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美國為什麼有很多 巴西人和墨西哥人
美國的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這是因為墨西哥是美國的鄰國,墨西哥人普遍生活狀況不是這么好,然後長年以來就很多人偷渡到美國,而且這個趨勢愈演愈烈。這就是為什麼川普一定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修建隔離牆。
⑵ 地球上人種如何劃分為何美國和巴西成為人種最復雜國家
地球上,不同的人種有不同的特徵,比如常見的體型、膚色、發色、面部特徵等。早在古埃及時期就有人種的分類,3000多年前古埃及將人種根據不同的膚色進行區分,分別是赤色皮膚的埃及人、黃色皮膚的亞洲人,黑色皮膚的尼格羅人和白色皮膚的西方北方人。
比如大家熟悉的名模吉賽爾·邦辰、阿德里亞娜·利馬、艾莉絲·布拉加等,這些女性不是入選全球最性感女性排行榜就是維密最有價值的模特,甚至連足球運動員都很美。
⑶ 巴西和美國相距不遠,為何氣溫相差那麼大
因為巴西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而美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熱帶由於太陽高度終年很大,所以終年炎熱;而溫帶冬冷夏熱,氣溫比熱帶低,比寒帶高。
溫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來講說,除了寒帶和熱帶以外的所有地區都屬於溫帶,故而亞熱帶和亞寒帶都屬於廣義溫帶的范疇。狹義的溫帶則不包括亞熱帶和亞寒帶。四季分明是溫帶氣候的最顯著特點。
熱帶,處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地處赤道兩側,位於南北緯23°26′之間,佔全球總面積39.8%。
熱帶的英文名稱為Tropics。本帶太陽高度終年很大,在兩回歸線之間的廣大地區,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現象,回歸線上,一年內有一次太陽直射,而且,這里正午太陽高度終年較高,變化幅度不大,因此,這一地帶終年能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氣候炎熱,稱為熱帶。赤道上終年晝夜等長,從赤道到南北回歸線,晝夜長短變化的幅度逐漸增大。在回歸線上,最長和最短的白晝相差2小時50分。由此可見,在熱帶范圍內,天文現象的緯度差異是極小的。熱帶的特點是全年高溫,變幅很小,只有相對熱季和涼季之分或雨季、乾季之分。全年溫度大於16攝氏度。
⑷ 巴西經濟並不發達,為何在WTO中將自己成為發達國家
因為權威機構沒有給發達國家明確的標准。
但是數據不會欺騙人們, 2018年,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降至2萬億美元以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降至9000美元以下。在美元堅挺的情況下,巴西貨幣急劇貶值,該國的經濟發展緩慢,巴西的工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預測,巴西2019年的人均收入可能已降至8500美元,與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相去甚遠。如今,巴西在各個新興經濟領域都缺乏競爭力,人均GDP不穩定,發達國家的頭銜還能負擔得起嗎?
⑸ 為什麼拉美的國家發展不成發達國家
北美洲並不是都發達,建議題主更改為為什麽拉丁美洲不能像美國、加拿大一樣發達!
歷史:
美洲一開始都是殖民地,美國、加拿大作為英國殖民地!南美則為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
在剛發現美洲時,南北美並沒有什麽差距,美國剛立國時甚至還比不上富饒的阿根廷與巴西!
那麽,他們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拉開差距的呢!工業革命!在工業革命之前,出產金銀的拉美可是富得流油!但是呢,拉美的財富都被宗主國掠奪走,剩下的一部分,拉美也用來揮霍掉了,而沒有將資本轉化為生產力!
而到了工業革命時期,大航海帶來的財富差不多敗光了,而原來的宗主國也衰弱的不成樣子!英國的蒸汽機一開,美國人就給弄過去了,開始建立起工業體系來!
而拉美呢?巴西種種橡膠、咖啡玩的是單一的種植園經濟,出口的是原材料,進口的是工業製成品;在剪刀差的神奇作用下,怎麽能發展起來呢。隔壁的阿根廷,憑藉著得天獨厚的潘帕斯草原,玩起了大牧場放牧業!都是第一產業。
而美國已經跟著英國投身入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中去,將原本差不多的拉美諸國遠遠地甩在了後面!第二次工業革命,則美國成為了最大的贏家,而拉美,呵呵!
