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的汽車主要用什麼為動力

巴西的汽車主要用什麼為動力

發布時間:2022-03-15 07:04:35

Ⅰ .巴西汽車工業發展模式是

巴西從葡萄牙統治時期到現在四百多年時間里,以「單一經濟」聞名於世。1500~1550年以採集巴西木(紅色染料)為主。1650~1700年巴西東北沿海地帶大量生產蔗糖,17世紀末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黃金與金剛石後,「採金狂」延續了150年。1850年後進入咖啡興旺期,成為「咖啡王國」。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才致力於產品多樣化,注重國民經濟的發展。

自1947年以後的30多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被譽為「巴西經濟奇跡」,其中1968~1974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以上,這種增長速度是世界上少見的。1960~1981年間,其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許多工業產品產量已躋身於世界前幾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資源貧乏,而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巴西與巴拉圭聯合興建了伊泰普水電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利用甘蔗等生產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規模生產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業項目。自30年代開始,巴西加速推行「進口替代」的工業化方針,並著手發展重工業。60年代中期採取外向發展戰略,加強與國際市場聯系。70年代中期以來,則強調執行進口替代與鼓勵出口相結合的工業化方針。利用外資、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專利和先進設備,並進行創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動國內資本更新和技術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資,努力開發本國人力資源,大力培養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進巴西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經濟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燃料動力緊張,糧食缺乏,外債聚增,通貨膨脹率高,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貧富兩極分化等。巴西經濟對世界市場依賴較深,從而使其經濟的發展直接受制於世界經濟形勢,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國民經濟就呈下降趨勢。

Ⅱ 為什麼巴西的汽車完全使用酒精

因為巴西在80年代受到石油強烈打擊,政府下決心開發新能源,巴西又盛產甘蔗,有了這個原料,乙醇就可以大量的製造,隨之而來大量的乙醇汽油便替代了污染嚴重的汽油。期間,這個改革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看了GCD要多多學習啊!
回答滿意請給點表示吧。。

Ⅲ 巴西為什麼發展以乙醇為燃料的汽車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油田早晚有一天是會被采空的,人類需要尋找新的燃料,乙醇作為燃料發動機器可以是一條出路,但是由於乙醇燃燒產生的能量少,所以作為發動機燃料動力弱、不禁燒。類似於乙醇的新能源還包括天燃氣汽車,同樣因為動力弱、且具有易爆炸的安全隱患,在幾個城市計程車目前還被應用。目前,最適合作為新能源的就是電動車,電動車環保、動力強,所以國家大力發展電動車。不過電動車也有其弱點:充電時間長,普通充電需要12個小時以上才能充滿;就算是採用快充也需要2個小時。而且續航里程較短,目前國際最先進的電動車廠商特斯拉,最長續航里程也才達到480公里。
人類在新能源的探索發現上面的路程還需要很長,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杜絕資源浪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做的。

