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哪個省去援助的

法國哪個省去援助的

發布時間:2022-06-12 12:14:10

A. 法國對美國獨立戰爭提供了哪些援助。

從本質來講,不存在單獨的美國獨立戰爭,那隻是英法全球爭霸的北美戰場而已,沒有法國,就沒有美國。你以為美國,法國的獨立日,國慶日,雙方互派高規格的軍事閱兵團是為什麼?

(1)美國所編的神話
美國官方及主流社會宣稱,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民主的解放戰爭,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最早的、最偉大的真正的解放戰爭,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次將歐洲啟蒙運動的自由哲學思想大規模地付諸實踐,體現了一種新的進步的政治精神和價值觀念。
是人類戰爭史上以小勝大、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最傑出戰例。在美國的先哲們的傑出領導下,北美軍民經過8年之久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以僅有200多萬人口的北美13個州,最終打敗了擁有近3000萬人口的世界第一工業國大英帝國。
獨立戰爭的勝利,打碎了英國殖民統治的桎梏,實現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獨立,解放了北美殖民地民眾,為人類的自由民主事業樹立了光輝的典範,為人類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次將歐洲啟蒙運動的自由哲學思想大規模地付諸實踐,體現了一種新的進步的政治精神和價值觀念。為人類現代文明的迅速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據「某版《世界歷史》第一冊教案」(教案前面幾乎完全灌輸以美國人立場的政治詮釋北美獨立戰爭),為證明美國人是「以弱勝強」而提供的表格時,筆者實在是有點忍俊不禁了。
表格如下: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美力量對比表
國別 英國 美國
經濟 老牌殖民國家 年輕國家
人口 本土六七百萬 不到三百萬
連同殖民地三千萬
軍事建制 有強大的艦隊 無海軍
裝備 軍需品充足 物資奇缺
性質 非正義 正義
真了不起啊,一個年輕的物資奇缺,沒有海軍的國家,人口只有對方的二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竟然能夠打敗老牌殖民國家,真是「正義必勝」。
「正義必勝」?笑一笑。設想一下,如果筆者只是一個普通中學生,面對著老師如此提供的數據和循循善誘,除了產生美國人「正義」+「厲害」的想法外還能產生什麼其他想法嗎? 顯然不能。神話,就是這樣「從小抓起」,一步步地產生的。
(2)大陸軍方面的真實情況揭密
為了使數據盡可能地可靠,我們在此採用1789年美國戰爭事務部長諾克斯將軍對國會所做報告里陳述的數據來說明大陸軍的兵力情況。在這份報告里,對大陸軍總兵力的陳述為: 1775——27,443人 1776——46,891人 1777——34,820人 1778——32,899人 1779——27,699人 1780——21,015人 1781——13,292人 1782——14,256人 1783——13,476人
這份數據讓人感到非常意外。根據這份數據,在整個獨立戰爭的時間段里,除了1775—1776和1781—1782年間,大陸軍的總兵力—直是呈遞減狀況的。而在北美獨立最後一戰「約克敦戰役」的同一年裡,大陸軍的總兵力一下子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如果光看數字,怎麼也看不出「秋風掃落葉」的架勢。這顯然與我們平時所了解的大陸軍至少在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性質是反掃盪勝利,而不是什麼戰略反攻)後就是一個大捷連著一個大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經過有很大出入。