而兩次世界大戰,拉美都沒扮演什麽重要角色!沒有成為五大流氓國家之一!
冷戰又不站隊!冷戰的科技成果,自然也無福分享!
政治:
現代政治制度:一則為君主立憲,二為民住共和;而這兩種制度的源頭一個是英國,一個是美國!
美國1862年9月22日就已經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野蠻的奴隸制!而巴西1888年5月13日才廢除奴隸!相差了足足一代人!而在1776年7月4日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就已經通過《獨立宣言》,擺脫英國殖民;而35年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爾才第一次參加獨立的戰斗;又晚了足足一代人!
雖然說好飯不怕晚,但拉美的政治制度還真算不上什麽好飯!
而且拉美諸國的政治制度,總是容易走極端!一會來個獨裁者,搞反動統治!一會又左翼上台,搞國有化!政治動盪不安,國家怎麽能夠平穩發展!
人文:
與美國和加拿大的白人文化不同,拉美號稱種族大熔爐;世界各地來到新大陸的人種,稀里糊塗的混了幾百年;是又有白加黑又有黑黃配!
但是去美國的白人以英德後裔為主,而拉美白人則以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後裔為主;按矮大緊的說法:拉美白人骨子裡就留著祖上的懶血,熱情奔放有餘,而艱苦奮斗的基因不足!這從歐債危機哪些國家叫苦不迭,哪些國家屹立不倒就可看出。
缺少奮斗基因的人組建的國家,憑什麽乾的過能奮斗的人組成的國家呢!
地緣:
跟美國做了鄰居,是拉美倒了八輩子血霉!美國視拉美為自家後院,不許他人染指!但美國又不想自家後院掘起個能跟自己叫板的小弟!於是對拉美使出了渾身解數:暗殺、戰爭、經濟控制、煽動政治運動等等!
拉美沒有在美國掘起前掘起,就註定了她的悲劇!
這點看天朝就可以看出!西有世界屋脊、茫茫大漠阻擋,東面、南面又臨海,中間又地肥水美,得天獨厚地緣優勢能阻擋強敵又有利於發展,加上中華民族骨子裡的勤奮、吃苦耐勞;我們率先強大,並在長久的時間里獨霸東亞!
想一想,要是歷史上老毛子率先強大起來了,咱今天會過什麽日子!
所以周邊小國以及老毛子對中國的掘起這麽不善!誰也不願意跟一個需要仰望的大國做鄰居!
而拉美就這樣跟美國做了這麽久的鄰居,被壓制的不成樣子!
⑹ 為什麼美國,前蘇聯和巴西的三大球實力那麼強,卻給人
工業概覽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美國工業布局的特點是發展地區集中,分布不平衡;如汽車工業集中在底特律及其周圍五大湖區各州,這里集中有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和克萊斯特汽車公司,其汽車產量和銷售額均佔全國總數的80%左右;造船業集中在4個地區,最主要的是以波士頓、紐約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海灣地區;第二個是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磯、聖地亞哥地區;第三個是墨西哥灣各港口四周地區;第四個是五大湖沿岸地區;鋼鐵工業集中在匹茲堡。因此地臨近煤礦和五大湖工業區,容易獲得煤、鐵礦石的供應,背後又緊靠大西洋沿岸的工業區,有利於鋼鐵業的發展;飛機製造及航天業則集中在西雅圖、洛杉磯等西部地區;高技術工業,如電子計算機、光纖通信、激光技術、生物工程等則集中在加利福尼亞洲的矽谷周圍地區。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狀態,一方面,傳統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工業國家的劇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被稱之為「夕陽工業」;另一方面,以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整個工業水平下降的趨勢;自70年代中後期以來,美國工業雖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挑戰,但其在世界工業中所佔的份額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鋼鐵工業鋼鐵工業為美國經濟三大支柱之一,70年代以後,鋼鐵工業面臨著設備老化,勞動生產率低下,國際競爭激烈等方面的挑戰,處境非常困難;為此美國鋼鐵工業部門從80年代初開始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企業結構調整;據估算,美國鋼鐵工業僅在80年代後半期就投入企業和設備技術改造資金6000億美元,使其轉爐效率、連續鑄鋼能力、帶鋼軋機等技術和設備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當然,同其它工業部門相比,美國的鋼鐵工業仍有很大困難,這不僅是美國國內因素所致,而是因為鋼鐵設備生產能力過剩,是一個帶有全球性的問題;近10年來,世界鋼鐵總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美國鋼產量則一直保持在世界總產量的11%左右。