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頓將軍的「打耳光事件」是怎麼回事
1943年夏,美國陸軍中將、第七集團軍司令巴頓將軍在西西里的前線打了一個被他認為是蓄意逃避打仗的年輕士兵一記耳光。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當時,第七集團軍已攻佔西西里首府巴勒莫市,正與蒙哥馬利元帥指揮的英國第八集團軍相配合,揮師直指西西里西北重鎮墨西拿。戰斗進行得異常艱苦,美軍官兵傷亡慘重。8月10日,正在前線巡視的巴頓將軍來到醫院看望傷病員。在這些掛了彩的士兵中間,一個既無綳帶又無夾板的士兵引起他的注意。他詢問士兵患了什麼病,得到的回答是:「我的神經有病」。這位易於動努的將軍立即打了他一記耳光,同時摸著手槍命令他返回前線,否則就要交由行刑隊槍斃。
巴頓作夢也沒想到,這輕率的一記耳光,險些斷送了他那輝煌的前程,並使他的事業蒙上了濃重的陰影。
那位被醫生診斷為患有憂郁型神經官能症的士兵挨打事件,被視為巴頓將軍嚴重違犯軍規,在軍內外引起軒然大波。在國會里,一些議員義憤填膺指責巴頓侵犯人權。一位議員甚至要求將巴頓撤下來調到西海岸的日本人收容中心去。他認為,讓這位粗暴的將軍在那裡打「小日本」的耳光,那才算是得上「人盡其才」。只是因為羅斯福、史汀生、馬歇爾等人的極國袒護,巴頓將軍的軍事職務才得以保留,而以向士兵們公開道歉了結此事。
然而,巴頓這一耳光的影響卻遠未了解。它的第一個消極後果就是:本來已在擬議中的由他替換正在義大利本土作戰受困的克拉克將軍的計劃不得不告吹。許多人相信,假如由巴頓指揮義大利戰役的話,盟軍決不會等到1946年6月才打到羅馬。
當然,巴頓這一耳光也不能說沒有積極意義,這首先是體現在對美軍中軍閥主義作風的歇制。其次,對戰爭進程有著十分微妙的影響。這就是:聲名赫赫的巴頓在這一事件中陷入 的困境為布雷德利將軍的迅速提升開了綠燈。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早就想把布雷德利到高級指揮崗位上來。在他們看來,精明強乾的布雷德利比性格暴躁的巴頓更具大將之才,只是由於經歷與資歷稍遜而不便迅速提升。巴頓在這一耳光事件中所蒙受的恥辱顯然造成了一個機會。在選擇「霸王戰役」——直接進攻西歐的登陸戰的高級指揮官時,艾森豪威爾果斷決定將巴頓麾下的第二軍軍長布雷德利越級提升為集團軍群司令,而巴頓反而成為布雷德利的屬下。從此,就正式形成了美國陸軍中三人掌軍的局面,他們組成一部和諧的戰爭機器:艾森蒙威爾組織直轄市,布雷德利運籌策劃,而在前面沖鋒陷陣的,仍然是那位勇敢而粗暴的常勝將軍巴頓。
B. 巴頓將軍因什麼成名
熱血與豪膽!
其實巴頓之所以成名不僅僅是一樓說的那樣,巴頓有鎮壓退伍軍人的英雄壯舉(另一個是邁克爾瑟,剩下的一個是艾森豪威爾)。
有美國坦克兵之父的美稱。
有打士兵的壯舉,有美墨沖突時優異表現。
以上是奠定了其成名的基礎,至於二戰時的表現是其成為世界名將!
