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亞馬遜州非法采礦和砍伐森林行為不斷,那些人是為了做什麼
這些人之所以非法采礦和砍伐森林其實目的就是為了獲得豐厚的利益。因為非法能夠給這些違法者增加額外的收入利益,而砍伐森林所獲得的這些木材也能夠大量的出口海外,因此這些違法者通過這兩個方面都能夠獲得非常高額的利潤。也正是由於利潤的趨勢,使得亞馬遜地區的老百姓一直在從事著違法行為。
一、砍伐森林也是為了能夠率先佔領公共用地。如果亞馬遜地區的老百姓能夠率先佔領這些公共用地的話,那麼也可以免費使用這些公共用地很多年的時間,可以說這些公共用地如果用來種植糧食或者是隨意變賣的話,那麼這些老百姓也能夠獲得很高的收入。也因此很多老百姓寧願破壞森林環境也要選擇砍伐森林樹木。
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環境對於全球氣候的變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亞馬遜地區的森林被嚴重破壞的話,那麼必然會導致全球的氣候變得嚴重惡化。所以我們也希望國際社會能夠呼籲巴西政府加強對於亞馬遜地區的管控。
❷ 日本、埃及、俄羅斯、法國、巴西、美國、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特色
日本重視科技和教育,勞動力素質高;
埃及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蘇伊士運河等給國家帶來收入;
法國工農業發達;
俄羅斯資源豐富,是世界加油站;
美國有高度發達的工農業,富有創新精神;巴西為世界原料基地;
澳大利亞有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
我們應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才能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
❸ 為啥說巴西是民族大熔爐
巴西最有魅力的特點之一就是多種族的大融合,從熱鬧繁華的聖保羅到悠閑慵懶的內陸鄉村,你都會看到呈現出多種深淺不同膚色和各種相貌的巴西人,你也會聽到對不同族群的形形色色稱謂。
在巴西被「發現」以來的500多年歷史中,有過太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前來這里冒險或求生,歷史將巴西變成了一個復雜的多民族大熔爐。巴西最早的居民是土著印第安人(indios)。第一批葡萄牙殖民者來到後與當地人通婚產生了新的人種梅斯蒂索人(mestizos),在當地出生的歐洲人叫克里奧約人(criollos),後來,大批非洲黑人被販賣到巴西,葡萄牙人與非洲黑奴又有了黑白混血的後代穆拉託人(mulatos),黑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叫桑博人(zambos),混血種人之間的再混血形成了日益壯大的融合種族。
1888年奴隸制在巴西被廢除,種族差異也變得愈來愈模糊。接著,不斷涌來的移民還有義大利人、德國人、波蘭人、阿拉伯人、日本人、中國人……曾經主要是白人和黑人組成的巴西人,膚色變得愈來愈黃,即使看上去很明顯是巴西白人,也往往會有歐洲人、非洲人、土著人乃至東方人的混合血統。
我們在聖保羅工作期間,多次遇見土生土長的巴西人主動告訴我們說,他的祖父或外婆是中國人,或者他有幾分之一的中國血統。據統計,白人在巴西人口中約佔54%,黑白混血種人約占近40%,黑人佔5.39%,印第安人與黃種人分別為0.16%和0.46%。
就地區分布而言,白人大都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南部和東部,黑白混血種人多在北部和東北部,土著印第安人主要生活在亞馬孫流域。巴西國土遼闊,大量的各族移民在不同地區形成了具有獨特傳統的社會群體。南里奧格蘭德州是高喬人的家園,他們是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和瓜拉尼印第安人的後裔,以捕獵為生,擁有獨特的南美洲牛仔文化。高喬山脈是義大利人移民後裔的居住地,巴西最早的葡萄園是他們開辟的。
巴伊亞州是巴西黑人的文化中心,他們喜愛的菜餚、歌舞都可追溯到遙遠的非洲,巴伊亞人喜歡節日,在這個州很難碰上沒有節慶活動的時候。生活在亞馬孫地區的被同化的印第安人或葡萄牙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後裔,在亞馬孫河兩岸從事打魚和耕作,過著簡朴的自給自足生活。至於像聖保羅那樣現代化、國際化的大都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里就曾成為各國移民的首選地,他們雖不屬於同一種族,卻是一個富有創業精神、充滿活力的群體,他們通過奴隸貿易、開礦探險和咖啡種植把聖保羅州變成了全國最富有和繁榮的地方。總之,在巴西這片土地上,亞馬孫地區的印第安人和他們的祖先一樣劃著獨木舟,巴伊亞人信奉非州的宗教,巴西南部舉行德國風格的啤酒節,這一切,在巴西人看來,只是不同地區巴西人的不同習俗而已。
