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農牧場面積多少

巴西農牧場面積多少

發布時間:2022-03-03 05:58:31

① 巴西的國土面積有多大

國 名 巴西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面 積 851.49萬平方公里(來源:《巴西地理統計局》)。

人 口 1.91億。白種人佔53.74%,黑白混血種人佔38.45%,黑種人佔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佔1.6%。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73.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010年)

首 都 巴西利亞(Brasília),人口245.5萬(2010年),年平均氣溫21℃。

國家元首 總統迪爾瑪·羅塞芙(Dilma Rousseff),2011年1月1日就任,任期至2015年1月1日。

重要節日 9月7日,獨立紀念日,即巴西國慶。

簡 況 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國土的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兩季,年平均氣溫18-28℃。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8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1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佩德羅王子宣布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台,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1月,反對黨在總統間接選舉中獲勝,結束軍人執政。此後,巴政權5次平穩更迭,代議制民主政體基本穩固。2002年10月,以勞工黨為首的左翼政黨聯盟候選人盧拉贏得大選,成為巴歷史上首位直選左翼總統。2006年10月,盧拉戰勝社會民主黨候選人阿爾克敏,獲得連任。2010年10月迪爾瑪·羅塞芙作為勞工黨候選人贏得大選。

政 治 盧拉政府注重淡化意識形態,平衡政黨利益,擴大執政基礎;執行兼顧發展、穩定和社會公正的經濟政策,推進財稅和社會福利等多項改革,加大社會投入,致力於解決貧困、就業等問題。巴西民主體制鞏固,經濟持續增長,社會貧富差距縮小,國家綜合實力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2011年羅塞芙就任總統後,強調延續上屆政府既定的治國方略和發展戰略,以推動巴西現代化進程、加快向全球性大國邁進為主要目標,以促進經濟增長、減少貧困和促進社會進步為施政重點,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經濟,加大衛生、教育和基礎設施等民生領域投入,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支持。目前巴西政局保持穩定。

【憲 法】 第一部帝國憲法於1882年產生。1988年10月5日頒布巴西歷史上第八部憲法,規定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取消總統直接頒布法令的權力。在公民權力方面,憲法保障人身自由,廢除刑罰,取消新聞檢查,規定罷工合法,16歲以上公民有選舉權等。1994年和1997年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總統任期縮短為四年,總統和各州、市長均可連選連任。

【議 會】 聯邦議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制定一切聯邦法律;確定和平時期武裝力量編制及兵力;制定全國和地區性的發展計劃;宣布大赦令;授權總統宣布戰爭或和平;批准總統和副總統出訪;批准或撤消總統簽署的臨時性法令、聯邦干預或戒嚴令;審查總統及政府行政開支;批准總統簽署國際條約;決定臨時遷都等。

聯邦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兩院議長、副議長每兩年改選一次,可連選連任。參議長兼任聯邦議會主席。參議員81人,每州3人,任期八年,每四年改選1/3或2/3。眾議員513人,任期四年,名額按各州人口比例確定,但最多不得超過70名,最少不低於8名。現任參議長若澤·薩爾內(José Sarney,巴西民主運動黨),2011年2月當選,任期至2013年2月;眾議長馬爾科·馬亞(Marco Maia,巴西勞工黨),2011年2月當選,任期至2013年2月。
【政 府】 本屆聯邦政府於2011年1月1日成立,共設24個部。現內閣成員如下:國防部長塞爾索·阿莫林(Celso Amorim),外交部長安東尼奧·帕特里奧塔(Antônio Patriota),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發展、工業和貿易部長費爾南多·皮門特爾(Fernando Pimentel),計劃、預算和管理部長米麗婭姆·貝爾肖爾(Miriam Belchior),衛生部長亞歷山大·帕迪利亞(Alexandre Padilha),教育部長費爾南多·阿達德(Fernando Haddad),農牧業和供給部長門德斯·里貝羅(Mendes Ribeiro),文化部長安娜·德奧蘭達(Ana da Hollanda),科技部長阿洛伊西奧·梅爾卡丹特(Aloizio Mercadante),體育部長阿爾多·雷貝洛(Aldo Rebelo),旅遊部長加斯唐·維埃拉(Gastão Vieira),礦能部長愛迪生·洛邦(Edison Lobão), 司法部長若澤·愛德華多·卡多佐(José Eardo Cardozo),環境部長伊薩貝拉·特謝拉(Izabella Teixeira),勞動就業部長卡洛斯·盧皮(Carlos Lupi),社會福利部長加里巴爾迪·阿爾維斯(Garibaldi Alves),交通部長保羅·塞爾吉奧(Paulo Sergio),全國一體化部長費爾南多·貝澤拉(Fernando Bezerra),城市部長馬里奧·內格羅蒙特(Mário Negromonte),社會發展和消除飢餓部長特雷莎·坎佩洛(Tereza Campello),通訊部長保羅·貝爾納多(Paulo Bernando),漁業和養殖部長伊德莉·薩爾瓦蒂(Ideli Salvatti),農村發展部長阿豐索·弗洛倫塞(Afonso Florence)。

