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美洲有幾個國家分別是哪些
南美洲有16個國家。分別是: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巴西、智利、烏拉圭、巴拉圭、阿根廷、玻利維亞、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
南美洲是陸地面積第四大的大洲,陸地面積剛剛超過1780萬平方千米。安第斯山脈幾乎縱貫整個南美洲西部,擁有美洲最高的山峰——阿空加瓜山。安第斯山脈東部就是面積廣大的亞馬孫河盆地,佔地超過70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區都是熱帶雨林。
截止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8億,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也是實力最強的國家。
南美洲部分國家介紹
1、巴西
巴西聯邦共和國,簡稱巴西,國名源於巴西紅木。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
總人口2.086億(2017年)。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
2、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國,簡稱阿根廷,由23個省和聯邦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組成的總統制聯邦共和制國家,
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瀕大西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鄰智利,北與玻利維亞、巴拉圭交界,東北與烏拉圭、巴西接壤。
Ⅱ 世界各國的首都叫什麼名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北京(Beijing)
蒙古國(Mongolia) 烏蘭巴托(Ulaanbaatar)
朝鮮(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平壤(Pyongyang)
韓國(Republic of Korea)首爾(Seoul)
印度尼西亞(Republic of Indonesia)雅加達(Jakarta)
汶萊(Brunei Darussalam)斯里巴加灣市(Bandar Seri Begawan)
新加坡(Republic of Singapore)新加坡(Singapore)
泰國(Kingdom of Thailand)曼谷(Bangkok)
馬來西亞(Malaysia)吉隆坡(Kuala Lumpur)
寮國(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萬象(Vientiane)
柬埔寨(Kingdom of Cambodia)金邊(Phnom Penh)
緬甸(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內比都(Naypyitaw)
不丹(Kingdom of Bhutan)廷布(Thimphu)
東帝汶(Democratic Republic of East Timor)帝力(Dili)
尼泊爾(Kingdom of Nepal)加德滿都(Kathman)
印度(Republic of India)新德里(New Delhi)
孟加拉國(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達卡(Dhaka)
斯里蘭卡(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科倫坡(Colombo)
馬爾地夫(Republic of Maldives)馬累(Male)
菲律賓(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馬尼拉(Manila)
巴基斯坦(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伊斯蘭堡(Islamabad)
越南(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河內(Hanoi)
阿富汗斯坦(Islamic State of Afghanistan)喀布爾(Kabul)
塔吉克(Republic of Tajikistan)杜尚別(Dushanbe)
吉爾吉斯斯坦(Kyrgyz Republic)比什凱克(Bishkek)
哈薩克(Republic of Kazakhstan)阿斯塔納(Astana)
烏茲別克(Republic of Uzbekistan)塔什干(Tashkent)
土克曼斯坦(Republic of Turkmenistan)阿什哈巴德(Ashgabat)
伊朗(Islamic Republic of Iran)德黑蘭(Tehran)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巴格達(Baghdad)
科威特(State of Kuwait)科威特城(Kuwait)
卡達(State of Qatar)多哈(Doha)
阿聯酋(United Arab Emirates )阿布扎比(Abu Dhabi)
巴林(Kingdom of Bahrain)麥納麥(Manama)
阿曼(Sultanate of Oman)馬斯喀特(Muscat)
葉門(Republic of Yemen)薩那(Sanaa)
沙烏地阿拉伯(Kingdom of Saudi Arabia)利雅得(Riyadh)
約旦(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安曼(Amman)
巴勒斯坦(State of Palestine)耶路撒冷(Jerusalem)
以色列(State of Israel)耶路撒冷(Jerusalem)
敘利亞(Syrian Arab Republic)大馬士革(Damascus)
黎巴嫩(Lebanese Republic)貝魯特(Beirut)
塞普勒斯(Republic of Cyprus)尼科西亞(Nicosia)
土耳其(Republic of Turkey)伊斯坦布爾(Istanbul)
亞塞拜然(Republic of Azerjan)巴庫(Baku)
喬治亞(Georgia)第比利斯(T'bilisi)
亞美尼亞(Republic of Armenia)埃里溫(Yerevan)
日本(Japan)東京(Tokyo)
