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時,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有哪些國家
法西斯:德國,芬蘭,義大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 盟主:德國
反法西斯:美國,蘇聯,法國,英國,中國(歐洲所有國,除德國,芬蘭,義大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東南亞和南亞所有國家 盟主:美國,蘇聯
2. 到1943年初,歐洲主要的反法西斯聯盟成員國有哪些
到1942年的時候,反法西斯同盟國就已經有了26個,到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加入同盟的共達52個國家。歐洲主要是英國、蘇聯,其他盟國包括法國、波蘭、希臘、挪威、荷蘭、比利時等。
3.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是什麼反法聯盟包括哪些國家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是法國同歐洲國家第一次反法聯盟戰爭期間法軍在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統率下在義大利北部對奧地利—撒丁軍隊的作戰行動。參加反法聯盟的有奧地利、英國、普魯士、俄國、撒丁、上下西西里王國等。
4. 到1943年初.歐洲主要的反法西斯聯盟成員國有哪些
1942年元旦,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發生變化,是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並為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主要國家:美國、英國、蘇聯、中華民國。——常識歷史篇。
5. 參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國家主要有哪些國家
參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國家主要有:美國、英國、蘇聯、中華民國。其他盟國包括:法國、波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南斯拉夫、衣索比亞(稱為衣索比亞)、希臘、挪威、土耳其、荷蘭、比利時等。
1942年元旦,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發生變化,是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並為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5)反法國聯盟有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1942年1月1日,由美、英、蘇、中四大國領銜,包括其餘的22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共同宣言》(其餘22國按國名的英文字母順序依次排列)。宣言規定:加盟諸國應盡其兵力與資源,以打擊共同之敵人,且不得與任何敵人單獨媾和。
《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的簽署,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面貌大為改觀,在這以前,德、意、日掌握著發動侵略戰爭的主動權,它們可以自由地選擇進攻的時間、地點,在軍事上、心理上佔有優勢。
《聯合國家共同宣言》則將全世界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匯集在一起,從而在人口、資源、生產能力和軍力等方面絕對地壓倒軸心國,徹底改變了雙方力量對比,掌握了戰爭主動權,為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4個領銜簽字國之一簽署了該宣言,更是開創了中國外交史的全新局面。
6. 「反法同盟」由哪些國家組成
1793年春天,普魯士、奧地利、英國、西班牙等國組成「反法同盟」,法軍在敵人的大舉進攻下,節節敗退。國內到處發生保王黨叛亂,革命形勢非常危急。5月31日,巴黎警鍾又一次敲響,人民舉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推翻了掌權的吉倫特派,把雅各賓派推上了領導崗位。雅各賓派的首領羅伯斯庇爾,面對國內外的危急形勢,採取了一系列果斷的措施,很快趕走了外國侵略者,平定了國內反革命叛亂,鞏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然而,成為執政黨以後的雅各賓派,不久內部就分裂了。三位傑出領袖中,丹東因為主張妥協和溫和的政策,被羅伯斯比爾下令處決了;馬拉則被吉倫特派的女特務所暗殺;惟一剩下的領袖就是羅伯斯庇爾。他成了雅各賓專政的靈魂與實際領導人,但卻日益感到了孤獨。
面對1793年夏天法國的危急局面,羅伯斯庇爾提出,必須用寶劍「鎮壓共和國的敵人」。他決定使用斷然措施,實行革命恐怖。在平定吉倫特派和王黨分子叛亂,嚴厲鎮壓反革命的同時,宣布全國總動員,號召男女老幼參加民族戰爭。為了解決土地問題,他還先後頒布了三個土地法令,摧毀封建土地所有制。結果,國內叛亂迅速平定,外國侵略者被逐出國土。但是馬上,國民公會中的各種反羅伯斯庇爾派別逐漸聯合起來,決定發動政變。處於孤立境地的羅伯斯庇爾已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於是有了開頭1794年7月27日的一幕,史稱「熱月政變」。
