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為什麼是未來之國

巴西為什麼是未來之國

發布時間:2023-07-17 07:59:39

① 巴西位置優越,851萬平方公里2.1億人口,為何沒成超級大國

相比於熱火朝天的巴西足球、令人陶醉的巴西美女,巴西本質的特點:遼闊的疆域面積、富饒的自然地理、眾多的國家人口常被忽略。作為南美洲東部的一大國家,巴西以851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成功躋身世界前五,領土面積是印度3倍,2.1億的人口也處於世界前列。

巴西政府軟弱的管控力量,就連首都的治安都無法維護,平均每年就有接近30人死於暴力兇殺案,更何談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穩定國內其他地方的和平呢。即便巴西再過富饒,寸土寸金,也換不來國家的GDP,得不到政府想要的國際影響力。

② 巴西有希望成為世界大國嗎

對於巴西,我認為它是無法成為一個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的。影響巴西不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因素有很多。雖然巴西在世界范圍內是一個很重要的國家,它擁有85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全國人口超過了2億,戰略位置在世界上非常的好,是南美洲的核心位置。無論在土地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還是戰略地位上,都可以達到世界大國的標准,但是它至今不但沒有成為世界大國,連大國都很勉強。

而且因為巴西的熱帶雨林最多的就是樹和水,沒有辦法修路,鐵路也沒辦法造,因為到處都是沼澤河流。所以說基建成本太大了,無法形成規模性的開發,也就無法發展起這一片雨林城市。

還有就是,我們都知道巴西在工業上的缺陷非常的深。在殖民時代留下來的殖民經濟體系卻保留得很完好尤其是種植園,所以說巴西現在一直以農產品水果出口為基礎的境界,但是在工業上卻沒有很好的發展。

③ 巴西這個國家的簡介,具體些!

巴西即巴西聯邦共和國,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總人口2.01億。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巴西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歷史上巴西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宣布獨立。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國名源於巴西紅木。
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 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是重要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為一個民族大融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地區的移民。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運動,是2014年世界盃舉辦國。

