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西和阿根廷能對上嗎
很有可能,我看好兩支球隊!
巴西剛拿完冠軍,狀態出得太早,所以一般沒有球隊能連獲聯合會杯和世界盃冠軍。
西班牙能拿歐洲杯實屬偶然,他們只會打順風球,聯合會杯表現你也看到了。
德國是千年老二,實力本身也不強
義大利不用說了,老了
法國沒齊達內20年內不會奪冠(法國人自己說的)
荷蘭永遠是無冕之王,不太可能突破宿命
所以阿根廷和英格蘭很被看好。阿根廷贏面更大,因為它也屬南半球離南非近,並且有新科足球先生梅西
2. 高人來分析下為什麼阿根廷和巴西敗了
兩隊的失敗,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緣故,並不是如同某教練所言,死的一樣!
兩隊失敗相同的地方,都是在於選人,例如巴西缺少強力前鋒,沖擊力不足,拋棄阿德里亞諾並不是明智,對於阿根廷,不要扎內蒂,不要坎比亞索,絕對是失策,這兩位本賽季的狀態無需多言!假如巴西帶來阿德,假如阿根廷有了扎內蒂、坎比亞索,雖然只是假如,但是理論上是完善隊伍的……,對於小羅,我認為他來不來都無關大局,我是AC米蘭的鐵桿,可我覺得小羅的發揮並不足以符合的他的名氣,因為在賽季的強強對話中,小羅並沒有發揮出核心的作用!勝尤文,提不上檯面!
兩隊失利不同的地方,在於各自的打法與心理!
巴西開場領先,但是心態卻已經失衡,所謂的以卡卡為核心,其實並沒有做到,由守轉攻推進較慢,荷蘭很容易就形成了局部防守的人員優勢,所丟的那一球,很詭異,塞薩爾居然在這個時候出了判斷錯誤,丟的第二球更是暴露出巴西的防守問題,角球防守居然在球門區的正中被斯內德搶到了點,應該是心態完全失衡,注意力不集中了!最後居然是荷蘭隊不管是在防守還是進攻中,經常都能夠體現局部的人數優勢,這是很奇怪的!在巴西反擊的時候,不禁要懷念阿德了,強力前鋒,能夠扛得住,護得住球,形成前場的支點……,反正我覺得巴西輸的很莫名其妙,和98的決賽有的一比!
阿根廷開場丟球,固然是右後衛的責任,但是看看阿根廷的防守體系,就會發現,阿根廷的中場屏障基本沒什麼作用,德國隊基本都能快速通過中場,面對後衛線,壓縮了阿根廷的防守體系,從進攻上來講,缺乏能夠和梅西形成策應的人,伊瓜因並不是為了大場面存在的!如果老馬調整前場,以阿奎羅、米利托,輔佐梅西,會使什麼樣的局面?
3. 阿根廷和巴西怎麼了
巴西和阿根廷的問題各有不同.後者相對前者的問題要更為嚴重.阿根廷最主要的問題有兩個:
1.阿根廷的前場明星雲集,但是後場,尤其是後衛的位置實力非常一般,很難找到穩定的能力很強的中衛搭檔.這次美洲杯的主力是布爾迪索和G.米利托.布爾迪索只是在意甲的中上游球隊羅馬踢球,並且發揮不穩定容易失誤是他的特點.G米利托則是在巴薩傷了將近兩年才復出,瓜迪奧拉寧可用馬斯切拉諾客串都不敢貿然讓他上場,可見他的狀態也大不如前.
2.阿根廷還是沒有找到如何更好的發揮梅西的能力的特點.梅西在國家隊已經兩年沒有進球了,這和他在巴薩是有天壤之別.阿根廷很想圍繞梅西來打,但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戰術,於是前場進攻組織混亂,個人單打獨斗多,效率低下,梅西缺少隊友的支援總是陷入包夾之中,根本發揮不出來.也許短時間內這個問題還不好解決,只要能解決,憑借阿根廷的鋒線,肯定是所向披靡.
