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等教育在法國各歷史時期有何不同
第二共和國時期,在《法盧法案》的作用下,私人及宗教勢力廣泛參與初等學校的設立與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導致私立初等學校數量增加。據統計,到1863年底,私立男子初等學校達到3000所,私立女子初等學校達到14500所。
第二帝國時期,教育部長迪律伊(V.Duruy)對初等教育事業表現出較大關注。在他的直接領導下,初等教育經費有所增加,初等學校的教育內容也得到擴充。
在巴黎公社時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免費、義務初等教育的發展。公社教育委員會庄嚴宣布每個兒童都享有不可剝奪的受教育權;書籍、地圖、紙張等學慣用品免費向學生發放,任何教師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學生收取此類學慣用品的費用。
第三共和國初期,共和黨人、律師費里出任教育部長後,於1881年和1882年頒布《第一費里法案》《第二費里法案》,在法國教育史上第一次確立國民教育發展的義務、免費、世俗化三大原則。法案確定6—13歲為法定義務教育階段,接受家庭教育的兒童須自第三年起每年到學校接受一次考試檢查;對不送兒童入學學習的家長課以罰款;免除公立幼兒園及初等學校學雜費,免除師范學校的學費、膳食與住宿費用;廢除《法盧法案》有關教會監督學校及牧師擔任教師的特權,在公立學校停上宗教課,改設道德與公民教育課。應該說,《第一費里法案》與《第二費里法案》的頒布與實施為這一時期初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並指明了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它標志著法國初等教育的發展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新大學聯合會」的倡導與組織下,法國掀起「統一學校運動」浪潮。「新大學聯合會」把「統一學校」理解為「屬於所有人並且為了所有人的共同學校」。在運動初期,統一學校運動的焦點集中在初等教育領域,改革的具體目標為:提高義務教育年限;廢除雙軌學制,建立「統一學校」為全體兒童提供統一的教育。
B. 法國第三共和國時期《費里法案》對教育改革起到了什麼作用
普法戰爭結束後,一批共和黨人把法軍戰場上的失敗歸因於第二帝國政府未能充分發揮教育在國家安全與防衛中的職能。痛定思痛,第三共和國加強了教育的領導與管理工作,並注重運用法律手段實現教育改革與發展。1879年2月,共和黨人律師費里(J.C.Ferry)出任教育部部長後頒布實施《費里法案》,確定了國民教育發展的義務、免費與世俗化三原則,以法律手段鞏固了法國國民教育的改革成果,強化了國家在教育發展事務上的管理職責與權力。
C. 簡單介紹法語的發展史
法語(la langue fran�0�4aise或 le fran�0�4ais)屬於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是繼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之後,使用者人數最多的羅曼語言之一。法語在11世紀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全世界有77,000,000人把它作為母語,以及其他128,000,000人使用它(包括把它作為第二語言的人)。法語是很多地區或組織的官方語言(例如聯合國、歐盟)。
歷史
雖然很多法國人認為他們是高盧人(Nos ancêtres les gaulois)的後裔,但是今天似乎只有很少的凱爾特人的影響保留在法國人中。很多的詞彙是來源於拉丁語或日耳曼語言。
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統治法國,拉丁語開始在法國流行。至公元5世紀,拉丁語已經廣泛取代了原先通行於法國的凱爾特語。在高盧境內,隨著羅馬移民的增加,高盧人與之使用的通用拉丁語融合成為大眾拉丁語(le latin vulgaire),與此同時,作為上層文人使用的書面拉丁語開始衰退。公元5世紀,高盧境內的說拉丁語的早先居民,與隨著民族大遷徙進入高盧的講日耳曼語的法蘭克人的語言開始融合。法語開始失去非重音音節。公元6、7世紀,大眾語變為一種混合性語言(un langage composite)。公元8世紀,查理曼帝國的建立開始使得法語開始規范化。到公元9世紀,拉丁語和日耳曼語最終融合成羅曼語。從公元939年卡佩王朝開始,法語成為法國唯一的官方語言。
[編輯]
法語方言
