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藝術家大衛創作的作品有哪些

法國藝術家大衛創作的作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6 19:08:40

⑴ 19世紀法國有哪些主要藝術流派與思潮其代表畫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一。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

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新古典主義美術、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美術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的社會背景: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與資產階級革命有關。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社會動盪不安,伴隨著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資產階級反對舊制度下的陳腐藝術風格,他們需要藝術成為宣傳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藝術培植人們的斗爭勇氣,樹立英雄主義的氣概。他們追求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新古典主義美術應運而生。
它的基本特點是:採用古典形式,體現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選取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歷史和神話題材,人物充滿著為自由和共和而戰的英雄氣概;畫風古樸、庄嚴、典雅,注重素描,強調線條的清晰和准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該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國畫家大衛《馬拉之死》和《拿破崙加冕式》,安格爾《泉》。

二,浪漫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浪漫主義美術產生於大革命失敗以後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人們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識分子感到苦悶,他們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從而產生了浪漫主義美術。
浪漫主義美術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德拉克洛瓦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之一,西奧島的屠殺》描繪了希土戰爭中希臘人民遭受土耳其軍隊虐殺的情景,畫家表現了對希臘人民極大的同情。《自由引導人民》描繪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國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上街頭反對封建政權的場面。浪漫主義繪畫另一位傑出代表是西班牙畫家哥雅,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現代性和實際的歷史性感覺。」他最有代表性的繪畫是《槍殺馬德里市民》,畫家描繪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來反對拿破崙入侵的史實,他以無法抑制的熱情歌頌了愛國的人民。

現實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現實主義美術產生於19世紀中期的法國。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後,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進的知識分子產生了不滿和苦悶的情緒。因此他們要求真實的表現現實,並且對現實加以暴露和批判。現實主義的基本特點是:強調藝術的時代特點,直接描寫當前的時代風貌和斗爭。

現實主義美術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於農民,擅長用農民的眼睛看這個農民的世界,他的藝術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法國19世紀40~60年代農村的面貌。他既歌頌農民的善良、淳樸、熱愛勞動的本質,也表現他們的保守、虔誠、逆來順受的弱點。代表作品《播種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這樣的特點。列賓是俄國現實主義繪畫的主要代表之一,《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賓曾去伏爾加河寫生,纖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地拉著纖繩,纖夫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和個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練成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

四。「印象畫派」

印象畫派的藝術特點、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過《日出·印象》、《櫻桃和桃子》兩幅作品表現了印象畫派不同時期的藝術表現風格。

(1)印象畫派產生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19世紀後半期,一些青年畫家對統治歐洲藝術的種種清規戒律表示不滿;在科學證明「顏色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的啟發下,主張戶外寫生,他們從畫室里走出來發現了千變萬化的大自然。在描繪自然景色時,他們重視光、色和大氣的表現,他們把光看作是「繪畫的主人」,光的強弱變化在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裡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他們大多用原色作畫,因此色彩特別清新、明亮。他們努力去觀察自然,要達到的目的是「對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畫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莫奈和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畫家組成了一個「無名畫家協會」,在巴黎舉行畫展,引起了很大轟動。其中,莫奈的畫《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矚目。這幅畫表現了在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透過晨霧觀看太陽初升的瞬間印象。一位評論家在看了畫展後,寫了一篇文章,對這幅畫大加嘲諷,說莫奈等畫家是一群「印象主義者」,不料,「印象派」這個名稱從此在畫壇上確立,《日出·印象》成了這一畫派的標志。馬奈的畫注重光色關系,色彩艷麗,光線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畫家想表現外光下的人體和色塊的對比,這幅畫在當時曾引起激烈的爭論。

(3)後期印象畫派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了後期印象畫派,他們反對印象畫派對客觀世界的描繪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現象上,主張藝術應區別於照相,要揭示主觀世界,重要的不在於寫形而在於寫意,重視自我的表現,強調變形和誇張。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表現出追求光明、熱情、熱愛生命的主題。《向日葵》寫意重於寫形,表達了主觀的熱情。法國的塞尚特別注重物體的結構,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可以概括為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他對幾何形體的探索和變形啟迪了後來的立體派,他被推崇為「現代藝術之父」。法國畫家高更的藝術風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單純,平塗色彩,缺乏立體感,沒有明暗,卻有著濃郁的裝飾味道。其代表作是《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五。「現代主義美術」