發現大陸軍人數的增減情況顯然與我們通常所學握著的知識有所不同後,我們更有興趣探索一下其對手——英軍的兵力變化情況。
(3)英軍方面
在一本1964年版的《The war for America》中,我們找到了這樣的數據。
地 區 1775.4 1777.8 1778.10 1780.3 1782.3
英國南部 10612 13868 53465 61402 64274
西印度群島 1983 3315 1751 9290 8756
「美國」 6991 2 3694* 39637 32149 34463
英國陸軍總人數 27063 57637* 112239 142386 150310
*1777年這個數字不包括黑森等地的德意志僱傭軍
根據這份數據,獨立戰爭爆發的那年在北美十三州的英國駐軍只有六千多人。而大陸軍的總兵力比同時期整個英國的總兵力還要多出380人。美國人很自豪的邦克山戰斗就是發生在這年,如果光看那次戰斗的過程,還真以為美國人是以少勝多呢。
後面兩年,英國人在北美十三州的兵力增長很快,眾所周知的薩拉托加大捷發生在1777年,但我們發現,1777年—1778年英國派遣到北美十三州的英國正規軍兵力增長了67%。顯然薩拉托加大捷至少在軍事上並非通常所宣揚的北美獨立戰爭的什麼「轉折點」。這也不奇怪,反掃盪作戰的勝利再大也還是反掃盪作戰。以一次反掃盪作戰的勝利作為一場大型戰爭的「勝利轉折點」,顯然是不合適的。
1778年以後的數字就更讓人感到奇怪。按照通常的說法,這以後就是美軍「勝利」的過程,但為什麼英國沒有「瘋狂鎮壓」,派遣到北美十三州的兵力再也沒有達到1778年這么多呢?是英國兵的徵兵跟不上減員?顯然不是,我們清楚地看到,獨立戰爭爆發後英國陸軍總人數從2.7萬人猛增到了15萬人,這是開戰前英軍陸軍人數的5倍多。
再以我們這篇文章所講述的約克敦戰役發生前後的數字為例,約克敦戰役爆發時,北美英軍有三萬多人,雖然約克敦戰役英軍損失了8 千人,但還遠沒達到通常所宣稱的「主力被殲滅」的地步。更重要的是,當年大陸軍從2.1萬人銳減到1.3萬人。而幾個月後,當英軍在北美的部隊恢復到 3.4萬餘人時,大陸軍卻只恢復到1.4萬人——兩者懸殊比1781年戰役開始之前還要大。
(4)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英國人不得不同意北美獨立呢?
答案還足要從數字里找,細心的朋友應該已經發現,在1778年一1780年間,英國在北美大陸的總兵力呈現下降趨勢,而同時期它在西印度群島的總兵力則呈現了不正常的增長狀況。
首先看看獨立戰爭時期雙方的真實的人口數據
「美國」 200萬(包括親英派) 英國 1100萬 法國 1200萬 西班牙 2800萬
顯然,僅法國人口就與英國相仿,更不要說後來西班牙也參加了進來。
接著看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人的軍事力量。
(5)1778年的法國軍事力量:
步兵109個團,騎兵52個團,總人數255000(軍官35000名,士兵220000)名。其中40個步兵團和4個騎兵團被派往北美和西印度群島地區,直接在北美十三州參戰的地面軍事力量超過16500人(1000名軍官和15000名士兵)。法國皇家海軍有72500名水手和2500名軍官,其中僅直接參加約克敦戰役的海軍官兵就超過了15000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同時期北美大陸軍的總兵力)。
注意到上述教案中特別列出英國有「強大的艦隊」,而美國「無海軍」。我再補充一個點,戰爭時期英國和敵對國家主力艦的比較數據。
主力艦數量:
年份 法國 西班牙 荷蘭 「美國」 英國
1778 52 未參戰 未參戰 0 66
1779 63 58 未參戰 0 90
1780 69 48 未參戰 0 91
1781 70 54 13 0 94
1782 73 54 19 0 94
很顯然,美國人的神話有意無意地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不僅英國的地面部隊比傳統上的陸地強國法國要弱,即使在英國的強項一海軍方面,1778年法國參戰後英國的海上優勢也並不明顯。1779年西班牙參戰後英國的海上優勢則至少在數字上已轉化為劣勢。看了筆者補充在這兒的表格以後,不知道還會有多少人對北美獨立戰爭能獲得勝利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有疑問。現在沒什麼可奇怪的了,在1778年之後,英國駐北美的部隊不增反減,而在西印度群島的兵力卻直線上升的原因正是法國的參戰。