註:以色列領導人還多次宣稱耶路撒冷做為其首都的地位不可改變。1995年1月30日,以色列外長佩雷斯稱「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首都,以色列建國前從未有過一個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統一的、唯一的和永久的首都」,針對以色列的強硬立場,巴勒斯坦方面也重申巴勒斯坦人對耶路撒冷擁有主權。耶路撒冷的最終地位問題一直是影響巴以和平進程能否繼續向前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它的最終解決還需要經歷一個艱難的過程。[5]
歐洲
挪威(Kingdom of Norway)奧斯陸(Oslo)
冰島(Republic of Iceland)雷克雅未克(Reykjavik)
瑞典(Kingdom of Sweden)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芬蘭(Republic of Finland)赫爾辛基(Helsinki)
愛沙尼亞(Republic of Estonia)塔林(Tallinn)
拉脫維亞(Republic of Latvia)里加(Riga)
立陶宛(Republic of Lithuania)維爾紐斯(Vilnius)
白俄羅斯(Republic of Belarus)明斯克(Minsk)
俄羅斯(Russian Federation)莫斯科(Moscow)
烏克蘭(Ukraine)基輔(Kiev)
摩爾多瓦(Republic of Moldova)基希訥烏(Chisinau)
波蘭(Republic of Poland)華沙(Warsaw)
捷克(Czech Republic)布拉格(Prague)
斯洛伐克(Republic of Slovakia)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
匈牙利(Hungary)布達佩斯(Budapest)
德國(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柏林(Berlin)
英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倫敦(London)
愛爾蘭(Ireland)都柏林(Dublin)
丹麥(Kingdom of Denmark)哥本哈根(Copenhagen)
荷蘭(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摩納哥(Principality of Monaco)摩納哥城(Monaco-Ville)
法國(French Republic)巴黎(Paris)
比利時(Kingdom of Belgium)布魯塞爾(Brussels)
盧森堡(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盧森堡(Luxembourg)
奧地利(Republic of Austria)維也納(Vienna)
瑞士(Swiss Confederation)伯爾尼(Bern)
列支敦斯登(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瓦杜茲(Vaz)
西班牙(Kingdom of Spain)馬德里(Madrid)
安道爾(Principality of Andorra)安道爾城(Andorra la Vella)
葡萄牙(Portuguese Republic)里斯本(Lisbon)
義大利(Italian Republic)羅馬(Rome)
馬爾他(Republic of Malta)瓦萊塔(Valletta)
聖馬利諾(Republic of San Marino)聖馬利諾(San Marino)
梵蒂岡(Vatican City State)梵蒂岡(Vatican City)
黑山(Montenegro)波德戈里察(Podgorica)
斯洛維尼亞(Republic of Slovenia)盧布爾雅那(Ljubljana)
克羅埃西亞(Republic of Croatia)薩格勒布(Zagreb)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薩拉熱窩(Sarajevo)
塞爾維亞(Republic of Serbia)貝爾格萊德(Belgrade)
馬其頓(Republic of Macedonia)斯科普里(Skopje)
阿爾巴尼亞(Republic of Albania)地拉那(Tirana)
羅馬尼亞(Romania)布加勒斯特(Bucharest)
保加利亞(Republic of Bulgaria)索非亞(Sofia)
希臘(Hellenic Republic)雅典(Athens) 西蘭公國(Sealand)西蘭(Broccoli)
非洲
埃及(Arab Republic of Egypt)開羅(Cairo)
蘇丹(Republic of the Sudan)喀土穆(Khartoum)
南蘇丹(Republic of South Sudan)朱巴(Juba)
衣索比亞(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eba)
厄利垂亞(State of Eritrea)阿斯馬拉(Asmara)
吉布地(Republic of Djibouti)吉布地(Djibouti)
索馬里(Somali Republic)摩加迪沙(Mogadishu)
利比亞(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的黎波里(Tripoli)
阿爾及利亞(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Algeria)阿爾及爾(Algiers)
突尼西亞(Republic of Tunisia)突尼西亞(Tunis)
摩洛哥(Kingdom of Morocco)拉巴特(Rabat)
維德角(Republic of Cape Verde 普拉亞(Praia)
茅利塔尼亞(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努瓦克肖特(Nouakchott)
馬里(Republic of Mali)巴馬科(Bamako)
塞內加爾(Republic of Senegal)達喀爾(Dakar)
甘比亞(Republic of the Gambia)班珠爾(Banjul)
幾內亞比索(Republic of Guinea-Bissau)比紹(Bissau)
幾內亞(Republic of Guinea)科納克里(Conakry)
獅子山(Republic of Sierra Leone)弗里敦(Freetown)
賴比瑞亞(Republic of Liberia)蒙羅維亞(Monrovia)
象牙海岸(Republic of Cote d'Ivoire)亞穆蘇克羅(Yamoussoukro)
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瓦加杜古(Ouagadougou)
尼日(Republic of Niger)尼亞美(Niamey)
查德(Republic of Chad)恩賈梅納(N'Djamena)
奈及利亞(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阿布賈(Abuja)
