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西經濟為什麼衰退啊
巴西這個國家的國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五,自然資源極其豐富,人口一個億多一點,可謂是地大物博,條件是得天獨厚,按理說不應該發展的這么慢,反而卻面臨著長期的衰退,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人的因素。如果用人種論來回答的話可能會引起糾紛,但是這也是核心問題,要想回答此問題人的因素是無法避免的。世界上有幾個民族在發展經濟,發展科學技術方面做的很不錯,比如猶太民族,比如日耳曼民族,比如昂格魯撒克遜民族,比如漢族,再比如大和民族,那在世界上無論是經濟還是科學技術上都是排頭兵,當然這五類民族如果再細分排名也是可以的,具體怎麼排,大家心裡有個自己喜歡的排名就可以了,此處不細說了。單說這個巴西,民族組成比較復雜,大家知道巴西是葡萄牙的前殖民地,主要是葡萄牙後裔的白人統治著這個國家,土著印第安人,販賣過來的黑色,移民過來的日本人,德國人等人種經過幾百年的通婚混血,造就了今天的巴西。但是主題就在巴西這個國家是葡萄牙前殖民統治者統治過的國家,巴西基本上繼承了葡萄牙的衣缽。葡萄牙這個曾經的大航海時代的海上霸主早就墮落了,直接從發達國家淪落到發展中國家,更慘的是,這幾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最嚴重的幾個國家就有葡萄牙,被戲稱為"笨豬五國"。試想一下,宗主國都這么笨,繼承衣缽的巴西也好不到哪去。巴西人天生熱情奔放,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習慣了,動不動就載歌載舞,哪還有心思搞科技搞經濟。回頭看看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這些年取得的成就哪一件不是咱們艱苦拼搏努力奮斗出來的,所以說,還是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
B. 巴西為何無法崛起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這能怪巴西嗎
巴西不能崛起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拉丁美洲長期被帝國主義壓迫,剝削,阻礙了自身經濟發展,另一個原因是巴西的發展戰略有問題,沒有充分利用自己豐富的能源發展工業。
巴西雖然國土面積851萬平方公里,世界第五位,國土遼闊。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此外,礦產資源也很豐富。鈮、錳、鈦、鋁礬土、鉛、錫、鐵、鈾等29種礦物儲量位居世界前列。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已經探明鐵礦儲量333億噸,佔世界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探明儲量153億桶,居世界第15位,南美地區第二位(僅次於委內瑞拉)。這么豐富的能源卻沒有幫助巴西躋身世界強國,是不是浪費資源呢?朋友們,你怎麼看。
C. 巴西面積大人口多,地理位置好,為什麼就是發展不起來
巴西發展不起來是由於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歷史原因導致的。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一個優勢的地理位置條件十分的重要,比如說新加坡,港口城市,就是因為地處馬六甲海峽導致了新加坡的極速發展,雖然地理位置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單純的地理位置無法支撐起一個國家的飛速發展,巴西就是最好的例子,作為地理位置來說巴西絕對是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擁有著多個世界級的港口,而且緊鄰大西洋,能夠通過大西洋和歐洲交易,但是我們都知道,巴西的經濟發展的卻不怎麼樣,這是為什麼了?
一個國家想要成為世界強國,必然不是因為某一個原因成為世界上的強國,都是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的,對於現在的國家來說,想要成為世界強國,就要不斷的增強自身的科技實力,對巴西來說是如此,對我們中國來說也是如此。
D. 印度和巴西,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印度語言不夠統一,各邦自治,商品流通時經過各個邦要給這些邦繳稅,基礎設施,文化程度,思想觀念不同,故印度發展不起來。
巴西在過去一百多年一直都在青春期,一直都是新興市場,永遠長不大。
1941年,旅居巴西的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寫了一本熱情洋溢的書,題目叫《巴西:未來之國》。茨威格像贊美自己的情人一樣贊美巴西。他寫到:「如若有幸看到巴西無盡的繁茂,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將獲得持續一生的美麗。」
