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法國為什麼戰鬥力如此弱,被德國狂虐呢
法國戰略縱深不夠,一旦戰敗或敵人突入國境將退無可退,沒有迴旋餘地。作為對比,二戰時德國對蘇聯的突襲,連敗蘇聯突入蘇聯國境線內600餘公里。但得益於蘇聯戰略縱深龐大。後期緩過神來後,把重要的工業都遷往後方,開始組織反擊並成功阻止了德國進一步深入。
而且別說法國,就是當時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如果不是隔海相望,恐怕比法國亡的更快。英吉利海峽就好比英國的戰略縱深,幫它阻擋了德國。我們在二戰時,雖然我們國力弱,但得益於戰略縱深大,國土結構復雜。以空間換時間,才最終擋住了日軍。
維西政府投降後,法國權貴四逃,法國保護不了人民,人民只能在納粹的佔領下掙扎求活;戰爭勝利後,法國的「返鄉團」拿起刀,刀口朝向受盡苦難的法國人民,法國不感謝他的人民!
「和平孕育著戰爭,戰爭孕育著和平」,二戰雖已結束,但戰爭陰雲仍在,法國的弱雞表現卻對後世各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願世界和平,山河永無恙。
❷ 法國是如何實現阻止德國的
法國本可以利用戰爭初期的這種有利態勢,採取斷然措施,在西線對德國實施大膽突擊,即使不能根本扭轉戰局,起碼可對德軍起到巨大的牽製作用,從而大大減輕德國對波蘭的壓力,阻止德國速戰速決目的的實現。
❸ 一戰、二戰德國都堅持打法國,法國到底怎麼得罪德國了
在一戰、二戰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德國太熱衷於打法國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已經准備好東擴了,慕尼黑陰謀、綏靖政策、閃擊波蘭這一系列行為明顯看出德國的主要擴張方向是向東,結果德國掉頭攻打法國,為什麼德國偏偏還要掉頭回來打法國?
而且縱觀法德歷史,德國都在堅持打法國,普法戰爭、一戰、二戰皆如此。什麼仇什麼怨,法國到底怎麼得罪德國了,德國寧可兩線作戰也要打法國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法、德兩國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
德國的將軍(卡爾·豪斯霍費爾)受“生存空間”的概念影響,他認為生存空間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國家、民族掠奪更多的生存空間是合理的。雖然這是一戰過後的言論,但是在一戰前這個思想就在德國人的腦海里紮根了。在普魯士試圖統一神聖羅馬帝國時,拿破崙·波拿巴向普魯士索取土地,態度很明顯,你不給我土地我就干你。
如果答應了拿破崙·波拿巴的條件,那麼德國人的生存空間就會減少,所以俾斯麥斷然拒絕了拿破崙·波拿巴。隨後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戰爭,阻止普魯士統一神聖羅馬帝國,這場戰爭就叫“普法戰爭”。普魯士取得了此次戰爭勝利,於是在法國凡爾賽宮舉辦了加冕儀式,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
❹ 希特勒所說的法國可以阻止德國的依據是什麼
戰前,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的軍事實力還未壯大,在希特勒出兵萊茵蘭時,自然就會顧忌到法國的軍事實力,另外國際輿論興起的話可能也會對德國不利,希特勒正在逐步廢除凡爾賽條約,盡管這樣,德軍的陸軍實力還是比較匱乏,如果法國出兵,是能夠阻止德國進駐萊茵蘭的,但是由於英國首相張伯倫的態度,法國就沒有採取軍事行動,請採納。。。
❺ 二戰時期法國防禦德國進攻的防線叫什麼防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軍方開始研究如何防禦德國和義大利入侵。一九三0年,上台伊始的法國國防部長馬其諾,將由其前任綜合了法國福熙、貝當和曉夫勒三位元帥爭論多年的防禦計劃交由議會討論,獲得90%以上的多數通過,並在此後的十年中在法德和法意邊境建造了一系列防禦工事,這就是舉世聞命名的「馬其諾防線」。
