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如何成為道教研究先驅

法國如何成為道教研究先驅

發布時間:2022-06-08 22:15:57

❶ 道教在我國以及世界的地位

老子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之一。以他為奠基人的道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千百年來,作為封建統治階級「官方哲學」的儒學在人們意識深處所淀積的潛在影響,同時也由於我們對老子以及道家思想的重視和研究不夠,致使一提起傳統文化,就總是習慣地將儒學抬出來,甚至有意無意地把二者等同起來。這種狀況,近年來所改變。陳鼓應教授的「道家主幹」說可以說是起了震聾啟目的作用。它不但引起了學界的重視,而且也激發了深入探討這一問題的熱情。於是眾說紛紜:儒家主流說、道家主幹說、儒道互補說,一派生動活潑的爭鳴景象。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從倫理學的角度,在題為《正確認識和評估道家的倫理思想及其歷史地位》一文(《中州學刊》96年第1期)中談過一些個人的看法。簡單說,上述各說雖各有一定道理,但都是以偏概全,執一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無論從形態上看,從內涵上看,都是多元的,而且是互補的。儒家思想的存在發展及其被尊為官方哲學,這不是誰的個人意志,而是古代中國的特殊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它是在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專制主義宗法等級制的文化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東西,最適合這種社會的要求。墨、道、法諸家,雖都曾在短期內成為"顯學",但也最終為儒家所吸收。所以,儒學主流說不是妄談,它反映的就是這一基本歷史事實。但它不但忽視了道家和佛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且還忽視了它自己的發展、改造和完善也正是由於吸收了道家和佛家尤其是道家的哲學世界觀而後才完成的這一事實。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道家思想,也就不會有儒學的最高形態--宋明理學。所以儒家主流說是見木不見林。那麼,儒道互補說呢?它雖看到了道家,但卻忽視了佛家。佛學雖是一種宗教學說,但它作為一種人生哲學,卻具有其深刻性和獨特的價值。它雖然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東西,但它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思想、學術乃至文化藝術以及整個國民性格形成的影響是一點也不能低估的。但不要忘記它之所以能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生長點,卻是通過道家思想的中介來實現的。如果沒有道家思想,也就沒有佛學的中國化。所以,我說中國的傳統文是一個多元一體化的結構。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國科技史》中曾說過這么一段說:"無論如何,儒家和道家至今仍構成中國思想的背景......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如果我們可以像李約瑟那樣把中國傳統文化比作一棵大樹,那麼,這棵大樹的根系就是道家,其主幹就是儒家,而佛家則是依附在這棵文化大樹上的枝葉。它們互相區別,又互相依存、互相補充、互相溶合,而形成三位一體的多元互補結構。道家思想既是這棵大樹的深根,那麼老子--作為道家的創始人和代表者,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就處於哲學奠基人的地位,這就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老子不但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歷史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圍內也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
如所周知,我國古代有三大聖人,即文聖孔子、武聖孫子和哲聖老子。他們都具有世界影響,對世界的文明和進步都做出過傑出的貢獻。但若論其影響的廣泛性,則軒輊立見。孔子固然聖明,他所創立的儒學即使在今天仍有著巨大的生命力。但他的思想影響卻主要只限在東亞一帶,即所謂「儒學圈」。所以它的影響是有限的。那麼《孫子》呢?他雖在唐代就開始走向世界,並在日本的發展史上起過重大作用。近代以來,它又越過大洋,到達歐美,並跨過高原,遠至阿拉伯世界。美國人甚至還用它去指揮海灣戰爭。但若論其研究成果或論著數量,則去《老子》《道德經》甚遠,《道德》在世界上普及的程度僅次於《聖經》和《共產黨宣言》,這遠非《孫子》所能望其項背。就國內情況而論,據我所知,有關《孫子》的著述共約500種,而《道德經》據嚴靈峰《諸子知見書目》所錄,就有1500種;而據我們所掌握的資料,則在1700種以上。國內情況如此,那麼外文譯著呢?《孫子》共約200種(其中日人著述約160種),而《道德經》則有550種(其中日人著述約330種),若將近十數年來的成果算進去就超過600了。而從其涉及的語種范圍來講,《道德經》也遠較《孫子》為廣。《孫子》只有十餘種,而《道德經》則有20餘種,除日、英、法、德、意、荷、俄等國外,還有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土耳其、印度,而且又有梵文、拉丁文、希伯來文和世界語。其中除日文外,以英文和德文的為最多(英文本90。德文本78)。

《道德經》走向世界的具體情況,我們不太清楚,只知道日本文明時代(相當中國明代嘉靖年間)的著名儒者清原宣賢有一本《老子經抄》,這是日本最早關於《道德經》的著述。以後就多起來了,而且涌現了一大批老子學者如林道春、僧澤庵、武內一雄、石田羊一郎和波多野太郎等。
《道德經》進入西方世界為時較晚,是在十六世紀西方傳教士到中國之後。據李約瑟的考證,最早的傳本有三:一是十七世紀末比利時傳教士衛方濟的拉丁文譯本,二是十八世紀初法國傳教士傅聖澤的法文譯本,三是十八世紀末德國神父格拉蒙特的拉丁文譯本。近代譯本當以1842年聖朱利安的法文譯本與1870年施特勞斯的德文譯本最為有名。