事實上,北美獨立戰爭並不是一場孤立的戰爭,它只不過是由其所引發的法英全球戰爭中的一個戰場——北美戰場。這場戰爭規模很大,牽扯到的方方面面也很多,如果詳細道來那真的可以寫一本書了。比如法西聯軍對直布羅陀的圍困,持續整整二年。最多的時候雙方集中了四萬多地面部隊和83條戰列艦在此大戰。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英國僅在直布羅陀方面的兵力和注意力投入就遠超其在北美十三州的投入。
(6)北美獨立戰爭年譜:
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十三州民兵進攻加拿大失敗。
1776年,英國增兵北美,華盛頓率軍1.8萬人防守紐約被英軍擊敗,撤退過特拉華河時身邊只餘下4000餘人,法國和西班牙開始向美國提供財政援助。
1777年,英軍,佔領大陸會議所在地費城,華盛頓試圖反攻費城,結果部隊竟然在濃霧中自相開火,反攻失敗;美軍擊敗前往內地掃盪的一支英軍,獲得薩拉托加戰役的勝利。
1778年,法國承認美國獨立,簽訂法美同盟條約,條約規定「法國保證美國的獨立及其在同英國的戰爭結束時確定下來的領土」。隨後,法國對英國宣戰,法英海軍發生多次海戰;英國政府得知法國艦隊出動奔赴北美的消息後命令費城英軍退到紐約,美軍「收復」費城:英國佔領西印度群島和印度的幾個據點;年底,英軍攻佔喬治亞州重要城市薩凡納,大陸軍損失5000餘人。
1779年,法國佔領塞內加爾的聖路易斯和西印度群島的幾個島嶼;法國和西班牙組成人型聯合艦隊准備進攻英國本土,英國主力集中防守本土:法英多次海戰;法美聯合攻擊薩凡納失敗。
1780年,英軍攻佔南卡羅來納重要城市查爾斯頓;英法在西印度群島多次發生海戰;7月,羅尚博率領的法國特別遠征軍在紐波特登陸。
1781年,法國對澤西島的襲擊失敗(這是英吉利海峽的島嶼,法軍登陸英國本土的必經之路);法國格拉塞艦隊來到北美,與英國海軍展開多次戰斗,短時間內獲得了切薩皮克灣的絕對制海權,隨後,法美聯軍在格拉塞艦隊的策應下迫使約克敦守軍投降,北美大陸的大規模戰斗自此結束:西班牙—法國聯軍佔領佛羅里達的彭沙科拉城,法英海軍在西印度群島、維德角海域多次爆發戰斗。
1782年,法國—西班牙聯軍佔領地個海西部島嶼米諾卡的聖菲利浦要塞:法同佔領西印度群島多個島嶼和斯里蘭卡的亭可馬里:法英在印度沿海發生多次海戰:法國人佔領了和摧毀了加拿人的多個英國要塞;在直布羅陀,法西聯軍3.3萬人對英國守軍展開總攻,被擊退。
1783法英在印度庫德羅爾展開海陸拉鋸戰,英國人敗北。
1783年9月3日,巴黎和約簽訂,法英停戰。
(7)法國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的角色
就這樣,隨著英法戰爭的結束,「北美獨立戰爭」也結束了。那麼,在這場戰爭中,法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通過上面所列舉的大量數據,我們已經不難得出結論,如果以「朝鮮祖國解放戰爭」類比北美獨立戰爭的話,從出兵的角度來看,法國承擔了中國的角色,從全球博弈和物資援助的角度來看,法國承擔了蘇聯的角色。也就是說,對於當時的北美十三州來說,強大的法國一人獨擔了朝鮮戰爭中的中國和蘇聯兩大國的角色。
十八世紀80年代正是法國國力開始大增的開端,1779年拿破崙開始在軍校學習,歐洲即將進入拿破崙時代,法國國力在1800年前後開始位列歐洲第一,陸軍戰鬥力更是強大無比,而英國則始終奉行在歐洲維持均勢的原則,十六世紀時是聯合法國等反對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稱霸,十八世紀後期則聯合其他國家反對法國稱霸歐洲,爆發了大規模的拿破崙戰爭,英軍主力當時是駐扎在本土防止法國入侵,英國並不想為北美而影響在歐洲的戰略,北美革命者也並不是人們所想得那麼神聖,義無反顧,看過一本[華盛頓傳]上記載說:13州民兵的軍餉由13州議會撥給,每3-5周發一次,到日子不發則民兵們馬上散夥回家,不會理會戰事如何,敢問走在長征路上的紅軍戰士拿過銀元沒有?所以美國獨立戰爭是法國打贏的是可以成立的。
不同意此觀點的人可以多看看這一段歐洲史。

