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掀起法國大革命序幕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1799年在法國發生的一場革命。在這次革命中,代表資產階級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一起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
背景
--------------------------------------------------------------------------------
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1710年 - 1774年),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不斷遭到各種抨擊。這形成了思想啟蒙運動,涌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先進人物,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等思想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深入人心。
在革命前,法國的居民被分成3個等級:
#天主教高級教士
#封建貴族
#資產階級和農民
革命爆發
--------------------------------------------------------------------------------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時,代表法國3個等級三級會議已經有160年沒有召開。1789年5月5日,由於財政問題,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限制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並且下令不許討論其他議題。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並且宣布增稅非法。
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國王無權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於是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決議無效,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
7月9日國民議會宣布改稱制憲議會,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制憲議會。次日,巴黎教堂響起鍾聲,市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僱傭軍展開戰斗,在當天夜裡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斯第監獄,釋放政治犯,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
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
資產階級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 ,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國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認了制憲議會的合法地位。此時制憲議會實際上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制憲議會通過法令,宣布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封建貢賦。 8月26日通過《人權宣言》,宣布「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10月份國王再次籌劃利用僱傭軍推翻制憲議會失敗後,王室被迫從凡爾賽宮遷到巴黎,制憲議會也隨之遷來。巴黎出現一批革命團體,其中雅各賓俱樂部、科德利埃俱樂部在革命中發揮巨大作用。
1790年6月,制憲議會廢除了親王、世襲貴族、封爵頭銜,並且重新劃分政區。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審制度。制憲議會還沒收教會財產,宣布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皇統治而歸國家管理,實現政教分離。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部分激進領袖和民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派中分裂出去,另組斐揚俱樂部。
9月制憲議會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三權分立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國王、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司法權屬各級法院。9月30日制憲議會解散,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法國大革命引起周邊國家不安,普魯士、奧地利成立聯軍攻打法國。由於路易十六的王後、奧地利皇帝的妹妹瑪麗·安東尼特泄露軍事機密給聯軍,使法國軍隊被打敗,聯軍攻入法國。1792年7月11日立法議會宣布祖國處於危急中。以無套褲漢為主體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運動的高潮。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敦領導反君主制運動,於8月10日攻佔國王住宅杜伊勒里宮,拘禁了國王、王後,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憲派的統治。
吉倫特派的統治
--------------------------------------------------------------------------------
8月10日的起義使吉倫特派取得政權,迫使立法會議廢除1791年憲法、國王退位、實行普選制。同時,法國軍隊和各地組織的義勇軍在9月20日的瓦爾米戰役打敗外國聯軍。
9月21日,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當政以後,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雅各賓派、巴黎公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人們不滿他們的溫和政策,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而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
與此同時,法國軍隊在1792年10月後已經打到了國外。歐洲各國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荷蘭、撒丁尼亞、漢諾威、英國成立了反法同盟,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然而吉倫特派無力抵抗外國軍隊,巴黎人民於5月31日 - 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專政。
雅各賓專政
--------------------------------------------------------------------------------
雅各賓專政後,平定了被推翻的吉倫特派在許多地區煽起的武裝叛亂。6月3日 - 7月17日頒布3個土地法令,使大批農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憲法,這是法國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憲法,但是由於戰爭未能實施。7月,改組並加強作為臨時政府機關的救國委員會,並把投機商人處決。10月底,他們把吉倫特派及其支持者斬首,包括布里索、羅蘭夫人、科黛,美國革命家托馬斯·潘恩也被捕入獄。1793年底 - 1794年初將外國干涉軍全部被趕出國土,國內的叛亂也基本平息。
1794年3-4月雅各賓內部開始了激烈的斗爭。馬拉被暗殺,羅伯斯比爾以搞陰謀的罪名處死了雅各賓派中與他政見不和的丹東、埃貝爾等人,使雅各賓派趨於孤立,人民也開始反對恐怖政策。
7月,國民工會中反羅伯斯比爾獨裁的力量組成熱月黨,於7月27日(法國新歷共和二年熱月9日)發動熱月政變推翻羅伯斯比爾並將他斬首。
熱月黨的統治
--------------------------------------------------------------------------------
熱月黨人於10月解散國民公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恐怖時期結束,但政局仍然不穩。1796年 - 1797年 ,督政府派拿破崙·波拿巴遠征義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1797年立法機構選舉時,許多王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王黨勢力,宣布選舉無效。1798年立法機構選舉時雅各賓派的殘余勢力大批當選,督政府再次宣布選舉無效。這種政策歷史上稱為鞦韆政策。
1799年英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以西哀士為首的右翼勢力要求藉助軍人力量控制局面。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發動霧月政變,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起臨時執政府,自任執政。法國大革命匆匆收場。
結局
--------------------------------------------------------------------------------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失利後,路易十八在外國軍隊保護下復辟了波旁王朝。恢復了國王的權利,並且大肆血洗革命者。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經過3天戰斗,攻下王宮,國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國,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徹底結束。
㈡ 法國大革命是怎麼回事兒
法國大革命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關於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法國,普遍將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的標志,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2)橫掃整個法國的革命風暴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影響
法國大革命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它徹底地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㈢ (『18世紀後半期)當革命的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好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但是威力並不因此就...