詳細介紹:
1、地理位置:
巴西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和南面與其他南美國家接壤(除智利和厄瓜多外,與其他全部南美洲國家接壤)。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2、面積: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巴西全國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3、地形: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
4、水系:
巴西境內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河流數量多,長度長,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區。
5、氣候:
巴西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6、自然資源: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西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600萬噸,佔世界鎳儲量的4.0%,主要分布在戈亞斯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7、行政區劃:
巴西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共有5564個市(2011年3月)。
8、首都介紹:巴西利亞(Brasília)
地處巴西高原中部,氣候分為干濕兩季,濕季從9月至第二年4月,乾季從每年5月至8月。干濕兩季分別明顯,晝夜溫差也較大,年平均氣溫19度。人口245.5萬(2010年)。巴西利亞是上世紀50年代末在巴西內地戈亞斯州境內海拔1200多米的高原上興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之一。1960年4月21日,首都正式由舊都里約熱內盧遷移至此。巴西利亞是南美洲建都時間最短的城市。1987年12月17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准該城為「世界文化遺產」。
9、國旗:
巴西國旗呈綠色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0∶7,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藍色圓形天球儀。圓形白色綬帶上,書以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圓形上有白色五角星,象徵國家的26個行政區,而且那些星星的位置是1889年11月15日8點50分,新政府當天,里約熱內盧星星排列的位置(巴西的首都原是里約熱內盧,後來遷到巴西利亞)。綠色和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森林,黃色象徵礦藏和資源
10、國徽:
巴西國徽圖案中間突出一顆大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團結。大五角星內的藍色圓面上有五個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圓環中有27個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聯邦區。大五角星周圍環繞著用咖啡葉和煙草葉編織的花環,背後豎立一把劍,劍柄在五角星下端。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共和國成立日)。
11、國歌(HinoNacionalBrasileilo)
巴西獨立後的第一首國歌,是由佩德羅一世親自創作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獨立的當天,創作了《啊祖國,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並親自在當晚聖保羅的愛國集會上演唱,由合唱隊伴唱,這首歌成為巴西的第一首國歌。佩德羅一世退位後,里約熱內盧國立音樂學院的創辦者,著名音樂家弗朗西斯科·達席爾瓦譜寫出一首後來成為巴西國歌的歌曲。1909年著名詩人奧里索·杜克·埃斯特拉達重新填詞,經專家委員會審查,1922年被定為巴西國歌。國歌《聽伊皮蘭加的呼聲》回顧了1822年9月7日佩德羅一世在聖保羅郊外伊皮蘭加河畔發出「不獨立,毋寧死!」呼聲的情景,歌頌祖國獲得了獨立,充滿著巴西人民對祖國的愛國的情感。
12、國花:毛蟹爪蘭
毛蟹爪蘭,是原產巴西、墨西哥熱帶雨林中的一種附生植物,是巴西國花。體色鮮綠,莖多分枝,常成簇而懸垂,一根枝條由若干節組成,每節呈倒卵形或長橢圓形,數節連貫,似蟹爪,因而得名。其根緊緊攀附在巨樹高枝或懸崖峭壁上,不為風雨所動搖。它自1818年被人們發現以來,至今已在世界各國廣泛栽培,經園藝家的選育,已培養出200多個優良品種。花期從頭年10月到次年3月,花色有白、紅、紫等,一株開花數朵,且無枝無葉,十分奇妙。毛蟹爪蘭以其株形優美、花色艷麗。巴西曾經將此花饋贈中國,豐富了中國蘭花珍品。
14、人口:
巴西總人口總人口為2.01億(具體數字201032714人)。白種人佔53.74%,黑白混血種人佔38.45%,黑種人佔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佔1.6%。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簡稱地狹人稠)。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42%。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聖保羅,7000萬人口,、米納斯吉拉斯,1900萬,里約熱內盧,1500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聖保羅)。在聖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聖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④ 印度和巴西,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印度語言不夠統一,各邦自治,商品流通時經過各個邦要給這些邦繳稅,基礎設施,文化程度,思想觀念不同,故印度發展不起來。
巴西在過去一百多年一直都在青春期,一直都是新興市場,永遠長不大。
1941年,旅居巴西的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寫了一本熱情洋溢的書,題目叫《巴西:未來之國》。茨威格像贊美自己的情人一樣贊美巴西。他寫到:「如若有幸看到巴西無盡的繁茂,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將獲得持續一生的美麗。」
1941年,多難的歐洲再度風雨如晦、山河破碎。茨威格目睹歐洲文明的沉淪,已是肝腸寸斷。巴西卻像是一個世外桃源。茨威格談到,在歐洲盛行的是邪惡的種族主義,但在巴西,異族通婚卻是整合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巴西幾乎從來沒有打過仗。巴西的建國和獨立,沒有經過什麼血與火的洗禮,輕盈得如同一片飄然降落的羽毛。
巴西長期以來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王室一開始也不怎麼重視巴西,到後來才發現,巴西這顆明珠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葡萄牙。19世紀初,國力已經衰落的葡萄牙發現自己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法國和英國正在打仗,拿破崙給葡萄牙王室發出了最後通牒:到底站到哪邊?趕緊給個答案。如果選擇法國,那英國馬上會報復,強大的英國海軍會把葡萄牙的海路封鎖得死死的。如果選擇英國,拿破崙的鐵騎會一路殺過來,里斯本一定會陷落。最後,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選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出路:三十六計,走為上。逃跑吧。
這一幕歷史真是壯觀。葡萄牙王室、所有的貴族、政府高官、教士和將軍們,帶著金銀細軟,匆匆登船啟航,向著巴西方向駛去。葡萄牙?不要了。若昂六世在巴西過得「樂不思葡」。拿破崙兵敗之後,若昂六世很不請願地回到葡萄牙,但臨走的時候把自己的王位繼承人佩德羅王子留在了巴西。佩德羅王子乾脆不回葡萄牙了。1822年,他宣告巴西獨立,自稱巴西皇帝。
1831年,佩德羅一世把皇位禪讓給五歲的孩子佩德羅二世,因為佩德羅二世是在巴西出生的,可能更容易被巴西人接納。佩德羅二世是一位少有的明君,他天性好學,更像是一個被束縛在王位上的學者。他用了一生的努力,終於在巴西廢除了奴隸制。但就在里約熱內盧全城歡慶的時候,年邁的佩德羅二世卻在米蘭的酒店裡忍受病痛的折磨。當他療養結束,計劃回國的時候,巴西民族主義者群起反對。年老的國王早已厭倦國事,他沒有一絲抵抗的慾望,高貴而冷靜地交出了帝國的桂冠。