B. 法國怎麼老是幫助中國

新型冠狀病毒在海外爆發以來,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短缺,不少國家紛紛求助中國。希望中國可以提供援助。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是善良的人民,看到世界上其他國家正在艱難地抗擊疫情,中國不會袖手旁邊坐視不管。於是,中國一方面無私分享著抗疫經驗,另一方面也開始了搬家式援助。這是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海外國家范圍最廣的一次。有些國家之前對中國並不友好,出現疫情之後,不得不低下頭來求助中國。中國始終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還是無私地提供了援助。不計前嫌,以德報怨。世界各國紛紛點贊中國。這才是一個有擔當的大國應該有的樣子。



然而有些國家,在接受了中國的援助之後,非但不感謝中國,卻開始抹黑中國,詆毀中國。讓無數中國人寒心。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社會百態,也照出了人性的醜陋。



疫情在歐洲爆發以來,極短的時間,歐洲各國紛紛淪陷。雖然各國紛紛制定了特別嚴厲的防控措施和政策,但是病毒依舊長驅直入,使整個歐洲籠罩在恐懼的陰影之下。法國累計確診病例四萬多例,疫情形勢非常嚴峻。在病毒面前,法國人民顯得蒼白無力。法國政府緊急求助中國,希望中國能夠提供援助,法國目前的抗疫工作急需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各種醫療物資。中方沒有任何猶豫,第一時間支援法國,而且就我們的抗疫經驗,與法國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了法國。



然而在法國接受中國援助的抗疫物資後,非但沒有感謝中國,法國媒體卻做出了讓無數中國人寒心憤怒的舉動。法國媒體公開聲明,大言不慚,無端地指責中國,抹黑中國,想把病毒甩鍋中國。法國媒體的做法,讓人覺得震驚、寒心、憤怒。

C. 誰能幫我介紹下法國

http://ke..com/view/64741.htm
本來想給你復制過來的,可是字太多了

這個網址裡面介紹的很全

D. 請問法國在非洲的利益在什麼地方

法國跟美國保持著特殊歷史關系。拉法耶特和啟蒙時代的法國同美國人民,為美國爭取獨立而戰斗在一起。反過來,載入美國憲法的政治理想也激勵了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共和國。法國人和美國人總是在歷史重要時刻站在一起。上一世紀兩次毀滅性世界大戰期間是如此,冷戰時期和冷戰後的各種危機時刻也是
如此。
在今天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法國和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對方。無可否認,兩國在2003年的伊拉克問題上出現了分歧。但法國和美國團結一致、相互支持仍然體現在其它許多國際問題上,首先是打擊恐怖主義。兩國警察和情報部門已經進行了獲得極高評價的合作。法國還是阿富汗「持久和平」行動的第二大軍事援助國。這一法美合作是在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的框架內進行的,除美國外,法國方面派遣了550名士兵參與行動,並為組建阿富汗軍隊貢獻了力量。
在反擴散領域,法國同美國一起在多邊框架內共同努力,致力於使朝鮮遵守其承諾,並真正著手進行可核查的拆除核計劃設施。在軍事領域,法國近十年中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北約軍事行動參與國。
兩國在經濟、文化和科學領域也同樣保持聯系。法國公司在美國僱傭了65萬多名美國員工。法國也是美國第五大國外投資來源地。此外,法國和美國的合作夥伴關系覆蓋科研各領域,從對共同感興趣的課題在實驗室進行合作到法國企業在美國進行生物技術或信息技術創業,無一例外。

