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各國預警機比較一下!
也就是有俄羅斯的A-50 美國的E-2C和E-3A 瑞典的Saab2000說得過去 A-50 機長:46.59米 翼展:50.5米 機高:14.76米 空重:75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90000千克 發動機:4台D-30KP渦扇發動機(4×117.6千牛) 實用升限:11000米 最大速度:800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760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6400千米 續航時間:4小時(無空中加油時) 乘員:5+10人 預警設備:Shmel-M系統,由三維坐標雷達、顯示和儲存系統以及數字通信系統組成;NPK-T控制/導航雷達 預警半徑:低空450千米,高空620千米 引導能力:同時跟蹤50個目標,指揮12架戰斗機作戰 A-50(西方命名:Mainstay「支柱」)空中預警機是以伊爾-76噴氣式運輸機為原型,再進行一系列改裝而成,是圖-126型預警機的後繼機。該機從70年代開始研製,1978年底完成原型機生產並首飛,1984年開始服役。改進型有A-50M和A-50U。 E-2 機長:17.54米 翼展:24.56米(折疊後8.94米) 機高:5.58米 重量 機重:18,09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23,850公斤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626公里/小時 升限:9,100米 實用升限:10000米 轉場航程:<3000公里 最大續航時間:〉6小時 E-2「鷹眼」是美國格魯門公司研製的艦載預警機,用於艦隊防空和空戰導引指揮,但也適用於執行陸基空中預警任務。1956年3月開始設計,其研製三架原型機,第一架於1960年10月21日首次試飛。E-2採用上單翼雙發動機懸臂式四立尾布局。在機身背部的支架上有直徑4.11米的雷達天線罩。E-2的上要型別有:A型,最初的生產型,1964年1月19日開始交付美國海軍使用,共生產56架;B型,在A型上改裝mod-Ax計算機並提高電子設備可靠性的改型,到1971年12月已將能用的51架A型全改為B型;C-2A,用於航空母艦上運輸機;E-2C,現正在生產的具有有限陸上下視能力的預警機,共生產原型機2架,於1971年1月20日首次飛行。E-2C共有定貨164架,除美國海軍外,以色定貨4架,日本13架,埃及11架,新加坡4架。到1990年初已交貨130架。以下情況適合於C型。 E-3 E-3預警機[E-3 Sentry (AWACS)]是美國波音公司根據美國空軍「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統」(英文縮寫AWACS——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計劃研製的全天候遠程空中預警和控制機,具有下視能力及在各種地形上空監視有人駕駛飛機和無人駕駛飛機的能力,別名E-3「望樓」。 AWACS計劃始於1962年,1970年選中波音公司的方案。1972年2月,兩架用波音707-320B型民航機改裝的EC-137D試驗機開始試飛,1975年,3架在波音707基礎上研製的E-3A原型機開始試飛,生產型於1977年3月開始交付使用。其它的E-3改進型還有B型(A型改進)、C型(適合歐洲作戰)、D型(英國型)、F型(法國型),除美國外還有沙特、英國、法國和北約等使用。 E-3可以同時處理600個目標,並引導對其中100個目標進行跟蹤控制,其雷達的有效探測半徑從324千米(對低空小目標)至667千米(對高空大目標)。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11架E-3飛機參與執行空中預警指揮任務,獲得了良好的作戰效果。 美國在90年代的後5年開始對E-3預警機進行改進, 即實施RSID和Block30/35方案。RSID方案是雷達系統改進計劃。經過改進,預警飛機可發現425公里以內的比戰斗機小得多的目標,且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都大大提高。Block30/35方案是給預警飛機加裝電子偵察系統AN/AYR-1、 空間導航系統NAVSTAR終端、聯合戰術信息分配系統終端等。此後,E-3A飛機將具備無源探測能力, 可瞬時全向搜索, 並在10秒鍾內識別100個輻射源。 尺寸數據: 翼展44.42米,機長46.61米,機高12.73米,機翼面積282平方米。雷達天線罩直徑9.1米,雷達天線罩厚度1.8米。 重量數據: 空重78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4755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853千米/小時,巡航速度M0.6(高度9140米),實用升限12200米,空中值勤時間6到11小時,空中加油後可達24小時 Saab2000 技術數據 外形尺寸 翼展24.76米 展弦比 11.0 機長27.03米 機高7.73米 機翼面積 55.70米2 機身最大直徑 2.31米 主輪距 8.23米 前主輪距 10.97米 螺旋槳直徑 3.81米 客艙門:高×寬 1.60米×0.69米 行李艙門:高×寬 1.30米×1.35米 內部尺寸 客艙(不包括駕駛艙,但包括盥洗室和廚房) 長度17.25米 最大寬度 2.16米 地板處寬度 1.70米 最大高度 1.83米 容積52.7米3 行李艙/貨艙容積 10.2米3 重量及載荷 使用空重 13500千克 最大商載(受重量限制時) 59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4165千克 最大停機坪重量 22135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 21500千克 最大零燃油重量 19400千克 最大翼載荷 3.87千牛/米2(395.0千克/米2) 最大功率載荷 3.55千克/千瓦 性能數據(估算值。