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生葯學雜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巴西生葯學雜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發布時間:2022-04-12 18:45:13

『壹』 銀杏的葯用價值

〔釋名〕 白果日用 ,鴨腳子。(時珍曰)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梅曉臣詩:鴨腳類綠李,其名因葉高。歐陽修詩:絳囊因入貢,銀杏貴中州。是矣。

〔集解〕 (時珍曰)銀杏生江南,以宣城者為勝。樹高二三丈。葉薄縱理,儼如鴨掌形,有刻缺,面綠背淡。二月開花成簇,青白色,二更開花,隨即卸落,人罕見之,一枝結子百十,狀如楝子,經霜乃熟爛,去肉取核為果。其核兩頭尖,三棱為雄,二棱為雌。其仁嫩時綠色,久則黃。須雌雄同種,其樹相望,乃結實;或雌樹臨水亦可;或鑿一孔,內雄木一塊泥之,亦結。陰陽相感之妙如此。其樹耐久,肌理白膩,術家求刻符印,雲能召使也。《文選.吳都賦》註:平仲果,其實如銀。未知即此果否?

〔氣味〕 核仁甘,苦,平,澀,無毒。(時珍曰)熟食,小苦微甘,性溫有小毒。多食令人臚脹。(瑞曰)多食壅氣動風。小兒食多昏霍,發驚引疳。同鰻鱺魚食,患軟風。

〔主治〕 生食引疳解酒,熟食益人。李鵬飛。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嚼漿塗鼻面手足,去齇 皴皺,及疥癬疳慝陰虱。時珍。

〔發明〕 (時珍曰)銀杏宋初始著名,而修本草者不收。近時方葯亦時用之。其氣薄味厚,性澀而收,色白屬金。故能入肺經,益肺氣,定喘嗽,縮小便。生搗能浣油膩,則其去痰濁之功,可類推矣。其花夜開,人不得見,蓋陰毒之物,故又能殺蟲消毒。然食多則收令太過,食人氣壅臚脹昏頓。故物類相感志言銀杏能醉人,三元延壽書言白果食滿千個者死。又雲:昔有飢者同以白果代飯食飽,次日皆死。

〔附方〕新十八。
寒嗽痰喘 白果七個煨熟,以熟艾作七丸,每果入艾一丸,紙包再煨香,去艾吃。秘韞方。
哮喘痰嗽 鴨腳散:用銀杏五個,麻黃二錢半,甘草炙二錢,水一鍾半,煎八分,卧時服。又金陵一鋪,治哮喘,白果定喘湯,服之無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其方:用白果二十一個炒黃,麻黃三錢,蘇子二錢,款冬花,法制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錢,杏仁去皮尖,黃芩微炒,各一錢半,甘草一錢,水三鍾,煎二鍾,隨時分作二服。不用姜。並攝生方。
咳嗽失聲 白果仁四兩,白茯苓、桑白皮二兩,烏豆半升,炒,蜜半斤,煮熟日干為末,以乳汁半碗拌濕,九蒸九曬,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神效。余居士方。
小便頻數 白果十四枚,七生七煨食之,取效止。
小便白濁 生白果仁十枚,擂水飲,日一服,取效止。
赤白帶下,下元虛憊 白果、蓮肉、江米各五錢,胡椒一錢半,為末。用烏骨雞一隻, 去腸盛葯,瓦器煮爛,空心食之。集簡方。
腸風下血 銀杏煨熟,出火氣,食之,米飲下。
腸風臟毒 銀杏四十九枚,去殼生研,入百葯,煎末和丸,彈子大。每服二三丸,空心細嚼,米飲送下。戴原禮證治要決。
牙齒蟲慝 生銀杏,每食後嚼一二個,良。永類鈴方。
手足皴裂 生白果嚼爛,夜夜塗之。
鼻面酒齇 銀杏、酒浮糟同嚼爛,夜塗旦洗。醫林集要。
頭面癬瘡 生白果仁切斷,頻擦取效。邵氏經驗方。
下部疳瘡 生白果杵,塗之。趙願陽。
陰虱作癢,陰毛際內中生蟲如虱,或紅或白,癢不可忍者 白果核嚼細,頻擦之,取效。劉長春方。
狗咬成瘡 生白果仁嚼細塗之。
乳癰潰爛 銀杏半斤,以四兩研,酒服之;以四兩研,傅之。急救易方。
水疔暗疔 水疔色黃,麻木不痛;暗疔瘡凸,色紅,使人昏狂。並先刺四畔,後用銀杏去殼浸油中年久者,搗之。普濟方。

銀杏葉的葯用范圍

銀杏葉的葯用主要體現在醫葯、農葯和獸葯三個方面。明代李時珍曾曰:「入肺經、益脾氣、定喘咳、縮小便。」清代張璐璐的《本經逢源》中載白果有降痰、清毒、殺蟲之功能,可治療"瘡疥疽瘤、乳癰潰爛、牙齒蟲齲、小兒腹瀉、赤白帶下、慢性淋濁、遺精遺尿等症"。明代江蘇、四川等地曾出 現了用銀杏葉炮製的中成葯,用於臨床。

銀杏為何可用於醫療

川村氏(1928)從白果肉中分離出白果酸、白果醇和白果酚三種化合物。
古川氏(1933)研究出這三種化合物的結構式。銀杏的主要功用是抗結核。
祝維章(1943)通過銀杏的化學與毒理研究,認為銀杏對小白鼠有致驚厥的作用。
林傳光等(1949)試驗認為,白果汁、白果肉白果酚、尤其白果酸,在試管中能抑制桿菌的生長,而白果醇能促進分枝桿菌的生長。另外,銀杏對多種類型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果肉的抗菌力較果皮尤強。
曹仁烈(1957)也報道,其水浸劑對幾種癬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許多研究者都從新鮮銀杏中提取出白果酚甲,經試驗對離體兔腸有麻痹作用,使離體子宮收縮,對兔有暫短的降血壓的作用,並引起血管滲透性增加。
銀杏葉也具有重要的葯用價值。到目前為止已知其化學成分的銀杏葉提取物多達160餘種。主要有黃酮類、萜類、酚類、生物鹼、聚異戊烯、奎寧酸、亞油酸、蟒草酸、抗壞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其中以西阿黃素為主體成分,銀杏葉粗提取物4種雙黃酮類(西阿多黃素、銀杏黃素、異銀杏黃素、白果黃素)以秋葉含量最高。秋葉為17.2mg/g,夏葉為4.4mg/g。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等單位於60年代用銀杏葉研製出舒血寧針劑,經試驗對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武漢軍區總醫院曾通過百餘例清膽甾醇過高症的臨床療效觀察,認為銀杏葉提取物(冠心酮)有一定的降壓作用。繼而,德國、英國、法國、美國、韓國等都用銀杏製造出了治療心、腦血管病的葯物。80年代,上海天工制葯廠、湖北安陸制葯廠、深圳南方制葯廠等均生產銀杏葉製造的葯物。1996年美國申請銀杏提取物AGE專利,由原GBE向前進了一步了。山東郯城用銀杏黃酮製造出銀杏啤酒、銀杏飲料。山東農業大學許慕教授和沂林科所研製出銀杏葉茶。
銀杏外種皮含有大量的氫化白果酸和銀杏黃酮。外種皮水溶性成份具有較好的鎮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質與環磷醯胺及塞米松類似。外種皮醇類中間體對22種臨床常見致病菌抑制有效率為81%。0.1%的氫化白果酸抑制25種臨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為92%。外種皮提取物對蘋果炭疸病等11種植物菌抑制率達88-100%。醇提取物對農作物病蟲害3天內防治率達100%。
銀杏的根也可入葯。據竇國祥(1981)研究,銀杏根中含白果內脂C、M、A、B,性味甘、溫平、無毒。可治白帶、遺精。這一研究成果開拓了銀杏的葯用途徑,使一向作為燒柴乃至廢物的銀杏根派上了新的用場,成為葯物原料,開發資源。