巴西的經濟發展像一個連續劇。歐洲的殖民者剛到巴西之後,在這里找不到任何有剝削價值的東西,他們帶回來的不過是幾只華麗的鸚鵡。正因為如此,巴西最初才能倖免於歐洲人的蹂躪。17世紀,巴西經濟的主角是甘蔗。甘蔗是從維德角移植過來的,這東西到了巴西,插在地里,沒有人管,都能長得又粗又壯。榨汁也不需要什麼工具和技巧,就用黑奴,像驢子拉磨一樣,就能把最後一滴甘蔗汁榨出來。可是,從甜菜中提取糖分的方法出現之後,巴西的蔗糖業很快就衰落了。
18世紀,巴西發現了金礦。德國經濟學家桑巴特甚至說,如果沒有巴西的黃金對歐洲經濟命脈的強烈刺激,歐洲資本主義工業就不會迅猛發展。淘金熱吸引著大批人口深入巴西內地。當時,美國領土才剛被開發出六分之一,巴西已經勘探了每一塊土地。可是,淘金熱來得快,去得也快,歷史上一度繁榮的黃金城,很快衰敗為「黑金鎮」。
19世紀巴西經濟的主角是咖啡和橡膠。咖啡不能用機器種植,只有在咖啡業,奴隸的價值才會高於機器。在橡膠園里勞作的工人,生存狀況甚至比奴隸更為惡劣。可是,由於供給過剩,咖啡價格一落千丈。橡膠本是巴西的土著植物,一個英國青年賄賂海關官員,把七萬克種子帶回英國,橡膠很快被移植到馬來半島,巴西從此失去了壟斷地位。
20世紀,到了工業化的時代,巴西有世界上最豐富優質的鐵礦,但她卻缺少煤炭。它有廣袤的森林,卻要進口紙張;棉花原產自巴西,但棉織品卻要從英國購買。在巴西的歷史上,每一次的經濟繁榮都如霧如電,「事如春夢了無痕」,到頭來不過是夢遺中的快樂。
巴西永遠也長不大。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真正懂得巴西。巴西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是我們所不能想像、不能承受之輕。

⑤ 為什麼說巴西幾乎不可能成為發達國家

因為巴西的許多條件達不到,所以無法成為發達國家。比如巴西的交通運輸,直接是把巴西的優勢產業限制了,還有巴西的體制也有問題。

但是這並不是沒有弊端的,而且還很明顯。由於把工業化變成了進口,國民的經濟發展開始走下坡路。雖然工業發展開始提升,但農業卻迎來了下降,社會開始兩極分化,這也讓巴西經濟變得十分的脆弱。

⑥ 巴西經濟並不發達,為何在WTO中將自己成為發達國家

因為權威機構沒有給發達國家明確的標准。

但是數據不會欺騙人們, 2018年,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降至2萬億美元以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降至9000美元以下。在美元堅挺的情況下,巴西貨幣急劇貶值,該國的經濟發展緩慢,巴西的工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預測,巴西2019年的人均收入可能已降至8500美元,與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相去甚遠。如今,巴西在各個新興經濟領域都缺乏競爭力,人均GDP不穩定,發達國家的頭銜還能負擔得起嗎?