迦納(Republic of Ghana)阿克拉(Accra)
多哥(Togolese Republic)洛美(Lome)
貝南(Republic of Benin)波多諾伏(Porto-Novo)
喀麥隆(Republic of Cameroon)雅溫得(Yaounde)
加彭(Gabonese Republic)利伯維爾(Libreville)
赤道幾內亞(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馬拉博(Malabo)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Democratic Republic of Sao Tome and Principe)聖多美(Sao Tome)
中非(Central African Republic)班吉(Bangui)
剛果(Republic of the Congo)布拉柴維爾(Brazzaville)
民主剛果(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金沙薩(Kinshasa)
烏干達(Republic of Uganda)坎帕拉(Kampala)
盧安達(Republic of Rwanda)基加利(Kigali)
蒲隆地(Republic of Burundi)布瓊布拉(Bujumbura)
坦尚尼亞(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多多瑪(Dodoma)
肯亞(Republic of Kenya)內羅畢(Nairobi)
安哥拉(Republic of Angola)羅安達(Luanda)
尚比亞(Republic of Zambia)盧薩卡(Lusaka)
馬拉維(Republic of Malawi)利隆圭(Lilongwe)
莫三比克(Republic of Mozambique)馬普托(Maputo)
馬達加斯加(Republic of Madagascar)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
葛摩(Union of the Comoros)莫羅尼(Moroni)
塞席爾(Republic of Seychelles)維多利亞(Victoria)
模里西斯(Republic of Mauritius)路易港(Port Louis)
辛巴威(Republic of Zimbabwe)哈拉雷(Harare)
波札那(Republic of Botswana)哈博羅內(Gaborone)
納米比亞(Republic of Namibia)溫得和克(Windhoek)
史瓦濟蘭(Kingdom of Swaziland)姆巴巴內(Mbabane)
賴索托(Kingdom of Lesotho)馬塞盧(Maseru)
南非(Republic of South Africa)茨瓦內(Tshwane)開普敦(Cape Town)布隆方丹(Bloemfontein)
北美洲
加拿大(Canada)渥太華(Ottawa)
美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
墨西哥(United Mexican States)墨西哥城(Mexico City)
瓜地馬拉(Republic of Guatemala)瓜地馬拉(Guatemala)
貝里斯(Belize)貝爾莫潘(Belmopan)
薩爾瓦多(Republic of El Salvador)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
宏都拉斯(Republic of Honras)特古西加爾巴(Tegucigalpa)
尼加拉瓜(Republic of Nicaragua)馬那瓜(Managua)
哥斯大黎加(Republic of Costa Rica)聖何塞(San Jose)
巴拿馬(Republic of Panama)巴拿馬城(Panama)
古巴(Republic of Cuba)哈瓦那(Havana)、(la habana)
巴哈馬(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拿騷(Nassau)
海地(Republic of Haiti)太子港(Port-au-Prince)
多明尼加(Dominican Republic)聖多明各(Santo Domingo)
牙買加(Jamaica)金斯敦(Kingston)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Federation of Saint Kitts and Nevis)巴斯特爾(Basseterre)
安地卡及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聖約翰(Saint John's)
多米尼克(Commonwealth of Dominica)羅索(Roseau)
聖露西亞(Saint Lucia)卡斯特里(Castries)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金斯敦(Kingstown)
格瑞那達(Grenada)聖喬治(Saint George's)
巴貝多(Barbados)布里奇敦(Bridgetown)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西班牙港(Port-of-Spain)
南美洲
哥倫比亞(Republic of Colombia)聖菲波哥大(波哥大)(Bogota)
厄瓜多(Republic of Ecuador)基多(Quito)
委內瑞拉(Bolivarian Republic of Venezuela)加拉加斯(Caracas)
蓋亞那(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喬治敦(Georgetown)
蘇利南(Republic of Suriname)帕拉馬里博(Paramaribo)
秘魯(Republic of Peru)利馬(Lima)
玻利維亞(Republic of Bolivia)蘇克雷(Sucre)
巴拉圭(Republic of Paraguay)亞松森(Asuncion)
阿根廷(Argentine Republic)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烏拉圭(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蒙得維的亞(Montevide)
巴西(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巴西利亞(Brasilia)
智利(Republic of Chile)聖地亞哥·德·智利(Santiago de Chile)
大洋洲
澳大利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悉尼(Sydney)
巴布亞紐幾內亞(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莫爾茲比港(Port-Moresby)