羅伯斯庇爾把一生的精力全部奉獻給了資產階級的革命事業。他為人作風正派,生活異常儉朴。他擔任國民公會主席,已經享有崇高威望的時候,仍住在巴黎的一個木匠的舊板房中,過著清廉的小資產階級生活,連他的敵人都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不可腐蝕的人」。他一心為公,很少顧及私人生活,一直到死,都未能同自己的戀人結婚,成為歷史名人中又一個終身未娶的典型。
亞歷山德拉•維多利亞生於1819年,父親是英王喬治三世的四子愛德華•肯特公爵。母親是德意志的科堡公國某大公的女兒,曾結過婚。維多利亞不滿周歲就失去了父親。小時候母親為她請來了漢諾威一位路德派教士的女兒路易絲•萊純任女教師,給她以啟蒙教育。維多利亞受到信奉新教的萊純極大影響,把她視為自己有生以來一最好的朋友。1837年6月,20日國王威廉四世亡故,維多利亞繼承王位。執政的內閣首相是58歲的輝格黨人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本來是在自由主義氣氛熏陶下長大,即位時又適逢輝格黨得勢,樂於同輝格黨人共事是很自然的。她在即位當天早上9點鍾單獨接見首相時,向他表示:「我早就有意留你和其餘的閣員總理政務。」維多利亞女王和首相不僅在公務上配合得很默契,而且建立了密切的私人關系。墨爾本是一個深諳世故的政客,維多利亞女王是一個尚不足20歲的女孩子。她沒有政治經驗,事事都把墨爾本當成靠山,對他無限欽佩、信賴,每天的活動完全以墨爾本為轉移。他每天把大批經內閣討論議定的公文拿來請她過目或簽發,維多利亞女王亦樂於從事這些程序性的公務活動。公務之餘,墨爾本就給維多利亞女王講授有關英國憲法、歷史以及英屬海外領地的各種知識。
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即位不久,議會舉行大選。選舉結果,輝格黨在議會里只得到348票對310票的微弱多數。墨爾本政府顯然好景不長了,但維多利亞女王當時尚未意識到局勢的嚴重性。1837年11月新議會開會前夕,維多利亞女王還特地率領車隊從白金漢宮前往市政廳,在倫敦市內舉行了一次車隊巡禮遊行,之後在市政廳舉行了盛大宴會,以示對新議會的祝賀。11月20日,新議會由維多利亞女王主持開幕。維多利亞女王親自發表演說,給議會以支持。但是內閣危機仍不可避免。墨爾本政府困難重重,於1839年5月向維多利亞女王提出辭職,迫於形勢,維多利亞女王不得不授命托利黨人羅伯特•比爾組閣。
維多利亞女王於1840年2月結婚,丈夫是她大舅父的兒子阿爾伯特親王,德國人。親王最初不視政事,1840年議會授予阿爾伯特在維多利亞女王發生不測時以攝政權,其政治地位隨之上升。1841年,阿爾伯特出面同比爾進行了幾次秘密談判,在女侍問題上達成了諒解,緩和了維多利亞同比爾之間的緊張關系。雖然如此,維多利亞女王並不甘心只作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很快地,在對外政策上又同內閣發生了新的沖突。1846年,輝格黨人約翰•羅素任內閣首相,帕麥斯頓出任外交大臣。維多利亞女王夫婦和帕麥斯頓在一系列對外關系問題上出現了矛盾。
7.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員國有哪些
究竟有多少國家參戰?
眾所周知,二戰對立雙方有兩個陣線:以德日意為代表的法西斯陣線;以美蘇英中為代表的反法西斯陣線。參加法西斯陣線的國家有: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七國,前三國是這一陣線的核心。參加反法西斯陣線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賓、阿比西尼亞、伊拉克、巴西、玻利維亞、伊朗、哥倫比亞、賴比瑞亞、法國、厄瓜多、秘魯、智利、巴拉圭、委內瑞拉、烏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黎巴嫩四十七國。
本文屬於『戰爭的藝術』所有
按照國際會議的協議,聯和國的創始會員國都是加入反法西斯陣線的國家和地區。丹麥、阿根廷、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蘇聯加盟共和國〕因為是聯和國的創始會員國,所以也成為反法西斯陣線的一員。此外,還有三個國家是宣了戰的:蒙古人民共和國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對日本宣戰、阿爾巴尼亞〔法西斯傀儡政府〕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七日對英國宣戰、暹羅〔今泰國〕的投降派政府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與日本簽訂攻守同盟,並於一九四二年一月對英、美宣戰。所以,共有先後六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十七億人口〔佔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8. 第一次反法聯盟結成的國家有哪些和目的是什麼
1793年1月,英、普、奧、荷蘭、撒丁、西班牙和那不勒斯等國,結成第一次反法聯盟,企圖以武力鎮壓法國革命,推翻共和國,恢復波旁王朝封建統治。
9. 第二次反法聯盟是哪些國家
1798年底,俄羅斯帝國、英國、奧地利、西班牙、土耳其、那不勒斯等國組成了第二次反法聯盟。策劃者和組織者是英國,軍事行動的支柱是俄國和奧國。
10. 二戰時期反法西斯聯盟的國家都有哪些
主要國家: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衣索比亞(台灣稱為衣索比亞)等
1942年元旦,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發生變化,是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並為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