❷ 中國道教怎樣流傳到歐洲的

道教在歐洲(轉)
應中國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和中國道教協會的邀請,巴塞羅那清靜宮和西班牙道教協會四名分別來自歐洲和北美洲的外國道教弟子,於農歷三月三瑤池仙會日從巴塞羅那動身,隨同西班牙道教協會會長田誠陽師父前來參加4月22日至27日在西安和香港舉行的「國際道德經論壇」。在這次論壇上,他們從西班牙帶來了四種西班牙語的《道德經》譯本和一種巴塞羅那官方語言卡塔蘭語的譯本(據統計西班牙目前出版有四十多種《道德經》的譯本),提供給這次論壇在香港舉辦的「《道德經》版本展」與中國道教協會收藏之用。
論壇閉幕之後,巴塞羅那清靜宮道觀和西班牙及法國道教協會於4月30日,訪問了中國道教協會。與在京的中國道教協會黃信陽副會長和袁柄棟秘書長及聯絡部孫同昌副秘書長等親切見面和會談,由西班牙道教協會會長田誠陽道長做西班牙語翻譯。參加訪問的有巴塞羅那清靜宮和西班牙道教協會的四名弟子田信道(ALFONS,安道爾)、田信心(JORDI,西班牙巴塞羅那)、田信理(RAMON,西班牙耶以達)和田信德(JULIO,波多黎各)及法國道教協會秘書長黃信懿(巴黎)等。
這是歐洲首座道教全真叢林巴塞羅那清靜宮道觀和西班牙道教協會創建六年來,第一次訪問中國道教協會,訪問團取名為 「熱愛中國,熱愛道教——西班牙道教協會、巴塞羅那清靜宮參訪團。」參訪團贈送給中國道教協會一塊寫有「道教傳歐洲,真情系中華」的金屬禮品牌,並准備了西班牙道教在西班牙道教協會會長田誠陽道長努力之下艱苦奮斗八年來的創建歷程材料,中國道教協會贈予西班牙清靜宮一座老子銅像和有關經籍。中國道教協會領導對於巴塞羅那清靜宮道觀和西班牙道教協會在歐洲大力弘揚道教付出的努力甚為稱贊,對於西班牙道教協會和法國道教協會聯合歐洲道教力量籌備成立「歐洲道教中心」表示支持,並表示歡迎西班牙道教協會和法國道教協會再次來訪,與國內道教開展友好往來。
2007年3月,法國道教協會負責人、法國三元道教協會會長田信明(Igor)和秘書長黃信懿,前來西班牙清靜宮道觀參訪和拜師之時,在田誠陽道長的倡議下,兩國道教協會決定聯合歐洲道教力量,共同成立歐洲道教中心。
2007年4月,應中國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和中國道教協會的聯合邀請,田誠陽道長帶領四位來自西班牙清靜宮的外國弟子,參加先後在西安和香港舉辦的「國際道德經論壇」,與在中國停留兩年的法國道教協會會長景秀(Karine),就建立歐洲道教組織之事,進行了具體探討。此後景秀在西安分別與熟識的英國道教協會和瑞士道教協會建立溝通,通過電話與回到中國道教協會的田誠陽道長進行協商,共同商討歐洲道教組織的未來模式。根據田誠陽道長的提議,未來的歐洲道教共同組織稱為「歐洲道教聯盟」(Unión de Taoísmo Europeo)。
原擬在7月份聚集各國道教代表,共同舉行一次會議,由於工作關系,大家無法湊齊,於是改為地區性聚會,並通過電子郵件和電話聯絡等形式,展開了英國、西班牙、法國、瑞士等國家道教協會負責人之間的互動。景秀也於7月17日前往巴黎,與田信明和黃信懿等進行具體磋商。逐漸就成立歐洲道教組織的各個方面,達成一致。
由於歐洲各國的道教協會,只有田誠陽道長所在的西班牙道教協會是歐洲惟一的宗教性協會,巴塞羅那清靜宮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宗教性的歐洲道教實體,其他國家的道教協會均為文化性質的民間組織,因此大家決定「歐洲道教聯盟」在西班牙國內注冊成立,並由此轉往歐盟總部。此後根據各國道教協會的共識,經由西班牙道教協會起草,完成了《歐洲道教聯盟章程》草案。
2007年8月10日至12日,法國道教協會負責人、法國三元道教協會會長田信明,趕赴巴塞羅那清靜宮,拜會了田誠陽師父,匯報了章程修訂和未來藍圖的想法。並與田誠陽道長和CATALUNYA道教協會會長田信清一起,根據歐洲各國道教組織的共同意見,就《歐道盟章程》草案,進行了逐條審訂,終臻完善。
現在已經成形的《歐洲道教聯盟章程》,經由歐洲各國道教組織分別審議後,「歐洲道教聯盟」即將正式成立。
歐洲第一座道教叢林西班牙清靜宮道觀作為宗教實體,經由西班牙道教協會申請注冊,於2006年2月得到西班牙政府正式確認,取得與天主教平等的合法地位。這是有史以來,中國道教在歐洲創建的第一個宗教實體,成為道教傳入歐洲大陸的里程碑。
清靜宮道觀的創建,緣起於中國道教協會田誠陽道長,於1999年經國家宗教局和中國道教協會批准,應邀赴西班牙講學傳道,成為第一位赴西方開辟道教的中國道長。為了弘揚 中國文化,推動道教傳向世界,田誠陽道長在西班牙傳道弘法,勇於開拓,艱難創業,聯合西方信眾弟子,於2001年5月在巴塞羅那創立了西班牙CATALUNYA道教協會,並於同年12月22日道教冬至佳節,舉行了歐洲首座道教全真叢林清靜宮道觀落成典禮。田道長不僅擅長用西班牙語講道,還於2003年正式出版了他的西語書稿「Conocer el Taoísmo」(《認識道教》,Ed. Kairós),這是第一部由中國道長直接用西班牙語撰寫的道教論述,暢銷歐美。
隨著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逐漸崛起,代表中國古老文化根源的道教,在西方倍受矚目,逐漸得到海外不同民族的認同與信仰,足證大道天行,神光普照,玄風向化,慈濟寰宇。現有的西班牙清靜宮道觀,雖然已是歐洲道教祖庭,然而由於空間狹促,缺乏食宿條件,又兼地處鬧市,不利靜修,為西方各國的學道者,帶來許多不便。為了面向全球弘法起見,西班牙道教協會和法國、瑞士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道教協會和信眾,積極響應田誠陽道長的宏願,籌備成立「歐洲道教聯盟」,計劃在巴塞羅那山上,選擇風水寶地,興建具有中華傳統建築風格的大型清靜宮道觀,作為歐洲道教中心和全球學道聖地,提供世界各地學道者常住、修煉、講經、傳法、養生、習靜、閉關、學藝、參訪、研究、交流之用,並且接納世界各國宗教人士,廣泛開展國際宗教界之間的團結交流,以贊化和諧秩序,推動全球和平。

