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除了美國還有那些國家有第四代戰機
嚴格來講,真正擁有四代機的只有美國。像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隱形戰斗機F-22,只是價格較為昂貴,裝備的並不是很多,美國軍方現在更傾向於F-35。據說該型號戰機秉承了F-22的設計風格,其綜合戰力相當於F-22的85%左右,也屬於四代機的范疇。
俄羅斯的軍工也十分的發達,像蘇霍伊設計局的蘇-27、蘇-30、蘇-33都屬於重型戰斗機,戰斗性能十分優越,但顯然還沒達到四代機的標。雖然俄羅斯把其劃分為四代機,但對於國際上的通用標准還差上一個檔次,最多隻能算是准四代,比三代半的殲10強上一些而已。
至於哪些國家擁有四代機的研發能力,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國家:
1.美國(戰機都裝備部隊了,估計五代機也已經研發出來了)
2.俄羅斯(秉承了蘇聯的軍工理念和經驗,是未來幾年內最有可能設計出四代機的國家,底蘊深厚嘛!)
3.中國(網上曾廣泛流傳中國的殲14已經試飛成功,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曾大肆報導,不知是不是真的。但按照中國研發一代、裝備一代的原則,估計殲14的設計已經接近尾聲,畢竟殲10已經出口,殲14的裝備也指日可待!)
4.法國(陣風戰機前一段時間很是耀眼,作為法國下一代主力戰機,其戰斗性能不必多說,和殲10一樣屬於三代半戰機。估計他們現在也開始著手研發四代機,其成功還需要些時日)
5.歐盟(該組織研發的台風戰機比起法國陣風來也不遑多讓,和陣風號稱歐洲雙星,其性能也十分優越,屬於出口大戶)
其他國家雖說也有研製戰機的能力,但離四代機尚早。
Ⅱ 歐美國家把戰斗機劃分為四代,請寫出戰斗機的劃分標准、主要代表機型
第一代:第一批實用的超音速戰斗機,最高速度在M1.3左右,即跨音速,代表機型為美國F-100、F4D等;(機械操作系統)
第二代:追求高空高速為主,基本上都屬於截擊機或者戰斗轟炸機,最高速度在M2左右,電子設備比第一代機有質的飛躍,普遍以導彈取代機炮成為主要武器。代表機型為美國F-4、法國幻影3、英國閃電、瑞典薩伯37等;(液壓操作系統)
第三代:側重跨音速中低空機動性的制空戰斗機,電子設備導彈武器進一步完善,代表機型為空軍F-14、F-15、法國幻影2000等;(電傳操作系統)
第四代:以隱身、超機動、超音速巡航、高維護性為特點,代表機型F-22。本來F-35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但普遍都把它劃入第四代。(數字電傳操作系統)
Ⅲ 各國的第四代戰機
目前公認的都是按照西方的叫法分代:在服役的:美國F22
F35!
俄羅斯T50!
S47金雕屬於三代到四代的過渡型
不是四代機
也沒有大規模生產和裝備!美國還有幾種四代機機型
競爭不過F22
所以下馬了
比如YF23..!
Ⅳ 世界所有列裝的典型三代戰機 四代戰機 五代戰機都哪些
對戰斗機的分代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俄羅斯將本國的戰斗機分為5代,也有把世界戰斗機分為6代來研究的。但是,目前較普遍的分法是將世界戰斗機分為4代。
第一代戰斗機的機載設備和武裝系統比較簡單,最大平飛速度小(不等作超音速飛行),升限,加速度性和爬升率也不高。第一代戰斗機的代表型有:蘇聯的米格-15、米格-17,美國F-84、F-86等。
第二代戰斗機再航空界,一般把五六十年代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稱為第二代戰斗機,最大特點是突破了「音障」,飛的更高也非的更快。但它們的缺點也很明顯:一是亞音速機動性不好,甚至還比不上第一代戰斗機;二是起降滑跑距離長(多數都抄過1000米)三是體積小,載油系統低,航程和外掛能力明顯不足;四是機載設備比較簡單,全天後能力有限。
世界公認的第一架超音速戰斗機是美國的F-100「超佩刀」。蘇聯的第一種超音速戰斗機是米格-19。這一代戰斗機還有:美國的F-4、F-104、F-111,蘇聯的蘇-15、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27等。
第三代戰斗機這一代戰斗機普遍採用了復合材料,鋁鋰合金,翼身融合體,大推重比的渦扇發動機,適合機動空戰的機翼,具有下視能力的脈沖多普勒雷達,平視顯示器,綜合機載電子系統和火空系統,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頭盔瞄準具等。盡管這些戰斗機在最大M數(即馬赫,飛行速度與音速之比)和生限方面沒有什麼提高,但他們的水平起降和垂直機動性,加速性,最大過載,作戰半徑,遠距離探測能力,全向攻擊能力,電子對抗能力等均有了大幅度提高。由於突出了機動性和全天侯能力,更加適應瞬息萬變的空戰環境,攻防能力明顯改善,生存率大大提高。
在第三代戰斗機的發展過程中,機載武器的性能取得了空前的進步。超視距發射使用的空對空導彈改善了抗地面雜波干擾的性能和靈敏度,具備了上射和下射力。它們一般都能兼顧對地攻擊任務,可攜帶各種激光制導,電視制導,紅外製導,被動無線電制導的導彈或炸彈。第三代戰斗機的主要機型有:美國的F-14、F-15、F-16、F/A-18,蘇聯的蘇-27系列、米格-29,法國的幻影2000和作研製的「狂風等。