銀杏有治療老年痴呆症的效果

據新華社裡約熱內盧4月2日電:
據此間媒體報道,巴西聖保羅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產於中國的古老植物銀杏有助於治療老年痴呆症,以及延緩人體大腦衰老。
由巴西著名神經科專家桑托斯博士率領的科研小組從幾年前開始研究老年痴呆症晚期患者的治療方法,結果發現銀杏具有通暢血管等功能,在延緩老年人大腦衰老,增強記憶力方面具有常規葯物難以實現的效果。
這個科研小組在實驗中挑選了48名年齡在60-70歲之間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這些患者被分成兩 個小組,第一組每天服用80毫克經提煉的銀杏汁,另一組則服用安慰劑。六個月後, 科研人員發現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病情越發嚴重,而服用銀杏汁的患者在記憶力、注意力和完成復雜動作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明顯提高。

挽救大腦的植物——銀杏
選自:《紐約時報》暢銷書《神奇的食物》延緩衰老 ---延緩和逆轉衰老進程的基本策略
著: 〔美〕簡·卡帕 Jean Carper
譯者:邱巍 張敏
出版:新華出版社
如果你的身體存在任何循環系統問題或者你想預防這些問題的出現,包括因為年老大腦功能的衰退,那麼銀杏可以是一個很有利的賭注。如果一個醫生知道銀杏的作用,他一定會在開出的處方上加上它。幸運的是,你可以在任何健康食物商店中找到它。是的,銀杏這個名字對許多美國人來說是陌生而奇怪的,他聽起來像是來自東方古老王國的某種東西。但他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普通的觀賞性植物,在整個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它的蹤影。被搗碎成粉末或液體狀的銀杏葉,很久以來就以其對大腦的返老還童作用聞名於世。經過五千年對銀杏葯用價值的斷斷續續的普及和傳播,這種從中間裂開的葉子獲得了恆久的新生。銀杏是一種古老的植物,它對衰老的問題也有獨到的功效。銀杏抗衰老的本領在德國和法國的科學影響甚大,這兩個國家有數以千萬計的人用它與衰老作斗爭並取得了很大成功。
普渡大學的葯用植物權威泰勒博士聲稱,銀杏是「過去10年在歐洲出售的最重要的要用植物」。舉例來說,在德國,銀杏葉的提取物受到嚴格的檢測,每年醫生要開出500萬張含有銀杏的處方用以防治一些衰老的最嚴重的症狀,包括記憶力衰退。
銀杏是什麼?從專業術語上講,這種抗衰老物質被稱為銀杏葉提取物。銀杏是具有兩億年歷史的觀賞性植物,現在它主要生長在全球的溫帶地區,包括美國,它的葉子,即具有葯用價值的部分分為兩瓣,所以被稱為雙裂片葉。50磅的干銀杏葉能夠製成一磅的銀杏葉提取物,這種提取物可以是液體的,也可以是固體的,它一般被製成膠囊或壓成片劑。
銀杏抗衰老的秘密 根據一些著名科學雜志的報導,銀杏最為出眾的抗衰老能力在於對血液循環的改善。這種功能對一些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這些人的血管老化、缺乏彈性並出現了栓塞。顯然,銀杏能夠幫助血液更順利地通過最為細小和狹窄的血管,使大腦、心臟和四肢的組織中缺氧的部分獲得營養,起到恢復記憶力和消除肌肉疼痛的效果。300篇以上有關銀杏的科學論文在各種雜志上發表,其中許多論文都論證了銀杏能夠刺激血液循環,對組織增加氧氣的供應,這很可能是通過擴張血管和阻止血液過分粘稠及血小板沉積來起作用的。最重要的是,銀杏不僅能夠將氧氣和血液更多地輸送到大腦的健康部分,而且對疾病損傷的部分格外關照,因此它能夠賦予衰老的大腦以新生。
銀杏的強大功效還來自於另一個方面:它是一種高效的抗氧化物。一項最近的試驗顯示,銀杏在清除流離基方面的效率比維他命E還要高,因此它可以有效地防止高脂肪的細胞膜被氧化。法國巴斯德學會的德里博士認為,銀杏的最重要的功效是在流離基對細胞破壞之後,重新恢復細胞膜的完整。在一項重要的動物實驗研究當中,德里博士還發現,銀杏可以恢復大腦細胞接受來自神經傳導系統的,指導大腦進行工作的信號的能力。舉例來說,銀杏能夠在大腦細胞中奇跡般地恢復一些接收點,增加十分重要的大腦化學物質——5-羥色胺的傳送,這種物質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失去。這是銀杏逆轉大腦衰老的另外一條途徑。
在歐洲,銀杏獲得了為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的聲名,它應該成為每個希望度過幸福健康晚年的人生活中的重要夥伴。
(——麥卡伯,科羅拉多洲草本植物研究學會主席;科羅拉多洲草本植物研究學會是一個研究草本植物的非盈利性組織。)
銀杏是如何抗衰老的 改善大腦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中含氧的血液通過大腦中細小的毛細血管的能力逐漸下降,這種情況被稱為腦供血不足。它的症狀是眾所周知的:注意力和短期記憶力下降,心不在焉、糊塗、乏力、疲勞、抑鬱、焦慮、頭暈和耳鳴。
根據一些令人吃驚的研究結果,銀杏能夠改善腦供血不足的症狀。荷蘭馬斯特里赫特林姆堡大學的克萊金和奈普奇爾醫生對40項控制研究進行了分析,他們在1992年的《英國臨床葯理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用銀杏來治療腦供血不足和通常所使用的Codergocrine (HydergrineTM)具有同樣的功效。 這兩位荷蘭醫生特別引用了1991年德國所進行的兩項研究。其中一項研究對99名患大腦功能障礙兩年以上的老年患者施用銀杏進行治療,結果發現,3個月以後,72%的人的症狀得到了改善,相比之下,用安慰劑進行治療的人中只有8%症狀得到了改善。與此類似,德國研究者對200名年均69歲的4年以上記憶功能障礙患者進行了實驗,結果是,服用3個月的銀杏葉制劑後,71%的患者症狀獲得改善,同期只服用安慰劑的患者只有32%獲得改善。
這兩位荷蘭研究者對銀杏的葯用價值深信不疑,他們表示,一旦自己出現腦供血不足的症狀,他們一定會服用銀杏來治療,因為所有的研究都沒有發現銀杏有什麼明顯的嚴重的副作用。根據他們的研究,治療腦供血不足最常規的日服用量是120毫克,症狀的改善一般發生在服用後的四到六周。
腦積水的治療是神經病學和神經外科學中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但是動物實驗已經證實,銀杏提取物對化學引致的腦積水有較好的療效。銀杏還可以保護肝臟、減少心律不齊、防止過敏反應中致命性的支氣管收縮,它在另一些情況下還被用於對付哮喘、移植排異、心肌梗塞、中風、器官保護和透析。
(——赫特伯博士,任教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
挽救老化的大腦 銀杏似乎在那些比年輕人更需要它的老年人身上可以起到更快和效率更高的作用。根據義大利的一項研究結果,靜脈注射銀杏的提取液,使70%的老年人體內流向大腦的血液增加。但是,對於30至50歲的人,這個比例只有20%。另一方面,50至70歲的人血液量增加了70%,而且,老年人血流量增加至最大量所需要的時間也比年輕人要短。
快速恢復記憶力 在一些情況下,記憶力會得到迅速的改善。法國對18名平均69歲的老年男女進行了一項雙盲實驗,這些人都患有輕度的記憶力障礙。銀杏改善了他們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在實驗前一個小時,研究人員給參加實驗的人服用了320毫克的銀杏或600毫克的安慰劑,結果發現,銀杏使其服用者的大鬧處理信息的速度幾乎提高了一半。
延緩早老性痴呆症的發生 根據德國一項對40名被診斷為早老性痴呆症的患者進行的雙盲實驗,銀杏似乎可以改善這些患者的一些症狀。每日3次,每次80毫克的銀杏服用一個月之後,記憶力、注意力和運動心理狀態都有了顯著的改善。由於早老性痴呆症被認為部分地因游離基的損害而導致,所以銀杏的抗氧化活性很可能能夠延緩這種損害的發展,如果能夠防微杜漸地使用它,效果將會更好。西雅圖自然產品研究咨詢會的主任布朗博士說:「銀杏葉的提取物是不多的幾種真正能夠被稱為物超所值的<好葯>。」?
改善邊緣血循環 當人老了以後,由於流入邊緣動脈血管的血液受到限制,可能會受到腿疼的折磨,這種情況被稱為間歇性跛足。當血液循環太弱時,肌肉中的氧氣量減少,有毒物資和流離基的生成增加,疼痛就出現了。有確鑿的證據顯示,銀杏可以通過刺激血液循環來緩解這種疼痛。德國有一項統計顯示,它對5次實驗進行了變化分析,結果顯示,與服用安慰劑相比,服用銀杏可以使患者在踏車實驗中比服用前走得遠得多。?
在一項德國進行的為期6個月的實驗中,銀杏使1/3的患者無痛步行的距離延長了一倍,在其他患者中,步行距離延長了30%。 銀杏抗衰老的承諾下面是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所列示的銀杏的功效:?
·改善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當中的血流。
·改善老年人記憶力衰退和信息處理速度的降低問題。
·延緩早老性痴呆症的發生。
·減少由於四肢血流不足所引起的腳疼的發生。
·防止細菌的過分活躍,包括牙齦疾病。
·緩解旋暈症。
·減少耳鳴。
·防止由於視網膜缺氧引起的視力衰退。
·改善由於血液減少引起的聽力損失。
·降低血壓。
·增加良性的HDL膽固醇。
·防止不正常的血栓的發生。
·通過增加流人陰莖的血流,緩解男性陽痿的症狀。
·緩解雷那爾德病,這是一種循環系統疾病,會引起手腳發冷。

