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為什麼不發展太陽能

巴西為什麼不發展太陽能

發布時間:2023-05-28 23:15:23

❶ 為什麼巴西不能崛起

巴西這個國家地大物博,歷史也很悠久,要人口有人口,要領土有領土,有資源有資源,可謂算得上是要什麼有什麼,由於日照充足而且屬熱帶氣候,不知道什麼是冷,而且瓜果蔬菜豐富吃穿不愁,但是為什麼巴西一直都不能崛起,成為世界強國呢,這其中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下面我為大家揭露幾點吧。

第三點,這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鄰居美國,由於巴西地區偏遠,在南美洲,無論距離東亞還是西歐都太遙遠,因此也很少有人願意去那裡投資搞貿易。離他們最近的就是美國,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會壓制強國的國家,所以巴西也是一直在他的陰影下生活的,一直在明裡暗裡的壓制著巴西,這也是他們無法強大無法發展起來的最大原因。

❷ 關於太陽能的問題50分

一般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在太陽內部進行的由「氫」聚變成「氦」的原子核反應,不停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並不斷向宇宙空間輻射能量,這種能量就是太陽能。太陽內部的這種核聚變反應可以維持幾十億至上百億年的時間。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輻射功率為3.8×1023kW的輻射值,其中20億分之一到達地球大氣層。到達地球大氣層的太陽能,30%被大氣層反射,23%被大氣層吸收,其餘的到達地球表面,其功率為8×1013kW,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鍾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於燃燒500萬噸煤釋放的熱量。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等。狹義的太陽能則限於太陽輻射能的光熱、光電和肆陵槐光化學的直接轉換。
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知道利用鋼汪伍制四面鏡聚焦太陽光來點火;利用太陽能來乾燥農副產品。發展到現代,太陽能的利用已日益廣泛,它包括太陽能的光熱利用,太陽能的光電利用和太陽能的光化學利用等。太陽能的利用有被動式利用(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太陽能發電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使用太陽電池,通過光電轉換把太陽光中包含的能量轉化為電能,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水,並利用熱水發電,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現在,太陽能的利用還不很普及,利用太陽能發電還存在成本高、轉換裂友效率低的問題,但是太陽電池在為人造衛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應用。
【英文簡述】
Solar power (also known as solar energy) is Solar Radiation emitted from our sun. Solar energy has been used in many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 for centuries, and has come into widespread use where other power supplies are absent, such as in remote locations and in space.
Solar energy is currently used in a number of applications:

Heat (hot water, building heat, cooking)
Electricity generation (photovoltaics, heat engines)
Transportation (solar car)
Desalination of seawater.

【原理】

太陽能是太陽內部連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過程產生的能量。地球軌道上的平均太陽輻射強度為1367kw/m2。地球赤道的周長為40000km,從而可計算出,地球獲得的能量可達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標准峰值強度為1kw/m2,地球表面某一點24h的年平均輻射強度為0.20kw/m2,相當於有102,000TW 的能量,人類依賴這些能量維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熱能資源除外)雖然太陽能資源總量相當於現在人類所利用的能源的一萬多倍,但太陽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異,因時而變,這是開發利用太陽能面臨的主要問題。太陽能的這些特點會使它在整個綜合能源體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盡管太陽輻射到地球大氣層的能量僅為其總輻射能量(約為3.75×1026W)的22億分之一,但已高達173,000TW,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鍾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於500萬噸煤。地球上的風能、水能、海洋溫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質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來源於太陽;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從根本上說也是遠古以來貯存下來的太陽能,所以廣義的太陽能所包括的范圍非常大,狹義的太陽能則限於太陽輻射能的光熱、光電和光化學的直接轉換。

太陽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資源豐富,既可免費使用,又無需運輸,對環境無任何污染。為人類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形態,使社會及人類進入一個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的時代。

【分類】

太陽能光伏
光伏板組件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由幾乎全部以半導體物料(例如硅)製成的薄身固體光伏電池組成。由於沒有活動的部分,故可以長時間操作而不會導致任何損耗。簡單的光伏電池可為手錶及計算機提供能源,較復雜的光伏系統可為房屋照明,並為電網供電。 光伏板組件可以製成不同形狀,而組件又可連接,以產生更多電力。近年,天台及建築物表面均會使用光伏板組件,甚至被用作窗戶、天窗或遮蔽裝置的一部分,這些光伏設施通常被稱為附設於建築物的光伏系統。

太陽熱能
現代的太陽熱能科技將陽光聚合,並運用其能量產生熱水、蒸氣和電力。除了運用適當的科技來收集太陽能外,建築物亦可利用太陽的光和熱能,方法是在設計時加入合適的裝備,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戶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釋放太陽熱力的建築材料。

