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書法比賽該用什麼紙,寫什麼比較好
當然是宣紙,買好一點的熟宣,不洇墨的。一般可以選取常見的古詩詞來寫。
『貳』 一般書法家參加國展使用的宣紙是什麼,像那種一張紙有幾種不同的顏色的
記住一定要買生宣,參加比賽前還要反復熟悉一下紙性,把握好筆頭墨汁分量與滲化效果間的關系,掌握滲化規律。另外有個小秘密:當筆頭水分太多,滲化快要超出自己需要的范圍時,立刻用事先准備好的另一張宣紙(可用練過筆的廢宣紙)鋪上去,再用手掌在這張紙背上反復摩擦,將多餘的水分吸干,可快速停止滲化。
『叄』 國展書法中行草書用哪種紙寫效果較好呢
我也喜歡書法,我也建議如果只是臨摹,而且不是很會寫的那總用熟宣。
如果是創作或者是要裱起來的話,用夾宣的效果會比較好,也可以用帶撒金的宣紙,裱起來會更好看。
『肆』 寫書法用什麼宣紙好
只要不讓墨水「暈染」的紙張,即可用來練習書法。
宣紙分為「生宣」和「熟宣」。練習書法最好用生宣,可增加字的力度,使字可豐滿起來。一般懸掛在牆上的書法作品都是用生宣寫成。如果寫小楷的時候,可用熟宣。讓字體更清秀典雅。
宣紙: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漢族傳統造紙工藝之一。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府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2002年涇縣被國家確定為宣紙原產地域。
『伍』 書法用什麼宣紙好
宣紙品類繁多,從配料來說,可分為棉料、凈皮、特凈皮三種;從厚薄分,又有單宣、夾宣、二層貢、三層貢等;從加工製作工藝又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化(生宣吸水性強;熟宣是生宣加以明礬等加工而成,質硬而不吸水;半熟宣能夠吸水,但不像生宣那麼易於滲化)。
書法用紙還有毛邊紙,竹簾紙,白關紙,七都紙,六吉宣紙,虎皮宣紙,臘箋,泥金箋,高麗箋等。
使用要點:
練習寫小字用毛邊紙,大字用淺黃色七都紙,書寫屏聯肚宣紙及冷金箋。
初學寫字用吸墨的毛面粗紙,練習日久,遇到純細光澤之紙,自然格外覺 得易寫。
摹帖宜用油光紙,取其紙薄透明,容易鉤摹。
臨帖宜用田字格、九宮格、回宮格紙,取其易於布置結構。
硬紙用軟筆,軟紙用硬筆,此即「弱者強之,強者弱之」剛柔相濟的中道要訣。
選紙方法:
宣紙選擇以吸水性較好,又與筆墨配合為原則。切忌用光滑的紙,即不滲墨,又不駐筆,更寫不出力量來。
『陸』 宣紙分幾類書法用什麼宣紙好
按加工方法分類:
宣紙分為一般可分為宣紙原紙和加工紙
宣紙原紙:宣紙在經過最後一道「烘焙」的工藝之後,紙性(好壞及墨色效果)基本已經確定了,這種「後續沒有再進行影響紙性」的成品紙,即為宣紙原紙。
加工紙,在原紙的基礎上對紙進行改變紙面性質、外觀視覺效果等再加工的紙統稱——不包括「僅作尺寸大小的裁剪」,具體如:印刷、過礬、打磨。。。
按紙面洇墨程度分類:
宣紙分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以之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達到水走墨流之藝術效果。寫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畫追求的便是這種「多變」的墨趣,落筆即定,水墨滲沁迅速,非熟練者不易掌握,也正是這種神奇的多變性,吸引了自古至今無數的名人巨匠在追求墨韻、變化的方面付諸了不懈的探索,至今未間斷……
熟宣是加工時用明礬等塗過,故紙質較生宣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於繪工筆畫而非水墨寫意畫。其缺點是久藏會出現「漏礬」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雲母箋、冷金、灑金、蠟生金花羅紋、桃紅虎皮等皆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紙。生宣則吸水力強。用淡墨水寫時,墨水容易滲入,化開。用濃墨水寫則相對容易。故創作書畫時,需要掌握好墨的濃淡程度,方可得心應手。
半熟宣也是從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兩者之間,「玉版宣」即屬此一類。
簡單區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觸紙面,水分立即散開的即為生宣、凝聚基本無變化的,即為熟宣,散開的速度較慢的為半熟宣(亦稱煮錘宣)。
按原料分類:
可分為棉料、凈皮、特凈三大類;一般來說,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紙,較薄、較輕;凈皮是指檀皮含量達到60%以上的;而特凈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達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紙張更能經受拉力,質量也越好;對應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紙,更能體現豐富的墨跡層次和更好的潤墨效果,越能經受筆力反復搓揉而紙面不會破。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書法用棉料宣紙的居多、畫畫用皮類紙居多的原因之一——並不是不能用凈皮、特凈皮紙寫字,而是棉料宣紙已經基本能夠滿足書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書法風格是需要在同一個地方用筆反復塗抹)。
按規格分類:
可分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多種;
按厚薄分類:
可分為扎花、綿連、單宣、重單、夾宣、二層、多層等;
按紙紋分類:
可分為單絲路、雙絲路、羅紋、龜紋、特製等;
書法和寫意畫用生宣,工筆畫用熟宣。
簡介: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漢族傳統造紙工藝之一,原產於安徽省宣城涇縣,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紙」。
涇縣附近地區也生產這種紙。 2009年9月30日,宣紙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宣紙起於唐代,歷代相沿。
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宣紙按加工方法分為原紙和加工紙。按紙張洇墨程度分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書法和寫意畫用生宣,工筆畫用熟宣。
『柒』 請問寫書法作品什麼紙比較好,是生宣嗎
書法用紙是根據作者所要寫的書法的風格不同,字的大小不同來決定的,如: 1.小楷要用熟宣紙,或者是半生半熟的宣紙,生宣紙化滲沒有一定功夫是很難掌握。 2.學習大字書法要用半生半熟的宣紙和生宣紙,用生宣紙書寫行書和草書較好,更能訓練自己用墨的方法,有化筆墨為煙雲的效果。 3.初學可先用毛邊紙練習,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創作效果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紙張。 宣紙從厚度上,可分為單宣,重單宣,夾宣,三層宣等,重單宣,夾宣,三層宣都是為增加紙的承受能力而增加了紙的厚度,重單宣比單宣厚一些,夾宜,三層宜則是用二層和三層的單宣紙合制而成,一般地說,生紙越薄,滲化力越強,墨暈味越足,但初學者使用較難控制。 宣紙昂貴,一般習字時多用毛邊紙,這種紙本來是用於印書的,但因為紙質好,有人買了書之後裁來練字,所以稱為毛邊紙,元書紙和毛邊紙近似,質地漸佳,頗具韌性,價格亦不甚貴,可以做為習字用。
『捌』 書法用什麼紙
毛筆書法用紙:
一、寫毛筆字的紙
書法作品一般都寫在宣紙上,因為宣紙最善於表現墨色的枯濕濃淡。但宣紙原料為檀樹皮,製作工藝復雜。古人有「片紙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之說,故宣紙價格昂貴。初學毛筆字一般用元書紙、毛邊紙等價格低廉的紙。
現在造紙工業非常發達,但銅版紙、道林紙等既光滑又白凈的紙不宜用來練字,因紙面過於光滑,寫的紙容易飄浮,練不出筆力來。在機制紙中,舊報紙比較粗糙,吸墨性能也還可以,初學毛筆字者完全可以廢物利用。
但在報紙上寫字墨跡不易洇出來,筆在紙上停留時間長短都無所謂,再寫宣紙就很不適應。因此,有了一定的基礎,還要經常在元書紙上練字,筆在元書紙上稍一停留,墨即向外洇出,要寫好會有一定的難度。宣紙性能比元書紙更敏感,滲透力更強,難度也更大。所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該拿元書紙來練,待練到一定時候,對元書紙性能已完全掌握時,再練宣紙,就容易多了。
二、宣紙的種類及性能
