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如何培育職業農民

法國如何培育職業農民

發布時間:2022-01-19 14:45:02

1.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有何獲,意見和建議

今年以來,新賓縣農業信息培訓中心認真貫徹省、市、縣有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目標,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項目為主攻點;以提升農民的從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突破點;以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著力點;整合各類媒體信息資源,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
一、總體完成情況
申請報名培訓學員:260人;實際參加培訓學員200人。
專業劃分:食用菌、中葯材(刺五加)、山野菜為、優質稻米,每個專業50人。
基地(教學班)劃分:紅升鄉、永陵鎮、葦子峪鎮、紅廟子鄉四個基地(教學班)。
認定情況:完成職業技能鑒定300人,中專招生考試296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300人。
二、採取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制定相關政策。
首先,成立以主管縣長為組長,縣政府辦公室、縣財政局、農發局、人社局、農機局、縣供銷社、信用聯社及有關鄉鎮分管鄉鎮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其次,起草制定《新賓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試點方案》(新農發[2013]27號)及《新賓滿族自治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及管理辦法》(新政辦發[2013]47號)。兩個文件同時發到全縣十五個鄉鎮政府及縣直有關部門。
第三,以農發局名義召開全縣十五個鄉鎮分管領導、農業站長及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人員參加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動員大會,公布了《新賓滿族自治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及管理辦法》,解讀了《新賓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試點方案》。
2.結合「特色產業」、抓好「五個落實」。
一是落實培訓專業。依據新賓縣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現狀,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特點,以從事食用菌、中葯材(刺五加為主)、蔬菜(山野菜為主)、優質稻米(富硒大米為主)等為依託,落實四個專業。
二是落實培訓基地。選擇永陵鎮、葦子峪鎮、紅廟子鄉、紅升鄉農業站分別作為中葯材、山野菜、優質稻米、食用菌培訓基地。
三是落實培訓學員。按照《新賓滿族自治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及管理辦法》標准要求:種植食用菌、山野菜5畝以上;中葯材50畝以上;優質稻米100畝以上的產業大戶自願報名參加培訓。通過縣、鄉、村三級把關篩選,最終選定200名學員,按四個專業劃分,每個專業50人。
四是落實培訓場所。通過調查對比,最終確定系統知識培訓內容(專業必修課)利用撫順特產學校封閉式授課的優勢,把學員集中培訓8天,完成系統知識授課任務。《模擬操作》和《現場指導》兩個環節在鄉鎮教學基地、示範基地進行。
五是落實培訓教師。採取省、市、縣三級專家、教授聯合授課的培訓方式進行,以省級專家、特產學校的教師為主,同時還有縣級鄉土專家共同參與,讓培訓學員從不同角度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操作技能。
3.完善「規章制度」,有序實施培訓。
首先,制定培訓計劃。培訓計劃的制定,是依據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業系統培訓規范,結合新賓縣設置專業情況。培訓的內容包括農村信息化應用、農村政策法規、農業經營管理、農產品市場營銷,每門課培訓兩天。
其次,明確職責分工,公布組織機構成員名單,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如:教學班職責;班主任職責。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名單;教學班班級組織成員名單;班級學員名單。基地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考試考核制度。上述「職責」、「名單」、「制度」按照縣農廣校統一標准、統一樣式、統一製作,分別發放到縣農廣校和四個教學基地公開、公示。
新賓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每期開始及結束,即有開班典禮,又有結業儀式,開班之初,給所有學員發相關書籍。系統培訓200名學員,分兩期(每期100人)到撫順特產學校學習,時間從9月9日——9月24日結束。10月份,結合不同專業,按照農業生產季節有序開展模擬操作及現場指導,十月末全部完成職業技能模塊(模擬操作)及專項技術模塊(現場指導)。
三、主要經驗及特點
1.各級領導重視、提升培訓高度。2013年新賓縣被省農委確定為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縣政府把此項工作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的重要職責和基本任務加以落實。
