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僑鄉的大致分布情況...華僑華人在全世界的大致分布情況
在海外的廣東籍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人數近3000萬人,其中華僑華人約2000萬人,港澳同胞約600萬人,台胞約400萬人。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按地區分布
廣州135萬�中山70多萬�江門360多萬�佛山130多萬�順德
40多萬�東莞20多萬�汕頭216萬�梅州290萬�汕尾130萬�潮州230多萬�茂名5萬余。
按語系分布
粵語系僑鄉:主要僑鄉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歸僑僑眷約617萬多人;潮語系僑鄉: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汕尾市所屬的各縣(市),約有歸僑僑眷580多萬人;客家語系僑鄉:主要在梅州地區、河源市所轄縣(市),以及深圳及惠州地區、東江流域一帶,共有歸僑僑眷429萬人。
按世界分布
亞洲:約1580萬,其中東南亞1480萬,主要分布在泰國、馬來西
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柬埔寨、菲律賓、越南等國; 歐洲:約50萬,主
要分布在法國、德國、英國、荷蘭等國; 北美洲:約200萬,主要分布在美
國、加拿大; 南美洲:約50萬,主要分布在巴西、阿根廷以及中美洲各
國; 大洋洲:約30萬,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紐西蘭; 非洲:約4.5
萬,主要分布在南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等國。
福建地處祖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度30分至28度22分,東經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福建屬於中國華東地區。福建是中國著名僑鄉,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1088萬人。福建與台灣淵源流長,關系最為密切,台灣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於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世界華僑華人概況
中國人移居國外,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的古代。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已有「絲綢之路」通往西域,有船舶東航日本,其中就有人留居他鄉。進入唐代,才有較多的中國人定居國外,這可視為華僑史的開端。縱觀1300多年來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歷史,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從唐代到南宋(618一1270年),為海外華僑逐漸出現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相當發達,而東南亞各地仍然比較落後,於是有不少中國商人到東南亞各地從事貿易。其中有一部分人便在當地定居下來,成為第一代的華僑。這個時期的華僑大多居住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國,人數大約為10萬多人。第二個時期,從元代至清代中葉(1271-1840年).為華僑出國大量增加和華僑在所在國的社會經濟基礎逐漸確立的時期。這個時期,明朝海禁開放,促進了海外貿易進一步發展。東南亞部分地區已變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或貿易中繼地,迫切需要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手工業品,因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國商人和破產的農民、漁民和手工藝人出國,加之明朝大監鄭和率兩萬多人的船隊七下西洋,歷訪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增進了中國同亞非國家的友誼,也為中國人出國經商和移居國外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這個時期,東自日本、朝鮮,西至印度東部海岸,北起緬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南迄印度尼西亞群島,幾乎到 處都可見到華僑、其人口已達100萬以上。第三個時期,從鴉片戰爭到解放前夕(1841一1949年)。為華僑大規模移民高潮時期。這個時期,華僑出國的人數之多、規模之大、分布之廣、遭遇之苦,均屬前所未有。究其原因,不外是國內、國外兩方面。在國內,由於政治黑暗、戰爭不斷、經濟破產,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急於尋找生路;在國外,由於帝國主義對殖民地進行瘋狂的經濟掠奪和急需大量廉價勞動力從事開發。因此,一批批「契約華工」(俗稱「豬仔」)被販賣出洋,成為這個時期中國移民的主要方式。這種販賣活動始於18世紀末。19世紀中期達到高潮, 20世紀初趨於衰落。在這100多年裡,中國約有700萬人被販賣到世界各地,從而奠定了今天華僑遍布世界各地的格局。這個時期的華僑人數已達1200多萬人。第四個時期,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90年代。這個時期,華僑大批出國的歷史基本結束。但由於東西方經濟的差異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移民政策的調整,仍有不少中國人通過與親人團聚、留學等方式移居國外。台灣、香港、澳門等地的居民,也有不少人遷居國外。