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雨果的小說代表作有那些
雨果的代表作是「五大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和《九三年》。其中又以前兩部最負盛名。《巴黎聖母院》,發表於1831年,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⑵ 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都有哪些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⑶ 雨果的長篇小說都有哪些
雨果是法國19世紀前期的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作家,同時也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卓越的資本階級民主作家,他的長篇小說作品實在太多了,其中包括《巴黎聖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等等。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雖然也是一部極富盛名的作品,但我們從這部作品的名字中就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內容大多數都是比較深沉的。
《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一生都過的十分坎坷,一直在被壓迫,被傷害,被侮辱,但是他從來都沒有屈服,一直很努力地在與這個社會進行抗爭。我們從他身上卻可以感受到一個勞動人民最優秀的品格,
雨果在這部作品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想,也抨擊了當時的社會現狀。閱讀這本書時,有一種在與作者對話的感覺。
⑷ 法國作家雨果有哪些代表作
1、《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
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2、《九三年》
《九三年》是法國小說家雨果創作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74年2月。雨果在小說中塑造了旺代叛軍首領朗德納克侯爵及其侄孫、鎮壓叛亂的共和軍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師、公安委員會特派員西穆爾登這三個中心人物,圍繞他們展開了錯綜復雜的情節,描繪了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在1793年進行殊死搏鬥的歷史場面。
3、《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該作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4、《笑面人》
《笑面人》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寫作於1866-1868年,1869年發表。該作講述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英國。一夥童販將一個10歲男孩遺棄海岸,逃離時遇難,當懺悔他們的罪行,將男孩的身世、證件封在一個葫蘆里,拋到海上。此男孩便是誓死不與王權妥協的克朗查理爵士的兒子。
2歲時被英王詹姆士二世賣給童販。童販用手術破壞了他的容貌,使他臉部永遠呈現笑容,充當小丑,被叫做格溫普蘭。格溫普蘭歷盡艱辛。從海邊逃生。被江湖藝人收留,並與收留的另一孤女組成3人流浪之家,四處賣藝,維持生計。
15年後,兩孤兒成為情侶,到倫敦賣藝,轟動全城。這時,在海上漂了15年的葫蘆落入官方之手,格溫普蘭的身份得到證實。安娜女王借機製造宮廷陰謀,宣布格溫普蘭為法定繼承人。格溫普蘭在上議院的演說遭到嘲笑。憤怒之下,放棄爵位去尋找親人。此時戀人已病入膏肓,死於其懷抱。格溫普蘭在萬分悲痛之下投海自盡。
5、《海上勞工》
《海上勞工》是法國偉大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作品。《海上勞工》是雨果流亡海島期間創作的一部重要小說,主要描寫了主人公吉利亞特對船主勒蒂埃利的侄女戴呂施特深沉純潔的愛,為搶救杜朗德的機器表現出的勇敢與才能。
以及為了成全戴呂施特與埃伯納茲爾·柯德萊神父的婚姻而作出的自我犧牲,表現了主人公與偏見、迷信及自然力的英勇斗爭,塑造了一個集「約伯與普羅米修斯」於一身的海上勞工代表。
⑸ 雨果有哪些著名的小說
最著名: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港譯鍾樓駝俠,台譯鍾樓怪人)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於1831年1月14日初版的小說。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拉·愛絲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諾德。福羅諾)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鍾人(加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艾絲美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Jean Valjean)試圖贖罪的歷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建築、政治、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1958年法國導演讓.保羅·李塞諾拍攝過同名電影,2006年日本出品了根據原著改編的動畫片《悲慘世界少女珂塞特》。《悲慘世界》也是百老匯著名的音樂劇,是音樂劇史上上演時間僅次於《貓》的曠世佳作。《悲慘世界》因為內容豐富和內涵深刻,使讀者們都體會到作品有一種深遠的分量感,讓眾多讀者感動。
⑹ 雨果有哪些著名作品
1、《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
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2、《九三年》是法國小說家雨果創作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雨果在小說中塑造了旺代叛軍首領朗德納克侯爵及其侄孫、鎮壓叛亂的共和軍司令郭文。