C. 泰羅和佐菲為什麼會被巴頓殺死
因為不小心弄著火了,所以巴頓演員把佐菲扔水裡,後來也就那樣了,後來又重拍了一個,M87光線直接秒了巴頓
D. 巴頓為什麼被譽為「血膽將軍」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1885~1945),美國陸軍四星上將,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他最大特點就是以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勵部下,用自己的個性去影響部下在戰場上奮勇向前。
名言妙語
戰爭是人類最壯觀的競賽!戰斗中強者勝,弱者亡。
一品脫的汗水可以挽救一加侖的鮮血。
軍人也是一個公民,實際上公民的最高義務和權利就是拿起武器保衛祖國。
生平介紹
1885年11月11日,巴頓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軍人世家。他的曾祖父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一位準將,祖父和父親都畢業於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巴頓19歲進入西點軍校。他對橄欖球、田徑、劍術等都很擅長,特別是劍術方面頗有造詣。
1909年,巴頓從西點軍校畢業,被派到騎兵部隊服役。1911年,他被調到華盛頓附近的梅葉堡服務,曾臨時充任過陸軍總參謀長伍德和陸軍部長史汀生的侍從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巴頓被調往第八騎兵團,成為潘興的副官和親信。1917年4月17日,巴頓隨潘興到了法國,仍做他的低級副官和司令部的營務主任。他感到在將軍的參謀部里工作雖然很榮幸,但卻難以干成大事。巴頓主動請求把自己調到戰斗崗位上去,於是潘興讓他去組建坦克部隊。
巴頓首先遠赴考察,以熟悉這種新式武器的性能和用法,1919年回國後,被派往米德堡坦克訓練中心。然而,1920年的國防法案改組了美國陸軍,把裝甲兵的位置擺在步兵之下,並降低了正規軍官的軍階。巴頓被降為少校,回到騎兵部隊任職。此後的20年間,巴頓在夏威夷和美國本土擔任過十幾個不同的職務。並被送入騎兵學校、指揮參謀學校和陸軍大學深造。
1940年7月,巴頓回到裝甲兵,任第二裝甲師的旅長,不久便升任少將師長。1941年12月7日,美國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頓大顯身手、嶄露頭角的時機終於到來。1942年初,巴頓升任第1甲軍軍長。隨著戰爭的發展,巴頓預見到美國軍隊有被派往北非和中東作戰的可能,便在美國南部開辦了一個沙漠戰地訓練中心,對其人員進行嚴格的訓練。當年7月,在決定執行「火炬」作戰時,巴頓被任命為戰役集群司令,率部在卡薩布蘭卡地域登陸,佔領了法屬摩洛哥,並任駐摩洛哥總督。
1943年2月,美國第二軍在突尼西亞被隆美爾打得落花流水。艾森豪威爾調巴頓從摩洛哥來接任第二軍軍長,並授予恢復美軍士氣的重任。巴頓到任後,首先下令整頓軍風紀,規定每個軍人必須隨時戴鋼盔、扎綁腿,連護士也不例外。在他的指揮下,該軍在以後的作戰中戰績卓著,與英軍配合殲滅德意軍隊25萬人。巴頓因戰功顯著而被提升為中將,被士兵稱為「頂呱呱的鼓氣人」。7月,巴頓調任美國第七集團軍司令,配合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登陸,攻佔了巴勒莫等地。
巴頓作風粗暴,曾因毆打士兵引起美國軍內和國內輿論的反對,在馬歇爾、艾森豪威爾等人的保護下才倖免撤職。但是他並非不關心士兵,只是痛恨逃兵和懦夫。他認為受到精心照料的士兵會成為最好的戰士。他常說年輕軍官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士兵比知道軍事戰術更為重要。
1944年1月,巴頓前往英國任第三集團軍司令,在這之前,因為毆打士兵的事件,許多人反對把一個集團軍交給巴頓,但艾森豪威爾還是選擇了巴頓。他深知巴頓的戰術天才對這場戰爭的重要意義。諾曼底登陸戰役開始後,巴頓的部隊於7月集結在柯騰丁半島上。准備發動「眼鏡蛇」作戰。這個突破性的作戰計劃,很適合巴頓的作戰風格。巴頓的任務本身是向西攻佔布列塔尼地區,但是,他的進攻精神和運動戰速度終於把局部的突破變成了全面運動戰,迫使德軍全面撤退。到8月4日巴頓指揮的部隊已經向魯昂進擊,佔領了雷恩,抵達富熱爾,並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向瓦恩挺進。