多少類型、多少為宜? 幾乎所有的有關銀杏的科學研究都使用一種被稱為EGB、761的標准銀杏提取物製品,它由德國威廉·施瓦布制葯公司製造,在美國出售時一般為片劑製品,商標是Ginkgoid。這種片劑中含有24%被稱為黃酮葡萄糖甙的化合物,它在普通的健康食品商店中都有出售。解決衰老問題的一般用量是:每天3次,每次服用一片標準的40毫克銀杏片。注意:服用專門制劑的效果不同於隨便從你家附近的銀杏樹上摘幾片葉子泡茶的效果。
多久才能看到效果?如果使用每天120毫克的普通用量,你可能需要至少4至6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體會到銀杏的效果。最近一項德國研究顯示,短期記憶力的改善需要6周,而學習能力的提高則需要6個月。服用銀杏不是一勞永逸的,你必須堅持服用才能獲得好的效果,一旦停止服用,血流和其他由銀杏帶來的改善和好轉都又會一去不復返。多少才算過量?在自然葯物當中,銀杏被認為是特別安全的一種。它只會引起輕度的不良反應,比如胃部不適和頭疼,但是從未發現有什麼嚴重的副作用。一項研究顯示,在8500名服用銀杏達6個月以上的人當中,只有0.5%的人產生了諸如胃部不適的輕度不良反應。此外,根據一些報導,每天120毫克的用量會使一些老年人產生短暫的頭暈。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減少用量就可以使這種症狀消失。一些專家認為,如果出於治療的目的需要較大劑量,那麼對那些有輕度頭疼和頭暈的老年患者,可以從小劑量服用開始,6個星期之後再加大劑量。當然這一切都必須有醫生的指導。 注意:那些正在遵醫囑服用其他葯物或有血栓問題的人,在服用銀杏之前必須先咨詢醫生的意見。那些服用銀杏之後產生副作用的人,也必須向醫生咨詢。
專家們抗衰老的秘密 克拉茨博士,40歲,美國抗衰老葯物學會主席。克拉茨博士是該學會的創始人和負責人,他致力於對醫生進行抗衰老葯物臨床應用的培訓。該學會是把衰老當作可治療的疾病加以研究的第一組織。 克拉茨博士每天補充以下營養品:
·維他命E——800國際單位
·維他命C——2000到12000毫克
·胡蘿卜素——15毫克
·硒——200毫克
·輔酶Q-10——100毫克
·銀杏葉提取物——80毫克
·大蒜膠囊——12粒
·大劑量的復合維他命礦物質片劑(不含鐵和銅)

預防衰老的有效物質 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失去了很多身體能力之後才開始服用銀杏呢?為什麼不像服用維他命E和C及其他抗氧化物那樣,早早地服用銀杏來防止流離基的損害呢?事實上,新的研究成果對陳舊的觀念提出了挑戰。過去,對銀杏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它的治療功能上。現在,新的研究顯示,銀杏是一種具有抗衰老功能的強大的抗氧化物,它可以預防一些老年病的發生。

比利時的研究者發現,銀杏的功能類似於人體內部分泌的最強大的抗氧化物——超氧化歧化酶,他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令果蠅返老還童的物質。日本研究者發現,銀杏中所含的兩種抗氧化物,楊梅黃酮和橡黃素,能夠抵禦流離基對大腦細胞的損害,這就帶來了它對缺氧的大腦細胞的保護功能。研究者們推測,這兩種類黃酮的抗氧化活性能夠阻止流離基對大腦細胞的氧化。 所以,從中年開始每天服用40到80毫克的銀杏作為衰老的預防措施,可以有助於在年老時保持大腦功能的健全。這是克拉茨博士的觀點,他現年40歲,是位於芝加哥的美國抗氧化葯物學會的主席。他每天服用80毫克的銀杏作為防止老年性大腦退化的神經系統保護措施。他說:「如果我的行動開始得足夠早,我就有希望減輕年老時的退化程度。」銀杏對於那些剛開始發現大腦功能減退的人來說尤為合適。專家們說,它可以延緩這種衰退,推遲或消除日後的正式治療。