【利用太陽能的歷史】

據記載,人類利用太陽能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將太陽能作為一種能源和動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歷史。真正將太陽能作為「近期急需的補充能源」,「未來能源結構的基礎」,則是近來的事。20世紀70年代以來,太陽能科技突飛猛進,太陽能利用日新月異。近代太陽能利用歷史可以從1615年法國工程師所羅門·德·考克斯在世界上發明第一台太陽能驅動的發動機算起。該發明是一台利用太陽能加熱空氣使其膨脹做功而抽水的機器。在1615年~1900年之間,世界上又研製成多台太陽能動力裝置和一些其它太陽能裝置。這些動力裝置幾乎全部採用聚光方式採集陽光,發動機功率 不大,工質主要是水蒸汽,價格昂貴,實用價值不大,大部分為太陽能愛好者個人研究製造。20世紀的100年間,太陽能科技發展歷史大體可分為七個階段。
第一階段(1900-1920)
在這一階段,世界上太陽能研究的重點仍是太陽能動力裝置,但採用的聚光方式多樣化,且開始採用平板集熱器和低沸點工質,裝置逐漸擴大,最大輸出功率達73.64kW,實用目的比較明確,造價仍然很高。建造的典型裝置有:1901年,在美國加州建成一台太陽能抽水裝置,採用截頭圓錐聚光器,功率:7.36kW;1902 -1908年,在美國建造了五套雙循環太陽能發動機,採用平板集熱器和低沸點工質;1913年,在埃及開羅以南建成一台由5個拋物槽鏡組成的太陽能水泵,每個長62.5m,寬4m,總採光面積達1250m2。

第二階段(1920-1945)
在這20多年中,太陽能研究工作處於低潮,參加研究工作的人數和研究項目大為減少,其原因與礦物燃料的大量開發利用和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1935-1945)有關,而太陽能又不能解決當時對能源的急需,因此使太陽能研究工作逐漸受到冷落。

第三階段(1945-196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20年中,一些有遠見的人士已經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正在迅速減少, 呼籲人們重視這一問題,從而逐漸推動了太陽能研究工作的恢復和開展,並且成立太陽能學術組織,舉辦學術交流和展覽會,再次興起太陽能研究熱潮。 在這一階段,太陽能研究工作取得一些重大進展,比較突出的有:1945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成實用型硅太陽電池,為光伏發電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1955年,以色列泰伯等在第一次國際太陽熱科學會議上提出選擇性塗層的基礎理論,並研製成實用的黑鎳等選擇性塗層,為高效集熱器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此外,在這一階段里還有其它一些重要成果,比較突出的有: 1952年,法國國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東部建成一座功率為50kW的太陽爐。1960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熱器供熱的氨-水吸收式空調系統,製冷能力為5冷噸。1961年,一台帶有石英窗的斯特林發動機問世。在這一階段里,加強了太陽能基礎理論和基礎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陽選擇性塗層和硅太陽電池等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熱器有了很大的發展,技術上逐漸成熟。太陽能吸收式空調的研究取得進展,建成一批實驗性太陽房。對難度較大的斯特林發動機和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進行了初步研究。

第四階段(1965-1973)
這一階段,太陽能的研究工作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利用技術處於成長階段,尚不成熟,並且投資大,效果不理想,難以與常規能源競爭,因而得不到公眾、企業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第五階段(1973-1980)
自從石油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擔當主角之後,石油就成了左右經濟和決定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發展和衰退的關鍵因素,1973年10月爆發中東戰爭,石油輸出國組織採取石油減產、提價等辦法,支持中東人民的斗爭,維護本國的利益。其結果是使那些依靠從中東地區大量進口廉價石油的國家,在經濟上遭到沉重打擊。 於是,西方一些人驚呼:世界發生了「能源危機」(有的稱「石油危機」)。這次「危機」在客觀上使人們認識到:現有的能源結構必須徹底改變,應加速向未來能源結構過渡。從而使許多國家,尤其是工業發達國家,重新加強了對太陽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興起了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潮。1973年,美國制定了政府級陽光發電計劃,太陽能研究經費大幅度增長,並且成立太陽能開發銀行,促進太陽能產品的商業化。日本在1974年公布了政府制定的「陽光計劃」,其中太陽能的研究開發項目有:太陽房 、工業太陽能系統、太陽熱發電、太陽電池生產系統、分散型和大型光伏發電系統等。為實施這一計劃,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70年代初世界上出現的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潮,對我國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一些有遠見的科技人員,紛紛投身太陽能事業,積極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建議,出書辦刊,介紹國際上太陽能利用動態;在農村推廣應用太陽灶 ,在城市研製開發太陽熱水器,空間用的太陽電池開始在地面應用……。 1975年,在河南安陽召開「全國第一次太陽能利用工作經驗交流大會」,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太陽能事業的發展。這次會議之後,太陽能研究和推廣工作納入了我國政府計劃,獲得了專項經費和物資支持。一些大學和科研院所,紛紛設立太陽能課題組和研究室,有的地方開始籌建太陽能研究所。當時,我國也興起了開發利用太陽能的熱潮。 這一時期,太陽能開發利用工作處於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期,具有以下特點:
各國加強了太陽能研究工作的計劃性,不少國家制定了近期和遠期陽光計劃。開發利用太陽能成為政府行為,支持力度大大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十分活躍,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開始積極參與太陽能開發利用工作。
研究領域不斷擴大,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取得一批較大成果,如CPC、真空集熱管、非晶硅太陽電池、 光解水制氫、太陽能熱發電等。
各國制定的太陽能發展計劃,普遍存在要求過高、過急問題,對實施過程中的困難估計不足,希望在較短的時間內取代礦物能源,實現大規模利用太陽能。例如,美國曾計劃在1985年建造一座小型太陽能示範衛星電站,1995年建成一座500萬kW空間太陽能電站。事實上,這一計劃後來進行了調整,至今空間太陽 能電站還未升空。
太陽熱水器、太陽電他等產品開始實現商業化,太陽能產業初步建立,但規模較小,經濟效益尚不理想