⑦ 既然巴西是發展中國家,為什麼卻是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沒錯,巴西利亞共和國(巴西)的確是發展中的國家~~~~因為它與世界的各個大國,例如:美利堅合眾國(美國)或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或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眾王國(英國)等等的經濟,文化,教育等等相比起來都遠遠不如它們····
但是,巴西卻在南美洲的所有國家中經濟實力是最強的~~~~國內經濟狀況穩定,從來沒有什麼反政府的組織,教育文化程度也可以。所以巴西是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100%)

⑧ 巴西領土是印度的三倍,人口2.2億,為何成不了世界強國

巴西的領土面積達到了850多萬平方公里,2.2億的人口數量,它的領土面積是印度的三倍,而且那裡的自然資源也很豐富,巴西的先天條件很好,但是他們沒有利用好自己的資源,在本土工業的發展上沒有很好的技術,都是從國外引進的,這樣他們的經濟就容易被國外企業所控制,經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所以他們成為不了世界強國。

所以雖然巴西的領土面積在世界上排名第五,而且人口總量也在世界排名第五,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和印尼的一個國家,但是他們依然成不了世界強國。

⑨ 雄文,巴西為什麼不能成為世界大國

雄文!巴西為什麼不能成為世界大國?
格上理財2015-05-21 14:33:34閱讀(381) 評論(0)