世界前20名大型鋼鐵企業中,美國佔有7家,它們是:美國鋼鐵公司(U.S.SteelGroup)、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Steel)、國民鋼鐵公司、共和鋼鐵公司、內陸鋼鐵公司(InlandSteelInstries)、阿姆拜鋼鐵公司以及約翰和拉費爾公司。汽車工業美國汽車工業是本世紀剛興起的一個工業部門,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國汽車產量達到歷史最高點—1290萬輛後逐年下降,美國三家最大的汽車公司都出現了10億美元以上的虧損。為此,這三家大汽車公司都在80年代著手進行了企業調整和改革;經過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與調整,美國汽車工業到80年代後半期渡過了難關,使美國汽車產量連續幾年保持在1100萬輛的水平,三大汽車公司的汽車產量均居世界最先進行列;其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車公司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三位,克萊斯特汽車公司排在日本日產汽車公司、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七位;進入90年代以來,因受美國國內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汽車工業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車公司宣布,3年內關閉12個工廠,裁員1.6萬人,到1995年,該公司將關閉21個工廠,解僱7.4萬名職工;這是美國汽車工業衰落的一個縮影;1991年,美國共銷售汽車1230萬輛,比1990年下降11.5%,為1983年以來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萊斯特三大汽車公司在美國汽車市場所佔的銷售份額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車公司的虧損額高達70多億美元,這一境況使布希總統1992年初訪問日本時,也要帶上三大汽車公司的董事長,以幫助美國汽車工業渡過難關。建築工業建築工業與鋼鐵工業,汽車工業並列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地位相當重要,它消費全國冶金工業10%的產品,70%的水泥、玻璃、磚瓦,40%的木材,50%的油漆工業產品,並佔有全國8%的運輸能力,被稱作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建築業發展迅速,也帶動了其它工業部門的增長速度;到1972年創歷史最高紀錄,年建房230萬套;但在此之後,建築工業隨著美國經濟的衰落而衰退;到1981年降至最低點,年建房110萬套,不足1972年的50%;從1982年開始,建築工業又開始回升,到1988~1989年度,甚至達到了繁榮的程度;但也許正是由於這種繁榮,使銀行業對房地產和建築業信貸過度膨脹,造成了1990年民用高級住宅和公樓嚴重過剩,年底有1/3的新建築閑置無用,銀行貸款回收困難,導致對工商企業和個人信貸的收縮,引發了1990年第四季度開始的美國戰後第九次經濟衰退。美國建築業現代化程度很高,設計技術和管理水平也居世界領先水平;在建築材料的應用上,也大膽採用新材料,如特種塑料、鋁合金、大面積平板玻璃等,在抗震力學和建築結構設計等方面,仍領導世界建築工業的發展方向。機器製造業美國機器製造業在二戰前落後於德國,到1969年,美國的機床產值才超過德國和前蘇聯,躍居世界第一位,但到70年代後期,則又面臨世界各國的挑戰;美國機器製造業由大約500家大公司組成,但在1972~1986年間,美國在經合組織各國機床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4.9%下降到11%。里根政府為了阻止這一與國防工業密切相關的部門繼續衰落,提出了一項「國內行動計劃」,在限制進口的同時,增加資金投入;1988年,由於美元貶值和投資需求的增加,機器製造業部門狀況有所改善,訂貨增加,生產回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僅為1.5%左右;在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製造方面,美國所面臨來自日本的挑戰更為嚴重,外國高級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幾乎佔領了美國國內市場的75%左右。高技術工業與美國傳統工業普遍衰敗的狀況相反,美國的高技術工業則生機勃勃,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潛力;高技術工業包括微電子技術、電腦軟體、機器人、通訊設備、計算機輔助設計、光纖技術、超導研究、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技術等。