2.轉變培訓觀念、提高培訓質量。依據方案要求,結合新賓縣特色產業發展特點,經過認真調查、反復研究,最終決定打破以往的局限在某個鄉鎮或村屯培訓模式,在全縣范圍內選擇主導、特色產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帶頭人,以及青壯年農民為重點,努力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生產經營能力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從而進一步推進新賓縣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
3.建立聯系卡片、跟蹤服務到位。培訓期間,縣農廣校為每位學員印製一張聯系卡,便於學員之間保持聯系。這次培訓班學員都是全縣特色產業發展的骨幹,長期工作在農村生產第一線,平時學習的機會不多,通過培訓不僅給每位農民學員圓了一個在中等職業院校學習的夢想,並為農民朋友提供了一次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崇尚科學的平台,所以大多數學員十分珍惜這次機遇,非常渴求專業知識,認真學習作好記錄,有部分學員還寫了心得體會。大家在學習之餘加強溝通、增進了解,營造了良好的人脈關系網路,為學員信息共享、優勢互補、跨越發展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學員們為表示誠意,給農廣校送了一面內容為「傳職業技能、創百年產業」的錦旗。
4.獎勵優秀模範、推廣先進典型。為了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有始有終、圓滿結局,年底組織召開結業總結大會,會議在新賓鎮政府會議室舉行,縣政府、縣農發局領導都親臨現場並講話,結業儀式舉行了優秀班級、優秀教師、優秀學員頒獎儀式,利用以獎代補形式鼓勵優秀學員。 5.強化信息宣傳、注重輿論導向。今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過程中,縣電視台記者都全程跟蹤采訪錄制,期間不僅在新賓新聞及時播放,還定期製作了《致富之路》專題節目,由於縣電視台的大力支持和全程參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宣傳效果。是全省試點縣宣傳報道當中的一個亮點。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過8天的系統知識學習,及3天的模擬操作、3天的現場指導,使參加培訓的學員理論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操作技能有了一定幅度增強,思想觀念有了前所未有的轉變,特色產業有了推陳出新的發展。
一是創新培訓方式,注重培訓實效。在培訓過程中隨時根據學員需求,採取「一問一答」、「一學一看」、「一教一做」「一科一考」機動靈活、豐富多彩的培訓方式進行。「一問一答」就是老師提問學員回答。「一學一看」,講完理論馬上到實地參觀學習,(到沈農實驗基地、食用菌基地)。「一教一做」就是手把手進行實際操作。「一科一考」就是每結束一科馬上進行考試,檢驗培訓效果,培訓期間我們充分利用有效時間完成培訓內容,早、中、晚課余時間穿插考試及模擬操作,使培訓工作豐富多彩、緊張有序,取得了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政策支持到位,培育成效顯著:對於符合條件的、優秀的新型職業農民,由縣政府選派,進入上一級大專院校免費培訓學習。對符合條件者優先申報晉升高一級農民專業技術職稱。對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優先申報承擔涉農項目,組建專業合作社的可以優先申報省、市示範社。
三是強化認定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截止11月末,新賓縣200名學員系統培訓、模擬操作、現場指導已圓滿結束,與此同時縣農廣校積極組織四個教學班整理完善培訓機構、教學班及學員培訓檔案,使全縣200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學員建立長期的培訓記錄,形成永久性的技術檔案,並且隨著職業技能的不斷提高進行動態管理。年底之前培訓合格的每位學員都能獲得由國家人社部、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證書》,和縣政府頒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結業證》,農發局頒發的系統知識培訓結業證,達到兩年學制後,還將獲得國家教委認證的,由遼寧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頒發的《中等專業學歷證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的實施,將為我縣特色產業發展及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
五、存在問題及建議。
1、指標到位時間較晚,培訓具體實施滯後。錯過了最佳培訓時期,尤其是現場指導、參觀學習錯過了黃金季節。建議將培訓項目轉變成跨年度實施工程,或者是分二年實施,分年付款,還能達到中專兩年學制。
2、培訓資金不足,影響培訓質量。省級培訓資金每人2000元,完成14天培訓內容有困難。況且培訓資金到位不及時,勢必影響培訓項目的有效實施。
3、培育認定數量不一致,如果對沒參加培訓班的農民給予認定,對參加培訓的學員有些不公平,對明年招收學苗的選定有一定影響。
4、個別鄉鎮及部門領導不重視,工作不到位,對學員的推薦不認真,影響培訓效果和質量。
5、個別學員認識程度不高,參加學習不認真。建議用考核學員出勤率、聽課紀律、考試成績來兌現「以獎代補」資金,這對未來培訓能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6、宣傳動員不到位,存在信息死角。建議採取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大宣傳動員力度,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2. 怎麼成為一名 職業農民