除另有說明外,均在最大起飛重量和國際標准大氣時) 最大飛行馬赫數 M0.62 最大巡航速度 7620米高度 628公里/小時 9450米高度 653公里/小時 遠程巡航速度 9450米高度 556公里/小時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 11.78米/秒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單發) 3.05米/秒 爬升至6100米高度所需時間 10分 實用升限 9450米 實用升限(單發) 6220米 FAR第25部要求的起飛場長 海平面 1360米 1525米高度 1680米 FAR第25部要求的著陸場長 海平面 1250米 1525米高度 1340米 跑道LCN值 最大15 最小地面轉彎半徑 18.85米 航程(高度9450米,載50名旅客及行李,45分鍾飛行余油) 最大巡航速度時 2279公里 遠程巡航速度時 2557公里 SAAB 2000是瑞典薩伯-斯康尼亞公司研製的50座高速渦槳式支線客機。1988年秋季開始方案研究,在瑞士Crossair航空公司承諾正式訂購和意向訂購各25架飛機後於1988年12月項目上馬。1989年5月項目得到正式批准。1989年7月選定美國艾利遜公司GMA2100作為動力裝置。1990年 2月起開始製造原型機。1991年3月韋斯特蘭公司交付了後機身,7月伐米特公司交付了尾翼,8月西班牙航空製造公司和艾利遜公司分別交付了機翼和發動機。首架原型機於1991年12月14日出廠並於1992年3月26日首次飛行。用3架飛機進行為期14個月的取證飛行。原計劃於1993年9月交付使用。但由於在試飛中出現縱向不安定性問題,公司決定把機械式升降舵操縱系統改成助力式操縱系統。1994年4月取得了歐洲適航當局型號合格證。
❷ 法國生產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嗎
法國布生產預警機,它的預警機是進口的美國的E-2C預警機。
法國有能力研製生產,但不知何種原因,放棄了研製計劃
法國可以生產空中加油機,而且其技術和美俄一起領先世界各國
❸ 世界上那個國家的預警機最好
世界上那個國家的預警機最好?美國
美國於1965年最早開始研製預警機,也是擁有世界上最多種類,最新先進技術的預警機的國家。
預警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世界上近20個國家(地區)已經裝備和研製的預警機有十幾種,在役的約有300架。這些預警機約80%是美國研製生產的。同時,美國也是裝備空中預警機最多的國家,約佔全世界總數的55%。俄羅斯生產的預警機佔全世界總數的10%。以色列開始在機載相控陣雷達和電子系統方面占據重要地位。瑞典和巴西在輕型預警機領域呈現上升勢頭。
美國預警機有:
E-1預警機、E-2預警機、E-3預警機、E-4空中指揮機、E-8戰場聯合監視機、E-10預警機、波音E-767預警機、P-3AEW&C預警管制機、EC-130V預警管制機、波音737預警機、波音B-29預警機、道格拉斯AD-3W/4W/5W預警機、灣流G550預警機、EC-121預警機、EC-130心理戰飛機、西科斯基SH-3預警直升機、西科斯基CH-37預警直升機、N型空中預警飛艇等。
世界主要預警機:
1.美國E-2「鷹眼」預警機 世界上擴散范圍最廣、生產數量最多
E-2是目前世界上擴散范圍最廣、生產數量最多的預警機,由格魯曼公司研製,1956年開始設計,服役後即參加了越戰。
E-2已發展了多種型號,E-2C是目前的主力隊員,也是美國海軍唯一的現役預警機,最新型號E-2D「先進鷹眼」於2007年首飛。這些改型外形沒有多大變化,主要是雷達的升級和電子設備的改進。一架E-2C能同時跟蹤2000多個目標,並控制40多個空中截擊任務。
E-2參加過多次實戰,曾在貝卡谷地上空由以色列創造了現代空戰的奇跡。它雖然是一種艦載預警機,但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將它引進搬到陸地上使用,為美國掙了大把的銀子,中國的台灣地區也湊了這個熱鬧。
2. 美國E-3「望樓」預警機 可直接指揮戰斗機攻擊目標
嘗到E-2的好處後,美國決心發展機身空間更大的預警機,以安裝更多的設備來大幅提升預警機的性能,於是以波音707客機為基礎開發的E-3現身了。
E-3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裝備美國空軍,是一種大型遠程預警機,可有效監視空中及海上目標,並具備遠程目標攻擊指揮能力。它採用AN/APY-1型脈沖多普勒雷達,天線安裝在機背上6轉/分的圓盤式天線罩內。該機最大的特點是能與戰斗機的火控系統交聯,戰斗機可以不使用自身雷達,而由E-3直接指揮攻擊目標。
E-3也有幾個型號。E-3A是美國空軍的首批生產型。E-3B是A型的改進型,提高了目標處理能力和搜索艦艇的能力。C型與B型相同,但改裝了與歐洲通用的通信系統。D型和F型分別裝備英國和法國。
3. 俄羅斯A-50「中堅」預警機 實戰中定位炸死車臣匪首杜達耶夫
俄羅斯/蘇聯預警機的發展要滯後於美國,其A-50與E-3類似,也是一種大型預警機,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服役,以替換圖-126預警機。
它以伊爾-76大型運輸機為平台,安裝了包括脈沖多普勒雷達等設備在內的「熊蜂」大功率電子系統。由於電子技術水平落後於美國,A-50的探測距離和跟蹤目標數量要遜於E-3,但在有地面雜波干擾下識別目標的能力上要優於後者。
當然,針對不足,A-50也在不斷改進。它最露臉的一次實戰是在1996年通過截獲車臣匪首杜達耶夫的手機通信信號,從而確定其位置,引導蘇-25將其炸死。
4. 澳大利亞「楔尾」預警機 處理速度比E-2C高出十多倍
「楔尾」實非澳大利亞研製,只是澳軍方選中了波音公司研製的「楔尾」作為自己的預警機,並訂購了6架,土耳其也看中了它。「楔尾」以成熟的波音737為平台,上面整合了諾·格公司的多功能電掃描相控陣雷達,於2004年首飛。