【行政區劃】 全國共分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朗德,南里奧格朗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娜,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64個市(2011年3月)。

【司法機構】 根據1988年10月5日頒布的憲法,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法院、高等司法院、高等勞工法院、高等選舉法院、高等軍事法院和各州法院行使司法權。聯邦最高法院由11名大法官組成,大法官必須是年齡在35歲以上、65歲以下的巴西公民,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批准後任命。聯邦最高法院院長塞薩爾·佩盧索(Cezar Peluso,2010年4月就任,任期兩年)。聯邦總檢察長羅伯托·蒙泰羅·古熱爾·桑托斯(Roberto Monteiro Gurgel Santos, 2009年6月就任,任期兩年)。

【政 黨】 截至2009年6月,在巴西高等選舉法院登記的合法政黨有27個,主要有:

(1)勞工黨(Partido dos Trabalhadores—PT):主要執政黨。1979年成立,主要由城鄉勞動者、工會領導人和知識分子組成,是巴西最大左翼政黨,現有黨員80多萬人。該黨政治上主張實行改革,保障勞動者的權益;經濟上主張公平分配社會財富;對外主張各國相互尊重、加強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主席魯伊·法爾康(Rui Falcão) 。

(2)巴西民主運動黨(Partido do Movimento Democrático Brasileiro—PMDB):執政聯盟成員。1980年1月成立。其前身為1965年成立的巴西民主運動,在軍政府時期長期為唯一合法的反對黨。對內主張實行土改和保護民族工業,全面恢復民主制度。對外主張執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尊重各國自決權。主席瓦爾迪爾(Valdir Raupp)。

(3)巴西工黨(Partido Trabalhista Brasileiro—PTB):執政聯盟成員。1945年成立。1964年軍人政變後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重新組建。主席羅伯托·傑弗遜(Roberto Jefferson)。

(4)民主工黨(Partido Democrático Trabalhista—PDT): 執政聯盟成員。1979年成立,前身為巴西工黨的一部分,系社會黨國際成員。主張實行多黨制,工會獨立,實行土改,消除貧富不均和扶助中小企業。對外主張民族獨立,人民自決,同各民族和平相處和不結盟。主席卡洛斯·盧皮(Carlos Lupi)。

(5)社會主義人民黨(Partido Popular Socialista—PPS):執政聯盟成員。1992年1月,巴西的共產黨宣布解散,以黨主席羅伯托·弗萊雷為首的「現代派」決定改名成立社會主義人民黨。主席羅伯托·弗萊雷(Roberto Freire)。

(6)巴西共產黨(Partido Comunista do Brasil—PC do B):執政聯盟成員。1962年從原「巴西的共產黨」中分裂出來,將1922年3月25日作為建黨日。主要成員是城鄉勞動者、青年學生和自由職業者。1985年7月獲合法地位。主席若澤·雷納托·拉貝洛(José Renato Rabelo)。

(7)進步黨(Partido Progressista—PP):執政聯盟成員。原名巴西進步黨,2003年4月更名。1995年9月由改革進步黨和進步黨合並而成。信奉基督教義,推崇自由、進步與社會正義。主張在不損害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基礎上,逐步推行改革開放。在保障全國各地區、各階層均衡發展的前提下,實現社會正義和國家現代化。主席弗朗西斯科·多內萊斯(Francisco Dornelles)。

(8)巴西社會民主黨(Partido da Social Democracia Brasileira—PSDB):在野黨。1988年6月25日成立,由一批因對民運黨不滿而退出該黨的人組成。主張實行議會制,完善民主制度,鼓勵外國投資,改革分配製度,消除貧富差別。主席塞爾吉奧·蓋拉(Sérgio Guerra)。

(9)民主黨(Democrata—DEM):原「自由陣線黨」,在野黨。1985年1月成立。主要由原民主社會黨內持不同政見者組織的「自由陣線」派成員組成。1985年曾與民運黨組成「民主聯盟」聯合執政。對內主張建立民主制度,實行社會變革和國營企業私有化,改革分配製度等。對外主張主權自決和平等。主席若澤·阿格里皮諾(José Agripino)。

其他政黨還有:基督教社會黨(Partido Social Cristão)、共和黨(Partido da República)、社會自由黨(Partido Social Liberal)、民族動員黨(Partido da Mobilizacão Nacional)、巴西社會黨(Partido Socialista Brasileiro)、巴西共和黨(Partido Republicano Brasileiro)、綠黨(Partido Verde)等。

