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國足球技戰術特點
注重對球的控制,中場的傳球,穿插跑位很有章法,邊路速度很快,前鋒有高度和技術,後腰是世界一流的
❷ 足球比賽都有啥陣型
不知道樓主是問現代足球陣型還是以前的……我就默認為是現代足球陣型吧。
常見的現代足球陣型大概有14種:
4-3-3
「4-3-3陣型」是由「4-2-4陣形」發展出來,由巴西國家隊於1962年世界盃所採用。多了一名中場球員是用來增強防守,中場可以在不同戰術發揮效果,三名中場一般緊貼來加強防守。
一個4-3-3的陣型包括1名後腰以及兩名攻擊中場, 義大利隊4-3-3版本會使用邊鋒,巴薩重視控球和地面傳球戰術的4-3-3陣型,巴薩一定程度上使用了全攻全守足球(Total Football)戰術理論。
2006年世界盃,西班牙國家隊使用沒有邊鋒的4-3-3陣型,三名前鋒改為更鋒傳統前鋒的打法。
採用「4-3-3 陣型」的一些球隊
希臘國家足球隊,2004年歐洲足球錦標賽冠軍
巴西國家隊,1962年世界盃冠軍
切爾西,車路士在若澤·穆里尼奧執教下使用此陣形。在陣形中迫使對手防守,他亦會將兩名邊鋒退後形成4-5-1陣型。英超2004/05年度、2005/06年度冠軍及2009/10年度冠軍
里昂,法甲2001/02年度、2002/03年度、2003/04年度、2004/05年度、2005/06年度、2006/07年度冠軍
巴塞羅那,西甲2004/05年度冠軍、2005/06年度冠軍、2008/09年度冠軍、2009/10年度冠軍、2010/11年度冠軍,歐聯2005/06年度冠軍、2008/09年度冠軍、2010/11年度冠軍,世界俱樂部杯冠軍︰2009年、2011年
4-4-2
這是現代足球最傳統的陣式,中場必需要協助攻擊及防守的工作:其中一名中場主要負責支援前線的兩名前鋒,其餘球員負責支援後衛及控制節奏 ,以兩翼側擊配以雙箭頭攻堅,以及支援後衛的工作。此陣式在英國本土十分常見。
採用「4-4-2陣型」的球隊
巴西國家隊,1994年世界盃冠軍
曼聯足俱樂部,1998-99年三冠王
阿森納足俱樂部,2003/04年英超聯賽不敗身球隊
4-4-2鑽石陣型
「4-4-2 鑽石陣型」(又名為4-1-2-1-2 或4-3-1-2 )中場作調整。這個陣形十分依賴攻擊型中場,這個位置被當作球隊的核心,這個位置的球員通常具有更多的自由,同時還要求比組織後衛更加有創造力,他可以「打亂」陣容安排,並且在進攻區域靈活換位。例子有迭戈·馬拉多納、羅納爾迪尼奧、里克爾梅、里瓦爾多、哈吉、施丹、卡卡及托迪。後腰是截球及補足其他球員所離開的位置所造成的空缺之關鍵,又被稱為中場清道夫。這個陣4-3-1-2陣形的關鍵是保持控球及傳球給隊友,例如隊中有鄧加、弗林斯、雷東多及馬克萊萊這類球員即可。4-3-1-2陣型旨在以3防中控制中場,犧牲兩翼。
使用此陣型的球隊
阿根廷; 也許是最經常使用這個陣型的球隊,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中教練何塞·佩克爾曼就經常在4-3-1-2和4-2-2-2之間變換。卡洛斯·比拉爾多的球隊將迭戈·馬拉多納作為攻擊型中場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個位置被當作球隊的核心,同時也是阿根廷隊的關鍵位置。
英格蘭足球代表隊; 傳說中的「無翼奇跡」1966年世界盃足球賽冠軍
AC米蘭2003年歐洲冠軍聯賽冠軍 (教練:安察洛提)
皇家馬德里在2001-2002年憑此陣型闖入歐洲冠軍聯賽決賽。
4-4-1-1
4-4-2另一個版本,其中一名前鋒稱作第二射手通常在前鋒後面。第二射手通常是創造力高的球員,通常是球隊中的主控球員。
