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早期有哪些制服

法國早期有哪些制服

發布時間:2022-06-12 00:28:47

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服裝款式是從那個方面延伸出來的還有一戰的服裝歷史結構 求大神 求解答

一戰初期,法國軍隊的軍服為醒目的深藍色軍大衣和紅色長褲,一年後更換成藍灰色軍服。德國軍隊的軍服為紅色鑲邊的綠制服,頭上是傳統的帶盔釘的皮盔,1916年又換成新式鋼盔。交戰國中以英軍的卡其色軍服最適合野戰。卡其色軍服始於19世紀末,「卡其」名稱出自印度烏爾都語,意為泥土。駐印度的英軍最先採用卡其色粗布做軍服,以後眾多國家的陸軍部隊也紛々採用。英軍蘇格蘭人部隊的軍服卻仍保留著蘇格蘭傳統的褶迭短裙,腰系毛皮袋。俄國軍隊的制服是傳統的民族式上裝和馬褲,外穿防寒用灰色軍大衣。1917年,美國參戰時,從法國登陸的美國士兵軍服均為卡其色,頭戴平氈帽。作戰時則改換使用英軍的碟形鋼盔。


一戰時期的中國北洋軍閥:北洋軍自袁世凱小站練兵開始,各個部隊的軍服顏色就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還是以灰色為常服基本色。待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分裂成許多派系。這些軍閥雖然都還戴五色帽徽。但所穿軍服就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了。奉軍是仿日式的,軍服為黃色,直系的孫傳芳所部為灰色,西北軍土布色等等。

http://blog.163.com/sishuiliunian_1983/blog/static/189564126201161552018502/

Ⅱ 拿破崙時期法國驃騎兵和獵騎兵的區別

獵騎兵主要以火槍為裝備的騎兵部隊,相比驃騎兵,獵騎兵的服飾較為簡單。

驃騎兵:是當時歐洲各國騎兵共有的一個輕騎兵類型。Hussar這個詞源於拉丁文cursarius,意為入侵者或襲擊者(Raider),尤指巴爾干北部地區出現的強盜。後來被匈牙利的馬札爾人(Magyar)借用來稱呼輕騎兵。驃騎兵以服飾華麗著稱,他們喜歡通過讓人眼花繚亂的制服顏色、編織方法、花紋、頭飾、花邊等等方式區別於其他騎兵。明顯的標志是左肩垂下的斗篷式短外衣,這種服飾源自馬札爾地區的突厥部落。另外由於驃騎兵的服飾緊身,沒有口袋,存放貼身物品的儲物袋就成了驃騎兵的另一特徵。儲物袋系於武裝帶上,自然下垂,通常配有各種裝飾圖案。華麗的外表加上騎兵原本放盪不羈的游俠作風使得驃騎兵在私生活上往往風流成性,不拘小節。
獵騎兵:又是法國獨有。1779年,法軍中第一次有了獵騎兵的建制。拿破崙時期,獵騎兵成為法軍輕騎兵的主力。相比驃騎兵,獵騎兵的服飾較為簡單,價格便宜,所以也就利於擴編和補充。即便如此,到1815年法國獵騎兵仍有至少18種軍帽在不同的騎兵團中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一套近衛獵騎兵的上校軍裝是拿破崙最為鍾愛的服飾之一。

Ⅲ 各國的服飾和穿戴習俗

1,瑞典服飾

瑞典的傳統民族服裝是,男子上身穿短上衣和背心,下身穿緊身褲子。少女一般不戴帽子,已婚的婦女則戴式樣不一的包頭帽。在正式禮儀場合,男子一般是西裝革履,加上一件長外套;女子一般是西服上衣配短裙,或穿低胸露肩的長裙。

2,法國服飾

法國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於穿著的歐洲國家,法國人一般很注意服裝方面的鑒賞力,也接受比較便宜的而不十分講究的仿製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

3,中國服飾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以儒教聖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體現了漢族千年不變的民族特色,並通過周禮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

4,日本服飾

日本服飾最主要就是和服,由於設計漂亮,款式多樣,和服一直深受日本人民喜愛。和服可分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現今所謂和服實即古時之小袖,小袖的表著化始自室町時代,貴族的下著白小袖逐漸成為庶民的表衣。



5,韓國服飾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寬松;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白色為基本色,根據季節、身份,所選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Ⅳ 歐洲服飾的名稱及樣式

