展是特別迅速的,而且通過它的一些金融項目的發展,很快的使整個國家重新的回到了從前,的這個金融發展人們也是非常羨慕的,因為通過一些項目,使國家能夠重新的回到輝煌的時刻,這也是這個國家獨特的一面。


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企業,如果有了一定的損失,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夠得到好的結局,在我們堅持不懈努力的背後,一定能夠成功的,不管是國家還是一個企業,只要不放棄,最終都會勝利,而且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一個嚮往的地方。

⑹ 2022世界人均負債最高的國家前十

國家
新加坡 -債侍敗巧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114.1% -國內生產總值:3628.2億元 人口...
巴貝多 -債務佔GDP的比例:115.4% -本地生產總值:51.9億元 人口...
葡萄牙 -債務佔GDP的比例:117.6% -本地生枯辯產總值:2364.1億元 人口...
維德角 -債務占國內老鍵生產總值的百分比:123.5% -本地生產總值:20.1億美元 人

⑺ 2022各國政府負債率

在很多人看來,負債這兩個字代表著經濟情況低下,個人負債似純廳巧乎是不好的,但對於國家來做鍵說負債的影響有好有壞。對於國家來說,負債很可能是為了幫助國家解決某項項目所需要的資金,這也是為了後續能夠更好地完成績效,增加國家的財富。

但如果債務占本國的GDP概率過高,那也會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近幾年世界相關部門對多個國家的負債做了統計。那麼其中哪個國家負債最少呢?中國又排在第幾?


一、全球負債排行前十名
近期世界各國欠債排行榜新鮮出爐,對於欠債情況,世界各國人民都十分關心。那麼在該榜單中排名前十的都有哪些國家呢?第十名就是澳大利亞。根據相關統計澳大利亞欠外債一共1.83萬億美元。

榜單中的第九名為加拿大,欠伏悔外債數為1.93萬億美元。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土地如此廣闊的加拿大會出現在該榜單上。第八名為西班牙欠外債共2.26萬億美元。第七名為義大利千萬債共2.51萬億美元。而第六名就是人口較少,處於我國鄰國的日本欠外債共4.77萬億美元。


進入到前五名就是我們較為熟悉的大國了。第五名為德國,欠外債總數為5.74萬億美元。第四名為法國,欠外債共7.32萬億美元。第三名為英國欠外債,共9.02萬億美元。而第二名就是我國,欠外債一共13萬億美元。榜單第一,毫無例外的是美國,欠外債共30.4萬億美元。

很多人表示在此榜單中沒有看到印度的身影,那麼印度外債究竟為多少呢?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印度的外債總額為6171億美元。這個外債水平與前十相比簡直是少得可憐。那麼難道外債是越少越好嗎?


二、外債的利弊
1. 外債的利

外債曾經是美國資本原始積累使用的最主要資金來源。對於現代發展經濟學派來說,他們認為外債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國際上的外債有利於刺激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經濟復甦,印證在國內上的影響就是擴大就業等。

畢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總會有缺錢的時候,這個時候向國外借錢有利於渡過國家經濟危機。例如我們開頭說的如果一個國家修建巨大項目,需要資金支持,這個時候就需要外債的協助。但也有一部分認為外債是弊大於利的。


2. 外債的弊

在古典經濟學派看來,外加的弊端是較多的,因為一個國家一旦使用外債過多就會導致征稅更加困難,導致國內的貨幣貶值。一旦國家出現經濟危機,無法償還外債,甚至會導致利潤被債權國剝奪,從而印證了債務陷阱理論。可見外債過多且沒有償還能力,危害也是巨大的。

⑻ 全球債務歷史新高為什麼會歷史新高 具體是什麼原因

國際金融協會(IIF)日前發布的全球債務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從2017年12月31日的238萬億美元,增長超8萬億美元,至歷史新高24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1%。