南美洲是一塊地理位置不好的地方。大部分領土位於赤道帶內,北部三分之二領土都位於熱帶。叢林地區是人類開展經濟活動最困難的生態群落。只是清理土地就需耗費繁重代價。那裡土地貧瘠,疾病肆虐。氣候過於潮濕,穀物難以生長。即使是可通航的河流,河堤濘沼不宜建設,亞馬孫河即如此。
由於大部分位於熱帶地區,南美洲的經濟政治歷史一直是個棘手問題。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和法屬蓋亞那完全位於熱帶,正因如此,它們面臨經濟政治不穩定問題,雖然委內瑞拉發現石油改善了這個國家的經濟方向。在整個熱帶地區,幾乎所有人口都住在距海岸線幾十公里的范圍內,而大部分地區的海岸天然就不適合與外部世界產生互動。天然港口少之又少,且彼此距離遠,大部分是深水區等。
不過,這塊大陸上單一的熱帶環境中也有兩個例外的地理特徵。
第一個是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綿延於大陸西部邊緣,因此一些濱海文化和山地文化得以產生,由於與大陸東部區塊隔開,西部國家得以不受外來干涉自我發展。哥倫比亞共和國和厄瓜多的一部分位於熱帶,部分位於安第斯山,經濟核心區域並不位於沿海,反而在安第斯山谷更涼爽乾燥的環境發展出經濟中心,某種程度上避免了熱帶氣候的困難。往南是貧瘠的山地國家秘魯和玻利維亞。某種程度上來說秘魯的發展只勉力依靠首都,實際上是利馬城邦,其他大部分領土除了開采資源,基本不用。相比而言,玻利維亞是內陸國家,常年受困於高原窮人與半月區(Media Luna)低地富庶農業區的爭斗中。
山地與叢林極大地限制了該弧形地帶國家之間——從東北的法屬蓋亞那到西南的玻利維亞以及他們與外界的整合程度。所有的基礎交通都極端困難;熱帶疾病問題嚴峻;缺乏優良港口;與其他傳統糧食生產區相比,該地區農業既屬勞動密集型又屬資本密集型;氣候濕熱阻礙了傳統穀物生產;山地崎嶇增加了所有事情的成本。
以往,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唯一方式是依靠其他國家(通常是本地區以外的國家)提供的投資。否則,這些國家連滿足獨特而龐大的基礎設施需求的資金都沒有。結果就是這個廣闊的區域嚴重欠發達,大多數國家的居民都非常窮。不過有一些國家在環境的正確組合下達到了相對富裕,不過也沒能力成為一個重要的地區大國——更別提世界大國了。
南美洲熱帶氣候的第二個例外是南錐體國家的溫帶地理特徵。在這里,夏季足夠乾燥,傳統穀物能夠成熟,而清涼的時候——尤其是冬季昆蟲死亡限制了疫病的影響。與安第斯山地人口分散的情況不同,南錐體地區綿延著平坦、水量適中的土地。這塊土地分布於阿根廷,還有一小部分分布於烏拉圭、巴拉圭和巴西。這塊大陸上還剩下一塊位於溫帶南錐體與安第斯山地交會的地方:智利,它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孤立的國家之一。從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飛到秘魯首都利馬的時間比從倫敦飛到莫斯科的時間還要長,從聖地亞哥航行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時間比從紐約航行至倫敦的時間還要長。所以智利對南錐體的政治活動較少參與。
山地和叢林占據著南美洲的絕大部分土地,與此形成鮮明對比,南錐體的平原是這塊大陸上最肥沃的土地。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降低了建設成本,溫帶氣候造就了富饒的農業區。但真正優勢在於該地區的河道結構。巴拉那河、烏拉圭河、巴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形成巨大河口,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得維的亞(烏拉圭首都)間注入大西洋——大部分河段都可通航。
與卡車運貨相比,水運成本要節省10到30倍。因此,這些水運體系與陸運體系相比很容易就產生了大量財富。這個水系合起來覆蓋了這塊農業平原,即拉普拉塔河流域。