『貳』 葯學的核心期刊有哪些

葯學類核心期刊
1.葯學學報 2.中國葯學雜志 3. 中國葯理學通報 4.葯物分析雜志 5.中國新葯雜志 6.中國新葯與臨床雜志 7. 中國醫院葯學雜志8. 中國醫葯工業雜志9.中國葯科大學學報 10. 中國抗生素雜志11. 沈陽葯科大學學報12. 中國葯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13. 中國臨床葯理學雜志14. 中國葯房 15.中國生化葯物雜志 16. 中國現代應用葯學 17. 華西葯學雜志

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
1.中草葯 2.中國中葯雜志 3.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4. 中國針炙5. 中成葯6.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 7. 中葯材 8.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9.中葯葯理與臨床 10.中華中醫葯雜志11.針刺研究 12.中葯新葯與臨床葯理13. 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14.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15. 遼寧中醫雜志16. 時珍國醫國葯17.中醫雜志 18. 新中醫19.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中國天然葯物
2012版核心目錄

『叄』 有關生葯學的外文雜志有哪一些

nature啊,science什麼的,

『肆』 如何在當今 醫療政策醫療,醫療環境下 繼承和發展中醫學,改善和提高中葯質量如何能讓患者首診選擇中醫

中醫葯學是我國的原創性醫學,是我國應用了幾千年的成熟的理論醫學、臨床醫學,是我國第一大發明。

古人雲,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換句話說,中醫首重養生、保健,是世界各種醫學所不可比擬的。據《黃帝內經》記載,古醫葯組成分為砭、針、灸、葯、導引按蹺。可見,中醫治病不僅用葯,也用砭、針、灸、按摩、拔罐、刮痧等各種幾乎無需成本的非葯物療法,也是世界各種醫學所少見的。中醫講究天人合一,通過五運六氣預測,准備次年用葯,也是獨樹一幟的。中醫講究整體論,通過望聞問切進行辨證論治,這是中醫兩大精髓,為西醫的還原論和辨病論治所不及。但是,中醫上述特色基本已被「科學主義」拋棄殆盡。

據統計,民國初年,我國有中醫80萬人;1949年50萬;現在27萬人,而據我們對一些地區和縣級中醫院的調研估計,其中只有10%的中醫開湯葯處方,換句話說,真正能用中醫思路看病的不過3萬人,其他中醫尚需進一步學習或溫習四大經典。這期間,我國人口從4億增加到今天的13億,而中醫卻從80萬人減少到3萬人。

中醫發展走入了誤區。導致中醫進入誤區的原因是,近百年來,我們幾乎全盤接受了西方文化,認為中醫「不科學」。

現在,重要的是走出誤區,復興中華文化,重鑄中華醫魂,才能真正解決13億人特別是9億農民的健康,也才能夠真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說,走出誤區、重鑄中華醫魂,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一場復興中華文化、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戰爭。

可喜的是,2005年11月19日,中國中醫研究院正式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結束了一百年來中醫是否科學的爭論,從此,中醫在國家政策的層面上有了與西醫平起平坐的名分,不再低人一等。但這決不是說從此中醫就被業內外人士真心認可它是科學的了,要走出百年來對中醫認識的誤區以及由此產生的影響還任重道遠。

一、百年來最大的失誤是教育失誤

百年來我國最大的失誤是教育失誤。不僅僅是道德教育的失誤,更是整個中華文化教育的失誤,換句話說,我國教育缺失了自己的文化內容,我們子孫學的很多都是西方文化,使我們的孩子淡忘了中華文化,淡忘了根,日趨全盤接受西方文化。因此,很多人已經不大知道我們的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和文化」,不大相信代表未來醫學方向的中醫葯,不僅不把中醫葯視為成熟的理論醫學,反倒視為糟粕,視為「偽科學」、「反科學」,直到今天,還主張要中醫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一)鴉片戰爭失敗使不少國人失去了民族自信心

鴉片戰爭我們失敗了,不少國人看到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在稱贊人家之餘,感嘆自己窮,武器不如人,連文化也落後。於是,出現了洋務派,出現了西學東漸,出現了徹底否定自己文化的「五四運動」,出現了請進德先生賽先生的強烈要求。

我們何以失敗?真的是因為我們太窮嗎?因為我們武器不如人嗎?我們文化落後嗎?不!當時我國並不太窮。在1600多年中,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佔世界30%以上。唐朝時佔到70%,鴉片戰爭時,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還佔到世界近三分之一。鴉片戰爭之失敗,完全在於清政府腐敗。當時,我們在近代自然科學方面確不如人,武器上也確不如人,但並非失敗的主要原因,原因在於腐敗政府里的投降主義、不抵抗主義作祟。抗日戰爭時,我們武器也不如人,八年抗戰,打走了小日本,我們勝了。更不能說我們文化落後。中國中原地區歷史上常常受北方游牧民族侵略,不得已修了萬里長城。誰都知道,幾千年前,中原地區就是成熟的農業社會,雖然曾被北方游牧社會所佔據滅亡,但並不代表游牧文化先進。事實上,中華文化遠優於游牧文化,因此,游牧民族逐漸被中華文化同化,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但是,不少先驅與先賢因鴉片戰爭之失敗而否定我們的文化,否定文言文,否定儒釋道諸子百家。我們不能說我們一切都好,但絕不能自輕自賤,全盤否定自己文化。中國哲學不同於西方哲學,卻也不亞於西方哲學;中醫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不僅不落後,遠優於西醫葯,代表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二十世紀初葉,西醫葯尚遠遠沒有發展起來,水平低得可憐,然而,不少人根本尚未弄清什麼是中醫,就開始否定中醫。不獨有餘雲岫這樣的人反對中醫,連一些名氣極大的有識之士都認為中醫不科學,該扔到字紙簍里去了。當然,我們並非要否定這些先驅與先賢,對他們不能厚非,更不能後非。他們的思想有當時的背景,我們若生在當時,也難免會贊同他們的想法。

(二)西學東漸使中國教育全盤西化

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民族自信心並沒有完全建立。1914年教育部發文,鼓勵辦西學,唯獨禁止中醫辦學。教育總長汪大燮說,「余決意今後廢除中醫,不用中葯。」於是西學在中國蓬勃發展,遍及全國,殃及我國傳統的私塾教育。及至1949年,私塾幾乎盪然無存。到2000年,湖南最後一位私塾先生去世後,中國再也沒有私塾了。值得說一句的是,據中央電視台報道,這位私塾先生教出的學生,無論出去做工還是干什麼,從不偷奸耍滑,不少人因為有頭腦,有道德,盡管沒有文憑,也提拔到領導崗位;因此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對現代社會來講,也有其積極的一面。我們今天的學校,不僅形式上是西方的,而且從小學到大學所學的內容,除了被改造得不完整的漢字之外,可以說全是西方文化。就連音體美都是西方的:我們的宮商角徵羽五音記譜法與西方的五線譜水平相當,甚至略高一籌,但無人教授,適於養生的古琴古箏也極少有人傳承;我們的養生體育如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並未納入正規教學,而大力倡導的則是西方的競技體育、拼體能體育,結果,這些體育健將們一身傷一身病;清明上河圖數米長,人物大小相仿,而學校圖畫課僅教西方透視畫法。