巴伐利亞

皮褲,緊腰褲,男士短上衣,亞麻襯衫,粉紅色的絲綢領帶和婦女民族服裝。婦女們留著辮子,臉上點著雀斑,衣著時髦,而男士們則頭戴帥氣的帽子,留著特意蓄起來的鬍子。

維多利亞

指1837年至1901年間,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的服飾風格,該時代女性的服飾特點是,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

隨著復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正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哥特式服飾

受建築影響較大,其服飾上的特點是多採用縱向的造型線和褶皺,使穿著者顯得修長,並通過加高式帽來增加人體的高度,給人一種輕盈向上的感覺。哥特風格的服飾特別重視外表的浮雕效果和線條。

女裝上裝緊身合體,下半身的裙子寬大、上輕下重,形成一種圓錐狀造型,具有極強的裝飾性。中世紀,裙長是一種等級的標記,只有高貴的太太們才允許後擺拖地,並有權把它染成綠色。

服裝上的分割線、裝飾線多採用縱向的、垂直的線條。13— 15世紀歐洲服裝中歌特風格最為流行。那尖尖的埃寧帽就像一個小尖塔,還有兩個褲腿顏色各異的緊身褲,尖尖的翹頭鞋,飾以不對稱圖案的上衣等。

時下流行的哥特式時裝也常常是不對稱的,但時下所謂的哥特式時裝只不過是帶有些許哥特式藝術的氣息,它看起來帶有更多的商業色彩,這使得「哥特式」聽上去更像是一句促銷口號。

典型的哥特打扮是黑色高領緊身皮衣和有著復雜紋路的銀飾,最關鍵是黑眼圈和悲傷麻木的表情。對他們來說,這意味著某種精神境界。

服裝樣式

倒掛領〕指領角向下垂落的領型。

〔中山服領 zhongshan coat collar〕由底領和翻領組成,領角呈外八字形。

〔尖領 pointed collar, peaked collar〕領角呈尖角形的領型,也叫尖角領。

〔襯衫領 shirt collar〕或襯衣領,由上領和下領組成,是襯衫專有的領型。

〔圓領 round collar〕指領角呈圓形的領型,也叫圓角領。

〔青果領 shawl collar〕是翻駁領的一種變形,領面形似青果形狀的領型。

〔荷葉邊領)領片呈荷葉邊狀,波浪展開的領型。

〔燕子領 swallow collar, wing collar〕領面下止口的兩條線形,似燕子飛翔時翅膀張開的形狀。

〔兩用領 convertible collar〕也叫開關領。指可敞開、可關閉的領型。

(4)法國早期有哪些制服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歐洲服裝 - 10 世紀

男服變得更為貼身合體。英國男子的緊身衣上半貼身合體,下半象長至膝部的衣裙,寬松而舒展。緊身衣為套頭式。

緊身衣外披一件斗篷,並用一個大飾針別在胸前。這時女式服裝變得寬大,衣袖加肥加長,頭發蒙在披巾里邊,身體被斗篷蒙起來。

她們的內衣很長,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蓋。圓口衣袖,衣服裝飾華麗,很受拜占庭的影響。她們的頭發用一塊面紗蒙起,其端點重於背後直拖至地面。

至12 世紀寬松的衣服變得瘦窄,使身體曲線得以突出。並於身後系帶,衣袖逐漸寬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歐洲服裝 - 12 世紀

出現了圓餅式頭飾,它可以遮陽保護眼睛隔熱,主要為十字軍所戴。

上衣流行前開襟式,將前襟分成兩片。女式衣服為系帶緊身衣,上衣緊貼身體,下面是寬大的衣裙,兩部分之間用線縫起,兩袖寬松拖長,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後縫合,與以前使用一塊大布不同。

歐洲服裝 - 13 世紀

男女服裝趨於一致,男服還有緊身衣及各式各樣的外衣,圓餅頭飾,帽式裝飾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長筒襪、靴鞋。

男子戴一頂中亞式小帽。這時護身外衣流行,適合旅行穿用,這種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邊有縫,手臂可以伸出來活動。

另外這時期流行封閉式馬甲式外衣,上身如馬甲,下面可長至膝下,這種無袖長衫,肩部向兩側延伸加長,就成帽式裝飾衣袖了。

13 世紀勞動者的長衫長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腳下有無跟鞋,褲子於腳跟處有一圓洞,以便穿脫。夏天穿寬敞麻褲,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無袖套頭衣。婦女穿長袍,中間有縫,可便於勞動,收獲時裙子口袋可裝農作物。當時禁止農民穿好料子及顏色華麗的衣服。

歐洲服裝 - 14、15 世紀

歐洲服裝開始有了變化。由於經濟繁榮,農業、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國際貿易的往來,東方文明的影響,歐洲服飾發生了許多變化,貴族男女追逐時尚。

