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是首個與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西方大國嗎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the 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貳』 二戰結束後,首先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為什麼是法國
帶著重振家族榮耀的想法,戴高樂從軍並參加了一戰,在凡爾登戰役中受傷被俘,被囚禁了三年零三個月。也正是這難得「空閑期」,讓他重新認識武器革新對戰爭的作用,尤其是思考軍隊建設的方向,並寫出了第一本著作《敵人內部的傾軋》。
當然,「不安分」的戴高樂謀劃了7次「越獄」。雖然均以失敗告終,但絕不屈服的精神讓他不僅擁有了眾多的「粉絲」,也成為他日後抵制傳統軍事理論和權威的精神動力。尤其是經歷了兩年的俄波戰爭,讓他對法國軍隊的體制深惡痛絕。
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戴高樂》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叄』 冷戰時期,中法為何建交
中法建交本身對雙方來說都是著眼世界全局的戰略決策和戰略行動。 對於法國來說是戴高樂向美國霸權挑戰的重大行動,有其深層和長遠的戰略考慮。從根本上說,中法建交是戴高樂謀求超越集團對抗、在美蘇把持的國際體制之外尋求事實上的盟友,沖擊兩極格局的戰略行動。用戴高樂的話來說,「總得有一個倒轉聯盟的盟友。這是法國的一貫政策。」中法建交使得法國成為能同中、美、蘇三家直接對話的惟一的西方大國。這就大大擴展了法國在國際舞台上的活動空間。法國得以利用剛剛露頭的中美蘇三角關系,藉助中國抗衡美國和牽制蘇聯,開拓法國外交的新局面。
中國對建交的方式和步驟採取靈活的態度以實現中法建交,也是一項高屋建瓴的戰略行動。從建立最廣泛的國際反霸統一戰線的戰略高度出發,通過中法建交,在第二中間地帶取得突破。與此同時,沖破美國和國際反華勢力的封鎖包圍,改善中國的戰略安全環境,擴大中國在國際上的迴旋餘地。
中法建交也是兩國從各自獨立的立場出發,反對兩個超級大國圖謀壟斷世界事務的重大戰略行動。地處歐亞大陸兩端的中法兩國在反對美蘇雙重霸權斗爭中遙相呼應,成為事實上的盟友,或間接同盟軍。 事實上,60年代中法兩國在各自陣營里扮演類似的角色:一個是在全球范圍向美國霸權挑戰的不馴服的盟國;一個是在不聽從指揮棒直至公開脫離蘇聯軌道的「大家庭成員」。中法反對美蘇雙重霸權各有側重,而共同利益的匯合點是反對兩個超級大國壟斷世界事務,特別是反對和抵制美蘇勾結損害第三國的利益。這是促成中法建交的基本因素。
『肆』 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是哪個
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是法國。
1964年1月27日,法國是西方國家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第一個資本主義大國,法中正式建交,不僅打破了戰後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外交封鎖,亦為資本主義國家同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利益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例。
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系。聯合公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系。兩國政府為此商定在三個月內任命大使。」1964 年1月27日,法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法同時發布聯合公報,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系。兩國政府商定在3個月內任命大使。」短短的兩句話,卻猶如「外交核爆炸」一樣在國際上引起了連鎖反應。此後,西方國家紛紛效法法國,改變孤立中國立場,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4)法國如何和中國建交擴展閱讀:
很多人都知道,在1964年1月27日,法國成了第一個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但是大家也許並不知道,法國其實也是在美國獨立了之後第一個與之承認並與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這是1778年2月6日的事兒,1776年美國獨了立了之後,長達一年零三分之二年的時間里頭。