再來談談巴西吧,巴西的問題就小了很多了,這次巴西星味比較淡,但也有很值得期待的內馬爾,甘索等年輕球員.這些球員還只是在巴西國內踢球,沒經歷過真正的大賽,經驗還有些不足,但是後場的球員都是在歐洲豪門效力的如盧西奧,阿爾維斯等人,所以能力還是很強的,加上巴西發揮一直比較穩定,主教練的經驗也不差,梅內塞斯也算是經歷過風雨的教練應該能應付這個局面
兩隊都還有出現的希望,看他們自己能不能把握住了,我個人覺得問題應該不大
4. 阿根廷會和巴西碰面嗎
會
兩支球隊分在不同半區 一定會會師決賽
我個人認為阿根廷是今年奪得冠軍希望最大的球隊..
第一:有著精良的配合,看到第一場比賽你就會感覺得到.
第二:有好的教練.馬拉多納,曾經是球王,第一次作主帥的他總是不按套路出牌. 讓對手猜不透.
第三:好的前鋒.球隊的配合再好,關健時候也要有進球的球員,馬拉多納帶去了6個前鋒,而這6個前鋒在過去一年的三大聯賽中一共進了171個球.這是相當可怕的數字了.
第四:眾望所歸.世界所有阿根廷的球迷都覺得這一屆世界盃會是馬拉多納和阿根廷球員展現的舞台.他們正一步步接近大力神杯.
天時,地力,人和.不勝都難.
阿根廷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隊之一,曾19次奪取過國家隊重大賽事的冠軍(和烏拉圭同享紀錄),包括兩次稱雄世界盃(1978、1986)、14次奪得美洲杯、和兩次獲得奧運男足金牌(2004、2008)。
截至2010年初,共有3名阿根廷球員為國家隊出場超過百次,他們是迭戈-西蒙尼(106次)、羅伯特-阿亞拉(115次)和薩內蒂(截至09年10月為136次)。而阿根廷國家隊進球紀錄的保持者是巴蒂斯圖塔,打進過56球,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克雷斯波(36球)和馬拉多納(34球)。
2008年11月,馬拉多納出任阿根廷國家隊主教練,開啟了該隊的一個全新時代。在帶隊取得三連勝開門紅後,阿根廷在世界盃預選賽中走入低谷,一度瀕臨無法晉級的邊緣。最終在關鍵的最後兩輪中,阿根廷先後擊敗秘魯和烏拉圭,獲得了南非世界盃的席位。
在這支阿根廷隊里,頭號球星無疑是梅西,作為2009年的歐洲金球獎得主和世界足球先生,他被廣泛看好在世界盃上有出色表現,阿根廷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發揮。而隊長馬斯切拉諾等人將給梅西以支援。
如今的阿根廷國家隊存在巨大的變數,其根源就在於馬拉多納。在陣容選擇上,老馬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世界盃預選賽期間阿根廷共有多達50名球員先後上場,其中很大部分是在馬拉多納任期內召入的。在南非世界盃前,阿根廷需要盡快確定陣容,打造出一個具有戰鬥力的整體
5. 巴西和阿根廷
決賽:巴西PK阿根廷
===================================================================
巴西vs阿根廷
南美雙雄巴西阿根廷可謂瑜亮一時。圍繞他們之間的強弱優劣,各自的支持者吵的不亦樂乎。餘生雖晚,卻也目睹足壇20年風雲變幻,姑且以管蠡之見來拋磚引玉一把,未免貽笑眾家。