多種族融合的巴西與其他一些有著不同種族的國家相比,共處得更和諧,也有著更多的寬容與尊重,但不同的膚色依然是不同社會地位的印記,種族歧視依然存在,黑人和混血人種生活在臟亂的貧民區,從事社會底層的最臟最累的勞動,白人則總是屬於最富有最有權威的上層,即使少數黑人進入了技術高層,也得不到與白人同等的報酬。
盡管如此,巴西在整合如此復雜的多元文化方面還是取得了出色成就,多種族的各樣傳統經過獨特的發展融合成了一個具有特色的整體,他們有對國家的共同認知,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英雄、共同的歷史乃至共同的幽默感,以及混合著各種信仰的宗教。隨著社會的進步,如今有色人種的地位得到了明顯改善,穿西服的黑人身影開始出現在政壇,有了有色人種的聯邦議員,足球運動員貝利也成了巴西歷史上的第一位黑人部長。
享有「多種族熔爐」之稱的巴西,更加多姿多彩。風俗習慣巴西的風俗習慣與歐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時較拘禮,有時又十分隨和。初見面時,人們以握手為禮,然而親戚朋友彼此問候,也習慣擁抱、親頰。不僅如此,就是對完全不相識的陌生人也可以擁抱、親頰。「社交」禮儀的親頰,是在兩頰各親一下。男女彼此親頰問候,女人與女人也習慣如此,然而在大多數社交圈中,黑人彼此不興這一套,而習慣握手,同時用左手在對方肩上拍一拍。比較親近的男士彼此習慣擁抱,在對方背上重重拍打。不過,由於社會地位有高低,究竟誰該親誰,其中有微妙的區別。
巴西人熱情奔放,易交往,樂於助人。巴西人在社交場合為了表示尊重和禮貌,不會插嘴打斷別人說話。不要打聽巴西人工資、財物等情況。對女性,不要問其年齡和婚姻狀況。巴西人毫不在乎在大眾面前表露情感,他們慷慨好客,到他們家裡做客,酒杯里永遠有酒,盤子與咖啡杯里永遠不空。
❹ 簡述巴西熱帶雨林的環境效益
(1)維持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穩定大氣成分;
(2)調節氣候,保證全球氣候的穩定;
(3)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4)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
❺ 為什麼巴西不重視雨林的保護
亞馬遜河兩岸密林莽莽。充沛的雨水、濕熱的氣候和長時間的強烈日照,給亞馬遜河流域地區的植物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這一地區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森林面積為3億公頃,佔世界現存熱帶雨林的1/3,其中87%%在巴西境內。這里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繁復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有「生物科學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美譽。
然而,亞馬遜熱帶雨林卻並沒有因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類的厚愛,毫無節制的開發已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
隨著巴西本國經濟的發展,大量移民湧入亞馬遜雨林邊緣地帶。為了向大自然要地要糧,人們使盡了各種手段和各種工具,奪林造田。隨著公路和鐵路干線的不斷延伸,農民更易深入原始密林中砍燒墾殖。在墾荒過程中,人們把重型拖拉機開進森林,將樹木砍倒,再放火焚燒。林區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大多數養分並不在土壤里,而是儲存於活著的植物中。森林燒光後,大部分養料就隨風散去。在清理出來的土地上耕種,過一兩季後,土壤不是耗盡肥力就是被雨水沖走,剩下的就是寸草不生的一片砂礫。跨國大企業則是看中當地豐富的鐵、銅、鋁土和其它礦產資源,不惜投入重金,大肆開采。
據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地區每年遭到破壞的雨林面積達2萬3000平方公里。在過去30年中,這一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區的1/6已遭到嚴重破壞。巴西的森林面積同400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專家指出,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著森林資源的減少,而且意味著全球范圍內的環境惡化。如果亞馬遜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
