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農業分布特點及原因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大陸輪廓略呈六邊形。
法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南部和東部邊境分別為比利牛斯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法國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東海洋性減弱,南部屬地中海氣候。
法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小麥、玉米、葡萄和牛肉等產量均居歐洲西部各國之首,畜牧業和園藝業發達,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巴黎盆地是主要的農業區。
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產葡萄,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
法國糧食產量佔全歐洲糧食產量的二分之一,農產品出口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既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法國國土面積55萬平方公里(其中農業用地3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000萬(其中農業勞動人口占所有就業人口的3.5%)。其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位居世界第四。
這其中,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法國經濟的飛躍作出了積極貢獻。當今,農業為法國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是汽車工業的1.5倍,食品工業則幾乎是汽車工業的2倍。在2000年之初,法國是歐盟第一大農業生產國(法國人口占歐盟的15%,但農產量占歐盟總產量的23%)。
Ⅱ 法國為什麼是一個農業大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受戰爭影響,法國農產品產量大幅下降,至1945年,降至戰前水平的三分之二,導致國內市場農、牧產品嚴重短缺,供給遠不能滿足消費需求。二戰後,法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農村人口大量湧向城市,產生了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差距。同時,由於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村人口大量銳減,「吃飯問題」已成為整個國家面臨的嚴峻問題,政府不得不出巨資進口大量的食品和糧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開始大力整頓農業,並在短期內完成了農業現代化,使法國成為世界農業強國。
Ⅲ 法國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法國農業極度發達,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主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產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法國商業十分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電子商務在法國異軍突起,2009年法國網購銷售額達250億歐元,與2008年同比增長了26%。據FEVAD預測,2010年電子商務的營業額有可能超過300億歐元,增長24%,2012年將達450億歐元。巴黎是世界性的消費中心,大量的高檔時裝、香水、化妝品以及波爾多紅酒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前來購物消費。
法國旅遊收入佔GDP總量的7%。平均每年接待外國遊客8200多萬人次,是世界第一旅遊接待國。超過該國人口。預計到2015年達1億。旅遊從業人員達84.4萬人,旅行社5324家。全國有20533家旅館和14879家各類小旅店、野外宿營地、青年之家等。有餐館和咖啡館187066家。2010年,法國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國家。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舉世聞名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
服務業在法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5%以上。
法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外貿進出口總額排名世界第五;其中出口總額位列世界第六,進口總額位居世界第四。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
Ⅳ 法國什麼產業比較發達
法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經濟實力在國際上的排名也是靠前的。法國有許許多多產業,比如旅遊業、化妝品工業、汽車工業等等產業都很強。法國又是許多年輕人嚮往的浪漫國家,人文情懷也比較濃厚。然而法國什麼產業比較發達呢?
巴黎作為時尚之都,服裝業也都是在國際的前沿。法國擁有著名的巴黎時裝秀,也是在這里出現了許多時尚潮流的衣服及衣服品牌。許多服裝行業的公司都想在巴黎時裝秀上展露頭角,才能更加聞名世界。
法國發達的產業不止這些,還有很鋼鐵、建築等行業都是很發達的。
Ⅳ 法國成為歐盟最大農業生產國的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是法國擁有比較大的耕地,可以進行農業生產。
Ⅵ 法國穀物產量世界第五,農業發達,為什麼歐洲糧倉不是法國
法國農業高度發達,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
主產和經濟作物:
小麥、大麥、玉米、馬鈴薯、甜菜、稻米、煙草、葡萄 等和水果蔬菜。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
中北部盛產各類穀物、蔬菜和油料,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是包括葡萄在內的水果主產區。麥類、玉米。
Ⅶ 法國農業在二戰後迅速恢復成為世界強國的原因有哪些
美國經濟政策支持,戰後的和平環境,國家政局穩定,法國地勢平坦,適宜農業大規模種植
Ⅷ 法國農業的類型及分布和區位條件
1、法國地形平坦,以平原為主,西歐平原大部分面積位於法國境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為法國農業帶來豐富的耕地。
2、氣候適宜。南部沿海為地中海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強烈,水分足夠。
適宜葡萄和油橄欖等經濟作物的生產;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均勻,有利於牧草生產,對畜牧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中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強,有利於糧食作物成熟,所以適宜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
3、經濟及科技發達,靠近歐洲大市場。法國經濟發達,為農業生產提供經濟基礎,且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歐洲市場對糧食作物求大,所以使法國成為西歐糧食出口最多的國家。
4、交通便利,有利農業發展。北靠大西洋,南臨地中海,且境內有方便的鐵路、公路及內河運輸,大大促進了農業發展。
5、農業促進的政策。法國是工農業並重的國家,國家政策鼓勵農業發展。
法國農業極度發達,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主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
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產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法國政府農業支持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了發展農業,法國政府制訂的一系列政策。法國農村土地分散,農場規模小,不適應農業大發展的需要,戰後法國政府於50年代末期實施了土地集中政策。
Ⅸ 法國成為農業大國的原因是什麼
法國不但是一個工業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其農產品出口長期居歐洲首位。
目前,雖然法國的生態農業實現了跳躍式發展,但與強勁的需求相比,其綠色農業產品的產量仍顯得大大不足。1995年,法國從事生態農業開發的企業僅有3500家;到1998年底,其數量已迅速上升到6200家。截至1998年底,法國在生態農業用地面積已經超過了22萬公頃,而4年前還不足12萬公頃。
過去一年裡,在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下,法國的生態農業發展迅速大大加快,增速高達80%。盡管如此,生態農業在法國農業生產中的地位仍很脆弱,綠色農業用地只佔法國實際農業用地的0.6%,其發展潛力不可不謂巨大。與其它歐洲夥伴相比,法國的生態農業發展確實落後不少,盡管開足馬力追直,卻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平起平坐的。1997,義大利的生態農業耕作面積整整翻了一番;1998年更是達到了64萬公頃,雄踞歐洲首位。位居第二的德國擁有生態農業用地39萬公頃,奧地利則以34.5萬公頃緊隨其後,而作為農業大國的法國在歐盟范圍內僅排名第四位。
論及發展落後的原因,一是法國各省對待生態農業的看法和態度不同,二是部分農業企業和農民對生態農業有抵觸。舉例而言,一個本來收益不錯的農民沒有勇氣和膽量冒著產量驟降的風險去嘗試陌生的生態農業;同時,生態農業耕作拒絕化肥,為了保持土壤的肥沃度,農民不得不經常進行輪作。
生態農業發展滯後的直接後果是:作為歐洲最大的谷作生產國,法國不得不每年大量進口生態穀物,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要。一般來說,綠色穀物是從中歐進口的,而純天然的生態糖是從斯洛伐克和荷蘭進口。與滯後的種植業相反,法國的生態畜牧業顯得生機勃勃,每年都能供應充足的綠色動物食品。由於法國人對天然乳酪的偏愛,法國目前的綠色奶類製品產量仍無法滿足國內的需要,但以其發展趨勢而言,法國生態農業的前景必定是輝煌的。
Ⅹ 法國成為歐盟最大農業生產國的原因
法國農業極度發達,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主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產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