這個時期,隨著華僑華人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自然增長,國外華僑華人的人數也急劇增加,估計已有3000萬人。其中90%已加入當地國籍,華僑大約只有300萬人。華僑華人廣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個別的內陸國家和偏遠的島嶼地區之外,環球皆有炎黃子孫的蹤跡。從大洲分布來看,亞洲為2125萬人,佔83.7%;美洲245萬人,佔9.9%;歐洲125萬人,佔4. 9%;大洋洲32萬人,佔1. 2%;非洲9萬人,佔0. 3%。按國家和地區劃分,華僑華人的85. 5%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僅印度尼西亞(600萬)、泰國(465萬)、馬來西亞(509萬)三國就有1574萬人,佔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60%多。現在世界上居住華僑華人100萬以上的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美國等6國;居住華僑華人10萬人以上,不足100萬人的有越南、緬甸、柬埔寨。印度、日本、英國、法國、獨聯體、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等11國;居住華僑華人1萬人以上,不足10萬人的有汶萊、寮國、朝鮮、韓國、尼泊爾、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荷蘭、德國、比利時、義大利、模里西斯、留尼汪、馬達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馬、瓜地馬拉、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魯、阿根廷、厄爪多爾、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拉圭、蓋亞那、蘇利南、紐西蘭、塔希提、西薩摩亞等32個國家和地區;居住華僑華人1000人以上,不足1萬人的有26個國家和地區;居住華僑華人1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有29個國家和地區。以上共104個國家和地區。其餘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合計起來不過2000多人,多則幾十人,少則三五人。按華僑華人的祖籍劃分,廣東籍佔54%,福建籍佔25%,海南籍佔6%,其他省、市、自治區共佔15%(其中以台灣、廣西、山東、新疆、雲南為主)。在東南亞,粵籍、閩籍和其他省市之比為5:3:2;而在亞洲以外,粵籍占絕大多數。若以方言劃分,使用閩南(泉州)、廣府(廣州)、潮州、客家四種方言的人。占海外華僑華人總數的80%左右。使用前三種方言的,每一種都超過500萬人,後一種則約300萬人。
亞洲華僑華人】 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中國人到東南亞地區定居。唐宋時期人數大增。到了明朝中葉,東南亞就出現一些千戶規模的畢僑聚居地。目前亞洲各國(除中國外)居住的華僑華人,約佔全世界華僑畢人總數的83.7%。其具體分布情況大致是:印度尼西亞,600萬;泰國,465萬;馬來西亞,509萬;新加坡,200萬;菲律賓,110萬;越南,96萬;緬甸,71萬;柬埔寨,30萬;日本,13萬;印度,11萬;沙烏地阿拉伯,4萬;尼泊爾,2萬。世界上居住華僑畢人100萬以上的國家有6個,除美國外,有5個在亞洲。亞洲各國的華僑華人,按祖籍來劃分:廣東約佔49%,福建佔35 %,海南佔6%,其他省區(廣西、雲南、台灣等)佔10%。而在泰國、柬埔寨,廣東籍占絕大多數;在菲律賓,福建籍居絕對多數;在越南,廣東籍佔70%;在馬來西亞,廣東婦佔58%;在汶萊,福建籍佔60%;在緬甸,福建籍佔50%,廣東籍佔30%;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閩、粵籍大體平分秋色。亞洲各國的華僑華人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這與城市的形成和華僑華人的經濟活動有關。在亞洲,特別是在東南亞,華僑華人占居民總數一半的城市比比皆是。如新加坡、檳城、詩巫、山打根、勿里洋、檳港,華僑華人均佔3/4以上;吉隆坡、馬六甲、怡保、安順、古晉、巴眼亞比、合艾、普吉、董里等城市,畢僑華人也佔一半以上。長期以來,亞洲國家的華僑華人與所在國人民友好相處,患難與共。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為當地的開發、繁榮和獨立自主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也給自身的社會和經濟地位奠定了一定基礎。早先,華僑華人中絕大部分是來自中國的貧苦的農民、漁民和小手工業者。他們既無資金,也沒有專業技術,只能從事諸如小商販、店員、洗衣、種植、捕魚、打工之類的職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90%的華僑加入所在國的國籍,成了當地的公民,華人經濟成為當地經濟的一部分,有了較為寬松的外部環境。加之他們的第二、三代已經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對新的科學技術知識容易接受,思想境界也較為開闊。他們擺脫了傳統的職業束縛,進人了企業管理、金融、科技、教育、醫葯、法律、房地產、建築設計等領域,並且隨著國際經濟和當地經濟的發展,華人經濟也有了深刻的變化,涌現了一些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集團,其中有的在國際上也頗有地位。如印度尼西亞林紹良的三林集團、馬來西亞郭鶴年的郭氏家族集團、菲律賓的陳永栽家族集團、新加坡郭芳楓的豐醫集團、泰國陳弼臣的盤谷銀行等。
http://www.xzqh.org/BBS/simple/index.php?t26124.html你可以在這里看看
希望能幫你的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