巴頓一路拚命進攻,8月16日向東進至塞納河,堵住了殘余德軍的退路,隨後直插巴黎與奧爾良之間的缺口。8月底,他馬不停蹄地抵達繆斯河。至9月間,在補給和燃料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渡過莫斯里河並攻佔南錫。11月8日,巴頓再度進攻,不久便進至齊格菲防線。12月22日,他帶領3個軍向巴斯托尼進攻,與被困的美軍傘兵師會合。接著,又經過1個月的進攻,搶先渡過萊茵河,長驅直入德境,並與蘇軍勝利會師。
德國無條件投降後,巴頓兼任美軍管治下的德國巴伐利亞軍事行政長官。可他不但毫不掩飾對社會主義蘇聯的敵視,相反卻對納粹表示同情,甚至在記者招待會上稱大多數普通的德國人參迦納粹黨和美國人參加共和黨「差不多」,此言一出,輿論一片嘩然。艾森豪威爾只得將其調離第三集團軍,改任第十五集團軍司令,負責編寫二戰戰史。
1945年12月,巴頓外出打獵時遇車禍受重傷,終因搶救無效於21日在德國海得堡陸軍總醫院去世,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經典戰役
1943年7月,巴頓被任命為第七集團軍司令。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協同友軍在西西里島登陸。
10日凌晨2時45分,西西里戰役的登陸行動開始了。上午8時左右,巴頓在「蒙羅維亞」號旗艦上獲悉,各路部隊進展順利:第三師佔領了利卡塔8英里長的海岸線,正在迅速向內地推進。在傑拉灣方向,第一師控制了皮亞諾·盧波的重要交通樞紐以及傑拉城機場。缺乏實戰經驗的第四十五師雖然登陸後陷入混亂,但也向內陸推進了5英里,並繼續前進。與此同時,英軍方面也傳來好消息:蒙哥馬利部隊的登陸行動十分順利,沒有遇到頑強的抵抗就佔領了錫臘庫扎。
但是,真正的戰斗還在後面。很快,義大利老將古佐尼將軍開始組織反擊。他命令第十五裝甲師從西向東猛撲,以一個裝甲旅堵住英軍沿東海岸公路向北的進軍路線,同時命令德國戈林師和2個精銳的義大利裝甲師向傑拉的盟軍發起猛攻,企圖把立足未穩的巴頓部隊趕下大海。
關鍵時刻,美國海軍的炮火發揮了巨大威力,使敵軍的幾次攻勢嚴重受挫,被迫撤退。然而,危險並沒有真正解除。巴頓清醒地看到,美軍的當務之急是把坦克和火炮卸運上岸,否則,如果第二天敵人的裝甲部隊發動全面進攻,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巴頓在下午立即改變了計劃,命令第二裝甲師和第十入團迅速登陸,並做好戰斗准備。巴頓信心十足,決定第二天親自登陸參戰。11日上午9時30分左右,巴頓在參謀長蓋伊、副官斯蒂爾的陪同下,帶著幾名士兵登上了西西里島。
此時的傑拉平原已成為炮彈傾瀉的場所,濃煙滾滾,一片狼藉。德軍康拉特坦克部隊向美軍海灘陣地發動了大規模進攻,曾幾度突破了防線。巴頓下達了死命令:「堅守崗位,不準後退一步,後退就是失敗!」第一師拚死反擊,不讓德軍抵達海灘,他們絕不想進行第二次登陸。不久,第二裝甲師艱難地離開了沙灘,也加入到進攻的行列。
由於英軍進攻嚴重受阻,使整個戰局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東路美軍的作用已經由助攻轉變為主攻。巴頓認為,攻擊的目標應該是巴勒莫。17日,巴頓親自飛往北非,決心說服亞歷山大,改變整個戰役的進程。亞歷山大同意了巴頓的請求,希望他能夠使盟軍奪回主動權。
巴頓返回後火速進行了戰斗部署。他把第三師、第八十二空降師和第二裝甲師組成一個暫編軍,由凱斯將軍指揮,對巴勒莫進行決定性打擊。同時,布雷德利所屬的第四十五師在西側向北推進,切斷海岸公路。19日,巴頓下令,快速挺進,5天內拿下巴勒莫。暫編軍立即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21日佔領了卡斯特爾維特拉諾。22日抵達巴勒莫城下。美軍閃電般地到達,使巴勒莫守軍驚慌失措,根本無法組織抵抗,大部分未來得及逃跑而被俘,停泊在港口的大量船隻也被美軍奪取。同日,巴頓隨第二裝甲師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巴勒莫市,在豪華的王宮中建立了他的司令部。23日,第四十五師進至泰爾米尼——伊梅雷塞以東海岸地帶,從而將西西里島一分為二。
