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班牙與法國是以那座山脈為天然分界線
比利牛斯山脈
法國與西班牙的分界線是比利牛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是歐洲西南部最大山脈。法國和西班牙兩國界山,安道爾公國位於其間。
㈡ 按自然要素劃分的國界都是什麼
山脈 河流 經緯線 海峽 湖泊
國界的劃分類型方法有(經緯線),(山脈)和(河湖),埃及與利比亞的國界是(經緯線),法國與西班牙的國界是(山脈),寮國和泰國的國界是(河湖) 國界決定國家領土范圍,也是國家政治主權的限界線(它包括領土,領海及領空)。從地圖上看,國界是一條線,實際上國界是立體柱面,深入地下,高入天空,與地面垂直。今日的國界是幾千年世界政治地圖演變的結果。國界是國家行使絕對的、排他性主權的界限,因之它應是阻擋與分割各國間的封閉的界牆。但是由於信息和物質交流的加劇,使國界有了很大的滲透性。通常國界具有防衛、法律、稅收、監督和貿易等方面職能。國界的劃定,一般有如下兩類: 一類是自然邊界,又稱天然邊界。往往以自然實體作為劃分邊界的標志,包括河流、湖泊、山脈等。過去認為以自然劃分國界有防衛價值;現代化戰爭使山脈、沙漠、沼澤、森林與河流在防衛上的作用日趨降低。 以河流為界者,通常以主航道中心線劃分。但是,河流隨著洪水與枯水的變化河道也容易變化。另外,平原河有襲奪現象,也易引起糾紛。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格蘭德河由於河道變化,產生多次糾紛。確定河流國界時通航河流從主航道中間劃界;非通航河流,以兩岸間中間線為界。奧德河為德國與波蘭國界;多瑙河為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等國的國界;鴨綠江、圖們江為中國與朝鮮的國界;格蘭德河為美國與墨西哥國界;拉布拉塔河為阿根廷與烏拉圭的國界;黑龍江為中俄邊界等。 以湖泊為界者,湖泊既有交通性又有隔離性,也是劃分國境的自然對象。劃分湖泊國界是從湖泊兩岸到中心點兩國平分。五大湖是美國、加拿大的國界;的的喀喀湖是秘魯與玻利維亞的國界;維多利亞湖是烏干達、肯亞、坦尚尼亞的國界,坦噶尼喀湖是坦尚尼亞、尚比亞、扎伊爾、蒲隆地的國界;日內瓦湖是法國與瑞士的國界等。 以山脈為界者,通常按山脈分水嶺劃分。山脈作國界隔離性強,交通性差。目前利用山洞修鐵路或者公路,也加強了兩國間的交流。山脈難攻、易守,有重要的防衛價值。山頂與分水嶺如果一致的話,山脈國界容易劃分,如果二者有差別的話,就易產生糾紛。例如阿根廷與智利的國界劃分時阿根廷主張用主嶺線、智利主張用分水嶺線劃界,由於兩國主張不一致而產生糾紛。阿爾卑斯山為瑞士,義大利、法國的國界;喜馬拉雅山為印度、尼泊爾、不丹,中國的國界;比利牛斯山為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國界等。 以海洋為界者,海洋便於交通,又有巨大的隔離性。領海與公海之間有利於國界的設立。如朝鮮海峽為日本和朝鮮國界;多佛爾海峽為英國和法國的國界等。
㈢ 世界上哪些兩個國家之間的國界線是山脈和山脈的名稱
智利、阿根廷,安第斯山
法國、西班牙,比力牛斯山
烏克蘭、羅馬尼亞,高加索山
瑞士、義大利,阿爾卑斯山
……
㈣ 美國與加拿大,埃及和比利亞,西班牙和法國,泰國和寮國的國界線分別是怎樣劃分出來的
美國與加拿大是緯線,埃及和利比亞是經線,西班牙和法國是以比利牛斯山脈為界,泰國和寮國是以湄公河為界!
㈤ 法國和西班牙的國界是怎麼劃分的
法國和西班牙的國界是依山而劃分的,依比利牛斯山為界。
比利牛斯山是歐洲西南部最大山脈。法國和西班牙兩國界山,安道爾公國位於其間。西起大西洋比斯開灣畔,東止地中海岸。長約435公里。一般寬80~140公里,東端寬僅10公里,中部最寬達160公里。海拔大多2000米以上。
(5)法國和西班牙的國界線是哪個山脈擴展閱讀:
相鄰國家間的陸地國界,一般由相鄰國家間協商簽定條約或達成協議劃定,以界碑、界樁等人造標志,自然地形特徵,兩固定點間所連直線,地理經線緯線,或當事國同意選擇的某種線等形式標定。
國家領海的外部界限,由主權國立法確定,相鄰國家間的領海界限由有關國家協商確定。國界一旦以某種方式,如由締約國共同組織的劃界委員會通過條約(不平等條約除外)或文件,或由沿海國依本國的立法確定,相鄰兩國就不可單方加以改變,更不允許任何一方侵犯另一方。
㈥ 國界線的判斷以山脈為國界線的國家
以山脈作為國界線的國家和山脈名稱:
中國、印度:喜馬拉雅山脈
中國、蒙古:阿爾泰山脈
智利、阿根廷:安第斯山脈
法國、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脈
瑞典、挪威:斯堪的那維亞山脈
烏克蘭、羅馬尼亞:高加索山脈
德國、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山脈
國界一旦以某種方式,如由締約國共同組織的劃界委員會通過條約(不平等條約除外)或文件,或由沿海國依
本國的立法確定,相鄰兩國就不可單方加以改變,更不允許任何一方侵犯另一方。按劃界性質,國界分人為和天然兩種,人為的如界碑、界牆、運河等,天然的如山
脈、海、河川、湖泊等;如按劃界依據的標志,國界分為:①地文疆界。一般以自然地理實體作劃界標准;②天文疆界。界線與地圖經緯線吻合;③幾何疆界。指從邊界線上某一固定點到另一固定點劃一直線為界;④人類地理疆界。如民族疆界依民族分布劃定,宗教疆界按居民宗教信仰區確認,強權疆界由戰爭和實力確定等。