其雷達天線布局很特殊:一塊天線像「背鰭」一樣垂直安裝在後機身上(兩側各掃描120°),另一塊像搭積木似的水平安裝在「背鰭」上部(縱向前後各掃描 60°),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天線陣,可360°掃描。它對戰斗機的下視探測距離370千米,可跟蹤300個目標。由於採用了最新技術,「楔尾」的信息處理速度比E-2C高出十多倍。
5. 以色列「費爾康」707預警機 世界上最先採用全固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
「費爾康」707在外形上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身背圓盤式的預警機,這是因為它採用了「環」式布局的EUM-2075全固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在載機波音707的機鼻、機尾和機身兩側安裝有天線陣列,可360°掃描,反應速度遠優於機械掃描。它也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這類雷達的預警機。
該機性能優越,可探測雷達截面積很小的目標,總體性能與E-3不相上下,但價格只有後者的1/3,所以一出世就引起了轟動,印度在2004年就訂購了三架。而對於中國軍迷來說,「費爾康」更是一度傳得沸沸揚揚,多種情感融於其中。
6. 以色列G550預警機 升級版的「費爾康」,號稱世界上最先進
G550實際上也採用「費爾康」空中預警系統,於2006年5月20日首飛,其雷達是升級版的EL/M-2075相控陣雷達,載機平台為「灣流」G550商務噴氣機,但做了較大改動。在機身前後和兩側裝有被稱為CAEW系統的雷達天線整流罩,並加裝了為雷達供電的兩台發電機和冷卻系統。該機滯空時間為10小時,最大速度592千米/小時,使用成本大大低於波音707。
7. 日本 E-767預警機 性能可能比E-3更先進
E-767是波音公司以波音767客機為平台專為日本研製的大型預警機。日本雖然未能如願買到E-3,但E-767卻是意外之喜。其機內容積是E-3的2倍,可以裝備更多的任務系統和設備。
E-767的雷達、航電系統和電子戰系統都是E-3所用設備的改進型,因而戰術技術性能明顯增強。E-767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22個小時,不加油航程比E-3要遠20%。
8. 瑞典「愛立眼」預警機 巴基斯坦訂購希望抗衡印度引進的「費爾康」
瑞典的軍工有相當實力,在預警機上也毫不示弱。其1985年開始研製的「愛立眼」雷達系統通過與不同平台的整合已形成一個系列,即「薩伯」340、EMB-145,以及「薩伯」340的出口型「薩伯」2000。它們的標志性特徵是機背上的「平衡木」式雷達天線,其雷達為PS-890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具有波束窄、精度高的特點,可探測和跟蹤多種目標。由於價格低廉,且維護和運行費用低,不僅瑞典空軍裝備了它,希臘、巴西等國也對它情有獨鍾。為抗衡印度自以色列引進的「費爾康」,巴基斯坦選中了「薩伯」2000。
9.英國「獵迷」預警機
英國最早研製出雷達,但在以雷達為主體的預警機研製上卻磕磕絆絆。英國自主研發的「獵迷」1980年首飛。其外形很獨特,在機頭和機尾有兩個大鼓包,裡面安裝的是共用一個發射機的連續波雷達天線,但在試驗過程中發現雷達工作極不可靠,無奈之下英國痛下決心,停止「獵迷」研發,轉購E-3。如果「獵迷」能夠服役,並能在馬島戰爭中上場,或許能讓當時因沒有預警機而被頻頻擊沉艦船的英國海軍保全一些臉面。但歷史不容假設。
10. 印度ASP預警機
印度於1985年l月開始「機載監視平台」(ASP)的研製工作,研製時雄心勃勃,性能要求遠遠優於美國的E-2C,甚至期望具有偵察衛星的功能。ASP以印度仿英的HS-748渦輪螺旋槳運輸機為平台,上面安裝其國產雷達等設備。在試驗取得初步成功後,該機1996年公開亮相。但在完成90%的試驗項目後的1999年,該機連同科學家和試飛員在試驗時機毀人亡,元氣大傷。
❹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掌握航母彈射起飛的國家,但是它為什麼願意把技術提供給法國
他們同屬北約國家,又是5大常任理事國,他們為了面對日益強大的俄羅斯在軍事上必須保持透明度。
❺ 盤點世界預警機一覽
E-2C「鷹眼」(美國)
這是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多的預警機,法國,日本,我國的台灣省等都以投入使用。
E-2C可以在9150米賭東道達到的高空全天候執行海軍的各項任務,並可以在550千米以上的距離上探測各種飛機。自動目標跟蹤和高速處理能力使每架E-2C能同時跟蹤2000多個目標,並控制40多個空中截擊任務。
E-2C是當前的標准生產型,E-2T以出口到台灣,「鷹眼」2000是最新的改進型號。
2004年10月,美國海軍E-2C進行空中加油實驗,使其角色定位從傳統的空中預警向空中指揮與控制平台轉變。
E-8「聯合之星」(美國)
與E-2和E-3進行空中預警不同,E-8主要負責對地面目標的警戒。該機採用波音707-320C客機的機體,在前起落架後面加裝7.32米長的相控陣雷達天線,罩在一個「獨木舟」形的整流罩內。具有多種工作模式的雷達可以 探測離前線150-175千米懂得靜止目標。該機甾145-12200米的高度巡航時,其雷達可以在8小時內覆蓋100萬平方米的范圍。目前懂得額生產型號為E-8C。
A-50「中堅」(俄國)
在伊爾-76運輸機的基礎上改裝,加裝了有下視能力的預警雷達,加長了前機身,並在機翼後的機身背部裝上了直徑9米的雷達天線罩。其雷達作用距離可達400-600千米,可探測和跟蹤地面和水面上低空飛行的飛機和導彈。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1984年正式服役。目前發展型有A-50U,A-50I,A-50M等三種型號.
E-3"望樓"
美國空軍開發的全天候遠程空中預警和控制飛機,以波音707-320B型民航客機為基礎,更換發動機,加裝旋轉天線罩與電子設備而成.機載設備以有下視能力的多普勒雷達為核心,通過機載計算機的控制把電子設備非系統結合起來.當在8850米的高度巡航時,有效探測半徑為370千米,可以同時處理600個目標.
