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有多少華人
海外華人總人口:39,380,000人(2015年統計數據): 1. 印度尼西亞 7,566,200人 2. 泰國 7,153,240人 3. 馬來西亞 7,070,500人 4. 美國 3,376,031人 5. 新加坡 2,684,936人 6. 加拿大 1,612,173人 7. 秘魯 1,300,000人 8. 越南 1,263,570人 9. 菲律賓 1,146,250人 10. 緬甸 1,101,314人 11. 俄羅斯 998,000人 12. 澳大利亞 ~700,000人 13. 日本 519,561人 14. 柬埔寨 343,855人 15. 英國 296,623人 16. 法國 230,515人 17. 印度 189,470人 18. 寮國 185,765人 19. 巴西 151,649人 20. 紐西蘭 147,570人 21. 荷蘭 144,928人 22. 韓國 137,790人 23. 巴拿馬 +100,000人 24. 澳大利亞聖誕島 1,045人
Ⅱ 中國,美國,日本,英國,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這些國家各有多少人
中國13億人,美國2.3億人,日本1億人,英國8000萬,法國9000萬,澳大利亞1500萬人
Ⅲ 中國人在歐洲那個國家最多
目前在歐洲44個國家中,華人總數已超過100萬,其中法國的華人最多,有將近30萬,還不包括到歐洲旅遊的中國人。中華文化正以他們為載體,對歐洲的傳統文化產生著影響。如今的歐洲已不再是白人的天下,漫步街頭,你會發現來來往往的人潮中,有很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種,其中就有很多中國人。
Ⅳ 中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韓國、英國的人口各是多少
美國3億多點,俄羅斯1.41億,法國6544萬,中國13.4億,加拿大3380萬、日本1.28億、義大利6000萬、英國6100萬、德國8230萬、韓國5051萬。
Ⅳ 英國.法國.德國各是多少人口
英國:總人口:6058萬。法國: 6056萬。德國:8220萬。
人口(英文:Population)是一個內容復雜、綜合多種社會關系的社會實體,具有性別和年齡及自然構成,多種社會構成和社會關系、經濟構成和經濟關系。是一定數量個人的綜合,強調規模。
人口的出生、死亡、婚配,處於家庭關系、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及社會關系之中,一切社會活動、社會關系、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都同人口發展過程相關。
基本含義
人口按居住地可以劃分為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還可以按年齡、性別、職業、部門等構成劃分為不同的群體。
人口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是全部社會生產行為的基礎和主體。由於社會條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人口發展過程不同,人們對人口現象的認識和反映也不同,所以在每個社會都有與其相應的人口思想和理論。
Ⅵ 我是中國人,我媽媽我爸爸都是中國人,那我有百分之幾的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美國韓國的血統
那你得看你的祖輩了,祖輩如果都是中國人,那你就是個100%中國人
Ⅶ 英國。法國。北美大陸。古羅馬。希臘的政治制度
法蘭西共和國(République française),簡稱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安道爾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隔海相望。
法國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故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議案擁有否決權;法國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亦是《申根公約》的成員國。
法國最早的根源大約在10世紀,查理曼帝國分裂;根據843年《凡爾登條約》,東部的部分形成現下的德意志,中部是在後來逐漸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則逐漸成為現在的法蘭西。經歷過與英國交戰足足116年的百年戰爭後,在15世紀末,法國逐漸地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制和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直到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才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並開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法蘭西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法語: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這三個詞就是從法國大革命中來的。而且在1792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直到1804年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或稱拿破崙帝國),結束了短暫的共和國歲月。