計劃興建的歐洲道教第一叢林清靜宮,將分為以下若干布局:
1.太上殿,供奉道教鼻祖老子。在此舉行道教傳統齋醮科儀和節日慶典、傳度活動等。
2.講經堂,作為高道大德講經說法、闡真演教之用。
3.修真院,恢復道教坐圜儀制,為學道弟子清靜修煉和入定閉關之場所。
4.道教丹房,提供清靜宮道教弟子單人常住的清靜丹室,與居士教友參訪掛單的房舍。
5.道教學院,作為全面學習道教精深內涵的正式學院,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道者。
6.道教博物館,收藏展覽道教五千年悠久歷史中出現的經卷、聖物、碑刻、藝術品等。
7.道教圖書館,收藏《道藏》、《道藏輯要》、《藏外道書》、《中華道藏》等道教之萬卷經書典籍,包括現代版的錄像、光碟和世界各國不同文字的道經翻譯等。
8.道教書畫館,進行道教傳統書法、繪畫、雕塑等方面的學習、交流、研討、展覽等。
9.內家拳道館,教授道教傳統的內家拳法和養生氣功、健身法、防衛術等。
10.道學研究院,聯合中西信仰道教的學者志士,進行道教學術研究和經典整理等,定期出版面向世界的道教刊物和書籍。並且根據時代需要,舉辦各項專題的研討會。在繼承道教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推動道教走向適應時代、服務現代社會的發展方向。
11.道教譯經館,附屬研究院,從事世界不同語種的道教經典之翻譯與傳播工作。
12.道教慈濟會,發揚道教「濟世度人」一貫家風,開展公益事業,闡揚社會道德,凈化世道人心,進行慈善救濟,提倡保護環境,返樸歸真,回歸自然。
13.道教法物流通中心,向各地信眾提供流通道經、神像、法器、道裝、吉祥物等。
14.道教園林和放生池,構造具有道教傳統風格的園林建築和放生池等。
15.道教果菜園和草葯園,種植無公害蔬菜、果木和中草葯等。
16.道教診所,研究、實踐並推廣道教傳統中醫學,濟世療疾,定期開展義診。
17.道教葯房,製作傳統道教中成葯、外丹和養生葯物等,按照季節進行施葯。
18.道教齋堂,以道觀自我種植的綠色作物,提供養生美食、葯膳、丹茶、道飲等。

❸ 道教在世界上現在什麼地位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道教文化裡麵包含了很多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思想,魯迅先生說過「中國的根祗全在道教」了解了道教也就等於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中國的文化也可以說是自成一派的,並不被外面的其它文化所能理解,所以道教在世界是很難傳播出去的。也由於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傳統宗教,裡麵包含了中國的文化思想,所以,往往在被外族入侵時道教也就成為了首個壓制目標。
上世紀初,國際上研究東方文化的潮流興起,學術界開始關注到中國土生土長的古老道教,探索性地著手進行調查研究,到六十年代,學術界便出現了研究道教熱。在1968年9月,在義大利佩魯賈市,由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韋爾奇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國際道教學會議;1972年9月在日本長野縣蓼科,由日本道教學會主辦召開了第二次國際道教學會議;1979年9月於瑞士蘇黎世,由蘇黎世大學和法國遠東學院主辦召開了第三次國際道教學會議。在這三次國際道教學會議上,都討論到了「何謂道教」這個問題。外國學者大多用西方的宗教觀觀察道教,下了很多洋定義;而當時由於歷史性的原因很多中國的學者們也對道教作了頗含批判意味的定義。總之這形形色色的定義,使中國道教界人士有「隔靴抓癢」與「咄咄逼人」之感。
由於外國的學術界對道教的研究熱,也引起了中國國內的重視。1980年中國才開始對道教進行了研究,在這之前都是外國人在研究,但現在國內研究的高道已超過國際外國人的研究水平,這主要也是由於中國的學者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所了解的原固。所謂「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所以要攻擊中國文化,首先的攻擊目標便是道教。

❹ 人民網巴黎10月6日電 (記者李志偉)6日,「道行天下,和諧共生——中國道教文化對外交流系列活動」在法國

道教走出國門 全真派盛行

❺ 練金術是不是只有一個人成功過哪個人好象是法國的

煉金術
尋求長生是人類受到一切誘惑中的最大誘惑。有史以來,人類就曾希望自己長生,並且作過種種的嘗試。在所有的嘗試中,煉金術士的幻想和技藝是被應用得最普遍的。

煉金術是起於12世紀歐洲的一個名字。到公元八世紀,煉金術真正開始了。和中國的情況相近,制金並不佔重要地位,煉金術士們追求的是制葯,長生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

西方的煉金術可追溯到希臘化時期,最早、最可靠的代表人物是佐息摩斯。大約生活在公元350至420年的佐息摩斯相信存在著一種物質,它能魔術般地使金屬出現人所企望的變化。他對這種物質的稱呼,經阿拉伯傳入拉丁語系後,叫做「Elixirvitae」(長生不老葯),也就是類似於中國所說的「能令人不老不死」的「上品之神葯」———「金丹」。另一位煉金術士,活動於公元三世紀的赫米斯,是埃及的教士。作為一切有用的技藝的發明者,赫米斯受到普遍的尊重,被看作與埃及的月神有溝通,後來慢慢地被神化為「三倍大神赫米斯」,以至於他的名字,最後就直接演變成為「煉金術」。