拉普拉塔河等河流的存在對農業區意義非凡。像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單位體積價值低——遠途運輸耗資巨大。水運能降低運費,不僅能將糧食作物便捷運送到下游,還能通過海洋運送到世界其它地方。與拉普拉塔河流域相比,俄羅斯的情況就截然相反。俄羅斯發生飢荒主要原因在於無法將糧食作物高效運至城市,因為俄羅斯通航河流所處位置不當——意味著糧食作物只能通過卡車或火車運送。
南美大陸最重要的地理情況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河流都是通航河流,而且通過運河和水閘可連成體系。只有北美的大密西西比河網可與此相媲美,大密西西比河網流域更廣,互相連通,可通海洋。互相連通的河網能形成更大規模的經濟,創造出更多的資本,養活更多的人口,極大地增強了建立單一國家政權的可能性。與此相反,北歐平原河流互不相通,因而形成多個互相敵視的民族。阿根廷控制著拉普拉塔河口和大部分通航河段。因此處於該地區的烏拉圭、巴拉圭和巴西處於不利地位。(總體上巴西實力超過阿根廷,但並非在資本創造能力絕佳的拉普拉塔河流域取勝。)
巴西地理
巴西大部分領土不位於南錐體地區。相反,巴西850萬平方公裡面積中大致有三分之一是大面積的叢林,其中最棘手的部分位於亞馬孫河流域。盡管那裡有許多開采礦產的機會,但由於基建代價高昂讓人望而卻步。
亞馬孫流域南部有一個獨特地區叫塞拉多(cerrado),這是一片廣闊的熱帶稀樹草原地區,土壤酸性很高。不過,與叢林地區相比,這里的濕熱程度有所緩解,所以塞拉多能夠通過強權發展經濟。然而,代價巨大。除了要克服大量的基建困難——塞拉多缺少通航河流——這片土地還必須經過完全改造才能使用:清理、平整、變肥沃,付出大量勞力才將其改造得適宜種植傳統農作物。還有就是距離問題。塞拉多地處內陸,所以往這運送任何補給或往外運送農產品都運費高昂。巴西過去三代人基本都在參與這種宏偉工程。
幸運的是,並非所有的巴西領土都如此難以開發。巴西大約有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傳統意義的可耕地。盡管這只佔巴西領土的7%,但這片可耕地面積卻相當於得克薩斯州或法國的面積。這部分土地都位於巴西南部。但是大部分都地處內陸,交通不便。巴西的核心區只佔了這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相當於突尼西亞的大小,位於熱帶地區邊緣,一直綿延至溫帶南錐體地區。這部分地區在早期殖民時代就是巴西的傳統定居點,也是巴西存在三百多年來人口集中所在地。正因為如此,此處地形幾乎對巴西發展起到決定性的影響。理解該地地形及其演化有利於理解未來幾年巴西發展成大國的動力是什麼——阻礙是什麼。
這塊巴西核心區有兩大明顯特點。首先,氣候是亞熱帶氣候,所以該地發展遇到的困難小於前面提到的熱帶區。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巴西內部是個隆升高原——叫巴西地盾——緊鄰大西洋海岸,幾乎巴西的全部東南陸地邊界。從地盾到大西洋地勢驟降,從大西洋遠看,好像銅牆鐵壁屹立在海岸——形成巴西沿海城市引人注目的背景。這堵銅牆鐵壁被稱作大峭壁(Grand Escarpment),巴西核心區的大多數城市——里約熱內盧、維多利亞、桑托斯和阿雷格里港——都位於大峭壁與海洋之間的孤立、平坦的小塊地帶。
這種孤立地形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建成「規模經濟」。標準的城市發展模式是,城市圍繞某種核心經濟優勢建立,典型情況是河流通航終點(一定噸位貨輪能最遠到達的內陸地點),或是一個港口,又或是一個其它運輸交叉點。隨後城市可以以此擴展,主要是沿著運輸通道發展,因為運輸通道通往何方,意味著那裡存在更大的經濟機會和低廉的經濟成本。只要沿線土地還算平坦,城市就能一直以較低成本延展下去。附近城市會逐漸合並,相互間共享勞動力、資本、基礎設施和服務。由於協同效應,規模經濟激增,這種大都市會逐漸創造更多資本和技術工人。
大都市——諸如紐約、洛杉磯、倫敦、巴黎、東京、布宜諾斯艾利斯、伊斯坦布爾和上海——構成了全球經濟體系的中心。這種「標准」發展模式在全世界被復制。最初的美國模式是美國東海岸從華盛頓到波士頓的巨大城市帶,主要有巴爾的摩、費城、紐約、哈特福德和普羅維登斯。歐洲的類似城市群囊括了德國萊茵河谷的許多城市。這兩個例子中,大小城市組合為城市/郊區群,共享資源互相支持。所有案例共同特點是城市擴展依靠的土地。