其後,法國於1848年因在國民議會的另一次革命和推翻帝制的背景底下,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並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擔任總統,直至1852年的帝制恢復。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再次恢復共和制度(創立第三共和),並一度於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間建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的專政政權:巴黎公社,但隨即被推翻。然後法國民眾在普魯士軍隊撤走後,又再次恢復了第三共和。經歷了一戰和二戰,第三共和終於到1940年被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所滅。在二戰中,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建立流亡政府,稱為「自由法國」,與「納粹德國」的附庸「維希政權」抗衡;抗戰其間,再改名為「戰鬥法國」。
戰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由戴高樂將軍開始。雖然法蘭西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但是法蘭西在這兩次戰爭中的財富、人力等等均損失慘重。第四共和一直維持到1958年阿爾及利亞戰爭爆發,戴高樂將軍宣布結束舊憲法,推行新憲法,並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即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五共和建立時,汲取了前幾次議會民主制度失敗的教訓,因此開始創立並執行半總統半議會民主制(雙首長制),維持到現時法國的政體,並未改變。而最近幾年法國和德國的密切合作成為歐洲經濟一體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動力,例如在1999年歐元的流通就是一例。今天,法國站在歐洲國家尋求在更多領域進行更密切合作的最前端。
請參見:法國戰爭史、法國大革命、巴黎公社、一戰時的法國和二戰時的法國
[編輯] 政治
主條目:法國政治、法國黨派、法國政府和法國政府內閣
第五共和國(即現在的法國)的憲法於1958年9月28日由法國民眾全體公民投票通過。1958年10月4日制訂的憲法決定了第五共和國的國家政體運作方式。此後憲法經歷多次修訂。它大大增強了行政機關與議會的關系。
共和國總統:國家元首由普選、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2000年9月24日法國全民公決之後確立總統任期5年制);並由法國總統任命總理,和根據法國憲法第8條,總理的提名來任命政府其他成員。總統主持內閣會議,頒布法律;總統亦是三軍統帥。另外,根據憲法第16條,在面臨重大危機時,總統擁有採取非常措施的權力,例如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或啟動全國動員令等等。根據憲法第20和21條,在總理的領導下,政府決定並主管國家的政策;領導政府的運作,保證法律的實施;政府向議會負責。
尼古拉·薩科齊是現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即現在的法國)的第六任總統,他於2007年5月16日正式就任;弗朗索瓦·菲永則於2007年5月17日被尼古拉·薩科齊任命為現任的政府總理。
國民議會(法語:Assemblée nationale)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總共有577名議員,每名議員代表單一的選區。議會成員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法國總統有權解散國民議會。
參議院(法語:Sénat)總共有321名參議員,參議員由一個選舉機構選舉產生,任期9年;而且每3年更換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在2004年9月以後,參議員的任期縮短為6年;並且在2010年增加席次至346席。參議院的立法職能受到限制;當兩個議會意見不同時,國家議會擁有最後裁決權。政府對議會的議事日程有很大的影響力。