馬其諾防線工事南起地中海沿岸法意邊境、北至北海之濱的法比邊境,全長約700公里,由一組組相互獨立的築壘式防禦工事群構成。每一組工事包括一個主體工事和一些觀察哨所,相互間以電話聯系。主體工事一般距地面30米,其中有指揮部、炮塔、發電設備、修理設備、醫院、食堂、宿舍等各類設施,工事外面則密布金屬柱、鐵絲網,號稱固若金湯。工事內糧食和燃料的儲存一般可堅持三個月。為體現這一工事的防禦性質,工事內火炮的射程一般不超過10公里,即保證炮彈不落在邊境之外的它國之域。如有戰事,各觀察哨所可用潛望鏡觀察敵情,隨時將情況用電話報告指揮部,而炮塔內的炮兵則在三米厚的水泥工事內根據指揮部的命令開炮。馬其諾防線全線共部署344門火炮,建有152個炮塔和1533個碉堡,所建地下坑道全長達100公里,道路和鐵路總長450公里。該防線土方工程量達1200萬立方米,耗混凝土約150萬立方米,耗鋼鐵量達15萬噸,工程總造價近50億法郎(1940年數),相當於當時全法國一年的財政預算。由於該防禦系統十分堅固,二戰期間死於馬其諾防線工事內的士兵為數極少。但是,這個登峰造極的防禦工事並沒能在二戰中擋住德國法西斯裝甲化、摩托化的部隊。1940年5月,德軍攀越阿登山區,經比利時繞過馬其諾防線,很快佔領了法國全境。被神話般信奉的馬其諾防線最終成了無用的擺設和對戰敗者的諷刺,並在日後成為法國著名的旅遊景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總共造成法軍近500萬人的死傷,戰後,慘痛的教訓使法國民眾陷入一種極端的情緒中,那就是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敵人的再次侵略。在這種背景下,一條長約700公里,耗資近50億法郎的軍事防線建成了。這就是以當時法國戰爭部長安德烈·馬其諾的名字命名的聞名於世的馬其諾防線。但就是這樣一條曾經號稱「固若金湯」的鋼鐵防線卻成了世界軍事史上最大的笑柄。
馬其諾防線始建於1929年,建成於1936年。由北往南,依山傍河,長達700多公里,這一構想,恐怕只有中國的萬里長城可與之相比了。馬其諾防線工程之浩大簡直超乎想像,共建有大型要塞工事44個,開挖地下坑道100公里,大小碉堡則有1533個之多。工程總土方量為1200萬立方米。來自法國殖民地的大量勞工日夜勞作,從1929年到1935年,總共用了6年時間才將工程的主體部分基本完成。工程總造價高達50億法郎,相當於當時法國一年的財政預算總額。
此外,馬其諾防線技術之先進也令人嘆為觀止。工事內部,指揮部、宿舍、食堂、炮塔、彈葯房、修理廠、醫院甚至專門的牙醫診所,應有盡有。最能體現馬其諾防線技術水平的,恐怕就是它的炮火指揮系統了。伸出地面重達好幾噸的活動炮塔,可以上下自由升降和進行360度旋轉。而這些,在一架龐大的機械設備的幫助下,只需一名女士手工就可輕易完成。戰時,炮塔升出地面,可以向來自任何方向的敵人射擊。平時,則可以將炮塔降到與地面齊平,不注意根本不會發現這里潛藏著一門大炮。敵人進攻時,分布在工事各重要觀察哨所的士兵可以用潛望鏡觀察敵情,並向工事內部的炮兵指揮部報告。指揮部則將敵情位置加以分析,隨後通過一套機械傳輸系統將數據傳達到炮塔指揮所,再由指揮所根據指揮部的指令調整火炮角度,向敵人實施准確打擊。這一連串的動作只需短短的幾分鍾就可完成。要塞工事內部都建有窄軌小火車,可以將彈葯補給及時運送到各個作戰點。要塞內部儲存的彈葯、糧食以及發電燃油可以保證士兵堅守3個月而無需出洞一步。為避免長時間在陰暗潮濕的地下生活造成士兵體格下降,建設者們還在要塞內部裝上暖氣系統,以保證洞穴的乾燥和恆溫。每一個要塞里都建有一個大廳,平時用來放電影、演話劇。一旦遇上戰事長時間無法出去,士兵們則可以到這里接受由高功率燈泡強光模擬的「陽光」照射。
可笑恐怕就在於,這樣一個龐大、先進而又史無前例的防禦工事居然不廢一槍一炮就被德軍輕易攻破。1940年5月,德軍機械化部隊突襲比利時,翻越阿登山區,侵入法國,直接插到馬其諾防線的背後,同時兵臨巴黎城下。而此時,固守在馬其諾防線的法國士兵居然沒有向首都方向抽調一兵一卒,還在頑強地等待著敵人的正面進攻,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❻ 二戰時期法國失敗的原因 德國進攻的具體情況 法國方面的防禦部署
首先說明,全是手打
1.法國人當時根本就不相信德國人會進攻法國!德國的武器已經被沒收了,就像兩個男人,一個左手手裡拿著火神沖鋒槍(法國人當時還是相信法國陸軍是無敵的,而從當年的數據來看,法軍的軍隊武器確實是世界頂尖的,當然,不要看結果),右手拿著防爆盾牌(馬其諾防線)另一個赤手空拳,就給他幾把菜刀(德國只有十萬陸軍,沒有重武器),誰想到他回家自己竟然把菜刀融了組裝成坦克了!(希特勒在一年之內生產了3500多輛坦克,2000多架飛機,可見很厲害啊)換做你你信不?