1941年,多難的歐洲再度風雨如晦、山河破碎。茨威格目睹歐洲文明的沉淪,已是肝腸寸斷。巴西卻像是一個世外桃源。茨威格談到,在歐洲盛行的是邪惡的種族主義,但在巴西,異族通婚卻是整合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巴西幾乎從來沒有打過仗。巴西的建國和獨立,沒有經過什麼血與火的洗禮,輕盈得如同一片飄然降落的羽毛。
巴西長期以來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王室一開始也不怎麼重視巴西,到後來才發現,巴西這顆明珠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葡萄牙。19世紀初,國力已經衰落的葡萄牙發現自己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法國和英國正在打仗,拿破崙給葡萄牙王室發出了最後通牒:到底站到哪邊?趕緊給個答案。如果選擇法國,那英國馬上會報復,強大的英國海軍會把葡萄牙的海路封鎖得死死的。如果選擇英國,拿破崙的鐵騎會一路殺過來,里斯本一定會陷落。最後,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選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出路:三十六計,走為上。逃跑吧。
這一幕歷史真是壯觀。葡萄牙王室、所有的貴族、政府高官、教士和將軍們,帶著金銀細軟,匆匆登船啟航,向著巴西方向駛去。葡萄牙?不要了。若昂六世在巴西過得「樂不思葡」。拿破崙兵敗之後,若昂六世很不請願地回到葡萄牙,但臨走的時候把自己的王位繼承人佩德羅王子留在了巴西。佩德羅王子乾脆不回葡萄牙了。1822年,他宣告巴西獨立,自稱巴西皇帝。
1831年,佩德羅一世把皇位禪讓給五歲的孩子佩德羅二世,因為佩德羅二世是在巴西出生的,可能更容易被巴西人接納。佩德羅二世是一位少有的明君,他天性好學,更像是一個被束縛在王位上的學者。他用了一生的努力,終於在巴西廢除了奴隸制。但就在里約熱內盧全城歡慶的時候,年邁的佩德羅二世卻在米蘭的酒店裡忍受病痛的折磨。當他療養結束,計劃回國的時候,巴西民族主義者群起反對。年老的國王早已厭倦國事,他沒有一絲抵抗的慾望,高貴而冷靜地交出了帝國的桂冠。
巴西的經濟發展像一個連續劇。歐洲的殖民者剛到巴西之後,在這里找不到任何有剝削價值的東西,他們帶回來的不過是幾只華麗的鸚鵡。正因為如此,巴西最初才能倖免於歐洲人的蹂躪。17世紀,巴西經濟的主角是甘蔗。甘蔗是從維德角移植過來的,這東西到了巴西,插在地里,沒有人管,都能長得又粗又壯。榨汁也不需要什麼工具和技巧,就用黑奴,像驢子拉磨一樣,就能把最後一滴甘蔗汁榨出來。可是,從甜菜中提取糖分的方法出現之後,巴西的蔗糖業很快就衰落了。
18世紀,巴西發現了金礦。德國經濟學家桑巴特甚至說,如果沒有巴西的黃金對歐洲經濟命脈的強烈刺激,歐洲資本主義工業就不會迅猛發展。淘金熱吸引著大批人口深入巴西內地。當時,美國領土才剛被開發出六分之一,巴西已經勘探了每一塊土地。可是,淘金熱來得快,去得也快,歷史上一度繁榮的黃金城,很快衰敗為「黑金鎮」。
19世紀巴西經濟的主角是咖啡和橡膠。咖啡不能用機器種植,只有在咖啡業,奴隸的價值才會高於機器。在橡膠園里勞作的工人,生存狀況甚至比奴隸更為惡劣。可是,由於供給過剩,咖啡價格一落千丈。橡膠本是巴西的土著植物,一個英國青年賄賂海關官員,把七萬克種子帶回英國,橡膠很快被移植到馬來半島,巴西從此失去了壟斷地位。
20世紀,到了工業化的時代,巴西有世界上最豐富優質的鐵礦,但她卻缺少煤炭。它有廣袤的森林,卻要進口紙張;棉花原產自巴西,但棉織品卻要從英國購買。在巴西的歷史上,每一次的經濟繁榮都如霧如電,「事如春夢了無痕」,到頭來不過是夢遺中的快樂。
巴西永遠也長不大。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真正懂得巴西。巴西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是我們所不能想像、不能承受之輕。
E. 從發展到衰落,巴西是如何一步步邁入「資源陷阱」的
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一場席捲全世界的經濟震盪,對巴西更是一場致命的打擊,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巴西經濟與資源的過度捆綁,自然也得接受經濟隨價格波動的命運,這也是巴西經濟大起大落的背景,也是近十年來巴西經濟持續低迷的原因。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單純依賴資源輸出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繁榮,但歸根結底創新才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將賺錢的本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證經濟的持續繁榮。
F. 南美洲第一大國巴西,為何就是無法崛起呢
巴西地大物博,物產豐盈,要領土面積有領土面積(850萬平方公里),有人口有人口(2億多),要資源有資源。巴西人民從來不知飢寒交迫為何物,首先他們是熱帶國家,不知道什麼是冷,其次他們日照充足,摘果子都能吃個飽,另外巴西美食可是一絕。