E-3A是美國空軍的首批生產型和藹哦,E-3B是其改進型號,E-3C是美軍及北約專用型,E-3D是英國型,E-3F是法國型.
E-10A 美國正在開發一種預警機,計劃替換RC135,E-8和E-3.
該機以波音公司的767-400型增程商務機為基礎,機身較大,說明後端有空間承載多名感測器操作人員,信息處理人員及作戰管理人員.除了防禦巡航導彈和跟蹤水面目標外,空軍還希望作戰管理,指揮和控制系統的初始配置能支持如作戰識別,控制無人機(UAV)等任務,並在執行空勤任務時發揮重要作用.
E-10A的有效載荷包括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多平台雷達技術插入項目,可提供改進的地面目標指示器功能,以及用於跟蹤巡航導彈所需的能力.
薩伯2000型「百眼巨人」
裝備「愛立眼」雷達系統的預警機已形成一個系列,最突出的特點是機背上像背著一根平衡木,此為雙面側視相控陣天線。標志產品是百眼巨人S-100,即「薩伯」340預警機,還有EMB-145SA預警機等。「薩伯」2000是出口型,以「薩伯」2000客機為平台,性能更完善。具有360度全方位探測,跟蹤空中和海上目標的能力,可在370千米左右的距離內探測到非隱形戰斗機。
「獵迷」預警機
英國在獵迷MR.MKI的基礎上研製的預警機,與E-3等其它預警機的最大區別是不採用支架雜機身上的旋轉天線罩,而是採用裝在機頭和機尾的一對雷達天線,共用一部發射機,由波導開關控制交替接通,以完成360度全方位的目標搜索。以具有下視能力的多普勒雷達為核心來自雷達與其它電子設備的信息全部通過數據處理系統結合為一個整體。遲遲不能服役的主要技術問題事實雷達系統。
「鍥尾」預警指揮飛機
其機體採用波音737-700的機身以及較大的波音737-800的中段,機翼和起落架。首次採用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多功能相控陣(MESA)雷達。將它安裝在後機身上的背部結構中。其兩側各覆蓋120度范圍的MESA側陣安裝在背鰭中,而頭,尾各60度的覆蓋范圍由稱為「項帽」的縱向陣提供。「頂帽」被安裝在側陣背鰭上部的扁平雷達罩中,好像是側陣的帽子。這種雷達工作在L波段,可在350千米左右的半徑范圍內同時跟蹤飛機和艦艇,而且波束掃描的靈活性可把扇區的探測距離增大740千米以上。
E-767預警機
這種大型預警機的載體為波音-767,對高空的探測距離為780千米,內部所裝的預警設備基本上與美國空軍E-3預警機類似,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22小時。目前日本已裝備數架,這使它擁有了20架左右的預警機,數量僅次於美國。
「海王」MK7型預警直升機
它使用海王直升機的機體,但加裝了全新的任務系統以「水上搜索」2000型多普勒雷達為基礎,還綜合了敵我識別系統。能同時跟蹤250個左右的海面或空中目標。
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
它是世界上第一架採用固態相控陣雷達技術的實用預警機,載機是標準的波音-707。與傳統的預警機相比,它安裝了六個格板形相控陣雷達,可全方位偵測。雷達工作頻率為L波段以利於探測諸如巡航導彈,直升機,戰斗機及小型艦船等目標,其探測距離為對非隱形戰斗機,攻擊機370千米,對直升機180千米。可以同時處理100個目標。
卡-31預警直升機 該機由卡-27反潛直升機發展而成。裝備有E-801M機載雷達,可同時跟蹤20個目標。如果在三千米高度飛行,它可在110-115千米外識別非隱形戰機大小的空中目標,在200千米外發現水面艦艇。該雷達系統包括一個六米,一米寬的相控陣天線,重量約為200千克,每十秒旋轉一周。
HS748ASP預警機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以HS748飛機為基礎改裝的空中偵察,預警和控制試驗平台。其天線罩重約175千克,可以容納尺寸為3.6m*1.1m*0.2m的E/F波段平板陣列天線。1999年1月原型機墜毀。之後,印軍決定租借俄軍A-50。目前,又從以色列購買了「費爾康」預警機。
❻ 核動力航空母艦上一般有幾架戰斗機每架要多少錢一隻航母總共得花費多少錢
像華盛頓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核動力航空母艦典型代表),有F/A-18「大黃蜂」戰斗/攻擊機50~60架(單價3200萬美元),航母總造價約32億美元。
❼ 瑞典「愛立眼」預警機 是什麼
預警機,最早是指裝有機載監視雷達、用於探測低空飛行目標的特種軍用飛機。現代預警機除了裝備有先進的機載遠程監視雷達,通常還裝有電子偵察、敵我識別,以及通信、導航、指揮控制和電子/通信對抗等多種電子設備。它不但能及早發現和監視從各個空域入侵的空中和海面目標,還能對己方戰斗機和其它武器設備進行引導和控制;不但是空中雷達站,更是空中指揮所,在多次現代戰爭中發揮著無以替代的作用,證明了自身重大價值,成為各國重點開發研製的尖端武器裝備。目前,美國、以色列、俄羅斯、瑞典、英國和中國等國裝備了自行研製的預警機,日本、法國、印度、沙特、希臘、澳大利亞和巴基斯坦則不惜重金從他國購買預警機,現役預警機總數已逾300架,型號逾20種……從而也成為廣大軍事愛好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愛立眼」雷達系統由愛立信公司和薩伯公司共同發展為瑞典空軍提供一個「空中預警」(AEW)能力。瑞典愛立信集團微波系統公司於1985年開始研製「愛立眼」電掃描相控陣機載監視雷達,並成功研製出PS-890「愛立眼」電子掃描陣列(ESA)相控陣雷達。起初,雷達原型安裝在一架仙童·多尼爾公司Metro III型飛機上進行首飛。生產型選擇薩伯飛機公司的SAAB SF340支線客機為載機,1994年交付第一架飛機開始進行雷達整合工作,1994年7月進行了首飛試驗。