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法國街在法國街頭彈古箏頭彈古箏的女孩叫什麼名字
<新長征路上搖滾>里哪有古箏啊?你說的不是《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或者《最後的抱怨》吧?原版不是女孩,是個男的,叫「王勇」93年「中國搖滾在柏林」,彈古箏的那個女孩叫張珊
B. 《最美逆行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020,這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蔓延至祖國的大江南北。可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在疫情「大敵」來臨之時,有多少人迎難而上,主動擔當,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執著堅守詮釋著最美「逆行」。
鍾南山爺爺,是此次「抗疫」戰中最令我敬佩的人,他是我們民族的脊樑,彷彿他就是我們中國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針。17年前,非典疫情爆發,面對未知的病毒,人民陷入恐慌,鍾南山爺爺冷靜、無畏,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顧自身生命危險救治病人,與死神爭奪生命——老人,變成了戰士。17年後,84歲的鍾南山爺爺依然感動所有中國人。當新型冠狀病毒出現時,本應在家安享晚年的鍾南山爺爺依然挺身而出,奮戰在和病毒較量的第一線。在這里我要向您鄭重地道一聲:「謝謝您,您就是那個最美逆行者,向你致敬」。
武漢疫情出現大爆發的時候,還有一位老人和鍾南山院士星夜馳奔武漢,那就是李蘭娟奶奶。李蘭娟奶奶目前已經70多歲高齡,但她不顧個人安危,仍然帶著自己的醫療團隊來到疫情最嚴重地帶——武漢。她憑借著自己先進而又科學的醫療經驗,率先提出武漢「封城」。這一舉動讓疫情不再向全國瘋狂蔓延,使疫情在全國得到了根本性的控制。在武漢救治期間,由於長時間帶著口罩和防護鏡,臉上壓出了道道深深的紅色印痕,但李蘭娟奶奶給我們國人的印象始終是鎮靜、從容。有您和鍾南山院士這樣的科學家在,我們就不會害怕。因為你們的逆行與負重前行,才給了我們的歲月靜好。
為了打贏這場戰「疫」,各省援助湖北醫療隊,主動請纓,在請戰書上毫不猶豫的按上自己庄嚴而又神聖的手指印,奔赴疫情中心地帶,在遠隔千里的他鄉與病魔較量。他們當中有的甚至沒有告訴自己的家人。明知此次前往,有可能面臨被感染的風險,可他們明知「山中有虎,卻偏向虎山行」,目的是為了與病魔較量,希望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從病魔手中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你們當中有許多人24小時堅守在病區,戴著嚴密的口罩、護目鏡,穿著悶熱不透氣的防護服,水也不敢多喝,一天工作下來,累的腰也直不起來,但也只能短暫地平躺著緩解一下。當新聞中報道每日治癒人數的時候,我想這些數字就是你們努力成果的最好見證,那每日增加的自愈人數,就是你們最大的勛功章。
在這次抗「疫」戰中,還有無數「逆行者」。他們是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是一聲令下、義無反顧,奮戰在防控處置一線的公安民警;是帶領居民群防群治的街鎮、社區工作人員......
在這里,我作為一個初中生,向你們致敬!你們的付出,我們全都看在眼裡,記在了心裡。除了感謝,我們還能做什麼?我們只能不添「麻煩」,勤洗手,戴口罩,不聚會,防疫情,從我做起。我想這就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
加油!抵抗「疫情」從我做起,謝謝現在正在努力工作的醫生和護士,你們辛苦了,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祝願「疫情」早日結束。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即使這次「疫情」之戰長久,但我堅信,眾志成城,同心戰「疫」,疫情終將被擊敗,春天必會繁花爛漫。
C. 留學生國外街頭彈古箏驚艷外國人,外國人如何反應
中國樂器一直是從古代流傳到現在的,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相比較那些西洋樂器來說,中國樂器有一定的韻味,而且它們那種源遠流長的聲音受大家的喜歡。目前有很多的學生,它們都會選擇在外國進行進修學習,但是她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本。在外國學習的時候,還一心想著自己的國家,想著自己國家的樂器,也想帶給外國人,讓外國人也很喜歡我們國家的樂器。
一位留學生,她在外國的廣場上彈奏古箏,用國內的樂器彈奏外國的音樂。她身穿漢服,在廣場上進行激情彈奏,在聽到她彈奏的音樂之後,讓不少外國人都為之驚艷。她這樣讓中西合並,歐式建築在加上古典的音樂,讓人感覺有別樣的風味,而且沒有絲毫的違和感,覺得十分的好看,她將中國的古典音樂帶給外國,可以說她的行為值得別人學習。
於是她就突發奇想,想要試一試,用民族的樂器進行演奏,看看是否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雖然這位小姐姐已經火了,但是她目前還是以學業為主,有的時候也會在網路上拍短視頻,補貼自己的生活,也希望能夠把國內的樂器帶給外國人,讓他們能夠欣賞我們國家的古典樂器。