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霍尼亞拉(Honiara)
萬那杜(Republic of Vanuatu)維拉港(Port-Vila)
紐西蘭(New Zealand)惠靈頓(Wellington)
斐濟(Republic of the Fiji Islands)蘇瓦(Suva)
湯加(Kingdom of Tonga)努庫阿洛法(Nuku'alofa)
諾魯(Republic of Nauru)亞倫(Yaren District)
吉里巴斯(Republic of Kiribati)塔拉瓦(Tarawa)
吐瓦魯(Tuvalu)富納富提(Funafuti)
薩摩亞(Independent State of Samoa)阿皮亞(Apia)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帕利基爾(Palikir)
馬紹爾群島(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馬朱羅(Majuro)
帛琉(Republic of Palau)梅萊凱奧克(Melekeok)
Ⅲ 各國總統的名字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美國總統奧巴馬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
愛爾蘭總理埃亨
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英國首相布朗
德國總理默克爾
韓國總統盧武鉉
烏克蘭總統尤先科
俄羅斯總理普京
英國首相 托尼?布萊爾
法國總統 希拉克
德國總理 施羅德
聖露西亞首相 肯尼?安東尼
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總統 巴沙爾?阿薩德
荷蘭首相及總務部長 簡?彼得?鮑肯內德
挪威首相 謝爾?馬格納?邦德維克
瑞士總統 約瑟夫?戴斯
芬蘭總統 塔里婭?哈洛寧
羅馬尼亞總統 揚?伊利埃斯庫
蓋亞那總統 巴拉特?賈格迪奧
波札那總統 費斯圖斯?莫哈埃
伯里茲總統 薩伊德?穆薩
瑞典首相 約蘭?佩爾松
維德角總統 佩德羅?皮雷斯
丹麥首相 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
斯洛伐克總統 魯道夫?舒斯特
不丹首相 洛波?新德雷
中國主席胡錦濤
17
Ⅳ 穿露臍小背心、玩一夫多妻,這不是變態,是泰國國王瑪哈,現狀如何
一
大眾對政客的一般印象是什麼?梳著整齊的發型,西裝筆挺,說話不卑不亢、舉止從容淡定,在鏡頭面前永遠精神飽滿,謹言慎行。
但瑪哈絕不屬於這類政客,他的衣品更像一個不入流的網紅。
和英國王室不同,泰國王室不僅有名,還有實權。瑪哈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小被溺愛到大,甚至12歲還不會系鞋帶,全由侍衛代勞。
有錢又沒人管,這造就了他散漫、風流、不知收斂的性格。
因此,他在英國、澳大利亞留學時就被當時的詩麗吉王後召回,就怕這位花花公子惹是生非,影響王室形象。
瑪哈的私生活有多混亂?這充分體現在他的婚姻生活上。與婚姻相比,他的露臍裝根本不值一提。
1972年,瑪哈被立為王位繼承人,年僅20歲;但直到2016年老國王普密蓬去世,當了近半個世紀王儲的瑪哈才成為國王,即拉瑪十世。
瑪哈有過5段婚姻,前三次在當國王以前。
第一段婚姻是典型的政治聯姻,妻子是瑪哈的表妹,也是出身於泰國最大的王族育坤家族的宋詩哇麗公主。但很明顯瑪哈不喜歡這個表妹,為了擺脫這段婚姻甚至對簿公堂。
泰國法律規定對皇室不敬者可判處最高15年徒刑。這場官司完全一邊倒,宋詩哇麗不敢提出指控,瑪哈如願以償,撇開第一任妻子。
瑪哈的第二任妻子是演員,叫育瓦提達,二人育有四男一女。但育瓦提達的命運同樣悲慘,結婚兩年後,二人鬧離婚,瑪哈甚至在宮殿張貼海報,指責她和自己的空軍元帥通姦,並將其和四個兒子逐出泰國。
《經濟學人》雜志評價瑪哈:「這是一位被寵壞的、任性的和非常令人厭惡的人」。
當然,同樣任性的政要不止瑪哈一人。
近幾年,越來越流行國家政要高調出場。前有特朗普出爾反爾、杜特爾特口無遮攔,後有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嘲笑法國第一夫人,他們向世人展示出了極低的個人素質。
政客的高調是或許為了選票,但不顧及國家顏面、只圖一時爽快的高調很難看,只會令人討厭。
泰國國王並不親政,但手握軍權,同時也是國家權力的象徵,政治影響力極大,瑪哈的一系列行為已經引起大眾反感,而且在換妻子這條路上他還在繼續,五任妻子或許遠不是他的極限。
Ⅳ 美國一個國家人物名字帶丁的叫什麼
馬丁·路德·金
馬丁路德金 即 馬丁·路德·金 (美國磨螞黑人余慎運動領袖) 。
馬丁·路德·金英文名: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1948年大豎游敬學畢業。1948年至1951年期間,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1963年8月27日,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後,被人刺殺,享年39歲。從1986年起,美國政府將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
Ⅵ 請問美洲有哪些國家
北美洲 加拿大 - 墨西哥 - 美國
中美洲 貝里斯 - 哥斯大黎加 - 薩爾瓦多 - 瓜地馬拉 - 宏都拉斯 - 尼加拉瓜 - 巴拿馬
加勒比海 安地卡及巴布達 - 巴哈馬 - 巴貝多 - 古巴 - 多米尼克 - 多明尼加 - 格瑞那達 - 海地 - 牙買加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南美洲 阿根廷 - 玻利維亞 - 巴西 - 智利 - 哥倫比亞 - 厄瓜多 - 蓋亞那 - 秘魯 - 巴拉圭 - 蘇利南 - 烏拉圭 - 委內瑞拉
海外屬地與
其他特殊政區 安圭拉(英) - 阿魯巴(荷) - 英屬維爾京群島(英) - 百慕大群島(英) - 開曼群島(英) - 福克蘭群島(英) - 法屬蓋亞那(法) - 格陵蘭(丹麥) - 瓜德羅普(法) - 馬提尼克爛游粗(法) - 法屬聖馬丁 (法) - 聖巴托洛繆島(法) - 蒙塞拉特島(英) - 納瓦薩島(美) -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法) - 荷屬安的列斯(荷) - 波多黎各(美) -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群島(英) -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飢鎮島(英) - 美屬維爾京群島(美) - 英屬南極領地(英)
人均收入排行實在沒有找到資料,只找到各領導人的收入資料排行:
近日哥倫比亞一家統計研究機構對美洲多個國家的月薪收入進行了一次排位,結果美國
總統布希以月收入3.3萬排第一,而古巴卡斯特羅的月薪只有不到30美元成為最後一名,