據國外媒體統計,如果把全球所有國家政府債務加在一起,總量已經高達63萬億美元。而且,這個規模還在不斷的上升。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全球各國的債務規模情況。首先,我們來看看全球債務規模的分布情況:

美國和日本合計佔全球債務總額一半

據統計,美國的債務總額已經已經達到20萬億美元的水平,佔全球債務總額的31.%。日本緊隨其後,佔全球債務總額的18.8%,其中債務占日本GDP239.3%。美國和日本合計差不多背負了全球一半的債務。

其他國家較多的有中國(7.9%)、義大利(3.9%)、法國(3.8%)、英國(3.7%)、德國(3.8%)、加拿大(2.3%)、印度(2.5%)、巴西(2.2%)。

各國佔全球債務的比例

全球債務最多的五個國家

排名前五的國家,累計債務總額合計為41.6萬億美元,佔了全球的66%。美國和日本毫無懸念的排名前兩位。其中,美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達到了107.1%,日本更是高達239.3%。中國排名第三,總額為4.97萬億美元。義大利和法國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⑼ 大手筆!中國免除17個非洲國家23筆債務,這些國家還欠多少

對俄羅斯的援助4000億美元,委內瑞拉650億美元前悶,印度尼西亞500億美元,拉丁美洲1180億美元,巴西100億美元,厄瓜多120億美元,非洲600億寬乎美元,安哥拉74億美元,中東國家慎悔悉550億美元,還有一個東方神秘 沒有在線數據的國家。

⑽ 論述: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呵呵,您要寫論文了吧?
發展中國塵大家面臨的困境