今人常論,阿為巴之剋星,未免失之片面。雙方歷史戰績相差無幾,阿僅以一兩場勝跡領先,故談不上剋星。但不能否定之處為:阿根廷是巴西在世界足壇上最有威脅的敵手,也是其最無把握獲勝的對手。其原因在於由於地理位置使兩國足球交往的過於頻繁,因而雙方都毫無秘密可言。98年世界盃前,巴西的隊員在評論對手時就認為阿根廷是最大敵人,「他們對我們的球路一清二楚」,卡福的話已說明一切。這種情況也存在於巴西同烏拉圭身上,後者早已淪為二流,但對巴西卻保持自1976年的主場不敗。這頗象80年代的中國與香港,後者明明實力不濟,但總給前者製造麻煩。實力懸殊尚此,何況巴阿的伯仲之間,互相忌憚在所難免。此外,同為注重技術,但雙方頗有差別。巴西更注重對球的控制,強調個人能力,注意節奏變化;阿根廷則更強調力量和速度,比巴西更注重整體配合和戰術運用。阿的打法在南美自成一家,近似歐洲拉丁派,但比西班牙和葡萄牙速度更快,又比注重速度的義大利更具攻擊性。
阿根廷的近似歐式的南美打法,使南美諸強頗不適應,因為除了巴西,傳統南美打法的球隊在對付強調力量速度的歐洲球隊皆不佔上風。因此阿根廷在南美的戰績(歷史戰績)比巴西好就不足為奇了。不過巴西的技術遠在其他諸強之上,想要完全壓倒對手也不容易,所以雙方多年死斗一直是平分秋色的局面,今後估計也將持續下去。
南美地面上雙方棋逢對手,在對付歐洲人上阿根廷就遜色許多。一方面,阿的速度力量比歐洲的力量派要差的多,而如何在運用自己技術優勢去克制對手的辦法也比巴西差遠了。歐洲的足球一直是阿的惡夢,對付防守好的力量型球隊更是撓頭,2002年世界盃一分組,筆者就知道阿要遭,英格蘭和瑞典是典型的力量派,結果不幸言中。
當然,打法相剋並不是絕對理由,巴西也輸過挪威。造成巴阿對歐洲戰績巨大差異的真正原因是歐洲對雙方的不同交戰心態和情緒。在歐洲,巴西足球就是神奇的化身。由於驕人的歷史戰績和神話色彩頗濃的一代代巴西球星的涌現,使歐洲人因欽佩而產生畏懼情緒。在前英格蘭教練霍德爾的《98世界盃日記》中,曾把這種情緒一表無疑。霍在文中說,在世界盃小組賽期間,竟有11名英國球員要票去看不相乾的巴西對摩洛哥的比賽。他還充滿感情的表白「所有的球隊都值得關注,但巴西的出現絕對與眾不同,那絕對是一種榮幸······」。足壇鼻祖英國尚如此,更別提其他小國。這種極大的心理優勢使巴西在比賽充滿自信,自信來源於自己天下第一的技術,也來源於貝利,加林查,濟科和羅馬里奧傳奇的歷史積淀。霍德爾曾感嘆道「巴西人遠沒有達到完美無缺,但他們每一個人都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這也許是他們成功的源泉」。不錯,打敗巴西首先要打敗他們的自信心,這將使他們的水平大打折扣。2002年世界盃南美預選賽巴西的一輸再輸,很大因素是輸得對自己產生不自信。斯科拉里對巴西戰術的貢獻遠不如對巴隊心理的調節和恢復大,大賽前熱身賽對葡萄牙(1:1,但巴占絕對優勢)一戰是巴西恢復了信心,而小組對手相對較弱也有助於心理的調節,到決賽時巴西已經徹底擺脫心理陰影,奪冠也就水到渠成。
反觀阿根廷,恰恰缺乏這種對歐洲人的心理優勢,而歐洲人對阿的敬畏也遠不及巴。盡管有一個不出世的奇才馬拉多納,但讓歐洲人尊敬的同時還伴隨著不少爭議。歐洲人忘記不了「上帝之手」,也忘記不了1978年為阿根廷獨裁軍政府「長臉」的那次令人不快的世界盃。盡管90年代之後,阿根廷的形象大為改觀,但歐洲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歷史恩怨始終不能完全消除化解,連阿隊的隊長西蒙尼也不由無奈地感嘆「我們總是引起爭議」。