Ⅳ 巴西汽車為什麼以酒精為燃料

酒精排硫量小,環保

Ⅳ 汽車工業的巴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政府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使巴西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迅速轉變成先進的工業國,成為戰後經濟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在工業化進程中,巴西的汽車工業迅速崛起。經過短短 20 年的發展,巴西就跨入了世界 10 大汽車生產國的行列。 1978 年,巴西汽車年產量突破 100 萬輛大關.
在汽車工業起步之前,巴西只能利用進口零部件裝配小型載重汽車、推土機和拖拉機.在政府的引導與扶持以及跨國汽車公司的參與下,汽車工業迅速發展成巴西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 「 火車頭 」 。在汽車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巴西政府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汽車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巴西政府採取了各種政策措施,積極推動汽車工業的發展。政府的政策導向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 5 個方面。
政府支持汽車工業發展的力度與方式
(1) 推行 「 增長點 」 產業政策,推動汽車工業的發展。
「 增長點 」 產業政策是在庫比契克執政時期 (1956--1961) 制定的全國經濟發展計劃中實行的。這一政策旨在通過對各部門和各行業的比較研究,找出對整個經濟具有刺激和帶動作用的主導產業並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這些產業,所謂 「 增長點 」 就是指這些主導產業部門。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巴西政府把汽車工業確定為經濟的 「 增長點 」 ,將汽車工業作為具有推動力的主導產業加以重點發展。 1956 年,巴西政府制定了一項汽車工業發展計劃,並成立了 「 促進汽車工業特別委員會 」 ,確定發展汽車工業的方針是進口替代,並以此帶動本國發動機等機械製造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積極吸引外國直接投資
50 年代中期,庫比契克政府實行大量引進外資的政策,除放寬外資在企業中的股權比重外,還通過免稅等措施鼓勵外資轉入製造業,豁免外資企業的進口稅,免徵外資在巴西新建企業第一年的銷售稅,並為外資企業提供優惠貸款等。在引進資金、設備和技術以發展汽車工業的過程中,巴西政府還採取了以下具體措施:鼓勵外國汽車公司用進口設備作為投資,並在外匯方面予以優待;對汽車部件的進口給予優惠的兌換率;通過逐步限制部件的進口,保證參加投資的公司不會受到後來競爭者的影響;外國汽車公司享有 100 %的股權。
在上述優惠政策的刺激下,跨國汽車公司紛紛到巴西投資設廠。 20 世紀 50 年代末,福特、通用、大眾、賓士等汽車公司在巴西設立子公司,奠定了巴西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 1957 年,巴西已生產汽車 3 . 1 萬輛,到 1960 年產量升至 13 . 3 萬輛。
20世紀90 年代,巴西繼續奉行引進外資的政策,外資紛至沓來。福特、通用和大眾汽車公司都加大了,在巴西的投資力度,賓士公司也將巴西作為卡車和公共汽車的定點產地。本田、豐田、戴姆勒一克萊斯勒、雷諾、 PSA 等汽車巨頭都相繼在巴西投資生產汽車。
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
長期以來,巴西政府非常重視發展交通運輸業,突破這一制約經濟發展的 「 瓶頸 」 ,為經濟的增長創造良好條件。
二戰後,巴西的交通運輸業十分落後,全國的公路不足 1000 千米 。巴西在 1948 ~ 1955 年和 1956--1961 年全國經濟發展計劃中均將交通運輸業列為發展的重點,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自 60 年代起,巴西出現了所謂的 「 公路熱 」1960--1977 年,公路里程總長從 48 萬千米增加到 150 萬千米。 1976 年,巴西全國約 75 %的客貨運輸由公路承運。到 1992 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 166 萬千米,其中干線公路11 . 5 方千米,其他等級公路 154 . 5 萬千米 ,每輛汽車平均佔有公路 123 米 。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為巴西汽車工業的騰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嚴格保護國內汽車市場