一、職業農民的內涵與特徵
現代職業農民是工業化時代出現的一種新型職業群體,是農業內部分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現代職業農民,是指將農業作為產業進行經營,並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規則來獲取報酬,以期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現代職業農民的涌現,改變了傳統農業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模式,有利於機械化作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使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成為可能,代表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
現代職業農民是集經營管理、生產示範、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新一代農業管理者和經營者,體現了三大基本特徵。首先,以農業作為終身職業。職業農民更加專注於農業生產,也將其作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方式。這也使得現代職業農民比傳統農民更加專注於研究農業生產和經營,更加凸顯專業化。其次,現代職業農民是具有一定職業素質和技能的新一代農民。應當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有文化」,即具備現代農業知識,具有「現代農業」的觀念和市場意識,有一定的知識層次,遵紀守法。「懂技術」,即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技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會經營」,即具有一定的經營和管理能力,能夠合理組織配置人、財、物、信息以及土地等資源,掌握成熟的經營模式,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新形勢下,現代職業農民還應具有「能創業」的特點,即具有開拓創新精神,能運用豐富的實踐經驗,根據本地的自然規律和特點進行創業創新,帶動當地農民致富。
二、成為職業農民的意義
理論上說,農民要成為一種職業,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重要條件:一是農民這種職業是由經營者或勞動者自主選擇的,並能夠充分就業、自由流動;二是從事農民這一職業的人員能夠取得社會平均收益;三是從事農民這一職業的人員能夠得到公正的社會待遇。
2.1職業農民資格制度。
未來從事農業是有門檻限制的。只有經過規范職業農民的培訓、考核的人才能獲得從業資格證書。國家對農業的支持政策與農業生產經營、各種農業補貼發放、土地流轉等與接受農業教育的程度掛鉤,建立起嚴格的農業准入制度。取得「注冊職業農民」的則在稅收、信貸、技術指導和農業直補等方面優先獲得支持。
2.2高收入。
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職業農民的收入基本都能與城市居民齊平。如日本1973年後,農民收入就一直高於城市居民;美國農民的收入也是略高於城市居民。中國未來的職業農民,不但要比傳統農民收入高,而且也要比兼業農民的收入高,至少應與城市居民收入相當,甚至高於城市居民收入。
2.3社會尊重。
職業農民將破除社會對傳統農民「身份」的歧視,真正從社會成員階層轉為經濟產業職業,並且能得到與教師、公務員等其他職業一樣的社會認同與尊重。
三、做一個職業果農
一個果農如果你有雄心成為職業果農,目前唯一的途徑就是在不斷積累生產實踐經驗的同時,主動參加有資質專業機構的知識培訓,甚至自己花錢參與相關知識的學習,以拓寬自己在種植生產、品質管理、貯藏技術、市場營銷、小微企業管理等諸多知識。
3.1國外經驗