客觀地講,拉丁足球在充滿天才和創造力的同時也有不少令人厭惡的東西,球場上大量的挑釁對手,假摔,圍攻裁判和暴力傷害層出不窮。很難講誰是「始作俑者」,但多年的互相交流和競爭使每個國家都不能倖免―――不採取類似手段就無法同別人競爭,這也成為南美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作為南美的旗幟――巴西和阿根廷不應僅局限於雙方在地區內不擇手段地競爭,更有責任共同合作去創造一個健康公正的南美足球新形象。在這片神奇和天才倍出的足球大陸上,如果再添加公正,秩序和英雄相惜的騎士風度,對於遍布在世界任何角落的球迷將是莫大的幸福。
6. 巴西和阿根廷選一個的話哪個更好
巴西的足球把歐洲和南美足球的特點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阿根廷人雖然有歐洲的整體戰術意識,但是他們沒有身體優勢,所以在技術和身體結合上的優勢遠沒有巴西好。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對南美球隊有極大優勢,但是碰到了身體比他們好,技術不比他們差的強隊屢屢舉手無措的原因。
7. 同在南美洲的阿根廷與巴西,為何兩國關系總是呈現一種水火不容的局面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認為自己是南美洲的老大,可阿根廷認為巴西不純在,外來人口居多,不配成為南美洲最強的國家。當然巴西和阿根廷也不只有這個方面兩兩相對水火不容。有個很著名的國際笑話,說是如果你的阿根廷朋友不開心,那就跟他講講巴西的倒霉事兒。
因為除了巴西,阿根廷就是南美洲最強大的國家,強者與強者之間必然是要互相競爭的,況且兩國又有著相似的歷史經歷,沒理由哪一方要堂而皇之地勝利。所以在世界盃足球賽上,往往巴西和阿根廷的交鋒會被留到最後,因為這兩者不僅是體育方面的較量,更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每一場比賽都不能輸,輸了就是丟國家的臉。
8. 巴西和阿根廷輸的原因是什麼啊!!!
巴西最大的門戶網站UOL說,失敗後去批評人可能更容易,但是在本次杯賽之前和之間早就有人指出了鄧加的錯誤,因此輸給荷蘭隊也不算太讓人驚訝。總結起來最突出的問題有以下7個:
1,缺乏創造性。早在5月份鄧加確定巴西隊參加世界盃比賽名單的時候他就表明,他需要的是一名能夠進球的中場球員。但在巴西隊的大名單中,8名中場球員都是偏防守型的,都是沒有創造性的球員;只有卡卡是進攻型中場,也就是說卡卡沒有替補,反而阿爾維斯幾乎每場比賽都踢中場的位置。
2,沒有控制力。巴西隊最後場上只有10人,最終輸掉了比賽,巴西球員顯示出心理上的失衡。連羅比尼奧都要去與荷蘭球員吵架了,隊長盧西奧沒有作出一個動作示意大家要冷靜,以前打過世界盃的卡卡和吉・席爾瓦同樣對巴西隊的不冷靜視而不見。場上沒有一名巴西人有能力引導其他球員,讓其他球員冷靜,或是起到領導核心的作用。
3,世界上最好的防守?在與其他弱隊比賽時,巴西隊確實顯示出他們後防線上的優勢,但是真正遇到決定性的比賽時就不行了。說朱里奧・塞薩爾是「世界上最好的守門員」,費利佩・梅洛卻在他的配合下幫助荷蘭隊得了第一分;而第二個球,斯奈德1米70的個子,頭槌都不用跳起就能進球。
4,費利佩・梅洛的脾氣。費利佩・梅洛的紅牌無論是誰都不能說他是冤枉的。他應該知道,他的做法將會對後面的比賽造成什麼影響,這是一場關鍵性的比賽啊!他在小組賽與葡萄牙隊的比賽中脾氣就上來了,撞了此前侵犯他的佩佩,但那次他只得到黃牌。在與荷蘭隊比賽時,而且還是巴西1:2落後時,他對羅本的那腳蹬踏直接得到了紅牌。