煉金術士相信,「煉金術」的精餾和提純賤金屬,是一道經由死亡、復活而完善的過程,象徵了從事煉金的人的靈魂由死亡、復活而完善,所以,他煉出的「金丹」又能延年益壽、提神強精,並能使他獲得享福的生活、高超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改變他的精神面貌,最終達到與造物主溝通。不用說,這樣的目標是無法達到的。煉金術士也明白這一點,因而從各方面來作出「說明」。例如,一部煉金術著作解釋長生之難求說:「由於它是人世間一切幸事中的幸事,所以我認為它只能由極少數人通過上帝的善良天使的啟示而不是個人的勤奮才獲得哲人之石的。」而且對服用「金丹」能否治病長生的方法,也故意說得非常微妙。

但是盡管如此,由於長生的誘惑力,直到用化學方法制金的可能性未能被科學證據否定的19世紀之前,它一直都有廣闊的市場,甚至像伊薩克·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都認為,通過實驗來製取黃金,是值得做的。西方的不少國王,也與中國的那些皇帝一樣,一心希望通過煉金術使自己達到長壽永生。如英國國王亨利六世、法國國王查理七世、查理九世、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二世,都是煉金術的忠實信徒。其中特別有趣的,像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對煉金術士約翰·迪真是寵幸得無以復加,甚至特許他在宮中從事煉金術活動。在號稱「煉金術的中心」的布拉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魯道夫二世把煉金術士邁克爾·梅爾特封為伯爵。

近代化學的出現,使人們對制金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到了17世紀以後,煉金術遭到了批判。煉金術的希望破滅了。

煉金術是中世紀的一種化學哲學的思想和實踐,是當代化學的雛形。其目標是將一些基本金屬轉變為金子,發現萬靈葯及制備長生不老葯。現在的科學表明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直到19世紀之前,煉金術尚未被科學證據所否定。包括牛頓在內的一些著名科學家都曾進行過煉金術嘗試。近代化學的出現才使人們對煉金術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

西方的煉金術

早期的煉金術者的生活時代是從公元一世紀到五世紀。西方最早的煉金術著作是偽托德謨克里特的名字寫的(約公元100年)。西方煉金術認為金屬都是活的有機體,逐漸發展成為十全十美的黃金。這種發展可加以促進, 或者用人工仿造。所採取的手段是把黃金的形式或者靈魂隔離開來,使其轉入賤金屬;這樣賤金屬就會具有黃金的形式或特徵。金屬的靈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種靈氣,主要是表現在金屬的顏色上。因此賤金屬的表面鍍上金銀就被當作是煉金術者所促成的轉化。

煉金術者所採用的一個相當普遍的方法是把四種賤金屬銅、錫、鉛、鐵熔合,獲得一種類似合金的物質。然後使這種合金錶面變白,這樣就賦給它一種銀的靈氣或者形式。接著再給它加進一點金子作為種籽或發酵劑使全部合金變為黃金。最後再加一道手續,或者把表面一層的賤金屬蝕刻掉,留下一個黃金的表面,或者用硫磺水把合金泡過,使它看上去有點象青銅那樣,這樣轉變就完成了。

另一種為早期煉金術者加以廣泛傳播的思想,是一種更原始的觀念,即金屬是兩性生殖的產物,金屬本身就有雌雄之分。這種觀念在伊斯蘭教和中古煉金術里的地位比較重要。

自公元12世紀起,基督教盛行的西方開始翻譯阿拉伯和希臘著作,包括煉金術文獻。希臘煉金術對歐洲的影響遠不及經過了系統化的阿拉伯煉金術所產生的影響。煉制黃金是歐洲煉金術的主要目標。歐洲學者根據伊斯蘭煉金術的理論,作了大量實驗。雖然不可能成功,但為化學的發展與出現積累了大量知識。

伊斯蘭的煉金術

伊斯蘭煉金術體現了一種關於本質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爾墨斯的哲學和中國的煉金術,以及關於礦物和金屬轉變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關系。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煉金術的效能長期爭論不休。正統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煉金術,而多數自然學科的學者,盡管他們也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卻接受了煉金術的基本觀點。著名的伊斯蘭醫學家伊本·西那 在他的《治療書》中關於金屬構成的學說,便是以煉金術的理論為基礎。

穆斯林最早的煉金術者是倭麥亞王子哈立德·伊本·葉基德。8世紀初,煉金術甚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賈比爾·伊本·哈揚。他的著作《七十本書》和《平衡書》,被視為伊斯蘭煉金術的基礎理論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的關於煉金術最重要的文獻。穆斯林醫生兼煉金術拉齊被譽為將煉金術發展為古代化學的奠基人。

中國的煉金術

煉金術在中國古代叫煉丹術。

中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葯。漢武帝本人就熱衷於神仙和長生不死之葯。到了東漢煉丹術得到發展,出現了著名的煉丹術家魏伯陽,著書《周易參同契》以闡明長生不死之說。繼後,晉代煉丹家陶弘景著《真誥》。到了唐代,煉丹術跟道教結合起來而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煉丹術家孫思邈,著作《丹房訣要》。這些煉丹術著作都有不少化學知識,據統計共有化學葯物六十多種,還有許多關於化學變化的記載。

煉金術的影響

煉金術經過現代科學證明是錯誤的。但作為近代化學的先驅在化學發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煉金術,人們積累了化學操作的經驗,發明了多種實驗器具,認識了許多天然礦物。煉金術在歐洲成為近代化學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穆斯林不僅在科學的認知和實踐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對被視為「偽科學」的「秘術」,他們也曾換而不舍地予以探索。伊斯蘭教的「秘術」主要包括煉金術、相術和占卜(如泥土占卜)等。它們之所以被歸類為「偽科學」,是因為它們使用的是神秘的象徵語言。煉金術是最主要的秘術,而傳統的煉金術實際上是一種看待事物的完整方式,既包括對·宇宙的看法,這一般與冶金術有關;又包含對靈魂的認識,這往往涉及精神心理療法。所以煉金術一度又被認為是一種科學和一種方法。煉金術以「相互兼容」的理論為基礎,認為萬物的存在方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一事物與它事物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不光是事物的一般屬性可以轉換,本性也可以改變。所謂煉金術,是指在一種以點金石為象徵的精神力量面前改變物質的形態和性質的一種秘術,但物質改變的前提是人的內在精神的轉變。從表面上看,煉金術與物質世界,特別是與礦物和金屬密切相關,可以說化學的發展史離不開煉金術;但從本質上講,煉金術並非原始化學,亦非純粹的心理學,它是利用煉金術過程中形成的礦物金屬等物質的變化,來促進人的靈魂的轉變。