【重要人物】 迪爾瑪·羅塞芙(Dilma Rousseff),1947年12月14日生。畢業於巴西南里約格朗德聯邦大學經濟系。上世紀60年代加入左翼武裝組織,反對巴西軍政府的獨裁統治。1970年被判入獄,3年後出獄。1980年進入南里約格朗德州議會工作。1985年起歷任州首府阿雷格里港市財政局長、州經濟與統計基金會主席、州礦能交通廳長。2001年加入勞工黨。2002年任礦能部部長,2005年任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成為巴西第一位女性內閣首席部長。2010年10月31日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以56.01%的得票率當選總統。2011年1月1日就職,任期四年。曾於2004年以能礦部長身份兩度訪華。

米歇爾·特梅爾(Michel Temer),1940年9月23日生。聖保羅天主教大學法律博士。律師、教授。民主運動黨人。1983年起,歷任聖保羅州檢察官、檢察長、州政府公共安全局長。1987年至今連任聯邦眾議員,任期至2011年。曾任眾議院多個常設委員會主席、委員。1997-2000年連續擔任眾議長。2009年2月,第三次就任眾議長,任期至2011年2月。2010年10月,作為勞工黨總統候選人羅塞芙的搭檔參加大選獲勝,2011年1月1日就任副總統,任期四年。

經 濟 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8位,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農牧業發達,是世界蔗糖、咖啡、柑桔、玉米、雞肉、牛肉、煙草、大豆等農產品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石化、礦業、鋼鐵、汽車工業等較發達,民用支線飛機製造業和生物燃料產業在世界上居於領先水平。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近六成,金融業較發達,經濟結構接近發達國家水平。1967-1974年,經濟年均增長率高達10.1%,被譽為「巴西奇跡」,巴躋身新興工業國行列。上世紀80年代,受高通貨膨脹困擾,經濟出現停滯甚至嚴重衰退。從90年代開始,巴西向外向型經濟模式轉軌。1994年政府實施雷亞爾貨幣穩定計劃,有效解決高通脹問題,經濟恢復增長。1999年發生嚴重金融動盪,經濟衰退,貨幣大幅貶值。其後,受國內外因素共同影響,巴經濟連續幾年增長緩慢。2003年,盧拉總統執政後採取穩健務實的經濟政策,控制通膨和財政赤字,鼓勵生產性投資和工農業發展,市場信心得以恢復,巴經濟開始走上穩定發展道路。盧拉連任總統後,推出「加速增長計劃」等一系列刺激經濟發展措施,巴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持續增長,經濟發展前景看好。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巴西經濟增速一度放緩,政府及時出台了一攬子穩定金融和刺激經濟措施,取得一定成效。2010年經濟增長7.5%。

2010年主要經濟數字

國內生產總值: 2.02萬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10471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7.5%

貨幣名稱: 雷亞爾(Real)。1雷亞爾=100分

匯率 1美元≈1.55雷亞爾

通貨膨脹率: 5.9%

失業率: 6.7%

【資 源】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達世界總儲量98%,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② 在巴西農作物種植面積規模大並且連片的是什麼喝什麼

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蔗糖、香蕉、劍麻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大豆、可可、柑橘、玉米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從圖中可以看出玉米、咖啡的種植面積廣、且集中連片.
故選:C.

③ 說出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奎亞那等國家各有哪些重要農礦產品

一、巴西重要農礦產品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巴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達世界總儲量98%,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石油儲量超過500億桶。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咖啡、蔗糖、柑橘、可可、生產、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畜牧業發達。
二、阿根廷重要農礦產品
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銀、鈾、鉛、錫、石膏、硫磺等。現已探明蘊藏量:石油28.8億桶,天然氣7635億立方米,煤炭6億噸,鐵3億噸,鈾2.94萬噸。水力資源豐富。森林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3左右。沿海漁業資源豐富。
國土面積的55%是牧場,農牧業發達,畜牧業占農牧業總產值的40%。全國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阿是世界糧食和肉類重要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糧倉肉庫」之稱。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高粱和葵花籽等。
三、智利重要農礦產品
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資源豐富,是國民經濟四大支柱。礦藏、森林和水產資源豐富,以盛產銅聞名於世,素稱「銅礦之國」。已探明的銅蘊藏量達2億噸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約佔世界儲藏量的1/3。銅的產量和出口量也均為世界第一。鐵蘊藏量約12億噸,煤約50億噸。此外,還有硝石、鉬、金、銀、鋁、鋅、碘、石油、天然氣等。盛產溫帶林木,木質優良,是拉美第一大林產品出口國。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第五大漁業國。工礦業是智國民經濟的命脈。耕地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全國森林覆蓋面積1564.9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0.8%。主要林產品為木材、紙漿、紙張等。
耕地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87.21萬公頃。近年來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小麥 185.2 燕麥 35.7 大麥10.2 水稻 11.7 玉米 150.8 土豆109111.6 甜菜 259.8 菜豆4.5 油菜籽 4.1
水果種植面積為18.79萬公頃。主要水果有梨、蘋果、葡萄、檸檬、獼猴桃等。
林業:2004年全國森林覆蓋面積8.42萬平方公里。天然林1344.3萬公頃,占國土面積17.8%,人工 林211.9萬公頃,占國土面積2.8%,混合林8.7萬公頃。主要樹種是輻射松(73.5%)和桉樹(18.5%),主要林產品為木材、紙漿、紙張等。
畜牧業:牧場面積12.93萬平方公里。2005年產牛肉21.56萬噸,羊肉0.92萬噸,豬肉41.07萬噸,雞肉54.99萬噸。
漁業:年捕魚量為493萬噸。
四、奎亞那重要農礦產品
礦產主要有鋁礬土、高嶺土和金礦等。土地肥沃,主要農作物有甘蔗、玉米、水稻、可可、木薯等。森林覆蓋率達90%,擁有熱帶特有的各種硬木及可提煉香精的花果木。