對發達國家的依附地位
為鞏固政治獨立,二戰後相繼獨立的亞非拉國家,都把發展民族經濟,爭取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放在首位。然而,由於西方發達國家頑固地維持舊的國際經濟關系,並利用其掌握的技術和經濟優勢,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和控制,從而使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時至今日仍居於從屬地位知兄擾。這種依附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生產領域,殖民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國際分工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壟斷了工業製成品的生產,發展中國家仍然是原宗主國的原料供應地。直到80年代初期,以生產原料和初級產品為主的發展中國家仍然很多,其中30多個國家的初級產品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90%以上。這就使發展中國家在資金、技術、工業製成品和消費品等方面嚴重依賴西方發達國家。而且,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作為西方發達國家壟斷資本推行經濟霸權主義主要工具的跨國公司,在不斷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的同時,把部分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使它們成為發達國家的附屬「加工廠」和「裝配廠」。過去單一型的傳統分工,轉變為一種多層次的國際分工體系,其中西方發達國家在這一體系中處於最高層,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處於底層。
在技術領域,西方跨國公司通過對技術研究和銷售的壟斷,造成發展中國家在技術上對西方國家的依附地位。西方國家在技術轉讓中,不僅嚴格限制向發展中國家當地公司轉讓先進技術或關鍵技術,或者設置種種不合理不平等的商業慣例條款,限制發展中國家的技術發展,而且還常常索取高額的技術轉讓費用。據統計,在世界已注冊的約500萬項專利權中,發展中國家只佔1%。美、歐、日等發達國家控制世界技術轉讓的80%,其中美國約佔50—65%。發達國家利用科技中的壟斷地位,每年向發展中國家索取300—500億美元的購買專利權費用。
在貿易領域,西方壟斷資本極力操縱國際市場,一方面對發展中國家規定種種歧視性的貿易壁壘。目前,各種名目繁多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已達1000多件。另一方面抬高工業品的價格,壓低原料和初級產品的價格,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嚴重的不等價剝削。1980年至1989年,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價格下跌33%,僅1989年就損失1065億美元。由於多數發展中國家目前仍然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出口對象又主要是西方發達國家,這就使它們在貿易上處於對西方國家的依附地位。
在國際金融領域,發展中國家不僅在貨幣制度上依附於西方發達國家,在資本主義國際貨幣制度中完全處於無權地位,而且,西方發達國家還通過政府貸款,國際多邊機構貸款和國際商業銀行等形式,使發展中國家在金融上處於對發達國家的依附地位。此外,西方發達資本搭旦主義國家的跨國銀行還在發展中國家廣設分支機構,力圖操縱當地的社會經濟生活。
這種依賴性不可避免地加大了西方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剝削量,使發展中國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貿易逆差、損失慘重。據聯合國有關資料,在雙方的貿易中,以1980年發展中國家單位出口價值(以美元計價)為基數,1988年下降為83,而1988年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額為6791億美元。僅此一項,發展中國家的損失就達1150多億美元。從進口看,以1980年為基數,1988年發展中國家的進口單位價值指數卻上升為106.2,而當年發展中國家的進口額為6391億美元。也就是說,由於進口價格的上漲,發展中國家為此要多付出370多億美元。兩項合計,發展中國家損失了1520億美元。
外債加重,資金倒流。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材料,7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的外債急劇增長。積欠的中長期外債由1972年的992億美元,增至1988年的10425億美元,再加上短期外債1972億美元,總計12397億美元,比1972年增長了11.5倍。由於70年代以來的國際金融市場利率居高不下,使發展中國家為此支付的利息負擔更加沉重。1972年的利息支付還不足25億美元,1988年就增至833億美元,增加了32倍多。並且從1983年起,發展中國家出現向西方發達國家嚴重的「資本外逃」。從1983年至1987年中等收入國家倒流資金930億美元,而1988年1年更高達500億美元。僅拉美國家1973至1985年間就累計達1510億美元,占同期外債增加額的40%以上。出現了「從貧者身上抽血」的反常現象。
外資利潤增加。如美國公司1980至1985年在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的年平均利潤率在20%左右。這些利潤,一部分用於當地的再投資,一部分匯回本國。80年代以來,匯回本國的那部分利潤早已超過這些國家新輸出的資本額。