伊斯蘭煉金術體現了一種關於本質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爾墨斯神智學的一般哲理,與關於礦物和金屬轉變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關系。這種關於本質哲學的理論是以亞里土多德的形式質料說為基礎,認為宇宙萬物來源於四種原質和四種原素。四種原質分別為熱、冷、干、濕,四種原素為水、土、氣、火。四種原質通過相互轉換,結合為兩種本原,即硫和錄。不過,這里所說的硫和汞並非通常意義的礦物質,其含義類似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陰陽,二者結合乃有宇宙萬物。譬如,按照煉金術的理論,硫和汞兩種本原以不同比例相融合,在某種神秘因素作用下,便可產生各種不同的金屬礦物。這四種原質、四種原素和二種本原的相互關系.

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煉金術的效能曾長期爭論不休,褒貶不一。正統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煉金術和一般的秘術,而多數自然皙學科學家和醫生,盡管他們也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卻接受了煉金術的基本觀點;亞里土多德學派一般也都蔑視煉金術,而照明學派則持肯定態度。如伊本·西那就曾明確表示,他不相信煉金術上能把普通金屬變為黃金,然而他卻贊同煉金術關於金屬構成的理論,他的名著《治療書》中關於金屬構成的學說,便是以煉金術的硫汞融合的理論為基礎。

伊斯蘭煉金術繼承了古代東方的煉金術傳統,主要是以亞力山大為中心的赫爾墨斯神智學和中國的煉金術。穆斯林最早的煉金術上是倭麥亞王子哈立德·伊本·葉基德。8世紀初,煉金術甚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賈比爾·伊本·哈揚(721-776),他是十葉派六世伊瑪目賈法爾·薩迪克(699—765)的弟子,其著作被伊斯瑪儀派奉為經典。賈比爾的《七十本書》和《平衡書》,一直被視為伊斯蘭煉金術的基礎理論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的關於煉金術最重要的文獻。著名的穆斯林醫生兼煉金術上拉齊,開創了煉金術的新時代。他被譽為將煉金術發展為古代化學的奠基人。拉齊對化學的重要貢獻,在於他對物質的分類,即將所有物質分為礦物、植物和動物三大類。他還曾對很多化學變化過程,如蒸餾、緩燒、過濾等作過詳細的描述。作為一名醫生,他對化學醫學也很有興趣。傳統醫學史上,他是將酒精分離出來並用於醫療實踐的第一人。

煉金術與蘇非神秘主義關系更為密切。蘇非神秘主義提倡信仰者個體精神上的修煉,放對有改變人的靈魂功效的煉金術格外重視,蘇非主義表述這方面教義的很多術語都直接來自煉金術。時至今日,不僅煉金術的語言在蘇非信徒中仍廣為流行,在某些蘇非教團中還盛行煉金術活動。此外,蘇非主義所採用的精神心理療法,與煉金術也有密切關系,這種療法將煉金術視為一種關於靈魂的科學。

煉金術與伊斯蘭藝術的關系也非同一般,傳統、的穆斯林詩歌和音樂,不僅深受蘇非神秘主義的影響,還與煉金術觀點融匯貫通。這是因為據說煉金術可對人的靈魂產生影響,使其發生轉變,而詩歌與音樂等藝術則與人的靈魂轉變關系密切。此外,在伊斯蘭建築和工藝製品的造型藝術中,如書法和幾」何圖案的表現形式,都離不開和諧,煉金術所講的「平衡」、「協調」,在色彩的和諧、結構的勻稱及其象徵意義方面起著一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如果不了解煉金術對色彩效果、藝術造型等美學思想的影響,就無法欣賞帖木爾時代的清真寺建築和薩法維時代的地毯、壁毯等藝術精品。煉金術是聯接伊斯蘭藝術的工藝技術與宗教精神和象徵意義的橋梁,也是理解伊斯蘭藝術內韻的一把鑰匙。

古代的偽科學無非有以下幾種:宣稱可以將其他元素轉化成黃金,宣稱用一種葯物治癒所有的疾病,宣稱可以用某中儀式延長人的生命,或是直接製造出生命。

簡單來說,中世紀的煉金術是企圖用某種葯物或儀式,將人的精神與力量進化到更高的層次。說到這點,最早研究煉金術的,是中國的道士與埃及的祭司。中國的煉金術介紹很多,總是用葯煉丹,據稱就可以延年益壽,抑或點石成金。但所謂的鉛汞丹黃之術未能揭示生命本身的規律,火葯倒是應運而生。在埃及,煉金術的秘密也掌握在少數僧侶手中,希臘化的時代來臨後,亞歷山大利亞圖書館的典籍上有相關的記載。但托勒密王朝的子民只是歐洲統治者的後代,象形文字的奧秘早已失傳,拿破崙的遠征與羅塞塔方尖碑上的突破是三十個世紀之後的事情。終於,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隨著地震變作一堆廢墟,古王國的秘術永遠蒙上了陰翳。

隨著泛希臘文明的繁榮,人文精神也蓬勃發展,那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年代。亞利士多德是位煉金術士,他認為,物質是可以通過規律合成的。根據他的學說,世界由四種基本元素構成:水、土、火、空氣。物質社會的所有形態都由這四種元素根據不同的比例組成。因此,只要施加外部的影響與催化,泥土亦可變成黃金。

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占星術也引用了這種元素的說法。他們認為,宇宙中的所有天體——太陽、月亮、星辰,都對地面上的人類活動有所影響。因此,後世的煉金術士們認為,只有在各種天體處於特定位置的時候,煉金儀式才能取得成功。在公元八九世紀的時候,希臘的煉金術被傳入了阿拉伯,游牧民族簡化了亞利士多德的理論,認為,所有的金屬都由兩種元素構成:硫磺與水銀。中國的煉丹術也同時以火葯的形式傳入阿拉伯半島,延年益壽的仙丹倒變成了一千零一夜中青春泉的傳說。波斯的醫師將這些理論系統的整理成冊,被中世紀的煉金術士頻繁的引用。