5,只有半個卡卡。一般情況下,一支隊伍中穿10好球衣的肯定是最關鍵的球員。鄧加把全部籌碼都押在卡卡身上,他堅信卡卡是這屆世界盃的主角;但卡卡在准備階段一直未從傷病中恢復,在世界盃比賽中從來沒有找到最佳狀態;雖然他共有三次助攻,但整體表現讓人失望。
6,鄧加主義。主教練鄧加違背了巴西足球的傳統,闡述他自己的哲學。他認為位置最重要,批評個人主義,摒棄藝術足球,提倡實用,只注重結果。在這次南非世界盃上,巴西隊很少踢出優美的足球,也沒能讓球迷看到最終的勝利。
7,沒有精神支持的球隊。球迷狂熱和過於開放,是人們認為巴西2006年德國世界盃失利的主要原因。這次鄧加選擇了封閉一切的做法,媒體成為鄧加的敵人,即使是球員的雙親也不能到南非觀戰,讓國家隊完全在一個孤島上;他們在一個平行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交點。
總結阿根廷失敗的原因:
1、梅西遠離禁區。老馬把梅西當貝隆使用,結果是,梅西遠離禁區,每次發動進攻都要從中圈附近拿球,遠離對方禁區的他進攻威脅小了很多。要知道,他最大的威脅是在對方的禁區25米區域。在巴薩,梅西只需要在對方禁區前30米左右活動,他的存在讓對方後衛不敢掉以輕心,而在國家隊,他的活動區域擴大到了60米,從那裡開始發起攻擊,顯然很難有太大的效果。估計勒夫都要笑死了,遠離禁區的梅西,要封死他簡直易如反掌。
2、梅西身邊缺少哈維和伊涅斯塔。在巴塞羅那,梅西身邊有哈維和伊涅斯塔,這兩位大師級人物的存在讓跳蚤獲得了更多的拿球和突破的空間,而在阿根廷,這樣的球員太少。相反老馬缺把有拿球能力的貝隆給撤下了了,有貝隆首發的比賽(對奈及利亞和希臘),梅西在場上接球和傳球的次數超過了70次,而沒有貝隆的時候,梅西的場均傳球數只有50多次。顯然,馬拉多納沒有用好他手中的「哈維」。
3、錯把小將迪馬利亞當做梅西使用。結果是,梅西遠離禁區,每次發動進攻都要從中圈附近拿球。而皇馬新人在世界盃比賽中堪稱糟糕透頂,庸人1個。除了小組賽末戰打希臘輪休,老馬一直讓其首發,馬大帥希望他能像梅西一樣成為邊路尖刀,但號稱天使之翼的迪馬利亞沒有發揮出任何速度和技術優勢,在參加的所有比賽中可以用打醬油來形容。
4、阿根廷的後防線不堪一擊。德米凱利斯在德甲拜仁已經沒有了位置,在國家隊幾乎場場都有失誤,薩穆埃爾有傷未愈,布爾迪索是國米淘汰下來的,海因策也是曼聯、皇馬淘汰下來的,奧塔門迪只是二流球員。後腰除了馬斯切拉諾,就剩下進攻型的球員了。
5、馬拉多納的選人不當。別忘了在馬拉多納的帶領下,阿根廷當初如何1比6慘敗於玻利維亞,直到最後一輪才涉險過關的經歷。老馬固執地任人唯親,放棄老隊長扎內蒂、坎比亞索等人。現在的阿根廷就像是「銀河戰艦」時代的皇馬,4人防守,6人進攻,對方的鋒線能直接沖擊本方防線,本方中衛因此顯得手忙腳亂。遇到弱隊尚能憑借強大進攻力擊倒對手,如果遇到更強大的對手,防守問題可能被凸顯得更厲害。現在真正考驗開始了,老馬還債的時候也到了。
6、運氣已經用盡。阿根廷的前幾場勝利,除了對手較弱,別忘了還有裁判的照顧,從小組賽至今,阿根廷已至少接受了3次誤判「領先」呢。對德國沒有了裁判眷顧,一旦比分落後,自然是一瀉千里。
唉!馬拉多納除了激情之外,再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了、、、
梅西,期待下一屆世界盃能稱王!