濫伐亞馬遜的森林,並沒有給巴西人帶來更多的財富。他們只是填飽了肚子,帶來的卻是對大自然永遠的創傷和難以彌補的傷害。森林的過度砍伐使得土壤侵蝕、土質沙化,水土流失嚴重。巴西東北部帕拉州、阿瑪帕州的一些地區由於林木被砍伐,生態被破壞,而變成了巴西最乾旱、最貧窮的地方。
亞馬遜熱帶雨林植被豐富,每平方公里不同種類的植物多達1200種。然而隨著熱帶雨林的減少,數年後,至少有50萬至80萬種動植物種滅絕,雨林基因庫的喪失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損失之一。
對此,巴西政府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先後制定了多項環保政策,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林區環境的保護與監測。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政府的優先目標之一。
巴西政府先後頒布了全國環境法和亞馬遜地區生態保護法。在1988年所頒布的新憲法中,加入了有關環境問題的條文,規定亞馬遜地區是國家遺產,國家負責為該地區的持續發展尋求出路。同時出台了保護生態平衡的相關細則,提出了政府和公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巴西國家林業發展局也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對毀林燒荒給亞馬遜森林造成嚴重災害的個人或機構,將以破壞生態環境罪予以起訴,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和巨額罰款。與此同時,巴西政府加大了相關資金投入。1991年—2002年,政府為保護亞馬遜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累計投資近1000億美元。
❻ 巴西人口稠密主要集中在_______地區
東部沿海;北;西;中
東南沿海;海上交通便利,歐洲殖民者和他們從非洲擄掠來的黑人,首先到達這一帶,種植甘蔗、咖啡,開礦,並且雜居通婚,人口大增
稀少;這里氣候濕熱,原始森林密布,自然環境險惡,不適於人類居住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❼ 有關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有關的環境保護知識
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在全世界范圍內都被高度認同的植樹節,竟然出自19世紀時一位美國出版商的倡議。1872年,斯特林·莫頓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的一次會議上,悲天憫人地提出了設立「植樹節」的建議,該建議得到了積極採納,不久州長親自宣布,從此該州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定為植樹節。
19世紀末期,在美國西部大開發的浪潮中,自然界天翻地覆,精華所剩無幾。這時,約翰·繆爾出現了。早在1876年,他就強烈要求聯邦政府採取森林保護政策。1897年美國國會從商業利益出發阻撓森林保護政策,繆爾就通過媒體獲得公眾支持,使議員們改變了主張。繆爾最大的功績在於開創了自然保護區建設事業,被譽為「美國國家公園」之父——在以約翰·繆爾為首的一些人的積極活動下,美國於1872年通過黃石法案(Yellowstone Act),成立了全球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黃石國家公園,又於1916年成立了全球最早的國家公園管理局。目前,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著57座國家公園,327處自然和歷史勝地,1.2萬個歷史遺址和其它建築,還有8500座紀念碑和紀念館……美國的自然精華悉數被羅致入「園」。當然,單憑他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張羅這么大的事業的,這個事業是他與另一位代表—西奧多·羅斯福共同完成的。
1903年,繆爾開始與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交往。羅斯福認為:「我們建設自己的國家,不是為了一時,而是為了長遠。作為一個國家,我們不但要想到目前享受極大的繁榮,同時要考慮到這種繁榮是建立在合理運用的基礎上的,以保證未來的更大成功。」基於這種理念,羅斯福在政務之餘與繆爾考察了大峽谷、約塞米蒂等國家公園,並據考察結果開始限制一些開發—例如在大峽谷中建設大壩。為了使這種環保思想在官員中蔚然成風,羅斯福曾在議會演講時特別以中國為例(根據一個考察報告)來說明森林破壞造成的惡果:「中國內地(主要指的是黃河下游地區)森林缺乏,鄉村只有墳墓和廟祠附近有林木,江河的堤岸沒有林木保護,以致洪水經常決堤。山坡都被開墾,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