此刻的歐洲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故,羅馬的陷落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黑暗與蒙昧重新籠罩整片大陸,希臘體系的人文科學自此凋敝。直到12世紀,阿拉伯的移民涌進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與西西里,通過與他們的接觸,歐洲人重新對煉金術或者說東方的神秘主義哲學產生興趣。希臘語的手抄本通過敘利亞語或阿拉伯語的中介又被翻譯成拉丁語。1455年在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地流傳著一本書,名字叫Corpus Hermeticum,赫姆提卡文集,其名字引起了很大爭論,有人認為來自古埃及的月神透特,有人認為來自希臘神話的赫爾姆斯。不管怎樣,書中提到了大量煉金術、占星術、魔法符號與用具,還有古埃及的種種儀式,簡直是古代的AD&D。其他阿拉伯學者的論文不僅有哲學的理論依據,還有大量的應用實例。最多被提到的有兩位:阿諾德·威拉諾瓦(1240-1313),蒸餾術的發明者;羅傑·培根(1214-1294),詳細記載了黑火葯的成分處方,和單筒望遠鏡的製作工藝。

讓我們來看看煉金術士的小屋。典型的實驗室應該是黑暗、潮濕、四處擺放著不知名的葯品,散發著可疑的煙霧。許多煉金術士在家工作,以節省資金,同時也避開外人打擾。有些人選擇廚房,可以利用現成的爐火。有些則蹩到閣樓上,以便晚上進行的活動不會被好奇的鄰居所發現。這些矮小的權宜之所常常塞滿了各種形狀古怪的儀器、手稿、頭骨、動物標本。為了精神上的禱告,通常還有小型的祭壇。所有這些擺設與其說是代表著科學技術,不如說是神秘主義的象徵。為了煉制丹葯所進行的工作是最原始的化學實驗,煉金術士是最早嘗試將各種元素分離開的先驅。白磷的提煉,鹽酸的合成就是中世紀的產物;同時他們用到的器皿,蒸餾液體、分析金屬的設備以及種種控制化學反應的方法,至今還在使用。

加熱是每個煉金實驗必須的條件,不管是加熱液體還是溶解鉛塊。為了保持一定的溫度,煉金術士們發明了水浴,學理科的朋友在高中一定作過這樣的實驗。帶定時器的爐子體現了精巧的工藝,大英博物館中有一台1616年製造的恆溫箱,那個時代的人已經懂得雙金屬片的製造。

傳說中的城堡深處總是有這樣的實驗室,這也是事實。從地中海沿岸的國王,到波羅的海的鄉下貴族,都把煉金術士看成是通往財富的捷徑。貪婪往往伴隨著腐敗,於是學者中也是魚龍混雜,歐洲並不缺乏高明的騙子和吹牛者,他們的所作所為可以很好的寫成一部浮誇的編年史。但是,正如不是每個實驗室都能產生弗蘭肯斯坦一樣,煉金術士的努力大多徒勞無功。如果不能夠兌現諾言變出黃金來,付出的代價是掉腦袋。性子暴躁的紅鬍子二世專門打造了一個絞架,用來弔死失手的倒霉蛋。中世紀的煉金術士因此敗壞了名聲,因為從業者為了保住性命多多少少用到了不光彩的手段。從15世紀到17世紀,煉金術的書籍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故弄玄虛的符號與公式隨處可見。

一部分聰明的煉金術士開始轉移權貴的焦點,他們宣稱可以煉制強身健體的靈葯,煉金術因此走上醫葯研究的道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菲利普斯·奧列斯·帕拉薩爾斯(1493-1541),他不同意當時流行的說法,即病患源於自身機能的紊亂與失調。認為,疾病存在於外部的某種載體上,尋找等待著機會侵入人體。葯物可以幫助抵禦這些疾病,這是最早關於病菌的設想。此外,他還首次提到實驗中得到的「銀灰色」物質——鋅,並第一個用「酒精」(alcohol)來稱呼從葡萄酒中蒸餾出的液體。

文藝復興帶來了煉金術的黃金時代,為了復興羅馬的榮光所進行的革命,徹底的洗刷著整整十多個世紀的沉寂,藝術與科學界都產生了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成果。宗教也經歷著巨大的變化,新教在16世紀上半葉完成了重組。此刻的煉金術由三塊組成:部分科學、部分藝術、部分宗教,也隨著復興的節拍踩著輕快的舞步。 科學研究者正式從煉金術士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職業。此前的煉金術士在追求貴金屬的同時產生的副產品,即他們所作的實驗,奠定了現代化學的基礎。另一部分則專門研究占星術,低級者如吉普賽人的算命把戲,高級者或可稱為數字命理學。20世紀中葉盛行的精神病理研究還用到了煉金術士的唯心論和招魂術。

先來講占星家,正如藝術的目的是追求至美一樣,對於具備著真正睿智遠慮的占星家來說,如何在精神修為上達到更高層次,遠遠勝過財富與虛名的誘惑;超越鉛塊一般沉重駑鈍的肉體的限制,讓思想如同黃金般璀璨成熟,比其物理上的實現更為重要。與希臘羅馬時代不同,他們不像犬儒學派那樣苦修,亦不像斯多葛學派那樣誇誇其談。他們對著閣樓的天窗,隱隱把握著宇宙的整體性,驗證著星空的不斷變動,安守著心中永恆的道德准則。

占星家將其事業看成是完善二元論的神聖藝術:完成自身心靈凈化升華的同時,用宇宙的運動變遷來解釋人世間的實踐活動。由於文藝復興中開放的學術氣氛,他們也開始挑戰古代的權威,拋開人類自身去探求自然的奧秘,完成由大入微的轉變。(蘇格拉底在廣場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被稱為哲學上的大問題。)