現代主義美術產生的原因、藝術特點、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過《舞蹈》《格爾尼卡》《那不勒斯來的男人》《紫紅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現代主義美術的藝術特點。

(1)現代主義美術的概念、出現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20世紀以來出現的許多與傳統美術流派不同的美術流派統稱為現代主義美術。它出現的原因是:20世紀以來,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創傷;工業化帶來的快節奏生活也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使人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認識世界的視野,他們開始用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精神進行創作;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稱為野獸派的法國畫家馬蒂斯是現代主義美術代表之一。其代表作《舞蹈》。
現代主義美術最有影響的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他作為立體主義的創始人,以《亞威農的少女》一畫完全顛覆了過去具象寫實的傳統手法,
。《格爾尼卡》壁畫,
此畫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

⑵ 80年代初的法國,雅克·路易·大衛特創作具有什麼意義的作品

80年代初的法國,正值大革命的醞釀時期,大衛特與雅各賓黨人交往甚密。開始藉助描繪神話傳說中英雄題材和相應的藝術風格,來創作具有革命鼓動意義的作品。此朗的《乞食的貝里塞爾》最為有名。

⑶ 分析新古典主義畫家大衛特的藝術作品

雅克·路易斯·達維特(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傑出畫家,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
也是一位重要的美術教育家,他在拿破崙時代曾教育出一批優秀的美術家,在他死後成為法國繪畫的傑出人才 ,並使法國取代義大利成為歐洲美術運動的中心。其中最為突出的畫家有安格爾、格羅、席拉爾等。
雅各賓黨執政期間,達維特成為共和政府的文化與教育委員。他以充沛的感情創作了《網球場宣誓》、《馬拉之死》、 《列弗列蒂埃》、《少年巴拉》等一系列謳歌法國大革命的優秀作品。雅各賓黨失敗後,他一度消沉,直到拿破崙執政,他又成為拿破崙的首席畫師, 以古典主義的宏大形式創作了《皇帝的加冕禮》、 《皇後的加冕禮 》、《 拿破崙騎馬像》等歌頌拿破崙的作品,極受恩寵。1816年,拿破崙失敗後,達維特流亡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作有《薩平的婦女們》、 《疲倦的戰神馬爾斯》等,流露出對於斗爭的厭倦。
1748年達維特出身於巴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最初的繪畫老師是他的親戚,著名的羅可可畫家布歇(Boucher Francois,1703-1770)。
1758年父親去逝,由其叔父和建築師德麥戎撫養。
1766年和皇家繪畫雕刻學院歷史畫家維恩學畫。
1774年從皇家美術院畢業後獲羅馬大獎,赴義大利游學,深受義大利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美術影響。
1780年達維特返回巴黎。
1784年再次去羅馬並創作了歷史畫「荷拉斯兄弟的之誓」。
1793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達維特加入了資產階級左翼的雅各賓黨,並被推舉為國民議會主席。達維特因雅各賓黨兩次入獄。同年,雅各賓黨的領導人馬拉被刺,達維特懷著悲憤的激情創作了「馬拉之死」。
1794年7月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了雅各賓黨專政,因達維特參加了雅各賓黨,他被羅列了17條罪狀而被捕入獄,險遭殺身之禍。