二戰後,美國真正成為決定全球政治經濟命運的超級大國,其工業化的成果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地球面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例如,農葯DDT和氟利昂空調都是在美國工業的推動下才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的。這種規模的工業對全球環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位名叫蕾切爾·卡遜的女士開始關注工業污染帶來的環境蠕變。1962年,根據她的研究成果,一本名叫《寂靜的春天》的書動搖了整個美國化工業。卡遜女士發現由於濫施農葯,通過食物鏈積累整個生態系統都在朝著崩潰的方向發展,因此美國鳥語花香的美好環境存在著極大的危機。這種發現盡管起初遭到一些大工業集團的歪曲,但還是漸漸改變了美國化工業巨頭(例如杜邦公司)的發展理念,美國的工業開始有了兩個轉變:一是注重衡量化工產品全方位的效益,注重實施清潔生產;二是逐漸將生產環節轉移到國外。自此,美國的環境才算真正擺脫了工業化的負面影響。
在這個階段,還有一個人發揮了巨大作用——丹尼斯·海斯。1969年,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舉辦有關環境問題的講習會。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將尼爾森的提議變成了一個在全美各地展開大規模群眾活動的具體構想,並提議以次年的4月22日作為「地球日」在全美開展環保活動。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動聲勢浩大,美國各地約2000萬人參加,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也是二戰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社會活動。這次活動標志著美國綠色文化主流地位的確立,並促使美國政府加強了環境污染治理:成立了國家環保局,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和《瀕危動物保護法》。
自70年代下半葉後,巴西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問題,並先後出台了一系列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巴西政府加強環保立法。1982年,巴西頒布了全國環境法和亞馬孫地區生態保護法。1988年在修改後的新憲法中專門增加了《環境》一章,這在巴西歷史上是第一次。憲法規定了一系列保護生態平衡的法規,並確定了國家政權及公民保護環境的權利和義務等。憲法還規定全國共有3129萬公頃、佔全國總面積百分之三點七的地區為生態保護區。1990年巴西政府又頒布了環境保護的十項原則,使法規更加具體化。 其次,巴西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環保執行機構,以確保有關政策的具體實施。1981年,巴西建立了由聯邦政府、州和市政府組成的「全國環境體系」,負責協調環境保護工作。1989年又建立了巴西環境協會,重點負責亞馬孫地區的環保工作。此外,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等大城市還設有環保局。巴西政府中的環境部負責制定方針政策並領導全國的環保工作。 再次,制定環保計劃,增加環保投資。1986年,巴西政府制定了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計劃,規定新車必須安裝尾氣凈化裝置,並規定汽車所用汽油中必須添加百分之二十二的無水酒精,以減少尾氣污染並可節省汽油。1993年,聖保羅州政府實行清除貫穿該市的蒂也特河污染計劃。1994年,里約熱內盧州獲得7·93億美元貸款,用以清除瓜納巴拉海灣的污染。1995年,巴西政府撥款9·5億美元,用於消除破壞臭氧層的計劃。1991年,巴西政府還宣布了1991年到2000年投資1200億美元保護亞馬孫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的龐大計劃。另外,巴西政府在1990年到1995年間共提供環保優惠貸款17·58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又向一些鋼鐵、造紙和紙漿等易造成污染的企業提供了1·41億美元優惠環保貸款。巴西政府還用減免部分稅收等措施鼓勵工廠企業增加環保投資,建設廢氣廢水和垃圾處理工廠等。 最後,巴西重視加強環保教育,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同時對違法者予以懲罰。