1995年,被瑞典空軍指定為S100B並正式命名為「百眼巨人」。瑞典空軍共訂購六架,於1996年開始交付瑞典空軍。 愛立眼」系統是瑞典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遠距離、高性能機載早期預警和控制系統。不過,該系統仍是一種地面控制機載監視系統,探測到的雷達圖像需通過數據鏈傳送到地面指揮控制站,再進行處理分析,因此該系統不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員。通常情況下,該系統的多功能操作台有3名操作員,分別負責雷達、戰斗機控制和陸基聯合功能。整個「愛立眼」系統包括一套雙面側視有源相控陣雷達、綜合副監視雷達和敵我識別系統、一個全面的模塊化指揮控制系統、電子支援系統、通信和數據鏈系統。其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長8.6米,寬600毫米。天線罩長9.75米,寬780毫米,重約900公斤。罩內裝有192個固態T/B(發射/接收)模塊和大約4000個天線單元。「愛立眼」的相控陣雷達工作在北約E~F波段(美國S波段,頻率2~4吉赫茲),具有很強的抗電子干擾、雷達雜亂回波干擾能力以及低目標探測能力。據稱,在6000米的巡航高度,「愛立眼」系統最大探測距離為450公里,並可同時跟蹤300個目標,可發現330公里距離內戰斗機大小的目標和320公里距離內海上目標。愛立眼S100B預警機的主要規格數據 翼展 21.44 米機長 19.73 米機高 6.97 米全重 13,155 公斤最大的起飛和著陸重量12,930公斤發動機 2台通用電氣GE CT7-9 B 1870 軸馬力最高航速 530 公里/小時巡航速度 300公里/小時全部有效載荷最大航程1,300 公里持久性 5-7 小時實用升限 7,620 米巡邏高度 6-7,000 米最小起飛距離 1,290 米最小著陸距離1,035 米機組人員 二到六名
❽ E-3A「望樓」空中預警機的造價是多少
E-3的單價高達2.7億美元
E-3「望樓」是美國波音公司根據美國空軍「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統」計劃研製的全天候遠程空中預警機。最後以波音707客機為基礎研製三架原型機,1975年首次試飛,對生產型電子設備進行了飛行試驗。1977年3月,第一架生產型E-3交付使用。E-3的主要型別有:EC-137D,用波音707-320B改型的試驗機、其中一架在完成試驗後
尺寸數據 翼展4.42米,機長46.61米,機高12.6米,機翼面積282平方米,雷達天線罩直徑9.1米,雷達天線罩厚度1.8米。
重量數據 空重78000千克,最大起飛總重1470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853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2200米,執勤巡航速度M0.6,執勤續航時間6~8小時(離起飛機場970~1600公里)。
E-3機背上的雷達罩是E-3在外觀上與其他飛機相比最特別的地方。該雷達罩直徑9.1米,厚度1.8米,用兩個支柱支撐在離機身3.3米高處。內部安裝有雷達天線系統,這一雷達系統使E-3能夠提供對大氣層、地面、水面的雷達監視能力。對低空飛行目標,其探測距離達320千米以上,對中空、高空目標探測距離更遠。雷達系統上的敵我識別分系統具有下視能力,並能抗地面雜波干擾。而其他一些雷達在這種條件下無法去除干擾。E-3的單價高達2.7億美元,價格受昂貴的電子設備影響很大。 機艙內可載乘員17名。其中機組4人,系統操縱人員12名,值勤官1名。系統操作人員分別負責操作通信設備、計算機、雷達和9個多用途控制台。機載設備可分成搜索雷達、敵我識別器、數據處理、通信、導航與導引、數據顯示與控制等六個部分。雷達系統有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AN/APY-1型S波段脈沖多普勒雷達,可以根據不同的作戰條件把360度方位圓劃分成32個扇形區,分別在每個扇形區內選用恰當的工作方式組合。敵我識別系統在一次掃描中能詢問200個以上裝有應答器的空中、海上和陸上目標。
;A型,美國空軍首批生產型,1977年3月開始交付,共生產32架;B型,在A型的基礎上提高目標處理能力與海上艦艇搜索能力的改裝型,1984年7月,第一架E-3B交付使用,其於的A型由空軍自己用公司交付的改裝件改為B型;C型,與B型相同、但改裝適合歐洲使用的干擾通信系統。E-3共有定貨84架,其中美國空軍定貨34架,到1990年已全部交貨,此外向北約集團出口18架,向英國出口7架,向法國出口5架,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口5架,到1990年共交付68架。
❾ 中國有自己的預警機么造一個預警機多少錢世界上那些國家有造預警機的能力那些國家有預警機
有。這次國慶閱兵將亮相 空警2000 。這種預警機一直沒公布,這次國慶亮相算是官方公布吧。具體性能類似於以色列的費爾康預警機。
我給你搜集整理了以下資料,你看看吧。
中國空軍現在不僅裝備了國產大型預警機,而且還一下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型號。這除拉確實讓國人感到興奮以外,在網上還是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同見解。其實對於中國空軍取得這一革命性的成果。無論是有褒獎、還是批評、加上即使有些酸楚的無奈和不壞好意的刻意貶低,發生這些現象看來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中國在崛起,中國軍事力量的一天天壯大是任何人也不能阻擋的歷史潮流。通過這些表面現象也印證了偉人說過的這樣一句話:「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不過我們現在也確實有必要對中國空軍裝備的空警2000、運八大園盤、運八平衡木這三種空中指揮中心從飛行載體平台的性能、機載雷達和作戰系統、未來戰場的使用功能等三個方面進行一些分析和展望。