尤其是,學校教育把英語看得太重!眾所周知,日本佔領東北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強迫中小學生學日語,迄今東北老人都會幾句日本話;德國佔領法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強迫法國學生學德語,於是法國小說家都德寫出了聞名世界的愛國主義小說——《最後一課》;今天,帝國主義沒有拿槍逼著我們的孩子學英語,是我們自己逼著孩子學,而且制定出一系列條條框框逼著學,什麼四級啦,六級啦,不一而足,連學國畫的博士入學英語也必須達到什麼標准,氣得博導辭職不幹了。

事實上,學校里的英語學習現在已經遠比漢語學習重要得多。我們還有多少畢業生會古文,能讀懂《黃帝內經》?有多少人會作詩,會吟詩?廣東省2005年高考學生在古文文句翻譯、詩句欣賞等兩方面有25%的試卷得零分。據調查,75%的大學生不知《黃帝內經》為何物。

日本是世界上英語水平最差的國家,卻又是一個科技大國,經濟大國。所以,英語水平不代表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沒有必要讓我們的學生都學英語,這里還有一個民族自尊心的問題。我們的周總理在正式場合從不講英語,都是講漢語,由翻譯來翻譯。然而,我們的節目主持人會突然冒出兩句英語以顯示「時尚」,在我國召開的只有三兩個外國人參加的「國際會議」上,卻也要求所有發言用英語以顯示「與國際接軌」。

(三)兩次海歸熱潮使我們生吞活剝、囫圇吞棗地學習西方文化

學習別人的好東西,可以豐富自己,但要消化地吸收,即同化外來文化,而不是異化自己。我國曾有兩次「海歸」熱潮。第一次是清末出國留學生歸國熱潮。絕大多數回國後在祖國建設、科技發展、文化革命、推翻腐敗的清政府等各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如詹天佑、梁思成、魯迅、孫中山等等。但是,個別「海歸」受西方文化影響,有時並沒有很好消化吸收,而是生吞活剝地學,囫圇吞棗地往回拿。回來後對自己祖宗留下的許多東西看不慣。例如,余雲岫、魯迅、汪大燮、錢玄同等在日留學,回國後認為中醫落後,乃是受日本廢除漢醫、獨尊西醫思潮以及漢字落後論的影響。余雲岫則更提出《廢止舊醫案》,要徹底消滅中醫。由於海歸的影響,出現了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推行白話文。從當時情況看,五四運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從長期看,其全盤否定傳統文化是不對的,負面作用甚大。今天人們才又重新認識到孔老夫子的價值:上世紀80年代諾貝爾獎獲獎者在巴黎開會,瑞典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爾文博士在會議結束時的新聞發布會上講,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而我們一些國人則似「入芝蘭之室」了。

第二次「海歸」熱潮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留學生回歸。這些學成回國的專家學者為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也有個別人忘掉了自己的文化,未經消化地帶回了不一定適合中國國情的西方文化,忘掉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崇洋之風興盛,於是乎,西方的暴露文化上了我們電視,而且越露越多(他們忘了肚臍著涼,若干年後病會找上門),他們過的是平安夜,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忘記了自己的重陽節、七夕節、端午節(2004年,竟有20多家電視台宣傳情人節)。2005年,幾家電視台大肆宣傳聖誕節;聖誕與中國何干?美國人過春節、過端午節嗎?!更有甚者,極個別人可能會因為曾經留洋而忘記祖國利益,以為洋人服務為榮。被某協會開除後又供職於某外國機構的一個人,竭力鼓吹美國社會制度優越,鼓吹布希打伊拉克有理,鼓吹美國應該出兵中國消滅中國的獨裁政權,儼然一副漢奸嘴臉。

我們不要忘記,美國的研究生獎勵制度不僅是人才收割機,而且是培養世界各國人才擁有美國文化思想的洗腦機,關鍵是看自己能否把持得住。美國伊利諾大學校長在呈報羅斯福總統的《備忘錄》中說:「哪一個國家能成功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哪一個國家便將由於付出的努力而在精神上、知識上和商業的影響上獲得最大可能的回報。」美國國務院呈送國會的2002-2003年中美科技合作執行情況評價報告中說:

「中國學生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才開始大量獲得美國研究生學位,隨著這群學生逐漸在中國國內獲取資歷,擁有美國研究生學位的中國高層官員的數量也將會相應增加。就這一強有力的態勢而言,中國科學家群體對中國的政策具有的影響雖然難以估量,但無疑是重要的。例如,中國衛生部中有美國教育背景的官員已經對美中雙邊合作及諸如艾滋病、SARS等重要衛生問題的信息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並且他們對新思想逐漸採取了開放態度。」

我們知道,巴西和印度都曾經拒絕過美國贈與的艾滋病善款,以確保艾滋病的葯物研究權和疾病治療權控制在自己手裡。我們國家接受了善款。美國最大的中文報紙《世界日報》報道:50萬中國農民成了國際西葯廠家進行實驗的白老鼠,每天僅給10元人民幣。雞瘟就是雞瘟(盡管鳥類也患此瘟疫),又按洋人說法改叫禽流感,按洋人辦法活埋無病之雞;《參考消息》報道,美國稱贊中國衛生部在禽流感方面合作愉快。中國人從來不怕流感,兩副中葯即可解決問題,卻要大肆鼓吹永遠趕不上流感病毒變異的疫苗;實際上製造了恐慌,而又勞民傷財,起到了替洋人疫苗公司作廣告的作用。

(四)西化教育導致「科學主義」,只信西醫只發展西醫

西學東漸、西化教育,導致滋生「科學主義」,導致只相信西方的,不相信自己的。於是,產生了「中國沒有哲學,中國沒有科學」、「中醫不科學」、「中醫葯必須與國際接軌」等怪論。總之,外國的月亮就比中國的圓!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衛生部認為中醫是封建醫,應隨著封建社會的打倒一塊打倒。盡管毛主席批評了這種錯誤做法,撤了王斌、賀誠的副部長職務,提出「西醫學習中醫」,但中央衛生部一直只相信西醫,只發展西醫。西醫由1949年的8.7萬人發展到今天的175萬人,而中醫由50萬人下降到今天的27萬人。32所中醫院校學生約三分之一時間學西醫,而西醫院校學生只有二百五十分之一的時間學中醫。這是何等不對稱!