第六階段(1980-1992)
70年代興起的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潮,進入80年代後不久開始落潮,逐漸進入低谷。世界上許多國家相繼大幅度削減太陽能研究經費,其中美國最為突出。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價格大幅度回落,而太陽能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缺乏競爭力;太陽能技術沒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標沒有實現,以致動搖了一些人開發利用太陽能的信心;核電發展較快,對太陽能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 受80年代國際上太陽能低落的影響,我國太陽能研究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有人甚至提出:太陽能利用投資大、效果差、貯能難、佔地廣,認為太陽能是未來能源,主張外國研究成功後我國引進技術。雖然,持這種觀點的人是少數,但十分有害,對我國太陽能事業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這一階段,雖然太陽能開發研究經費大幅度削減,但研究工作並未中斷,有的項目還進展較大,而且促使 人們認真地去審視以往的計劃和制定的目標,調整研究工作重點,爭取以較少的投入取得較大的成果。

第七階段(1992- 至今)
由於大量燃燒礦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在這樣背景下,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會議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 《21世紀議程》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環境與發展納入統一的框架,確立了 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這次會議之後,世界各國加強了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將利用太陽能與環境保護結合在 一起,使太陽能利用工作走出低谷,逐漸得到加強。世界環發大會之後,我國政府對環境與發展十分重視,提出10條對策和措施,明確要「因地制宜地開發和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進一步明確 了太陽能重點發展項目。1995年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國家經貿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 (1996- 2010),明確提出我國在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任務以及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這些文件的制定和實施,對進一步推動我國太陽能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6年,聯合國在辛巴威召開「世界太陽能高峰會議」,會後發表了《哈拉雷太陽能與持續發展宣言 》,會上討論了《世界太陽能10年行動計劃》(1996- 2005),《國際太陽能公約》,《世界太陽能戰略規劃》等重要文件。這次會議進一步表明了聯合國和世界各國對開發太陽能的堅定決心,要求全球共同行動 ,廣泛利用太陽能。1992年以後,世界太陽能利用又進入一個發展期,其特點是:太陽能利用與世界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全球共同行動,為實現世界太陽能發展戰略而努力;太陽能發展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得力,有利於克服以往忽冷忽熱、過熱過急的弊端,保證太陽能事業的長期發展;在加大太陽能研究開發力度的同時,注意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發展太陽能產業,加速商業化進程,擴大太陽能利用領域和規模,經濟效益逐漸提高;國際太陽能領域的合作空前活躍,規模擴大,效果明顯。通過以上回顧可知,在本世紀100年間太陽能發展道路並不平坦,一般每次高潮期後都會出現低潮期,處於低潮的時間大約有45年。太陽能利用的發展歷程與煤、石油、核能完全不同,人們對其認識差別大,反復多,發展時間長。這一方面說明太陽能開發難度大,短時間內很難實現大規模利用;另一方面也說明太陽能利用還受礦物能源供應,政治和戰爭等因素的影響,發展道路比較曲折。盡管如此,從總體來看,20世紀取得的太陽能科技進步仍比以往任何一個世紀都大。

【利弊】

優點:�
(1)普遍:太陽光普照大地,無論陸地或海洋,無論高山或島嶼,都處處皆有,可直接開發和利用,且勿須開采和運輸。�
(2)無害:開發利用太陽能不會污染環境,它是最清潔的能源之一,在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的今天,這一點是極其寶貴的。�
(3)巨大:每年到達地球表面上的太陽輻射能約相當於130萬億t標煤,其總量屬現今世界上可以開發的最大能源。�
(4)長久:根據目前太陽產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氫的貯量足夠維持上百億年,而地球的壽命也約為幾十億年,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說太陽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缺點:�
(1)分散性: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的總量盡管很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平均說來,北回歸線附近,夏季在天氣較為晴朗的情況下,正午時太陽輻射的輻照度最大,在垂直於太陽光方向1m�2面積上接收到的太陽能平均有1000W左右;若按全年日夜平均,則只有200W左右。而在冬季大致只有一半,陰天一般只有1/5左右,這樣的能流密度是很低的。因此,在利用太陽能時,想要得到一定的轉換功率,往往需要面積相當大的一套收集和轉換設備,造價較高。�
(2)不穩定性:由於受到晝夜、季節、地理緯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條件的限制以及晴、陰、雲、雨等隨機因素的影響,所以,到達某一地面的太陽輻照度既是間斷的又是極不穩定的,這給太陽能的大規模應用增加了難度。為了使太陽能成為連續、穩定的能源,從而最終成為能夠與常規能源相競爭的替代能源,就必須很好地解決蓄能問題,即把晴朗白天的太陽輻射能盡量貯存起來以供夜間或陰雨天使用,但目前蓄能也是太陽能利用中較為薄弱的環節之一。�
(3)效率低和成本高:目前太陽能利用的發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論上是可行的,技術上也是成熟的。但有的太陽能利用裝置,因為效率偏低,成本較高,總的來說,經濟性還不能與常規能源相競爭。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太陽能利用的進一步發展,主要受到經濟性的制約。�

太陽能利用中的經濟問題:�
第一,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一個能夠持續發展的社會應該是一個既能滿足社會需要,而又不危及後代人前途的社會。因此,盡可能多地用潔凈能源代替高含碳量的礦物能源,是能源建設應該遵循的原則。隨著能源形式的變化,常規能源的貯量日益下降,其價格必然上漲,而控制環境污染也必須增大投資。
第二,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煤炭約占商品能源消費結構的76%,已成為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大力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術將成為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能源問題是世界性的,向新能源過渡的時期遲早要到來。從長遠看,太陽能利用技術和裝置的大量應用,也必然可以制約礦物能源價格的上漲。

【我國太陽能資源】

在我國,西藏西部太陽能資源最豐富,最高達2333 KWh/ m2 (日輻射量6.4KWh/ m2 ),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撒哈拉大沙漠。
根據各地接受太陽總輻射量的多少,可將全國劃分為五類地區。
一類地區為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6680-8400 MJ/m2,相當於日輻射量5.1-6.4KWh/m2。這些地區包括寧夏北部、甘肅北部、新疆東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尤以西藏西部最為豐富,最高達2333 KWh/ m2 (日輻射量6.4KWh/ m2 ),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撒哈拉大沙漠。
二類地區為我國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850-6680 MJ/m2,相當於日輻射量4.5-5.1KWh/m2。這些地區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寧夏南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西藏東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三類地區為我國太陽能資源中等類型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00-5850 MJ/m2,相當於日輻射量3.8-4.5KWh/m2。主要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東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遼寧、雲南、陝西北部、甘肅東南部、廣東南部、福建南部、蘇北、皖北、台灣西南部等地。
四類地區是我國太陽能資源較差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4200-5000 MJ/m2,相當於日輻射量3.2-3.8KWh/m2。這些地區包括湖南、湖北、廣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廣東北部、陝南、蘇北、皖南以及黑龍江、台灣東北部等地。
五類地區主要包括四川、貴州兩省,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少的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3350-4200 MJ/m2,相當於日輻射量只有2.5-3.2KWh/m2。
太陽能輻射數據可以從縣級氣象台站取得,也可以從國家氣象局取得。從氣象局取得的數據是水平面的輻射數據,包括:水平面總輻射,水平面直接輻射和水平面散射輻射。
從全國來看,我國是太陽能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絕大多數地區年平均日輻射量在4 kWh/m2.天 以上,西藏最高達7 kWh/m2.天。

【太陽能發展之路】

太陽能的利用有多種方式:
1-太陽熱能的利用,比如太陽能熱水器,目前就用的比較多也比較普及;
2-太陽能發電,是目前太陽能利用的重點研究領域,主要的普及障礙是:
①用於完成光電轉化的硅光電池成本太高、轉化效率低、使用壽命短;
②用於儲存電能的蓄電池成本高、使用壽命有限、造成環境污染。
國外採用電能聯網的辦法解決電能的儲存問題,不用電池儲電,直接供電,效果很好,但需要形成規模,並有政府的介入協調管理。硅光電池的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和進步之中。目前太陽能發電還主要用在一些很難獲得其他電力資源的地區或場所。

【太陽能熱利用】

概述:眾所周知,人類目前大量利用的木頭、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都是通過植物光合作用等方式間接利用太陽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太陽是目前人類所能利用的唯一的能源來源,而到目前為止,通過光合作用等間接利用太陽能又是最重要的方式,而太陽能的直接利用方式則是二十世紀前後才真正進入人們的生活。從太陽能的間接利用到直接利用,是人類利用太陽能的質的飛躍,如果人類能在太陽能的直接利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那麼就像人類第一次學會鑽木取火使人類與動物區分開來一樣,太陽能將再次改寫人類的歷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對此,我們抱著極大的期待和信心!
就目前來說,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有太陽能集熱、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暖房、太陽能發電等方式。

(一)太陽能集熱器

太陽能熱水器裝置通常包括太陽能集熱器、儲水箱、管道及抽水泵其他部件。另外在冬天需要熱交換器和膨脹槽以及發電裝置以備電廠不能供電之需 。太陽能集熱器(solar collector)在太陽能熱系統中,接受太陽輻射並向傳熱工質傳遞熱量的裝置。按傳熱工質可分為液體集熱器和空氣集熱器.按採光方式可分為聚光型和聚光型集熱器兩種。另外還有一種真空集熱器:一個好的太陽能集熱器應該能用20-30年。自從大約1980年以來所製作的集熱器更應維持40-50年且很少進行維修。

