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梅里美的生平和作品
梅里美
(1803~1870)
作者簡介:
法國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大師;同時也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出身於巴黎一個畫家家庭。原攻讀法律,但對希臘語、西班牙語、英語、俄語及這些語種的文學有更濃厚的興趣。19歲開始創作,作品有收集出版的劇本集《克拉拉·加蘇爾戲劇集》(包括五個劇本)和歷史劇 《雅克團》,有長篇小說《查理九世的軼事》和中、短篇小說《馬特奧·法爾哥內》、《攻佔棱堡》、《塔曼果》、《高龍巴》、《嘉爾曼》、《伊爾的美神》等。此外,還有游記《航海札記》和歷史學、考古學方面的論著發表。
Ⅱ 梅里美是哪國人﹖代表作是﹖
普羅斯佩·梅里美(Prosper Merimee,1803年9月28日-1870年9月23日)
法國現實主義作家,中短篇小說大師,劇作家,歷史學家。
他是著名歌劇《卡門》的作者
Ⅲ 1853年晚年梅里美都有哪些作品
1853年,拿破崙三世任命梅里美為上議院議員,並使他實際上成為宮廷的卿客,從此,他在喜慶游樂、儀典宴會中浪費了不少可貴的年華,他作為文學家和學者的生命實際上已經終結,在文學創作上他已是「江郎才盡」,只寫出兩篇不足道的小說《羅基斯》與《藍色的房間》。在學術研究上,他也只能偶爾寫出一點隨筆和論文,另外,他切適應拿破崙專制獨裁的需要,編撰了一部《愷撒傳》。晚年,他經常到外國旅遊,過著悠閑的日子。1870年普法戰爭中,他一直忠於拿破崙三世的宮廷,堅持呆在巴黎,後來,才出走到南方的小城戛納,很快就在那裡去世,他的生命幾乎可以說是隨著第二帝國的崩潰而終結的,對梅里美來說,這是最為可悲的結局。1870年,梅里美逝世,享年67歲。
Ⅳ 《卡門》是現實主義作家梅里美創作的那篇小說,他是哪國人
《卡門》(一名《嘉爾曼》)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梅里美創作的的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
它講述了生性無拘無束的吉卜賽女郎從事走私的冒險經歷。 卡門引誘無辜的士兵唐·約瑟,使他陷入情網,舍棄了原在農村的情人——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並被軍隊開除加入自己所在的走私販行列;同時,卡門又愛上了鬥牛士呂卡。於是,約瑟與卡門之間產生了日益激烈的矛盾。最後,倔強的卡門斷然拒絕了約瑟的愛情,終於死在約瑟的劍下……
Ⅳ 梅里美著名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普羅斯佩·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 1803年9月28日-1870年9月23日)法國現實主義作家,中短篇小說大師,劇作家,歷史學家。
梅里美生於法國巴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家境富裕。1819年他進入巴黎大學學習法律同時通曉掌握了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俄語,希臘語與拉丁語。並對古典文學哲學和各國的神秘思想多有涉獵。大學畢業後,他在商業部任職,工作之餘經常出入文學團體,結識了司湯達、夏多布里昂作家,自己也開始將寫作作為業余愛好。1829年他發表了長篇小說《查理九世時代軼事》,內容為「聖巴托羅繆之夜」。
1834年梅里美被任命為歷史文物總督察官,他漫遊了西班牙、英國、義大利、希臘及土耳其等國。在對當地文物進行考察之餘,他廣泛接觸各階層民眾,了解軼聞趣事,民間風俗,寫了大量的游記,同時積累了小說創作的素材。1829年梅里美寫出了《馬鐵奧·法爾科內》,故事精彩,人物形象鮮明,成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他再接再厲,在同一年又完成了兩篇傑作《塔芒戈》與《費德里哥》。
梅里美的女兒嫁給了拿破倫三世,成為了國丈。
梅里美終身衣食無憂,學識淵博,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中鮮有的學者型作家。他文字底蘊深厚,雖然不具備司湯達、巴爾扎克等人的銳利批判鋒芒,但他在小說中將瑰麗的異域風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性格不循常規的人物結合起來,形成鮮明的畫面,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中難得一見的手筆,所以僅以十幾個短篇就奠定了在法國文學史上頗高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卡門》經法國音樂家比才改編成同名歌劇而取得世界性聲譽,「卡門」這一形象亦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
