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運動場吹的樂器都有什麼

巴西運動場吹的樂器都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25 05:50:53

❶ 拉丁美洲的樂器

(1)阿根廷: 阿根廷音樂中,最著名的是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探戈舞。也有用吉他伴奏的歌唱形式。所謂演奏探戈舞曲等音樂的中南美樂隊,是由小提琴、手風琴(是探戈舞曲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按鈕式手風琴)、鋼琴、低音提琴等組成的典型性樂隊。古典名曲有《拉昆帕爾西塔》、《爾盧卻庫羅》等。樂器方面,除吉他以外,還有小提琴、手風琴、大鼓,以及安第斯地區的樂器克那(豎笛)、卡哈(扁鼓)等。

(2)智利:智利音樂的代表性體裁形式是舞曲薩馬奎卡和抒情性民歌通納達。 智利境內的南部和北部由於氣候風土的不同,所以,產生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節奏和旋律。在北部,令人想起秘魯和玻利維亞的風格,並且還遺存著散發印加帝國芳香的音樂。南部,則保留著阿勞坎印第安人的富有特色的音樂;其音階並非只是五聲性,而是包含著一些比半音還小的音程劃分;樂器中,簧笛稱為特魯特魯卡,長達 2 米 ,只能發出一種略帶凄涼色彩的長音;此外還有皮富爾卡笛、雙體樂鋸、搖響器瓦達、號角咕爾咕爾、豎笛平古爾威、扁鼓庫爾特倫等。

(3)波利維亞: 玻利維亞的音樂保存著濃厚的印第安因素。通常使用的樂器克那(小豎笛)、桑波尼亞(安第斯樣式的排簫,稱為西克斯、安塔拉等)、汀雅(與阿根廷的卡哈同類的扁鼓)等,都是在西班牙人佔領這里之前就已經有的樂器。民歌、舞曲的形式甚為豐富,代表性舞蹈歌胡艾諾( huaino )。此外,智利的薩馬奎卡(簡稱智利奎卡、智利舞)、秘魯的亞拉維也在玻利維亞得以流行。另外,具有音色魅力的小型吉他恰蘭戈的發源地也是在玻利維亞。

(4)秘魯: 目前在秘魯的音樂體裁形式有三種類型:①以舞曲烏艾諾和烏艾拉斯、抒情民歌亞拉維和姆利薩等為代表的印第安音樂;②以大眾歌曲為代表的印歐混血種音樂;③在包括利馬等城市低窪地區在內的海岸地區一帶,居住在這個國家的黑人也舉行民歌演唱會。其中以第①②類為主。 秘魯的樂隊,以克那笛、桑波尼亞排簫、恰蘭戈吉他、吉他、阿爾帕豎琴為主要樂器,根據地區、場合的不同,加進小提琴、薩克斯管等,來演奏印第安或印歐混血種音樂。

(5)巴西: 桑巴、波薩·諾瓦、喬羅等被認為是最具巴西特點的音樂形式。此外,還有巴西民歌莫丁尼亞。其特點是情緒感傷,曲調抒情,具詠嘆調性質,多用小調式,旋律飾以大量的裝飾音和倚音。

(6)哥倫比亞: 在哥倫比亞的各種音樂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舞曲班布科舞和帕西略,都是屬於印歐混血種支系的。此外,產生於東北部地區的歌唱和手風琴音樂巴捷納特也甚受哥倫比亞民眾的喜愛。 在伴奏樂器方面,一般說來,印歐混血種支系的音樂,多用吉他、蒂普爾伴奏;黑白混血種支系的音樂,經常以幾件打擊樂器伴奏。

(7)委內瑞拉:委內瑞拉的音樂舞蹈,具有和哥倫比亞相似的狀況,其構成包括印第安、黑人和西班牙的三種因素。最地道的當地民歌例子是平原托諾調,有時也稱作托那調,是一種舞蹈歌曲。此外,在印歐混血種支系的民歌、舞曲中,還有帕薩黑、哥爾佩、梅連克、巴爾斯(華爾茲)等;在黑白混血種支系中,還有弗利亞等多種形式。

(8)巴拿馬等中美洲各國:巴拿馬最具典型意義的舞蹈形式是梅霍拉納、坦波里托。哥斯大黎加的音樂屬於西班牙風格。主要音樂形式有:卡萊赫拉(街頭小唱)、愛國歌曲、帕西略舞、丹薩舞等。主要樂器有:吉他、手風琴、曼陀林、馬林巴等。尼加拉瓜的民間音樂是中美洲印第安人的瑪雅支系和基切支系音樂遺產的一部分。當地印第安人用的管樂器有:稱作齊里米亞的原始單簧管、叫做蘇爾的五孔六孔笛;弦樂器有:基洪戈(獨弦琴)、胡科(牛吼器);打擊樂器有各種大小和形狀的鼓等。 薩爾瓦多流行著與其他中美洲國家相同的音樂、舞蹈,如:丹薩、帕西略、馬恰等。薩爾瓦多印第安人所用的樂器也為其他中美洲國家所共有,如:頓鼓、豎笛、卡蘭巴等。 瓜地馬拉素有「馬林巴之國」的稱號。

