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七子之歌都有哪些

法國七子之歌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8 15:05:06

❶ 七子之歌是什麼意思,有哪幾首

七子之歌

《澳門》是聞一多 1925 年 3 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 組 組詩《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餘六篇分別為《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 「 失地 」 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寫作這組詩篇的時候,正值聞一多在美國紐約藝術學院留學期間。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的他,多次親身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所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起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離鄉的經歷,使他更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也使他更加深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因此,在這段時間里,他創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一方面懷念和贊美祖國,一方面抒發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而這組《七子之歌》就是在這種背景中誕生的。就在寫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聞一多就在寫給好友梁實秋的信中將之稱為 「 國家主義的呼聲 」 。

原詩如下:

邶 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 愍 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 迄 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 臆 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 因擇其 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 以抒其孤苦 亡告,眷懷祖國之哀 忱 ,亦以 勵 國人之奮興雲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 Alsace - Lorraine 耶? 「 精誠所至,金石能開 」 。誠如斯,中華 「 七子 」 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

你可知 「 媽港 」 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 「 澳門 」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 好比鳳閣階 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分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 我的骨肉, 噯著 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台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 群弟我就是 台灣。

我胸中還 氳氤著 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 酷炎的 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 個 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 � 州是我的一雙管 鑰 ,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 不在淚濤洶涌 !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 蹴蹋 ,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寫完《七子之歌》後不到兩個月,也就是 1925 年 5 月,聞一多就踏上了歸國的旅程。他提前結束學業,就是為了早日投身到報效祖國的行列當中。 6 月 1 日 ,他乘坐的輪船停靠在上海碼頭,聞一多踏上了祖國的土地。然而,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兩天前這里剛剛發生了震驚中外的 「 五卅慘案 」 ,上海的馬路上仍然血跡斑斑。一個滿懷熱情回國實現理想的青年就這樣被巨大的失望乃至絕望所籠罩著。 7 月 4 日 ,《現代評論》雜志上發表了聞一多回國後的第一組愛國詩作,其中,就有這組《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發表的時節,正值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高潮期。因此,它一問世立刻就引起了強烈共鳴。一位名叫劉湛恩的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的教育總幹事將這首詩收入他編輯的《公民詩歌》。還有一位署名 「 吳嚷 」 的青年在讀了此詩之後十分激動,將其轉載於《清華周刊》上,還特地撰寫了附識。在附識中他這樣說: 「 讀《出師表》不感動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不孝;古人言之屢矣。余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不知清淚之盈 眶 ,讀《出師》、《陳情》時,固未有如是之感動也。今錄出聊使讀者 一瀝 同情之淚,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已。 」 但是,詩人自己未曾預見的是,《七子之歌 · 澳門》在 74 年後的今天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而且還被譜成歌曲,作為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歌到處傳唱。

更有意義的是,今年 11 月 24 日是聞一多百年誕辰紀念。全國各地及港台、海外都在舉行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和學術研討活動。而再過 26 天,也就是 12 月 20 日 ,是全國人民喜迎澳門回歸的日子。《七子之歌 · 澳門》也將唱出它旋律中的最強音。這不僅是聞一多個人幾十年宿願的實現,也是以聞一多為代表的幾代愛國知識分子夢想成真的一天。對於那些與祖國人民患難與共、風雨兼程,為理想的實現付出青春乃至生命的人們來說,這兩個紀念日碰在一起決不僅僅是個巧合,其象徵意義遠遠超出了事件本身。

❷ 七子之歌是什麼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主題曲亦使用此組詩《七子之歌·澳門》。由於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用作主題曲。2000年代初播出的電視連續劇《鄭成功》,亦選用了此組詩《七子之歌·台灣》,作劇集之片尾曲。

❸ 《七子之歌》是指哪七個地方

指的是香港、台灣、澳門、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島、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在1925年創作並載於《現代評論》上面。聞一多將這七個地方比作孩子,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3)法國七子之歌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那是20年代上半葉,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從1922年開始,他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用大量的精力從事幾年前就開始的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