Ⅵ 《卡門》是誰的作品
比才,歌劇《卡門》 歌劇《卡門》 完成於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也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 四幕歌劇 《卡門》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卡門使軍人班長唐·豪塞墮入情網,並舍棄了他在農村時的情人 —— 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後來唐·豪塞因為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又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卡門後來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在卡門為埃斯卡米里奧鬥牛勝利而歡呼時,她卻死在了唐·豪塞的劍下。 本劇以女工、農民出身的士兵和群眾為主人公, 這一點,在那個時代的歌劇作品中是罕見的、可貴的。也許正因為作者的刻意創新,本劇在初演時並不為觀眾接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此後變得長盛不衰。這部歌劇以合唱見長,劇中各種體裁和風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劇的序曲為A大調,四二拍子,迴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銳對比的形象之上,以華麗、緊湊、引人入勝的音樂來表現這部歌劇的主要內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劇內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對比的效果將歌劇的內容充分地表現了出來,主題選自歌劇最後一幕中鬥牛士上場時的音樂。 本劇的序曲是音樂會上經常單獨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換班的士兵到來時,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著士兵的步伐開路。孩子們在輕快的2/4拍子,d小調上,唱著笛鼓進行曲《我們和士兵在一起》。在這一幕塑造了吉卜賽姑娘卡門熱情、奔放、富於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門的著名詠嘆調《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行板、d小調轉F大調、2/4拍子,充分表現出卡門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卡門被逮捕後,龍騎兵中尉蘇尼哈親自審問她,可她卻漫不經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調,此曲形象地表現出卡門放盪不羈的性格。還是這一幕中,卡門在引誘唐·豪塞時,又唱出另一個著名的詠嘆調,為快板、3/8 拍子,是一首西班牙舞蹈節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熱情而又有幾分野氣, 進一步刻畫了卡門性格中的直率和潑辣。 第一幕與第二幕之間的間奏曲也十分有名, 選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詠嘆調《阿爾卡拉龍騎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灑脫而富活力的主旋律。 第二幕中還有一段吉普賽風格的音樂, 表現的是兩個吉普賽女郎在酒店跳舞時縱情歡樂的場面,跳躍性的節奏和隱約的人聲烘托出酒店裡喧鬧的氣氛。 第二幕與第三幕之間的間奏曲是一段輕柔、優美的旋律,長笛與豎琴交相輝映,飽含脈脈的溫情。 第三幕中著名的 《鬥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奧為感謝歡迎和崇拜他的民眾而唱的一首歌曲。這首節奏有力、聲音雄壯的凱旋進行曲,成功地塑造了這位百戰百勝的勇敢鬥牛士的高大形象。 第四幕的結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說的那樣: 「當我看這最後一場時,總是不能止住淚水,一方面是觀眾看見鬥牛士時的狂呼,另一方面卻是兩個主人公最終死亡的可怕悲劇結尾,這兩個人不幸的命運使他們歷盡辛酸之後還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結局。」 