④ 烏拉圭的面積有多少

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位於國土南部,面積530平方公里,人口133.84萬(2012年,烏拉圭國家統計局),年平均氣溫16℃。蒙市是主要的工業、金融、交通和港口集散地,集中了全國60%的人口和80%的工業產值。周圍有屠宰冷藏聯合企業、皮革廠等傳統企業和石油化工、化學、橡膠和電機等現代企業,同時還有園藝、奶製品加工業、蔬菜栽植、畜牧業、養殖業。沿海地區生產各類穀物和油料作物,種植甜菜、甘蔗和柑桔,有肉類加工和奶品畜牧業,工業主要有製糖、屠宰冷藏、紡織、皮革和柑桔加工等。畜牧業地區主要分布於人口稀少的內地,當地居民主要經營肉類製品和皮革加工等,為國內市場和出口提供大部分活畜和羊毛。
烏拉圭經濟主要是以出口農業為主,早在20世紀初歐洲爆發戰事時,烏拉圭便大量出口農產品到歐洲等各地,令烏拉圭一度成為南美洲富裕的國家。現時烏拉圭經濟雖然不能與20世紀初相比,烏拉圭仍然是靠出口農業帶動。2000年南美洲爆發經濟危機,巴西和阿根廷率先為重災區,烏拉圭因為有一半出口是輸向巴西和阿根廷,結果也受到牽連,不但出口大跌,失業率還達到雙位數字。烏拉圭乃南美洲區中另一個經濟蕭條的國家,但2004年起,烏拉圭經濟開始隨著巴西、阿根廷復甦,在經濟危機下,烏經濟仍然增長,和旁邊的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形成鮮明對比。2011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469美元,在南美洲獨占鱉頭。另外,和一般拉美國家不同的是,烏拉圭基尼系數在拉丁美洲較小(0.446)。
在拉美處於中等發展水平。經濟規模較小,產業結構單一,依賴出口,能源依賴進口。農牧業較發達,主要生產並出口肉類、羊毛、水產品、皮革和稻米等。工業以農牧產品加工業為主。服務業占國民經濟比重較高,以金融、旅遊、物流、交通業為主。
實行自由市場經濟政策,積極參與地區經濟一體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烏政府積極應對,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穆希卡政府執政以來,注意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延續性,重視宏觀調控,控制財政支出,加強金融監管,優化債務結構,著力加強服務業,打造物流中心。當前烏經濟總體運行平穩,聯合國拉美經濟委員會預測2013年烏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8%。

工業
以農牧產品加工業為主,包括肉類加工、榨油、釀酒、製糖及罐頭、麵粉、牛乳、乾酪加工等,其次是紡織業,主要加工羊毛、生產棉紡和化纖產品。2009年全國共有工業企業13853家,工業部門勞動力12.79萬人,占總勞動人口20%,工業製造業出口額41.44億美元。2011年工業總產值1936.71億比索,約合100.49億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5%。

能源
能源依賴進口,2011年能源消耗總量為357.5萬噸石油當量,其中石油、電力和煤炭分別佔44%、22.4%和14.6%。原油全部依賴進口,2011年進口原油117.74萬噸。電力以水力發電為主,近52.2%電力從鄰國購買,2011年發電量為9357千兆瓦時。