一載體飛行平台:
1、中國研製的空警2000預警機的機體由從俄羅斯引進的伊爾-76運輸機改裝而成,。A-50預警機以伊爾-76為平台,其翼展達到50.50米,機長46.59米,機高14.76米,機翼面積300平方米。空載83.5噸,最大起飛重量170噸。最大機內裝油84.6噸。 總的來說,A-50是一種粗糙的飛行機器。它使用了4台D-30KP渦輪風扇發動機,每台推力117.7千牛。其最大平飛速度為800公里/小時,飛行高度通常在10500米,起飛滑跑距離850米,著陸滑跑距離450米。載油量達到70000公斤,空中滯留時間6小時(不加油,最大重量起飛,距離基地1000公里的條件下),一次加油後可延長6小時左右,航程超過5500公里。在執行任務時,A-50通常長時間盤旋飛行在10000米的高空的巡邏軌道上,每次盤旋的軌道距圓心間的距離大約在100公里左右。在空中加油的時候,其飛行性能會變得極差。中國引進的伊爾-76的機艙也設計改成了全密閉式機艙,改善了機上乘員的工作環境,增加了如休息室、衛生間等設施。如果中國空軍是選擇的伊爾-76MD運輸機,則這種裝備4台Д-30КП航空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190噸,最大載重48噸,巡航速度每小時800千米,空降時速度每小時260千米,最遠航程7500千米(最大載重時4400千米),翼展50.5米,機長46.59米,高14.76米,乘員7人,配有導航雷達、氣象雷達及機載計算機等先進電子設備。那麼它的飛行巡航時間和最大飛行距離都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2、再來侃侃中國空軍另外兩種預警機的飛行平台-「運—8」飛機的性能
「運—8」最新改進型為載機平台,機身頂部安裝1具約為機身1/3長度的「平衡木」式相控陣預警雷達。為配合預警機的需要,運—8改進型採取了換裝發動機、機翼改整體油箱、新型環控系統、新型液壓系統等措施。新改型被稱為「運—8飛機改進改型史上改動量最大、難度最大的一項研製任務」
如果中國空軍是使用運八-X這種王牌運輸機作為兩型預警機的飛行平台,那麼這種具備以下飛行性能的飛機:機體總壽命為50000飛行小時/20000飛行起落/30個日歷年; 飛機最大起飛重量77噸,超載起飛重量81噸,最大著陸重量77噸。正常商載25噸,最大商載30噸,使用空重39噸; 安裝功率大、重量輕、耗油低、高可靠性、易維護的渦槳發動機及其配套的高效率、低雜訊、重量輕的先進復合材料螺旋槳; 巡航高度9000米、巡航速度600-650公里/小時、最大航時12小時、最大航程7800公里;電子設備按2人駕駛體制要求,配置先進的通訊、導航、雷達、綜合顯示儀表(EFIS)、發動機綜合顯示儀表、飛行管理(FMS)、自動駕駛儀、GPS/慣性導航設備、電氣等系統設備。這將是一款相當出色的國產飛行平台。
運8圓盤機
二機載雷達和作戰系統;
1、空警2000:
中國空軍的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採用的是三部相控陣雷達,呈三角形排列,每部負責掃描120度空間范圍,三部可構成360度全方位探測。由於相控陣雷達採用的是電掃描方式,因此,其天線罩為固定不動的,避免了復雜、龐大的天線旋轉驅動系統,降低了對飛機氣動外形的影響。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向以色列訂購了「費爾康」相控陣雷達預警機,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相控陣雷達預警機,其空中載機可選用多種飛機。它是前機身兩邊舷窗的下面,和像大鼻子似的機頭各安裝一塊相控陣天線,可同時跟蹤l00個目標,對戰斗機的探測距離為370千米,也可探測到巡航導彈等較小雷達反射截面的目標。對目標的重復觀測,其間隔時間不到1秒,足以跟蹤任何機動目標。
中國自己研製的雷達性能比俄羅斯向中國推薦的可以同時導引30架蘇27和蘇30等戰機,另外可以作到同時追蹤300個空中目標,雷達對轟炸機一類的大型空中目標的最遠發現距離可達650公里以上,對低空高速運動的作戰飛機和巡航導彈等目標的偵測范圍則達到400公里以上的伊爾-76E有所提高。由於像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顯像台、軟體、砷化鎵微波單片集成電路、高速數據處理電腦、數據匯流排和介面裝置等皆為中國設計和生產。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估計該型機對高空目標的探測距離至少在700千米以上,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跟蹤距離估計可達到400千米;其它機載電子設備都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在對目標的處理、跟蹤能力上要比俄A-50高很多,可靠性更是高出數倍;在機載電子設備的技術水平上應該與美E-3C/D型機相當。
2、運八大園盤預警機;