(二)太陽能熱水系統

早期最廣泛的太陽能應用即用於將水加熱,現今全世界已有數百萬太陽能熱水裝置。太陽能熱水系統主要元件包括收集器、儲存裝置及循環管路三部分。此外,可能還有輔助的能源裝置(如電熱器等)以供應無日照時使用,另外尚可能有強制循環用的水,以控制水位或控制電動部份或溫度的裝置以及接到負載的管路等。依循環方式太陽能熱水系統可分兩種:(a)自然循環式: 此種型式的儲存箱置於收集器上方。水在收集器中接受太陽幅射的加熱,溫度上升,造成收集器及儲水箱中水溫不同而產生密度差,因此引起浮力,此一熱虹吸現像,促使水在除水箱及收集器中自然流動。由與密度差的關系,水流量於收集器的太陽能吸收量成正比。此種型式因不需循環水,維護甚為簡單,故已被廣泛採用。 (b)強制循環式:熱水系統用水使水在收集器與儲水箱之間循環。當收集器頂端水溫高於儲水箱底部水溫若干度時,控制裝置將啟動水使水流動。水入口處設有止回閥以防止夜間水由收集器逆流,引起熱損失。由此種型式的熱水系統的流量可得知(因來自水的流量可知),容易預測性能,亦可推算於若干時間內的加熱水量。如在同樣設計條件下,其較自然循環方式具有可以獲得較高水溫的長處,但因其必須利用水,故有水電力、維護(如漏水等)以及控制裝置時動時停,容易損壞水等問題存在。因此,除大型熱水系統或需要較高水溫的情形,才選擇強制循環式,一般大多用自然循環式熱水器。

(三)暖房

利用太陽能作房間冬天暖房之用,在許多寒冷地區已使用多年。因寒帶地區冬季氣溫甚低,室內必須有暖氣設備,若欲節省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設法應用太陽幅射熱。大多數太陽能暖房使用熱水系統,亦有使用熱空氣系統。太陽能暖房系統是由太陽能收集器、熱儲存裝置、輔助能源系統,及室內暖房風扇系統所組成,其過程乃太陽輻射熱傳導,經收集器內的工作流體將熱能儲存,在供熱至房間。至輔助熱源則可裝置在儲熱裝置內、直接裝設在房間內或裝設於儲存裝置及房間之間等不同設計。當然亦可不用儲熱雙置而直接將熱能用到暖房的直接式暖房設計,或者將太陽能直接用於熱電或光電方式發電,在加熱房間,或透過冷暖房的熱裝置方式供作暖房使用。最常用的暖房系統為太陽能熱水裝置,其將熱水通至儲熱裝置之中(固體、液體或相變化的儲熱系統),然後利用風扇將室內或室外空氣驅動至此儲熱裝置中吸熱,在把此熱空氣傳送至室內;或利用另一種液體流至儲熱裝置中吸熱,當熱流體流至室內,在利用風扇吹送被加熱空氣至室內,而達到暖房效果。

(四)太陽能發電

即直接將太陽能轉變成電能,並將電能存儲在電容器中,以備需要時使用。

空間太陽能電源

第一個空間太陽電池載於1958年發射的Vangtuard I,體裝式結構,單晶Si襯底,效率約10%(28℃)。到了1970年代,人們改善了電池結構,採用BSF、光刻技術及更好減反射膜等技術,使電池的效率增加到14%。在70年代和80年代,地面太陽電池大約每5.5年全球產量翻番;而空間太陽電池在空間環境下的性能,如抗輻射性能等得到了較大改善。由於80年代太陽電池的理論得到迅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地面和空間太陽電池性能的改善。到了90年代,薄膜電池和Ⅲ-Ⅴ電池的研究發展很快,而且聚光陣結構也變得更經濟,空間太陽電池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在繼續研究更高性能的太陽電池,主要有兩種途徑:研究聚光電池和多帶隙電池。

4.1 太陽能採集
太陽輻射的能流密度低,在利用太陽能時為了獲得

❸ 太陽能逆變器在巴西會有反傾銷嗎

反傾銷會發生運差在
1:保護該國企業
2:使用過度,導致該國資源交換流出過多。
太陽能,基本上巴西這項工業基本沒底,不會因為要保護當地企業而「反傾銷」,光伏電站,基本受政策補貼影響,完全不需要擔心使用過度。
相信,巴西連太陽能板都沒必要阻擋進口,更不用說價值不高的逆變器。
要外銷巴西的逆變器,只要擔心有沒有使用的群旁橋皮體,完全無須擔心反傾銷消搭。

❹ 巴西的能源礦產不多,政府採取了一些辦法解決能源礦產短缺的問題。對此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示還有哪些建議

