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歐盟的總部在哪
歐盟的總部在布魯塞爾。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1993年11月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2012年,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歐洲理事會主席為圖斯克,歐洲議會議長為安東尼奧·塔亞尼。盧森堡前首相容克為歐盟委員會主席。
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經濟上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實體(其中德國、法國、義大利為八國集團成員),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
(1)法國的哪個城市舉行歐洲議會擴展閱讀
在歐洲聯盟的四個主要機構中,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位於布魯塞爾,另一個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譽。
世界上許多偉人,如馬克思、雨果、拜倫和莫扎特等都曾在此居住過。
1994年9月22日,布魯塞爾大區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這里是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所在地,同時有其他700多個國際組織和100多個外交使團在這里設立總部或辦事處,也因為這個原因,布魯塞爾的居民中有27%是外國人,使它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城市。
㈡ 法國主要城市是什麼
法國主要城市是:
1、巴黎
巴黎是法國首都、世界一線城市、金融中心、旅遊勝地,在各類機構的城市排行榜中,巴黎都名列前茅,是一座享譽世界的國際大都市。這里是法國巴黎銀行、農業信貸銀行、法國電力公司、標致雪鐵龍、Finatis公司、迪奧、歐萊雅、法航、施耐德、達能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總部所在地。
2、馬賽
馬賽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是一處天然良港,水深港闊,其港口吞吐量位居法國第一位,是法國的一座門戶城市。同時,這里氣候宜人,景色秀麗,浪漫的地中海風情讓人流連忘返。
3、里昂
里昂是法國東南部羅訥-阿爾卑斯大區首府,這里歷史悠久,是法國重要的工業中心、科教中心、文化藝術中心,也是國際刑警組織(ICPO)總部所在地。
4、圖盧茲
圖盧茲位於法國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區,是法國高科技產業中心、商業貿易中心、旅遊勝地,也是著名的空中客車(Airbus)總部所在地。
5、尼斯
尼斯位於法國東南部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是法國重要的港口城市。這里的海岸線蜿蜒曲折,風光旖旎,是法國非常受歡迎的休閑旅遊地,有著「度假天堂」的美譽。
6、南特
南特位於法國西部,是盧瓦爾河大區首府,也是該地區第一大城、區域中心、商業文化中心。
7、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位於法國東北部,這里的地理位置優越,與比利時布魯塞爾並稱為兩大「歐洲首都」。目前,歐洲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人權法院等多個歐盟重要機構都設在斯特拉斯堡。
8、蒙彼利埃
蒙彼利埃位於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這里是通往伊比利亞半島的必經之路,自古便是貿易重鎮。如今,蒙彼利埃是法國重要的區域工商業中心、商業貿易中心、科教中心。
㈢ 歐洲議會的辦公地點分幾個國家
歐洲議會總秘書處名義上設在盧森堡,但大量的會議,包括每月一次的小型全會、各專門委員會和黨團會議均在比利時,多數工作人員常駐布魯塞爾。每月四天的全體議員大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同時每月在布魯塞爾召開兩個半天的全體議員大會。
㈣ 歐洲議會是什麼意思
歐洲議會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議會,當時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6個成員國的78名議員組成,1962年改稱「歐洲議會」,它是歐盟三大機構(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之一,為歐盟的立法、監督和咨詢機構,總部設在法國城市斯特拉斯堡。 2014年3月13日,歐洲議會稱,若俄羅斯不從克里米亞撤軍,則將考慮與俄中止外交關系。2015年6月2日晚歐洲議會決定限制俄駐歐盟代表自由進入歐洲議會,未來限制禁令將擴大到所有俄杜馬議員。歐洲議會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議會,當時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6個成員國的78名議員組成,1962年改稱「歐洲議會」,它是歐盟三大機構(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之一,為歐盟的立法、監督和咨詢機構,總部設在法國城市斯特拉斯堡。 2014年3月13日,歐洲議會稱,若俄羅斯不從克里米亞撤軍,則將考慮與俄中止外交關系。2015年6月2日晚歐洲議會決定限制俄駐歐盟代表自由進入歐洲議會,未來限制禁令將擴大到所有俄杜馬議員。
㈤ 法國有哪些十大城市
以下為法國主要的十大城市:
1、巴黎
戛納(Cannes)位於法國南部港灣城市尼斯附近,是地中海沿岸風光明媚的休閑小鎮。和法國其他城市一樣,戛納最好的旅遊季節是在 6-10月 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五月中旬在此舉辦。
戛納小城依偎在青山腳下,瀕臨地中海之濱,里維拉海灣把臨海的幾個小城鎮環鎖了起來,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5千米長的沙灘,四時不謝之花,漫步城中,白色的樓房、蔚藍的大海,以及一排排高大翠綠的棕櫚樹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風光。「精巧、典雅、迷人」是大多數人對戛納的評價。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㈥ 歐洲議會的組織機構