2.這個時候離一戰已經過去了20年了,該退伍的早就退伍了,而新兵蛋子多是沒經歷過戰爭年代的人,換做是我我看見內臟漫天亂飛的戰爭我也害怕啊,德國人呢?他們已經被洗腦了,就像蘇聯一樣
3.德國人的戰略真的是相當得狠!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再打個比方,china要列印度,正常人都想得到的是china的快反部隊從西藏翻越喜瑪朗雅山脈去進攻印度,所以印度軍隊都布置在山脈另一側,誰想到china居然從廣西出兵利用裝甲部隊先把東南亞所有中立國都滅了直接穿插攻打新德里,這個和二戰時德國的做法是很相像的,法國人根本沒想到德國人這么狠,敢把中立國都滅了大迂迴作戰攻打法國,當然,德國後來成為世界公敵這個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4.當時德國國力確實已經比法國強了,當時世界生產總值中,美國37%,德國14%,英國12%,法國10%,所以如果真的是面對面1v1的話,還是德國勝率大,打仗打得就是國力么
❼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怎樣抵禦德國的攻打
德國運送黃色計劃的飛機墜毀,黃色計劃落到法國人手裡。但是法國那些SB沒有相信,還以為是在騙他們。
於是貝當和那些SB將軍還以為德國會象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從荷蘭那些低地國家也就是法國北部進攻法國,於是和英國軍隊組成聯軍在法國北部等著,而他的東部只用馬其諾防線抵禦攻擊,他們還以為可以德國真的會從那邊來進攻。
最終希特勒的軍隊穿過阿登山區,從後面將英法聯軍包圍,然後就上演了敦克爾克撤退的「發動機計劃」
❽ 二戰時期法國人民是如何趕走德國強盜的
在美利堅合眾國以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盟友的幫助下,由自由法國領導人戴高樂將軍(雖然羅斯福討厭他)組織的以敦刻爾克大撤退時殘余的法國軍隊為主力的,從諾曼底發起的全境武裝解放(沒有武裝的平民只需等著盟軍來了放鞭炮就行了)
❾ 法國二戰時如何對抗德國
二戰中,最讓人跌破眼鏡的事也許就是號稱「歐洲第一強國」的法國居然被德國輕而易舉的幹掉了,僅僅支撐了不到40天就投降了。除了政治、軍事因素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讓比利時坑了。
比利時位於歐洲西北部,處於德國和法國之間,是法德兩國的緩沖地帶。比利時國家雖小,但是實力不弱,也算是排進世界前二十的國家。雖然比利時一直嚴守中立,宣布自己是「永久中立國」,但卻非常不安分。一戰前和德國走的很近,一戰後由於對德國有陰影,所以又和法國走的比較近,成為法國包圍德國戰略的一份子。1923年比利時追隨法國佔領了德國魯爾工業區,製造了魯爾危機,引起的德國人的仇恨。
❿ 如果波蘭戰役時法國主動進攻德國能改變二戰歷史,成功阻止納粹德國嗎
沒那麼多的如果,法國當時的主意就是禍水東引,讓德國去跟蘇聯磕。所以法國根本就沒怎麼准備戰爭。要會主動進攻,在吞並奧地利的時候就下手,德國也不至於這么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