獨居異域他邦,聞一多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親身體會到很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更激起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聞一多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愛國思鄉之作。

❹ 關於七子之歌七子的資料

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和旅大(旅順大連)。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選作主題曲,由於該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被選做澳門回歸主題曲。

《七子之歌》創作背景: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後歸還。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4)法國七子之歌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1553年,明朝中葉葡萄牙人以「晾曬貨物」為由在澳門上岸,從廣東地方官手中以每年500兩白銀的代價取得澳門居住權;

1573年,他們將500兩白銀改交明朝政府,獲得澳門的租借居住權,此時澳領土主權仍屬於中國。明朝政府在澳門設置守澳官,駐軍,對澳門實施全面管轄。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佔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署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台灣及琉球群島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俄羅斯帝國租借)。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界條約》,「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今廣東省湛江市舊稱)被租讓給法國。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餘處。「中華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有一首詩代表了當時愛國志士們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❺ 《七子之歌》是哪七首

《七子之歌》分別是《七子之歌·澳門》、《七子之歌·香港》、《七子之歌·台灣》、《七子之歌·威海衛》、《七子之歌·廣州灣》、《七子之歌·九龍島》、《七子之歌·旅順·大連》。

《七子之歌》歌詞如下:

1、《七子之歌·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❻ 《七子之歌》中的七子都有哪些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會出現一些與時政有關的題目。例如2019年是澳門回歸20周年。提到澳門,我們往往會想到一首歌《七子之歌》,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七子之歌》的由來,以及七子都是哪七子?
《七子之歌》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作品。一共有七首詩歌,我們常聽到的是其中的一首《澳門》。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的澳門、香港、台灣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那麼這七子都有哪些呢?
首先是香港。1840年,中英爆發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於1842年簽訂中國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給英國。香港也是中國近代史第一個被西方列強割占的土地。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其次是澳門。1553年,葡萄牙人開始在澳門居住,1557年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後,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新中國成立後,中葡兩國進行多次會談,定於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的主權,澳門正式回歸祖國。
第三個是九龍。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再敗給英法聯軍,簽下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政府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租期99年。到1997年,租期到期,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一同回歸祖國。
第四個是台灣。在1885年清政府在台灣建省,台灣省第一任巡撫是劉銘傳。但是在1895年,中日甲午海戰,清政府戰敗,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與日本。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重新恢復了台灣省的行政管理機構;這時候接管台灣的是蔣介石的民國政府。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據台灣,1954年美國同台灣當局簽訂《共同防禦條約》,造成台灣同祖國大陸至今仍然分離的狀況。台灣也是七子中唯一一個尚未回歸祖國的地方。
第五是旅大。這里是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師艦隊的主要基地。中日甲午戰爭,旅順被日軍攻佔,並於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血洗全城。1898年,沙俄以干涉還遼有功,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規定沙俄租借軍港旅順口、商港大連灣25年。後來再次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旅大租地續約》。至此旅大被沙俄侵佔。1904年日軍偷襲旅順口,日俄戰爭爆發,日軍奪取旅順口軍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根據雅爾塔協定,旅順港再次被蘇聯佔有使用。1955年,蘇聯將旅順歸還給中國。旅順後來和大連合並,並稱為旅大市。1981年改名大連市,旅順成為大連的一個區。
第六是威海衛。清政府在這里設北洋水師提督,威海衛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威海失陷。1898年威海衛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威海衛回歸祖國。1945年設威海市,曾作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最後一個是廣州灣。廣州灣是湛江的舊稱。1899年11月,在法國脅迫下,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這里的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而在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從此定名為「湛江」。
以上就是《七子之歌》中的七子,你記住了嗎?。接下來我們看一道題:
關於《七子之歌》中的七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中英《南京條約》 ,英國割佔了香港島
B澳門是被西班牙人所割占
C台灣被日本割占是因為中日甲午海戰,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
D廣州灣指的是今天的湛江
很明顯,我們了解了《七子之歌》中七子的由來,很快能夠判斷出,這道題選B。侵佔澳門的是葡萄牙人,經過中葡兩國的多次談判,中國於1999年恢復行使澳門的主權。