美國政府把高技術工業作為提高經濟增長率、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據經合組織估計,美國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電信、生物工程、化學及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部門居世界首位,只有在工業機器人、計算機晶元和金屬合方面落後於日本。電子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技術是現代高技術工業的核心。此外,美國在高分子化學、生物工程、新材料與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超導、核能等方面,都保持著世界領先的位置,並對這些領域的繼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能源工業能源工業部門是美國工業中最大的部門,它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電力、核能等;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是美國能源工業中最主要的部門,1989年,美國能源消費構成是:石油佔40.3%;天然氣佔24.1%;煤炭佔24.8%;核能佔5.8%;水力及地熱佔5.0%;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很大,全國50個州都發現有石油和天然氣;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為美國提供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分,60年代末期國際上出現石油危機後,美國的採煤業才略有回升;特別是從70年代中後期開始進行的採煤技術設備更新運動,使美國煤炭採掘業的技術裝備和勞動生產率都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美國煤炭的主要產區是阿巴拉契山脈一帶,僅此處煤炭產量就佔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除傳統的石油和煤炭能源外,美國還特別注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目前美國正在開展利用潮汐、合成燃料、太陽能等新能源;核能更是美國大力發展的重點,1970年,美國擁有核電站19座,1980年增加為70座,1990年則增加到110座,另有4座正在興建中,按這種增長速度,到1995年,美國的核能發電量就可以超過煤炭發電量,位於石油之後居第二位。
⑺ 為什麼歐美國家就是巴西和美國人比較愛整容,剩下的都不愛整容。。。。。。。。
為什麼歐美國家就是巴西和美國人比較愛整容,剩下的都不愛整。因為在美國和巴西的話,由於經濟的發展以及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富裕,所以才會流行出那麼多整容的人。
⑻ 比較巴西與美國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相同點:1.都位於西半球
2.礦產資源都較為豐富
3.都是世界面積大國
4.都以白色人種為主
不同點:1.美國跨寒、溫、熱三帶,巴西大部分位於熱帶;
2.美國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乾燥;巴西以熱帶雨林為主,氣候濕熱
3.美國通用英語,巴西通用葡萄牙語
4.美國是發達國家,而巴西是發展中國家。
⑼ 自然條件優越的巴西,為什麼無法躋身於世界發達國家之中
說到巴西,首先讓人想到的是足球王國,它不僅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還是金磚國家、20國集團成員國。
巴西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緊鄰大西洋,領土面積多達851.5萬平方公里,人口2億多,是世界第五大領土大國。境內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鐵、鎳、錳、鋁、鉛、錫,金等有色金屬,以及石油儲藏量均居世界前列。
(面對經濟萎縮的巴西人)
四、沉重的稅負。
在巴西,會計和律師成為最有錢景的職業,這是因為當地的稅法不僅復雜,還時常修改。沒有專業的財務和法律知識,稍有不慎就會違法。
巴西落後的工業基礎和高福利之間的矛盾,是靠高稅負來支撐的。在巴西,除了進出口貿易要繳納名目繁多的關稅,國內貿易買賣雙方也要繳稅。而且各個州的稅收政策還不相同,就連當地稅務局在處理稅務違法時,有時也難以查出問題根源,只能給出一個他們認為的漏洞,來判定有罪。
沉重繁雜的稅負,讓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只能把商品價格大幅提升,這也是巴西物價高得離譜的原因。而高物價帶來的消費低迷,形成惡性循環,加劇了國民經濟的萎縮。
正是因為有歷史和現實中這些問題,具有優良歷史條件的巴西,才難以實現經濟的騰飛,躋身發達國家之列。
當然,如果巴西大力改革,釋放潛能,利用先天的地理優勢,成為世界強國,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