農牧業
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農牧產品大部分供出口。2011年農牧業產值1109.19億比索,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3%。農牧業從業人口16.7萬,約占總就業人口的10.5%。2009年全國農業用地1486.4萬公頃,其中可耕地面積164萬公頃,固定耕種面積3.3萬公頃,灌溉面積21.8萬公頃。牧業用地面積1319.1萬公頃,牧場50576家,肉類、羊毛、皮革等傳統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1/3以上,是世界第六大稻米出口國。由於當地氣候和水等有利因素,烏全國水稻播種面積在2003/2004稻季擴大到195,641公頃,稻穀產量猛增至1,320,576噸,平均每公頃6.75噸。除原有的三十三人省仍為最大的水稻種植地區外,逐漸向烏北部和東北部地區擴展。塞羅拉爾戈省、阿蒂加斯省和塔誇雷博三省是水稻播種面積擴大最多的省份。 [10]
2006/2007羊毛季(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烏拉圭出口主要羊毛產品(毛條、洗毛、臟毛)1.88億美元,摺合凈毛44459噸。2007/2008羊毛季(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共出口主要羊毛產品(毛條、洗毛、臟毛)1.81億美元,摺合凈毛36594噸,摺合原毛5.58萬噸。 [11]

旅遊業
烏政府重視發展旅遊業,旅遊業發達。境外遊客主要來自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智利等周邊國家。埃斯特角和首都蒙得維的亞是主要旅遊地。2011年到烏外國遊客296萬人次,同比增長22.9%,旅遊外匯收入15.3億美元。

林業
烏拉圭政府鼓勵投資人工林建設,一座座山丘和坡地披上了聯片的桉樹和松樹綠裝。烏拉圭擁有天然林81.1萬公頃,人造林71.41萬公頃。
烏拉圭林產品出口主要以原木為主,出口值很小,但增長很快。1989-2001年間,包括紙張和紙箱在內的出口年均增長率達17%。1990年出口值僅為1300萬美元,2000年則超過了1億美元。2004年烏拉圭出口木材8800萬美元,占當年全國出口總值的3%,紙及其製品出口4970萬美元,佔1.7%。出口總值1.377億美元,佔4.71%。具體出口產品主要有:原木、紙和紙箱、鋸木、衛生紙、本冊和木漿。出口到了近30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出口市場是:西班牙、挪威、芬蘭、葡萄牙、巴西、阿根廷、智利、義大利、美國和日本。 [12]

⑤ 巴西的農業主要分布在哪裡

主要分布在東部(或東南)沿海地區地形平坦(以高原和平原為主)氣候濕潤,熱量充足等地方。

巴西以國土面積、可耕地資源、氣候特點等優勢以及世界對農產品需求增長為依據,確定「以農立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巴西有優質高產良田3.88億公頃,其中的9000萬公頃尚未被利用;2.2億公頃的牧場。

2004年的農牧業產值1802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3%;農村勞動力1770萬人,佔全國就業總數的37%;農產品出口值390億美元,占出口總量的40%,農業被視為拉動巴西國民經濟的火車頭。

(5)巴西農牧場面積多少擴展閱讀:

農牧業 可耕地面積逾27億畝,已耕地7670萬公頃,牧場1.723億公頃,咖啡、蔗糖、柑橘、菜豆產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第二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第一大大豆生產國、第四大玉米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雞肉出口國。2017年糧食總產量2.377億噸,其中大豆、玉米、大米三大農作物產量分別達1.14億噸、9784.3萬噸和1232.8萬噸。

除小麥等少數作物外,主要農產品均能自給並大量出口。能源結構 使用可再生能源較多的國家,2015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生產總量中所佔比例達41.2%,其中甘蔗制乙醇和水力發電分別佔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16.9%和11.3%。

乙醇、水電在可再生能源中佔比分別為41.1%和27.5%。有相對完善的核燃料循環工業。有鈾礦采冶、純化、鈾轉化、濃縮和核燃料元件生產能力。現有運行核電機組2台,在建機組1台。

依託農業優勢,巴西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綠色能源研發,從甘蔗、大豆、油棕櫚等作物中提煉燃料,成為世界綠色能源發展的典範。巴西不僅是世界生物燃料生產和出口大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全國范圍內不供應純汽油的國家。巴西消費的燃料中有46%是乙醇等可再生能源,高於全球13%的平均水平。

⑥ 從古至今全世界總統牧場面積多少

摘要 從古至今是有非常多的總統的 所以保守估計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2020年世界森林總面積為40.6億公頃所以全世界的的總統有的山場面積大概就是這么多 這個數據也是僅供您參考

⑦ 巴西陸地面積是多少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國土面積851萬平方公里,巴西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海拔200米以下的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5,世界著名的亞馬孫平原約300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3以上,海岸線總長約7400公里。

