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是怎麼混進五常的
羅斯福提出「四警察」思想
1943年10月,蘇、美、英三國在莫斯科舉行外長會議,會上通過了由美國政府起草,經美、蘇、英、中四國簽字的《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明確宣布,四國政府「承認有必要在盡速可行的日期,根據一切愛好和平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所有國家無論大小,均得加入,以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這是二戰期間,四國政 府第一次共同宣布,一致贊同要在戰後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
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鑒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前總統威爾遜在倡導建立「國際聯盟」問題上的教訓,從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出發,經過長時間的謀劃,提出了建立新的國際組織的設想。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蘇美英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上,羅斯福提出了關於建立國際組織的較為具體的計劃。羅斯福強調,新的國際組織應該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區性的。羅斯福的建議得到丘吉爾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羅斯福再次鄭重強調:「英國、蘇聯、中國、合眾國及其盟國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這四個軍事大國團結一致,決心維護和平,就不會出現一個侵略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可能。」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四警察」思想,這一思想成為後來確定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基礎。
中國成為常任理事國
在德黑蘭會議期間,羅斯福曾於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舉行了45分鍾的私人會談。會談中,羅斯福詳細敘述了對聯合國組織機構的設想,其中也包括「世界警察」問題。
羅斯福認為,未來的聯合國組織應由三個層次的機構組成:最低一級為全體大會,由當時大約35個反法西斯國家成員國組成。這個機構定期在不同的地方開會,每個國家都有權平等地發表意見,並向一個較小的機構提出建議。中間一個層次是執行委員會,參加者為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再加上兩個歐洲國家、一個南美洲國家、一個近東國家、一個遠東國家和一個英帝國(後改為英聯邦)自治領,總共10到11個國家。這個機構有權處理一切軍事以外的問題,它所作出的決議對各有關國傢具有一定的約束力。最高一級為「四警察」機構,由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組成,這個機構將有權快速處理任何對和平構成威脅的事件和突發事變。
在回答斯大林提問的過程中,羅斯福進一步補充說,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脅時,「四警察」有兩種對付方法:一種情況是,如果威脅起因於一個小國的革命或擴張,「四警察」可以採取隔離的方法,封鎖有關國家的邊界並實行禁運。第二種情況是,如果威脅更嚴重,四大國即以「警察」身份行事,向有問題的國家發出最後通牒;如果這一通牒被拒絕,就將立即對該國實施轟炸和可能的軍事進攻。
斯大林贊同羅斯福關於加強制裁權的主張,他認為,聯合國的最高一級機構不僅應當有權作出決定,還應該有權控制德國和日本周圍的重要軍事據點,以防止這兩個國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斯大林強調說,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幾個擬議中的機構是不夠的,必須有權在歐洲和遠東佔領重要的戰略據點,包圍德國和日本,在它們出現發動侵略的危險時,就把它們打下去。
蘇聯方面主張,「世界警察」應該由美國、蘇聯、英國三國組成,中國無權列入。早在1943年10月,蘇美英三國在莫斯科舉行外長會議時,當美國國務卿赫爾提出把審議《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會議議程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就提出過異議。蘇方的真實意圖是要排斥中國,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國沒有參加會議,由三國會議來討論四大國的聲明文件是不合適的。赫爾堅持要把中國列為宣言的共同發起國,甚至表示將不惜以會議達不成協議為代價。最後莫洛托夫作了妥協,答應把中國的地位問題留待以後討論。
考慮到美國可能會堅持拉攏蔣介石執政的中國,斯大林提出了替代方案。他建議組建兩個組織:一個是歐洲組織,由美國、英國、蘇聯,可能再有另一個歐洲國家參加;另一個是遠東組織或者世界組織,或者是一個歐洲組織加一個遠東組織,或者是一個歐洲組織加一個世界組織。方案很周密,言詞很委婉,最終目的是不讓中國進入「世界警察」的行列。英國也主張由「三警察」而不是「四警察」統治世界。