歐洲議會總秘書處名義上設在盧森堡,但大量的會議,包括每月一次的小型全會、各專門委員會和黨團會議均在比利時。歐洲議會候選人漢斯-格特·珀特林時布魯塞爾舉行,多數工作人員常駐布魯塞爾。每月四天的全體議員大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同時每月在布魯塞爾召開兩個半天的全體議員大會。
根據人口比例,歐洲議會目前的785個議席按國別分配如下:德99席,法、英、意各78席,西、波各54席,羅28席,荷27席,比、希、葡、捷、匈各24席,瑞典19席,奧18席,保15席,芬、丹、斯洛伐克各14席,愛爾蘭、立陶宛各13席,拉脫維亞9席,斯洛維尼亞7席,盧森堡、愛沙尼亞、塞普勒斯各6席,馬爾他5席。
歐洲議會設議長1人,副議長14人,總務官6人,組成議長執行局(BueauofPresidents),負責領導議會及其機構的日常行政工作。現任議長漢斯-格特·波特林(Hans-GertPOETTERING德國基民盟成員、原人民黨黨團主席)於2007年1月16日當選,接替原議長何塞·博雷利(JosepBorrell西班牙工人社會黨成員)。副議長來自各黨團。總務官(Quaestors由全會選舉在議員中產生)負責議員的行政和財政事務,在執行局會議上僅有咨詢權。議長和各黨團主席組成黨團主席聯席會議(ConferenceofPresidents),負責協調議會各項政治決策和確定全會的會議議程。
㈦ 歐洲議會總部在哪個城市這個城市有多少個國際性的總部分別是
歐洲議會總部位於法國東北部城市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駐有歐洲聯盟許多重要的機構,包括歐洲理事會、歐洲人權法院、歐盟反貪局、歐洲軍團、歐洲視聽觀察,以及歐洲議會。
㈧ 歐洲聯盟的總部在哪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ropean Union -- EU)是由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ies) 發展而來的,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於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1957年3月25日,歐洲六國領導人在義大利首都羅馬市政大樓簽署了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
的《羅馬條約》。
1946年9月,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提議建立 「歐洲合眾國」。1950年5月9日,當時的法國外長羅貝爾·舒曼(1886年-1963年)代表法國政府提出建立歐洲煤鋼聯營。這個倡議得到了法、德、意、荷、比、盧6國的響應。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在巴黎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又稱《巴黎條約》)。1952年7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這六個國家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組建。1965年4月8日,六國簽訂的《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三個共同體的機構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但三個組織仍各自存在,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布魯塞爾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1973年後,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加入歐共體,成員國擴大到12個。
歐共體12國間建立起了關稅同盟,統一了外貿政策和農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並建立了統一預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發展成為歐洲國家經濟、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亦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更名為歐盟。這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使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歐盟成立後,經濟快速發展,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
2002年 11月18日,歐盟15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塞普勒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 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10個中東歐國家入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上述10國正式簽署入盟協議。2004年5月1日,這10個國家正式成為歐盟的成員國。這是歐盟歷史上的第五次擴大,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大。此次擴大後的歐盟成員國從15個增加到25個。歐盟成員國的總面積達到397.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53億 。整體國內生產總值將增加約5%,從現在的9萬多億美元增加到10萬多億美元,經濟實力與美國不相上下,歐盟的整體實力有所增強。>>
2003年7月,歐盟制憲籌備委員會全體會議就歐盟的盟旗、盟歌、銘言與慶典日等問題達成了一致。根據憲法草案:歐盟的盟旗仍為現行的藍底和12顆黃星圖案,盟歌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銘言為「多元一體」,5月9日為「歐洲日 」。
歐盟的主要出版物 有:《歐洲聯盟公報》、《歐洲聯盟月報》、《歐洲文獻》、《歐洲新聞—對外關系》和《歐洲經濟》等。
歐盟的會旗 :1986年5月29日正式懸掛,會旗為天蘭色底,上面有12顆金黃色的星,表示歐洲聯盟12個成員國。製作會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增強人們對歐洲聯盟和歐洲同一性的印象。
歐盟的會徽:1988年1月開始使用,會徽的底呈蘭色,上面12顆星圍成一個圓圈,象徵著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圓圈中間為各成員國國名。
