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人為什麼要處死國王又請來國王兩個國王有什麼不同這說明了什麼
殺死的國王:查理一世,因為他不斷限制議會,遭到了全國的批判,所以在一片罵聲中死去
後來的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後一個統治國王是詹姆士二世,是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但是在都鐸王朝時期,英國早已有了自己的國教:清教(新教)。
詹姆士二世極力復辟天主教,找到了議會以及新貴族、資本主義的反對,眾叛親離,
次年由在荷蘭統治的詹姆士三世的兒子威廉三世以及其妻瑪麗三世繼位
不過現在是君主立憲制時期已經開始了,並且威廉三世一家族都是信奉清教的家族,所以他們的上台,對於英國沒有什麼大的影響,那也就是一個象徵。
B. 法國大革命中處死的皇帝是誰
法國大革命處死了國王路易十六 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1799年在法國發生的一場革命。在這次革命中,代表資產階級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一起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 背景 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1710年 - 1774年),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不斷遭到各種抨擊。這形成了思想啟蒙運動,涌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先進人物,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等思想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深入人心。 在革命前,法國的居民被分成3個等級: 天主教高級教士 封建貴族 資產階級和農民 革命爆發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時,代表法國3個等級三級會議已經有160年沒有召開。1789年5月5日,由於財政問題,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限制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並且下令不許討論其他議題。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並且宣布增稅非法。 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國王無權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於是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決議無效,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 7月9日國民議會宣布改稱制憲議會,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制憲議會。次日,巴黎教堂響起鍾聲,市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僱傭軍展開戰斗,在當天夜裡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斯第監獄,釋放政治犯,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 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資產階級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 ,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國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認了制憲議會的合法地位。此時制憲議會實際上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制憲議會通過法令,宣布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封建貢賦。 8月26日通過《人權宣言》,宣布「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10月份國王再次籌劃利用僱傭軍推翻制憲議會失敗後,王室被迫從凡爾賽宮遷到巴黎,制憲議會也隨之遷來。巴黎出現一批革命團體,其中雅各賓俱樂部、科德利埃俱樂部在革命中發揮巨大作用。 1790年6月,制憲議會廢除了親王、世襲貴族、封爵頭銜,並且重新劃分政區。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審制度。制憲議會還沒收教會財產,宣布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皇統治而歸國家管理,實現政教分離。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部分激進領袖和民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派中分裂出去,另組斐揚俱樂部。 9月制憲議會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三權分立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國王、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司法權屬各級法院。9月30日制憲議會解散,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法國大革命引起周邊國家不安,普魯士、奧地利成立聯軍攻打法國。由於路易十六的王後、奧地利皇帝的妹妹瑪麗·安東尼特泄露軍事機密給聯軍,使法國軍隊被打敗,聯軍攻入法國。1792年7月11日立法議會宣布祖國處於危急中。以無套褲漢為主體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運動的高潮。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敦領導反君主制運動,於8月10日攻佔國王住宅杜伊勒里宮,拘禁了國王、王後,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憲派的統治。
C. 法國大革命中的君主立憲派 保留國王的原因
在革命中,雖然君主立憲派通過制憲會議 法令 ,宣布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封建貢賦。但是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基礎並不扎實,它是由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組成的君主立憲派。也就是有封建底子的人,他們要維護自己的利益,自然就不能動與自己利益相聯系的龐大集團。國王是封建的代表,保留了國王也正符合現實情況;
同時也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們也在依靠第三等級(農民)的幫助。但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是較激烈的,為緩和矛盾,讓農民獲得些許利益也就成了必須的。土地,農民之本。
還有也同時限制了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力量,較為合理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D. 法蘭西波旁王朝復辟前最後一任國王路易十六為何被處死這對法國歷史有何影響
主要原因是叛國,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打破君主立憲制度,雖然保留了君主,但路易十六拒絕簽署《人權宣言》,後法國與奧地利開戰,路易十六與奧地利達成協議,將作戰計劃告訴奧地利,以保住自己的王位戰後,法國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路易十六東窗事發,於第二年,也就是1793年被處死~~~~
E.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為什麼最後會被除死
主要原因是叛國
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打破君主立憲制度
雖然保留了君主,但路易十六拒絕簽署《人權宣言》
後法國與奧地利開戰,路易十六與奧地利達成協議
將作戰計劃告訴奧地利,以保住自己的王位
戰後,法國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路易十六東窗事發,於第二年,也就是1793年被處死~~~~
F. 法國大革命的主要事件
1.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為法國大革命的開始標志。
2.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君主立憲派統治(吉倫特派統治)。
3.1793年,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又建立起雅各賓派專政。
4.1794年熱月政變,成立督政府。
5.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成立執政府。
6.1804拿破崙法典頒布並加冕稱帝
7.1812年拿破崙遠征俄羅斯失敗
8.1814年萊比錫戰役法軍雖取得局部勝利,但還是失敗告終
9.1815年滑鐵盧最後決定拿破崙帝國的滅亡
.............
G. 同樣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歐洲,有沒有處死過國王
我們知道改朝換代在封建社會非常的正常。但是作為亡國之君可以說下場都不是很好,多數都是命喪黃泉。但是這種事在歐洲卻極少發生,歐洲一共幾千年的歷史卻只有三個國王是被處死的。
英國國王查理一世
尼古拉二世是沙俄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而且總的來說國王當的還行。在日俄戰爭失敗之後還實行了君主立憲制度。不過不好就在沒幾年俄羅斯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俄羅斯的國力和英法德大國根本不能相比,所以消耗的太快。最終人民受不了了。爆發了二月革命,沙皇被迫宣布退位。但是此時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並沒有處死國王,處死國王的是十月革命之後,蘇維埃政權處死的。1918年7月23日處決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人全部都被處死了。不過2008年,俄羅斯高法院發言人奧金佐夫說:「本院主席團宣布,對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鎮壓毫無理由,並恢復他們的名譽。」結果還行。
H. 法國大革命中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為什麼反對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在大革命爆發之後。路易十六先是假裝贊成革命,贊成君主立憲。因此一度得到革命群眾愛戴。
但是一方面對於他自己任由革命黨擺布的處境他很是不滿。另一方面他想早日撲滅革命的烈火,於是他給歐洲各主要國家國王相繼去信求援,號召他們起來撲滅革命。
1792年,路易十六外逃。逃跑途中革命黨人被抓獲,自此被監禁起來。
英奧等國組織了反法同盟,進攻法國,在時局的發展下革命黨人內部產生了分歧,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吉倫特派希望早日結束革命,他們反對政府控制貿易和物價的經濟自由,在處決路易十六時他們投反對票。故而被蔑稱為「保王黨」。最後被代表小業主,小資產階級的雅各賓派推翻。
I. 法國大革命中的君主立憲派為什麼不願意廢除君主,要保留君主
首先 君主立憲派是大資產階級 其中有自由派貴族(也就是被資產階級化了的貴族) 而大資產階級也就是和貴族利益較為接近的資產階級 所以他們暫時沒有利益沖突 。所以,保留君主,實行君主立憲制,這樣做,有利於緩解各方面的壓力,其中,資產階級有了更大的權利,而皇族也保留了名義上的君主。況且,君主立憲制沒有君主搞什麼君主立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