使用此陣型的球隊
義大利, 2006年世界盃冠軍
拜仁慕尼黑,2009-2010德甲冠軍,德國杯冠軍,歐聯亞軍
4-3-2-1 (聖誕樹陣型)
4-4-2別一個版本,又稱為聖誕節陣型。一名中場上前成為前鋒。陣形上有兩名前鋒以及一名射手,Terry Venables在1996年歐洲足球錦標賽首次使用。
使用此陣型的球隊
AC米蘭,2007年歐洲冠軍聯賽冠軍
巴塞羅那,2004–05年及2005–06年賽季不使用4-3-3,主力是羅納爾迪尼奧及久利 (在2005-06年有時是美斯 )在伊度奧之後
5-3-2
此陣有三名中後衛(其中一人負責清道夫),它非常依賴翼衛,兩名後衛支援翼衛,翼衛負責支援防守及進攻。
使用此陣型的球隊
德國國家隊在1990年及1994年世界盃使用此陣型,並贏得1990年世界盃冠軍。
另一版本為5-3-2清道夫陣型(1-4-3-2),只是將中間的後衛轉為清道夫,可參與中場或後衛工作。
使用5-3-2清道夫的球隊
皇家馬德里,2000年歐洲冠軍聯賽冠軍,埃爾格拉為清道夫。
3-4-3
使用3-4-3中場球員將會負責進攻及防守的工作。陣形只有三名後衛,假如對方球員突破中場,他們比4-5-1或4-4-2有更大機會得分。不過三名前鋒可以增加攻擊能力。此陣型通常被重視攻擊的隊伍使用。如要使用此陣型更有效果,三名後衛及龍門必需配合好。
使用此陣型的球隊
AC米蘭,1990年代末期被扎切羅尼使用。
巴塞羅那,2011–12年西甲賽季,哥迪奧拿曾採用此陣。
3-5-2
與5-3-2相似,兩名翼衛就是負起更多助攻責任的邊後衛,亦可視之為中場球員。由於這是一個集後衛與邊前衛於一身的位置,這套陣型對於邊後衛的要求很高,所以出任的翼衛需要更多的體力,若同時兼備速度和技術效果更佳。球隊需要防守時,兩名邊路球員回撤,形成5-3-2;而在進攻中,這兩人再壓上。 由於他們身後有三名中後衛專注防守,人們都預計他們會偏重於上前助攻多於防守。而正中鋒的主要職責是防止反擊。很多隊伍使用正攻擊中場及兩名後腰,中場陣型形成W型,即3-4-1-2。
使用此陣形的陣容
阿根廷,1986年世界盃足球賽冠軍
巴西,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冠軍
羅馬, 由卡佩羅執教奪得2000/01年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冠軍
尤文圖斯, 2011-12賽季以全季不敗輝煌戰績奪得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冠軍,中後場基本上以義大利國家隊成員為骨幹,這支尤文沒有設置前腰但有一個頂級後腰,因此可以看作是1-4,細分的話是3-1-4-2,皮爾洛作為戰術核心拖後組織,周圍放了4個跑動積極的球員。
3-6-1
這個罕見的陣型是確定球隊在中場控制權。在個別的陣形中非常少見,主要是維持比分。比較常見的3-4-2-1,使用兩名翼衛及正中場成為球隊重心人物。其中一個可做自由人,為第二前鋒及中鋒控球在腳。.單一前鋒是必要的,目標未必為球隊得分,亦可以傳給其他球員助攻。球隊在比賽上領先,他們希望控球在腳,利用短傳浪費時間。當時間流失,一名重心球員會在側邊發動攻擊。
使用此陣型的球隊
韓國隊,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
澳大利亞隊, 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第二輪。
4-5-1