法國有26個大區(行政區的一種,本土有22個)(法語:Régions administratives),這些行政區再進一步分割成100個省(本土有96個)(法語:Départements;中文翻譯:區份、省、縣)。這些區份都主要被按字母順序編號,這些號碼被用於郵遞區號或車輛牌照。省由專區(法語:arrondissement)組成,每個專區被分為幾個鄉(法語:canton),每個鄉包括幾個市鎮(法語:commune);而市鎮是法國最小的行政區劃單位
[編輯] 海外區份及殖民地
主條目:法國海外區份和法蘭西殖民地
在海外的區份是法國的前殖民地,這些地區在法國享受著與歐洲國家相似的待遇。他們可以被認為是法國的一部分,或歐盟的一部分。 法國的海外屬地包含:
4個海外省份(départements d』outre-mer, DOM):瓜德羅普(Guadeloupe),馬提尼克(Martinique),蓋亞那(Guyane),留尼汪島(La Réunion)。
5個海外領地(collectivité d』outre-mer):法屬玻利尼西亞(987)(Polynésie française),沃里斯伏塔那群島(986)(Wallis et Futuna),馬約特(976)(Mayotte),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975)(Saint-Pierre et Miquelon),法屬南極領地(Les 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çaises)。
1個特殊行政單位(Statut spécifique):新喀里多尼亞(La Nouvelle Calédonie)。
法國地理面積551,695平方公里,法國地勢復雜,西部和北部地區為濱海平原,法國在此瀕臨英吉利海峽、北海和大西洋。南部地區有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部是阿爾卑斯山地,中南部還有中央高原。主要的河流有盧瓦爾河、羅訥河、加龍河和塞納河等。
巴黎的塞納河左岸涵蓋了塞納河畔一個整體的扇形區域。在巴黎市區內如果你乘船由塞納河順流而下,船首左側所展現的就是巴黎左岸的風光。塞納左岸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見證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創建初期的歷史遺跡。
法國經濟結合了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經濟以及政府幹預。政府在各個行業的主要版塊依然有重要影響;在鐵路、電力、航空和電訊企業,政府還擁有主要的控制權。從1990年代初開始,法國政府就一直在逐漸放寬對這些版塊的控管,並正在緩慢地釋出在法國電信、法國航空以及保險、金融、國防企業的控股份額。除此之外,肥沃的田土、先進的技術以及政府的補助使法國成為西歐領先的農業生產的國家
1999年1月1日,法國和其他11個歐洲國家共同參與使用歐元,並在2002年初正式開始使用歐元硬幣和紙幣,完全取代之前的法郎。歐元與法郎之間的匯率固定為1998年12月31日的比價,即1歐元兌換6.55957法郎。
根據2006年1月1日法國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法國約有人口63,587,700,若不包括海外領地和海外地區(簡稱:DOM、TOM)則為61,044,684人 。另外法國大概有60萬華人,主要以溫州人和(中南半島/印度支那)印支華人為主。
法國官方語言為法語;然而,最近法國政府開始鼓勵學校和政府機構使用一些地方語言,例如:巴斯克語、布列塔尼語、阿爾薩斯語(屬德語)、弗拉芒語(屬荷蘭語)、科西嘉語,朗格多克語, 普羅旺斯語 等;一些學校開始教授當地方言,但是法語依然是全國官方語言。阿爾薩斯人英語正在成為法國第二語言。[來源請求]布列塔尼人中的一些農村居民以布列塔尼語為口語。科西嘉人日常生活中亦常用當地的兩種方言:一種與義大利托斯卡方言相近,另一種與撒丁島北部方言相近。
法國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基督教
天主教:有教徒4500多萬。全國分17個教省,90個教區。
基督新教:比較大的派別有長老宗和信義宗。
東正教∶有教徒約53萬人。其中約30萬在巴黎。另外,法國有亞美尼亞正教徒約18萬人。
伊斯蘭教∶是法國的第二大宗教。有伊斯蘭教徒約200萬人,其中75萬人集中在巴黎。
猶太教∶有教徒54萬人,主要分布在巴黎。