1799年成為拿破崙的首席宮廷畫師。同時期他還教出一批優秀的畫家,如: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等。
1814年3月拿破崙失敗。
1816年達維特作為一個弒君犯而被迫僑居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1825年客死異鄉,享年77歲。
擁戴拿破崙的藝術家中,最有名的藝術家,就是大衛。大衛把拿破崙想成是法國大革命的繼承人與混亂的終結者,對他非常崇拜,同意做拿破崙的宮廷畫師。他畫了一系列肖像畫和歷史畫,精雕細琢,有驚人的效果,把我們帶到了拿破崙時代的歷史與生活中。
因為拿破崙不耐久坐,所以畫家得掌握另一種畫英雄的筆法。大衛說:「並不是非得精確的勾勒輪廓或畫出臉上的小疙瘩就表示畫的像,應當是要畫出其氣質、其精神……。」
大衛的修辭藝術是思想的、沉靜端莊感的,他期望透過繪畫感動,教育、促進、引導德行。除此以外,他還是愛國主義的,因此他參與政治,其藝術高峰也是其政治參與高峰。
隨著拿破崙失敗,傳奇革命活動結束,歐洲回到復辟保守時代,大衛對革命激情的改革幻想也隨之破滅,這時他寧可流亡國外。但遠離法國與革命戰場,他失去了他的藝術靈感與動能,畫作都不佳,1825 年過世。
大衛還是一位重要的美術教育家,他在拿破崙時代曾教育出一批優秀的美術家,在他死後成為法國繪畫的傑出人才 ,並使法國取代義大利成為歐洲美術運動的中心。其中最為突出的畫家有安格爾、格羅、席拉爾等。
【主要作品】
《馬拉之死》
《巴利斯和海倫的愛》
《被維納斯解除武器的馬爾斯》
《荷拉斯兄第的宣誓》
《馬拉之死》
《描繪美女康貝士貝的阿貝勒士》
《拿破崙加冕式》
《薩賓女人》
《蘇格拉底之死》
【評價】
達維特不僅是一個卓越的歷史畫家同時也是一個具有巨大才能的肖像畫家在大革命的年代中,他畫了大批肖像畫尤其是九十年代的肖像畫更具有勇敢、朴實、力量、真實和生氣勃勃等特色,他的肖像畫中的主人公,以其冷靜沉著的姿態和雍容的氣度而有別於同時代的英國肖像畫。他能夠深刻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和社會地位。他的肖像畫始終是結構嚴謹、找不到任何不確定的復雜和矛盾的東西,這些特點與在暴風雨般的革命年代中所形成的關於人的品質的新觀念是互相適應的。《馬拉之死》既是一幅歷史畫又是肖像畫是不朽名作。馬拉是一位物理學家、醫葯博士,法國大革命是成為職業革命家,他是雅各賓黨的領導人之一,他在1793年7月13日在家中浴盆中被與反對雅各賓黨的吉倫特黨有勾結的女保皇分子夏洛特.科爾黛刺殺身亡馬拉的死激起了法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和抗議,也深深震驚了達維特,他真實的刻畫了馬拉之死的真相,畫風極為寫實,局部刻畫也很詳實。這是一副沉浸於深刻的悲劇情感中的、結構簡潔而嚴謹的作品,達維特成功的把人物肖像描繪、歷史的精確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劇性結合起來。

⑷ 雅克·路易·大衛特一生有哪些著名作品

1783年,雅克·路易·大衛特再次去羅馬。在羅馬期間他完成了178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向他邀訂的《荷加斯兄弟的宣誓》。《馬拉之死》大衛特法國在1789年—1794年的大革命年代裡,大衛特投身於這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斗爭。他的藝術發生了巨變。他不再像大革命前那樣用古羅馬的亡靈來為行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服務,而是直接用藝術作品來反映革命的英雄人物和革命中的重大事件。《網球場宣誓》、《馬拉之死》,《巴拉之死》等著名油畫作品是他一生中最為精彩的作品。

⑸ 法國雕塑家大衛·丹熱的代表作有哪些

作為一位肖像雕塑家,丹熱認為一座雕像的外表可以反映出人物的靈魂,每一座肖像都是天才的紀念碑。他的代表性的肖像作品有表現爭取希臘自由的《女英雄瑪爾可·波查里斯雕像》(1827)、具有希臘風格的《雨果胸像》,巴黎聖賢祠三角牆浮雕《祖國,伴隨自由和歷史而產生的祖國,賜予自己的偉大兒女萬古長春》(1837)則表現了一群法國人從祖國手中接受花環。

