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醫怎麼樣
中醫可信。中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發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㈡ 中醫學是真的很難嗎
中醫很難;中醫是靠經驗吃飯的,所以人們請中醫看病都是請那些有名聲的老中醫。中醫最突出的能力是拿脈,但現在的醫學院幾乎沒人能教會學中醫的學生拿脈!據我所知,有的學中醫的學生畢業咯還會去找個老中醫老師學拿脈!中醫中最痛苦的事是背葯書,要熟知葯性,葯名甚至是葯名的土名字。
中醫學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中醫學類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和職業素養,系統的中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對常見病症進行中醫臨床診療的能力,能在醫療衛生領域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方面工作的中醫學應用型人才。
人才需求:
「發展中醫葯事業、中西醫並重」,是中國政府在醫療界制定的基本方針。中醫葯具有堅實而廣泛的群眾基礎,社會對中醫學人才的需求是長期存在的。
但是,與西醫類醫學專業相比,中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方面確實比較困難。大中城市的醫院即使需要中醫人才,也是傾向於從社會上招聘富有經驗的老中醫。
㈢ 中國有中醫,外國也有法國醫,巴西醫嗎
中醫產生的背景,是中華長遠的歷史。比如西藏,也隨著發展,產生了特殊的藏醫學。理論上說,任何民族的特色醫學,都是建立在長期實踐和民族習俗習慣上的。由於地域的多樣性,生活環境和病症的差異多樣性,是會出現不同類型的醫學的。但總的來說,都是奔著救死扶傷治療疾病而產生的。
㈣ 中醫可靠嗎
偉人、名人對中醫的態度
1、孫中山:患肝癌,協和醫院宣告束手無策時,仍然不願服中葯。
2、曾國藩:兒子病危,叮囑千萬不要服中醫所開之方葯。因為「凡目所見者,皆庸醫也。余深恐其害人,故近三年來,決計不服醫生所開之方葯,亦不令爾服鄉醫所開之方葯。」
3、吳汝綸(晚清文學家、教育家):「於中醫之一筆抹殺」,臨終前身患重病,仍然拒絕中醫。
4、魯迅:「中醫不過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5、梁啟超:被割錯腎還為西醫叫好。西醫醫生為他做手術,左右弄反了,割錯了腎,他怕因此影響西醫在中國的聲譽,帶病撰文,要國人不要因為個別事故而否定西醫的科學性。
6、郭沫若:「中醫治好的病,反正都是自己會好的病。我一直到死決不會麻煩中醫郎中的。」
7、嚴復:「中醫缺乏實際觀察和邏輯推理,中醫屬風水、星相算命一類的方術。」
8、陳獨秀:「中醫既不解人身之構造,復不事葯性之分析……惟知附會五行生剋寒熱陰陽之說。」
9、梁漱溟:「中國說有醫學,其實還是手藝。十個醫生有十種不同的葯方,並且可以十分懸殊。因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葯,都是沒有客觀的憑準的。」
10、陳寅恪(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寧願讓西醫治死,也不願讓中醫看病。」
11、王斌 (著名外科專家、醫學教育家,我軍正規醫學院校教育創始人之一,我國衛生部第一任黨組書記兼副部長) :「中醫沒有實際治病的效力。他們(中醫)都是不合格的,只能在農民面前起到精神上有醫生治療的安慰作用。」
12、賀誠(中醫骨科世家,1958年補授予中將軍銜。軍隊衛生工作的創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總後勤部副部長):「中醫是封建醫,應隨著封建社會的消滅而消滅。」
13、余雲岫(「反中醫」、「廢禁中醫」第一人,國民政府衛生部中央衛生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葯研究所所長):「中醫是封建社會產生的封建醫。」
14、周有光(著名語言學家、中國「拼音之父」):「我不相信中醫,也從來不吃中葯、補品,人參、西洋參也不吃。」 周有光活到112歲,於2017年去世。
15、李敖(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的醫學史,是一筆道道地地的巫醫史。」
16、何祚庥(中國科學院院士):「呼籲取締中醫的言論大多數有根有據。大家看病都選擇西醫,只有少數現代科學知識比較缺少的人才選擇中醫。」
㈤ 沒有了中醫中葯會怎樣
一:中醫葯也叫漢族醫葯,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傳統醫學的治療理念正逐漸被世界所接受,傳統醫葯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世界范圍內對中醫葯的需求日益增長,這為中醫葯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是中國古代哲學范疇。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醫學屬於自然科學范圍,認為人體生理活動,疾病的發生發展,也超越不出陰陽這個道理。因此,我們想要掌握疾病的發展過程,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獲得滿意療效,就必須探求人體的陰陽變化情況。
三:五行學說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范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並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規律。「五行學說」是指這五類物質的運動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相生、相剋作為解釋事物之間相互關聯及運動變化規律的說理工具。中醫主要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系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四:運氣學說