這種崇高的目的毫不疑問使其成為殉道者,終其一生都沒有看到自由王國的大門洞開。當一部分人成天孜孜以求盛滿黃金的坩堝時,真正的學者在失望中被埋進乞丐一般簡陋的墳墓。

再來講現代化學的奠基者,他們繼承了最早煉金術士的職能。先介紹尼古拉·弗雷曼,一位14世紀巴黎的煉金術士,他及其門徒對物質的構成一無所知。當時所有人認為,所有的物質存在都由四種基本元素組成,一如亞利士多德的理論。元素比例不同,形成時的冷暖干濕各異,因此有了不同的形態。

從這種理論出發,金屬的轉化就有了可能。弗雷曼在他的書中寫到,所有的金屬都來自地球內部,天然的熔爐將各種元素攪拌混合,其進程由某種更高的存在決定,或可歸結成神的意志。神的境界總是完美,因此,只要混合的元素在地球深處呆上足夠長的時間,最早或許是鐵或鉛,慢慢就變成黃金白銀。但是,總有被過早開采出來,地球上的金屬因此顯現不同的形態。而煉金術士的使命,就是繼續造物者未完的工作,並加速金屬的「進化」。今天的人讀到這些,也要佩服他們壯大的構想力。

所有的煉金術士對他們的成果都諱莫如深。13世紀的煉金術講座上,所有的人要先起立:「以我的靈魂宣誓,如果對別人顯露今天看到的,即會受到永久的詛咒。」一位叫巴塞爾·瓦倫丁的教士寫道:「只能仰望,若是傳揚一點天國的奧秘,靈魂將淪落最深的地獄。」

這么做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或者是貪婪,煉金術士們將自己的方程式緊緊的保藏;其次是教會,他們認為煉金術是對造物者的干涉與褻瀆,煉金術士從事魔鬼的藝術。更有高尚者認為,自己的方程式可以成功,一旦落入居心不良者手中,將為禍社會,因此要埋藏起來。很矛盾的想法,既然這樣為什麼帶著虔誠的熱情去鑽研,但想到今天核物理的成就,現代人亦沒有資格取笑他們。

❻ 桑德琳·舍妮維的人物經歷

華文媒體常將姜文前妻——法國漢學家舍妮維斯·桑德琳(Sandrine Chenivesse)與法國職業影星波奈兒·桑德琳(Sandrine Bonnaire)相混淆。所以大多數被華文媒體所廣泛使用的單人照片,都是影星波奈兒的照片。由於學者舍妮維斯極為低調,從未對媒體講述其個人家庭信息,所以被大多數華文媒體所廣泛轉載的所謂有關於桑德琳童年甚至關於其父母童年的身世描述,皆是混同了法國對影星波奈兒(Sandrine Bonnaire)及其家庭的報導:諸如「桑德琳自幼在詩情畫意的法國南方長大」、「桑德琳的父母都畢業於凡爾賽美術學院,夫妻兩人都是畫家」、「桑德琳放學後經常和弟弟讀書練琴,富於感受和夢想」等等,全部是混淆了對職業影星波奈兒的身世描述。從學術界的公開信息,僅能獲悉的是,姜文的法國前妻舍妮維斯·桑德琳(Sandrine Chenivesse)是施舟人弟子 ,1995年獲得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EPHE PARIS)的漢學博士學位 。其碩士論文研究主題,是東方宗教中的因果律和因果報應法則(The Law of Causality)——以中國民間勸善書《濟公地獄游記》和《玉歷寶鈔》為中心;其博士論文研究主題,是中國道教哲學史中關於死亡的理論——以重慶豐都道教史為中心。Sandrine Chenivesse的碩士與博士論文導師,皆是施舟人教授。這位具有中國文化情緣的女漢學家桑德琳,在九零年獲得法國遠東學院(EFEO)的獎學金之後,就開始來到中國進行實地課題考察,然而此行很久也沒有離開。桑德琳自從來到中國後,始終得到法國遠東學院(EFEO)駐北京辦事處的支持 ,從事哲學與道教方面的課題研究,她曾經考察研究了老北京城和四川豐都的許多著名寺觀,發表了大量學術文章。舍妮維斯·桑德琳(Sandrine Chenivesse)的博士論文於1995年在巴黎獲得答辯成功 ,隨後曾在巴黎名校政治科學院(Sciences Po)執教。舍妮維斯·桑德琳可以講流利的普通話,甚至對老北京城的保護發表過專門文章。
姜文兩人雙宿雙飛後,順利地生下他們活潑可愛的女兒姜一郎!記得當時有新聞據媒體也曾經報道,姜文在情感低落的時候,遇到了法國訪問學者桑德林,兩人九七年結婚及生育女兒姜一郎!

❼ 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思想的中心的原因是什麼概括其主要學說

〔啟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隨著資本主義與封建專制主義矛盾的不斷深化,法國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反對封建統治與教會特權的斗爭也迅速展開,這就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後,在歐洲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啟蒙,就是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尚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希望,反對蒙昧主義、專制主義和宗教迷信,打破舊的傳統觀念,傳播新思想,新觀念。

啟蒙運動從興起到發展長達一個世紀之久,啟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史學、美學和教育等各個領域,出現了各種學說體系和大批著名人物,廣及歐洲許多國家,其中有英國的阿迪生、斯蒂爾和波普,德國的門德爾松和萊辛,義大利的維科,俄國的別林斯基、赫爾岑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但啟蒙運動的中心卻在法國。在法國著名哲學家笛卡爾的影響下,比埃爾·貝爾(1647—1706)首先把笛卡爾的理性主義用於宗教和神學,相信理性之光照耀著每一個人,並同樣以懷疑論為武器,提倡理性,懷疑宗教,對宗教神學發起攻擊,指出教會的虛偽和欺騙,打破了對教會所宣揚的蒙昧主義盲從,貝爾成為法國啟蒙運動的先驅。到十八世紀中葉,啟蒙運動進入高潮,群星燦爛人才輩出,大批思想界巨人紛紛涌現,其中最主要的啟蒙思想家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和以狄德羅為首的網路全書派及孔多塞。他們從各個方面向封建勢力和教權勢力發起勇敢的沖擊,不辭辛勞地傳播進步思想,開啟人們的頭腦,喚醒沉睡中的人們投入反封建反特權的斗爭,啟蒙運動作為成熟的反封建、反教會的進步思潮登上了歷史舞台,不僅為未來的政治革命製造了輿論,而且為法國創建了高度的精神文明。