❼ 《七子之歌》分別是那七首

1、《七子之歌——澳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簡介:1553年,明朝中葉葡萄牙人以「晾曬貨物」為由在澳門上岸,從廣東地方官手中以每年500兩白銀的代價取得澳門居住權;1573年,他們將500兩白銀改交明朝政府,獲得澳門的租借居住權,此時澳領土主權仍屬於中國。明朝政府在澳門設置守澳官,駐軍,對澳門實施全面管轄。

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並將此辟為殖民地。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經過400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門成為一個風貌獨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跡。

2、《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8,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簡介:這里的香港並不是現在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聞一多先生寫這首詞的時候,香港還是香港島,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1842年8月,清朝官員卑躬屈膝地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的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3、《七子之歌——台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簡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山族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較顯著之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南宋澎湖屬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明末被荷蘭和西班牙侵佔;1662年鄭成功收復;

清代1684年置台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馬關條約》割讓與日本; 1945年抗戰勝利後光復; 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內戰失利中退守台灣,海峽兩岸分治至今。

4、《七子之歌——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老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簡介: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設水師提督署,駐水雷營,置製造所和水師學堂等,於海灣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地新築炮台多座,成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軍基地。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因威海衛地勢險要、設防強固,決定避開從港口正面進攻,集結軍艦25艘,陸軍 2.5萬餘人,由榮成灣之龍須島登陸,迂迴側後攻佔南岸炮台,海陸夾攻威海港。

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威海失陷。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戰爭中,日軍於1938年再次侵佔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中國收復。1945年設威海市,曾作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5、《七子之歌——廣州灣》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簡介:這里的廣州灣也不是現在的廣州灣,而是現在的湛江,廣東省湛江市舊稱「廣州灣」,前身是法國租借地(殖民地)。「廣州灣」此名稱形成於明清時期,據考證因南三島有「廣州灣」村坊而得名。

歷史悠久的湛江是粵西地區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國家統治的往事。1899年,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從此定名為「湛江」。

6、《七子之歌——九龍島》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簡介:九龍的命名,源於這樣一個典故。相傳從前有一位天子出巡,來到九龍時,舉目四望,但見八山環抱,便欲以「八龍」命之;隨從提醒皇帝,他自己即是人中之龍,應該是九條龍,於是皇帝命名該地為「九龍」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佔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1997年回歸中國,隸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

7、《七子之歌——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地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地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簡介: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還遼有功,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規定沙俄租借軍港旅順口、商港大連灣25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旅大租地續約》。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2月8日,日軍偷襲旅順口,日俄戰爭爆發。經過極其慘烈的戰役,日軍奪取旅順口軍港。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根據雅爾塔協定,旅順港由蘇聯佔用。1955年,蘇聯將旅順歸還給中國。旅順後來和大連合並,並稱為旅大市。1981年以後,大連劃市旅順劃區,旅順自此成為大連市的一個區。

❽ 七子之歌都有哪七個城市

七子之歌
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旅順 大連)。

作者: 聞一多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雲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 Alsace-Lorraine 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台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匈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這篇組詩作於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通譯為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後歸還。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

1925年夏,聞一多從美國留學歸國。走下海輪,詩人難以抑制心頭的興奮,把西服和領帶扔進江中,急切地撲向祖國懷抱。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無邊的黑暗和奇恥大辱……

放眼家國故園,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占……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現》,並旋即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澳門只是「七子」之一。祖國母親被掠去的七子分別是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

歷史不會忘記1842年那個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員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佔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在明代中葉以「晾曬貨物」為名獲准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台灣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租讓給法國。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餘處。「中華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有一首詩代表了當時愛國志士們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盡淚下,詩人獨悲歌。聞一多目睹「國疆崩喪,積日既久」,有感於神州故土「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因擇其中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雲爾。」