這種國際經濟舊秩序中的依附地位所帶來的後果,嚴重地影響了發展中國家的積累規模和速度,從而使它們發展民族經濟的努力遭到嚴重挫拆,以至到90年代仍將面臨著許多方面的問題和挑戰,如區域、集團化的影響;資金流入減少,資金短缺問題難以解決;外債問題嚴重;科技差距繼續拉大;人才短缺與外流;產業結構落後;貿易條件繼續惡化;人口增長大大高於發達國家;生態環境繼續遭到嚴重破壞;南北經濟差距拉大等。
針對發展中國家的依附地位,60、70年代以來、西方發展經濟學激進派提出了中心——外圍理淪。這種理論認為:(1)資本主義已發展成為中心(發達國家)——外圍(發展中國家)的世界體系,外圍國家對中心國傢具有依附性,它們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始終處於從屬地位;(2)聯接中心——外圍的經濟機制是不平等交換及其價值轉移。中心國家通過不平等交換攫取了外國國家的大量「剩餘」來促進本身的發展,而外國國家卻由於「剩餘」的流失而造成貧困,所以,發達與不發達都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兩者互為因果;(3)外圍國家的發展只能是不發達的發展,因為它提供原料和廉價勞動力來滿足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需要,它們在經濟結構上不可能象獨立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實行工業化。它們越發展,對中心國家的依附性就越深;(4)只有積極地反抗把它們(指外圍國家)與全世界資本主義制度連結在一起的鏈索,它們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種理論的核心是以不平等交換產生價值轉移來論證不發達的根源以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關系。這種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不平等交換論,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對發展中國家的剝削和掠奪,有助於揭示發展中國家不發達的原因和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不合理不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三世界國家的情緒,同時,有助於推動發展中國家爭取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斗爭。
但是,這種理論看不到發展中國家戰後歷史地位的變化和發展的內部動力,過分誇大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外部因素的消極作用,忽視了生產領域,只是集中在交換領域,把不發達歸咎於不平等交換。這種理論未能對全世界的資本積累進行動態的、辨證的分析。把目前南北經濟關系的基本態勢看作是「外圍」完全依附於「中心」而不存在相互依存;這種理論在應用方面也比較薄弱,比較簡單化。很少提出關於經濟發展的一整套設想,而往往陷於一種簡單的邏輯之中:要麼切斷與發達國家的經濟聯系,閉關自守;要麼只能處於依附地位。實際上,中心——外圍理論是主張切斷與發達國家的聯系的。這都是不切實際的。因此,這種理論缺陷的實質,就是抹殺了殖民地經濟和獲得獨立後的民族經濟之間的區別,抹殺了官僚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的區別,對目前南北經濟關系的基本態勢及其性質作了錯誤的估計。
發展中國家要徹底擺脫對西方發達國家的依附地位,必須打破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改變世界經濟中生產、消費和貿易的格局,改變不平等不合理的國際分工,改善貿易條件,實現價格指數化;發達國家要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官方援助,增加技術轉讓,要保證發展中國家對自己自然資源享有充分的、永久的主權,能對其資源的開發實行有效地控制;能根據主權原則限制和監督跨國公司的活動;要對現有的國際經濟機構的體制和規章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改變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無權地位,使發展中國家能平等地參與國際經濟事務的決策過程。為此,必須繼續南北對話,加強南南合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
二戰後,特別是6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第三世界國家走上了利用外資發展國民經濟的道路,一度促進了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諸如巴西的「經濟奇跡」和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等。然而,自1982年墨西哥宣布停止支付到期的外債本息為先導,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又相繼出現了償債困難的問題,尤以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為首的拉美國家最為嚴重。盡管第三世界國家本身、債權國政府、國際金融組織、國際商業銀行採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但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外債危機一直未得到根除。進入90年代後,債務問題仍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一項沉重負擔。
造成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背景,又有現實的根源;既有外部因素的作用,又有內部原因的促成。