㈦ 西班牙和法國以什麼為界
雄偉壯觀的比利牛斯山脈,是法國與西班牙兩國的界山。以海拔3,352米的珀杜山頂峰為中心,方圓30,639公頃。在西班牙一側是歐洲兩個最大最深的峽谷。法國一側為更加陡峭的北坡是三個大片環形屏障,表現出典型的地質地形。除雄偉的山脈,這個地區還顯現出恬靜的田園風光,反映出地處歐洲高地的人們從前普遍的農業生活方式。進入到20世紀依然如故。只有在比利牛斯地區,可以通過村莊、農場、原野、高地牧場和崎嶇的山路這些獨特的景觀,去回顧久遠的歐洲社會。
比利牛斯山是歐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脈,位於法國和西班牙兩國交界處,是阿爾卑斯山脈向西南的延伸部分 。西起大西洋比斯開灣,東迄地中海利翁灣南。長435公里,一般寬80--140公里,東段寬僅10公里,中部最寬達160公里。按自然特徵分3段:西比利牛斯山,自比斯開灣畔之松波特山口;中比利牛斯山,自松波特山口至加龍河上遊河谷;東比利牛斯山,自加龍河上游至利翁灣南,亦稱地中海比利牛斯山。東西走向,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以海拔3,352米的珀杜山頂峰為中心,面積達30,639公頃。山體的軸部是強烈錯動的花崗岩和古生代頁岩、石英岩;兩側為中生代和第三紀地層;北部山坡是礫岩、砂岩、頁岩。
自從舊石器時代,居民就已經開始在這里居住,在西班牙語法國的長期交往中,山脈起著重要的作用,以比利牛斯山脈為界,附近的西班牙與法國在文化上具有極大的相似性,特別是使用梯田的方式和特點。山區自然景色絢麗,是重要的旅遊勝地和登山滑雪活動場所。來此參觀旅遊的人絡繹不絕,其中西班牙的托爾拉和法國的加瓦爾尼村莊是兩處最吸引人的亮麗景點。位於加瓦爾尼的古羅馬圓形劇場看上去格外幽雅,具有登山愛好者所厚愛的岩石表面和壯觀的瀑布。總之,比利牛斯山脈所特有的旖旎的自然風光,以及恬靜的田園生活方式,都會令遊人流連忘返。
㈧ 法國和西班牙的陸地國界線是()A.阿爾卑斯山脈B.比利牛斯山脈C.喜馬拉雅山脈D.落基山
結合地圖可知,法國與西班牙的陸地界線為比利牛斯山脈.
故選:B.
㈨ 西班牙和法國之間橫跨著一條什麼山脈
西班牙和法國之間橫跨的是比利牛斯山脈。法國和西班牙兩國界山。
比利牛斯山,位於歐洲西南部,山脈東起於地中海,西止於大西洋,分隔歐洲大陸與伊比利亞半島,也是法國與西班牙的天然國界,山中有小國安道爾。
在比利牛斯山中有比利牛斯山國家公園。這國家公園成立於1967年,沿著法國和西班牙國界延伸1百多公里。此地景緻壯觀,包括了大量蝴蝶飛翔的草地和終年積雪的高山峰頂。海拔的高度和氣候的變化頗大,因而區內擁有多樣化的動植物。
(9)法國和西班牙的國界線是哪個山脈擴展閱讀:
比利牛斯大地構造
地理學中,將比利牛斯山脈由西到東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西比利牛斯山、中央比利牛斯山以及東比利牛斯山。
西比利牛斯山從臨近比斯開灣的巴斯克山脈向東,海拔逐漸升高。而中部比利牛斯山脈則從Somport一直向東延伸至西班牙阿泰羅尼亞境內的阿蘭山谷。Somport源於拉丁語系,是一個位於法國和西班牙邊界的山口。
中部比利牛斯山也包含了該山脈中海拔最高的幾座山峰:包括第一高峰阿內托峰(Aneto海拔3,404米);第二高峰波塞次峰(Pico Posets 海拔3375米);以及第三高峰佩爾迪多峰(Monte Perdido 海拔3355米)。東部比利牛斯山地區海拔整體較為平緩,一直延伸到最東段的阿爾貝拉山脈,海拔急劇下降。
㈩ 法國五大山脈的位置和走向,希望有圖解
法國的五大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聖米歇爾山、中央高原。
1)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中南部大山脈,東西走向。是一條不甚連貫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該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過南歐和南亞,直到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從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
阿爾卑斯山脈遍及下列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僅有瑞士和奧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爾卑斯型國家。阿爾卑斯山脈長約1,200公里(750哩),最寬處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歐自然地理區域中最顯要的景觀。
(10)法國和西班牙的國界線是哪個山脈擴展閱讀:
孚日山脈是法國東部的山脈,它綿延於上萊茵省、下萊茵省和孚日省境內萊茵河谷以西地區。它由古老的岩石構成,山頂均為園丘形,最高點在貝爾湖山口北側。
孚日山脈從山口向西朝摩澤爾河谷延伸超過64千米,並向北與萊茵河平行延伸超過114千米。南部山峰高逾1200米,最高者蓋布維萊爾峰海拔1424米。西南部的山勢較為平緩,這里有美麗的峽谷和湖泊,是旅遊度假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