為保護本國汽車工業,巴西政府長期採取高關稅政策以阻止汽車的進口。此外,巴西還利用進口配額甚至頒布法令禁止進口等措施限制外國汽車進入巴西市場。
在 20 世紀 50 年代汽車工業的起步階段,巴西政府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高昂的進口關稅保護了巴西汽車市場,為汽車工業的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
1976 年,巴西進一步強化進口替代政策,繼續實行 40 年代末實行的 「 同類產品法 」 ,並採取限制進口措施。 1980 年,巴西政府頒布進口管制條例,實行進口許可證制度,工業品的進口稅率大幅度提高。另外,巴西對國內已能基本滿足需求的耐用消費品 ( 如汽車及其零部件 ) 成倍提高進口關稅,或明令禁止進口。直到 1990 年 3 月科洛爾政府執行 「 開放經濟世界 」 的政策後,巴西對汽車進口的禁令才解除。
巴西對進口汽車徵收的關稅稅率從 1991 年的 60 %逐步下調到 1994 年的 20 %,致使 1991--1995 年間巴西每年進口汽車的數量從 2 萬輛驟增至 30 萬輛,年均增長率為 96 . 8 %。在這種情況下,巴西政府在 1995 年 2 月重新提高了關稅稅率,先由 20 %升至 32 %,兩個月後又提高到 70 %,從而遏制了汽車進口的增加, 1996 年進口轎車的數量僅為 15 . 7 萬輛,較 1995 年減少了將近一半。
積極推動汽車的國產化
巴西政府早在 1956 年就作出規定:在 3 年內,每輛汽車 90 % --95 %的部件要在巴西製造。 50 年代後期,在鼓勵外國汽車公司到巴西投資的同時,巴西政府要求外國汽車公司提出投資計劃 ( 計劃中必須列入採用當地生產的部件裝配汽車的比重逐步增大的內容即由最初占 45 %逐漸增加到占 95 %左右 ) ;巴西政府在對汽車部件的進口給予優惠兌換率的同時,要求隨當地生產的汽車部件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對汽車部件的進口。
各大汽車生產廠家對國產化都很重視。早在 1957 年,產量最大的巴西大眾汽車公司所生產的大眾輕型運輸車的國產化率就已達到 50 %; 1961 年年底,大眾輕型運輸車和大眾甲殼蟲汽車的國產化率均達到 95 %。 1962 年,巴西所生產汽車 90 %的零部件實現了國產化。從表 l 可以看出,大眾汽車的國產化率提高很快。 七八十年代引導發展酒精汽車
由於巴西嚴重依賴石油進口,因此, 70 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對巴西經濟的影響很大。 1975 年,巴西政府制定了使用酒精的計劃,旨在從甘蔗中提煉酒精,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80 年代,為普及酒精汽車,巴西政府對酒精汽車的銷售採取了一些鼓勵措施:降低工業產品稅,調低酒精汽車的價格,對酒精出租汽車免徵銷售稅。這些措施極大地推動了酒精汽車的銷售。 1980—1985 年間,酒精轎車佔新發照轎車的比重從 35 %提高到 96 %。
80 年代末以來,汽油和酒精的價格差逐漸縮小,使巴西新發照汽車出現了明顯的結構變化,酒精汽車所佔比重大幅度下降。 1985--1989 年間,酒精轎車的比重從 96 %下降到 61 %。到 90 年代後期,酒精汽車所佔的比重已很小。
對汽車車型生產的引導
20世紀70 年代初,為鼓勵載重汽車和公共汽車的生產,巴西政府頒布法令,將這兩種汽車的工業產品稅分別由 10 %和 12 %減為 5 %,同時給予那些國內尚不能生產的必備零部件以進口豁免權。在優惠政策的刺激下,巴西汽車廠商增加了這兩種汽車車型的生產。同時,為適應石油危機的新形勢,巴西增加了耗油量小的小型客車和貨車的生產,減少耗油量大的大型車輛的生產,並研製以混合燃料和酒精為動力的中小型汽車。
巴西汽車工業以生產轎車為主,而轎車又以價格便宜、經濟實用的普及型車為主,其產量占轎車總產量的 50 %以上。在形成這一格局的過程中,巴西政府發揮了一定的引導作用。在轎車工業的起步階段,巴西汽車生產廠商曾一度立足於國際市場;以 CKD 方式引進高檔轎車部件組裝出口,並加強零部件的國產化。到 1965 年,雖然轎車的國產化率已高達 95 %,但由於缺乏國際競爭力,巴西產轎車仍無法進入國際市場.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車型過於陳舊,二是國產化後質量欠佳而成本高昂。由於價格偏高,巴西國內市場也難以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巴西政府於 1967 年制定了鼓勵使用經濟普及型轎車的政策。