4-5-1是一個防守陣型,不過如果兩名中場(邊鋒)具有攻擊性的話,可以發揮4-3-3效果。此陣型可在0-0或球隊領前使用,正中場可以控制比賽節奏,由於中場相當緊迫,迫使前鋒失去控球權 。由於只有一名前鋒,中場需要壓前進攻,而後腰負責控制比賽節奏。
另一個版本是4-1-4-1,陣形只有一名前鋒以及邊鋒需要持球前進,一個大場負責控制比賽節奏及支援防守,這樣進攻時可隨心進攻,防守時會有一名中場防守。
還有一個版本為4-1-3-1-1,前後各一中場負責進攻和防守,三名正中場則控制比賽節奏,既能運用兩翼傳中,亦可三人回防。
使用此陣型的球隊
利物浦足球俱樂部, 2005年歐洲冠軍聯賽(史提芬·謝拉特為球隊的指揮官)
里昂足球俱樂部,2001/2002、2002/2003、2003/2004、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 法國足球甲級聯賽冠軍
法國國家隊:1998年世界盃冠軍。
4-2-3-1
西班牙及法國相當常見,這是很有效的防禦陣型,左右中場及後衛可以在反擊時參與攻擊,在防守上,與4-5-1陣形相當相似。主要是讓中場保持控球機會。單一前鋒將會很有力量及很高去保持控制讓中場參與進攻。此情況下,對方防守球員盡早退後,留有空間給進場中場。此陣主要以一位前腰作重心,配合兩位邊路球員與單箭頭進攻。
使用此陣型的球隊
法國國家隊:2006年世界盃。
葡萄牙國家隊:2006年世界盃。
荷蘭國家隊:2010年世界盃亞軍。
德國國家隊:2010年世界盃季軍。
皇家馬德里 2001/2002年歐洲冠軍聯賽冠軍。2006/2007年、2011/12年西甲冠軍
羅馬足球俱樂部:2005-2006及2006-2007年意甲第四及亞軍
4-6-0陣型
4-6-0是一種4-2-3-1陣型的演化,原本的單一前鋒變成偽中鋒。
使用此陣型的球隊
西班牙國家足球隊:2012年歐洲足球錦標賽冠軍,教練博斯克派出6名中場球員上場,由小組賽1-1戰平義大利開始至4-0擊敗義大利的決賽,並應用了全攻全守足球(Total Football)和tiki taka戰術理論。
5-4-1陣型
這是著重防守的陣型,只布署一名前鋒。不過後防可上前,使其改為3-4-3。
❸ 法國足球有什麼特點
法國足球的特點有:
1、歸化球員助法國足球長久不衰。
2、舉國體制的精英人才培養體系。
3、法國球員愈發團結。
(3)法國足球是什麼戰術擴展閱讀:
1、歸化球員助法國足球長久不衰。
(1)2018世界盃法國隊23人中,只有3名球員是「血統純正」的法國人,就連格里茲曼,母親都是葡萄牙人。
(2)法國隊中,16名球員都是黑人球員。這其中,有祖籍喀麥隆的姆巴佩和烏姆蒂蒂,祖籍民主剛果的恩宗齊、曼當達和金彭貝,祖籍幾內亞的博格巴等等。
2、舉國體制的精英人才培養體系。
(1)開辟了歸化之路,讓法國足球有了寬廣的選拔人才的范圍,但如何發現有天賦的球員,並把他們培養出來,則需要一套完備的青訓體系。不僅是法國足球,所有的足球強國最終贏在青訓。
(2)法國的精英計劃應該聚焦於巴黎郊區的一個小鎮,這里有聞名遐邇的「克萊楓丹基地」。齊達內、亨利、阿內爾卡、皮雷、圖拉姆、利扎拉祖、姆巴佩、博格巴、登貝萊、勒馬爾,這些球星的共同點就是都出自克萊楓丹。
3、法國球員愈發團結。
縱觀歷屆法國對的世界陣容,2018年並不是最強的一屆,但是他們卻笑到了最後,本屆世界盃,法國隊空前團結,這才是法國隊發揮如此神勇的關鍵秘密。
❹ 世界足球前5強的技戰術特點
A1義大利的足球就是經典的防守反擊戰術,由於這種打法的長久使用,使其形成了一種「投機主義」的戰術,就是比賽的前60分鍾與你打時不出盡全力,憑借有效的反擊來刺激對手的後方線,等對手進攻到60分鍾以後,對手的體力已經下降不少,這時候就是義大利的瘋狂反撲,對手的後方線會立即崩潰,從而拿下比賽