⑹ 誰有大衛的資料

大衛·科波菲爾原名大衛·科特金,1956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一個俄羅斯移民的家庭,他從小就對魔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這個性格內向,容易靦腆的人發現自己的智慧贏得同伴們的贊賞,他信心倍增。12歲時,大衛已經能夠熟練地進行魔術表演,可以與職業魔術師媲美。不久他參加了全美魔術家協會,成為這個世界著名魔術組織中最年輕的成員。1972年,年僅16歲的大衛便開始在紐約大學為藝術系的大學生講授魔術課程。

1974年,大衛從新澤西州的麥森特高中畢業後,進入福特哈姆大學學習,這時芝加哥《魔術人》輕歌劇劇組邀請他領銜主演這部新型歌舞魔術劇。大衛中輟了短短三個星期的大學生活,全力投入了《魔術人》的創作。他不僅設計創作了劇中所需要的全部魔術,而且創造了載歌載舞表演魔術的風格,使這部音樂喜劇別具一格,成為芝加哥歷史上連續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喜劇。《魔術人》演出結束之後,大衛回到了紐約,他在進一步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和發展自己的魔術風格,成為從他的同行中脫穎而出的魔術明星。在大衛20歲的時候,應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總裁弗富德·西爾弗曼的邀請,擔當起ABC廣播電視公司一個新的集錦式電視特別節目的主持人,這個節目命名為《ABC的魔術》,由大衛和來自ABC電視網的其他十四位明星聯合演出,這個新穎的受到了各界歡迎,成為該公司收看率很高的節目。從此把大衛·科波菲爾非同凡響的魔術表演介紹給了美國各地觀眾。之後,大衛與哥倫比亞廣播電視公司合作,拍攝《大衛·科波菲爾的魔術世界》系列專題節目,他高超的魔術技巧使成千上萬的電視觀眾目瞪口呆。

他的靈感來自哪裡?用大衛·科波菲爾自己的話說,靈感「不僅來自於其他的魔術師前輩」,而且還受到一些娛樂界人士的影響,譬如搖滾樂隊或視覺藝術家。大衛說:「我曾經想成為一名歌曲作者,而且我崇拜那些歌曲創作者,因為他們可以把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創作成歌曲,在用歌曲打動聽眾的同時,他們也可以宣洩自我。我一直都想創作一首能夠流芳百世的搖滾歌曲,但是現在,我創作的是魔術「故事」,我希望靠它們來打動觀眾。我能夠通過自己現在創作的東西來表白自己。」

大衛·科波菲爾堪稱古往今來最偉大的魔術大師,30多年來,他一次次超越人們的想像力,將一件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為現實。憑著卓越的成就,大衛19次獲得美國電視藝術艾美獎,其演出票房和收入連《獅子王》、《貓》和《歌劇院的幽靈》等經典節目也望塵莫及,他的大型表演《夢想與夢魘》至今還保持著百老匯的票房紀錄。

1968年,12歲的大衛·科波菲爾在魔術界嶄露頭角,成為美國魔術師協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會員。

1972年,年僅16歲的大衛在紐約大學教授《魔術藝術》課程。

1974年,大衛在音樂劇《魔術人》中出演主角,並開始創造自己的魔術。

1977年,大衛展開電視節目生涯,並使「大衛·科波菲爾」這個名字逐漸家喻戶曉。

1979年,大衛在電影《恐怖列車》中扮演角色,展露了他的表演才能。

1980年,大衛成為有史以來被美國魔術藝術學會授予「年度魔術師」稱號的最年輕藝術家。

1981年,大衛在眾目睽睽之下讓一架7噸重的噴氣式飛機消失。同年,美國藝術家聯合協會向他頒發了「年度娛樂明星」大獎。

1982年,大衛開創了以魔術治療疾病、提高身體靈敏度的「魔術計劃」。

1983年,當著眾多現場觀眾及5000萬電視觀眾,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在大衛的魔杖下突然無影無蹤。