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師、公安委員會特派員西穆爾登這三個中心人物,圍繞他們展開了錯綜復雜的情節,描繪了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在1793年進行殊死搏鬥的歷史場面。
3、《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該作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4、《冰島凶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23年2月。
《冰島凶漢》背景設於17世紀的挪威。這是部浪漫小說,內容第一次展現雨果小說的壯闊激昂情節,描述一段力拒匪徒(該書便根據此凶漢命名)至死方休的漫長抗暴歷程。
5、《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歐那尼》以反暴君為主題,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夕人民反對復辟王朝斗爭的迫切性和尖銳性,在藝術上一反古典主義的陳規陋習,充滿浪漫主義自由奇異的構思。
⑺ 雨果有名的作品有哪些
《逍遙王》、《巴黎聖母院》、《呂克萊斯·波爾吉》、《瑪麗·都鐸爾》、《悲慘世界》等。
1、《逍遙王》
維克多· 雨果一生寫過多出戲劇,《逍遙王》(1832年)就是其中之一,又譯為《國王行樂》。戲劇內容是借弄臣之口揭露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見本頁左上角圖示)荒淫無恥行徑和被侮辱和被損害者的心聲,演出一場即被禁演。
2、《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1831年發表的長篇小說,以15世紀的巴黎為背景,寫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企圖佔有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而加害於她,後被敲鍾人卡西莫多推下樓摔死,最後奇醜的卡西莫多和美麗的愛斯梅拉爾達死後在一起的浪漫故事,充滿人道主義精神。
3、《呂克萊斯·波爾吉》
散文劇《呂克萊斯·波爾吉》亦寫於1832年。雨果在序言里聲明對路易-菲力浦禁演政策的不滿。他強調"戲劇是講壇",還指出戲劇"具有民族的使命,社會的使命,人類的使命"。
劇本寫才貌雙全的貴婦呂克萊斯·波爾吉為母愛受到抑制和維護權勢地位用毒葯殺人滅口、犯下一系列傷天害理的罪行。劇本寫才貌雙全的貴婦呂克萊斯·波爾吉為母愛受到抑制和維護權勢地位用毒葯殺人滅口、犯下一系列傷天害理的罪行。
4、《瑪麗·都鐸爾》
《瑪麗·都鐸爾》(1833)為 3幕散文體歷史劇。雨果通過英國女王和寵臣之間的愛情悲劇,把女王擺在王位與情人二者不可兼得的劇烈沖突之中。這部戲接觸到政治與社會的關系問題,通過人物塑造展示了人類的共性。
5、《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
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到了20世紀,它又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同樣吸引了無數的觀眾。
⑻ 雨果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雨果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有《笑面人》、《巴黎聖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諾曼底號遇難記》。
一、《笑面人》
《笑面人》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寫作與1866-1868年,1869年發表。作者運用浪漫主義對比手法,生動地刻畫了眾多人物形象。通過強烈的對比,加強了小說結局的悲劇氣氛,揭露了整個貴族上流社會的糜爛、腐朽和沒落。
二、《「諾曼底」號遇難記》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就是一個人要為他人著想,不能只顧個人利益,遇到災難時要多為別人著想,還要沉著冷靜的判斷,要像哈爾威船長那樣用自己的正直與善良和自己的無私與真誠去對待別人。
三、《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悲慘世界》以冉·阿讓出獄後的種種經歷貫穿全書,深刻反映了時代的問題。
四、《九三年》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1862年雨果還在根西島流亡時就開始為醞釀中的這部小說搜集材料,他閱讀了大量有關書籍,作了充分准備,十年後動筆寫作,花了六個月的時間一氣呵成,於1874年2月出版。
五、《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這本書是為了敘說「命運」一語而寫作的,雨果尋求的是命運的真實內涵。
⑼ 雨果的三大代表作是什麼
雨果的三大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笑面人》。
一、《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二、《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該作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三、《笑面人》
《笑面人》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寫作於1866-1868年,1869年發表。作者運用浪漫主義對比手法,生動地刻畫了眾多人物形象。通過強烈的對比,加強了小說結局的悲劇氣氛,揭露了整個貴族上流社會的糜爛、腐朽和沒落。
(9)法國作者雨果寫的小說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雨果作品的藝術特點:
雨果在藝術手法上的一個特點:描寫經過誇張的、非凡的人物和非凡的情節。他的主人公或者是作出了極其英雄的行為,或者是做出了極其殘暴、卑劣的行為。他們的性格特點都經過誇張。情節也是非凡的。矛盾一個緊接一個而來,又充分運用巧合、偶遇等手法,曲折有致,引人入勝。
雨果的創作是他關於對比的美學見解的實踐。他喜歡顯著的對比。作品的環境描寫就離不開這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