由於從外表分析運八飛機所搭載的雷達應該是具有旋轉功能的脈沖多普勒雷達,這是一種在世界各國空軍中得到廣泛使用並經過實戰考驗的預警雷達系統,它具有探測能力強、滯空時間長等優點。就探測距離而言,這類預警機可以探測300公里左右的低空中小型目標,對於高空大型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600公里左右;就探測數量而言,可以同時追蹤數百個空中目標。由於採用脈沖多普勒體制,這些機載雷達具有很強的地面雜波抑制能力,能在很強的雜波干擾中發現低空與超低空移動目標。二是具有全方位、全空域和全地形覆蓋能力以及下視無盲區,對低空飛機和巡航導彈具有很強的探測能力。三是用預警機擔任空中預警任務時不易受到反輻射導彈的攻擊。這種預警機可在對方武器的防區外執行任務,機動性很強,而且它配備的雷達工作的頻段很低,這些都增加了反輻射導彈的攻擊難度。
3、運八平衡木預警機:
運-8運輸機改裝的中型預警機安裝的條狀雷達天線使人聯想到了瑞典研製的「愛立眼」預警雷達。該預警雷達是瑞典愛立信集團微波系統公司於20世紀80年代研製成功的主動相控陣雷達,它採用平衡木式的雙面側視電子掃描相控陣天線。雷達天線長8.6米,寬600毫米。天線罩長9.75米,寬780毫米,重約900千克。罩內裝192個固態發射/接收(T/R)模塊和大約4000個天線單元。雷達使用S波段工作,對高空目標的最大搜索距離達600千米,能同時跟蹤300個目標。在6000米高度上,它對大型空中目標的有效作用距離為450千米,對雷達反射截面積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標的控測距離為300千米。它配備有多功能中繼通信線路和自動工作程序,能夠將空中收集到的情報、數據通過無線電通信系統自動傳回己方的地面指揮控制站。從「愛立眼」預警雷達的性能看,運-8預警機所安裝的預警雷達與其十分相似,其探測性能應是非常強大的。由於運-8的機內空間要比瑞典薩伯-340、薩伯-2000兩種載機大得多,可以安裝更多的操縱平台和機載電子設備,因此,對目標數據的處理能力及對己方戰斗機的指揮控制能力也要比其高很多,總體性能應不低於台灣裝備的美製E-2C。
三未來戰場的使用功能展望:
通過以上對中國大型預警機最重要的部分一是載機平台,二是機載雷達的分析。我們可以對中國空軍的這三款飛行指揮中心的主要情況有一定的了解。這就是主力機型是兩款。雷達系統是兩型三款。至於像加拿大漢和的老平說的:在未來戰爭中,「空警—2000」預警機更多的是空中監視,指揮奪取制空權、制海權。而運—8「平衡木」則是負責協調地面部隊對敵方進行攻擊。這兩種預警機任務不一樣,但這兩種預警機配合就實現了高低搭配,解放軍的「空中司令部」橫空出世。對於這種結論本人不是很認同。其實中國未來的戰爭風險主要發生在海上,而預警機最大的作用就是對海空立體作戰的艦船、飛機??中指揮、控制、引導、通信、制導的作用,起到戰場指揮樞紐的中樞作用。
1.空警2000:
作為中國自己研製的大型空中指揮平台。由於它的平台就是一款價格不菲的大型運輸機。由於所搭載的作戰指揮系統的對工作環境的特殊要求,我想他的製造成本甚至超過了飛行性能相同的大型客機。另外由於它畢竟是中國第一次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所以相比台灣空軍和日本空軍在大型預警機使用經驗方面大陸空軍是缺乏一定的使用經驗。同時即使裝備後在今後的戰備值勤過程中整套系統的磨合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中國空軍一是整體裝備的數量大概不會超過四架。同時對於這一國寶級的武器平台平時大概可以擔負中國東南沿海的戰備值班,戰時可以飛臨中國沿海對中國外海在中國空軍強大的空中護航機群的保護下對可能發生的海上軍事沖突進行遠程空中監視和戰場空中指揮。我估計它的主要作戰對手是美國海軍的航母編隊和准備開來中國東海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的日本海空軍事力量。
2.國產運八大園盤、平衡木大型預警機:
為配合預警機的需要,運—8改進型採取了換裝發動機、機翼改整體油箱、新型環控系統、新型液壓系統等措施。新改型被稱為「運—8飛機改進改型史上改動量最大、難度最大的一項研製任務」。中國空軍使用的是一款經過長期使用、性能可靠。並經過多種機型改造的好飛機,以它經過改造升級以後具備超過十二小時的空中巡航時間和超過7800千米的最大航程,確實是一款令中國空軍深感滿意的飛行平台。而且運八大園盤飛機所搭載的雷達是具有旋轉功能的脈沖多普勒雷達,這是一種在世界各國空軍中得到廣泛使用並經過實戰考驗的預警雷達系統,它具有探測能力強、滯空時間長等優點。加上運-8運輸機改裝的採用平衡木式的雙面側視電子掃描相控陣天線。,特別是雷達對反射截面積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標的控測距離為300千米。它配備有多功能中繼通信線路和自動工作程序,能夠將空中收集到的情報、數據通過無線電通信系統自動傳回己方的地面指揮控制站。由於運八這兩型飛機使用的都是在世界空軍預警機上已經使用多年熟練系統,所以它們將給中國空軍的戰時空中指揮作戰能力帶來最有效的實戰作用。特別是由於這兩種安裝有性能不同但是可以互補的飛機是同一種型號改裝而來,這樣在戰時就可以在一樣的滯空巡邏時間和一樣的飛行速度的前提下,取得對戰場的最佳空中指揮作戰結果。而不像加拿大老平分析的那樣:由空警2000和運八平衡木組成那種由於不同的飛行平台帶來的;飛行速度不一致、空中巡航時間更不一致的情況。同時由於綜合造價相對空警2000要低一些,所以中國空軍可以裝備每型四架總計八架。看來這些才是中國空軍為什麼同時推出三種大型預警機的初衷。印度於2004年3月與以色列簽定了一份價值11億美元的合同。根據該合同,以色列將為印度空軍提供三架預警機
造一個預警機多少錢?日本E767預警機 以波音767為平台的預警機,四架合同金額為23億美元,平均每架5.75億美元 世界上那些國家有造預警機的能力?那些國家有預警機?目前世界上近20個國家(地區)已經裝備和研製的預警機有十幾種,在役的約有300架。這些預警機約80%是美國研製生產的。