攻佔巴勒莫極大地鼓舞了同盟國的士氣。對於巴頓在這次行動中的表現,艾森豪威爾在回憶錄中評論道:「他的迅速行動很快使敵人只剩下墨西拿一個港口;它挫傷了龐大的義大利軍隊的士氣,並且使巴頓的部隊能夠從西部進攻,以打破東線的僵持局面。」
8月初,盟軍發動了全線進攻。由於德軍的頑強抵抗,盟軍僅取得了有限的進展。在特羅英納發生的戰斗最為激烈,古佐尼在這里實施了24次反擊,布雷德利的第四十五師等部隊進行了殊死抵抗。
為了減輕布雷德利的壓力,巴頓連續實施了3次小規模的兩棲躍進,每次有1至2個營的兵力登陸。西西里島北海岸多是懸崖峭壁,敵軍撤退時破壞了橋梁和道路,埋下數以萬計的地雷,正面進攻困難重重。而巴頓組織的小規模兩棲躍進充分利用了瀕海翼側,如進展順利,能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17日凌晨,在盟軍的強大壓力下,軸心國軍隊全部被趕出了西西里島。上午6時30分,美軍的先遣隊進入墨西拿。10時30分左右,巴頓凱旋入城。他胸前佩戴著艾森豪威爾將軍前一天授予他的第二枚優異服務十字勛章,乘著標有3顆銀星的指揮車,以勝利者的姿態在墨西拿的大街上慢慢行駛,西西里登陸戰役宣告結束。
人物點評
巴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上取得的驕人功績,以及在軍事訓練和實戰中創造的成功經驗和作戰方法,使他在美國軍事史冊上留下了光輝一頁。巴頓的一生呈現出鮮明的個性特點,引起世人不同評論。艾森豪威爾認為:「在巴頓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和不可逾越的障礙,他簡直就像古代神話中的大力神,從不會被戰爭的重負所壓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次戰役中,沒有任何一位高級將領有過像巴頓那樣神奇的經歷和驚人的戰績。」很多人也認為他是「一位統率大軍的天才和最具進攻精神的先鋒官」,是「20世紀的拿破崙」。當然,也有人認為他「勇猛有餘、智謀不足」、「驕傲自大、華而不實」。或許《紐約時報》對他的評論要更加貼切一些:「歷史已經伸出雙手擁抱了巴頓將軍。他的地位是牢固的。他在美國偉大的軍事將領中將名列前茅……遠在戰爭結束之前,巴頓就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引人注目、妄自尊大、槍不離身、篤信宗教又褻瀆神靈。由於他首先是一個戰士,因而容易沖動而發火;由於他在急躁的外表之下有一顆善良的心,所以易受感動而流淚,他是一個奇妙的火與冰的混合體。他在戰斗中熾熱勇猛而殘酷無情,他對目標的追求堅定不移。他絕不是一個只知拚命的坦克指揮官,而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
E. 巴頓為什麼仇視蘇聯
可能是當時蘇聯太強大了吧,美國想實現獨霸歐洲的夢想受到蘇聯的制約,巴頓的軍功也離不開蘇聯的配合,蘇聯是美國最不想結盟又不得不結盟的國家,巴頓也一樣,有了蘇聯和朱可夫,他的軍功顯得遜色很多,我猜或許這是一個使他仇視蘇聯的原因吧。
F. 巴頓為什麼在西西里島戰役中大勝後被撤職了呢
1943年7月10日,西西里島戰役正式拉開了帷幕。盡管盟軍總兵力與守軍總數比為1:2,但是在強大的海空軍支援下,攻島部隊歷時38天佔領全島,為盟軍打開了從南部登陸歐洲的大門,導致了墨索里尼的下台和義大利的投降。
此戰的英雄非喬治.巴頓莫屬。他的第7集團軍4天推進320公里,攻佔巴勒莫,俘敵5萬,並率先攻佔墨西拿,將軸心國軍隊趕出了西西里島。巴頓一戰成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美國英雄,彰顯了美軍的戰斗潛力和影響力。
其次,以美軍為主導的“赫斯基8 號”行動被蒙哥馬利推翻,繼而推出自己的計劃。顯然,美軍這次又成了盟軍進攻的配角,掩護英軍的側翼。這件事讓巴頓十分惱火,雖然他仍然盡職盡責,全力以赴,但不服氣始終貫穿整個戰役。
機會終於來了。由於蒙哥馬利的優柔寡斷,英軍遭到德軍優勢兵力的圍堵,巴頓分兵攻佔巴勒莫,打開了戰役局面,繼而又先於英軍攻下墨西拿。他的輝煌一下子蓋過了蒙哥馬利,以實際行動狠狠的教訓了自以為是的英國“小個子”。