最近還有同志說:中醫不僅要擺出事實,還要講出道理;不能光擺事實,講不出道理說服不了人,那不行。其實還是要按西醫葯的標准衡量中醫葯,要用西醫術語解釋中醫。實際上,並不是中醫講不清,而是缺少中國文化底蘊、西方文化先入為主的專家聽不懂。只有鑽進去才能弄懂。一些西學中的同志後來醉心於中醫,說明他們弄懂了中醫,而且為中醫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們的個別院士就是「科學主義」者,最近開始大講中醫不科學,是「偽科學」,是反科學;不過還好,有一位說後過了一段時間說是聽國外什麼人說的,另一位說完之後說了句老實話,他不懂中醫。德國波克特博士宣傳中醫48年,他說,因為他懂西醫,且是教西醫的,所以,有自知之明,才敢於批評西醫。而我國的個別院士聲明自己不懂中醫卻敢於否定中醫,說明了什麼問題?!

由於科學主義作怪,中醫若沒治好癌症,就嘲笑中醫;中醫治好了癌症,他寧肯說自己診斷有誤也不肯承認是中醫治好的。明明針灸可以治療瘧疾,這也為不殺滅病毒治療艾滋病開辟一條新思路,大權威卻武斷地說:針灸治不了瘧疾,那些患者都是自愈的。劉海若是以中醫為主治好的,開始宣傳時只宣傳西醫,最後說是「中西醫結合」的成果。所謂「結合」,就是因為海若無吞咽功能,用鼻飼管灌中葯,鼻飼管是西醫的。

2003年4月26日上午,我們把廣州三位治療SARS的中醫專家請到北京,召開「中醫成功治療非典學術交流會」;應科技部之邀,廣州專家向「非典科技攻關組」匯報中醫是如何成功治療SARS的情況。匯報當中,就有人插話說:「沒有與西醫對比,說明不了問題。」最後,科學院某領導向廣州專家說:「你們要拿出一個規范性的東西,和西醫對比,如果證明中醫確實有效,我們再組織推廣。」為什麼要求中醫和西醫對比,為什麼不要求西醫與中醫對比?!說來說去,還是不相信中醫是科學。

各界對我們2003年的課題「中醫葯戰略地位研究」成果反映都很好。總報告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中醫葯報等7家報紙發表,也在中國工程科學等4家雜志刊載,全國各地翻印一萬三千份,也作為國務院研究室研究報告印送國務院各部門,中央領導也曾對課題組的報告做過批示,等等。課題驗收時,評委一致建議申報「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我們向北京市申報科技進步一等獎,沒想到答辯時兩位評審專家提出了同一個問題:「你們的意見西醫界同意嗎?」還有一位評審專家提出類似問題,令我們哭笑不得。什麼時候規定了西醫是中醫的審判標准?由此可見,西方文化教育導致科學主義在我國泛濫到何種程度,我們不少同志把別人家的「牌位」搬到了自己家廟。有了這樣的成見,怎麼可能聽取他人正確意見,怎麼可能把中醫放在眼裡!

德國波克特教授說,是中國的醫生自己消滅了中醫。
中醫教育之失誤

中醫教育是發展中醫事業的基礎。中醫臨床療效能否持續提高,中醫基礎理論研究能否按照自己的規律進行,中醫事業能否發展、壯大,都與下一代中醫傳承者的培養、教育休戚相關。但不容樂觀的事實是,目前中醫學院的中醫教育太缺乏中醫特色,培養的中醫人員實在難以擔當繼承和發揚中醫葯事業的重任;模式單一,否定了中醫應用幾千年的成熟的傳承教育和自學的人才培養方式;而且,硬是按照西醫葯的規律,將中醫葯細分為中醫學院、中葯學院、針推學院等等,造成醫不懂葯,葯不懂醫,違背了中醫自身規律。

(一)百年來一直對中醫持否定態度

早在清末,許多人就開始貶低和否定中醫。國民黨時期,受「全盤西化」的影響,更是曾兩次試圖消滅中醫。1914年,教育總長汪大燮提出:「余決意今後廢去中醫,不用中葯」,1929年舊政府衛生部還正式通過了《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但兩次均因民眾激烈反對而未能真正執行。

新中國成立後,仍是常常將「保守」、「不科學」之名加於中醫。50年代初,中央衛生部副部長王斌就提出,中醫是封建醫,應隨封建社會的消滅而消滅。規定不許中醫進醫院;要進醫院,必須學習西醫知識包括解剖學等等。同時設立了中醫進修學校,讓中醫去學習西醫,學習解剖學。這些做法受到毛澤東和黨中央批評,並撤了兩位副部長的職,但其思想的影響始終存在。實際上,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衛生部幾乎一直是西醫的一統天下,他們本身只具備西醫知識,也只相信西醫,只發展西醫;他們不懂中醫,不相信中醫,也從未嘗試去了解中醫,更不用說學習和發展中醫了。就是因為他們的主觀臆斷,認為中醫不科學,總希望將中醫「提高」到西醫水平,或將中葯作為植物葯來進行植物化學研究,而且美其名曰「中醫葯現代化」。

自從1956年建立起第一批共計6所中醫院校以來,現在中醫院校32所。這些院校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中醫葯人才,對於穩定中醫隊伍,持續進行中醫基礎和理論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們不能不看到,由於中醫基礎教育對於傳統文化的日益忽視,中醫理論研究的日益蛻化和中醫臨床的日益式微,以及一大批精通中醫理論、熟諳中醫臨床實踐的中醫大家過世所導致的後繼乏人的現狀,都促使中醫學陷入了一種足以令中醫迷失自我的尷尬境地。民國時期國民黨企圖廢除中醫,這大概是中醫遭受的最慘重的外部打擊,然而中醫依然生機旺盛,因為當時幾所中醫學校基本上能夠按中醫思路自行進行中醫教育,中醫的教育事業依然蒸蒸日上,中醫內部還有大批深諳中醫理論和臨床的醫家,而且民間中醫依然可以帶徒弟,也允許自學成才;但現在,雖然大家都在高喊「振興中醫」,但如中醫走不出教育誤區,失去中醫事業的傳承者和中流砥柱的話,中醫將很有可能毀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

(二)50多年來衛生部不發展中醫教育

報喜不報憂的人總是說,近年中醫葯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如到目前為止,全國有中醫醫院2600多所,病床27萬張,高等中醫葯院校32所,在校生10多萬人,中等中醫葯學校近50所,一些西醫院校和綜合大學也設立了中醫葯專業等等,似乎50多年來中醫蒸蒸日上。但如果我們將之與現代醫學教育事業進行橫向比較就會發現兩者差距之大。2003年全國醫葯高等院校共136所,其中,西醫院校104所,中醫院校32所,兩類院校之比為3∶1;而中醫院校的規模均小得多,教學條件、環境及經費投入均與現代醫學院校相距甚遠。

清政府時,中醫靠師徒傳承和自學尚且能培養出80萬中醫,何以今天32所中醫高級人才「製造廠」只能培養27萬(2004年)中醫?不能不認為這是50多年來衛生部認為中醫不科學,不發展中醫、只發展西醫造成的。