A2 阿根廷 是巴西的鄰國,足球思想深受巴西的影響,所以他的足球也帶有一點「桑巴」的味道,加上他原本地道的打法,基本上形成了以進攻性較強的打法
A3巴西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公認的足球一流強國,的確,他們無論時隔多久,他們的都是屬於足球技術流派的絞絞者,加上他們的「桑巴」風格,華麗的進攻就是他們絕對的選擇
A4法國足球的發展一路坎坷,但是現在的法國足球讓世人都嘆為觀止,原因不是別的法國不是完全屬於一隻技術流派的球隊,也不是一支力量型的球隊,他們的足球風格是攻守兼備,防守時密布透風,進攻時酣暢淋漓,他們靠的就是這一種看起來中規中距,但是非常實用而且厲害的打發而聞名的
A5在克林斯曼指教前,德國足球終於暴露除了它的缺點,跌到了一個歷史低谷,原因就是德國足球引經失去了以前的霸氣,變得越來越「死」,比賽看起來讓人感到這只一流強隊的比賽看起來很是郁悶,那時的德國的打法就是靠控訴場上的節奏和時間的優勢,來尋求突破,但是遇到擺鐵桶陣的球隊就沒有辦法,而如果德國隊一但遇到勢力稍強的球隊,場上的形勢不是他們所能控制的,這時候他們就會輸球,待到克接手後,德國的足球就完全變了一個樣,他大膽才用年輕求援,使德國的足球打起來越來越充滿活力,完全可以打出漂亮的進攻足球,現在的德國足球在勒夫向這個方向前進
❺ 請問誰能給我一份詳細的法國足球體制謝謝!急!
法國足球甲級聯賽(Championnat de France de football Ligue 1,法語通常簡寫為 Ligue 1 或者是 L1,中文通常簡稱「法甲」)是法國最高級別的職業足球聯賽,由法國足球協會(Fédération Française de Football)所組織。
法國足協組織的職業聯賽稱為法國職業足球聯賽(Ligue de Football Professionnel),分為兩個級別:
甲級聯賽(Championnat de France de football Ligue 1);
乙級聯賽(Championnat de France de football Ligue 2)。
除了職業聯賽以外,法國足協尚組織半職業的丙級聯賽和其他級別聯賽,以及女子足球聯賽。
2002年世界盃的慘敗,讓法國人痛定思痛,重振法甲已成為法國足球管理層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為了與其它四大聯賽接軌,法國職業足球協會(屬於法國足協,但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構,它與法國足協分工明確:法國足協統管一切與國家隊有關的工作,而法國職業足球協會則對法國各級職業聯賽全面負責)對法國職業聯賽進行了全方位的改版與包裝:
(1)甲級聯賽由18支擴為20支;
(2)每支甲級球隊的外援由3人增至5人,乙級球隊也由1人增至3人;
(3)將原來負責聯賽和俱樂部的全國足協(LNF)正式改名為法國足球職業聯盟 (LFP);
(4)將甲、乙兩級聯賽的名稱也由原來的DIVISION1(第一組)、DIVISION2(第二組)改稱LIGUE1、LIGUE2,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法甲、法乙:
(5)設計全新的聯盟標志。
(6)重新分配電視轉播權收入:將50%的收入平均分配給法甲20支球隊,每隊830萬歐元,另外的30%將用來獎勵那些名次靠前的球隊。冠軍1520萬歐元,亞軍1440萬歐元。剩下20%將以5年為一個單位根據體育成績所獲得的知名度來分發。
通過這一系列改革措施,一個全新的法甲正呈現在世人眼前。