激盪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熱盼統一的濃烈情感立即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姓吳的青年在給編輯部的信中寫道:「余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不知清淚之盈眶。讀《出師表》、《陳情表》時,故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徵。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後就要挨打」;它警示國人:「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富強、民族獨立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上下求索,譜寫了一首首恢弘壯麗的歷史詩篇。

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追求統一的意志匯成不可阻擋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1945年,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灣的最後一任總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國政府遞交投降書,台灣從此重歸中國版圖。與此同時,廣州灣、旅順和大連也相繼回到祖國的懷抱。

祖國大地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聞一多之子說:「願父親九泉下有知,與我們同樂」

精誠所至,金石能開

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聞一多《七子之歌·詩序》

「中華七子」命運的歷史性轉折發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在這塊曾被八國聯軍燒殺擄掠的土地上,毛澤東向世界庄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宣布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徹底結束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幕幕慘痛的悲劇。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8年,中國宣布實行改革開放,國力蒸蒸日上。強盛的社會主義中國躍起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實現祖國統一的呼聲響遏行雲。

「不能將殖民主義的尾巴拖到下個世紀。」中國共產黨人代表中華民族喊出了洗雪恥辱的最強音!

1982年9月,鄧小平在會見撒切爾夫人時明確表示,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

鄧小平指出:「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願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坐落在香港維多利亞海灣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世矚目的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隆重舉行。6月30日23點59分,英國藍底米字國旗和繪有皇冠獅子米字圖案的英治港旗緩緩降落,一個半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宣告結束;7月1日零時零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盛開著紫荊花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徐徐升起,中國從此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交接儀式後,查爾斯王子和剛剛去職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即將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駛離香港。輪船起錨處,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陸香港的地點。

兩年之後,中華民族以又一個洗雪恥辱的時刻迎接新世紀的到來。1999年12月19日夜,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內燈火通明。23時58分,綠色的葡萄牙國旗和澳門市政廳旗像帆一樣滑落,20日零時零分,五星紅旗和綠色帶有蓮花圖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准時升起。中葡兩國政府在這一刻完成了澳門政權的交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澳門回歸之夜,聞一多先生的子孫四代共20多人團聚在北京門頭溝的家中,舉行家祭,慶賀澳門回歸祖國。家中對聯高懸:「百年誕辰紅燭燃遍舉酒慰英靈,九九歸一死水微瀾昂首新世紀」,橫批「澳門回家」。

聞一多之子聞立雕說:「父親期盼骨肉團聚的夙願終於實現了。願父親九泉下有知,與我們同樂。」

新世紀夢想:祖國的完全統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

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

「咱們的中國!」

——聞一多《一句話》

在人類新千年來臨之際,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華世紀壇上庄嚴宣告,在新世紀里,「中華民族將在完成祖國統一和建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上實現偉大的復興!」這是一個民族的百年夢想在世紀之交迸發出的巨大回響,這是一個國家邁向偉大復興的豪邁宣言。

千秋偉業,後繼有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完成中國的統一事業」、「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們充滿智慧的思考、堅定不移的信念、雄渾有力的聲音,一直回盪在歷史的長河中。

曾親身參與中英、中葡關於香港、澳門問題談判,見證香港回歸歷程的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說,縱觀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主流,分裂只是短暫地出現在國力衰落的時刻,並進一步把國家拖向深淵。華夏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是中華民族不懈尋求統一的內在動力,也是香港和澳門最終回歸祖國的精神支柱。時至今日,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是時代的要求,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振興的要求,因此是不可抗拒的。

回首20世紀,從世紀初的積貧積弱、任人宰割,到新世紀來臨時的富強興盛、骨肉團聚,中華民族譜寫了歷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篇章。正如江澤民主席指出的那樣:近代中國雖屢遭列強欺凌,國勢衰敗,但經過全民族的百年抗爭,又以巨人的姿態重新站立起來。