劇中還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西班牙風格舞曲「阿拉貢」, 也是音樂會上經常單獨演出的曲目。 參考資料: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0301.htm 卡門是比才的著名歌劇《卡門》中的女主角,為吉普賽人。歌劇《卡門》 完成於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也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 四幕歌劇 《卡門》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卡門使軍人班長唐�6�1豪塞墮入情網,並舍棄了他在農村時的情人 —— 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後來唐�6�1豪塞因為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又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卡門後來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在卡門為埃斯卡米里奧鬥牛勝利而歡呼時,她卻死在了唐�6�1豪塞的劍下。 可另見以下網站: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0301.htm
Ⅶ 外國小說嘉爾曼作者是哪國人
嘉 爾 曼
經典名著
《嘉爾曼》(又譯作《卡門》)是法國作家梅里美的主要代表作。卡門就是嘉爾曼,都譯自法語「CARMEN」。故事發生在西班牙,主人公嘉爾曼是個聰明美麗、獨立不羈、又十分任性的吉普賽女郎。她是一個具有強烈個性的、要求自由的女性。她身上有邪惡的特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重要的是她的真誠、坦率、剛毅不屈。她蔑視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法律,用惡習的方式反抗社會,是社會的叛逆者。這部小說發表不久就被改編成歌劇,由法國作曲家比才(1838—1875)作曲。
作者風采
梅里美(1803—1870)法國小說家。1825—1830年是梅里美創作的第一個階段,作品多是劇作、詩歌。1829年的歷史小說《查理九世時代的遺事》問世,標志著他創作的成熟。這期間,他還發表了幾部短篇小說,顯示出他短篇小說的創作才能。19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初他到西班牙、英國、義大利、希臘、土耳其等國。這個時期開始了中篇小說的創作,取得出色的成就,特別是《高龍巴》、《嘉爾曼》更加膾炙人口,堪稱其代表作。1844年,進入法蘭西學士院。40年代末,曾翻譯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和屠格涅夫的作品。1848年革命中,贊成過共和,對革命表示同情。1853年6月成為參議員。
他的創作以中、短篇成就最大,故事情節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鮮明,具有特殊風格。
銀屏再現
嘉爾曼是一位美麗迷人而又桀驁不馴的吉普賽姑娘,她愛上了軍官唐何塞,使其陷入情網。唐何塞為嘉爾曼與上司拔刀相鬥,被迫離開軍隊。不久,嘉爾曼移情別戀,愛上一位鬥牛士,唐何塞難以忍受,要求嘉爾曼跟他走,遭到嘉爾曼的拒絕。傷心欲絕的唐何塞拔刀刺死了嘉爾曼後投案自首,將自己送上了絞架。
背景知識
梅里美年輕時不僅愛好文學創作,而且熱衷於學術研究,對考古、社會調查有濃厚的興
趣。一八三○年,梅里美到西班牙旅行,結識了蒙蒂若女伯爵,並成了她的終身朋友。女伯
爵向她講述了西班牙北部山區一個納瓦人愛上一個波希米亞女郎,結果為愛情殺了情敵又殺
了情人的故事。梅里美曾到西班牙古戰場進行考古調查,聽到大量關於強盜何塞·瑪麗亞的
俠義與罪惡活動的故事。有一次,他在穆爾維德羅附近住進一個鄉村野店,受到一個叫嘉爾
曼西塔美麗姑娘的接待,目睹了她的巫術表演。他觀賞過西班牙鬥牛的壯烈,也領略過刑場
行刑的悲慘。作家在西班牙的所見所聞,大都通過書信形式在法國文學刊物發表。嘉爾曼的
藝術形象一直在他心頭縈繞,多次呼之欲出,但遲遲不肯進入小說角色。直到一八四四年,
梅里美完成了對波希米亞流浪民族廣泛的社會調查,收集了大量有關波希米亞的風俗習慣和
生動諺語,並且寫成了學術論著。最後,他在研究唐佩德羅國王歷史時,發現瑪麗亞·帕迪
利亞女王是「波希米亞人的偉大女王」,即波希米亞巫術的老鼻祖。於是,梅里美終於給嘉
爾曼找到了「燈街」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活動基點。一個在世界文壇、樂壇、影壇大放異彩
的波希米亞女郎形象終於脫穎而出,傾倒了無數的隔世讀者、聽眾和觀眾。作家掌握的原始