法國聯賽的升降級制度為:每年甲級聯賽的最後三名降入乙級聯賽,乙級聯賽的前三名直接升入甲級聯賽,乙級聯賽的後四名降入丙級第一級聯賽,第一級聯賽的兩組每組的前兩名升入乙級聯賽。2001/2002賽季由於擴軍的需要,法甲的升降級制度作出調整,聯賽最後兩名降入乙級,乙級聯賽的前四名升入甲級,從而使2002/2003賽季的法甲參賽隊伍達到20支。
❻ 足球戰術的代表國家
「WM
初始與原因
在英國,已經有人針對「2-3-5」的凌厲的進攻作出了一些研究,胡德斯費爾德隊的查普曼有著創新頭腦,他後來又到了阿森納隊當教練。他在1927年開始尋找「2-3-5」的漏洞,利用對越位的認識領先他人一步。此後,他對「2-3-5」進行改良,把中後衛放到兩個中衛之間,兩員內鋒向中路靠攏,將這些位置用線連起來,就象英文字母W和M,阿森納驕人的戰績讓查普曼成為足壇的傳奇人物。並讓阿森納隊在30年代稱霸英倫。
成果
1936 年的足總杯決賽可以看作是「WM」戰術的成功之作,也正是因為在這一比賽中阿森納隊把「WM」演練的出神入化,才引起了歐洲大陸的注意。當時的阿森納隊仍然安排三個主前鋒胡爾莫、德拉克和巴斯丁在對方的禁區游弋,讓博登和傑姆斯打內鋒,形成「M」。然後讓克萊斯頓和科賓打中場,由梅爾、羅博茲和哈普古德打後衛,形成「W」,前場的套路依然和過去一樣,而後場則讓羅博茲當起了領袖式的人物,他以中衛角色進入了這一體系後,剋制了對手的5個前鋒的打法,並且由他在中後場的關鍵位置帶動隊友製造越位也成了查普曼的一大「散招」。不過很諷刺的是,1936年的足總杯雖然是阿森納隊奪取了冠軍,但當時執行「WM」戰術給歐洲帶來轟動的教練卻是喬治.阿里森。 1938年,義大利的教練波佐帶隊到法國衛冕,他並用了舊式的拖後中鋒,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擊手,這種義大利式的WM戰術,讓「WM」中的中衛更具有侵略性,波佐成了這「WM」的真正受益人,他在1934年學習英國的2-3-5打法,讓義大利取得冠軍,1938年,又立即吸取了「WM」打法的精髓,再次問鼎冠軍。
發展
以後的20年裡,「WM」成了主流戰術,其間許多的變化都是在這個方面進行局部改革。瑞士和奧地利隊的教練拉帕恩進一步發展了這個戰術,他要求兩名內鋒向中路收縮,兩名中衛的分工更明確,一名盯住對方的中鋒,另一名則在對方中鋒向兩側分球時堵住對方的內鋒突擊。中場方面則撤回一名隊員,與拖後中鋒組成球隊進攻的核心,四名前鋒則專職負責進攻。後來的奧地利隊甚至把「WM」看成了制勝法寶,他們運用這一戰術一直持續到1954年。
三三四
40年代,因為英國拒絕參加世界盃的原因,他們實際上已經和歐洲大陸的戰術理念出現了距離。義大利是當時歐洲先進戰術的代表球隊,他們的國家隊教練波佐在30年代兩次奪取了世界盃後,培養了很多的戰術理論家和實踐者。有人甚至說波佐在1934年世界盃使用了「2-3-5」可以稱為「戰術」,到了1938年用「WM」取得冠軍則可以稱為「戰術體系」,足球在這個國家得到發展。當時的義大利聯賽因為米蘭雙雄,尤文圖斯和羅馬大量引進南美和瑞典前鋒,對義大利許多小型俱樂部造成巨大沖擊。小俱樂部發現即使是已經很講究防守布局的「WM」仍然不足以抵擋南美前鋒,對方很輕松的就可以在中場飛奔到禁區把本隊的最後一個中衛給晃過,然後所面對的就是直接打空門的局勢。當時的帕多瓦隊為了對付這樣的情形,將前鋒再抽走一個增加到中場上,以減輕後防線的壓力。這一變招非常管用,許多俱樂部的中路突破出現了問題,即使是美洲的前鋒,他們當輕松晃過了中場的隊員攔截後也已經很難再繼續突破後防線的防守,於是,「3-3 -4」在當時的義大利蔚然成風。當時帕多瓦隊的教練羅科是第一位想到用嚴密的防守來防範明星外援的教練,他把奧地利人拉帕恩稱為「瑞士鏈條」的防守戰術發揚光大,帕多瓦隊把得分的希望更多倚靠他們迅雷不及掩耳的反擊上。烏迪內斯學習這種陣式後也獲益良多。由於3-3-4在實戰中的成功,連大俱樂部也開始採納,國際米蘭教練費尼以防守為本的踢法讓球隊五十年代兩度稱雄意甲。1953年,費尼憑借這一戰術的成功運用奪取了義大利甲級聯賽的冠軍,他的陣容很簡單,羅倫茲和內爾斯打主前鋒,馬薩和斯科羅德打內鋒。中場安排的非常雄厚,幾乎是牢不可破,由阿曼德、內里和內斯蒂把守。後防線則有布拉松、喬瓦尼和加亞科馬濟。教練費尼把內里看做是全隊的核心,他起著進攻領導全局,防守擔當領袖的任務。 「WW」