新中國成立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半個世紀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高達7.7%,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半。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突破1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新中國已經實現躋身世界經濟大國的偉大跨越。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斷上升,在世紀之交,中國與一系列國家建立了面向21世紀的新型夥伴關系,並在國際事務和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悠悠百年,滄桑巨變。放眼神州,徹底擺脫百年屈辱的「中華七子」如同一串美麗的珠鏈環繞在祖國的東海岸。改革開放以來,這些昔日蒙塵的土地已經成為中國外向型經濟的窗口、橋梁和紐帶,共同支撐著祖國的發展,也分享著祖國強大的自豪。

在北方,當年為實行殖民統治而興建的小碼頭大連港,如今已建成一座極具現代色彩的國際性大港,大連市的經濟總量居東北各城市之首,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果被樹為全國的楷模。英、美、日、荷等國20多家境外金融機構在這里設立了分支機構,大連已成為中國外商投資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

在南方,香港和澳門相繼回歸以後,繼續煥發出勃勃生機,與祖國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充分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

3年來,「東方明珠」香港歷經風雨,成功抵禦了亞洲金融風暴的侵襲,繼續保持國際商業、貿易、金融、航運中心地位,法治根基堅如磐石,港人自由保障如常,今年香港經濟增長預計達10%。隨著中國加入世貿進程的加快,港人對香港新世紀的發展前途充滿信心。

1年來,澳門在特區政府「固本培元,穩健發展」的方針指引下,人心穩定,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旅遊興旺,投資增加,與內地的經貿往來更加緊密,經濟一舉走出連續4年負增長的陰影,預計明年澳門經濟將持續增長2%至3%。

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李默庵說,在祖國日益強盛的今天,在香港、澳門已經順利回歸的世紀之交,我們更加思念海峽彼岸的骨肉同胞。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夙願。面對新的世紀,海峽兩岸同胞更應該攜起手來,共同推動祖國的和平統一,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新紀元。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不屈的意志,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是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自1979年元旦《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以來,盡管台灣當局為兩岸關系發展設置了種種障礙,但兩岸人民往來與日俱增,多領域交流蓬勃發展,兩岸經濟相互促進、互補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從緩和、解凍到對話、交流,兩岸關系20年來的發展證明,只有和平統一,振興中華,才符合兩岸共同的和各自的利益,才能實現海內外華夏子孫期盼祖國統一的渴望。

❾ 七子之歌是什麼意思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組共七首民族主義愛國詩歌,題材分別包括當時中國割讓予列強的七塊殖民地/租借地: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及大連。

創作背景——

自晚清開始,中國屢次受列強侵略。聞一多在到美國留學時,各地的閱歷令他在留學期間心感悲憤,終在1925年將其愛國滿懷寫下《七子之歌》組詩,以寄愛國、思國之情。

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寫作這組詩篇的時候,正值聞一多在紐約藝術學院留學期間。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的他,多次親身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所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起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離鄉的經歷,使他更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也使他更加深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

因此,在這段時間里,他創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一方面懷念和贊美祖國,一方面抒發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這組《七子之歌》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寫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聞一多就在寫給好友梁實秋的信中將之稱為「國家主義的呼聲」。

(9)法國七子之歌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1、歌曲使用

由李海鷹作曲,澳門少女容韻琳領唱的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主題曲亦使用此組詩——「七子之歌·澳門」。由於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用作主題曲。另在2000年代初播出的電視連續劇《鄭成功》,亦選用了此組詩——「七子之歌·台灣」,作劇集之片尾曲。

2、作者介紹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號友三,湖北水人,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16年發表《二月廬漫記》。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選為清華學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1920年,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新詩集《紅燭》《死水》是現代詩壇的經典之作。

❿ 七子之歌,是哪七子,分別有哪些歷史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選作主題曲,由於該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常用作主題曲。此外,《七子之歌·台灣》與《七子之歌·廣州灣》也被改編譜曲為現代歌曲。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香港島&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台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威海衛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廣州灣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註:廣州灣,現廣東湛江市,曾為法國殖民地。」東海和硇州「,即東海島和硇洲島。)[4]
九龍島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旅順大連租借地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地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地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閱讀全文

與法國七子之歌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