1984年,大衛成為首位與舉世聞名的拉斯維加斯CEASAR宮簽定長期演藝合約的魔術家。

1985年,大衛當選為「全美十大傑出人物」。

1986年,大衛穿越「萬夫莫開」的萬里長城,大衛和組員是第一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製作美國電視特別節目的美國製作群。

1987年,大衛從防範森嚴的美國阿爾卡特拉聯邦監獄逃脫,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逃出此監獄的人。

1988年,大衛代表美國在漢城奧運會上致辭。

1989年,大衛從一座正在爆破的大樓里順利脫身。

1991年,大衛使一輛長85呎、70噸的東方快車瞬間消失。

1992年,大衛創造經典魔術「飛翔」,成為第一個不藉助繩索和攝像技巧而飛翔的魔術師,同時,該節目還被評論界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項魔術表演。

1993年,在電視特別節目《激情之火》中,大衛脫出捆綁在身上正在燃燒的繩索,從幾十米的高處逃離。然後,他當著一位著名曲棍球明星的面,撕毀並復原了一張價值100萬美元的收藏卡。

1995年,大衛成為唯一一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獲得一顆閃亮之星的當代魔術家。

1996年,大衛名為《夢想與夢魘》的大型表演打破了百老匯的票房紀錄。

2000年,大衛被評為世紀FISM魔術家,並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世紀傳奇」。

2001年,他又神通廣大地准確預測了德國國家彩票的中獎號碼……

2002年,大衛來到中國在廣州、上海、北京三地演出,在國內掀起前所未有的魔術熱潮。

大衛·布萊恩是美國近幾年來快速躥紅的年輕魔術師。起初,大衛是以街頭魔術贏得喝彩。他走到街頭直接跟觀眾互動,而且每個魔術都非常令人驚訝。撲克牌、讀心術.....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甚至整個人飄起來~~

但他不甘於僅是一名街頭魔術師,他經常向人類的極限挑戰,做出一些驚世駭俗之舉。
1999年,在曼哈頓他把自己密封在一個透明棺材裡度過了7天7夜,沒有食物,只喝少量的水。
2000年,他又進行了另一項打破世界紀錄的表演:在紐約時報廣場大庭廣眾下,上身赤裸地自困兩塊8英尺高的大冰塊拼合而成的「冰棺材」里呆了整整61個小時。
2002年5月在位於紐約曼哈頓區的布萊恩特公園完成了他魔術生涯中的一次精彩演出,他爬上了一根近10層樓高、但直徑卻剛好夠站一個人的圓柱,在上面不吃不喝不睡,呆了兩天兩夜,然後縱身跳下圓柱,平安地落在一大堆的紙箱子上面。
2003年9月5日,布萊恩再次向人類的生存極限發出挑戰,把自己放在一隻2.1米高、2.1米長0.9米寬的透明箱里,並用起重機吊起來,懸掛於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倫敦塔橋上方12.5米的高空,大衛布萊恩在裡面不吃任何食物生活44天,只靠兩條管子分別送水和排尿。