第四代戰斗機的發展起點很高,標准高,從各國第四代戰斗機方案看,它們普遍採用了先進的啟動外形(如鴨嘴式布局,隱身外形等):強度大,重量輕的鋁合金,鈦合金和復合材料:紅外和雷達吸波塗料;推重比高達10(即每千克自身重量可產生10千克的推力)左右的渦扇發動機;探測距離遠,功能全,抗干擾能力強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或相控陣雷達;全許可權三餘度或四餘度數字式電傳操作系統;綜合飛行/火力/推力控制系統;綜合防禦電子對抗系統;「玻璃座艙」(即用平顯供更多的信息);高精度綜合導航系統;故障診斷及警告系統燈等等。有些國家的第四代戰斗機還採用了推力矢量噴口,半埋式掛架或全埋式武器艙,頭盔瞄準具,話音控制系統,紅外/激光/微光綜合探測系統等等。
第四代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發現和識別目標,並對多個目標進行跟蹤和實施超視距攻擊。為了保護自己,這些戰斗機除了配備性能良好的雷達警告,導彈來襲警告,自主式電子對抗設備外,多數機型採用了隱身或半隱身能力。
由於座艙的自動化程度高,能適和為飛行員提供各種信息和指令,飛行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再空戰中,作高機動動作時,可無顧慮地對飛機進行操作。
四代飛機再短距離起降,可靠性和維修性方面普遍比第三代機有所改善。飛機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延長一倍,維修方面工時縮短20%以上,再次出動能力打為提高。有些第四代戰斗機還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及發動機不開加力,飛機就可以M數1.2-1.6的速度巡航相當長的時間),這是的三代所完全不具備的。據稱,超音速巡航對戰斗機的突防和超視距空戰是非常有益的。第四代戰斗機的主要機型有:美國的F-22,俄羅斯的米格-39等。
Ⅳ 法國有研製第四代戰斗機嗎
目前來說法國沒有公布所謂的四代戰機,但是不排除正在研製,截至目前出來的四代機就是美國的F22,美國同英國,義大利,荷蘭,加拿大,土耳其,澳大利亞,挪威,丹麥,以色列 新加坡聯合研製的F35,中國成飛的J20,中國沈飛的J31,俄羅斯和印度聯合研製的T50。
Ⅵ 法國的戰斗機都有哪些型號性能如何國際地位又怎麼樣
法國二戰後的裝備噴氣式戰斗機都是由「達索」公司研製的。
代表型號有「幻影」三系列、「幻影」F1系列、「幻影」2000系列、「陣風」系列。「軍旗」系列艦載機。
其中「幻影」3型,「幻影」2000型,「陣風」型都是在同期同類戰斗機中性能上數一數二的優秀型號。氣動外形優秀,盤旋性能出色,綜合機動性能非常好。
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三角翼戰斗機都普遍具有同期同類戰斗機的先進水平,在世界戰斗機舞台上處於中上等地位,並都有良好的銷售業績(陣風戰斗機最近贏得了印度126架的大訂單)。
Ⅶ 第四代戰機有哪些
按俄羅斯的代數劃分的話,俄制四代機相當於西方北約的三代機,俄制五代機相當於西方北約的四代機。四代有美國的F-14雄貓,F-15A/B鷹,F-16A/B戰隼,F-18A/B大黃蜂,F117夜鷹;俄羅斯的米格25狐蝠,米格29支點,米格31捕狐犬,蘇27側衛,蘇30側衛改,蘇32海蛇,蘇33海側衛;法國的幻影2000系列,超幻影4000,幻影F-1;國際合作(英、德、意)美洲虎;瑞典saab-37雷;日本F-1,F-2;以色列幼獅。四代半有美國的F-15E/D/F/K等型號,其中K型出口韓國,F-16C/D
block52,F-18E/F超級大黃蜂;俄羅斯的米格35,蘇34,蘇35超側衛,蘇37;法國陣風M系列;國際合作歐洲EF-2000(英、德、意、西聯合研製,英國稱台風);瑞典JAS-39鷹獅。五代機有美國的F-22猛禽,F-35雷電;俄羅斯的蘇47金雕,米格1.44,S-54。
Ⅷ 哪些國家擁有四代戰機 哪些國家擁有四代戰機的研發能力
嚴格來講,真正擁有四代機的只有美國。像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隱形戰斗機F-22,只是價格較為昂貴,裝備的並不是很多,美國軍方現在更傾向於F-35。據說該型號戰機秉承了F-22的設計風格,其綜合戰力相當於F-22的85%左右,也屬於四代機的范疇。
俄羅斯的軍工也十分的發達,像蘇霍伊設計局的蘇-27、蘇-30、蘇-33都屬於重型戰斗機,戰斗性能十分優越,但顯然還沒達到四代機的標。雖然俄羅斯把其劃分為四代機,但對於國際上的通用標准還差上一個檔次,最多隻能算是准四代,比三代半的殲10強上一些而已。
至於哪些國家擁有四代機的研發能力,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國家:
1.美國(戰機都裝備部隊了,估計五代機也已經研發出來了)
2.俄羅斯(秉承了蘇聯的軍工理念和經驗,是未來幾年內最有可能設計出四代機的國家,底蘊深厚嘛!)