G. 巴頓將軍,在歷史上有幾次重大的戰役,它對世界軍事歷史上,有什麼重大影響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 Jr.,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GCB、KBE,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
一戰
1916年 31歲 作為潘興的副官到墨西哥,參加鎮壓當地農民的起義。 1917年 32歲 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頓作為潘興的副官,同赴法國,其間他曾經負責組建組訓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並指揮一支坦克旅作戰,獲「優異服務十字勛章」。 1918年 33歲 9月,指揮部隊參加聖米耶勒戰役和馬斯-阿貢納戰役。
二戰
1944年 59歲 1月,到英國就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 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巴頓指揮第3集團軍跟進。 8月,進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隨即協同盟軍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 12月,在阿登戰役中,他奉命率部隊支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打退了德軍。 1945年 60歲 3-5月,巴頓率領部隊突破德國「齊格菲防線」,強度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進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邊境。
詳情http://ke..com/view/14767.htm
H. 巴頓縱橫歐洲,為什麼他不是五星上將
美國和我國一樣戰區司令才能當五星上將(元帥),陸軍共五位五星上將,馬歇爾 陸軍參謀長(相當於陸軍司令),艾森豪威爾 歐洲戰區司令,麥克阿瑟 太平洋戰區司令,阿諾德 空軍司令,因空軍未獨立成軍占陸軍名額,布雷德利 十二集團軍群(相當於蘇軍的方面軍)司令,巴頓的頂頭上司,其麾下五個集團軍,130萬美軍,授銜五星上將時已是美軍陸軍參謀長,首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50年),與他職務對應的是21集團軍群司令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與這些人比,巴頓僅是第三集團軍司令,不可能授銜五星上將。說巴頓一個集團軍幾十萬人就能縱橫歐洲,你太小瞧曼斯坦因 古德里安 隆美爾這些德軍名將了,盟軍是用上千萬陸軍把德國堆垮的。
與我國不同的是美軍陸軍和海軍同樣重要,甚至現代海軍已超過陸軍,所以,十位五星上將海軍也佔五席。
I. 喬治·巴頓被譽為美國的戰神級存在,這是為何
之所以被譽為戰神級別的存在,是因為喬治巴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喬治巴頓對戰爭作出的卓越貢獻。
喬治巴頓1885年出生在加州的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喬治巴頓就立志成為一名軍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加了美國遠征軍,在一戰期間第一次統領美國的坦克部隊。這位他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負傷歸國後,巴頓稱為美國陸軍裝甲戰的主要推動者,職位也不斷的攀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頓已經成為第二裝甲師的指揮官。
1945年喬治巴頓因為車禍去世,但是在美國人民心中,他是永遠的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