法國文化富有多元性,13世紀以來法國都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法國文化具有濃厚的哥德式和天主教式融合的風格。現代法國文化則因為經歷了許多挫折,例如英法百年戰爭、法國王朝中央集權制專政時代、法國大革命、巴黎公社、普法戰爭、兩次世界大戰等等,這一切都對法國文化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和蹂躪踐踏,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不斷涌現和產生出新的文化融合來,造就出今天的法蘭西文化;然而,這自然就與古代古典的法蘭克文化相對地顯得曲折離奇和大相徑庭了。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法國在遠久的歷史中,就一直夾雜著古羅馬古典的文化氣息和以前被認為「蠻族」的法蘭克、哥特人和高盧人的文化特色;這一點在後來頻臨羅馬帝國滅亡的3世紀到4世紀彰顯得更為鮮明;法蘭克地區的蠻族群越境進入古羅馬在現今法國的疆界中進行軍事政治和文化習俗等等領域上的入侵,再加上基督教得到在羅馬帝國的合法地位(311年頒布羅馬皇帝《米蘭法令》)甚至國教地位(392年成立羅馬基督天主教會,或稱梵蒂岡教會);種種原因為這一文化糅合的色彩進一步推進羅馬帝國法蘭克地區行省而產生出嶄新的「法蘭西文化」提供了客觀、有利和大勢所趨的條件;文化糅合這一點不僅能從當時4世紀羅馬帝國法蘭克行省的市鎮和村莊生活中看到——古羅馬式的建築與新興蠻族風味的基督教堂興起、蠻族生活方式進入羅馬人體系中等等;甚至連羅馬帝國官方的軍隊管理形式也受到了法蘭克文化客觀上的「入侵」——法蘭克、斯拉夫和德意志人的大量移民改變了羅馬軍團在軍營裡面的管理和訓練形式。種種客觀的歷史跡象綜合起來,法蘭克與古羅馬的文化是相糅合而產生出嶄新的中世紀文化,法蘭西文化又在中世紀主流文化中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古羅馬文化與法蘭西文化平等地相輔相成:法蘭西受到古羅馬文化渲染而演成文化同化或是進步,而古羅馬又從法蘭克的大量移民中領會到了蠻族訓練軍隊和管理民眾的方式甚至是他們的文化特徵,從而鞏固羅馬帝國對人民的統治。
Ⅷ 世界各國有多少華人
截止2019年6月,海外華人總數55,000,000人。
海外華人主要生活於當地為相對多數民族的新加坡及在當地為相對少數民族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越南。這些地區的海外華人主要是在十六到十九世紀福建省與廣東省,以及後來的海南省。而從十世紀到十五世紀的移民主要是前往馬六甲與東南亞。
(8)法國和英國分別有多少華人擴展閱讀:
華人分布情況:
泰國成為海外華人聚集最多的國家。就連泰國王室也跟中國頗有淵源,比如前一陣因為泰國老國王去世,詩琳通公主因為能說流利中文,也被科普了一番。泰國王室也尊重華人文化,每年農歷新年要到華人聚居區拜年等。
海外華人有70%聚居在東南亞國家,約佔3500-4000萬人,主要分布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緬甸、越南、菲律賓、柬埔寨。近鄰韓國、日本的華人數量分別有80萬和67萬。
西方英語國家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也都有上榜。美國華人人數接近380萬,加拿大也接近150萬。作為傳統移民國家,由於制度比較完善,美加澳新依然吸引著源源不斷的中國新移民前往。英國也有46萬華人聚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人 (已經加入或者取得外國國籍的華裔)
Ⅸ 大概有多少中國人在法國
法國:
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
22個大區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爾涅、布爾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區、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岱、巴黎大區、朗克多克-魯西翁、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地區、皮卡爾迪、布瓦圖-夏朗德、普洛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貝斯。
4個海外省是: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汪。
4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
2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法國的主要 外來人口有: 第一:英國人, 第二:日爾曼人, 第三:斯拉夫人.
組成法國人.
華人遷移 法國最早可追述到 19世紀後期 當時有一小部分在外留學廣東人 福建人 就曾移居法國
高潮在 第一次 世界大戰 -中國向同盟國 派遣 將近20萬勞工以及軍隊 加入一戰.
很多活下來的人 一部分遺留在了法國. 加之第二次 世界大戰以後 不斷的有 華人遷移現象
估計 現在歐洲國家中 華人最多的是 俄羅斯 將近100萬多華人華僑. 法國 將近有40萬華人 華僑 主要分布在巴黎 和里昂地區.一些法國大城市中. 華人以廣東人.福建人.浙江人.為主. 華人在法國主要經營 餐飲業 皮革 鞋 紡織品的出售業. 在巴黎有好幾條華人街.
Ⅹ 美國,西班牙,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這幾個國家各多少人口
美國現在大約3億多,西班牙大約4600多萬,英國大約6100多萬,法國大約6500多萬,德國大約8200多萬。人口統計每年都會發生變化,各個國家也是,這些數據只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