這一政策對汽車生產廠商起了積極的引導作用,使他們轉而以開拓巴西國內市場為主,重點生產經濟普及型轎車。僅用 15 年時間,巴西每千人擁有的轎車就由 1965 年的 14 輛增至 1980 年的 77 輛。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在節能和環保浪潮的推動下,小型轎車成為國際汽車市場備受人們青睞的車型。巴西政府運用稅收政策鼓勵人們購買低價位小型轎車,從而刺激了小型轎車的生產。如從 1993 年 4 月起,政府降低 「 普及型汽車 」 即排氣量小於 1 升 的轎車的稅收,使轎車售價中稅收所佔的比重從 1991 年的 35 . 6 %降為 1993 年的 17 %。政府的稅收政策大大刺激了民眾對小型車的需求。對排氣量小於 1 升 的汽車的需求量從 1992 年的 9 . 3 萬輛增至 1997 年的 87 . 2 萬輛,明顯高於汽車總需求的增幅,這類汽車占國產汽車總銷售額的比重從 1992 年的 16 %提高到 1998 年的 73 %。
積極促進汽車出口
大力發展對外經貿關系是巴西 60 年代經濟戰略調整的中心.巴西政府把增加出口和使出口產品多樣化作為進一步推動工業化和全國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戰略措施,為擴大汽車等產品的出口,巴西政府除採用通常的財政刺激手段 ( 如減免稅收,提供優惠貸款,出口,補貼以及簡化出口手續 ) 外,還採取了本國貨幣不定期的貶值、完善對外貿易基礎設施等舉措。巴西政府對增加汽車出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76 年,為促進各類汽車的大量出口,巴西汽車工業第 10 次展銷會在聖保羅城舉行。 1977 年,巴西全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協會成立了一個負責汽車配件出口的對外貿易局,加強未組裝的成套汽車配件的出口業務,以利於本國中、小汽車配件廠的生產發展。
為擴大出口,巴西政府還制定了 Befiex 計劃,規定汽車工業可以用不超過 1 / 3 的出口收入免稅進口物品,並提供利率優惠的出口貸款。 1973—1979 年間,巴西汽車的出口總值為 10 億美元。 90 年代,巴西政府還規定,出口汽車和零部件的企業可以以優惠的稅率進口汽車,從而刺激了汽車的出口。 1997 年巴西汽車出口量達 41 . 7 萬輛,創造了新記錄。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發展本國汽車工業的過程中,巴西政府一直積極進行政策引導,使汽車工業形成了獨特的政府推動型發展模式。巴西汽車工業的發展基礎很差,在發展過程中政府也沒有投入多少資金,但藉助跨國汽車公司的力量,巴西很快就跨入了世界 10 大汽車生產國的行列。巴西生產的汽車不僅能夠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還出口到全球 60 多個國家。汽車出口為巴西掙得了大量外匯。汽車工業發展成為巴西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同時也帶動了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並增加了就業與稅收。從這些方面看,巴西政府所發揮的作用是較為成功的。
但有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巴西政府 90 年代之前,巴西通過關稅和非關稅措施保護國內汽車市場,阻止汽車進口。巴西甚至頒布了禁止汽車進口的法令。在政府的保護之下,巴西汽車工業得以起步並迅速發展。政府的市場保護舉措無疑對巴西汽車工業的初期發展起了良好的作用.這也是後起國家在夾縫中求生存、發展本國汽車工業的一條重要經驗。但是,嚴格的國內市場保護也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成為造成巴西汽車工業缺乏國際競爭力的根源。第一,它導致國內汽車市場價格過高狀況的出現。巴西的汽車生產成本高於國際水平,國內市場保護措施可以在高價格的情況下保證汽車生產廠商有利可圖。結果, 90 年代巴西取消汽車進口禁令、降低關稅後,外國汽車大舉進入巴西市場,汽車進口額大幅飆升。巴西政府被迫重新提高了汽車進口關稅,以阻止汽車的進口。第二,在嚴格的市場保護下,陳舊的汽車車型也能銷售出去,因此,汽車生產廠商不想耗巨資研製或引進最新的車型,這樣就影響了產品的升級換代,也不利於提高研究與開發能力。第三,巴西政府限制進口汽車零部件,使各汽車生產廠商無法開展國際分工與合作,因此,巴西產汽車的質量達不到國際先進水平。
進行市場保護是巴西汽車工業特定發展階段的產物,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面對國際汽車業開展並購重組和進行戰略合作的大潮,巴西汽車工業面臨相當嚴峻的挑戰。