1947年戴高樂將軍接受馬歇爾提出的歐洲復興計劃,並利用美國核武器保護不受蘇聯的侵犯。面對蘇聯的威脅,1949年4月,他同意簽署大西洋公約。但是大西洋聯盟要求各國的軍隊受其統一指揮的體制導致了法國的從屬地位,法國已不能接受。

1958年,戴高樂執掌政權之後,認為法國應該重新恢復它的獨立自主。此時的法國已經能夠在歐洲以至全球獨立採取行動,並且即將「擁有強大的核武器,任何進攻法國的國家都可能遭到嚴重的損傷」。於是,他決定將法國從受美國領導的大西洋聯盟軍事一體化制度中撤出。當然,這要分階段進行,以避免破壞與盟軍的關系。

從1958年9月起,他在致艾森豪威爾總統和麥克米蘭(Mac Millan)總理的備忘錄中表達了他的觀點。簡而言之,就是大西洋聯盟的地理范圍應該擴展到全世界,聯盟的應該由三個國家共同領導,而不應只由盎格魯-薩克森國家領導。戴高樂將軍沒有得到令他滿意的答復。於是,他作出以下決定:1959年3月將地中海的法國艦隊從大西洋聯盟中撤出;禁止美國原子能武器在法國領土上駐扎,並將法國的空軍防衛部隊重新置於法國政府管轄;盟軍飛機每年應向法國申請一次飛越許可;從阿爾及利亞撤回的軍隊不加入北大西洋聯盟。而且,戴高樂拒絕接受法國沒有絕對控制權的美國核武器。此外,第四共和國時期提出的核武器計劃被提上日程。1960年2月13日,法國在撒哈拉沙漠的雷岡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

這一系列決定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也遭到其它盟國的指責。戴高樂將軍表明法國與盟軍的團結絲毫不會改變。在1961年柏林危機和1962年的古巴危機中,法國的態度得以向美國總統肯尼迪表明,在戰爭中,法國始終支持美國。

肯尼迪遇刺身亡後,法國與美國約翰遜政府關系日益緊張。約翰遜政府准備進一步加強軍事一體化,並採取戰爭升級理論,這使得美國的核武器保證不令人信服。這一切更加促使戴高樂將軍拒絕大西洋聯盟的軍事一體化。因為,在軍事一體化中法國將會失去自主,並有可能捲入到與它無關的戰爭中。而與此同時,他對美國參與越南內戰導致沖突更加嚴重,表示強烈的反對。

1966年3月7日,戴高樂將軍向美國總統約翰遜宣布法國將從這個一體化軍事組織中撤出。7月1日,法國代表離開北約的軍事機構。北約駐凡爾賽和楓丹白露的參謀部於1967年4月1日撤出。

然而,戴高樂將軍繼續使法國參加大西洋理事會。法國仍是北約及其非軍事一體化組織的成員。在戰爭中,在法國決定參戰的條件下,法國軍隊將按照預先制定的指令與北約的軍隊進行合作。Lemnitzer-Ailleret協議規定了法國與盟軍在各個領域共同作戰的條件。此外,法國將不撤走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軍隊。

這些舉動在美國、英國和荷蘭等國引起強烈的反應,在美國還舉行了反法國的遊行示威。德國表示擔心。各國都對法國的態度表示不理解。蘇聯則拍手稱快。許多人還希望1966年6月戴高樂的蘇聯之行能夠加深法國與蘇聯的合作。

法國與美國的戰略爭論激烈地進行了兩年,但是戴高樂將軍表示始終忠實於與美國的聯盟。1968年底,隨著尼克松總統的上台,緊張局勢開始緩和。戴高樂將軍與對法國頗有好感的尼克松建立了信任的外交關系。他決定在大西洋公約1969年到期後再次使法國加入其中。

在海外的區份是法國的前殖民地,這些地區在法國享受著與歐洲國家相似的待遇。他們可以被認為是法國的一部分,或歐盟的一部分;而且它們也使用相同的時間。除此之外還有三個海外領地(法語:territoires d'outre-mer;簡稱:TOM)∶ 法屬玻利尼西亞(987)、沃里斯伏塔那群島(986)以及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還有三個分開的海外地區(法語:collectivités d'outre-mer;簡稱:DOM):新喀里多尼亞——曾經是一個海外領地、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975)和馬約特(976)。最後,法國擁有一些太平洋和印度洋小島的控制權。

索馬里聯合議會是反法的急先鋒,不受法國的歡迎

E. 突尼西亞向黎巴嫩提供緊急物資援助,還有哪些國家伸出援手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已經不僅是口頭上說說,每個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有更多的國家幫助其走出困難。
突尼西亞向黎巴嫩提供緊急物資援助,還有哪些國家伸出援手?