自80年代開始,巴西中小學就普遍設有環境保護課。今年5月,首都巴西利亞頒布政令,宣布對在市內亂扔垃圾者處以20到80美元的罰款。 經過多年的努力,巴西在環保方面初步取得成績。首先,城市空氣污染狀況明顯好轉。巴西自70年代開始推行全國酒精計劃,用酒精代替汽油做汽車燃料。目前,全國有500萬輛酒精汽車,佔全國汽車總數的三分之一。酒精車尾氣污染很少。現在,除聖保羅市空氣污染較為嚴重外,其他城市空氣普遍比較清潔。此外,植樹造林成風,亞馬孫地區毀林情況初步得以控制。現在,巴西基本可做到合理採伐森林,邊採伐,邊栽植。據統計,到1988年為止,全國造林面積已達620萬公頃,近年來進一步擴大。現在,全國紙漿、紙張、纖維原料和冶煉鋼鐵所用木材全部來自人工林。巴西人工林的百分之五十二是生長迅速的桉樹,百分之三十為松柏林。 澳大利亞優美的環境,得益於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澳大利亞政府每年在節能減排方面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開發研究新的技術。在維多利亞州采訪時,維多利亞州能源與資源部長皮特·巴徹勒告訴記者,維多利亞州政府堅決致力於增加利用可再生能源來獲得清潔能源,並實行了市場機制,以推動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維多利亞州再生能源目標計劃到2016年,可再生能源至少佔總能源的10%。加快風能、太陽能的建設,加強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在新批的建設項目中,新建的發電廠往後推,提高現有發電廠的效率。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為了廣泛吸收全社會的創新智慧,澳大利亞新一屆政府不僅設立了一個創新發展部,為了尋求可持續發展的途徑,解決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澳大利亞正在積極准備召開一個千人大會。計劃於今年4月份召開的這個千人大會,將在全澳洲挑選1000人參加,集中在一個主題,就是商討澳大利亞的未來和2020年前的發展路徑、規劃方向、規劃目標、規劃方法。
千人大會由陸克文總理聯手知名大學的校長,組成一個10人籌備小組,由這個小組挑選1000名全澳洲最有創見、最有思想、最聰明的人,集中社會各個階層的精英人士,反映社會各個階層的發展願望,形成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藍圖,為政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對環境違法者任何人都有權起訴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出台環境保護法律的國家之一。早在1970年,維多利亞州就制定和頒布了「環境保護法」。目前,澳大利亞已經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在聯邦層次,環境保護立法已有50多個,有綜合立法,如《國家環境保護委員會法》、《國家公園和野生物保育法》、《生態控製法》、《瀕危物種保護法》等;也有專項立法,如《海洋石油污染法》、《墨累河水法》、《大堡礁海洋公園法》等;還有20多個行政法規,如「清潔空氣法規」、「輻射控製法規」等。在州層次,各州涉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法律法規都多達百餘個。
澳大利亞環保法律法規的條款很細,可操作性很強。維多利亞州的「環保收費法規」,條款多達百餘條,從收費的種類、標准、單位、計算公式到最大排污答應量、交費流程、費用減免等,都規定得十分具體。僅垃圾填埋就按照廢物種類和數量列出了16個層次的收費標准,每個層次收取若干個「費單位」。「費單位」的個數,由垃圾填埋成本確定。每個「費單位」的具體金額,由當年物價水平確定。這樣的規定,可操作性很強,避免了執法的隨意性,減少了執法過程中的摩擦。
澳大利亞法律對於嚴重違反環境保護法規者處罰很嚴厲,對法人可以判處100萬澳元的罰金,對自然人可判處25萬澳元罰金,對直接犯罪人可判處高達7年的有期徒刑。而且,對於違反環境保護法者,任何人都有權起訴,不管其利益是否受到損害。
澳大利亞環境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重視預防,不是先污染、後治理,而是盡量做到不造成污染。比如對於采礦者,政府不僅要求他們在開礦前要考慮到采礦對周圍動植物和人居環境的影響,還要求開采者要拿出礦山開采後的治理計劃,即廢礦場地的「恢復」方案。包括廢礦填埋後上面是種農作物還是樹木、花草,采礦主必須在開礦前交納「恢復」廢礦的成本。也正因如此,澳大利亞許多昔日滿目瘡痍的廢礦山又都變成了蔥翠青山或如茵的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