雖然國際米蘭隊在義大利取得了成功,但當時的「WM」仍然是很重要的比賽勝利手段,匈牙利人因為在當時培養出普斯卡士和柯奇士這樣的偉大前鋒,他們沒有義大利人的那麼多問題,其結果是在國際米蘭隊打3-3-4 成功的時候,匈牙利人則給「WM」的戰術進行了變形,這次變形因為在國際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所以被公認為世界足壇第一次戰術革命的開始。當時英國的打法對足球發展產生越來越多負影響,這就好象當初「3-2-5」打法發展到顛峰必然出現消極一樣,許多的新興教練覺得沒有創新,就只能原地踏步。實乾的東歐教練決心為足球注入更多激情,有人把匈牙利的這次足球革命看作是真正的現代足球的開始。他們首先在位置上編好固定號碼,中衛的號碼是3號,左、右中衛的號碼是4號和5 號,一名負責進攻的中後衛與拖後中鋒有機地聯系,他們將對方的內鋒吸引過來,然後自己向兩名居中的前鋒發動猛攻,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許多人覺得這次的戰術變形沒什麼意義。可是匈牙利與現代足球的鼻祖英格蘭兩場交鋒震驚了足壇,1953 年他們在溫布利6:3大勝主隊,次年英格蘭回訪布達佩斯,豈料輸得更慘(1:7)。當時的匈牙利教練塞博斯在和英格蘭隊的比賽里使用的是和英格蘭隊一樣的3-2-5打法。不同的是,對手仍然使用「WM」,而匈牙利則變成了類似「WW」 的布局,不過由於這套戰術仍然以「WM」為根本,因此人們後來仍然相信這是「WM」戰術。「WW」戰術的特點是匈牙利人安排了普斯卡士和柯奇士兩個主前鋒後已經覺得足夠,然後將原先的中鋒退到了和布戴以及奇博爾平行的內鋒位置,這個後撤使原來的主前鋒希德庫蒂成了一個影子前鋒,時常可以擔當防守的任務,但有時候又可以以冷不防的猝然一擊給對手以致命打擊。至於中後場,匈牙利安排了布斯科、扎克拉斯、布贊斯基、羅蘭特以及蘭托斯,後防線的形狀仍然是「W」,但匈牙利隊兩個前衛布斯科和扎克拉斯則更有活力。匈牙利教練塞博斯的這個戰術能夠成為第一次戰術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打敗了一直以老大自居的英格蘭隊,而且他們給對手的重創也讓英格蘭隊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關心起國際比賽。不過,匈牙利在』 54世界盃決賽輕敵負於西德,後來蘇聯出兵鎮壓布達佩斯暴動,大批匈牙利球星流亡海外,這次足球革命的最後讓人遺憾和痛苦。 「4-2-4」
這個時候的足壇已經出現了結合自身特點而運用自己的戰術的時代了,許多國家發現,一種戰術也許在這個國家有用,但在另外一個國家則是垃圾。對於巴西隊而言,他們就很瞧不起義大利的防守戰術,當他們推出了4- 2-4戰術的時候,同樣給足壇帶來了震動。歐洲的戰術對南美人不適用。早在1927年, 巴西人就開始創造適合自己的戰術打法。當時的教練卡爾多佐發明了自己的V形打法和對角線式進攻。「V」形進攻是「WM」的另外一個變體,後場保持 「W」,前場則呈「V」形狀,中鋒完全後撤,和兩側的邊鋒組合成V形狀,這就是將W中間的頂點下拉組成一個「V」字,中鋒後撤將對方最優秀的防守隊員引出, 由兩個內鋒突然插上。