(三)中醫教學內容失誤

目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在基礎教育系統的弱化就直接導致了學生理解中醫概念和理論的困難。學好中醫需要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廣博知識做基礎,沒有公式可套,不能靠演算得出答案,而建立在直覺思維之上的「悟性」非常重要。從小通過數理化培養出邏輯化、概念化思維方式的學生一開始就存在「先天不足」,難免對陰陽、五行等中醫基礎概念產生「玄學」的念頭而排斥中醫。

中醫院校在課程設置上也存在重大缺陷,中醫學課程的比重日益減少。比如某中醫葯大學2004年制定的五年本科教學計劃中的中醫學專業,中醫課時僅佔33.86%,西醫課時卻佔到39.38%,英語、計算機等公共課程佔26.76%。(然而,西醫院校學生一般只學30課時的中醫內容),而且,後二者比例還有逐年增加之勢。80年代衡陽會議規定,中醫院校西醫課程不得超過500課時,但此後逐漸增加,早已超過1500課時。

大學英語佔用了中醫院校學生過多的學習時間,他們的首要服務對象還是以中國人為主,對他們來說,最需要的還是扎實的古漢語功底。大學對英語的要求應該降低。四川省劉曉峰副省長一再向有關部門提出:「中醫院校不應該考外語,應該考古典文學。」與此同時,歷來被中醫大家所重視的中醫經典卻不斷被刪減,甚至成為選修課。並將中醫、中葯設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專業,醫不識葯,葯不懂醫,如此割裂水乳交融的中醫葯學,結果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上的「殘廢」,中醫、中葯都難以充分發展,即使維持原有水平都成問題。

中醫課程的內容也值得商榷。現在中醫教材中摻雜的牽強附會的西醫學詮釋內容也越來越多,甚至一段中醫理論,一段西醫理論,這樣把難以融合的兩門學科混雜一處,老師無法授課,學生更是無所適從,而且目前教育方法日趨簡單化、公式化、規范化,失去中醫學靈活多動的特色,結果學生「中醫沒有學好,西醫沒有學到」,成為兩個中專生。所以,中醫院校才會出現學生初入校門時相信、熱愛中醫,願意為中醫事業學習、奮斗,但畢業時不再信任中醫葯療效,而寧願只用簡單西葯的怪現象。我們應該反思:我們到底教會了下一代什麼?

劉曉峰副省長明確指出,「很多中醫葯大學的學生,不願意背『湯頭』、讀經典,畢業後開處方有錯別字,診病依靠現代檢測手段,而對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沒有真正掌握。為什麼有這種現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醫高等院校採取了西醫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式,而失去了中醫教育的特點、違背了中醫成才的規律。」並指示成都中醫葯大學書記:「你的任務,就是不能把成都中醫葯大學變成西醫院校,中醫葯大學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傳統醫學知識技能。」

(四)中醫學高學歷教育堪憂

目前,不僅中醫本科教育堪憂,中醫高學歷教育同樣堪憂。本來存在缺陷的中醫院校本科教育模式難以培養出能用中醫的思維方式和採用望聞問切診斷疾病手段看病的醫生,而研究生教育情況更使人憂慮。

中醫是臨床醫學,幾千年來,其理論都是從臨床中總結出來的,而非從實驗室研究出來的。從中醫本科教育開始,學校就給學生灌輸實驗思想,力圖將學生的思想引導到西醫的思路和方法,並美其名曰「科學化」、「現代化」。這是真正的「西醫化」,崇洋化。科學實驗不是認識世界的唯一途徑。中國社會科學院似乎就沒有一個實驗室!

中醫葯研究生教育,更是令人憂慮,幾乎所有的研究生論文都是實驗研究性質,根本沒有突出中醫葯學術特色,甚至有的除涉及中葯名稱外,論文所有內容根本與中醫葯無關,完全是西醫葯學的實驗研究。這種研究結果,既不能指導中醫臨床,也不能對中醫基礎理論的發展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有益影響。如此培養的碩士、博士,很難產生像蒲輔周、岳美中這樣的真正意義上的名醫了,他們也不可能承擔起發展中醫葯事業的重擔。臨床療效是中醫生存之本,而現在的中醫碩士、博士只埋頭動物實驗,沉醉於現代醫學的「高精尖」指標,輕視中醫經典的學習,忽略臨床能力的培養,卻美其名曰「科技型人才」。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憂患和焦慮:這樣的學院派、實驗派中醫已經成為主流,如此下去,中醫將何去何從?

(五)視師徒傳承教育為非法

如何正確對待以師承方式培養的民間中醫師,是一個重要問題。師徒代代相傳和自學成才是中醫學千百年來得以繼承並日益發展的主要傳播方式。我們不能漠視千百年來證明行之有效的師徒傳承方法的存在,更不能為了防止不良醫葯事件發生,就簡單粗暴地一棒子將所有民間中醫全部打死。總不能為了防止交通事故發生而不許汽車上路吧?!如何有效地將那些有真才實學、掌握著治病救人本領的大夫與江湖游醫、騙醫區別開來,並讓他們參與到濟世救人的醫生隊伍中,這才真正體現了我們國家和政府一切為人民群眾利益著想的精神和通過卓越鑒別水平體現出來的管理才能。據廣州中醫葯大學鄧鐵濤教授保守估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全國約有5萬個民間的真正的中醫師雖然行醫已十多二十年,但已不能夠再開業坐診看病,這是農村及城市弱勢群體的一大損失。」據我們調查,多年來,全國許多省份均未組織開展師承人員的考試項目,許多民間中醫求證無門,有的只能改行,有的則仍在「非法行醫」,隨時有被查處和被醫政部門某些惡劣官員敲詐的危險。而且,目前民間中醫職業考試的形式和內容不利於人才的選拔。首先,大部分民間中醫過不了職業醫師考試關,其中技能操作考試中絕大部分是西醫知識,而筆試中1/6為純西醫內容,其餘5/6為中醫基礎與臨床課目內容,且考試形式固定,考試內容刻板,某病某證型只能用教材上列舉的某一個方,絲毫沒有顧及中醫臨床運用的靈活性和復雜性。而且現在對民間中醫行醫權力范圍和治療手段限制太死,這也不利於中醫事業的繼承和發展。

我們對艾滋病村的調研發現,七路民間中醫在國家尚未來得及關懷艾滋病患者的2001年,主動到艾滋病村免費為患者治療三四年,前後治療近六百人,而且療效不錯,為穩定民心做出了重大貢獻。由此可見,師徒傳承和自學同樣可以培養出中醫人才;從另一種意義上說,這些「游擊隊」的膽識超過了我們院校培養的正規軍。然而,他們的行動不僅沒有受到表彰鼓勵,而且,其中六路民間中醫沒有執業醫師證,已被迫離開艾滋病村。由此可見有關部門對民間傳承和自學中醫這種培養方式的態度了。

從目前中醫教育情況來看,院校派中醫由於繼承不足,難以承擔傳承和發展中醫的重任,而民間中醫盡管現在沒有了行醫權,但其為保留中醫特色和精髓做出了重要貢獻,將來也會發揮越來越顯著的作用,振興中醫的希望更多的寄託在民間中醫身上。所以,蒲輔周才會不讓其子進城,他認為,只有在基層鍛煉,為廣大民眾服務,才能成為好中醫。