⑧ 世界主要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各佔多少

主要農作物在世界和我國的分布
1. 谷類作物
世界主要的商品穀物生產國主要分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年產量大於一億噸的有:中國、美國、印度和俄羅斯。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是世界著名的混合農業生產區,澳大利亞也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美國已形成專門化商品化的農業生產體系,玉米區、小麥區、乳畜帶主要農業帶主要分布於中央大平原。俄羅斯的小麥和玉米主產區集中在其後相對溫和的東歐平原以及緯度相對較低的南部頓河流域。西伯利亞各大河的上遊河谷兩岸。
小麥 按播種季節可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春小麥多分布在緯度較高或海拔較高、熱量條件較差的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中溫帶的東北平原、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我國以冬小麥為主,主要分布在暖溫帶的黃淮海平原地區,長江以南地區也有分布。
玉米 分布於北緯58°至南緯40°之間的 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從低於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地區,都能種植。以北美洲最多,次為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種植面積和產量以美國第一,中國次之,巴西居三,其他還有南非和墨西哥等。
中國的玉米集中分布在從東北經華北走向西南的斜長形地帶內,其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85%。中國可分為6個玉米種植區:北方春玉米區;黃淮海平原夏玉米區;玉米植株形態西南山地玉米區;南方丘陵玉米區;西北灌溉玉米區和青藏高原玉米區。
水稻 世界上的水稻生產,絕大部分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全球水稻種植面積1.5億公頃,總產量6億噸。亞洲的水稻生產和消費佔全球的90%。中國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和消費國,水稻年種植面積約2860萬公頃,佔全球水稻種植面積的1/5,年產稻米1 .85億噸。印度是也是水稻生產大國,總產量9300萬噸,居世界第二位。
2. 豆類作物、油料作物
大豆 世界大豆主要出口有美國、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近年來我國大豆產量維持在1600萬噸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數的大豆用於壓榨。中國大豆主產區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安徽、河南省等。
大豆是喜溫作物,夏季宜有高溫,適於我國北方溫帶地區栽培。由於大豆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最適於和其他作物輪作或套種間作。地區分布而言,大豆幾乎遍及全國,而以東北松遼平原和華北黃淮平原最為集中。在松遼平原大豆多半與春小麥進行輪作,也有和玉米間作、混作的。這里的氣候和土質條件適宜大豆栽培,種植的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商品率高,是我國最大的商品大豆生產基地。黃淮平原播種面積主要集中分布在淮河以北,石德鐵路以南,京廣鐵路以東的平原地區,一般與冬小麥輪作換茬,所產主要作為本區人民的口糧之一,商品率不高。
花生 在油料作物中,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的沙土和丘陵地區。中國花生分布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產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以北方的河北、河南,蘇、皖兩省北部等地區較多,山東半島、魯中南丘陵、冀東灤河下游、豫東黃泛區以及蘇皖兩省淮北地區是目前我國北方花生的重點產區。
油菜 油菜是我國最重要的油料作物,長江流域是我國油菜的主產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產帶,其菜籽總產佔世界菜籽總量的25%。近年有「北移南遷」趨向,如黃淮海平原、遼、黑及華南地區。
向日葵 向日葵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主產區北緯35°至55°之間。平均緯度差1°,氣溫相差1.5℃。近30年來總產量增長最快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增長率7.1%。世界上油葵的主產國是俄羅斯、阿根廷、法國,中國等。
我國向日葵主產區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如內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山西等省、自治區。向日葵的生產潛力很大,可向西南、中南和華東地區擴種。
3. 糖料作物
甘蔗 甘蔗生長期長,需水肥量大,喜高溫。巴西熱帶地區的光照使得這里非常適合種植甘蔗。現在,巴西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種植國。其他主要種植區有印度北部,西印度群島的古巴,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部等地。我國甘蔗種植面積十分有限,主要分布在台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六省。