宣紙因安徽宣城生產書畫紙而得名,宣紙已成為中國書畫用紙的代名詞。現在生產宣紙的地方除了安徽外,還有四川的夾江宣、浙江的富陽宣和溫州的皮宣等。宣紙是用檀樹皮漚制的皮料和稻草漚制的草料,根據不同的比例配置而成。皮料佔40%的宣紙叫綿連,皮料佔60%的叫凈皮,特凈用的皮料更多,佔80%,皮料越多,紙質越佳,拉力越大,越能盛得住墨。綿連較薄,不易表現濕墨及枯筆,故較適宜寫楷書及小行草書,對初學者比較容易掌握。紙質厚的凈皮、特凈很能反映墨色的變化,枯濕濃淡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又能盛墨,故能寫大字,寫篆、隸、大行的草書。當然厚紙要比綿連難寫,但表現力強,書畫家都愛用。以上這些能使墨汁沁洇出來的宣紙統稱為生宣。
還一種宣紙叫熟宣,水墨在宣紙上洇化不出來,故適宜於寫小楷或畫工筆畫。書法家們因熟宣無法表現濕墨的變化,一般不用熟宣來進行書法創作。
在使用宣紙前,先要了解一下所用宣紙的性能。如果紙質好而且比較綿厚,墨汁中要兌以清水調勻後使用;如果紙質好而且比較綿厚,墨汁中要兌以清水調勻後使用;如果紙質較薄,墨汁中可少兌甚至不兌水使用。也可先用毛筆蘸些墨汁在所用宣紙紙角上點一下,看其墨汁洇出速度及大小范圍,如果洇的快、且范圍大,說明紙質薄,墨要濃一些,書寫速度要快一些;如果墨點洇出速度慢且范圍小,說明紙密質厚,墨可適當稀一些,書寫速度放慢些。有的宣紙紙質較差,墨跡會灰,要用濃墨書寫,不然,字會缺乏精神。
另外,宣紙的規格又以尺寸的大小分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一丈二……選購時要注意宣紙質量的優劣。好的宣紙表面光潔白勻,無雜質、黑斑和破損,用手摸時感到比較綿柔,對著日光照去,能看到一團團如棉絮般的雲團,「雲」越多說明檀樹皮越多,紙質愈佳。也可在紙角用舌頭舔一下,檢驗其洇化程度,如果一點不吸水,水仍浮在紙面上,說明是熟宣,如果水吸下去,並略有洇開,說明是生宣。
『玖』 毛筆書法一般用什麼紙,生宣熟宣還是夾宣呢
1、生宣:紙適合多數書法用紙。
2、熟宣紙適合小楷、扇面。
3、夾宣也稱為加宣、雙宣,是加厚的,適合寫大幅字,即榜書,尤其是六尺以上特大的榜書。
宣紙潤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強,不易變色。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寫字、作畫「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少蟲蛀,壽命長。宣紙自古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
(9)書法國展用什麼紙最好擴展閱讀:
1、宣紙簡介
宣紙,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特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宣紙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具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之特色,享有「千年壽紙」的美譽,被譽為「國寶」。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采飛揚,飛目生輝。
2002年8月,宣紙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2、歷史淵源
唐天寶年間,在全國各地運到京城長安的進貢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紙、筆」等貢品,這說明當時宣城郡已生產紙、筆。
宋元,曹氏一支輾轉遷徙到安徽涇縣小嶺後,開始了全面系統地以青檀皮為原料製作「宣紙」的歷程。
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由皇室監制的「宣紙」加工紙的出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宣紙 (文房四寶之一)
『拾』 初學書法益用毛邊紙、元書紙,這是為什麼呢
書法的主要工具被稱為文房四寶,分別是筆、墨、紙、硯,近年來書法用墨水的研究進步不小,練習和創作基本使用成品墨水,用硯台墨塊人工手磨墨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成品墨水的選擇也很多,我的感受是一得閣的總體濃稠一點,適合正書,紅星的清爽一些,適合行草。因為成品墨水的大量使用硯台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僅僅就是存放墨汁,和普通的小碗、碟子沒有多大差別。筆的選擇相對較多,也較復雜,以後有機會再與大家交流,不在這里贅述,主要說說書法用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