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西為什麼把新首都建立在巴西高原上
氣候涼爽是自然原因。主要還是行政上想加強對內地高原地區的管理,進而帶動那裡的經濟發展。個人想再補充一點是:從國防角度上看,靠近內陸利於國家安全,(如果戰爭爆發,可以有較為充裕的緩沖時間和相對較大的戰略縱深吧)
② 拉美面積最大的巴西,當地的經濟有多麼的發達
國家通常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領土、民族和政府是國家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截止2017年全球總共有198個國家,這些國家都是國際政治舞台鮮明的一份子,值得我們品味研究。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墨西哥灣的鑰匙」古巴,加勒比海的肥沃之地,盛產雪茄和蔗糖,今天我們來介紹第7個國家,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巴西。
③ 巴西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巴西高原上,為什麼不在亞馬孫平廠原
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氣候), 氣候濕熱,不適於居住
巴西高原(熱帶草原氣候),海拔較高,氣候涼爽宜人
④ 巴西和印度的人口分布有和不同
巴西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以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為中心)原因是歐洲殖民者最早在巴西的東南海岸登陸。
地處沿海,海運十分便利,利於市場的擴大;城市較為密集更有世界聞名的城市,交通便利。巴西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更適宜人類居住;地形平坦,土壤較肥沃,雨熱同期,適宜種植農作物;不過隨著巴西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利亞後,巴西高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也有大批人口遷往內陸高原居住。但總的來說,東南沿海地區是巴西人口最為稠密,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90%)。而據印度政府1991年人口普查結果,近10年印度的人口增長率為23.5‰,199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80%的人口居住於農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7人,恆河與亞穆納河河間地區,每平方公里達400~600人,孟加拉灣三角洲平原地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高達1000人以上。但在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拉賈斯坦西北部沙漠地帶、喜馬拉雅山北部高山地區,以及德干高原中部,人口少到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西部刻赤地區每平方公里也只有16人左右。獨立後印度人口由農村大量向加爾各答、德里、馬德拉和孟買等大城市移動。印度全民有大小民族幾十個,「部落民」300多。各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4~96%,「部落民」占人口總數的4~6%。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佔全國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和比哈爾部分地區。泰盧固族,佔8.6%,主要分布在泰來爾納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孟加拉族,佔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和比哈爾邦。馬拉特族,佔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拉特邦和中央邦。(5)泰米爾族,佔7.4%,主要分布在泰米爾納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古吉拉特族,佔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坎納達族,佔3.9%,主要分布在卡納塔克邦及鄰近各邦。馬拉雅拉姆族,佔3.9%,主要分布在喀拉拉邦及相鄰諸邦。奧里雅族,佔3.8%,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旁遮普族,佔2.3%,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印度土著部落民人數,約為380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6.94%。百萬以上的土著部落有9個,最少,如安達曼部落只有幾百人。他們主要聚居在東北地區、喜馬拉雅山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南部地區和島嶼地區。
⑤ 巴西的人口城市工業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因
東南沿海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 巴西高原的迎風坡 降水較多 巴西的高原 熱帶雨林平原區均不適合人類生存 只有沿海狹長地帶人口密集 交通方便 地形較平坦
⑥ 拉丁美洲中為什麼人大都在巴西高原
亞馬遜平原雖然資源豐富,但對人類來說環境惡劣,潮濕多雨,不適合人類居住
巴西人在巴西高原上生活,是因為氣候好,物產豐富。巴西是歐洲人的移民國家,歐洲可以從高原上找到與他們國家類似的天氣。比如南部的portoalegre是很有名的德國人聚居地。巴西最大的州聖保羅和里約都是在平原和高原交接的地方。並不完全屬於平原也不完全屬於高原。巴西利亞在巴西板塊的中心,由原來的里約遷都到這里是出於帶動全國經濟政治的發展考慮和里約治安差的綜合考量。
⑦ 巴西高原比亞馬孫平原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分析原因
這個主要是由自然,政治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自然地理因素。亞馬遜平原位於赤道附近,地面覆蓋著豐富的熱帶雨林資源,世界第一大河亞馬遜河橫貫而過,氣候炎熱,降水充沛,其氣候地理特點不並適宜人口大規模長期遷移而來居住;同時亞馬遜平原中特殊的環境使得其中的熱帶植被具有相當程度的脆弱性,一旦破壞很難回復,這也將限制人們對於資源索取的力度;而巴西高原盡管位於熱帶,但因其地勢較高,因此氣候較為適宜,適合人類居住。
國家政策因素。巴西傳統的經濟發達地區受歷史地理等影響,主要集中於東南沿海地區,如里約熱內盧,聖保羅等巴西特大型城市都集中在這一區域。而巴西為了平衡全國經濟,促進均衡發展,也是為了開發西部地區,增強發展後勁,選擇將首都遷至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亞,以促進全國經濟中心的平衡化,即將巴西高原視為巴西發展的「新型發動機」;而對於亞馬遜平原,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同時也受技術條件和國際普通的「保護地球之肺」的國際輿論氛圍的影響,盡管其蘊含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水力資源以及其他資源,但仍將將其定位為資源待開發地區,對其的開發利用,僅僅止步與木頭採伐和科學探測。
經濟發達與人口稠密從來都是相伴相隨的,兩者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巴西高原就是這樣最好的例子,政府政策吸引人們前來淘金,人一多,商機就隨之而來,經濟也隨之發展起來,這同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具有相似之處。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