改陣式使全隊在進攻時擁有7名隊員,他們互相配合、穿插、尋找和製造空擋。30-40年代,巴西繼續使用這個又同時被人稱為「塔形」的戰術,並將其演變為「4-2-4」這個世界足球歷史上戰術第二次大革命。這是將義大利的鎖鏈式防守和奧地利的地毯式進攻進行了融合。盯人防守和區域防守結合。根據對手情況,力圖獲得場上的防守優勢或進攻優勢。防守的時候,巴西以兩個中衛的優勢抵擋對手的進攻,進攻則利用內鋒的優勢突出隱蔽性和突然性。此外,巴西人還在進攻上發明了對角線進攻,將「WM」的M進行了變體,成了梯式排列,讓左邊鋒和左內鋒後撤,形成梯形站位。這樣,右路打左路,左路進攻,讓右路迂迴,然後再給右路,左路包抄。其間用中路的中鋒做過渡,這種聲東擊西的打法,中鋒在隊中的作用是起虛晃作用,但對方中衛即使識破了這一計策直接去撲邊路,中鋒則可以自己突破。1950年,巴西就是利用這個方法在本土舉行的世界盃大放異彩。到了1958年,在教練費奧拉的帶領下,創造了奇跡。當時由貝利、瓦瓦、扎加洛和加林查組合的四前鋒配合嫻熟,中場的濟托和迪迪有戰術家的風范,領導大局頗有造詣,後防線的大小桑托斯、貝利尼、奧蘭多也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第一個使用四後衛的國家,巴西隊在當時的世界盃讓對手的前鋒首次感到射門犯難,奪取世界盃冠軍不可避免。第二次足球戰術革命和匈牙利掀起的第一次戰術革命只有四年時間,而這四年內,巴西隊卻讓世界各國首次發現了四後衛的優勢,從此,四後衛打法成了即使是也得到行家默許為本世紀的標准防守模式。
「4-3-3」
到了60年代,足球陣型說可謂各有自己的特點,但真正能夠把理論結合成實際的仍然是巴西人。巴西隊當時的教練莫雷拉覺得四前鋒的打法很難給防守日趨嚴謹的足壇帶來推進,與其這樣,到不如增強中場的實力,來防範對手的反擊。莫雷拉的戰術結合了義大利俱樂部的一套風格,相信中場的雄厚可以既避免防線的危機,也可以在對手疲勞的時候讓自己的前鋒製造機會,這實際上是4-2-4的一個演變,其方法無非就是把過去的一個前鋒後撤回中場,新的陣型發揮了效應,4-3-3打法在世界足壇開始有了影響。巴西隊的貝利當時因為受傷沒有參加世界盃後面的比賽, 奪取冠軍的1 962年的巴西隊是通過大小桑托斯、毛羅和佐濟莫的後防線、濟托、迪迪和扎加洛的中場以及加林查、瓦瓦和阿馬多而形成的。實際上,這也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招數。教練莫雷拉因為沒有貝利這張勝利王牌,自然打起了稍微保守的足球,但利用前場加林查的反擊速度,居然取得了同樣的效果:冠軍!於是,4-3-3陣型當時在歐洲反而得到更好的評價,因為素來穩重的歐洲人相信只有攻守平衡才能奪取勝利! 「4-4-2」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國際米蘭迎來了多才多藝的教練赫雷拉,他生於摩洛哥,在阿根廷接受教育,在法國和西班牙的足球圈得到薰陶,他將足球天才和人盯人的戰術整體結合在一起,結果他們一舉奪得歐洲冠軍杯和世界俱樂部杯冠軍,這就是義大利人名聞於世的混凝土防守戰術。