巴西是一個資源大國,但是巴西的能源資源相對幾個大國而言,以煤、石油為主的能源礦產資源不多,但是巴西的的其他資源比較有優勢,特別是農業,水利等資源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國家,巴西為了解決本國的經濟發展,緩減本國的能源需求,將大量的糧食作物用來製作工業酒精,發展本國工業。
巴西本身是一個地多人少的國家,其農產品主要用來銷售,如果巴西本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堅持將大量的農業產品用於工業生產,那麼很多糧食資源欠缺的國家將會更加貧困和貧窮,社會不安定問題更加日益突出,社會和諧發展將會受到阻礙,經濟發展,貧富差距更加嚴峻,地區安全,社會沖突,恐怖活動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會日益嚴重。
石油,煤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的常規能源,但是它卻是不可再生能源,是地球上的生物經過幾千年的地質演變而成的,用一點少一點,並且,這些常規能源在燃燒是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生態環境,為了縮小社會差距,減小貧富差距,共同發展經濟,維護社會穩定,保護環境,穩定社會糧食安全,巴西可以放棄或盡可能少用生物能源,加大科技投入,發展風力,太陽能發電,潮汐能發電等新能源開發。

❺ 巴西南北方能源供需方面的差異

巴西,這個「被上帝吻過的國度」擁有令全世界艷羨的礦產、土地、森林及水利資源,森林覆蓋率達62%,廣袤的亞馬遜熱帶雨林更是被譽為「世界之肺」,生態環境極佳。豐富的水電支撐著巴西全國3/4的電量供應,生物燃油供應體系全球領先,這些因素促使巴西作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第十大能源消費國,依然能夠在當前仍然以化石能源為主的世界能源供應格局中,保持可再生能源消費第一大國地位,能源的生態效益顯著。
2017年,巴西的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43.2%,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而隨著大型深海油田的探明,巴西也由曾經的貧油國躍升至南美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實現能源自給的同時也使其以生態為特徵的能源版圖更加完整,進而利用深海石油、生物燃料等生態資源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巴西能源的「生態」之光盡顯無遺。
巴西能源戰略的形成與發展
巴西雖然坐擁豐富的生態資源,但真正意識到這些資源的寶貴之處還要「歸功於」上個世紀的石油危機。在此之前,無論是發展單一種植業的「咖啡王國」時期,還是高舉「巴西化」的工業擴張時期,巴西的能源戰略都較為單一。尤其是20世紀中期,軍政領導下的巴西實施「進口替代」戰略,開啟了巴西大規模工業化。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不斷刷新著巴西的石油消費量,對外依存度最高時達90%。隨之而來的兩次石油危機,徹底終結了這一時期斐然國際的「巴西奇跡」,並進一步誘發了巴西的債務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危及整個國家的穩定。內憂外困下的巴西政府也深刻認識到單一能源體系的脆弱性,於是將豐富本國能源供應體系、降低進口石油的戰略目光逐步轉移到本國富饒的生態資源上。
首先,巴西利用自身盛產甘蔗等生物原料的獨特優勢,開啟了「生物燃料革命」。1975年,巴西推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替代方案「國家乙醇燃料計劃」,通過補貼、減稅、低息貸款等財政手段激勵製糖廠提高蒸餾乙醇的產能,並強制乙醇與汽油混合使用,添加比例由最初的7.5%最高提高至27%;同時大力推行「靈活燃料」汽車,巴西的乙醇汽車數量一度佔到全國汽車總量的90%以上。繼生物乙醇後,巴西又提出了「國家生物柴油計劃」,利用大豆、蓖麻、向日葵等生物原料生產柴油,並逐步探索出另一條能源替代道路。「生物乙醇計劃」和「生物柴油計劃」的成功實施,使得巴西成為世界第二大生物燃料生產國和消費國,2017年巴西生物燃料產量佔全球的22%。
其次,在推進「國家生物乙醇計劃」的同時期,巴西進一步加快了水電開發的步伐,陸續修建了伊泰普、圖庫魯伊等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大型水電站。至今,伊泰普水電站仍以1400萬千瓦裝機容量、約900億千瓦時年發電量保持著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的殊榮。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巴西已成為全球水電比重最高的國家之一,截至2017年,巴西水電裝機達電力總裝機容量的64%,提供全國約七成以上的電量需求。
第三,在石油危機後巴西將油氣勘探開發的重點投向了海洋,並從體制機制和技術創新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革新。一方面推進石油私有化改革,開放石油市場,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另一方面加強深海勘探技術的科研投入,實施「深水油田開采技術創新和開發計劃」,走核心技術自主研發道路。隨著國外資本的注入及相關技術的成熟,巴西在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取得巨大成功,2006年巴西的石油日均產量已達191萬桶,完全實現自給。時任巴西總統盧拉曾說「巴西實現石油自給就如巴西再次獲得獨立一樣,將書寫新的歷史」。事實也正像盧拉所說,隨後發現的巴西大西洋海域鹽下層超深水油田,被認為是新千年以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發現,保守儲量估計約為500億桶。巴西也由此從一個中等產油國躋身全球產油國十強,IEA甚至預測到2035年,巴西的石油產量將佔到全球新增供應量的1/3。
巴西的能源版圖在生物燃料、水力發電、深海石油「三駕馬車」的引領下不斷豐富和完善。2010年後,巴西憑借優質的生態資源,其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發展迅速,裝機容量分列世界第八和第十位,並與傳統的水電、生物質發電形成良性互補,在全球的清潔能源發電領域可為風光無限。
巴西能源戰略的成就與隱患
巴西突出生態特徵的能源戰略,不僅成功扭轉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由「貧油國」變為「富油國」,基本實現能源獨立;而且優化了本國能源結構,促進了能源清潔化、多元化發展;更在經濟社會發展、能源技術創新、國際話語權提升等方面作用凸顯,巴西的大國之夢也被重新喚醒。