這種土地恰好是巴西核心區所缺乏的。在整個巴西南海岸,大峭壁直插入海洋。所以巴西城市被迫建立在大峭壁沒有延伸至海洋的相對平坦的幾個小塊孤地上。缺乏海岸平原意味著主要城市間無法形成小城市。一個城市無法分享另一城市的基礎設施成果,若想連通這些城市需要先爬上峭壁登上地盾,然後穿越地盾,再爬下峭壁到達另一城市,這種方式極端困難,並且糜費時間和工程。巴西沒有能直接到達拉普拉塔河的通航河流,所以不得不四處籌資用於建設這個資本密集型工程。土地的根本局限性也拉高了成本,一開始就要注入巨資,增加了開發成本。孤立地形並不是能「逐漸擺脫」或「改變」的東西。地形是恆定的,這些城市就是不能互相整合——現代的、低成本城市無法建在懸崖邊上。而且,由於巴西與外界溝通的主要城市都位於孤地上,所以這對巴西的發展能力造成了永恆限制。
迄今為止,巴西的主要公路和鐵路也寥寥無幾,即使地形允許,比南部國家更平坦地區相比建設起來造價更高。由於峭壁太陡,距海岸太近,巴西缺少一條主要的沿海道路系統。觀察巴西海岸線就能明白,為什麼巴西的沿海道路基本只是雙車道,而沿海城市極小,勉強把能用的小塊土地都湊上。巴西大部分地區仍沒有鐵路,巴西以出口大豆、玉米和大米而聞名,而這些貨物是通過卡車運至港口,這種方式是散裝貨物運輸造價最高的方式。
在巴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大峭壁都是直接伸入海岸。這個圖片生動說明為什麼大峭壁殘酷地限制了里約熱內盧的發展。由於缺少世界其它主要城市的那種傳統海岸,巴西南部沿海城市的發展遵循相似模式。
聖保羅州是例外,中心是聖保羅市。只有聖保羅有足夠的平坦土地,按標准模式發展,形成規模經濟。聖保羅也是巴西唯一代表著現代的、基礎設施整合式的傳統發展模式的地區。所以這一地區貢獻了巴西GDP的三分之一以上也就不足為奇了,盡管該地人口只佔全國五分之一。就在不遠的1950年,聖保羅州的經濟產出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不幸的是聖保羅並非沿海城市。聖保羅的峭壁太陡,沿海孤地——桑托斯港——太小,無法充分發掘聖保羅的潛能。聖保羅坐落在巴西地盾頂部,海拔800米,距海岸70千米。(而美國密西西比河通航終點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盡管距海岸3000千米,但海拔不到200米。)巨大海拔差緩和了沿海地區亞熱帶氣候的影響,但卻極大增加了連通沿海城市和州的高成本和工程量。所以盡管聖保羅確實是個主要經濟中心,但卻無法與巴西沿海城市以及世界緊密相聯。
缺乏規模經濟、地區基礎設施整合困難造成了發展瓶頸。尤其是限制了沿海孤地與外部世界的溝通——在巴西港口——於是這成了巴西經濟突破面臨的最重大的限制因素。巴西是許多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國,但由於地理條件限制運輸,城市難以整合,港口發展遭到徹底限制。巴西七大港口吞吐量總和不及美國第一大港新奧爾良,所有巴西港口吞吐量總和遠遠不及美國兩大港新奧爾良和休斯敦總和。
巴西無法通過沿海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因為那裡沒有足夠土地,帶動整個國家的發展。而爬上大峭壁發展內陸也面臨新的問題。
大峭壁頂部的沿海山脈把河流切割開來。距東南沿海的幾十千米的范圍內,南美河流向西流,而非向東,最終注入拉普拉塔河網。早期巴西城市嘗試發展內陸腹地,而最終卻發現這些腹地向南與阿根廷和巴拉圭地區聯系更劃算,而不是與東部本國其它地區。對內陸許多地方來說,沿河順流直下,將貨物運至布宜諾斯艾利斯這種大港口更便宜、便捷,而拖著這些貨物攀上並翻越巴西沿海山脈、再爬下大峭壁到達不連貫的二流巴西港口並非明智之選。同樣,沿著大西洋海岸南下,順著拉普拉塔河上溯,進入巴拉那河,比糜費巨資建立陸地基礎設施更容易。巴西早期在內陸嘗試整合,而結果卻削弱了巴西內部聯系,加強了對南邊鄰國的經濟依賴。
這些南方鄰國利用了巴西這一弱點,使巴西勉力控制國家完整。美國獨立的情況是,所有殖民地都受同一行政機構管理,一起作戰反對殖民地領主。而南美與此經歷不同,南美是不同實體之間的鬆散拼湊,在歷史上的那15年裡,為各自的獨立而戰。巴拉圭1811年獲得獨立,阿根廷1818年獨立,巴西1823年獨立。一旦獨立,這個地區的新國家立刻開始了爭奪水路控制權的斗爭,水路控制權是在南錐體地區成為主導的、綜合的經濟大國的關鍵。由於巴西是該地區最後脫離宗主國控制的國家,所以它在獨立後沒有充分時間鞏固自身,准備獨立後的戰爭,與其它南錐體國家相比,它的天然孤地特點讓這種鞏固整合難上加難。所以巴西在後來發生的戰爭中表現不佳。