兩人相差近1000倍。此外,玻利維亞總統埃沃·莫拉萊斯以月薪1900美元成為南美洲地區收入
最少的國家。
這份調查中涉及的美洲國家月收入排名如下:
第一名,美國總統喬治·布希,月薪收入約3.3萬美元。
第二名,瓜地馬拉總統阿爾瓦羅·科洛姆,月薪收入1.8657萬美元。
第三名,智利女總統米切爾·巴切萊特,月薪收入約660萬智利比索,約合1.357萬美元。
第四名,墨西哥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隆,月薪收入約1.3萬美元。
第五名,哥倫比亞總統阿爾瓦羅·烏里韋,月薪收入1800萬哥倫比亞比索,摺合為9334美元。
第六名,哥斯大黎加總統,奧斯卡·阿里亞斯,月薪收入約8500美元。
第七名,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查韋斯,月薪收入8372美元。
第八名,巴拿馬總統馬丁·托里霍斯,月薪收入7000美元。
第九名,巴西總統盧拉·達磨前席爾瓦,月薪收入6488美元。
第十名,波多黎各總督薩爾瓦多·阿薩維多,月薪收入約5800美元。
第十一名,秘魯總統阿蘭·加西亞,月薪收入約5400美元。
第十二名,薩爾瓦多總統安東尼奧·薩卡,月薪收入5181美元。
第十三名,宏都拉斯總統馬努埃爾·塞拉亞,月薪收入5131美元。
第十四名,厄瓜多總統拉法埃爾·科雷亞,月薪收入約5000美元。
第十五名,阿根廷女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納德斯,月薪收入4257美元。
第十六名,巴拉圭總統尼加諾·杜阿爾德,月薪收入3385美元。
第十七名,尼加拉瓜總統,丹尼爾·奧爾特加,月薪收入約3200美元
第十八名,多明尼加總統雷奧內爾·費爾南德斯,1973美元。
第十九名,玻利維亞總統埃沃·莫拉萊斯月收入是1900美元。
第二十名,古巴前國家菲德爾·卡斯特羅,月薪收入30美元。
調查報告指出,上述排名只是依據2006和2007年各國政府向發放的月工資、獎金和
津貼所取的平均值,並不包括個人出席各種活動、出版書籍及其他經營活動所得。此外
,報告還稱,目前,在美洲所有國家中,只有烏拉圭政府的對總統收入的保密工作做得最好,
無論從方資料還是政府員處都無法獲得烏拉圭政府發放給總統塔瓦雷·巴斯克斯的月薪數
額。
Ⅶ 齊達內的地位如何
齊達內
全名:Zinedine Yazid Zidane
生日:1972年7月23日
出生地:法國馬賽
身高:185厘米
昵稱:齊祖,Yaz
場上位置:攻擊型中場
曾效力球隊:
1988-1992 戛納 出場61次 進球6個
1992-1996 波爾圖 出場139次,進球28個
1996-2001 尤文圖斯 出場161次,進球24個
2001-2006 皇家馬德里 出場155次,進球34個
國家隊:法國,出場108次,進球31個
對於齊達內的足球生涯,僅僅用傳奇兩個字,難以形容。球場上技藝非凡,球場下人品出眾。德藝雙馨的齊達內,在其長達18年的職業球員生涯里,為當代球迷確立了一個真正優秀球員的標准。
在全歐洲,如果你提到La Castellane,人人都會告訴你,那裡盛產流氓,小偷和騙子。但如今,人們還會加上一句,還有球王。
地處馬賽郊區的La Castellane,是法國有名的北非移民聚居地。當20世紀60年代,原籍阿爾及利亞一個偏僻山村的齊達內父親斯摩爾輾轉來到這里時,他不會知道,自己的兒子將會從這里走向世界,成為整個法國的驕傲。
成長於空盪荒蕪灰塵漫天飛舞的馬賽街道上,齊達內盡情釋放著自己的天分。貧窮的生活沒有壓抑他愛好足球的天性,反倒使他在成名後仍然保存著一份謙虛朴實的赤子之心。
盡管出生在馬賽,齊達內卻從未代表馬賽隊打過昌大一場比賽。在他還未被尤文圖斯以300萬歐元的價格帶到義大利前,他曾經先後效力於戛納和波爾圖。
在2001年,已經成為世界足球一代藝術大師的齊達內被西班牙豪門皇家馬德里以耐早豎創世界紀錄的6600萬歐元帶到了西班牙。在那裡,他和大批世界頂尖球員——羅納爾多,卡洛斯,菲戈,貝克漢姆和勞爾一起,為球迷們奉獻了一場接一場精彩絕倫的比賽。而在齊達內職業生涯中最為難忘的一場俱樂部賽事,則誕生在2002年的歐洲冠軍杯決賽,在和勒沃庫森的那場比賽中,齊達內一記盪氣回腸的半轉身凌空怒射幫助皇家馬德里登頂歐洲冠軍。而齊達內自己,則完成了當代足球皇帝的加冕儀式。
2006年,雖然年邁但表現依然出色的齊達內作出了一個讓世人震驚的決定,在世界盃後徹底告別足球。2006年5月7日,齊達內在伯納烏舉行了告別賽,那場比賽後,在皇家馬德里的5年時光,正式成為回憶。皇家馬德里的球員們在那場比賽中都穿上了一件特製內衣,上面印著皇家馬德里的隊徽,而隊徽上則寫著這樣一行字——「齊達內2001-2006」。就像人們事先所期許的那樣,皇家馬德里的球迷給予了一名球員所能夠得到的最高禮遇,整場比賽中球迷們一直不停地在為齊達內鼓掌——不僅僅是因為他在皇家馬德里無與倫比的表現,更因為齊達內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為世人用行動闡明了什麼是完美。
略顯遺憾的是,那場同維拉雷爾的比賽,皇家馬德里僅僅和對手戰成了3比3的平局。而齊達內則為皇家馬德里攻進了第二個球,進球後,他沒有作出任何慶祝。對於此刻的他來說,似乎已經達到了無欲無求的境界。而在那場比賽之後,他與維拉雷爾的核心,阿根廷人里克爾梅交換了球衣。英雄惜英雄,聽著全場球迷為他而發出的歡呼和一遍遍呼喊他的名字的聲音,34歲的齊達內默默地流著淚水,告別了他曾經為之效力過5年的皇家馬德里隊。
國家隊
盡管齊達內一生的大多數時間都並不在他本來的祖國,阿爾及利亞度過,但他仍然認為那裡是自己的精神家園。他本來應該代表阿爾及利亞隊參加國際比賽,若不是當睜輪時的阿爾及利亞主教練克麥利以「速度不夠快」的理由拒絕給他一個位置,今日的齊達內大概又是另一番光景。
1994年8月17日,在法國隊與捷克隊比賽下半場第63分鍾,齊達內第一次代表國家隊出場參加比賽。盡管只是一名替補,齊達內的處子秀卻已經堪稱經典。在前63分鍾中,捷克隊領先法國隊2個球,而在僅剩的27分鍾中,初出茅廬的齊達內連進兩球,幫助法國隊扳平了比分。人們第一次開始注意到這個北非移民的孩子,從那時開始,他正式走上了一代巨星之路。
而在1998年的法國世界盃上,齊達內達到了個人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巔峰,3-0,法國隊出人意料的大勝巴西,齊達內的光頭成為那屆世界盃上最閃耀的一道風景線,兩粒進球,不但掩蓋了之前他在一場無關緊要的比賽中惡意侵犯對手而吃到的紅牌,以及隨後而來的2場禁賽的陰影,還幫助他成為了人們心中公認的當代足球大師。後來,齊達內身邊的人對外界透露,在那場比賽前,齊達內一直憋著股勁,要以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的實力,幸運的是,他做到了。而2年之後的歐洲杯上,齊達內為法國又贏得了歐洲杯冠軍。至此,齊達內已經成為世人眼中當之無愧的當今第一球星。
傷病的困擾使齊達內在2002年世界盃上失望而歸。在那屆世界盃上,上屆冠軍法國隊以一球未進的糟糕戰績在小組賽上就鎩羽而歸。負傷的齊達內在小組賽的最後一場比賽勉強披掛上陣,但已無力回天。那時,人們都以為,屬於齊達內的時代,已經成了過去時。