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通過能源戰略的及時調整與實施強有力地支撐了巴西經濟從由石油危機引發的「失去的10年」陰影中逐漸走出,並且作為國家的重要支柱產業,相關能源產業也帶動「新巴西計劃」「雷亞爾計劃」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實現,推動巴西現代化工業和社會建設快速發展。尤其是生物燃料行業的蓬勃發展,對於巴西廣大農村解決就業、緩解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方面意義重大。據統計,每加工100萬噸甘蔗生產乙醇,相當於提供5683個工作崗位,雖然大多數工作附加值並不高,但在農村甘蔗工人一度是福利最好的工作。
在科技創新方面,巴西能源的「三駕馬車」的核心技術在各自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巴西的生物乙醇技術一直保持國際領先,並與美國、歐盟一同設立國際標准,共同擴大全球生物燃料市場,提高國際話語權的同時獲取巨大經濟利益。同時,巴西也在積極開發以各種稻草、蔗渣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的纖維素乙醇技術,以期在第二代生物燃料技術上依舊保持全球引領地位。而作為水電大國,巴西無論是大型水電站還是小水電都有雄厚的技術儲備,並在我國水電發展過程中給予很多幫助,曾派專家參與我國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另外,通過數十年的努力,巴西深海石油勘探和生產技術也躍居世界領先地位,曾兩次獲海洋鑽探技術委員會(OTC)頒發的「深海石油開采技術」證書。深水工程技術能力形成後,不僅在巴西海域相繼發現大型油氣田,而且成功進入墨西哥灣、非洲、澳洲等全球市場,為其深水工程技術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能源外交方面,突出生態特徵的能源戰略成功喚醒了巴西人骨子裡的大國意識與大國抱負。一方面立足拉美,以能源作為各國利益的結合點和粘合劑,積極倡導拉美能源一體化,主導建立南方共同市場,增強其在拉美的政治影響力;另一方面積極與世界接軌,與美國打造「乙醇歐佩克」,加強與歐盟的新能源和石油貿易,積極開拓亞太能源市場,與中國、印度、俄羅斯、南非並稱「金磚五國」,形成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尤為重要的是,隨著氣候變化問題逐漸成為國際政治舞台上各國博弈的焦點,「生態」之光照耀下的巴西在全球碳減排格局中地位凸顯,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佔有重要一席。
發展「生態」能源雖然給巴西帶來諸多實惠,但從其發展過程看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看重「開源」輕視「節流」的開發方式,使得「生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存在諸多隱患。
首先,「生態」能源雖然在「消費環節」更加清潔,但在「生產環節」卻在嚴重考驗著巴西生態環境的承受力,在近似「掠奪」的開發方式下,優質的生態資源也不堪重負。生物燃料的快速發展,使得甘蔗種植面積急劇擴張,導致亞馬遜森林砍伐加劇,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近30年時間巴西森林面積縮小了約53.16萬平方公里,近似於英國與義大利的國土面積之和。森林面積的縮小間接導致巴西降雨減少,水電站蓄水位下降,從而引發了現實的供電不足;同時也使巴西的碳減排大國名不副實。因為不同於其他國家,巴西的碳排放主要來自於能源生產,而非能源消費,尤其是森林採伐、農業、土地耕作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佔到巴西碳排放總量的3/4,因此生物燃料雖然「清潔」了末端,卻「污染」了源頭。
其次,以資源為主的「生態」能源本質上有其局限性和脆弱性。雖然巴西海域「鹽下層」石油儲量豐富,但受海洋環境及實際開采成本的約束,加之近幾年巴西石油公司自己的債台高築,想要依靠鹽下層石油「變現」並非易事。而生物燃料行業本身具有脆弱性。一方面易受國際糖價和油價的影響,上世紀80年代就出現因糖價上漲、油價暴跌導致生物乙醇行業大蕭條;另一方面,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甘蔗等易受氣候影響,為了保證產量,採伐森林、佔用糧食耕地成為常態,由此引發的糧食問題、勞工問題廣受詬病。在水力發電方面,巴西部分地區的持續高溫和旱災將水力發電的局限性暴露無遺,一方面是不斷飆升的用電需求,另一方面是水電站缺水,加之巴西「老邁」的電力系統整體安全裕度較低,使得「巴西大停電」成為國際能源電力領域的高頻詞彙。
雖然巴西政府也逐漸認識到「資源型」能源戰略的「軟肋」,並從資源開發模式、加強生態修復等方面作出調整,但其政策上連貫性不足。尤其是極右翼候選人博索納羅當選新一任巴西總統後,其對於石油電力領域私有化的擔憂、允許開墾亞馬遜雨林、甚至退出「巴黎協定」等一系列「狂人講話」,使得未來巴西以生態為特徵的能源發展蒙上陰影。
中巴能源合作前景
我國與巴西同為「金磚國家」,且分別是東西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的能源合作具有天然的互補性與戰略性,尤其是在海洋油氣、電力、新能源產業等領域,發展潛力巨大。
在海洋石油領域,中巴原油貿易量逐年攀升,2015年我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巴西石油的最大買家,而以「貸款換石油」不僅讓我國獲得穩定的原油進口,又為巴西注入充裕資金拉動經濟增長,實現雙贏。隨著我國「蛟龍號」等深海勘探領域的突破,兩國在未來海洋能源的探索和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前景廣闊。
在電力領域,中巴兩個水電大國有諸多「不解之緣」。三峽集團通過「參股合作、資產並購」等方式深度參與巴西水電開發,目前三峽巴西公司已成為巴西第二大私營發電企業;而負荷中心遠離能源基地的特性為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提供了施展空間。2017年12月投運的國家電網巴西美麗山項目一期工程完成了我國特高壓技術的海外首秀,也標志著中巴電力合作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在新能源領域,巴西作為推動全球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的先鋒,在生物燃料的開發和利用上破解了一系列關鍵性技術和產業化難題,可為我國通過發展生物質能源豐富能源多樣性、推動農村能源革命提供有益參考;而巴西作為風電、光伏發電的新興市場,其廣闊的市場空間為我國相關產業「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機遇。
總體看,雖然未來中巴能源合作可能面臨資源民主主義、文化制度差異、法律法規制約、黨派博弈及美國干擾等不確定性因素的挑戰,但同為崛起中的全球性發展中大國,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能源之路必將符合本國發展的長遠利益,也是向全世界展示「大國擔當」的重要窗口;而兩國在能源資源、能源技術等方面天然的互補性與互利性,決定著兩國能源合作前景大有可為,這將不僅有利於各自國內經濟發展,而且對中拉能源合作乃至「南南能源合作」都具有極強的示範效應,可謂惠本國而利天下。