美國以1914年《史密斯—利費農業推廣法》和1917年以鼓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史密斯—休斯法》、1962年的《人力開發和培訓法》和1964年的《經濟機會法》為依據,美國建立了一個相當完整而龐大的農民教育科教體系,農業科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美國農業教育的核心。除各州農學院、實驗站和推廣站以外,美國大的公司內部和民間都有專門農業培訓機構從事專項技術培訓工作。
法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民培訓工作,規定農民必須接受職業教育,取得合格證書後,才能享受國家補貼和優惠貸款,才具有經營農業的資格。法國農民教育的最大特點是由農業部直接管理全國的農業職業學校。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包括中等農業職業技術教育、高等農業教育和農民職業培訓三個部分,每個培訓機構具有各自不同的培養目標和培養對象,務農工人、農業經營者、農機推廣人員等各種農業實用人才都有相應的教育機構負責培養。法國農業教育培訓的辦學機制也很靈活,公私合辦,農村職業培訓深入到田間地頭、落實到農民家庭,並且創造了一種有著廣泛世界影響和實踐應用的教育方法——交替培訓教學法。
日本農民培訓由國家統籌規劃,政府農業部門與相關部門分工指導和協作,以教育系統為農民培訓的主體,農業改良普及事業系統予以配合。目前,日本全國有52所農業者大學校,其中國立1所,縣立48所,私立3所。韓國農民教育與培訓是由國家統籌規劃,政府農業部門和相關部門分工指導協作完成。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農民教育已經形成了「四H」教育、繼者教育和專業農戶教育3個層次。
3.2我國職業果農的培養方式要創新
鑒於我國果樹產業分散經營的現狀,果農培訓應該堅持多種方式共同開展。國家鼓勵涉農企業、科研院所與農業院校、涉農職業學校共同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有效提升涉農專業辦學水平和服務能力。支持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生產組織中的技術骨幹、帶頭人等到職業學校兼職任教,遴選一批優秀的農業企業和農民生產合作組織等單位,建立涉農專業教師實踐基地。
一是創新培訓機制,各地應根據本地特點和實際,開展本土化現代職業果農培養工程。加大果業生產技能、經營管理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培養力度,使學員通過系統的學習,能掌握現代農業必需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使部分年富力強的果業大戶率先增收致富,成為農業產業化的引領者、農業農村先進技術的示範者。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二是培訓課程和方式要量身定做,制定專業化現代職業果農教學方案。現代職業果農培養的教學方案必須根據具體目標和對象量身定做。在教學安排上,充分利用雙休、農閑等時間,採取網路教學、集中面授、個別輔導、學習小組相結合的辦法。在專業設置上,開設農村經濟管理、農業企業經營管理、農產品市場營銷、農業旅遊服務與管理等多種真正植根農村農業的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也要多開設農村政策與法規、農村資源開發利用、農村產業化經營等以「農」字帶頭的課程。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由專家教授、技術人員、創業成功人士組成教學團隊,採用「課堂教學+基地教學+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示範引領,助推精英化新型職業果農創業創新。充分發揮現代職業果農的示範引領和幫扶帶動,特別是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用的上、留得住的本鄉本土的農民大學生。加快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促進專業化分工和規模化生產,提升果品的附加值,從整體上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效益。