2004年的8月12日,當法國隊輸給希臘隊,從歐洲杯上出局後。齊達內對外發表了一份聲明,宣布從此退出國家隊。而在2005年2月4日,他宣布當完成他與皇家馬德里的合同——即在2006-07賽季之後,他將徹底告別這片綠茵場。
2006年,齊達內的球迷們可謂悲喜交加。一方面齊達內宣布,他會重新回到法國國家隊,以幫助當時在世界盃預選賽上跌跌撞撞的球隊確立出線資格。另一方面,他選擇了提前退役,在這個賽季結束之後,他就將再也不會為任何俱樂部效力。
或許是齊達內的影響力實在驚人,當他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宣布,「我做出了回來的決定。」的一周後,已經和他一起說過退出國家隊的馬克萊萊和圖拉姆都先後選擇了回歸。這支老而彌堅的法國隊,在接下來的預選賽中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向世人證明了齊達內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技戰術能力仍然出類拔萃。但無論如何,已經獲得了一切榮譽的齊達內選擇了激流勇退。對於他來說,在2006年的世界盃決賽上告別他摯愛的足球,無疑是最好的方式。
2006年5月27日,在法國與墨西哥的比賽中,齊達內完成了自己為法國隊效力的第100場比賽。
至此,對於齊達內的職業生涯來說,可以說是別無缺憾了。
傳奇
齊達內的傳奇地位是在1998年的世界盃決賽後所奠定的。在那場比賽後,他成為了全世界人家喻戶曉的人物。
2004年,為慶祝國際足聯百年慶典,貝利選出了125名在世的世界足球優秀球員,齊達內入選了這份名單。同年,他被選為過去50年中歐洲最優秀的球員。
在他職業生涯最後的階段,齊達內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漸漸走向夕陽。而是仍然如同年輕時一樣發揮穩定而出色,當人們提起他時,仍然把他視作當代最重要的球員之一,和所有時代最為出色的球員並列。
瑣事
為世界球迷所熟知的「齊祖」這個昵稱,最初是波爾多的主教練羅蘭的這樣叫他。而Yaz,則是齊達內中間名字「Yazid」的簡稱,只不過,只有和他最親近和熟悉的朋友和隊友才會這樣叫他。
曾經在都靈和馬德里多個時尚都市長期生活過的齊達內,卻無比忠誠於家鄉那個貧窮的小鎮,而他的家人們也都仍然生活在那裡。齊達內的兄弟法里德現在是當地一家球隊的主教練,而齊達內則資助那家球隊的日常開銷。而他原籍阿爾及利亞的父母也選擇居住在距離馬賽不遠的一個郊區,盡管他們的兒子已經擁有大約 5500萬元的資產,能夠讓他的父母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過得舒舒服服。34歲的齊祖,仍然如同小孩子一樣的靦腆。和最初的他一樣,盡管如今的他已經是我們這一時代最為出色的球員,但他卻仍然是那個害羞和安靜的小男孩。
不過,即使是如此完美的齊達內,在職業生涯里也有污點。他曾經獲得過兩張紅牌,一張在1998年的世界盃上,還有一張,則是出現在00-01賽季的冠軍杯上。當時他尚代表尤文圖斯隊,在與漢堡隊的比賽中惡意侵犯對手,因此而吃到了職業生涯中第二張,也是最後一張紅牌。
在一個采訪中,齊達內承認,自己的偶像是曾經效力於馬賽隊的烏拉圭「王子」恩佐-弗朗西斯科利。他用他的名字為自己的第二個兒子命名。他曾經在一場比賽中作過弗朗西斯科利的球童,那曾是他們的一次親密接觸。
而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齊達內成為了火炬傳遞者,這是表彰他在足球事業上所做出的貢獻。同年,他被法國總統希拉克授予了騎士稱號。
齊達內如今代言的品牌包括阿迪達斯、福特汽車、Canal+(電視)、Volvic飲料、Lego積木玩具以及促使頭發再生的彼得羅-卡恩牌新型洗發香波。
由於齊達內是個地地道道的北非人,所以齊達內的名字均為阿拉伯語,在阿拉伯語中,Zinedine的意思是美麗,而他的姓氏Zidane的意思則為「增加信念」。踢最美麗足球的齊達內,信念永遠堅定的齊達內。齊達內,的確人如其名。
如今,已經功成名就的齊達內和自己一生的最愛,年僅17歲就遇到了的西班牙女孩維羅尼卡一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時的維羅尼卡還是個19歲的舞蹈學院學生。1993年,他們結婚了。現在的她擁有了世界上最棒的男人,齊達內是世人眼中的好父親,好丈夫,他們共同擁有4個孩子,11歲的大兒子恩佐、7 歲的二兒子盧卡,3歲的三兒子特奧還有剛剛出生半年的小兒子埃利亞茲。齊達內曾經笑言,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一步步下降。由起初和孩子們一起玩球,到如今只能為他們擔當裁判。但已經為法國足球隊奉獻了自己一生的齊達內,顯然樂在其中。
原籍阿爾及利亞的齊達內這樣形容自己,「未施教禮的回教徒」。對於齊達內而言,心中永遠有一處不曾被外人所涉及的凈土,那裡,有他所有的精神支柱。
在告別齊達內後,世界足球不僅僅失去了一個偉大的球員,更是失去了一個偉大的人。在他短短18年的足球生涯中,齊達內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才是完美。不但在球場上,而且在球場下。所以,當2006年的世界盃決賽來到之時,他想做的,只是享受比賽,這最後一場,完全屬於他的比賽。結果如何,在此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足球超越了國界,種族,年齡等等鴻溝,世界人民都為其所顛倒。
告別齊達內,告別一個時代。
齊達內重要榮譽:
1998年世界盃冠軍
2000年歐洲杯冠軍
隨尤文圖斯:1996年歐洲超級杯,洲際杯,96/97,97/98賽季意甲聯賽冠軍,1997年義大利超級杯
隨皇家馬德里:01/02歐洲冠軍杯,2002年洲際杯,02/03西甲聯賽冠軍,02年歐洲超級杯,01/03西班牙超級杯
個人榮譽:
1998,2000,2003三屆國際足聯金球獎
1998年歐洲金球獎
01/02賽季歐洲冠軍杯最有價值球員獲得者
Ⅷ 巴西里是什麼
問題一:巴西里是什麼意思 香芹 (學名 Petroselinum crispum、英語 parsley、法語 parsil),又名巴西利、洋香菜、歐芹、洋芫荽,是一種蔬菜。傘形科歐芹屬的二年生草本。原產地中海沿岸。
可以作成炒菜用的粉
問題二:「巴西里葉」是什麼樣的東西. 巴西里葉是一種香菜,別名又叫歐芹、洋香菜、美國香菜、洋芫荽、巴西利,在外國西餐中有常見到。原產地在地中海沿岸、南歐 。這種植物性喜半日照環境,也可當觀賞植物。 希望能幫到你。
問題三:請問brazil探索巴西里有什麼資訊? Brazil探索巴西裡面從自然風光,到人文生活,再到歷史文化、投資商機,該網站涵蓋了巴西方方面面,在這里可以從多個角度深入認識巴西。里約奧運期間,Brazil探索巴西專門設置了奧運專欄,提供了奧運會實時新聞和資訊。
問題四:什麼是巴西里碎調料? 就是把你要整理好的飯菜上面鋪上乳酪放烤箱里烤,出來之後就叫某某h飯了
比如:
海鮮h飯
做h飯需要先把米飯做好,然後盛出3/4烤皿那麼多的米飯。千萬別盛太多了,要不回頭烤皿里就放不下了。
首先放一塊黃油到鍋里化開,燒熱,然後把洋蔥末和蒜末倒進鍋里爆香,之後把海鮮都放進去,炒一下。最後把青豆玉米和培根粒還有焯好的鮮磨混合的材料放進去一起炒。最後把米飯放進去,一起翻炒,同時倒入牛奶和奶油炒勻,出鍋的時候記得稍微放一點鹽,千萬別放多了,因為一般的黃油都是含鹽的,而且乳酪也是含鹽的。放洋蔥和蒜之前應該放一勺面進去炒一下。之後就是把炒好的飯盛進烤皿里,然後用cheese片蓋住。