⑺ 雅克·路易·大衛的主要著作

《拿破崙一世及皇後加冕典禮》
這是畫家對拿破崙一世及皇後加冕禮儀式的忠實記錄。身著華麗服飾的拿破崙已戴上王冠,正把小王冠給皇後帶上,教皇心緒不寧地默認了這一情景。整個畫面氣勢十分庄嚴,人物多達百人,每個人物形象都按身份進行精神描繪,構圖宏大,場面壯觀,是達維德空前的巨幅製作。它充分發揮了畫家的素描造型與色彩寫生才能,不僅人物、服飾、環境的質感逼真,富麗堂皇,而且整體構思統一完整,在嚴謹性上達到了新古典主義繪畫的最高境界。
《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
《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再現了1794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拿破崙率領4萬大軍,登上險峻的阿爾卑斯山,為爭取時間抄近道越過聖伯納隘道,進入義大利的情景。拿破崙軍隊進入義大利後,給那裡的奧地利干涉軍隊出其不意的打擊,用一個月時間結束戰爭。跨越阿爾卑斯的壯舉,堪與公元前3世紀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大敗羅馬軍隊以及公元8世紀查理曼大帝征戰義大利的戰績相媲美。
《馬拉之死》
19世紀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所畫的《馬拉之死》,是肖像畫中的另一種典型代表。畫家用寫實的手法再現了當時的情形:馬拉倒在浴缸里,鮮血正在從傷口中流出;帶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兇手已經逃離現場。畫家將畫中的主角設計在一個情節和場景之中,豐富了肖像畫的表現內容,增強了它的感染力。據說大衛在馬拉被刺死的兩個小時後就趕到了現場,並被眼前的慘狀所震驚,於是他決定用畫筆來記錄這悲壯的歷史場面。
《蘇格拉底之死》
1789年,雅克·路易·大衛為鼓舞革命者為信仰和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創作了《蘇格拉底之死》。這幅作品描繪了哲學家蘇格拉底死時的情景。被囚於獄中的蘇格拉底,被判刑後飲鴆自殺,在這驚心動魄的瞬間,蘇格拉底鎮靜自若,左手高舉,表明信仰不變!周圍哀慟的人們增添了畫面的悲劇性。新古典主義的手法,使畫面獲得了凝重、剛毅、冷峻的藝術效果。
《荷拉斯兄弟之誓》
這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1784年給大衛的訂件。他接到任務後去羅馬創作了這幅畫。1785年在沙龍展出。由於大衛的政治觀點和路易十六的專制權格格不入,這幅畫的主題思想和法國王室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馳。《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作為新古典主義畫派的代表作品,不僅是達維特的成名之作,而且對於法國美術史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作於1784年,正值法國大革命的前夕。它的主題是宣揚英雄主義和剛毅果敢精神,個人感情要服從國家利益。畫面正是表現三個兄弟在出發前向寶劍宣誓「不勝利歸來,就戰死疆場」的場面,老荷拉斯位於畫面的正中,他手上的刀劍是這場宣誓激情的焦點。右角是三勇士的母親、妻兒和姐妹,母親擔心出征凶多吉少而心痛如割,妻子摟著孩子泣不成聲,最右側的一個姊妹,由於她是作戰對方的未婚妻,心亂如麻,因為不論勝負,她都將失去自己的親人。婦女的哭泣與三個勇士的激昂氣概,形成鮮明的對照。為了祖國,必須犧牲個人和家庭的幸福,在這悲壯的戲劇場面上得到了充分的揭示。由於作者以朴實無華的寫實風格、精確嚴謹的構圖和英雄式雄渾的筆調進行了描繪,畫家運用了多側面揭示主題的手法,使悲壯的戲劇性場面,具有無比的豐富性。所以這幅畫後來成為繪畫藝術的典範。

⑻ 法國浪漫主義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簡介:

雅克·路易·大衛出生於巴黎的一個五金商家庭,10歲時父親過世,由皇家磚瓦匠的叔父撫養,酷愛繪畫的大衛在親友幫助下被送到布歇那裡學畫,布歇發現大衛的氣質與自己的羅可可風格不一致,就將他轉到皇家美術院教授維恩門下。

大衛並不是天才,他個性沉默寡言,喜歡思考,不太合群,缺少典雅,使人感到少年老成,他以驚人的毅力和勤奮刻苦精神,認真地學習過普桑、布歇、格勒茲和卡拉瓦喬。

23歲的大衛第一次參加羅馬獎考試,考題是智慧女神雅典娜與戰神馬爾斯的戰斗,藝術風格基本上是模仿羅可可風格,但是人物形象情緒激烈、步伐沉重,因此畫面很不協調而落選,直到27歲大衛歷經3次失敗後才獲得羅馬獎赴羅馬留學。他在羅馬學習期間為古代希臘羅馬藝術遺跡所感動,產生了研究和學習的濃厚興趣,他下決心暫時不搞藝術創作,專心鑽研希臘羅馬雕刻,認真畫了4年的素描,32歲時曾帶著一幅素描稿《帕脫克盧斯的葬儀》回巴黎沙龍展出。在接受古代藝術影響的同時,大衛在思想政治上也受到古羅馬共和政體的潛移默化,滋生了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政治熱情。後來他竭力想借用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樣式,傳達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思想感情。