D. 中國女孩在法國彈古箏征服路人,中國文化應該如何走向世界
一直以來,我們全國人民所倡導的“四個自信”中就包涵文化自信。中國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並且這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非常值得我們當代年輕人學習了解。近日,一位中國女孩在法國大街上以街頭藝術的形式彈奏古箏,征服了許多路人。可見,我國的文化在國外也是非常受歡迎,而且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也需要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那我們應該如何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呢?有以下幾點。
一、積極與當代文明融合首先,文化要“走出去”,不一定要親自到國外,而最好的方法便要藉助當代許多的文明形式來實現文化的傳播,比如通過新興視頻軟體傳播,像抖音、B站錄制視頻來傳播我們的傳統文化。就像當紅優質視頻博主李子柒,她就是將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當代文明融合來向外傳播,也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反響。
最後,各位讀者,對於小編總結的問題,您還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嗎?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一下。
E. 法國街頭彈古箏的女孩是誰
她是一名B站的up主 名字叫碰碰彭碰彭 在法國用古箏演奏 挺受人歡迎的 也比較有人氣
F. 古箏碰碰彭碰彭演員是誰
碰碰原名彭靜旋,是抖音、嗶哩嗶哩上的知名網紅。音樂類自媒體,嗶哩嗶哩認證為「bilibili 知名音樂UP主」,也是全民音樂UP主年度30強。
以下是古箏的相關介紹: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古箏結構由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38弦箏為最多(分瑟·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古箏
G. 對宣講的理解
「宣講」是什麼樣的呈現方式?
虞音余悅
05月01日
我們在前面上一節內容中講過:「宣講」,就是具有宣傳性質的講述。專家學者、領導幹部的講座報告,普通人講述自己的親歷、親聞、親為的故事,講述身邊人身邊事,還有各類訪談、包括話劇等等,長時間的講述,短時間的講述,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怎樣的表現形式,只要是用語言來進行傳遞途徑的實現方式,崇尚真善美的正能量講述,都可稱之為宣講。
「宣講」成為熱詞,應該還是近十年的事。2009年,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如何更好的展示建國以來中國社會的偉大進步,人民生活發生巨大改變,北京市委做了一個創新舉措,讓老百姓自己來講,講自己的事,講身邊的人和事,篇幅少、故事小、時間短,以點帶面,以小見大,讓人產生共鳴,引人思考。目的和宗旨也就是後來大家都熟知的那句話「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傳統的報告講座組織形式,都是報告或講課人在台上,課時二小時以上,對此,很多人的感受都會停留在前半場犯困後半場犯餓和此處有掌聲的印象中,當然講課生動事跡感人的除外,可惜這樣優秀的講課人並不多。雖然很多時候大家因各種原因,需要仔細聆聽報告內容,可還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並能一以貫之的太少。北京市的這一創新一出現,群眾反響熱烈,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成為了全國宣傳部門學習的範本,在全國宣傳部部長會議和中宣部的學習班上,多次做經驗介紹,百姓宣講團還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隨著十多年的發展,主流媒體的宣傳,主管部門的推動,「宣講」一詞運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我們能聽到很多的「理論宣講」「百姓宣講」,更多的是「宣講+」 。不能小看這個「+」號,有些宣講活動中會出現載歌載舞的文藝節目、也有電視藝術加工後的視頻或微視頻被稱為宣講,其目的是為更多受眾加深對宣講內容的接收。我以為,多種形式無可厚非,但過度喧鬧或者畫面與語言的比例失調,就會讓人產生是否有流於形式或因宣講內容不足,只能用歌舞和視頻無關畫面分散注意力、喧賓奪主的懷疑了。
任何一次講述,只要是讓人聽清楚故事的內容,聽明白想表達的思想,讓人有收獲、有思考、有啟發,哪怕就是一點點,就是很好的一次「宣講」。當然,我最喜歡聽的,還是咱們普通人,不刻意渲染,娓娓道來,真實真誠的感人「講」述。
相關推薦
中書協副主席李鐸,18幅創新行草書作展,網友:樸素中見俊美
清雅閣 25條評論
金銘:比關曉彤還出名的國民閨女,瓊瑤御用童星,40歲至今未婚
狂躁影視君 3條評論
真正的印刷體高手,創作第一套楷體鉛字字模,比田英章早多了
三餘書社 25條評論
小伙網賭一個月輸了400萬,是什麼導致賭徒最終只能傾家盪產?