法國為什麼能夠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呢?這是由法國特殊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是法國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特別尖銳的產物。具體地說,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法國是歐洲各國中封建統治最頑固、最反動的堡壘,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國社會中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之間的矛盾特別尖銳,而封建制度的危機又空前嚴重,這就為啟蒙運動的出現提供了社會基礎;第二、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加強,形成了一批既有經濟實力,又有文化教養的新興階級的代表,為啟蒙運動的掀起提供了階級基礎;第三,教權勢力的頑固和瘋狂,迫使新興階級的思想家拋開宗教外衣,投向公開的理性宣傳,而近代科學的興起和英國革命的成功,則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理論實踐經驗,從而使法國的啟蒙運動成為歐洲之中心。

〔啟蒙運動的特點〕聲勢浩大的法國啟蒙運動一經興起,就具有鮮明的特點。特點之一是目標明確。啟蒙思想家的鋒芒所向十分明確,即反對王權、神權和特權,努力改變舊制度,建立新體制,各個啟蒙思想家之間雖然存在著分歧和爭論,但只要涉及到封建專制統治與反動的教權勢力,他們總是採取共同行動,而且每個啟蒙學者都根據各自研究的領域,積極宣傳「理性」與科學,始終把主攻目標對准專制王朝與天主教會。他們高唱「理性」的贊歌,嚮往「理性的王國」,提倡用理性作為衡量一切、判斷一切的尺度,把封建專制制度比作漫漫長夜,呼喚用理性的陽光碟機逐現實的黑暗,消滅專制王權和貴族特權。強調只有科學才能使人正確認識自然,破除宗教迷信,從而增進人類的福利,實現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會。

特點之二是思想一致。啟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學理論作為指導思想,這就是懷疑論、自然神論和無神論。在啟蒙思想家中,雖然多為自然科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文學家,而哲學家只佔少數,但他們的思想和理論卻在啟蒙運動中起著主導作用,那些雖沒有哲學著作的啟蒙學者,也奉行著大體一致的哲學信仰,而且在啟蒙運動的不同發展階段上成為批判宗教神學的有力武器。懷疑論成為啟蒙運動准備階段的思想先導,而自然神論則成為啟蒙運動發展階段的思想家的標記,無神論則把啟蒙運動推向更高的成熟階段。正是在這種哲學思想的指導下,才使啟蒙運動經久不衰,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哲學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導,並使啟蒙運動具有明確的行動綱領。

特點之三是行動堅決。啟蒙思想家都正視現實,認真思考,聯系群眾,不畏強暴。他們深入社會,細心觀察,對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獨立思考展開無情抨擊,提出了理想社會的藍圖,為之進行不息的斗爭。他們以人民自居,以宣傳群眾,啟迪民智為己任,為使群眾改變舊觀念接受新思想,他們出版專門的學術、理論著作外,還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讀物,還運用小說、戲劇、詩歌等文藝作品讓更多的下層群眾了解新觀念。因此,不少啟蒙思想家都是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多面手,例如伏爾泰,不僅著有哲學著作,還發表了大量的史學著作、文藝小說、戲劇和詩歌,堪稱為啟蒙運動的導師和領袖。這些思想家,常常冒著上斷頭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險,為追求正義、嚮往光明而貢獻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啟蒙運動雖然有種種共同的特點,但在如何改變封建制度上,卻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別,反映出各派思想家的不同政治主張。

❽ 道教為什麼在中國現代社會流行

道教不僅在中國有存在的社會條件,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傳播的氣候。

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但其傳播並不限於中國本土,在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各國也曾有流傳。
在日本,至遲至奈良、平安時期,道教文化就大量傳入日本。日本學者福永光司等對道教在日本的傳播和對日本文化的影響進行了較屢精到的研究,並提出了一些道教在日本傳播的證據。道教文化滲透到日本文化之中並同日本文化融合到一起。例如日本的庚申信仰、泰山府君信仰,甚至在日本神道教中,也可以看到受道教影響的痕跡。
朝鮮受中國道教文化的影響更大更早,並在唐代便大興道觀,崇尚道教。道教的經書、齋醮、宮觀建築、金丹術等修持方術皆傳到朝鮮,道教諸神也在朝鮮受到信奉。朝鮮的風流道,大致也是道教的變體。
隋唐時期道教在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也有流傳。道教女神天後媽祖,也同樣被東南亞各國民眾所崇拜。
法國學者研究道教,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已故的漢學家沙畹、馬伯樂;1976年施博爾開始的「道藏計劃」,用各國語言寫成的論文譯成英文,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
法國、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荷蘭、義大利、俄羅斯等國都出現了一些傑出的道教學者。在義大利的貝拉焦(1968)、日本長野縣蓼科(1972)、瑞士蘇黎世(1979)先後召開了國際道教學研究會議,有力地促進了道教文化在世界的傳播。
1990年蘇聯出版了大部頭的《兩漢哲學資料集》,包括了許多儒家、道家、的書,《淮南子》、《春秋繁露》、《太平經》也在內。
1994年俄羅斯出版了馬遼溫《道教資料集》。道教文化如千岩萬壑,門戶森嚴,有著深厚的哲學基礎,有著數量龐大不易研讀的典籍。受到世界各國學者的重視,發表了不少研究道教的論文和學術專著。
總之,道教文化究天人之際、察古今之變、窮性命之源,集中了自然、社會和人體生命的智慧,必將給二十一世紀人類帶來美好的希望。

閱讀全文

與法國如何成為道教研究先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