9. 巴西和阿根廷的地理特徵的異同
相同點:(1)在國家經濟結構中農牧業佔主導地位。
(2)農業發展快,機械化水平較高。
(3)農畜產品商品率高。巴西的咖啡、蔗糖、大豆、橘汁是大宗出口商品,其中咖啡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阿根廷以出口牛肉和小麥為主,牛肉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4)工農業、人口、城市都分布在本國的東部沿海地區。
不同點:(1)發展農業的氣候條件不同。巴西大部分位於熱帶雨林氣候區和熱帶草原氣候區,氣候濕熱,利於熱帶作物生長;阿根廷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草類茂盛,適宜發展畜牧業和小麥種植。
(2)農牧業類型不同。巴西屬於熱帶企業化種植園農業,熱帶經濟作物種植量大,糧食不能自給;阿根廷屬於大牧場放牧業,以養牛業和小麥種植業為主。
10. 巴西和阿根廷的人種問題
阿根廷大多數是歐洲西班牙和義大利,以及其他南歐國家的後裔,二戰期間和二戰後還有很多德國人移居到阿根廷(曼聯的海因策就是普遍的德國姓),所以整個阿根廷的白人占總人口的97%,在阿根廷的有色人種里高喬人占絕大多數,也有把高喬人歸為白人的說法,因為高喬人其實就是白種拉丁人與原南美印第安人的混血,從血統上講比較復雜。後來也經常用高喬人泛指阿根廷人。如果高喬人算黑人的話,那曾經入選過阿根廷國家隊的人可就多了!里克爾梅就是個典型,要是說純黑人那樣的,就還真沒有過
巴西人屬混血人種。白人血統多來源於葡萄牙,黃人屬土著印第安人血統,黑人屬非洲人血統,絕大部分都是混血的。其中白人佔55.2%,黑白混血種人佔38.2%,黑人佔6%,黃種人佔0.4%,
印第安人佔0.2%。
巴西是一個種族復雜的國家,幾乎每一個巴西人都有著復雜的血統。巴西的球員根本就不能判斷到底屬於哪一人種。除了極少數的白人球員,其他基本上都是混血球員。由於奴隸貿易時期,從非洲運來的奴隸大多都是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登岸,而葡萄牙非常重視殖民地的種植業和農業發展,而在巴西北部亞馬遜雨林地區聚居著一部分的印第安人,所以在葡萄牙殖民時期早期,在巴西的人種白、黑、黃三種皆有。這樣的人種基礎導致了現代巴西人的血統非常復雜,而巴西的足球風格也是南美最復雜的。黑人的柔韌性和靈敏度,白人的創造力和身體素質,以及印第安人強硬的作風,在巴西隊中均有體現。巴西與歐洲球隊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比賽當中,經常可以看到巴西球員令人眼花繚亂的個人表演。這是巴西的獨特風格——「街頭風格」。巴西是一個足球大國,幾乎每一個人都愛好足球,都會踢足球。在街頭,隨處可見的是踢著街頭足球的巴西少年。而這些巴西少年大多都是黑人或擁有黑人血統的混血兒,所以在巴西隊當中,個人技術出色的球員也往往都是擁有黑人血統的球員。巴西的這種「街頭風格」讓他們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成為了世界第一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