全球檔案館 43條評論
人生沒有下輩子,請珍惜當下的一切,讓這一生,活得最美!
力量5201314 7條評論
熱門討論
沐嵐爸爸
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
說起來有點奇怪,毛主席在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以前,竟然沒有出過國,就連距離我們最近的蘇聯都沒有去過!而我們發現毛主席周圍的偉人們諸如周總理、鄧公等時,發現其實他們或多或少有過海外留學的人生經歷。但是,他們也都願意團結在毛主席的周圍。 實際上,毛主席早年也確實是有機會出國的,但是,可能是想對中國「
樂哥談
房產領域創作者
慘的一批,簡直不忍直視[紫薇別走]
翠西愛寫作
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
新婚之夜,梁思成問林徽因:「為什麼選擇我,而不是徐志摩?」林徽因一句話,不僅巧妙回答了這個問題,還給梁思成吃了顆定心丸。 在和梁思成結婚前,林徽因和情詩王子徐志摩有過一段曖昧的糾葛。雖然那時徐志摩已經為人父,但是他對林徽因的一見鍾情眾人皆知。 1924年,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徐志摩和林徽因一起擔
巴山黍人
一張四十年前的工作證明材料,極其普通,紙張很薄,油墨鉛印,圓珠筆填寫,簡單的語句把事情說得非常明白。 這張保存完好的證明,是出自北京開關廠勞動科,時間是82年10月17日,這是我姑父在北京工作的證明材料。 姑父原本是北京開關廠一名工人,51年當兵參加抗美援朝,59年復員進入北京開關廠工作,月工資
鯨飛九八
馬雲並不是無私的,所謂的普惠中小商家也不是那麼回事。 螞蟻金服貸出去的借款,商家只佔小部分,並且年利率高達18%,剩下大部分都是消費貸款,也就是我們很多年輕人都用的借唄、花唄,數額有17萬億,如果一億人欠錢,相當於每人欠了馬雲1.7萬。 這還是有監管的情況下,如果像馬雲金融峰會上說,放鬆監管,那
精彩視頻
這是誰配的音這么好玩,把佛祖都逗樂了,快笑死我了!
01:24
一代笑神 24萬次播放
陝西話 教練辱罵學員,校長怒了
02:08
秦之音 41萬次播放
大話西遊《一生所愛》法國街頭,姑娘用古箏講述中國的愛情故事。
02:24
碰碰彭碰彭 78萬次播放
快來圍觀「基建狂魔」是怎麼造橋的!
01:23
張召忠 49萬次播放
毛主席對抗美援朝的分析,如今可以用在台灣問題上
04:28
張維為 95萬次播放
熱門評論
虞音余悅
作者
轉發了
回復05月01日
搜索
小學生演講視頻講課的視頻三分鍾左右的簡單演講鮑鵬山講座視頻工匠精神6分鍾演講稿三分鍾演講
實時熱榜
1
解放軍軍機今再進入台西南空域
161623904
2
CNN主持人嘲諷特朗普
146243344
3
拜登或將發表「重要演講」
119733928
4
瑪莎拉蒂撞寶馬案女司機被判無期
108339736
5
唐嫣曬8個月大女兒
88701072
H. 彭靜旋古箏幾級
彭靜旋從7歲開始學習古箏。初二,她考過了古箏十級。
彭靜旋,網名「碰碰彭碰彭」,因在法國街頭演奏古箏,推廣中國傳統民樂而走紅網路。除了彈奏中國樂曲外,還做到了「中西合璧」,以古箏演奏外國曲目,比如《克羅埃西亞狂想曲》。
彭靜旋出生於湖南懷化。父母經商,都非常熱愛藝術。彭靜旋的媽媽是一位民歌愛好者,舅舅是樂團二胡首席,家中音樂氛圍濃厚。
需知:
彭靜旋從7歲開始學習古箏。初二,她考過了古箏十級。
2010年,15歲的她以全國專業第三的成績考入武漢音樂學院附屬中學,
2017年9月,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中國器樂系,
2018年,她順利地考入了法國波爾多第三大學讀碩,主修音樂學專業,
2018年9月,彭靜旋開始把她的街頭表演發布在抖音上,並給自己取名「碰碰彭碰彭」,吸引了很多國內外網友的關注。
I. 古箏的來歷是什麼