素材,本來足可以寫出洋洋百萬言的鴻篇巨制,但梅里美硬是把長篇小說的題材高度濃縮成
短篇小說,可見作家苦心孤詣、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和惜墨如金、刻意求工的語言風格。古
人雲,山不在高在於仙,水不在深在於龍,讀過梅里美的小說,我頓時想添一句:文不在多
在於精。《嘉爾曼》正是梅里美細針密縷的藝術精品。
嘉爾曼是一個普通的西班牙波希米亞女郎。她聰明伶俐,能歌善舞,機靈潑辣,野性十
足而又嫵媚動人。從表面上看,她賣弄風騷,打架斗毆,走私行騙,甚至賣弄色相,雞鳴狗
盜的營生幾乎無所不為;但實際上,她不過是罪惡土地上開出的一朵「惡之花」。
嘉爾曼生活的時代,正是資產階級戰勝封建階級,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時
代,資產階級的革命熱情已經熄火,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財富佔有欲,就連女人和愛情也
淪為商品,成了佔有的對象。統治階級總愛標榜為自己服務的法律、道德和自由。但他們的
法律、道德和自由,都是以財富佔有為前提的。也就是說,誰佔有財富,誰便有了自由,也
就因此可以侈談道德,也就因此理所當然受到法律的保護。誰被剝奪了財富,誰就被剝奪了
自由,自然談不上道德,也就理所當然得不到法律的保護。資產階級法律、道德和自由的虛
偽面目已經暴露無遺。對資產階級革命曾經抱有強烈幻想的一些知識分子感到大失所望,便
從反封建的立場轉入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批判,在文學領域出現了批判現實主義浪潮。梅里
美加入了這個行列。他雖然不像雨果、司湯達和巴爾扎克那樣鋒芒畢露,波濤洶涌,但其藝
術功力卻也木入三分,可以滴水穿石。
梅里美對現實的不滿和批判,是通過嘉爾曼這個藝術形象來表現的。嘉爾曼天生愛好自
由,過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根本無視國家法律的存在,也不受社會道德規范的約束,向來
我行我素,後來發展到無法無天的地步。她為自由而生,為自由而死。她追求愛情,但一旦
發現愛情使她淪為奴隸,便斷然犧牲愛情;她熱愛生命,但一旦發現生命失去了自由,便斷
然選擇了死亡。嘉爾曼不幹涉別人的自由,但也絕不允許別人干涉她的自由,包括她的情人
唐何塞在內。唐何塞愛嘉爾曼,為了佔有她,不惜執法犯法,殺害了自己的上司,繼而又殺
害了嘉爾曼的丈夫。嘉爾曼發現唐何塞為了佔有她,處處干涉甚至剝奪她的人身自由,便明
確對他表示不再愛他了。唐何塞得不到嘉爾曼的愛,竟舉刀毀滅了自己的所愛,向現存的法
律投降,向社會道德懺悔,心甘情願走上了絞刑架。唐何塞追求愛情不惜剝奪愛人的自由和
生命,而嘉爾曼追求自由寧可犧牲自己的愛情和生命,兩種人生哲學水火不相容,愛情悲劇
不可避免。
評論家用「惡之花」形容嘉爾曼的確十分精當。我由此聯想到美麗而有毒的罌粟花。罌
粟花俗稱鴉片花,如果人們不去招惹她,讓她在野外的天然環境里自由生長,她該是多麼天
真爛漫,可親可愛。但社會如果強迫她到燈紅酒綠的世界裡賣弄,她便不得不強化花果誘人
的妖艷和毒性,以暴露和對付既要吸毒又要禁毒的法律和道德的虛偽。
梅里美創作《嘉爾曼》表現出「十年磨一劍」的非凡「慢功」,不惜花費十五年的構思
培育出一朵「惡之花」;那麼,他創作《高龍巴》,則表現出神奇的「快功」,一氣呵成一
朵「善之花」。一八三九年,梅里美作為歷史文物總監,到科西嘉島檢查歷史文物狀況,順
便對科西嘉民情風俗進行了考察,聽到不少血親復仇的動人故事。梅里美創作靈感一觸即
發,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於一八四○年就完成了中篇小說《高龍巴》的寫作。《高龍巴》的
藝術成就和對當時法律、道德的批判,與《嘉爾曼》有異曲同工之妙
Ⅷ 卡門的故事
鏈接:https://pan..com/s/1jKOzbUnguPhvhVNidA8osA
Ⅸ 《嘉爾曼》的作者求大神幫助
嘉爾曼》(又譯作《卡門》)是法國作家梅里美的主要代表作。卡門就是嘉爾曼,都譯自法語「CARMEN」。故事發生在西班牙,主人公嘉爾曼是個聰明美麗、獨立不羈、又十分任性的吉普賽女郎。她是一個具有強烈個性的、要求自由的女性。她身上有邪惡的特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重要的是她的真誠、坦率、剛毅不屈。她蔑視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法律,用惡習的方式反抗社會,是社會的叛逆者。這部小說發表不久就被改編成歌劇,由法國作曲家比才(1838—1875)作曲。
Ⅹ 梅里美膾炙人口的代表作是什麼
從1829年開始到1847年,他創作了許多中短篇小說。《塔曼果》與《馬特奧。法爾哥內》是這些短篇中的精品。《高龍巴》和《嘉爾曼》,這兩個膾炙人口的中篇是梅里美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