根據沙特國王薩勒曼人道主義救濟中心發布的消息,在沙特國王薩勒曼的直接指示下,該中心已從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國王哈立德國際機場向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派出了兩架運送救援物資的飛機。該中心負責人說,這兩架飛機將載有120噸以上的葯品,醫療設備,急救用品,帳篷和食物等,全部提供給貝魯特港口爆炸案影響的人們。

法國總統在會議開幕式上表示,當前的重中之重是向黎巴嫩人民提供緊急醫療援助和糧食援助,鞏固受損的建築物並恢復學校,他還呼籲黎巴嫩政府盡快進行政治改革。

F. 對口支援法國的哪個省

對口支援法國是屬於南方的首詩。

G. 美國獨立戰爭,法國給予援助了嗎

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出於,對英國政策的考慮,竟然支援了獨立戰爭

前文已述,在美國獨立戰爭之際,法國君主政體出於對英國政策的考慮,支援了獨立戰爭。美國實現獨立即英國的失敗,表明法國實現了這一政策目標,但由於派遣援軍,國庫累積赤字不斷增加,即財政危機越來越嚴峻。宮廷社會的浪費也成為人們斥責的對象。當然,財政危機同時也是政治危機。廢除君主政體下的免稅特權和平均賦稅的主張就是應對財政危機的探索。商討消除累積赤字的政策也就自然成為在凡爾賽宮召集的三級會議的主要議題。

這時也出現了社會經濟危機。18世紀的法國雖然落後於英國,但從長期來看,其經濟情況並不差,反而可以說是在緩慢地增長。但是,法國有時也會出現以農業歉收為起因的糧食危機和經濟整體的收縮。1775年即是這樣。各地頻發起義活動,法國一時陷入“麵粉戰爭”(Flour War)的混亂狀態。1788年,即大革命爆發前一年,法國也因為惡劣氣候而普遍出現自然災害.

同時,因美國獨立戰爭引發的法英沖突也告一段落。在1786年與英國締結的通商條約,從法國方面來看是為了推動產業發展而從英國引進技術,但從結果看,英國商品的流入反而加大了經濟危機。這些危機互相摻雜在一起。對此,君主政體沒有立刻拿出有效的解決手段。政治決策的過程緩慢,在浪費時間的過程中,往日的權威逐步喪失,要求變革的呼聲日益高漲也就不奇怪了。

從中產階級立場出發,對舊體制的不滿成為他們參與革命的前提。但是,這不是平民階層對特權貴族的反感,或者對不自由的經濟活動的不滿。革命前的法國社會,一直保持著基於身份制的等級秩序。雖說是所謂的身份制,但並不是堅固穩定一成不變的。從平民上升到貴族也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

上層市民通過聯姻和貴族結成親戚也很常見。同時,君主政體之下存在賣官制的體系,附帶貴族稱號的官職也會售賣。從現在的任用體系來看,這大概是最難以理解的地方。但當時的官職買賣非但不是瀆職,反而是一種公開的制度。君主政體擁有官職買賣的特權,將此作為國庫收入的一部分。這樣的做法反而給富裕市民獲取具有貴族稱號的官職的機會,也使他們能夠較為容易地跨過通往貴族之路的障礙。但是,到了18世紀後半期,獲取官職地位的道路開始被堵塞。

上升的道路無法充分發揮效果,產生了社會固化的狀態。此外,平民出身的官位世襲階層(officier)、行政官員、律師、法官、知識分子當中,產生了一大批匯集在上一章所述的沙龍里,討論各種各樣改革政策的啟蒙精英們。他們不僅參加巴黎的,還參加以各地城市為中心的知識分子俱樂部的沙龍或團體。這些團體中的人們在革命爆發前,被稱為愛國者或愛國團體,或者他們表現得近乎愛國團體。