3.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背景是我國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盡管糧食生產實現了「十連增」,但未來「誰來種地」、「地怎麼種」的問題嚴峻,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加快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力度,全面提高務農農民的素質。
具體情況是,當前,我國許多地方留鄉務農農民以婦女、中老年為主,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過50%,占農民工總量60%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工,大部分沒種過地,也不願回鄉務農,今後「誰來種地」已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及13億人的飯碗。「讓十幾億人吃飽吃好、吃得安全放心」,是現代社會對我國農業提出的新的時代要求。沒有高度知識化的農民,就沒有高度現代化的農業。

4.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牌子在哪裡

如果有任何

5. 英國農民以什麼為職業

英國說來是最早實現農業職業化國家,據官方統計,其職業農民資格證書共分為兩大系列,即:「農業技術教育證書」系列和「農民職業培訓證書」系列。細分下來,種類達到15種之多。挑一些來舉個例子,「農業工程技術員證書」、「養禽技術員證書」、「農業技術員證書」、「食品技術員證書」、「奶牛飼養證書」、「農業機械證書」……等等。你只知道英國農莊裡的體閑自在,卻不知道那些職業農民興許也還在挑燈夜讀,紙筆摩擦為考證呢?
再來看德國,「5級證書」可以概括德國的農民從業資格證了,即,在德國對要當職業農民的人來說,這5個不同等級的資格證代表著可以從事的相對應等級的農業工作。最低等級的資格證書是學徒工證書,取得這一證書還不能被認定為是一個合格的農民。二級證書為專業工證書,需要再接受3年的農業職業教育並通過規定課程的結業考試才能獲得,獲得該證書才能稱為農業專業工。取得二級證書之後,繼續接受1年的專科學校農業職業教育並通過考試,則可以獲得農業師傅證書,取得該證書意味著具備了獨立經營農場和招收學徒的資格。獲得三級證書後,繼續接受2年農業專科學校的農業職業教育,並通過結業考試方可獲得技術員證書。之後,通過附加考試,獲得高等農業院校的進修資格,順利畢業之後由歐盟頒發工程師證書,則可成為農業工程師。
是不是有種「還能不能好好的當農民了」的無力感?但是你要知道雖然德國工業發達,但是德國一向是把農民培育看做是關乎民生、關乎存亡的大事兒,再加上那骨子裡的較真兒,這5級在資格證也不算多了。
作為德國的老鄰居,法國的職業農民資格認定和其又很大的相似性。法國分為4個等級,分別有一定的受培訓的時間規定。一級為農業教育證書,取得這一證書需要3~5年的農業實踐,如果想要經營農場,則還要接受200小時以上的專業培訓;二級證書為農業專業證書,需接受680~920小時的專業培訓;三級證書為農業技術員證書,需接受2年專業培訓;四級證書為高級技術員證書,需接受2~3年專業培訓,學歷達到農業專科水平。
前面我們說的都是歐洲的那些國家的職業農民是如何一步一步「持證上崗」的,可是據說位於北美的加拿大也有類似的事。加拿大針對職業農民的教育和培訓,在進行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分析之後,共設置了牧牛產業、乳製品產業、生豬產業、馬匹產業、綿羊產業等9個培訓專業,每個專業的資格證書又劃分為農業生產技術員、農業生產指導員、農業生產管理員3個等級。相對歐洲的那些大佬們來說,就顯得簡略多了。
近年來,我國也開始了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在今年的兩會上之後,各地也開始了積極的探索,隨著土地流轉和農業現代化的不斷加強,說不定幾年之後,咱也得「持證上崗」把田種,趕著潮流當上一回新型職業農民了。

6. 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是一項簡單的教育培訓任務,需要從環境、制度、政策等層面引導和扶持,重點是要構建包括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銜接、有機聯系的國家制度體系。
教育培訓。教育培訓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核心內容,這是由新型職業農民「高素質」的鮮明特徵決定的,要做到「教育先行、培訓常在」。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養應從三方面考慮:一是對種養大戶等骨幹對象,要通過教育培訓使之達到新型職業農民能力素質要求;二是對經過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要開展從業培訓,使之更好地承擔相關責任和義務;三是對所有新型職業農民,要開展經常性培訓,使之不斷提高生產經營能力。
認定管理。認定管理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基礎和保障,只有通過認定,才能確認新型職業農民,才能扶持新型職業農民。一是明確認定條件。二是制定認定標准。三是實施動態管理。
扶持政策。制定扶持政策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重要環節,只有配套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打造一支用得著、留得住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主要包括土地流轉、生產扶持、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社會保障等方面政策。