古箏起源於戰國時期,流行於秦國,故也稱秦箏。早期的古箏,為五弦,箏體為竹製,形式如「築」。以後箏弦逐漸增加。東漢許慎和清代訓詁家朱駿聲分別在《說文解字》和《說文通訓定聲》中有具體說明。許慎說:「蒙恬改為十二弦,變形為瑟,易竹以木。」朱駿聲日:「古箏五弦,施於竹,如築。蒙恬改為十二弦,變形如瑟,易以木。唐以後為十三弦。」現代更增加至二十一弦。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三國時期的箏弦當為十二弦。
用假甲彈箏,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公元前502年)的梁代《梁書·羊侃傳》載:「有彈箏人陸大喜,著鹿角爪,長七寸」,在李商隱的《無題二首》詩中有:「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可見三國時期仍是用肉甲演奏。
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165—212)為三國魏時著名文學家、音樂家,他將音樂與文學結合,將箏藝與文學融合,推進到一個箏、文與人品之化一的境界。阮瑀的《箏賦》對當時的箏樂藝術作了詳盡的描繪。這篇《箏賦》是這樣的: 「惟夫箏之奇妙:極五音之幽微,苞群聲以作主,冠眾樂而為師,稟清和於律呂,籠絲木以成資。身長六尺,應律數也。故能清者感夭,濁者合地,五聲並用,動靜簡易,大興小附;重發輕隨。折而復扶。循覆逆開,浮現抑揚,升降綺靡,殊聲妙巧。不識其為,平調足均,不疾不徐。遲速合度,君子之銜也;慷慨磊落,卓礫盤紆,壯士之節也;曲高和寡,妙技雞工。伯牙能琴,千茲為膜。蛟憚禽然,庶配其蹤;延年新聲,豈此能同;陳惠李文,蜀能是逢。」(《藝文類聚》卷四十四)
這篇賦,從箏的形制到為眾器之師、音樂效果、藝術風格、彈奏手法、音樂美學,以至社會影響,都做了精闢的論述。他指出此時的箏已成為一種「曲高和寡」的樂器,並以枉、苞、冠、稟、籠來誇陳箏在眾樂器中的雄踞地位,可知秦箏在三國時期,為一種相當高尚的樂器,受到朝野學者、文士之普遍重視,在表現能力、彈奏技巧以及製作工藝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又說箏是群聲之主,眾樂之師,對箏樂極為推崇。在箏的演奏法上:「籠絲木以成資」是說古箏的取材和構造;「五聲並用」則指古箏以五聲音階定弦;「大興小附,重發輕隨」則是說在以大、食指彈弦的同時也要講求強弱對比之表現;「折而復扶」是次第使用按滑音與實音之變化奏法;「循覆逆開」是演奏樂曲開始與反復時運指的順序。另外,將彈箏的行雲流水與做人之道相結合,借彈箏的高超技巧以喻君子品格。
據說魏文帝曹丕彈古箏彈得很好,而且不管到哪裡,都要把箏帶上,隨時隨地都彈。他弟弟曹植也很喜愛古箏藝術,留下了「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笙聲既設,箏瑟俱張」,「何以忘憂?彈箏酒歌」等和箏有關的詩句。周瑜在江南,也善於欣賞箏樂,後人為之作「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的詩句以形容他高超的音樂鑒賞力。
至於古箏流派,當今的六大派系河南箏、山東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內蒙箏中,三國時期能看見影子是河南箏,當時魏之首都在洛陽,阮瑀曹植等人描述的大約是河南箏,其特色為深沉內在慷慨激昂。
總之,三國時期,涌現了很多妙解箏音的音樂家,有的以箏為題材作賦寫詩,有的精通彈箏且擅長譜曲,有的擅長賞析,大大推動了古箏發展的進程。
J. 古箏曲《笑傲江湖》在法國街頭征服路人,我國有哪些走出國門的歌曲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其實古箏曲笑傲江湖在法國街頭征服路人之後,不少的網友和路人們都紛紛感嘆,真的是太美了!其實我國有很多的歌曲都走出了國門,鳳凰傳奇是我們大眾所有的人都知道的一個演唱組合,而且鳳凰傳奇的歌曲已經走出了國門,對於世界上很多的國家都非常喜歡鳳凰傳奇的演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