在1964年的歐洲冠軍杯比賽中,赫雷拉的理論得到了肯定,他率領俱樂部以一種4-3-3的變體在歐洲和世界得到尊重。當時還沒有人將這個方法作定義,但在70年代的西德隊通過使用了貝肯鮑爾後,人們才發現,實際上早在1964年,義大利人就已經率先使用了「自由人」。赫雷拉把四個後衛中的一個進行了加工處理,他讓這個後衛脫離與其他三個後衛的平行站位, 單獨站在本方的最後面,負責總的指揮和策劃。當時的國際米蘭隊在前場保持著巴西戰術的風格,使用賈爾、馬佐拉和米拉尼為前鋒,塔格尼、蘇亞雷斯和科索為前衛,而在後場,讓布尼奇、古拉內里和法切蒂按照過去的方法防守,但卻讓隊長皮濟打起了清道夫。清道夫的運用當時仍然不算特別成功,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一旦清道夫在製造越位方面和總指揮出錯,那球隊就會弄巧成拙。可在理論上講,這次的改革讓行家肯定了一點,那就是在平行站位出現漏洞後,如果有個清道夫仍然沒有突破,則預示著防守仍然未被打破。
這個時候,英格蘭隊發展出了更為殘酷的防守說,當時的英格蘭隊教練拉姆齊在全國的壓力聲下,毅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兩前鋒打法的帶頭人。拉姆齊的這一發明對足球的發展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它幾乎成為所有職業球隊在本世紀內採用的陣式。首先,它確保防守有足夠的人數,其次,中場有更多的主動權,為兩名前鋒提供充足的支持,而且對兩名前鋒的個人能力要求更高。造成拉姆齊使用2個前鋒的原因是因為他總結了匈牙利人當年蹂躪英格蘭隊的那一幕,讓他相信,如果當時的英格蘭隊堅持防守,將隊員後撤,其很多失球都是不會出現的。這一想法導致了4-4-2的出現,在19 66年的世界盃上,英格蘭隊憑借很好的防守體系,依託班克斯、大查爾頓和摩爾的核心防線,再輔以科亨和維爾森的搭配,構築了一條豪華的後防線。前場也被拉姆齊作了精心搭配。赫特和赫斯特作為前鋒,給他們以支持的是小查爾頓,波爾、皮特斯和斯蒂
❼ 歐洲足球技術特點
1、英超起始於1992年,其前身為英甲,英超的特點是快節奏、競爭激烈、強隊眾多,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賽事之一,也是收入最高的足球聯賽。
2、德國起始於1963年,其特點為力量型足球,講究充沛的體能和完美的戰術配合。
3、西甲起始於1928年,其特點為注重技術與進攻,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4、意甲起始於1929年,其特點為注重防守。
5、法甲起始於1932年,是五大聯賽中外援比例最高的球隊,其特點為戰術性和紀律性不強,但球員的個人能力比較高,比賽中經常有出人意料的個人表演,不過單打獨斗比較多。
❽ 法國足球和西班牙足球都注重技術,但風格上具體區別是什麼求具體。
Others were Infinite Jest-style burdens, heavy on your back or in your purse. Weighing you down all the time. Maybe you've taken some time off from reading because the last few books you read just weren't worth it.
❾ 在世界足球賽場上,足球的戰術有哪些
在世界的足球賽上,其實包含著許許多多的戰術戰略,這里我們說一些在世界賽場上比較經典的一些比賽中的戰略戰術。
而且在一些比較關鍵的比賽中,許多教練的換人戰術也是比較強的,其實國足的教練在這個方面就是比較強的,你會發現我們在面對強隊的時候,上半場和下半場就像不是一個隊伍那樣,讓對手反應不過來而出奇制勝。但是我們任然要給國足一些時間,因為足球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磨合甚至是投入及其大的人力物力才能見效果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