7.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採取哪些措施效果好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助於推進城鄉資源要素平等交換與合理配置。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首要的是勞動力統籌,在讓一批農村勞動力盡快真正融入城市的同時,必須提高農業、農村吸引力,讓一部分高素質勞動力留在農村務農。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要求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重點是農民、農戶,國家政策支持的重點是新型職業農民。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培育現代農業的現實和未來。隨著傳統小農生產加快向社會化大生產轉變,現代農業對能夠掌握應用現代農業科技、能夠操作使用現代農業物質裝備的新型職業農民需求更加迫切。隨著較大規模生產的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逐漸增多,農業生產加快向產前、產後延伸,分工分業成為發展趨勢,具有先進耕作技術和經營管理技術,擁有較強市場經營能力,善於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現實需求。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培育現代農業的現實和未來。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培育新型經營體系的核心主體。今後中國農業的從業主體,從組織形態看就是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從個體形態看就是新型職業農民。因此,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基本構成單元和細胞,對於加快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將發揮重要的主體性、基礎性作用。

8. 怎樣成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

1、全職務農,把務農作為終身職業。

2、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現代觀念,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對生態、環境、社會和後人承擔責任。

3、具有"能創業"的特點。

5、具備較大經營規模,具有較高收入。

6、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受到社會的尊重.

9.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信息管理系統怎麼錄入學員信息

一是全國農業職業教育信息服務平台。建立全國農業職業教育網站,開發全國農業職業教育信息系統,編制全國農業職業教育年度發展報告,提升全國農業職業教育工作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水平。二是全國農業職業教育研究交流平台。創辦中國農業職業教育雜

10. 如何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素質

培養新型農民是中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沒有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新農村就缺乏根本的支撐。「『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素質問題,素質問題的核心是教育問題。」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農民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一環,也是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和最為迫切的要求,就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一、提高農民素質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要求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特徵,一是要有新型的農民,二是要有發達的農業,三是要有繁榮的農村。建設現代農業,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就必須培養出千千萬萬個「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但從我縣的情況來看,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素質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數農民既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所要求的新型農民有著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制約了先進技術和裝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農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農村生產力水平低,與新農村建設要求的「發展現代農業」不相適應。在我縣大多數鄉鎮農村的生產工具,犁田的還是曲轅犁,挖地的還是鋤頭,收割的還是鐮刀,砍柴的還是斧頭,這樣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大多數農民的觀念還是停留在小生產經濟的傳統觀念上,缺乏開放的市場經濟意識,造成農民只注重眼前利益、個人利益、局部利益、短期行為、投機取巧,即使走向市場經濟的大潮,也不能真正成為成熟的市場主體。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市場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農民的這些表現特別顯得不合時宜,這是農民素質差的一個重要方面。

其次,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制約了農村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農民基層文化生活比較單調,也比較匱乏,目前農村社區文化建設基本上是空白。在陵川,80%以上的農民不在鄉鎮、集市,農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傳遞媒介稀少,網路在我縣農村還是奢侈品,各種文藝活動基本上停止了,除了看電視,主要是打麻將和賭牌,這使得社會風氣復雜化了。農民的公共生活空間主要靠宗教來填補,農民信仰日益多元化,宗教活動比較活躍,但迷信成分有所復活,甚至存在邪教活動的空間,缺少良好的社會風氣,難以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利於革除陋習。所有這些都與建設新農村要求的「鄉風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設不相適應,這是農民素質差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農民的整體素質水平也制約了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農村普遍受教育水平低,全縣農村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僅有7.2年,致使農村勞動力外出流動性差,即使出去的也主要靠出體力、苦力換取收入,從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季節性和風險性。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部分青年勞動力只顧眼前利益,片面地認為「讀書不如賺錢」,從而過早輟學打工。二是壯年勞動力接受新技術、新事物的能力較差,培訓機會少。三是老年勞動力絕大多數沿襲過去傳統落後的種養模式和技術,對技能培訓接受興趣不高。同時,信息閉塞,民主法制觀念淡薄,違法亂紀的事情常有發生,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也不能依法保護自己的權益,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民自我發展的能力。