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文歷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規律。
肺腑學說
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經絡學說
與臟腑學說密切相關。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路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會呈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可以診斷體內臟腑疾病。
如今,隨著對中葯資源的開發和研究,許多民間葯物也歸入中葯的范疇。所以,中葯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用於防治疾病的植物,動物礦物及其加工品,不論產於中國,外國均稱中葯。中葯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點。
㈥ 中醫的效果怎麼樣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
中醫學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在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的,它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通過對現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內在機理。因此,中醫學這一獨特的理論體系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臟象、經絡、運氣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㈦ 為什麼國外不承認中醫
這個問題挺復雜,我就說說我想的。<br>
你眼裡的事物,能解釋的佔百分之幾?<br>
我覺得能夠解釋的事物僅僅百分之一都不到。<br>
我給你打個比方,你覺得你知道植物的葉子是什麼原理,葉綠素是什麼作用,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那麼多分子組合在一起是怎麼工作的!一個分子你知道是什麼作用,但是你不知道一億個分子構成細胞後是怎麼運作的!<br>
你覺得你了解了世界,其實你離真正來理解世界還差的老遠!<br>
所以說天地萬物,不能解釋才是常態,能解釋才是特例!<br>
我換句話說,天地萬物,不科學才是常態,科學不是常態!<br>
這里說的科學就是西醫所謂的科學,狹義的。<br>
這就是中醫和西醫的區別!西醫希望從細處分析疾病,而中醫是從高層次分析疾病!<br>
作為中醫,我為什麼要明白葯物的各種成分是什麼作用?我只要知道大概是什麼作用就行了,對不?前人幾千年總結的經驗更重要!<br>
如果你想分析明白一種中葯,分析到分子層面,好吧,假設你費了老大功夫做到了,那麼作為中葯的植物,它是隨著自然界在進化的!它的功效也在慢慢演進!過幾年你再重新分析一遍?<br>
我就說一句話:看把你閑的!看把你能耐的!<br>
世界上相對恆定不變的東西,是什麼?是天地規律!<br>
咱們中醫的指導思想,哲學來源,恰恰就是天地規律!<br>
你說哪個更科學?
㈧ 中醫學怎麼樣
回答:你好!中醫學很好,未來走向世界已成定局,待遇要看個人能力水平和表現了,能在國外立足肯定能力水平不差,當然待遇肯定比國內好,否則離家拋妻兒老小干嗎。祝你萬事如意,開心每一天。
㈨ 巴西中醫葯基地傳播中醫文化造福當地民眾,中醫在巴西待遇如何
2020年11月14日巴西聖保羅市一棟大樓——巴西中醫葯診療培訓基地內,來自中國甘肅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的婦產科醫生韓迎娣正在通過網路授課在線教授中醫課程,2019年此基地就已經成立,來自中國的醫生在此給巴西當地的醫生講授一些關於婦產科、呼吸道等疾病的中醫課程,並且還會給當地的民眾和華僑們提供中醫治療服務,中醫在巴西也十分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因為巴西本身中醫葯和針灸水平相較落後,所以巴西大力引進中醫葯治療,中醫在巴西的待遇也很好,發展迅速。
這些中國的醫生們也為這份工作感到自豪,並且為能夠幫到巴西居民感到很欣慰,他們也堅信中醫葯將會發展越來越壯大。
㈩ 中醫學專業好嗎
中醫學專業還不錯,前景比較看好,在中國以外(如東南亞),中醫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一些國家對中醫人才的需求將大大增加,出國就業也是中醫學專業畢業生的一條出路 。
但是中醫學就業有一些難,與西醫類醫學專業相比,中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方面確實比較困難。大中城市的醫院即使需要中醫人才,也是傾向於從社會上招聘富有經驗的老中醫。
(10)巴西醫學中醫怎麼樣擴展閱讀:
培養目標
培養能夠從事中醫醫療以及預防、保健、康復工作的畢業生,並為他們將來從事中醫教育、科研、對外交流、文化傳播以及中醫葯事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礎。
畢業生應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與職業素養,較為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較為系統的中醫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較強的中醫思維與臨床實踐能力,較強的傳承能力、創新與創業能力,掌握相應的科學方法,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最終達到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