從歷史上看,它是殖民主義所導致的直接惡果。長期的掠奪和剝削,造成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的畸型,經濟發展落後,使南北方的經濟差距越拉越大。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結構及其經濟運行,使得西方發達國家在國際生產、世界貿易和貨幣金融領域中都居於壟斷地位。這使得發展中國家盡管取得了民族獨立,但仍未擺脫受剝削受掠奪的地位。
從外部環境看,70年代以來國際環境對發展中國家極為不利:(一)遭到1973、1979年兩次石油提價的沖擊。由於油價上漲,需要進口石油的發展中國家的進口費用猛增,債務負擔急劇加重。1973年非產油發展中國家經濟帳戶赤字只有110億美元,1974年這一赤字升到376億美元,1975年達460億美元。僅油價上漲引起的超額支出在1973年到1982年間就增加了2600億美元,如果把支付石油進口的借款利息也計入的話,則達3350億美元;(二)世界經濟衰退,導致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條件日益惡化。西方發達國家為轉嫁1979至1982年的大危機,在加強對外傾銷的同時,採取了不同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世界銀行認為,如果西方貿易保護主義導致拉美出口收入減少10%,那麼該地區為此付出的代價將相當於它全部債務的年實際利息。同時,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價格,特別是低收入國家主要出口的原料、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下跌,造成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收入增長減慢,償債能力下降,1985年,初級產品價格已降到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水平。自1932年以來,拉美出口商品貿易比價累計下降20%,1986年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出口收入平均每年減少數十億美元。1986年,16個重債國的外貿順差總額至少減少了一半以上,從290億美元降至130億美元;(三)國際金融市場利率的上升。發展中國家的借款主要是國際商業銀行提供的。1979年以後,為克服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實行了緊縮貨幣政策,致使金融市場利率提高。如美國的利率從1976年的6.8%提高到1981年的18.9%,導致了債務國的債務負擔加重。僅1982年巴西因實際利率提高就多付債務利息79億美元。還由於發展中國家的債務的主體是美元債務,高利率形成的美元匯率大幅上升,大大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據統計,從國際范圍看,利率每上開一個百分點,債務國一年就要多付40—50億美元的利率;(四)正在形成的歐洲統一大市場、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圈,這些集團化經濟日益表現出的排他性,不斷升級的國際貿易戰使發展中國家難以對付。同時,集團內部資金對流也減少了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影響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使巨大的債務難以償還。
從內部因素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滯脹及經濟政策、措施失當也是引起債務危機的重要原因:(一)發展中國家經濟普遍處於滯脹狀態。據拉美經濟委員會的統計,1982至1987年,整個地區平均經濟增長率僅為1.5%。而通貨膨脹卻日益嚴重。1982年拉美通脹率47.5%,到1988年已高達223%;(二)對外債缺乏統一的管理和控制。當70年代西方銀行界大量傾銷「石油美元」等過剩資本時,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以為「良機」已到,錯誤地借入了超出自身償還能力的大量貸款,尤其是大量的國際私人商業貸款。如拉美各國70年代的外債一般只有幾十億美元,到80年代末,均已增至上千億。與此同時,債務國又沒有根據償債額、投資額、利息支付率以及它們各自的長短限期、外匯儲備情況等有關因素,對外債進行綜合考慮,制定出適合國情的、科學的外債償還戰略,從而常常顧此失彼,形成借新債還舊債,借新債還舊息的局面;(三)外債資金使用不當,引進項目經濟效益差,創匯率低。用外債支持的項目往往是規模龐大而又不切實際的長期建設項目,有的借款項目根本沒有形成任何生產能力。如巴西70年代上馬的三座核電站耗資35億美元,至今未能發電。從而使債務國中長期外債總額的平均償還期小於這些資金用於項目的收回期。另外有一部分外債被用於奢侈品的消費,如智利在1970至1978年期間,電視機的進口增加了7942%,化妝品和香水的進口增加了6500%。還有的國家外債管理人員貪污腐化,將外債資金挪作私人不動產或外國證券投資。這樣,外債沒有給國家整體帶來生產能力的增長,在世界經濟形勢突變之時,難以應付而無法如期償還債務;(四)發展中國家大量的資金外流。主要原因是對本國經濟和貨幣失去信心。對債務國來說,債務積累越多,債務危機就愈嚴重,本國資本外流就越多。本國外流資本越多,國內資金就越匱乏,因此就越需要借入外債。如此形成惡性借環。據世界銀行報告,到1983年底,阿根廷,墨西哥和委內瑞拉三國外流資金的累計總額分別相當於外債總額的61%、44%和77%。據估計,在過去的幾年中,拉美國家的外流資金仍相當於對外債務的一半。