原汁菠蘿海鮮h飯
h飯是經典的義大利食品,與比薩、義大利面一樣,深受世界美食愛好者的喜愛。
h飯的配料很豐富,製作工藝也十分考究,最後放進烤箱進行烘烤的步驟尤為關鍵,米飯與其他配料的充分融合,以及口感的既香濃又滑軟,全在此一舉。也是用隔夜飯做的。
做法
在新鮮菠蘿橫面1/4之一處切開,挖出菠蘿肉,將隔夜的冷飯拌上蛋黃,炒至飯與蛋黃變干之後放入菠蘿殼內,撒上適量芝士粉以增強香味;菠蘿肉切成丁卜裂枯,加上雞丁、蝦仁,一起填入菠蘿殼中,將整個菠蘿放進烤爐h上5-6分鍾,菠蘿的甜香挾卷著飯香撲鼻而來,迎面更是豐盛的視覺享受,每一勺飯都浸染了菠蘿汁,甜中微酸,讓人胃口大開。
通常選用帶綠葉的菠蘿,賣相佳。挑選時要注意只選約1.5斤的綠菠蘿,發黃的菠蘿都是放了一個月以上的,在烤爐h過以後口味會變差。
自製簡易海鮮h飯
需要准備:
米飯,海鮮(蝦啊之類的家裡有啥放啥),起士(超市裡袋裝的一片一片的也行),鋁鉑紙(類似包在巧克力外面的那層紙,超市有買的源羨)
1.現把飯放到微波爐稍微熱一下,熱的時候加點水,弄的稍微潮濕一點
2.把鋁鉑紙鋪在烤箱托盤上
3.把米飯平鋪
4.把蝦什麼的鑲嵌在飯里,喜歡把蝦殼撥掉再放也可以
5.把一片一片的起士鋪在飯上
6.放到烤箱烤吧
7.在邊上看著點,不要過分相信烤箱,看看起士有變焦的跡象趕緊關烤箱
8.這時候差不多好了,可以吃了
9.還挺香的,不過沒有黃油,否則可能更好吃
詳細海鮮h飯做法
材料:
A.青椒 1/4個
紅甜椒 1/4個
青豆仁 10g
蕃茄 1/2個
B.橄欖油 4大匙
大蒜碎 10g
洋蔥碎 15g
蝦仁 8隻
鯛魚肉 60g
煙熏鮭魚 3片
白酒 適量
C.奶油 10g
百里香粉 1/8茶匙
月桂葉 1片
蔥 2根
白飯 1碗
姜黃粉 1/8茶匙
鹽 適量
黑胡椒粉(粗) 適量
D.紅醬 200P
高湯 100P
h烤型洞用起士絲 50g
沛克力諾起士 50g
巴西里碎 1茶匙
做法:
1. 青椒、紅甜椒切絲;蕃茄切小塊;鯛魚肉、透抽切片備用。
2. 以橄欖油炒香大蒜碎、洋蔥碎,放入蝦仁、淡菜、透抽片、鯛魚肉片略炒,
淋上白酒後起鍋備用。 3. 鍋中放入奶油,以中小火炒香百里香、月桂葉,倒入白飯拌炒均勻,
再加入姜黃粉炒勻,最後以鹽、黑胡椒粉調味即可。
4. 將紅醬、高湯拌勻後倒於烤皿中,放入作法3的飯,
再將作法2的海鮮料及青豆仁、蕃茄塊、紅椒絲、青椒絲鋪在飯上,
撒上h烤用起士絲、沛克力諾起士,
放入已預熱至200℃的烤箱中烤約8分鍾後,
取出撒上巴西里碎和少許帕瑪森起士粉即完成。
印度咖喱海鮮h飯
主料:白飯2碗,青口兩只,蟹柳1條,......>>
問題五:教父中巴西尼是什麼身份 也是黑幫領袖,克里昂家族勢力強大,巴西尼是幾大家族中唯一能與其抗衡的人。
問題六:巴西里是什麼 香芹 (學名 Petroselinum crispum、英語 parsley、法語 parsil),又名巴西利、洋香菜、歐芹、洋芫荽,是一種蔬菜。傘形科歐芹屬的二年生草本。原產地中海沿岸。
可以作成炒菜用的粉
問題七:巴西利是什麼東西 應該是巴西里末,那是香芹。
香芹 (學名 Petroselinum 揣rispum、英語 parsley、法語 parsil),又名巴西利、洋香菜、歐芹、洋芫荽,是一種蔬菜。傘形科歐芹屬的二年生草本。原產地中海沿岸。可以作成炒菜用的粉。
問題八:三國演義中的巴西是什麼意思? 是四川西部。
問題九:巴西國腳叫里什麼什麼多 里頭美面子多
問題十:巴西有什麼特點? 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對巴西人來說,足球是運動,但更是文化。每當聯賽或重大國內國際比賽進行時,巴西人常常舉家前往觀戰,整個城市萬人空巷,而賽場人山人海。巴西幾乎人人都是球迷,巴西人笑稱「不會足球、不懂足球的人是當不上巴西總統的,也得不到高支持率」。巴西人認為,巴西足球理所當然位列世界文化遺產之林。巴西人把足球稱為「大眾運動」,無論是在海灘上,還是在城市的街頭巷尾,都有人踢球。即使是在貧民窟,窮人家的孩子也光著腳把襪子塞滿紙當球踢。巴西許多國際知名的足球運動員都是從這里開始他們的足球生涯的。 巴西現有約2.2萬名國家級足球運動員,有全國聯賽和巴西杯兩種比賽。巴西足球人才輩出,優秀球員源源不斷,得益於其發現和培養人才的體制。巴西足球學校遍布全國各地,重點培養12―13歲的孩子,由優秀教練向他們灌輸先進的足球理念和基本技能。巴西各俱樂部均雇有一批經驗豐富、嗅覺敏銳的球探,常年在各足球學校和比賽場地「活動」,發現了優秀人才,及時向俱樂部通報。俱樂部經過體檢、測試和實地觀察,決定是否選用。 巴西國家隊挑選隊員,不僅看運動員的球技,更要看其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有團隊精神和良好的品格。一個運動員要在巴西國內取得觀眾的支持,要在俱樂部站穩腳跟,首先要有熱愛足球、熱愛觀眾的意識,每場比賽必須全力以赴,踢出自己的水平和風格,讓買票看球的球迷們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
巴西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處於中等,這決定了球員的收入也是有限的。現巴西國內在甲級隊踢球的球員平均工資每月約3000雷亞爾(約合1000美元)。球員的工資保密,相互之間差距較大,剛起步的球員月工資只有1000雷亞爾,而大牌球星的月工資約3萬雷亞爾,相差10倍左右。不管拿多少錢,球員都賣力地訓練,刻苦地鑽研,以提高技藝,從不鬆懈。因為他們知道,球踢得好了,工資自然會漲上去,不用自己去爭。球隊實行走訓制,球員都能自覺遵守紀律,按時作息,大牌球星也不能例外。有「獨狼」之稱的球星羅馬里奧就是因為個性太強,紀律性差,雖然球技一流,但近年來長期被國家隊棄用。
巴西的足球運動,淵源於英國。一八六三年,英國成立了足球協會。後來,巴西有個青年到英國學習,回國時帶回來兩個足球和一本守則。不久,足球運動便在巴西傳開了。一九三三年,巴西開始成立專業足球隊。一九三八年,巴西足球隊在世界盃足球賽中,獲得第三名,從而嶄露頭角。世界盃足球賽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中止,直到一九五零年,才恢復了比賽,並推舉巴西為東道國。巴西為主辦第四屆世界盃足球賽,特地在里約熱內盧建造了一個規模宏大的足球場即馬拉卡納體育場。馬拉卡納體育場的正式名稱叫小馬里奧體育場,是為紀念新聞工作者小馬里奧而命名的,他曾經為體育場的興建作出很大貢獻。這個地方原叫馬拉卡納,體育場也因此而得名。當今世界十大足球場中,半數以上是在巴西。其中號稱世界最大的馬拉卡納足球場,是一九五零年建成的。體育場為橢圓形,球場周長為九百四十米,看台高三十二米,共有一十五點五萬個座位,另外還有包廂三百個,最多可容納二十萬人。據說,馬拉卡納球場初建時。沒有現在大,一度被墨西哥足球場超過,巴西人不甘屈居第二,於是擴建球場,將「世界第一」這個榮譽重新奪了回來。馬拉卡納球場外表雄偉壯觀,內部各種設備齊全。它有五個播音室,五個電視轉播室,二百二十個擴音器,一百一十個電話分機,七十五個記時鍾和七十個警報器。此外,還附設有四十六個小賣部,一個餐廳,以及運動員宿舍、更衣室、病房、 *** 間和肌肉治療、淋浴等設施,此外,還有幾十個男女廁所。為了防止球迷過度熱情或跑進場內鬧事,在中間比賽場地周圍有一......>>