(9)墨西哥:在古代墨西哥人之中,音樂是通過旋律、節奏和音色來表現的。現代墨西哥的舞蹈與歌曲已接受了西班牙的深刻影響,許多體裁形式染上了熱帶的風格色彩。科立多是由西班牙浪漫曲發展而來,成為一種敘事歌曲,題材廣泛,大凡歷史、時事,甚至街談巷議均可入歌。墨西哥的典型樂隊是由小提琴、豎琴、大小吉他等樂器組成的,稱為馬里亞齊。

(10)古巴:古巴是拉丁節奏的寶庫,諸如倫巴、曼博、波萊羅、查查查、康嘎、瓜拉查等等,都是在這里產生的。還有哈巴涅拉( habanera )、坦桑( danzon )、崧( son )、瓜希拉( guajira )等。

(11)海地:海地的音樂中,鼓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海地的歌曲、舞蹈,往往都在不同程度上與伏都教的宗教儀式和社會禮儀相關。另一方面,海地也流傳著世俗性的民歌、勞動歌、舞蹈。

(12)多米尼加:多米尼加最著名的歌舞就是梅倫格舞。此外,還有西瓦奧蓬托、克里奧爾船歌、波萊羅、馬古瓦納托那達等。

(13)加勒比海諸島:當今,牙買加被認為是「英語加勒比海風格音樂」列克埃的故鄉,特立尼達(多巴哥)是加勒比索的發源地,由格列奧爾·福連地歌唱的比金則產生於馬提尼克島。 稱為希巴羅的這個島上的農民和漁民們,除了培育普列納、塞伊斯、阿基納爾特、具有強烈黑人風格的邦巴之外,還在波多黎各的豐富多彩的音樂舞蹈中加進了獨特的趣味。此外,這個島上居民常用的弦樂器庫阿特羅,和委內瑞拉的同名樂器在形狀、弦數(有五組復弦)方面都不相同。

❷ 巴西戰舞中使用的樂器叫什麼

Berimbau伴奏
巴西戰舞基本動作

1.左腳踏前,右腳踏後,把右手提起至接近肩膀同一高度。
2.右腳向橫踏前一步,與左腳並排,右手則保持提起的姿勢。
3.手按地,雙腳向上踢,可修緊大腿及臀部肌肉。
4.雙手按地支撐全身,防守同時訓練手部及肩膀肌肉。
5.踢腳這個進攻動作,可修臀部及大腿肌肉。
6.防守動作之一,兩腳屈曲扎穩馬步,身體重心倚向其中一邊。巴西戰舞的踢腿、側手翻、倒立及跳躍等大動作,有助訓練體能,提升心肺功能,兼達到修身效果。
巴西戰舞瘦身貼士
1.基本的動作可訓練手部、肩膀、大腿、腰和臀部肌肉。
2.以腰力作支撐的動作,可結實腰部,幫助收肚腩;集中下身如腿部動作則有助收臀部肌肉。
3.一個月可減去5-15磅脂肪,專為想在短時間內瘦身及修整身形線條的人士而設。

❸ 急急急!!高手幫幫忙啊!手鼓都有什麼種類

外國鼓有很多種,手鼓的種類樣式很多, 比如非洲鼓,流傳於非洲的各種手鼓,雖然外形不一樣但都可以統稱為:非洲手鼓,比較典型的是:康加鼓(Conga) 結構組成:一般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常見為兩個一組。 康加鼓是打擊樂器的一種,又稱「非洲手鼓」。一般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有單個的,也有大小一對的,常見為兩個一組。可用背的,亦可立在地上演奏。 通常用單拍子演奏。往往前三下打邊鼓緣,第四下以手掌平面拍打鼓中央。 巴西鼓:巴西大鼓、長鼓、手鼓、高音鼓等 韓國鼓:平安鼓,長鼓,七面鼓,座鼓,平安吉祥鼓 日本鼓:鬼太鼓,或者稱為:日本太鼓,祭太鼓,櫓太鼓新疆手鼓,也稱達甫,維吾爾族打擊樂器。這件樂器在四世紀至六世紀間已有,清代列入回部樂。手鼓是以木作圓框,一面蒙羊皮製成,框內四周有許多小鐵環,演奏時,兩手執鼓邊,左右手的手指交替擊鼓面。擊鼓心時發「冬」聲,用於重拍;擊鼓邊時發「達」聲,用於輕拍。或搖動鼓身,振動鐵環發「沙沙」之聲。 這種樂器在維吾爾族民間器樂合奏及伴奏中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歌舞中,是主要的伴奏樂器。改革的手鼓用蟒皮蒙鼓面,比羊皮蒙面的較好。