❻ 巴西面積大人口多,地理位置好,為什麼就是發展不起來

巴西發展不起來是由於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歷史原因導致的。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一個優勢的地理位置條件十分的重要,比如說新加坡,港口城市,就是因為地處馬六甲海峽導致了新加坡的極速發展,雖然地理位置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單純的地理位置無法支撐起一個國家的飛速發展,巴西就是最好的例子,作為地理位置來說巴西絕對是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擁有著多個世界級的港口,而且緊鄰大西洋,能夠通過大西洋和歐洲交易,但是我們都知道,巴西的經濟發展的卻不怎麼樣,這是為什麼了?

一個國家想要成為世界強國,必然不是因為某一個原因成為世界上的強國,都是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的,對於現在的國家來說,想要成為世界強國,就要不斷的增強自身的科技實力,對巴西來說是如此,對我們中國來說也是如此。

❼ 太陽能熱水器的發展經歷了4個階段:

第一階段:1897年,第一個太陽能熱水器專利在美國誕生,用的是黑油漆吸收太陽能。此階段可以算作是雛形階段,大概時間可以算作是1920年以前,而1920年以後的近30年內,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礦物能源的開發佔主導地位。
第二階段:1955年以色列泰伯等在第一次國拍睜神際太陽熱科學會議上提出選擇性塗層的基礎理論,並研製成實用的黑鎳等選擇性塗層,為高效集熱器的發展創造了條件。1960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熱器供熱的氨——襲虧水吸收式空調系統,製冷能力為5冷噸。1965年以後的10年,太陽能的研製工作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利用技術處於成長階段,尚不成熟,並且投資大,效果不理想,難以與常規能源競爭,因而得不到公眾、企業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這個時期內,我國的平板集熱器(熱水器)遭遇了第一次成型的失敗。
第三階段:1973年,中東戰爭爆發,能源危機(也叫石油危機)受到重視,世界各國出現了開發太陽能的熱潮,此後的20年,太陽能開發利用工作處於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期,集熱管等成果在這個時期出現。熱水器也逐步走向成熟化和商業化。而80年代後10年,太陽能發展又進入低谷,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價格大幅度回落,而太陽能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缺乏競爭力;太陽能技術沒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標沒有實現,以致動搖了一些人開發利用太陽能的信心;核電發展較快,對太陽能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早李但研發工作在大量削減的研發經費等不利影響下,並未停止。
第四個階段: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召開,各國對太陽能的研發重新重視,太陽能光熱在我國推廣成為典範,走了特色的低端線路:太陽能熱水器。

❽ 從發展到衰落,巴西是如何一步步邁入「資源陷阱」的

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一場席捲全世界的經濟震盪,對巴西更是一場致命的打擊,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巴西經濟與資源的過度捆綁,自然也得接受經濟隨價格波動的命運,這也是巴西經濟大起大落的背景,也是近十年來巴西經濟持續低迷的原因。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單純依賴資源輸出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繁榮,但歸根結底創新才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將賺錢的本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證經濟的持續繁榮。

閱讀全文

與巴西為什麼不發展太陽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