Ⅸ 塞皮丁是什麼意思
塞皮丁就是咐缺塞斯·馬歇爾(cea marshall,1903年8月25日)是一名美國政治家。他的父親是外交家馬塞爾·馬歇爾(marcel marshall),母親是英國女作家伊麗莎白·馬歇爾。 人物生平 塞皮丁自小就表現出了不凡的天賦,他11歲就開始寫詩。1895年被授予耶魯大學文學士學位,1899年他又獲劍橋大學文學碩士,1901年任耶魯大學的榮譽人文教授衡晌辯,1905年獲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此外,他還在紐約大學任助教和客座講師。 1904年至1915年,塞皮丁在耶魯大學任高級研究員;不久,他又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和教授,並於1907年任哈佛大學哲學教授。 1906年,塞皮丁擔任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1907年,他出任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1919年,他當選為美國聯邦參議員。 1923年他再次出任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理事主席,次年出任國務卿。1923年3月,塞斯出任美國總統助理,兩年後,繼任首席副國務卿。 1928年,塞皮丁成為聯合政府的第一任財政部長。由於在二戰中的積極表現,塞皮丁成為二戰期間美國重要的國際影響人物之一。 人物評價 塞斯·馬歇爾1903年8月25日出生在華盛頓州,他出生在美國的斯波坎縣(swincott),他從小就是一個天才的謹族孩子,從小便表現出過人的才華。他從小就表現出了一個天才孩子特有的聰明才智。他的父親是一位外交家,他的母親是英國女作家伊麗莎白·馬歇爾(earl arth r marshall),他1895年出生在美國的斯普林菲爾德。後來,父親馬塞爾·馬歇爾(marcel marshall)被耶魯大學授予了文學博士學位。1897年,他獲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898年,他被美國國務卿提名給美國總統,並擔任了美國國務卿,當時他正在華盛頓任職。1907年,他出任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 1908年,塞皮丁出任紐約大學名譽人文教授。 1909年塞皮丁從紐約大學退休,隨後他到紐約州進行訪問,並在1915年被任命為美國國務卿。他於1923年3月出任美國國務卿。
Ⅹ 世界各國現任總統都是誰
亞洲國家政要:
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
印度總統:卡拉姆
印度總理:辛格
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
汶萊蘇丹:哈桑納爾
菲律賓總統:阿羅約
韓國總統 :盧武鉉
韓國總理:韓明淑
朝鮮領導人:金正日
朝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趙明錄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
朝鮮總理:朴鳳柱
越共中央總書記:農德孟
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
越南國會主席:阮富仲
越南總理:阮晉勇
新加坡總統:納丹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孟加拉國總統:艾哈邁德
孟加拉國總理:卡莉達·齊亞
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
巴基斯坦總理;阿齊茲
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
馬爾地夫總統:加堯姆
緬甸國家領導人:丹瑞
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
柬埔寨國民議會議長:拉那烈
柬埔寨參議院議長:謝辛
柬埔寨首相:洪森
泰國國王:普密蓬
泰國臨時總理:素拉育
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伊朗總統:內賈德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西拉傑丁
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
尼泊爾國王:賈南德拉
日本明仁天皇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不丹國王旺楚克
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
塔吉克總統:拉赫莫諾夫
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巴基耶夫
亞美尼亞總統:科恰良
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
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
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
土耳其總統:塞澤爾
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
約旦國王:阿卜杜拉
葉門總統:薩利赫
塞普勒斯總統:帕帕佐普洛斯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
以色列總統:卡察夫
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
以色列代總理奧爾默特
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
巴勒斯坦前總理庫賴
科威特埃米爾:薩巴赫
卡達埃米爾:哈馬德
巴林國王:哈馬德
阿曼蘇丹:卡布斯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
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
東帝汶總統:古斯芒
蒙古國總統:恩赫巴亞爾
蒙古國總理:恩赫包勒德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哈尼亞
新華網的各國政要那裡有詳細的資料你可以去哪裡去看啊: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22/content_1136245.htm
http://..com/question/28476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