大衛最初的創作都是從古希臘羅馬的傳說和藝術中尋求美的源泉和理想,把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藝術樣式視為審美的最高標准。他曾說過,古代是當代畫家的學校,它是當代畫家藝術創造取之不盡的源泉。後來由於接觸到一些反封建的革命黨人,如雅各賓黨的領導人羅伯斯庇爾等,他在政治思想和藝術觀念上產生了一些變化,創作了一些富有時代精神的作品。從這時起大衛就勇敢地站在時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藝術為反封建斗爭服務,逐漸走進現實主義潮流。他說過:「藝術必須幫助全體民眾的幸福與教化,藝術必須向廣大民眾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氣」。從此,大衛把藝術作為反封建的戰鬥武器使用,作為戰士登上了畫壇和政壇。他在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是《賀拉斯兄弟宣誓》。

如果說羅可可藝術是路易十五時代為適應快要上斷頭台的沒落貴族階級的空虛心靈的需要,那大衛的藝術是直接為資產階級大革命服務的。大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斷探索藝術創作,突破了古典主義的因襲陳規,比啟蒙思潮下的寫實主義更進一步地描繪了時代的革命斗爭現實,他借歷史題材揭示如何建立和鞏固新的社會制度與新的社會風尚的革命思想。當大革命的風暴到來時,大衛不僅僅是畫家,他還作為社會活動家、革命家積極投身於革命斗爭。他被選為國民議會的議員,成為革命領袖羅伯斯庇爾的戰友,並以國民教育委員的身份從事大量的革命藝術活動。他公開倡導藝術必須為政治斗爭服務,他說:「藝術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為了幫助某一個政治概念的勝利而存在」。

在大革命中,大衛根據國民議會的建議創作了一些具有鮮明革命時代特徵的肖像畫,其中最傑出的是《馬拉之死》。

1794年是大衛藝術生涯中最光輝的年月,他的藝術充滿了時代革命氣息,具有鮮明的政治思想傾向性,並將古典主義的藝術形式和現實的時代生活相結合,成為一位革命藝術家。但是隨著「熱月黨」政變,雅各賓黨政權被推翻,大衛被捕入獄,出獄後看到國家發生的變化令他觸目驚心。革命的理想破滅了,整個社會陷於黑暗恐怖的深淵,這使大衛心灰意冷,又無能為力。從此在創作上他放棄了現實的題材,又沉浸在對古代社會的嚮往之中,再也沒有畫過富有革命激情的作品。他在那黑暗的歲月里停止了一切社會活動,情緒非常消沉,藝術生命也面臨枯竭。這時的畫家期望和平,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了《薩賓婦女》。

我們從大衛的經歷和藝術生涯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一個藝術家只有投身於時代的變革,才能創造出震撼人心的優秀作品,一旦脫離時代和人民大眾,藝術生命也就枯萎了。大衛給後輩的藝術家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他曾說過一些激勵人心的話,至今對我們藝術創造仍有教育意義,他說:「繪畫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構成畫家。」他還說:「拿調色板的不一定是畫家,拿調色板的手必須服從頭腦」。這些都成為畫家的箴言。

當拿破崙奪取政權建立帝制以後,大衛又為拿破崙服務,成為帝國的首席畫家,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很多反映拿破崙的英雄業績和形象的作品。1816年拿破崙被推翻,波旁王朝復辟,將曾對處死路易十六投贊成票的大衛驅逐,他被迫遷居比利時布魯塞爾,最終客死異國。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年表:

雅克·路易斯·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傑出畫家,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

1748年 大衛出身於巴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最初的繪畫老師是他的親戚,著名的羅可可畫家布歇(Boucher Francois,1703-1770)。

1758年 父親去逝,由其叔父和建築師德麥戎撫養。

1766年 和皇家繪畫雕刻學院歷史畫家維恩學畫。

1774年 從皇家美術院畢業後獲羅馬大獎,赴義大利游學,深受義大利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美術影響。