擁有預警機的國家:
美國、俄羅斯、以色列、瑞典、巴西、法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台灣、荷蘭、中國、英國、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亞、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義大利、智利、馬來西亞、埃及、韓國
❿ 中國的預警機多少錢一張
摘自最新的《兵器知識》專訪!裡面很有料:1、第一次做的幾架預警機花了幾十億(不知包不包括機體),現在預警機十幾億就可以做出來了,以後一兩個億就可以做一架。過去做預警機需要驚動國家領導人,以後連部門領導都不用知道。2、以後考慮柔性的設計。就像汽車,每年都在求變,同一型號產品08款和09款差距很大,我們的預警機也一樣,每兩年一款,都有新東西在上面。我們有信心比美國人做得好!3、在開發預警機的過程中,最頭疼機體,但用哪個哪個就卡,俄羅斯看我們做出預警機了,不想買IL76了,這不賣不要緊,"逼"的我們在小一些並且是我們自己生產的飛機上面也能做到這些性能。我們利用自身的特點,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做出了有自己特色的預警機。4、我們的電子設備,從配置上來說,是非常齊全的,國際上還沒有一種型號有我們的齊全。5、從體制上來說,幾乎每一種電子系統的體制都是處於世界上預警機里的先進水平。6、美國人現在也可以做成我們這樣,只不過他們覺得現在的預警機已經夠用了,覺得沒必要跟著別人不斷更新,投入不必要的成本,這樣,我們就後來者居上了。7、共性天線是趨勢,以後我們可以做很多相控陣天線單元,到處分布,象裝修房子貼瓷片一樣到處貼,哪裡有空就把天線貼上去。現在經過我們測算,認為原理上可行,下一代或者下下代預警機就准備朝這個方向發展。做好以後,你將找不到天線,這就是下一代預警機的雛形。8、通過和以色列合作,我們明白了如何批量生產T/R組件,質量很穩定。9、以色列技術上對我們也有幫助。當時(90年代)雷達界還是按照常規思維來做,沒有用上網路,而以色列在二十世紀90代初就用上了網路技術,完全網路化。他們當時提出的基於網路和匯流排的雷達結構,我認為是非常好的。我們通過引進學習了技術,對預警機立項很有幫助,加快了研製周期。因為我們在同以色列合作期間,堅持了不只是買東西,而是著眼於同步研製。10、中以合作期間,王小謨院士作為中方總設計師,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新型相控陣雷達方案(估計說的是三面大蘑菇)並部署國內同步研製,為中以合作中止後國內立項研製預警機創造了條件。以色列原來提出的方案是機身頭部和前部兩側配置三塊天線陣面掃描260度的方案。此間我們的預警機設計人員玩了命地干,連續五年沒過過一個春節,超跨越速度研製出了爭氣機!向他們致敬!!2000年前後,中國采購以俄羅斯伊爾-76為平台、安裝以色列「費爾康」預警和控制系統的A-50I預警機,卻因遭到美國阻撓而失敗;接著准備直接購買俄羅斯A-50預警機,可該型機並不能完全滿足我國空軍的作戰需求;最後我國自主研製大型預警機,「新預警」在2003年秋成功飛上藍天。從中、以預警機交易受挫到我國成功開發出「新預警」,其間僅經歷了3年時間。加之國產預警機採用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從理論上講要優於美、俄等國現役E-3、A-50預警機採用的脈沖多普勒雷達。而機載顯示控制台、軟體系統、砷化鎵微波單片集成電路、高速數據處理計算機、數據匯流排和介面裝置等均為中國自行設計和生產。由於目前國產預警機的技術和戰術性能尚未公開,因此只能根據現有的點滴公開資料來對「新預警」的性能進行猜測和分析。首先來看機體平台。平台飛行性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機載預警系統整體性能的發揮。美、俄等國的大型預警機都以性能好且可靠的客機或運輸機作為平台就是這個原因。在我國前2架「新預警」中,第1架使用90年代末從俄羅斯購買的、准備安裝「費爾康」系統的A-50機體,第2架使用伊爾-76運輸機,後續預警機也都使用伊爾-76。「新預警」的飛行性能可從伊爾-76運輸機和A-50預警機的相關數據來進行分析。預警機要安裝大量任務系統設備,特別是機身上方的雷達天線罩,飛機的重量將因此增加,相應飛機的升限、巡航速度等都要降低。從這個意義上講,「新預警」的總體飛行性能應該較伊爾-76略低,與A-50相近,估計最大巡航高度在10000米左右、巡航速度為800公里/時左右,航程在5000公里左右,滯空時間為6~7小時左右。「新預警」還安裝了空中受油裝置,可由伊爾-78加油機為其進行空中加油,作戰航程和滯空時間均可大大增加。其次來分析機載預警雷達系統。預警雷達系統是預警機的「大腦」,直接決定作戰性能。基於降低技術風險、開發成本以及加快研製進度的考慮,「新預警」仍然採用A-50、E-3預警機使用的傳統碟形天線罩。機載雷達數量和布置方式可能與以色列之前准備在A-50I機體上安裝的「費爾康」系統相似,即用3台相控陣雷達呈三角形固定安裝在圓形天線罩內;工作方式估計也基本相同,每部雷達負責120°空域掃描。由於我國的相控陣雷達技術與以色列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 「新預警」機載雷達的技術和戰術性能可能不及「費爾康」系統。「費爾康」雷達系統的有效探測距離超過400公里,可同時跟蹤60-100個目標,並引導12架戰斗機作戰。如果按其3/4的技術水平來計算,那麼「新預警」的有效探測距離估計在300公里以上,可同時跟蹤45-75個目標,並可引導約10架戰斗機進行攔截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