1787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法語:Révolution française,1789年–1799年)是一段激進主義在法國乃至歐洲政治及社會層面橫行的時期。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絕對君主制封建制度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封建、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傳統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法國大革命始於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革命的頭一年第三等級的革命民眾在6月發表了網球廳宣誓,7月攻佔巴士底獄,8月凡爾賽婦女運動迫使法國皇室在10月份返回巴黎。之後的幾年間不斷出現關系緊張的自由集會和保守的君主制度改革。
1792年9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路易十六隨之在次年被推上了斷頭台。不斷出現的外部壓力實際上在法國革命中起到了主導角色,法國革命戰爭從1792年開始,戰爭取得了一個世紀以來法國未曾取得的勝利,並間接致使法國獲取了義大利半島的大部分土地和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在國內,民眾情緒的日益高漲導致了1793年至1794年恐怖統治的產生。羅伯斯庇爾和雅各賓派倒台以後,督政府於1795年開始掌權,直到1799年拿破崙上台。
現代社會在法國革命中拉開帷幕,共和國的成長、自由民主思想的傳播、現代思想的發展以及國家之間大規模戰爭的出現都是此次革命的標志性產物。在作為近代一場偉大的民主革命而受到贊揚的同時,法國大革命也因期間所出現的一些暴力專政行為而為人詬病。革命隨後導致了拿破崙戰爭、兩次君主制復辟以及兩次催生現代法國的革命。接下來的一個世紀,法國將在共和國政府、君主立憲制政府及帝國政府下交替管治。
㈣ 恩格斯說「 當 革命的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威力不因此減弱的革命。」
說的是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革命。
因為在法國進行法國大革命的這場聲勢浩大的革命的同時,英國卻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是英國的生產力得到大發展,並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場革命雖然聲勢不大,但它卻奠定了英國在世界稱霸的基礎,所以工藝革命的意義也可以預期相提並論
㈤ 「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是指什麼大事標志是什麼
指的是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監獄爆發的革命,法國的君主專制政體被推翻。大革命的結束時間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觀點認為1794年7月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為革命的終結。另有觀點認為1799年的霧月政變為革命終結的標志。還有觀點認為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是革命終結的標志。
㈥ 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是指什麼大事開始的標志是什麼
指的是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監獄爆發的革命,法國的君主專制政體被推翻。大革命的結束時間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觀點認為1794年7月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為革命的終結。另有觀點認為1799年的霧月政變為革命終結的標志。還有觀點認為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是革命終結的標志。
㈦ 老師要發怒了,一場風暴即將來臨的風暴是什麼意思
蝴蝶揮動翅膀掀起一場風暴是什麼??: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大的改變
恩格斯說:「當革命風暴席捲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但威力並不因此: 答案D 試題分析:材料中的「革命風暴」指法國大革命,「這場變革」指的是工業革命。材料中沒有涉及英國...
風暴之怒可以穿越單位是什麼意思: 就是無視攔路的「活的」單位。主要是小兵和玩家,好吧,野怪也包括....... 就是無視卡位了.......
恩格斯說:「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並不: 答案B 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是十八世紀末,而在這個時候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工業革命雖然平靜...
材料一:恩格斯說:「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威力並不因此減弱的.....: 工業革命 蒸汽機 羅斯福新政 首先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干預國家經濟 看不懂
「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並不因此減弱的: 答案D 由材料中的「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判斷出時間是18世紀中後期,然後聯想在這一時期在...
㈧ 『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是指什麼大事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是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監獄爆發的一場革命,法國的君主專制政體被推翻。大革命的結束時間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觀點認為1794年7月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為革命的終結。另有觀點認為1799年的霧月政變為革命終結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