1780年 返回巴黎。

1784年 再次去羅馬並創作了歷史畫「荷拉斯兄弟的之誓」。

1793年 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大衛加入了資產階級左翼的雅各賓黨,並被推舉為國民議會主席。大衛因雅各賓黨兩次入獄。同年,雅各賓黨的領導人馬拉被刺,大衛懷著悲憤的激情創作了「馬拉之死」。

1794年7月 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了雅各賓黨專政,因大衛參加了雅各賓黨,他被羅列了17條罪狀而被捕入獄,險遭殺身之禍。

1799年 成為拿破崙的首席宮廷畫師。同時期他還教出一批優秀的畫家,如: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等。

1814年3月 拿破崙失敗。

1816年 大衛作為一個弒君犯而被迫僑居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1825年 客死異鄉,享年77歲。

⑼ 雅克·路易·大衛的作品都有哪些

《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1784),《馬拉之死》(1793)《蘇格拉底之死》《拿破崙越過聖貝納山》、《維納斯與被三美神解除武裝的馬爾斯>《拿破崙加冕式》《乞食者貝里塞赫》《布津蒂斯》<薩賓女人>等.

⑽ 大衛特為新古典主義美術做出了什麼貢獻

大衛特——新古典主義美術的領袖

雅克·路易·大衛特(1748年—1825年)是法國美術史上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作為18—19世紀之交的法國畫家,他的生活與創作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有著直接的聯系。

大衛特於1748年出生於巴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少年時代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766年,經由他的親戚,也是當時最著名的羅可可大師介紹,拜皇家美術學院的院士維恩為師。他具有熱烈的氣質。不滿意美術學院的保守氣氛,經過努力,得到了去羅馬留學的獎學金。

大衛特的古典主義美術形成於羅馬。就是說,義大利之行是大衛特藝術風格形成的關鍵。在羅馬他對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義大利的五年時間里,大衛特的藝術風格基本上形成了。

80年代初的法國,正值大革命的醞釀時期,大衛特與雅各賓黨人交往甚密。開始藉助描繪神話傳說中英雄題材和相應的藝術風格,來創作具有革命鼓動意義的作品。此朗的《乞食的貝里塞爾》最為有名。

1783年,大衛特再次去羅馬。在羅馬期間他完成了178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向他邀訂的《荷加斯兄弟的宣誓》。

《馬拉之死》大衛特法國在1789年—1794年的大革命年代裡,大衛特投身於這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斗爭。他的藝術發生了巨變。他不再像大革命前那樣用古羅馬的亡靈來為行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服務,而是直接用藝術作品來反映革命的英雄人物和革命中的重大事件。《網球場宣誓》、《馬拉之死》,《巴拉之死》等著名油畫作品是他一生中最為精彩的作品。

1794年7月27日的熱月政變,使資產階級左派的雅各賓黨遭到了嚴酷的鎮壓,它的領袖羅伯撕庇爾也被送上了斷頭台;大衛特也兩次被捕入獄。大衛特作為一個資產階級革命藝術家的光榮經歷告一段落。為了免遭殺害,他放棄自己的信仰,開始了他藝術的轉向。1795年的《賣菜女》標志了這種轉向的開始。1799年二次出獄後創作的《薩賓婦女》表明了大衛特崇尚英雄主義革命精神的思想發生了巨大變化。

1799年的霧月18日,拿破崙稱帝。大衛特得到了重新振奮的機會。拿破崙很重視藝術,器重大衛特的藝術才能,並授予大衛特首席畫家的稱號。在拿破崙執政的10年裡,大衛特創作了不少歌頌拿破崙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拿破崙一世加冕式》。

1814年3月,拿破崙帝國滅亡。波旁王朝復辟,作為拿破崙的首席畫師大衛特又遭到了復辟王朝的迫害。1816年他流放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直到1824年去世前的十年時間里,他繼續創作了一些神話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但大都調子低沉。1824年創作的《被維納斯解除武裝的戰神馬爾斯》,預示了轟轟烈烈一生的藝術家生命的終結。1825年,他客死異鄉。

閱讀全文

與法國藝術家大衛創作的作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