二、提高農民素質是提高農民就業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條件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小康社會的今天,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民在非農產業就業,增加農民收入,離不開科學技術和高素質的農民,高素質的農民是謀生的資本,是市場經營主體,是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從我們所了解的情況來看:

(一)文化素質越高,收入水平越高。文化素質高的農民思想觀念新,接受新鮮事物快,自我發展能力強,就業機會多,獲取的收入多。反之,素質相對較低的農民,小農意識較強,接受新品種、新技術較慢,即使在農業產業發展生產,獲取的收入也相對較低。

(二)文化素質高的勞動力外出就業能力強,流動性高,外出比例明顯較高,也能在勞動強度相對較低、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的行業就業。

(三)文化素質高的勞動力大多就業於效益高的非農產業。

(四)文化素質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強。

提高農民素質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長效機制,相對農民就業和增收而言,提高農民素質更為重要。我們應從思想上提高認識,立足長遠,注重農村教育投入,解決當前存在問題,使我縣農民的教育、農民的素質有一個質的提高。

三、我縣農民素質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縣農村勞動力總數107156人,
勞動年齡內100037人,從業人數100136人,其中男勞力56721人,佔56.6%,女勞力43415人,佔43.4%;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57608人,占鄉村勞動力的57.5%;2006年農民外出轉移勞動力10000餘人,其中縣內轉移近7000人,縣外省內的2934人,省外轉移的799人。近幾年來,我縣的農民素質整體上呈上升趨勢。

一是科技文化素質普遍提高。目前全縣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率達90%以上。2006年農村勞動力中,小學、文盲、半文盲佔28.5%,比2000年下降7.8個百分點;初中文化程度佔57.4%,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佔13.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佔0.9%,分別比2000年提高3.6、2.3、1.3和0.6個百分點。農民外出轉移勞動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佔24.2%,較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受過專業培訓的人數佔15%,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

二是科技管理素質顯著增強。近幾年,通過科技入戶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勞動力轉移陽光培訓等項目工程的實施,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有了顯著增強。2006年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培訓的人數達30%,比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政府組織培訓的力度不斷加大,組織參加培訓人數占總培訓人數的67.3%,企業組織的佔14.5%,自發參加的佔18.2%。全縣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33個,有10000多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經紀人達到將近900人。

三是衛生健康素質日趨改善。到去年年底,全縣完善了12個鄉鎮衛生院,新建了257個村級衛生診療所,全縣已有超過18萬農民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農民的衛生健康水平比2000年有了較大水平的提高。多層次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開始建立,全縣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達到近1萬人。農民整體生活水平開始向更加寬裕的小康邁進。

四是民主法律素質明顯加強。全民普法規劃的實施和各項培訓的開展,加快了農村普法速度,提高了農民法律意識;通過健全村務公開和村民自治制度,積極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全縣實行村務公開的村達100%,農民對村務公開及社會安全的滿意度達85%以上;農民工的權益保護力度逐步加強。

雖然近年來,我縣農民的整體素質有所提高,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思想道德素質相對下滑。一是有些地方的農民集體主義觀念淡漠,重權益,輕義務,主要體現在集體公益事業方面,參加議事易,出工出錢難。二是個別地方宗族觀念有所抬頭,特別體現在村委選舉中,只投票給本族本姓,還有拉幫結派的現象。三是部分青年農民片面追求享受,不思進取,拜金主義思想嚴重。四是有的地方存在求神信邪、聚眾賭博等封建陋習和迷信現象。

(二)科技文化素質不平衡。一是地區之間不平衡。西部經濟比較好的比東部欠發達地區農民素質高。二是產業之間不平衡,從事非農產業的比第一產業的農民素質高。據統計,2006年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民中文盲、半文盲佔8.2%,比2000年高1個百分點。三是年齡之間不平衡,年輕的比年紀大的農民素質高。四是男女之間不平衡。男性比女性的農民素質高。