「歐元女郎」
歐盟的統一貨幣 為歐元 (euro) ,1999年1月1日正式啟用。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於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2000年6月,歐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費拉舉行的首腦會議批准希臘加入歐元區。這次會議還決定在2003年以前組建一支5000人的聯合警察部隊,參與處理發生在歐洲的危機和沖突。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流通。
歐盟的主要組織機構有:
——歐洲理事會 (European Council),即首腦會議,由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負責討論歐洲聯盟的內部建設、重要的對外關系及重大的國際問題。每年至少舉行兩次會議。歐洲理事會主席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半年。順序基本按本國文字書寫的國名字母排列。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為奧地利,任期為2006年1月1日至6月30日。歐洲理事會是歐盟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決策過程中採取協商一致通過的原則。理事會下設總秘書處。
——歐盟理事會,即部長理事會,主席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半年。 歐盟理事會的表決機制
2004年8月20日,巴羅佐(前排右五)與
其他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委員在布魯塞爾的
歐盟經貿外交大廈合影。新一屆歐盟委員會
成員由來自不同成員國的25名代表組成。
——歐盟委員會 (Commission of European Union) ,是歐洲聯盟的常設機構和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洲聯盟條約和歐盟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聯盟的日常事務,代表歐盟對外聯系和進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等。在歐盟實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范圍內,只有建議權和參與權。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律大街200號一座十字形的大廈內。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自1995年起,歐盟委員會任期為5年,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該委員會由來自不同成員國的25名代表組成。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2004年11月上任;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1999年任職。
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由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征詢歐洲議會意見後共同提名,歐盟委員會其他委員人選由各成員國政府共同協商提議。按此方式提名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和其他委員需一起經歐洲議會表決同意後,由歐盟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
——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是歐洲聯盟的執行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並可以三分之二多數彈劾歐盟委員會,迫其集體辭職。議會大廈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 新一屆歐洲議會選舉 西班牙前內閣大臣當選歐洲議會議長
歐盟總部大樓
此外,歐盟機構還包括設在盧森堡的歐洲法院和歐洲審計院。
——歐洲法院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歐盟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
——歐洲審計院負責歐盟的審計和財政管理。審計院1977年成立,由12人組成。
㈨ 歐洲議會總部設在哪裡
歐洲議會大廈(總部)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 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是歐洲聯盟的執行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並可以三分之二多數彈劾歐盟委員會,迫其集體辭職。議會大廈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
㈩ 尼斯條約中規定的歐洲議會的席位
《尼斯條約》是歐盟15國2000年12月在法國南部城市尼斯召開首腦會議時審議並通過的。根據規定,該條約必須在歐盟各成員國議會審議批准後方能生效,最後期限定在2002年12月31日。10月19日之前,歐盟成員國除愛爾蘭外均已通過這一條約。根據愛爾蘭法律,所有修改憲法的行動必需通過全民公決決定。2001年6月8日愛爾蘭舉行的第一次全民公決拒絕批准該約。
《尼斯條約》的主要內容包括歐盟內部機構改革、從2004年起陸續接納12個中東歐國家為新成員國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歐盟擴大到27國後各成員國在歐盟的執行機構歐洲議會中佔有的席位等。條約規定,暫定每個國家在歐洲議會中佔有一個席位,德、法、英、意、西5大國不再多派1名委員;重新分配各國在部長理事會的表決票數,德、法、英、意掌握的票數增加到29票,西班牙27票,波蘭加入後也將擁有27票,荷蘭13票,愛爾蘭和丹麥各7票。當成員國達到27個時,總票數將為345票;歐盟各國部長共同決定一項措施時實行有效多數表決制,其比例將由原來的71.2%上升到73.9%,即255票;必須得到一半成員國的同意才能通過一項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