貴族婦女爭奇斗妍,男子不拘禮節;貴族與平民的服裝有了更明顯的不同;衣服式樣變化,衣料品種增多。

《巨人傳》載中世紀衣料有綢緞、絲毛混紡、呢絨、大馬士革呢、條呢、金線緞、各種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裝、短裝、襯衫、短披,女人有連衫長裙、晚禮服等。飾物有念珠、指環、鏈條、寶石、鑽石、翡翠、珍珠、瑪瑙等。

服裝力求擺脫古老習俗,追求時興。東方服飾中的裝飾和紐扣被歐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紐扣或寶石,甚至內衣紐扣也用寶石和紐扣裝飾。

14 世紀男士的夾衣流行,夾衣兩層,十分貼身,衣袖設計合理,可以自由活動手臂,便於全身活動。

夾衣上有十幾個扣子,夾衣襯里有細帶可將瘦腿褲上端與之相連接;緊身外衣穿在夾衣之外,高領外衣興起於14 世紀末;衣領將兩耳覆蓋,頸後衣領蓋過後腦。

下部裙衣拖至地面;這時期的斗篷用一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觀為圓弧形,又長又寬。婦女服裝主要是帶袖緊外衣和無袖長衫。

由一塊布作成,領口寬,衣領偏低,這就是14 世紀歐洲婦女流行的袒領衫,領口有圓形、角形、方形,領口開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無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帶提得很高。

Ⅳ 法國海軍的制服是什麼顏色

白色和藍色,褲子是短腿的9分褲,白色皮襪套,戴紅絨球的水兵帽

Ⅵ 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和法國使用的制服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戰爭的結果呢

說到戰爭的結果,沒有。但是,當涉及到個體戰斗時,就會出現一些有趣的時刻,即制服為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是德國人)提供了很好的信息。

1。Villiers戰役

維里爾戰役是一場為期兩天的巴黎圍城戰役,從1870年12月2日持續到1870年12月3日。這場戰役的結果是德國人取得了勝利,同時法國人的士氣也開始迅速下降(同一天,盧瓦爾第二集團軍向巴黎進攻,在洛伊尼戰役中被擊敗。

戰役中的符騰堡(德國唯一一個提供kepis作為標准頭飾的州)順便說一下,圖片有一點不準確。中間的法國士兵有肩章,在共和國時期就被摘掉了。藝術家應該把肩章摘掉的。

當攻擊開始時,保衛該地區的德國部隊(符騰堡軍團)有兩個相互沖突的選擇,但他們知道,與老兵相比,那些低級的游擊隊員穿的是藍色褲子。看到區別後,符騰堡人注意到佯攻是由移動衛隊指揮的,他們真正需要關注的是紅褲子。

多虧了褲子的顏色,符騰堡做得很好。這次佯攻毫無用處,主力部隊被擊潰,導致法國在該區域的慘敗。

所以德國人成功防禦的一個原因是褲子的顏色,雖然這不是主要原因。

還有一個制服如何影響士兵的例子。

制服和士氣

之前,我解釋了警衛車的制服和正規軍步兵的制服(許多老兵穿的)。流動衛隊是中產階級組成的二線部隊,他們不願在正規軍服兵役。這些人訓練較少,主要擔任守備職務,而不是野戰,因此在實際戰斗中,他們的戰鬥力不如正規軍。

這支部隊成立於1868年,作為阿道夫•尼埃爾元帥軍事改革的一部分。從理論上講,到1875年,將有80萬人應征入伍。這些新部隊將配發制服。有兩種選擇要麼給他們國民警衛隊制服,要麼給他們正規軍制服,但最終決定給他們國民警衛隊制服。

這削弱了士兵們的自豪感,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被視為不那麼重要的二線部隊,不能穿他們國家軍隊的標志「紅褲子」。

藍褲紅條紋制服因此對士氣有一定的影響,因為提供正規軍制服可以給這些士兵一種重要性和優先權,這是他們想要的正規軍水平。

1870年9月4日,在混亂的戰爭中,法蘭西共和國宣告成立。在內政和戰爭事務大臣利昂·甘貝塔的領導下,50萬人被匆忙徵召入伍。因此,軍隊總數達到100萬。

這些人的制服質量很差。他們中的許多人一直穿著便服,特別是在法國東部作戰的游擊部隊法郎輪胎部隊(francertiur units)。

軍隊大量使用平民服裝給德國人的印象是,法國非法武裝平民,自1864年日內瓦公約以來,這一直是一項違禁品。當時的許多將軍也有一個強大的傳統信念,那就是戰爭只應該由士兵來打,一個國家強迫平民直接參與是野蠻的。