甜菜 甜菜生長期短,耐鹽鹼乾旱,喜溫涼,分布在北緯65°到南緯45°之間的冷涼地區,其中俄羅斯、法國、美國、波蘭、德國和中國等種植較多。我國甜菜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三個產區,其中東北種植最多。在西南部地區,如貴州省的畢節、威寧,四川省的阿壩高原,湖北省的恩施和雲南省的曲靖等地,雖緯度較低,但由於海拔高、氣候垂直變化大,也可以種植春播甜菜。黃淮流域夏播甜菜區是近年發展起來的。
4. 飲料作物
茶 茶是茶屬植物中的常綠植物,它起源於中國西南部雲南、貴州、四川一帶。
茶樹有灌木和喬木兩大品系。灌木樹高1~3米,葉長約5厘米,特性耐寒,生長於中國長江流域各省,後來傳入日本、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俄羅斯等國。喬木樹高10~30米,葉長約15~36厘米,在熱帶氣候條件下生長茂盛,它主要分布於中國的西南、華南以及印度、緬甸和越南等國的部分茶區。世界主要產茶國主要有中國、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和肯亞馬拉維等。
茶樹最適合於生長在潮熱的條件下,最適合生長的氣候條件為10℃~30℃的溫度范圍,年降雨為203~229厘米,海拔高度300~2130米。海拔與濕度結合能促進必要的緩慢生長,茶樹種植的海拔越高,味道越醇,品質越高。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茶葉都來自於海拔1200米的灌木種植地——如海拔很高的斯里蘭卡、中國的武夷山、印度最好的茶葉生產地大吉嶺(Darjeelings)等。
咖啡 咖啡樹理想的生長環境是溫度在36℃到42℃,適當的海拔高度和年雨量在1000mm到3000mm之間,最好的土壤是分解的火山土,腐植土和透氣滲透性土壤的混合。
巴西各種等級及種類的咖啡佔全球三分之一消費量,也就是世界第一的咖啡生產國,除了上等咖啡外,一般咖啡是以量取勝。哥倫比亞是全球最大的洗凈淡味阿拉巴斯塔咖啡生產國,近年來平均產量為1100-1200萬袋,同越南角逐全球第二大咖啡生產國的寶座。哥倫比亞有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味道香醇,最受歡迎的有曼特寧。越南生產的Robusta咖啡,主要是雀巢咖啡和寶潔用來製造即溶咖啡的咖啡豆。安哥拉是全世界第四大咖啡外銷國,僅生產少量的阿拉比卡咖啡,是綜合豆中的上品。哥斯大黎加咖啡豆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味道溫和,濃郁,強烈芬芳。依索比亞是阿拉比卡種咖啡豆的始祖,酸度很高,帶有葡萄酒口味,溫和,味道強勁,香氣宜人。牙買加高山咖啡是西印度群島最好的咖啡,其中藍山咖啡在品質,特色,香味,甘潤方面,都是完美無缺。葉門生產摩卡咖啡(卡布奇諾+巧克力),從人們開始飲用咖啡以來,摩卡一直就是公認的好咖啡,有與眾不同的酸性,咖啡本身也十分香濃。委內瑞拉咖啡品質優秀,是世上最好的咖啡之一,溫和婉約細致,酸中帶有吸引人的香氣。
可可 可可原產於南美洲,19世紀後期被移植到非洲幾內亞灣一帶。可可喜高溫多雨,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有干濕季和微風氣候更佳。可可集中分布在南北半球等溫線20℃以內地區。可可全部生產在發展中國家,消費卻以發達國家為主。非洲佔世界總栽培面積的70%和產量的 1/2以上,是世界的最大的可可生產區。其中象牙海岸居首位,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產國(佔世界的30%)和出口國(佔1/3)。迦納被譽為「可可王國」,年產50多萬噸,幾乎全部用於出口,居世界出口量的第二位(佔16%)。奈及利亞、喀麥隆等國也較重要。拉丁美洲次之,約佔世界總栽培面積的1/4和產量的 1/3。巴西年產可可20多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第二位(佔5%)和出口量的第5位。近些年亞洲的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產量增加較快,現已居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五位,成為主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可可多輸往西歐和美國。
5. 植物性纖維作物、麻類作物
棉花 由於灌溉技術的進步和對棉花質量要求的提高,棉花日益向具有灌溉條件的乾旱地區集中。美國、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此外埃及和烏茲別克也是世界著名的棉花生產國。
埃及 位於非洲北部,氣候乾燥炎熱,其96%的國土面積為沙漠地,可耕地主要集中於尼羅河流域。農田面積雖少,但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良,自然環境利於棉花生長。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埃及也是長絨棉生產、出口大國。埃及棉田集中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及三角洲地區,其中以開羅附近和三角洲地區棉田面積最大,所生產的棉花佔全國的60%,且全為長絨和超長絨棉,埃及長絨棉佔全世界長絨棉產量的一半。開羅以南的整個尼羅河谷地為上埃及,也有棉花種植,除長絨棉外還有中絨棉。
中國 我國棉花生產集中分布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我國各棉區中,新疆光熱條件是最適宜種植棉花的,這使其出產的棉花擁有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品質優勢。新疆每年出產的棉花八成以上運往沿海紡織工業發達的地區銷售,支撐著中國工業用棉的三分天下。