(三)衛生健康素質普遍較低。農民缺乏基本的衛生生活常識,沒有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衛生健康狀況比較差,農民預期壽命比城鎮居民低2歲左右。

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從外部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在資源配置上極不平衡:城市多數學校校舍較好、設備較全、由公共財政出資修建,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相對較高;而農村中小學校危房不少、教學設備缺乏,多為農民集資修建,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城市學生除接受普通教育外,有些還可選擇「職業技術」、「外國語言」等專業特色教育,而農村學生僅限於接受普通的義務教育。現在,雖然有了一些改善,但教育不公的狀況還沒有得到徹底糾正,具體講有三個表現:一是教育的高收費影響到農民子弟家庭的生存狀況;二是教育投資的歧視性政策;三是城鄉錄取標準的歧視性政策。這種種不公平是造成現在農民素質相對較差的最根本原因。從農村內部看,農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重家庭經營,輕集體經營,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的能力不足;組織化程度低,個別地方村委班子威信不高,缺乏凝聚力和號召力,沒有能力組織農民參加各種教育培訓活動;農民收入水平低,目前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8%,且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農民的活動半徑短窄,思想觀念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消費投向主要側重於建造住房、子女結婚、孩子上學等方面,在提高自身素質方面的投入相對不足,綜合素質難以提升。

四、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農民的思路與對策

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農民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級黨委政府應當結合新農村建設,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強化基層領導班子建設,根據實際制定提升農民素質計劃,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將工作情況列入基層幹部考核范圍;進一步整合教育培訓資源,調整農村基礎教育布局,推進農民教育培訓體制改革,完善政府統籌、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教育培訓運行機制,建立健全農村教育和農民培訓體系;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建立穩定增長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快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充分運用「綠箱」政策增加農民教育培訓的投入,制定優惠政策,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社會力量共同興辦農村、農民教育培訓;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鼓勵農民在非農產業就業,鼓勵進城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返鄉創業,鼓勵優秀人才向農村流動,形成人才雙向流動的良好機制;普及農村義務教育,加強農民科技培訓,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加快發展農村衛生事業,深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廣泛開展農村普法教育活動,從科技文化、經營管理、衛生健康、思想道德、民主法律等各個方面全面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基礎。

——著力在提高農民文化素質上下功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雖有較快發展,但與世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尚存很大差距。一些地區的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還沒有普及,青壯年文盲仍然存在,青少年失學現象還很嚴重,這種落後狀況已遠遠不能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要從根本上扭轉被動局面,各級政府必須認真貫徹國家關於提高農民素質,加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總體要求,立足長遠發展,堅持從基礎抓起,從娃娃抓起,從新生勞動力的素質教育抓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徹底解決拖欠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和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盡快將義務教育由9年制向12年制過渡。通過逐漸增加農村高中的數量,擴大農村高中的辦學規模,提高農村初中畢業生的升學率,從而保證更多的農村學生能夠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

——著力在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上下功夫。大力發展農民職業教育和各種形式的技術培訓,特別是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是加速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要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以發展職業教育為重點,廣泛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訓和科技推廣。

——著力在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上下功夫。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如果忽視和放鬆對廣大農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人們的價值觀念就要發生扭曲,社會道德和社會風氣就會出現滑坡,勢必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必須努力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首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廣大農民的頭腦。其次,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第三,全面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著力在提高農民法律素質上下功夫。提高農民法律素質,既是我國農村民主法制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可靠保證。因此,必須通過不斷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營造一種人人學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圍。

——著力在提高農民身體素質上下功夫。提高農民身體素質,充分挖掘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在體能上的巨大潛在優勢,使廣大農民以強健的體魄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新形勢下各級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的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重要職責。因此,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增強農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改善農村公共衛生軟環境的突破口來抓。首先,發展農村體育事業,增強農民體質。其次,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構築農民健康保障體系。第三,控制農村人口增長,提高後續勞動力質量。

閱讀全文

與法國如何培育職業農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