基於以上分析,從本質上看,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是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長期推行經濟殖民主義政策所造成的。自1982年至今,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已歷時10年。其外債形勢有如下特點:(1)債務總額急劇膨脹,償債能力持續下降。1982年,債務總額是8390億美元,1989年猛增到129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6.7%。1990年又突破1341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1992將增加到13880億美元,將比上年增長約4%。與此同時,一些國家相繼出現清償危機。自1986年以來,秘魯、巴西、象牙海岸、尚比亞、玻利維亞、哥斯大黎加、多米尼加、尼加拉瓜等先後宣布停止支付到期的外債利息;(2)債務危機涉及的范圍廣泛,資源出口型國家負擔更為沉重。1970年債務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國家僅14個,到1985年增加到63個,年債務額在100億美元以上的國家在1970年時根本沒有,1985年有16個,1987年達27個。到1989年底,負債超過1000億美元以上的國家僅撒哈拉以南非洲就達31個。債務問題幾乎涉及所有的發展中國家。(3)債務結構顯著變化,貸款條件日益惡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債務和債權的重點分別由官方債務和債權轉向私人債務和債權;二是短期債務增加。由於債務國經濟形勢惡化和政局不穩,債權國銀行對發放長期貸款越來越謹慎,條件日益苛刻,造成長期貸款減少,短期貸款增加。(4)國際債務格局呈現債務國與債權國分布集中的特徵。作為債務國一方,拉美和非洲是「重災區」。拉美國家所欠外債佔1989年發展中國家外債總額的34%,達4340億美元,非洲國家同年外債總額也高達2500億美元,約占外債總額的20%。自1982年以來,發展中國家外債的半數以上集中在17個債務負擔最為沉重的國家,它們的債務總額仍在增長,當年應償還的債務本息占出口收入的比率1988年仍為41.6%。它們的債務總額一直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半數以上。這兩項指標都超過目前國際公認的25%的警戒線。在17個重債國中,其中拉美就佔了12個。名列17個重債國之首的巴西1987年底負債額達1213億美元。債權國一方集中程度也相等高。據世界銀行統計,1985年在17個主要債務國的外債總額中,美國商業銀行的債權比重為24.5%。在對中南美10個債務國發放貸款的商業銀行中,美國的商業銀行佔40%,日本佔16%,英國佔15%。因此,就發達國家而言,捲入債務問題的是主要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這種債務與債權的高度集中,增加了國際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只要一兩個債務國拒付或無法支付,則美國的銀行體系首先受到打擊,然後整個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將經受動盪,可能導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持續數年的第三世界債務危機,不僅影響了發展中國家自身的經濟發展,而且還嚴重影響世界經濟,乃至政治和社會的發展。
沉重的債務負擔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惡化情況十分嚴重,成為經濟發展的嚴重桎梏。(1)債務負擔嚴重地阻礙了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的發展。70年代,發展中國家借外債是為了發展生產,而80年代,本來可以用於發展生產的借款,不得不更多地用於還本付息。從1982年起,竟出現奇特的資金倒流現象,發展中國家不但不能從發達國家那裡獲得資金,自己的資金反而倒流向發達國家。1982至1987年間拉美地區資金流失額高達1456億美元。1988年拉美地區還本付息額為260億美元,而所得新貸款僅60億美元,倒流了3倍多。這種情況導致了許多債務國國內資金貧乏、生產癱瘓、金融市場動盪、貨幣大幅度貶值、通貨膨脹加劇、失業人數增加,政治動盪等一系列災難頻繁發生,造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的明顯下降。(2)債務危機嚴重影響了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發展對外貿易,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對本國落後的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技術改造,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清償外債的一個主要來源。但是,由於債務負擔越來越重,許多債務國不得不把原准備進口生產設備和技術的外匯用來償付債務本息,加上生產投資的壓縮,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能力和創匯能力不斷下降。同時,主要出口創匯的初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又太低,所以,使得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陷入困境;(3)債務危機嚴重地影響了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調整。80年代以來,許多發展中國家為改變落後的經濟結構,都確立了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如引進一些先進的技術設備,發展一些新產業新項目等。但因大部分資金都用於償債,使得有些計劃被迫取消或無限期延緩。所以,債務危機不僅大大降低了發展中國家當前的經濟增長,而且還嚴重地影響著它們未來的經濟騰飛;(4)債務危機加深了發展中國家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依賴,削弱了自主性。沉重的債務使一些發展中國家依靠自己的力量無力走出危機,沒有發達國家的貸款,既不能償還舊債的本息,也無法發展生產,甚至不能維持生存。這不僅使發展中國家抗衡發達國家轉嫁危機能力削弱,而且,極易使發展中國家重新落入發達國家的控制與剝削之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利用控制的國際貨市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乘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困難急需資金之時,以「意向書」的形式向受援國提出種種先決條件,左右受援國的經濟政策。正如阿根廷經濟學家阿爾多·費雷爾所指出:「外債對主權和我們人民的自決權構成了嚴重威脅。」