3.中國(網上曾廣泛流傳中國的殲14已經試飛成功,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曾大肆報導,不知是不是真的。但按照中國研發一代、裝備一代的原則,估計殲14的設計已經接近尾聲,畢竟殲10已經出口,殲14的裝備也指日可待!)
4.法國(陣風戰機前一段時間很是耀眼,作為法國下一代主力戰機,其戰斗性能不必多說,和殲10一樣屬於三代半戰機。估計他們現在也開始著手研發四代機,其成功還需要些時日)
5.歐盟(該組織研發的台風戰機比起法國陣風來也不遑多讓,和陣風號稱歐洲雙星,其性能也十分優越,屬於出口大戶)
其他國家雖說也有研製戰機的能力,但離四代機尚早。
Ⅸ 法國的陣風戰斗機是跟殲10同一個檔次的還是跟殲11同一個檔次的
陣風跟殲10同檔飛機,都是輕型戰斗機。而殲11則是重型戰斗機。法國下 馬的幻影4000大約跟殲11是同檔次飛機。不過殲10在中國定位屬於空中優勢戰斗機,主要職責就是對空作戰,因為中國海戰有殲15、舔地皮有殲16、飛豹和蘇30、遠距離攔截有殲11;而陣風在法國屬於多用途戰斗機,屬於空地一天、空海一體、核常一體。分析如下:
殲10B是我國首款三代半戰機,由於設計凍結時間較早,殲10B裝備的是國產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直到殲10C才裝備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在探測、跟蹤以及多任務模式上得到質的飛躍。殲10B/C均可掛載霹靂10格鬥彈,其中殲10C還可以掛載霹靂15中遠程空空導彈,對空攔截距離大幅增強。同時殲10B/C還具備先進的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可掛載國產精確制導彈葯,具備優良的多用途能力。
兩者布局也各有特點。「陣風」採用了近距耦合的鴨翼,亞音速性能突出,機動性較好,不過超音速能力很差;殲10B/C鴨翼則同時滿足亞音速與超音速的需求。並且殲10B/C採用了DSI進氣道,優化了亞音速與跨音速的氣動效率。雖然受限於發動機的限制導致殲10B/C整機的推重比略低,不過憑借優異的氣動布局,氣動性能完全不亞於「陣風」。
早期批次的「陣風」裝備了RBE-2型PESA,直到2012年後才裝備了AESA。然而受限於「陣風」狹小的機頭直徑,即使裝備AESA後依然無法發揮「流星」沖壓型空空導彈的全部射擊包線,對空能力受到極大制約。
總而言之,殲10B/C憑借著更加先進的國產空空導彈、雷達與機動性,空優能力完全超過「陣風」;不過殲10B/C的掛架數量要比「陣風」少,在對地掛載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要弱於「陣風」(具體原因上面已經說了)。
Ⅹ 四代機的4s是指什麼
1、隱身( Stealth)
2、超音速巡航( Supersonic)
3、超視距攻擊( Superior-sensor )
4、超機動( Super-agility)。
吸收第三代戰斗機設計與使用上的經驗,加上諸多空中沖突與演習顯示出來的問題和需求,融合之後成為冷戰結束前後最主要的角色,使用第四代航空發動機。
美國過去劃歸這類戰機為「第三代戰機」,而俄羅斯則將其劃歸為「第四代戰機」,但美國2009年後調整戰機代別標准,美俄代別標准已相同,所以以上就是唯一的國際第四代戰斗機標准。
代表機型:
美國第四代戰斗機機型:F15E、F18、JAS-39戰斗機。
瑞典第四代戰斗機機型:鷹獅NG戰機。
法國第四代戰斗機機型:陣風戰斗機、幻影2000。
英、德、意和西班牙第四代戰斗機機型:台風戰斗機。
俄羅斯第四代戰斗機機型:米格-35、蘇30SM戰機、蘇33、蘇34、蘇35。
中國第四代戰斗機機型:殲-10B、殲-11B、殲-15、殲-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