Ⅵ 巴西大量使用乙醇汽油的原因

巴西石油短缺,但熱帶氣候廣闊,盛產甘蔗.巴西為解決能源問題,利用本國大量生產甘蔗的有利條件,以甘蔗為原料製造酒精,並大力發展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現在巴西百分三十的汽車根本就不使用汽油了,完全使用酒精,另外百分之七十的汽車使用的是乙醇汽油.
故選:B.

Ⅶ 汽車是用什麼作為動力

汽車是有自主動力源,主要在公路或馬路上行駛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橡膠輪胎,用來運載人或貨物。汽車原稱「自動車」,因多裝用汽油機,故簡稱「汽車」。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汽車是用內燃機做動力,主要在公路或馬路上行駛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橡膠輪胎。用來運載人或貨物。」但這樣給汽車下定義有失嚴謹。一則摩托車也是自行驅動、無軌、用汽油機;二則拖拉機也使用內燃機、無軌、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車輪;三則過去的蒸汽機車是採用外燃機;四則現在的汽車還可以用天然氣、煤氣、甲醇等為燃料,何況還有太陽能車、電力車等。因此,目前對汽車的解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Ⅷ 巴西有哪些汽車品牌

巴西自主品牌僅有Aqrale和TAC這兩家本土公司。但巴西汽車品牌很多,世界汽車著名企業均在巴西投資設廠,例如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Chrysler、大眾Volkswagen、美國的福特Ford、通用GM、義大利的菲亞特Fiat和伊維科Iveco、日本的本田Honda、三菱Mitsubishi、尼桑Nissan、豐田Toyota。

法國的標致Peugeot和雷偌renault、瑞典的富豪Volvo、斯卡尼亞Scania,英國的Land-Rover和巴西的Agrale等。巴西各汽車企業2002年生產組裝汽車數量排序為:菲亞特位居第一,其他依次是大眾、通用、福特、標致、雷偌、本田、豐田、戴姆勒克萊斯勒等。

(8)巴西的汽車主要用什麼為動力擴展閱讀:

巴西汽車工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得到迅速發展,90年代中期,巴西汽車市場完全打開,巴西被各大汽車廠商視為世界上最有潛力的汽車市場之一,這些廠商紛紛前往投資擴產,其中包括德國的賓士、大眾;美國的福特、通用;義大利的菲亞特、依維柯;日本的本田、三菱、日產、豐田;法國的標致-雪鐵龍和雷諾;瑞典的沃爾沃、斯堪尼亞等。

繼法國標致-雪鐵龍汽車公司在里約附近的里亞爾港投資6億美元後,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又在東北部的巴伊亞州投資12億美元建立分廠。巴西汽車工業吸收的外資已超過100億美元,1997年產量達200萬輛。後因受國際形勢和金融危機影響有所下降。巴西已是世界十大汽車生產國之一。巴西現有27個汽車集團企業,下屬53個生產廠,其中汽車生產廠27家,發動機生產廠12家。

Ⅸ 巴西為什麼發展乙醇汽車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就是用酒精作燃料的汽車,巴西發展乙醇汽車主要是因為環保原因,減少污染.

8月份,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了題為《巴西的能源獨立之路》。文章指出,今年以來國際油價高漲,世界能源形勢令人擔憂,但巴西是個例外。2006年是巴西能源供需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將首次實現能源平衡。與此同時,甘蔗生產的乙醇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到今年底,巴西靈活燃料車(使用乙醇或汽油)銷售市場份額將達到100%,逐步淘汰汽油車。

巴西是個擁有1.85億人口的國家,全國的加油站可供選擇乙醇、汽油或優質汽油。

各種汽油都是至少含20%乙醇的混合型汽油。純乙醇每升53美分,而汽油每升99美分左右。在巴西,之所以買汽油,是因為買不到其它燃料,汽油始終是最不經濟的選擇。

今年,自布希總統強調乙醇作為一種可能解決美國依賴石油的辦法以來,巴西已成為美國議員和風險投資家所尋找的目標。劍橋能源分析師說,乙醇並非是巴西新發現的能源自給的唯一選擇,但它代替了巴西全國汽油消費量的40%。