❹ 世界盃球場那嗡嗡響的是什麼樂器

Vuvuzela(叫嗚嗚祖拉或呼呼塞拉)
最早起源於用非洲羚羊的角製成的一種用來驅趕狒狒的發聲工具,2010年世界盃在球場上表示加油、吶喊、慶祝。
可以發出超過一百分貝的噪音,有可能導致永久性聽覺喪失,世界各國觀眾和世界盃足球賽各參賽隊員對「呼呼塞拉」的聲音既有喜歡的,也有討厭的。南非世界盃的主辦機構負祥褲責人說,這是南非的文化的一部分,來賓們既然前來南非,應該接受南非的文化,也應該接受南非人民表達歡慶的方式。

「呼呼塞拉(又譯嗡嗡祖拉、嗚嗚祖拉)」是一種1米多長的喇叭,在古老的非洲用於召集部族成員集會,而其名字Vuvuzela在祖魯語中就是「製造噪音」的意思。 2010.6.12《信報》「世界盃特刊」21版中這么說:「……無數『呼呼塞拉』(南非特有的塑料喇叭)匯集成震耳欲聾的「嗚嗚」聲,令整個體育場抖得像要散架……」 一種當地獨有名為「Vuvuzela(呼呼塞拉)」的長管小喇叭出盡風頭,這是南非觀眾加油助威的獨門武器。 它在世界盃上大出風頭有人說這種喇叭的聲音感覺像是蜜蜂嗡嗡的叫聲,也有球迷形容像是綠頭蒼蠅的叫聲。「嗡嗡」聲不斷,非常容易讓人覺得心煩氣躁。「呼呼塞拉」長一米左右,按照當地對這種「喇叭」的描述,「這是專門製造噪音的武器」。南非的各種體育比賽和大型活動,參加者都喜歡使用「呼呼塞拉」助興。按照南非當地人的說法,「這種喇叭是專門用來驅趕狒狒的,聲音聽起來像恐怖片中的惡魔號角」。 可是,狒狒沒嚇到,球迷卻崩潰了。除了當地人能適應這種巨大聲響外,絕大多數到此觀戰的外國人都對此感到不適。想到世界盃這種「嗡嗡」聲將貫穿將近一個月的比賽,人們紛紛投訴,希望國際足聯能夠禁止這種「樂器」。不過,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表達了對南非球迷的支持,他說:「這就是南非和非洲足球的氛圍。在這里的賽場上充滿了聲音、激情、舞蹈和享受,這是一種慶祝的方式。」 可是布拉特也承認,「呼呼塞拉」發出的巨大聲響干擾了電視直播。但是,目前國際足聯還沒有計劃在場內禁止球迷使用這種獨門樂器。

特點
據南非人介紹,「呼呼塞拉」又名「嗡嗡塞拉」,原來是用來驅趕狒狒的。只要「呼呼塞拉」一吹響,狒狒就因為受不了而馬上逃跑。如果之前沒有適應過「呼呼塞拉羨滑」,最開始聽「呼呼塞拉」時,很可能會出現頭昏腦漲、心情煩躁的情況。 在南非只要有大型的足球比賽,球迷幾乎都會吹響長約一米的喇叭,即使南非當地人也並不是完全能夠忍受。

起源
關於呼呼塞拉的起謹派簡源又兩種說法,一是據說這種喇叭是南非凱薩酋長俱樂部的著名球迷弗雷迪·馬克的發明(vuvuzela的原形來自於庫杜號角,是土著部落用來召集村民開會的器具。)早在1965年他就將自己的鋁制自行車喇叭略加改裝,成了可以用嘴巴吹的球迷喇叭,後來發現長度不夠,特意加了一根管子。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就帶著自己心愛的呼呼塞拉出現在南非的球場上,而1990、1994以及1998年世界盃的球迷看台上,我們都能發現吹著呼呼塞拉的馬克。可是之後國際足聯認為這個鋁制喇叭是一件「危險的武器」而禁止他攜帶入場,馬克不得不找到一家塑料製品公司,從此便有了現代版的呼呼塞拉。另外一種說法和上面的完全不同,據稱最早是由非洲大羚羊的角製成的,人們用它來驅趕狒狒,這種喇叭發出的呼呼聲甚至可以殺死一頭狒狒,也難怪南非球迷都喜歡這個傢伙,認為它是「殺死對手」的武器。據國際聽力組織對呼呼塞拉進行的分貝測試,發現其聲響達到127分貝,足以對人聽力產生傷害。

爭議
早在2009年的聯合會杯上,巴西國家足球隊、義大利國家足球隊、西班牙國家足球隊等就曾抱怨「呼呼塞拉」所發出的噪音使他們無法靜心比賽,教練們更是覺得這種噪音使他們無法與場上的球員進行交流。一名電視評論員就抱怨,喇叭聲一響,解說聲基本聽不見。 不過南非球迷卻堅決要繼續使用「呼呼塞拉」:「我們這個國家過去有很多不幸,喇叭可以讓我們忘記痛苦;喇叭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不這樣的話,我們就無法享受足球的快樂。」 甚至南非一守門員表示,他聽到的呼呼塞拉聲還不夠響! 國際足聯官方網站還曾專門登載一篇介紹「呼呼塞拉」的文章,稱這種喇叭在南非擁有悠久歷史,球迷將其帶入賽場已成為南非足球比賽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

閱讀全文

與巴西運動場吹的樂器都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