這些早期戰爭造成的結果是,烏拉圭從巴西分裂出去,巴西失去了所有拉普拉塔河流域河流通航終點的控制權。所有河流的通航河段現在都被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控制著,而缺乏資金的巴西只能退居在高原亞熱帶地區。阿根廷和巴拉圭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迅速增長,而巴西只靠種植園農業默默無聞超過一個世紀。
之後兩代人的地區競爭集中於阿根廷與巴拉圭之間,兩國爭奪拉普拉塔河海運系統。1864至1870年的三國同盟戰爭是競爭的白熱化階段,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最終殘忍地打敗巴拉圭。至少90%巴拉圭男性死於這場戰爭,巴拉圭國基本被消滅,直到20世紀90年代人口還沒有恢復平衡。巴西折翼,幾乎所有稱得上是對手的國家都被毀了,阿根廷把巴拉圭和烏拉圭改造成經濟附庸國,利用這個地區的河流體系發展成一個世界經濟大國。1929年,阿根廷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四。而巴西之後數十年仍深陷貧困和相對孤立。
巴西也不統一。受到阿根廷及其河流的經濟吸引,以及沿海孤地不連通的影響,地方主義成為巴西政治的一個主要特徵。巴西內部不同地區之間聯系困難,而與外界聯系卻相對容易,這讓巴西的政治經濟文化整合變得非常困難。
由於各州之間、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競爭激烈,地區主義一直是巴西政治的一個主要問題。在20世紀初期,大部分權力掌握在富裕州手中,即米納斯吉拉斯州和聖保羅州。中央政府的控制權在這兩個州中交替。這讓其它州受到政治孤立,刺激他們從國外尋求經濟機遇,傾向於地方認同。在大半個世紀里,「巴西」更像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民族國家概念。比如,里約熱內盧州和南里奧格蘭德州開始在許多方面如獨立國般行事。這種事態直到最近才發生變化。
巴西的通脹陷阱
巴西最大的問題是——從殖民地據點建立起直至今天——無法保證可持續的穩定增長。世界其它地方發展經濟也是有通脹傾向的:對耕地、勞動力、交通、資金和資源的需求會導致所有這些投入的價格上漲。在大多數地方,這種增長能一直持續到通脹壓力出現並最終超過增長帶來的任何好處。到那時,由於成本高昂增長難以為繼,經濟開始不景氣。而巴西要承受的壓力是土地、勞動力、交通基建和資本都處於極端匱乏的狀態,以至於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立刻會轉化成通貨膨脹。耕地、交通基建和資金情況已經在研究中,而勞動力問題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考慮巴西目前1億9千4百萬的人口。
勞動力問題是巴西寡頭經濟制度造成的,而寡頭經濟制度也有地緣政治原因。巴西的問題在於資本投入高和資本產出低——這與世界多數經濟中心情況相反。在那些地方,資本分布相對均勻,因此保證了經濟強國的民主化。
美國當時的情況是,任何人都可以離開城市前往大密西西比河流域闖盪,不出一兩年就能向美國和歐洲城市輸出農產品。而巴西明顯不同,單是在大峭壁上修路都需要大量資金。一個普通市民在那種環境下企圖自己謀條經濟出路顯然不現實,只有帶著存款進入巴西的人才有能力「建設」巴西。所以那時的美國——後來出現了工業化——是由歐洲鄉下窮人移民過去塑造的,而巴西則是由那些帶著錢的富裕葡萄牙人塑造的。
http://mt.sohu.com/20150521/n413487197.shtml

閱讀全文

與巴西為什麼是未來之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6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