巴西的能源發展,誕生於巴西獨特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之中,經歷了長達30年的漫長過程。分析家認為,它可為美國剛剛起步的乙醇計劃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並有可能推動其成為世界乙醇生產第一的國家。

一、巴西發展乙醇經歷了曲折的歷程

1975年,巴西實施全國乙醇計劃,當時燃料供應約90%依靠外國石油。政府為甘蔗種植提供補貼,在人口1500人以上的城鎮強制執行加油站安裝乙醇加油泵。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巴西銷售的車輛幾乎都使用乙醇燃料。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石油價格大跌,乙醇生產提供的補貼被取消。甘蔗從生產乙醇轉產為生產食用糖,結果導致加油站乙醇供應短缺。而只生產乙醇燃料車的汽車工業隨之也幾乎完全停產。乙醇燃料車的銷售從90%以上,一下子降到不足1%。

在此期間,上個世紀70年代初由甘蔗工業出資贊助成立的聖保羅甘蔗技術研究中心,仍在努力提高乙醇生產效率,研究從各種甘蔗的基因結構到工業提煉所有環節的先進技術。到21世紀初,隨著石油價格開始穩步上升,乙醇生產成本已從每升60美分降至約20美分,具有充分的市場競爭力。

聖保羅甘蔗技術研究中心認為,實行保護政策的農業,並不一定是高效的。如果把資金投入到技術的研究開發,可以提高行業的經濟效益,找到較好的解決辦法。研究中心認為,美國發展乙醇燃料採取政府補貼政策或許會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巴西的乙醇發展過程驗證了這一事實。

隨著乙醇生產經濟性的提高和國際油價上漲,巴西乙醇產業發展愈來愈經濟化了。大眾汽車公司向巴西市場推出了第一款靈活燃料車,而通用和福特公司等也隨之效仿。大眾公司認為,如何以最佳方式實現車用燃料的過渡,任何國家都是難以決策的。靈活燃料只是多種可供選擇的辦法之一,由於市場供應燃料的營銷模式與原先一樣,因此實施起來很簡單。如果供應有問題,只要從一種燃料換成另一種就行了。在巴西,向新型燃料車過渡已經成為發展趨勢。

二、巴西發展乙醇面臨的挑戰

由於車用乙醇的迅速增長,巴西現有資源已經捉襟見肘,而這種緊張局面突出了汽車消費的挑戰——對環境構成的威脅。

今年由於擔心供應短缺,巴西農業部將所有汽油中的乙醇含量從規定的佔25%降至20%。而有證據表明,乙醇的需求仍可能超過供應。為了彌補乙醇供應短缺,巴西約40-50%新的乙醇生產廠將在2007年投產,這需要有更多的土地被用於種植甘蔗,將進一步加劇已經引起分歧的土地保護問題。

最近,美國的研究表明:用美國全部穀物作物生產乙醇,只能提供替代美國約12%汽油需求。目前,盡管美國從巴西進口的乙醇占總需求量的5%,但每加侖徵收54美分的關稅,限制了從巴西大規模進口乙醇。目前,巴西不具備向國際市場大量供應乙醇的條件。

許多專家一致認為,乙醇的未來既不取決於甘蔗,也不取決於穀物,而是取決於技術創新生產纖維素乙醇,即從生物質中提取的生物燃料。美國能源部宣布,將安排2.5億美元用於研究開發纖維素乙醇技術。許多人相信,纖維素乙醇將作為未來燃料的最佳選擇為人們所接受。

Ⅹ 巴西利用本國大量生產甘蔗的有利條件,以甘蔗為原料製造酒精,大力發展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請問,從生物

微生物的發酵在食品的製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釀酒時要用到酵母菌,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甘蔗渣中含豐富的葡萄糖,加入酵母菌,通過酵母菌發酵可以產生大量的酒精,這項技術屬於發酵工程.可見C符合題意.
故選:C

閱讀全文

與巴西的汽車主要用什麼為動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