開始的時候,在今天的法國領土上有很多不同的方言,但是後來巴黎附近地區的方言Ile-de-France取代了其他的方言並成為了現代法語官方語言的基礎。而南方經濟由於發展比較落後以及歷史上的分隔,至今仍存在很多方言,如馬爾舍方言、上朗格多克方言、下朗格多克方言、利木贊方言、上奧佛尼方言、下奧佛尼方言、加斯克尼方言和普羅旺斯方言。
[編輯]
世界上的法語
法語是下列國家的第一語言:
法國(六千萬人使用,包括瓜德羅普島、馬提尼克島和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加拿大(6,700,000使用者,特別是魁北克、新不倫瑞克)
比利時(4,000,000使用者,瓦龍語是Langue d'O�0�7l語的一種方言,與比利時法語有顯著的不同)
瑞士
摩納哥
法屬蓋亞那(Guyane fran�0�4aise)
海地
同時法語也是下列國家的主要第二語言:阿爾及利亞、黎巴嫩、模里西斯、摩洛哥、新喀里多尼亞、留尼汪和突尼西亞。
它在下列國家是官方語言,也是學校唯一使用的語言:葛摩、剛果共和國、法屬玻利尼西亞、加彭和馬里。
它在下列國家是官方語言,但是沒有當地語那麼常用:貝南、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C�0�0te d'Ivoire、幾內亞、馬達加斯加、尼日、盧安達、塞內加爾、塞席爾、多哥、萬那杜和剛果民主共和國。
它在安道爾和盧森堡也是一種普遍的語言。
另外,在埃及、印度(Pondicherry)、義大利(Vallée d'Aoste)、寮國、毛利塔尼亞、英國(汊河島,Channel Islands)、美國(阿卡迪亞,Cajun)和越南也有一些法語使用者。
La Francophonie是一個國際法語使用者和非法語使用國家和政府組織。
D. Jules+Ferry為法國教育做出了哪些貢獻
摘要 親,在教育方面,他首先消除了神職人員在大學的影響力,然後,他又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茹費理還重整了公共教育委員會,提出改變大學管理章程的法案。但是,議會否決了這個法案,因為法案的第七條,取消了未獲政府認可的教派的辦學權利,遭到了不少議會代表的反對。不過,他後來提出的費里法,則獲得了議會支持,順利通過,建立了免費、世俗的強迫性小學教育。他定法語為教學語言,使得一些方言瀕近滅絕,遭到後人批評。不過,茹費理的決定,也團結了法國各地人民,穩固了法國民族國家的地位。在第三共和國歷任總理中,茹費理的任期第二長的,僅次於他的政敵克里孟梭,可見他的地位之高。
E. 茹費里的介紹
茹費里(1832年4月5日-1893年3月17日),全名朱爾·弗朗索瓦-卡米爾·費里(法語:Jules François Camille Ferry),1法國共和派政治家,1879年2月4日,共和派上台執政(這是第三共和國建立以後,共和派首次執政)。1茹費理接受了邀請,加入了內閣,先後擔任過教育部長和外交部長。後來兩任總理,任內以推行政教分離、殖民擴張、免費世俗義務教育而聞名。1在教育方面,他首先消除了神職人員在大學的影響力,然後,他又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1茹費理還重整了公共教育委員會,提出改變大學管理章程的法案。但是,議會否決了這個法案,因為法案的第七條,取消了未獲政府認可的教派的辦學權利,遭到了不少議會代表的反對。1不過,他後來提出的費里法,則獲得了議會支持,順利通過,建立了免費、世俗的強迫性小學教育。1他定法語為教學語言,使得一些方言瀕近滅絕,遭到後人批評。1不過,茹費理的決定,也團結了法國各地人民,穩固了法國民族國家的地位。1在第三共和國歷任總理中,茹費理的任期第二長的,僅次於他的政敵克盧孟梭,可見他的地位之高。11885年,由於中法戰爭的失敗辭職,但他在辭職之後,仍然是一位有影響力的溫和共和派,1887年12月10日,一個名為奧貝坦的男子行刺茹費理,茹費理雖然沒有當場死亡,不過最終還是在1893年3月17日,因為傷口引起的並發症病死。眾議院在他死後通過了法案,為他舉行了國葬。
F. 法語的發展形成歷程
1、法語起源自拉丁文。在羅馬人征服與拉丁文引進之前,高盧似乎一直是講塞爾特語的地區。高盧語系也成為塞爾特語族的第三分支,與戈伊迪利語系(愛爾蘭語、蘇格蘭蓋爾語、曼克斯語)及布里索尼語系(威爾士語、康瓦爾語、布里坦尼語)並列。
2、羅馬人帶給高盧的拉丁文和當時羅馬大作家所用的文言拉丁文稍有不同。前者是一種相當普遍、有點俚語化的拉丁文,現今只有少許文字記錄保留。法語和其它所有羅曼諸語就是從這種軍隊和販夫走卒使用之通俗拉丁文起源的。這種通俗拉丁文在高盧被征服之前,已受到非拉丁語言的影響。基督教由帝國東部向西傳播,增加更多的外來成分,尤其深受用來書寫新約聖經的希臘文影響。