很長一段時間里,巴西只有兩大勢力,一派是大地主,一派是貧民,能夠接受良好教育,給社會注入理性和活力的中產階級還孕育在襁褓之中。這就導致了巴西獨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要麼是代表「大地主階級」的軍政府上台,要麼就是代表平民的民粹勢力上台,這些人能搞好經濟嗎?另外一些國家也不願意往這里投資,因為巴西太偏了,它在南美洲,無論距離東亞還是西歐,都太遠了。他們倒是離美國挺近的,但是美國怎麼可能是一個好鄰居,一直在明裡暗裡的壓制他們。
G. 為什麼巴西墨西哥這樣的國家就發展不起來
還是體制問題。拉美國家,人懶,腐敗,犯罪橫行,可政府缺乏強腕打擊犯罪,疏於治理腐敗,卻過度保護勞工權益,對於小企業百般折騰,國有大型企業被蛀蟲掏空長期虧損,民營企業經濟發展緩慢。這樣的大環境下,有利犯罪分子和腐敗,有罪不罰,市場環境處於不正當競爭下,經濟發展當然很困難
H. 從巴西獨立到現在發展速度為何這么慢
截至目前,巴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時間已有39年。為什麼巴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時間如此之長,其發展的經驗教訓對於中國有何借鑒意義?在巴西學者看來,巴西之所以遲遲跳不出陷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國內的貿易環境、金融發展、環境政策影響未來的投資前景。瓦加斯基金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費爾南多·維羅索教授就指出了當前巴西的競爭力和營商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世界銀行對私企進行過一次調查,是關於在巴西營商的障礙,得到的答案包括貪腐、稅法稅負、法律法規等,這些環境在拉美國家都處於平均偏下水平。而另外一個調查報告顯示,巴西基礎設施供應不足是首要阻礙,但是稅法體系問題緊接其後,因此,可以看出,稅法稅負的問題是巴西最亟待解決的。」
I. 為什麼巴西跳不出「拉美陷阱」
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時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市場機制擇優淘劣效應等一系列因素,都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我國還處於發展轉型過程中,一些體制機制方面的缺失或漏洞,成為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並且,分配製度改革相對滯後也是造成收入差距過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突出的是經濟與社會的畸形發展,城鄉二元矛盾突出;分配不公,社會兩極分化嚴重,大量的城市貧民和失去土地的農村移民陷入嚴峻的生存困境之中;從而導致社會動盪和政局動盪,以及嚴重的經濟危機和外債危機,使拉美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急速下滑,進入80年代出現了持續的衰退。
J. 作為世界第五大國家,為什麼巴西遲遲沒有發展起來
巴西是世界第五大領土國家,其國土面積多達85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我國和美國。同時,巴西的人口也多達2億以上,僅次於我國、印度、美國和印尼。因此從領土和人口上,巴西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五大國家,具有成為世界強國的先天條件。
但是巴西時至今日,都沒有成為世界發達國家,雖然巴西2018年的GDP總量達到1.87萬億美元,但平均到每個人身上,也只有8940美元。而同屬於美洲大陸的美國,2018年的GDP總量達到20萬億美元,人均GDP更是高達42萬美元。
那麼,同樣靠發現新大陸起源的巴西,為何沒有成為像美國那樣的世界強國呢?
(里約熱內盧風光)
三、地理條件的困頓。
除了歷史迷茫和政治亂局,巴西的地理條件,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優越。巴西屬於典型的海岸山地貌。幾乎整個海岸線,都被崇山峻嶺阻隔於內陸之外,而炎熱赤道的附近,反而一馬平川。
這就造成巴西想利用海岸線,發展大工業,大物流,建設大城市,成為不可逾越的夢想。要知道,世界上大多發達國家,無不是出海便利,航運發達。
再看巴西最大的兩個海濱城市,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一個位於高山和深海之間的一塊小平地上,連山腳都密密麻麻布滿了房子。想發展工業或是大型航運業,幾無可能。而聖保羅則處於海拔700米的高山之上,比我國的山城重慶都高出600米。想要從海邊卸貨運到這里,山間的陡峭盤旋公路,同樣令人望而卻步。
這種地形地貌,使得各個城市間相對孤立。連修建高速公路、高鐵都異常艱難,只能靠飛機通行。想要像咱們一樣搞什麼深莞惠一體、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帶等令國人熱血沸騰高大上的名詞概念,簡直是痴人說夢。你還能指望巴西搞啥工業經濟!能在山上挖個礦,種下大豆,多出產點糧食就不錯了。
所以,在政治亂局和地形結構的先天條件限制下,巴西人也認命了,心累了。什麼超級大國的夢想,讓它隨風而去,還是看球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