在選舉全國三級會議代表的集會、撰寫改革提案的陳情書、對三級會議後的聖職者與貴族等特權階層代表的政治安排、抵抗國王政府與國王軍等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中,他們作為第三等級的代表,逐步形成了擁有變革意志的集團。在中央上,這些人是制憲會議的議員、支持立憲的雅各賓派俱樂部等政治團體的成員。在地方上,類似的俱樂部也匯集了大批成員。可以說,他們被形勢所推,成為了革命的領袖。

第三等級的代表,在身份制上是平民的代表,但事實上也包括一些尋求變革的自由主義貴族和平民出身的下級教士。按照三個等級組成全國三級會議本身已經被視為一個不合時代的錯誤,追求君主立憲的第三等級的代表難以接受。事實上,三級會議也沒有適應已經流動化的社會現實。下級教士出身的第三等級代表西耶斯在1789年1月發表的小冊子《什麼是第三等級?》中這樣闡述:“第三等級是什麼?是一切。

迄今為止,第三等級在政治秩序中的地位是什麼?什麼也不是!第三等級要求什麼?要求取得某種地位。”這一雖然模糊但很斷定的說法,展示了這個時期第三等級以及與第三等級感同身受的人們的心情。

通過構建基於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來克服危機,是革命之初掌握變革主導權的人們的想法。左右革命領袖行動的因素,不僅是與國王及軍隊、貴族及教會的關系,更重要的是處於社會底層附近的人們所帶來的影響,即城市民眾和農民不斷激化的公開行動。多重性運動的第三層是城市民眾的動向。上文所述的1788年農業歉收,導致了巴黎糧食價格的高漲。

H. 法國和黎巴嫩有什麼關系,為何法要主持為黎援助

法國與黎巴嫩淵源很深。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黎巴嫩一直是法國的委任統治地,直到1943年獲得獨立為止。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素有「中東小巴黎」之稱。
兩國的特殊關系從兩個數字可見一斑:就在這次黎以沖突爆發之時,約1.7萬黎巴嫩人擁有法國國籍,而大約1萬名法國人長期生活在黎巴嫩。
法國與黎巴嫩之間的深厚關系從兩國政治家身上也可窺見。1996年,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選擇黎巴嫩作為他當選總統時出訪的第一個國家。希拉克與黎巴嫩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私交甚密。去年,哈里里遭暗殺身亡後,希拉克又與他的政治接班人、他的兒子薩阿德·哈里里延續了這種親密關系。
法國在黎巴嫩擁有巨大經濟利益。1990年,長達15年的黎巴嫩內戰結束後,法國為謀求在黎的經濟和政治優勢,大力投入黎重建市場。
保衛既得利益唄!