3、在同時,已經普及於西方的通俗拉丁文發生了音韻和構詞上的變化,其中主要有一重音規律。將重音的母音延長,非重音的母音及某些子音縮短並減弱,此種變化最後導致拉丁語音體系完全重整。此種語言本身內部所發生的變化很可能因日耳曼人在西元五世紀的入侵而加強,此次入侵將操日耳曼語的哥德人和法蘭克人帶入西羅馬帝國,而強烈的重音正是這些語言的特色。
雖然入侵的日耳曼人幾乎普遍採用帝國所使用的通俗拉丁文,但它們也大量注入單字,甚至帶來句法上的重新調整。日耳曼人所帶來的這些影響,有的成為單獨幾個羅曼語系的區域特色,有些則被普遍採用。被普遍採用的有羅盤上的標——nord(北)sud(南)est(東)ouest(西)。
4、大約從十三世紀持續到整個十四世紀,法語有一項主要的構詞變化,那就是雙變格為系統轉為現今法文形容詞和名詞的格位體系。到十五世紀,就構詞和句法而言,法文已大抵呈現現在的光景。
然而外來的影響仍人可見。權利逐漸集中於皇室, 意味著以法蘭西方言為基礎的宮廷方言開始將其它方言擠出官方和文學應用語之門外。更有甚者, 語言固定落於政治家、學者、作家等堅持將語言標准化及凍結的認識的影響之下。十六世紀, 法文取代拉丁文而成為官方文件使用的語言。
5、1582年,義大利創立最早的現代語言學院,目的在規范良好的使用方法。1635年,法國也效法跟進。自此,法語比其它歐洲主要語言要遵守更多標准,這點再加上法文在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面地位的提高,導致法文成為文明世界中的國際優勢語言,於18世紀末、十九世紀初達到最輝煌的時期,現在仍保有相當程度的優勢。
G. 費里法案別名
費里法案別名費里教育法。
1881-1882年費里教育法的頒布確立了國民義務教育、免費、世俗性3條原則,為近百年法國國民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形成典型的雙軌制教育即母育學校一初等學校一高等小學一職業學校,然後就業,為勞動人民子女設立。中學預備班—國立中學成市立中學—大學或高等專門學校,為資產階級子女設立。
意義
規定兒童6歲入學,接受免費初等義務教育;承認統治階級及富人子女的家庭教育與中學預備教育為義務教育,但必須接受每年一次的國家檢查,以得到認可;教師須有國家頒發的證書方為合格;廢除宗教課,實施教育的世俗性原則。
這些法令加強了國家對教育的領導;該法案確定了國民教育的義務、免費和世俗性三條原則,為近百年法國國民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881年頒布的第一個《費里法》規定初等教育免費;1882年頒布的第二個《費里法》規定對7~13歲的兒童實行義務教育,規定了教育的非宗教原則和義務制(實施6~13歲的7年義務教育),而1886年又明令禁止宗教人士在公立學校任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法國教育沿革、網路-費里法案
H. 請簡述費里教育法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教育法里的主要內容包括去年總則教師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個人權利的保障。費里教育法是法國歷史上實施最久的教育法。它制定了法國國民教育義務、免費、和世俗化三大原則,為近百年法國國民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費里教育法規定:兒童6歲入學,初等教育為義務教育,實施初等義務教育的小學和實施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母親學校都是免費的。
法令承認在家庭和中學預備班接受初步教育的均屬義務教育的形式,但必須接受國家的檢查,即每年接受一次國家統一規定和主持的測驗,才能得到認可。費里法案重申教師任教,必須獲得國家頒發的證書,方為合格。
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
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I. 1791年法國制憲議會頒布憲法做出了什麼規定
1791年,制憲議會頒布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制憲議會解散。根據憲法,同年新選出來的立法會議開幕。君主立憲派控制著議會的領導權。不久,來自國外武裝干涉的危險加劇。
J. 1881年法國頒布了什麼
《費里法案》
1881年—1882年間,法國教育部長費里(Ferry,1832—1893)頒布了兩個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稱為《費里法案》(也稱《費里教育法》),它是後來在法國歷史上實施最久的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