『伍』 天然葯化可以發SCI的期刊有哪些

挺多的
一 Journal of Natural Procts
國家:美國
出版者:美國化學會(ACS)
紙版 ISSN: 0163-3864
電子版 ISSN: 1520-6025
2007 影響因子: 2.551
2007 總引用次數: 12,404
內容簡介:Journal of Natural Procts發表天然產物研究方面的文章,投稿內容應該是關於天然產物的化學或生物化學方面的,或者是得到天然產物的系統的生物學方面的。具體的說就是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包括抗生素和毒枝菌素);來自陸地和海洋動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質;生物化學研究,包括生物合成和生物轉化;發酵和植物組織培養;提取分離和結構鑒定以及新的天然產物的化學合成;天然產物的葯理學研究。
如果是發表新化合物的話,最好有有關生理活性方面的研究。
發表的文章類型包括:全文、通訊、綜述、短文等。

二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JOC)
國家:美國
出版者:美國化學會(ACS)
紙版 ISSN: 0022-3263
電子版 ISSN: 1520-6904
2007 影響因子: 3.959
2007 總引用次數: 85,315
內容簡介:JOC發表有機和生物有機化學方面各個理論和應用分支的新穎性基礎研究投稿。一些比較重要的投稿將會提前放在JOC的主頁上,並在下一期的紙質版中發表。

三 Natural Proct Research(即原來的Natural Proct Letters)
國家:英國
出版者:Taylor & Francis
紙版ISSN: 1478-6419
電子版ISSN:1478-6427
2007 影響因子: 0.683
卷數:23
原來每年發表14期,2008年開始每年發表18期,其中有14期發表在part A,4期發表在part B。Part A是有關合成和結構方面的;part B是有關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的。
內容簡介:Natural Proct Research發表天然產物化學方面的重要投稿,覆蓋天然產物的化學和生物化學的各方面研究。論文的內容可以是天然產物(來自陸地和海洋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結構闡明,化學合成和生物合成,以及化學-生物學交界領域的研究,如發酵化學,植物組織培養等。

四 Natural Proct Reports
國家:英國
出版者:Royal Society Chemistry
紙版ISSN: 0265-0568
電子版ISSN:1460-4752
2007影響因子:7.667
2007 總引用次數: 39,755
內容簡介:主要發表有關天然產物方面的重要的綜述性文章,包括分離,結構鑒定,立體化學確定,生物合成,生物活性研究以及化學合成。
該期刊涵蓋的內容非常的廣泛,許多文章討論天然產物的生物無機化學,生物有機化學,化學生物學方面的內容,包括酶學,核酸,化學生態學,碳水化合物,一級和次級代謝產物,分析技術等。
NPR上的文章有兩種類型:
Review articles: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全面綜述或者是對某一專家的研究工作的深入評論。文章的長度可達25頁以上。
Highlight articles:較短,不全面,是對某一專家的研究工作的快照。文章長度一般佔4-6頁。

五 Organic Letters
國家:美國
出版者:美國化學會(ACS)
紙版ISSN:1523-7060
電子版ISSN:1523-7052
2007影響因子:4.802
內容簡介:發表的論文內容包括有機化學(含有機金屬和材料化學);物理和理論有機化學;天然產物的分離和合成;新的合成方法;生物有機和葯物化學。
Organic Letters 8年以來一直是有機化學領域影響因子最高的通訊類期刊。

6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CPB)
化學與制葯簡訊
國家:日本
出版者 :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日本葯學會
ISSN 0009-2363 ( PRINT) ISSN 1347-5223 (ONLINE)
影響因子:1.223
CPB(1960年創辦)是日本葯學會出版的主要英文期刊。
CPB涵蓋了葯學研究的各個方面,主要有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天
然產物化學,葯物化學,分析化學,生葯學,物理葯劑學。

7 Toxicon
國家 美國
出版者Elsevier Science
刊號: 0041-0101
【收費情況】
免費,摘要
Commenced publication 1962
影響因子 2.246
每年十六期
一本研究源自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毒理問題的多學科期刊
發表要求 刊載關於源自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毒素的原始研究的文章
提供一個發表關於天然毒素的化學,葯理 毒理及免疫學特性方面研究成果的文章的平台 :含有最初研究結果的,在化學,葯理,免疫學特性的天然毒性方面的論文

『陸』 我有一篇文章要投,請問投《中國葯學雜志》呢還是投《中國實用醫葯》呢不知道哪個雜志好一些

《中國葯學雜志》好些,好像是南葯出的。

『柒』 在義大利出版的有關植物葯物或生葯學的SCI期刊名稱

靜待

『捌』 葯學是干什麼的

葯學主要研究葯物的來源、炮製、性狀、作用、分析、鑒定、調配、生產、保管和尋找(包括合成)新葯等。

主要任務是不斷提供更有效的葯物和提高葯物質量,保證用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傷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療或治癒疾病。葯學是連接健康科學和化學科學的醫療保健行業,它承擔著確保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職責。

就業方向:

本專業的畢業生具有較全面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持續發展能力,畢業後能夠從事與葯物合成、葯物制劑、葯物檢驗、葯品生產與營銷、新葯研製開發與質量控制等工作以及與葯學研究、管理和教學有關的工作。可從事醫院葯房、葯物制劑室、葯廠、醫葯公司、葯檢所的技術崗位、管理崗位等。

(8)巴西生葯學雜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擴展閱讀:

葯學專業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葯劑學、葯理學、葯物化學和葯物分析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主要葯物制備、質量控制、葯物與生物體相互作用、葯效學和葯物安全性評價等基本方法和技術;

3、具有葯物劑型的初步設計能力、選擇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葯葯理實驗與評價的能力、參與臨床合理用葯的能力;

4、熟悉葯事管理的法規、政策與營銷的基本知識;

5、了解現代葯學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玖』 今日葯學是科技核心期刊嗎

今日葯學不是科技核心期刊,今日葯學雜志沒有核心期刊標志,該雜志是一本普刊。其次該雜志主管部門是廣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非國家級,所以今日葯學雜志是一本省級普刊。期刊級別相對較低,只適用於晉升於中級職稱,投稿較易。

今日葯學雜志為省級期刊,據360期刊網的以往經驗,省級期刊的版面費用一般在1500元左右,超過3000元的期刊,算是費用比較高的了。當然,具體的收費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文稿決定的,往往文章篇幅越長的稿件,版面費用越高。此外,如果需要加急排刊的話,需要額外支付費用。

怎麼投稿論文

查重是編輯審核的第一步,重復率不合格就直接拒稿。投稿前需要通過查重來降低論文重復率,提高文章可信度,以防出現學術不端行為。

一般省級期刊對論文重復率的要求在30%以下,國家期刊的論文重復率要求是20%或者15%以下,核心期刊對於論文重復率要求更高,要求低於10%。

選擇期刊時,主要了解期刊類型、檔次、發表周期。了解期刊類型最好的辦法就是看該期刊往期的期刊欄目,基本所有的欄目都是圍繞該期刊的類型而來。發表期刊的檔次,可以看期刊的影響因子以及是否為核心期刊。一般刊發周期越長,發表周期越長。

閱讀全文

與巴西生葯學雜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