大部分由平民組成的法國軍隊後來製造了通用電氣

Ⅶ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和法國拿破崙時期的軍服一樣嗎 怎麼看著那麼像

紅白藍是一種很常見的軍服配色,普魯士也有很多種紅白藍配色的軍服。而且我記得在拿破崙之前法蘭西就有這種配色了。

區別我覺得還是挺大的,至少拿破崙時期的軍服比美國獨戰的軍服華麗太多了。拿破崙時期,帝國衛隊和戰列步兵團穿紅藍白的配色。他們穿的藍上衣是短款,下擺在腰以上,大概肋骨那裡,紅色的部分僅限領子和肩章。還有很多用的是橙紅和灰藍為主色的軍服,比如23,32,51,30,69,33團等~

美國獨戰期間的軍服上衣以長款為主,就像我們今天穿的短風衣長度,而且他們除了紅領和紅肩章,衣襟上也有紅色的寬邊,這個法國是沒有的。

補充:古裝電影和電視劇里的服裝是不能太當真的,他們劇組都串著用服裝。比如《都鐸王朝》里的女式宮裝,太多穿越了-_,-
好吧我來上圖(直接給網址了,否則會變形):
1807-1812年第一帝國站列步兵團的制服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66/4045116239_36e9fb64c6_o.jpg
短藍上衣

獨戰期間美國軍官制服
http://obernordwestfalen.com/Web%20Page%20Images/Army%20Page/American%
長藍上衣,注意衣襟的區別

Ⅷ 法國外籍軍團的那種白色的帽子是什麼帽子

法文叫:kepi blanc 中文:白色法式平頂軍帽。

法國外籍兵團制服是法軍標准制服,帽子是獨樹一幟的白色法式平頂軍帽。禮服上為綠色肩章綴有紅色流蘇,白色帶子和綁腿,藍色腰帶和白手套。常配有扁圓軟帽,傘兵部隊戴綠色扁圓軟帽。有趣的是,外籍兵團有的部隊允許蓄須。

(8)法國早期有哪些制服擴展閱讀:

報名條件:

1、17-40歲的男性(未成年的報名者需要有法國政府機關證明的監護人的認可書)。

2、外國人要有本國駐法使館的證明。

3、攜帶好個人身份證明。

4、無論已婚未婚,錄用後都視為獨身者。

5、身體上能適應在各種地區活動。

制服

外籍兵團穿著標準的法國陸軍制服,但是有某些特別的配件以顯示它的特殊地位。最著名的配件就是白色高頂軍帽,實際上是在制式藍色軍帽外覆蓋上塊白布(有紅色的頂面和金色的徽章及顎帶)。低階士官和軍官並不戴這種白色的軍帽。

檢閱服就是卡其戰斗服加上一些儀式上的配件。包括飾以紅色流蘇的綠色肩章、白色的條紋和綁腿、藍色的腰帶和白色長手套。他們也佩戴一種綠色領結,而軍官甚至還穿上一件綠色背心。工兵排的成員則圍白色圍巾和攜帶典禮用的斧頭:他們皆被准許留鬍子。

戰斗服是法國標准迷彩服,通常配有一頂貝雷帽。作戰時的兵團使用一種頸中,細長條狀的布料,以表示屬於某連。外籍兵團的傘兵部隊佩戴綠色貝雷帽。

武器裝備

FAMAS突擊步槍、攜帶型匕首、AT4火箭筒、毒刺攜帶型防空導彈、輕型無後坐力炮、FRF2狙擊槍、PGM狙擊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外籍軍團

Ⅸ 拿破崙時代的軍隊制服也太精美了,有人可以普及一下知識嘛 ,比如為什麼很多騎兵的制服只穿一個袖子

那是驃騎風格的制服——佩里斯(Pelisse)

「佩里斯」是驃騎兵最基本的制服,源自匈牙利的「阿提拉夾克」。阿提拉(Attila,406年—453年),古代歐亞大陸匈人的領袖和皇帝,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

佩里斯擁有繁瑣扣式,實際本質上是一種短夾克,並且在袖口、領口有皮毛裝飾。一般情況下來說,原本是為寒冷天氣准備的衣物。佩里斯的內里,有專門的固定繩,可供驃騎兵當作披風來穿作戰時,驃騎兵穿衣風格桀驁不馴,有時候他們也會套上左袖,方便行動,不過本質上仍是披著的。

閱讀全文

與法國早期有哪些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