面對嚴重的債務危機,自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中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調整經濟結構及發展戰略,如降低發展速度,減少借債;擴大出口和壓縮進口,以外貿出口提高償債能力;實行緊縮性的財政及外債外匯管制制度;等。上述措施使債務國家在80年代後期的財政赤字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償債能力有所提高。但是,這些措施也產生了嚴重的負作用,導致了生產性投資衰退、對外貿易的畸形發展和國內主活水平的下降等。
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對西方發達國家也產生了嚴重影響,它不僅威脅著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穩定,而且影響了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使西方國家喪失了很大部分的商品市場。因此,為防止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和維護在第三世界的經濟和戰略利益,西方發達國家和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先後採取和實施了一系列所謂「救援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的政策。相繼拋出了「宮澤計劃」、「密特朗計劃」、「貝克計劃」,但皆以失敗而告終。1989年3月,美國財政部長布雷迪公布了「布雷迪計劃」,其中心內容是:鼓勵商業銀行取消債務國部分債務;要求國際金融機構繼續向債務國提供新貸款,以促進債務國經濟發展;提高還債能力。同以往方案相比,「布雷迪計劃」把解決外債的重點放在債務本息的減免上,而不是放在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上。這一計劃改變了美國過去堅持逼債的僵硬立場,意味著美國的債務政策出現了一個重大轉折,嚴峻的現實迫使美國政府開始承認減免債務是解決債務問題必由之路。盡管這一計劃有可能導致民間銀行削減貸款,而且究竟能在何種程度上實現尚屬疑問,但比過去向前走了一步,給緩解債務危機提供了一個突破口。但也應該看到,美國的經濟殖民主義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目前,減兔發展中國家債務的措施,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債務資本化。外國債權銀行將自己帳面債務形式折價出售,債券購買者買下債權後,通過當地銀行貼現轉換成債務國的貨幣再進行投資。對於債權者的有利之處是:找到了按票面價值運用其貸款的辦法。對債務者的有利之處是:順利清償了部分債務,減少了債務負擔。據統計,1988年上半年發展中國家資本化了的債務就達88億美元。但是,債務資本化有兩個不可忽視的負效應:一是加劇了債務國的通貨膨脹;二是加強了外國投資者對債務國經濟的控制。(2)現金回購,一國按一定折扣以現金購回它的債務。其中最著名的是玻利維亞的債務回購計劃。玻利維亞於1988年3月按89%的平均折扣率(即按面值的11%)購回它的商業銀行債務的40%(合3.35億美元),1989年初又作出人類似安排。目前,由於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嚴重不足,這種方式不可能廣泛適用。(3)減少債務償還額。無條件地取消發展中國家所欠的債務基金,並降低利率。這種做法目前已越來越多地被債權國所採用。
作為第三世界國家本身,要擺脫外債的沉重負擔,必須抓住有利時機,採取具體措施來扭轉被動局面,應力圖做到:(1)繼續調整改革國內經濟結構,大力推行出口促進戰略,通過擴大出口來克服債務危機,進而把出口的盈餘用於經濟發展;謀求外資來源多樣化,保持經濟發展與償債能力呈正比關系;從制度和政策上努力創造條件提高外資使用效率,促進國內儲蓄的提高;(2)發展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聯合起來,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領域增強與發達國家的談判力量,改善國際貿易條件,改善借債與還債的條件;(3)開展南北對話,積極推進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在這一過程中,組建發展中國家自己的跨國公司,組建自己的區域性金融機構,通過南南合作促進債務問題的解決。
進入90年代,發展中國家的債務有所緩解如1991年拉國家的外債比上年減少2.1%。但也應該看到,長期形成的全球性債務問題要在短期內得到徹底解決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債務問題仍將是發展中國家的沉重負擔。然而只要發展中國家協調一致,從國內和國際兩方面同時努力,擺脫債務困境仍是充滿希望的。

閱讀全文

與巴西負債多少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