新疆每年出產的棉花佔到世界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知名度。由於新疆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全國首屈一指,新疆棉花生產成本不僅遠遠低於其他國內棉區,也低於美國的棉花生產成本,這大大增強了國際競爭力,其龐大的產量也為中國棉花在國際市場上爭取了一定的話語權。
產量持續增長的新疆棉花,2007年在種植面積、總產量、平均畝產等7項指標上已連續15年位居全國首位。天山南北龐大的棉花產量使我國迅速成為世界最大的產棉國,今年新疆棉花產量預計將超過240萬噸,超過美國棉花總產量的一半。而這一「白色經濟」也憑借不斷增強的硬實力,改寫著中國棉花生產版圖。
烏茲別克是目前世界上第五大棉花生產國和第二大棉花出口國,2006-07年度種植面積139萬公頃,籽棉產量360萬噸(皮棉117萬噸)。有「白金之國」之稱。
蕉麻、劍麻、亞麻和黃麻
蕉麻是熱帶纖維作物。原產菲律賓。厄瓜多和瓜地馬拉等國有少量種植。中國台灣、廣東曾引種。蕉麻要求高溫、高濕,適宜生長於溫度27~29℃,年降水量2500~2800毫米的環境。要求土層深厚,排水好的肥沃土壤。從葉鞘中取纖維,硬質纖維,耐水浸,拉力大。用於織魚網、繩索、麻布或包裝袋等。
劍麻劍麻又稱西色爾麻,具有喜溫、耐旱的特點,適於熱帶、亞熱帶廣大地區栽培。劍麻原產中美洲,現世界上劍麻的主要產國有巴西、坦尚尼亞等,我國劍麻主要分布在生長於雷州半島及廣西部分地區。
劍麻纖維在海水中的耐腐特別強,因此適宜於製造艦艇和漁船的繩索、纜繩、繩網等,但近年來由於合成纖維的發展,在這方面的作用有逐漸被取代的趨勢。在劍麻製品正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如可製成優質牆紙、劍麻布、拋光輪、劍麻地毯、工藝品等。
亞麻是古老的韌皮纖維作物和油料作物。亞麻起源於近東、地中海沿岸。油用型亞麻又叫做胡麻。胡麻在我國至少有1000年栽培歷史。纖維型亞麻是1906年從日本引入的。中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亞麻喜涼爽、濕潤的氣候。亞麻纖維具有拉力強、柔軟、細度好、導電弱、吸水散水快、膨脹率大等特點,可紡高支紗,制高級衣料。
黃麻又名絡麻、綠麻。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黃洋麻的傳統產品是麻袋、麻布、麻紗線,麻袋是最主要的產品。我國有著豐富的黃洋麻資源,是繼印度和孟加拉國之後世界黃洋麻及其製品的第三大生產國。黃洋麻的可降解性,使其再產業用領域中大有作為,作為傳統產品的延伸,黃麻織物還可以用於製作樹干包紮、防寒凍和蟲害的包樹布,用於治沙保土、護坡護堤的網狀土工布,用於道路建設、無土草皮的氈狀席墊等土工產品。除此之外,黃麻還開始向家用和服用領域發展,目前已有企業開發出高支機織地毯高強度黃麻紗線,工藝黃麻細布及復合布等,在印度等國家,黃麻已用於生產膠高檔的產品如黃麻地毯、各式服裝、手提袋、鞋、帽、玩具、座墊、檯布、絨毯、包裝箱以及某些工藝品等。
6. 葯用作物、天然橡膠樹的分布
葯用作物——金雞納樹
金雞納霜,又叫「奎寧」。 金雞納樹,常綠喬木灌葉,闊葉,干高二三丈,冬季落葉代謝,新葉旋亦萌發,原產於南美洲的秘魯。目前,印度尼西亞的金雞納霜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
天然橡膠樹
天然橡膠樹屬熱帶雨林喬木,種植地域基本分布於南北緯15℃以內,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約佔世界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的90%。生產國主要有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越南、緬甸、斯里蘭卡等,尤以前三國為主,產量佔世界產量的60%以上,且將所產天然橡膠的絕大部分用於出口,其中,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出口占產量比高達90%以上。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最大生產國。
天然橡膠供給。我國天然橡膠產區有海南、雲南、廣東、廣西以及福建等地,主要集中在有海南、雲南兩省。一般情況下,海南割膠季節從每年3月25日至12月25日,雲南從每年的4月至11月25日。近幾年,我國干膠年產量在40~60萬噸之間,處於世界前五位。

⑨ 巴西國土面積是多少。。

巴西國土面積85l萬平方公里,人口1.6億人,其中農業人口佔23%。全國有可耕地3.7億公頃,目前已耕種的面積6300多萬公頃,僅占可耕地面積的17%。近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巴西並沒有一個全國的大豆生產計劃,種植面積的多少由農場主、農業合作社和農民根據市場情況自行決定

⑩ 巴西的農業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巴西的農業發達,是世界蔗糖、咖啡、柑橘、玉米、雞肉、牛肉、煙草、大豆的主要生產國。巴西是世界第一大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巴西又是是全球最大的蔗糖生產和出口國、第二大大豆生產和出口國、第三大玉米生產國,玉米出口位居世界前五,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雞肉出口國。可耕地面積約1.525億公頃,已耕地4660萬公頃,牧場1.77億公頃,2012農牧業產值同比下降2.3%,糧食總產量1.66億噸。主要糧食作物玉米,分布東南沿海一帶。

閱讀全文

與巴西農牧場面積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