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西發展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條件
受巴西暖流的影響;還有水資源充足,地形平坦,再就是勞動力相對充足,還有位於熱帶雨林區(赤道)氣候濕潤
㈡ 美國和巴西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哪些
美國和巴西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歷條件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為他倆處的地理位置想通。
㈢ 巴西的農業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巴西的農業發達,是世界蔗糖、咖啡、柑橘、玉米、雞肉、牛肉、煙草、大豆的主要生產國。巴西是世界第一大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巴西又是是全球最大的蔗糖生產和出口國、第二大大豆生產和出口國、第三大玉米生產國,玉米出口位居世界前五,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雞肉出口國。可耕地面積約1.525億公頃,已耕地4660萬公頃,牧場1.77億公頃,2012農牧業產值同比下降2.3%,糧食總產量1.66億噸。主要糧食作物玉米,分布東南沿海一帶。
㈣ 巴西農業條件是什麼【分有利和不利】要簡便
我們老師講過的,我記筆記了。
有利:土地肥沃寬廣地勢平緩(亞馬孫平原 巴西高原 世界最大高原)
降水源豐富(熱帶雨林氣候 亞馬孫河 世界流量最大面積最廣河流 地形雨)
日照充足(位於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
不利:環境受破壞 不適合太多種類作物生存
㈤ 巴西發展工業、農業的有利條件
1.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適合城市的發展
2.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
3.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適宜種熱帶作物.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
㈥ 巴西林業發展的區位條件有哪些
巴西擁有土地面積85100萬公頃,是世界第五大國,南北長從北緯5°到南緯33°,約3770公里,和東西的距離大致相同。氣侯從亞馬遜河流域的濕潤熱帶到東北的半乾燥熱帶,中央和南部地區的亞熱、暖帶氣侯等都有。
1980年推測人口為12000萬人,其中50%集中在國家南部和東南部,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密度從北部(亞馬遜族)平均每平方公里0.6人到西班牙州平均每平方公里114人。1960年到1979年20年間人口平均增加2.9%。林業對於巴西經濟起著很大作用。
㈦ 巴西的主要農業分布位置及有利條件
巴西鐵礦豐富,水力資源豐富,全國90%的電力來自水電.巴西的主要農作物有:咖啡、甘蔗等,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該地帶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熱量充足.(2)巴西受到關注的是熱帶雨林;受到關注的原因是: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目前正面臨毀滅的危險,對全球氣候影響巨大.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1)巴西的主要農作物有:咖啡、甘蔗等;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熱量充足;(2)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目前正面臨毀滅的危險,對全球氣候影響巨大.
㈧ 巴西農業的發展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巴西的地區發展也很不均衡。在經濟發達的南部、東南部地區,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資本投入。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是巴西的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東北部,雖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沒有灌溉系統,由於氣候乾旱,農業基本上「靠天吃飯」,是全國最落後的地區。欠發達地區的小農主要依靠傳統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種,對資源的破壞相當嚴重。
㈨ 巴西印度兩國發展農業共同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哪些
流域寬廣,土地肥沃
雨林眾多,
㈩ 巴西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農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帶請簡要分析該地帶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
巴西以咖啡質優、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原產於非洲的衣索比亞,1727年傳入巴西。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很適合種植咖啡,加之勞動力廉價,咖啡種植業迅速興起。19世紀,巴西的咖啡種植幾乎遍及全國,隨後又形成持續近一個世紀之久的「咖啡繁榮期」。咖啡大面積種植,給巴西帶來了財富和繁榮。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從而贏得了「咖啡王國」的美稱。咖啡是巴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國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種植園50萬個,種植面積約220萬公頃,從業人口達600多萬,年產咖啡200萬噸左右,年出口創匯近20億美元。近年來,由於出口結構的變化和國際咖啡市場不景氣,巴西咖啡生產和出口量有所下降。巴西人酷愛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費量達5.8公斤。近二十年來,隨著其它飲料的出現,巴西人均咖啡消費量仍超過3公斤。在巴西,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各式各樣的咖啡屋隨處可見。人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喝到濃郁芳香的熱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