美國一直處在一個十分嚴重的外交困境的局面,當時以英國為首的大西洋這邊的歐洲國家對這個大西洋彼岸的國家企圖要對其進行外交孤立和封鎖,一直沒有東半球國家敢去承認這個西半球第一個獨立國家,恰恰就在這個背景下,當時路易十六世所領導下了的法國第一個站了出來了。
第一個拍了美國的肩膀了,第一個與美國予以互相承認了並與之建了交了,第一個打了破了美國的外交堅冰了,隨即在1778年與美國一起簽了訂了友好通商條約,而這個條約也成為了美國這個剛剛獨立了的新興大國與外國所簽了訂了的第一個雙邊條約。
在此之後,法國作為美國的在海外的第一個盟國,它又與鄰國西班牙一起與美國結成了國際統一戰線,共同對抗英國,隨即迫使英國在1783年9月3日與美國一起簽了訂了巴黎協定,最終承了認了美國的獨立,從而也就標志著美國的獨立戰爭取了得了最後的勝利。
所以說9月3日這天不光光是中國的勝利日同樣也是美國的勝利日,就在於此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本世紀60年代的中國,在1960年,當時正值我國三年大蕭條時期,面對當時我國國民經濟所面臨的類似美國30年代一樣的嚴重的大蕭條局面,加上蘇聯公然違反兩國合約。
撤走全部在華專家,以及美國加了緊了對中國的封鎖等局面,讓中國面臨非常嚴峻的國際環境,恰恰就在此時,同樣是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類似他的老祖宗路易十六世18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國最困難的時候幫了美國一把一樣,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也幫了中國一把。
他通過派遣前總理富爾訪華的形式,向周總理遞交了一封他的親筆信,緊接著在第二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中國首任駐法大使黃鎮向戴高樂遞了交了國書,對於法國來說,其意義可以與1778年該國成為全世界范圍內第一個與美國互相承認並予以正式的建交的國家。
可以類比,而對於中國來說,也是通過此次舉動,等於說是徹底的打了破了當時被美蘇予以雙重夾擊,夾在美蘇之間夾縫的外交局面也就隨著此次中法邦交正常化也就被徹底的給打了破了這個局面,從而也就為日後尼克松訪華,進而實現了中美邦交正常化給打了下了重要基礎。
『伍』 中國與法國建交時間
中法建交指的是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系。中法建交標志著中國加強同西歐國家關系的一個重大突破
『陸』 中國和法國是什麼時候建交的到2024年中國和法國建交多少年了
中國與法國建交於1964年1月27日,到2024年和法國建交60年。
『柒』 中國與法國的外交史
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建交後,兩國關系總體發展順利。90年代初,中法關系因法國政府批准售台武器一度受到嚴重影響。1994年1月12日,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法方承諾不再批准法國企業參與武裝台灣,雙邊關系恢復正常。目前,兩國關系發展情況良好,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合作富有成果。
『捌』 法國和中國的關系發展歷程
中法建交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中絕對是一座里程碑,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新中國施行全面封鎖,然而1964年戴高樂總統沖破種種阻力,以無比果敢的氣魄決定與新中國建交,這在當時轟動了全世界,由此法國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所以中國也倍加珍惜這段情誼。雖說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但是中法兩國的關系一直以來總體還是不錯的,雖然偶爾也會有些小摩擦,就像你和一個普通朋友的關系一樣,利益一致的時候很好,出現分歧了就分道揚鑣,所以也不存在突然變好變壞的情況。
『玖』 世界上首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有怎樣的風景
大家知道,世界上首個與我們建交的國家是蘇聯。不過如今蘇聯解體了,所以蘇聯這個國家也不復存在,不過蘇聯曾經對我們也有一定的幫助。後來隨著國力的提升,我國逐漸被世界各國認可,盡管在當時還有許多西方國家不認可我們,但是卻有一個西方國家首先與我們建交了。
盡管法國是充滿浪漫的魅力國家,但是再美麗的地方,也要看清現實呀,總不能為了自己的愛好而破產吧,這確實有點得不償失。不過如果想要前往法國,又想省錢的話,也是可以選擇窮游的,畢竟窮有窮的玩法,盡管沒那麼享受,但是也算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