I. 他國對法國自然災害的援助

按照規定,水稻、麥子、棉花等農作物只要是因受水災、風災、雹災、旱災、凍災、雨災等自然災害以及流行性、暴發性病蟲害和動植物疫情等造成絕收或減產70%以上的,即可獲得規定額度的保險賠償。考慮到中國存在地震、泥石流、洪水等各種自然災害的風險,建立這樣的機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均相應建立了這樣的機制。我們以法國為例,作點具體的說明,以提供相關的經驗。首先,法國的日常保險險種內均含有相應的對人和對物的保險。如法律規定:任何房主或房客作為自然人、企業作為法人對建築必須投保的居住多樣保險(Multirisques d』habitation)或企業多樣保險(Multirisques d』entreprise)內,就有一旦發生強風、冰雹、大雨等自然災害或火災等災難時,保險公司給予對建築的賠償。同時,這樣的保險也常常包含一定的人身保險,對由於災害引起的人生傷害或死亡給予賠償。在居住多樣保險中,必須含有民事責任險,即投保人如引起對他人的人身或財產損失,保險公司給予賠償。目前,很多保險公司還推出更為健全的人身保險,即在任何情況下的人身傷亡事故都可以獲得賠償。這里要指出的是,如果是公寓樓的話,則每個套房的房產主投保房子內部的居住多樣保險,而房產主委員會指定的物業管理部門必須要給整個摟的外部投保多樣保險。這樣的話,一旦發生樓房毀損、倒塌,則物主就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在其他險種如汽車等交通工具、公路等基礎設施等,都有相應的保險條款來保證對因自然災害引起的損失進行賠償的。當然,汽車保險合同內不象房屋建築那樣是必保條件,如果你自己不選擇,則因自然災害導致的汽車損失就不能獲得賠償,除非如下面所說是發生在國家規定的自然災害區內。其次,在發生大面積、大規模的自然災害時,人們事實上很難一個個按受損情況作個案處理。因此,國家的介入就很重要。法國法律規定: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由國家根據專家的意見和標准頒布部令,確定受災區域范圍,而一旦處於這一范圍之內,則人們可以按統一的程序進行災難申報,所受的人身和物質損失都可以由各保險公司負責賠償。國家的對受災地區的非預算撥款,就主要集中在臨時應急救助事務上,當然動用消防部隊(法國的消防人員屬於准軍事單位)、軍隊和警察力量,也應屬於非預算的開支。第三,國家預算內有歸司法系統掌握的特別基金,主要用於對社會事件引起的人身和物質損失進行賠償,如社會動亂導致的火災、暴力行為、恐怖主義行為等。一些因刑事案件而人身、物質受損失的自然人或法人,也可以依法要求國家進行賠償,因為國家的義務是保證社會的安寧和安全。我們必須注意到,雖然上述的保險和賠償原則上都由保險公司來進行具體業務,但事實上是由國家確定游戲規則。法國的民法、保險法等都在法律上規定了哪些是強制性的險種、哪些是非強制性險種,同時也規定了保險公司的社會義務。有關法律還明確了在發生各種自然災害或社會集體事件包括嚴重污染、集體騷亂等的處理程序和賠償機制。這樣,在近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如嚴重水災、乾旱、颶風、社會騷亂、高溫等情況下,都能使受害者獲得合理賠償,避免了社會矛盾的激化。。如1982年現存有關自然災害的法律頒布後,保險業一共花費了110億歐元來賠償人們的損失。面對自然災害增多的趨勢,法國目前正討論修改相關法律,提高自然災害險的投保幅度(目前在多樣險中規定佔12%),允許保險業根據災害風險提高保額幅度等。根據上述經驗和中國的國情,我們有如下的建議:1,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自然災害保險機制,將相應的險種列為強制性必保險種,這樣有利於積少成多、積累一旦發生災害可以動用的充足基金。同時,國家制定相應的法律來規范保險業,使其承擔更多的社會義務,為各種突發事件積累資金。同時對其所籌資金進行法律監督。2,在自然災害風險大的地區,讓地方當局設立特種基金,平時防範風險,發生災害時用於緊急救助。3,與相關行業一起確立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時的應急機制和大體統一的申報-賠償機制,使公民清楚自己的權力和義務,清楚一旦受損可以有什麼樣的賠償。我們認為,在現代社會里,國家將越來越充當起監督者、協調者、宏觀調控者的角色。而從維護社會穩定、建立和諧社會出發,就必須從立法開始著手建立一套社會突發事件的防範和應對機制,其中保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有必要規定一系列的強制性保險險種。一旦諸如自然災害等危機來臨,保險業等各機構、部門以及各資金流都將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僅可以減少國家財政非預算性支出,還可及時化解人們因受災而引起的矛盾沖突,同時通過各種賠償、救助措施,將人們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並十分有利於災區的重建工作。

J. 汶川地震都有哪些國家為中國捐款

汶川地震各國或地區的捐款捐物統計如下:

(10)法國哪個省去援助的擴展閱讀:

截至2008年7月18日,外交部及中國各駐外使領館、團共收到外國政府、團體和個人等捐資17.11億元人民幣。

國際組織援助情況

閱讀全文

與法國哪個省去援助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