羅斯福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他在多種場合表示:「在將來,一個仍然不可戰勝的中國將不僅在東亞,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維護和平與繁榮的適當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沒有認識到中國目前還很弱,但他想到更遠的將來,中國畢竟是一個擁有4億人口的國家,把它當作朋友,總比當作一個潛在的麻煩來源要好一些。他說:「中國作為世界組織的最高理事會的一個成員,就會使這個組織具有世界性,這就有利於把亞洲號召起來,使其效忠於這個組織。」
由於美國政府的一再堅持,中國進入了「世界警察」集團。
五大常任理事國正式確立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中各國的代表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座古老莊園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會議。會議規劃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解決了聯合國建立的主要問題。
會議在討論安理會的組成時,美國最初的方案是由4個常任理事國和7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後來又提出吸收法國作第五個常任理事國,接著又補充說,晚些時候還可能建議增加一個拉美國家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經蘇聯代表詢問,美國代表說,拉美代表是巴西。美國堅持認為,巴西的人口、面積和資源使它有充分的理由加入常任理事國。此外,巴西在二戰中為反法西斯盟國的勝利作出了傑出貢獻。蘇聯代表葛羅米柯說,蘇方認為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暫時限定為四大國,以後法國加入後限定為五大國。英國代表也表示,希望理事會還是不要有第六個常任席位,並補充說,只要一突破增加法國作為第五個常任理事國這個框框,理事會就會受到強大壓力,就會有提出進一步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要求。後來,美國代表又提出,應該將以後如何增加常任理事國的條款列入基本文件,但英國和蘇聯代表對此均持否定態度。最後三方一致同意,除法國之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國。
在1945年2月舉行的雅爾塔會議上,與會各國作出在舊金山召開制憲會議的決定時,建議中國和法國同蘇美英一起,共同作為舊金山會議的發起國(當時法國已成立臨時政府)。中國政府接受了這一建議。法國同意參加會議,但決定不擔任發起國,因為法國認為它沒有參加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和雅爾塔會議的協商,不能要求其他國家在沒有自己參與制定的憲章上簽字。
1945年6月26日,舊金山制憲會議圓滿結束,《聯合國憲章》正式簽署。憲章第23條明確規定: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蘇、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被正式確立。
憲章同時也規定了「大國一致」原則:即安理會就非程序問題投票表決時,只要一個大國不同意,決議就不能通過。這被稱為「否決權」,對於保持大國一致行動,集中力量反對地區危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體現了人類千百年來希望建立一種國際安全機制,以消除發生世界大戰的危險,維護世界和平的意願。冷戰開始後,美蘇在全球各地角逐,為了破壞對方的行動計劃,兩國頻繁動用否決權而使「大國一致」原則失去了本來的意義。隨著冷戰的結束,「大國一致」原則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越來越顯示出其有效性。它對於防範地區沖突,遏制某些大國謀求地區霸權發揮了積極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聯合國憲章》中穩定和行之有效的原則。
常任理事國機制發揮巨大作用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種機制在維護世界和平、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2年,安理會總共批准執行了約55項維持和平行動,有力阻止和減緩了地區沖突的發展和擴大。這一機制在經歷了冷戰後愈發顯示出其生命力。
隨著聯合國會員國的增加和世界各地區安全形勢的日益復雜,聯合國也面臨著新的改革。但聯合國的改革,尤其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改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2003年11月7日,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演說中說,改革不是為了剝奪目前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權力,而是為了使安理會通過的決議更具廣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更容易為全世界所接受。言外之意是,維護目前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機制的穩定性應是首先要考慮的。輿論也普遍認為,對於常任理事國的改革應當慎重,充分發揮現在常任理事國機制才是聯合國改革的正確方向之一。
B. 法國只堅持了38天,那憑什麼可以在二戰後成為五常
這個世界是講究實力的,法國雖然在二戰初期只堅持了38天就跪了,但戰後法國的實力仍然很雄厚,再加上地緣政治平衡的需要,那法國的加入就是必然。
二戰後的法國依然維持了世界第二大的殖民體系,直接控制的領土達到了1289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了一個億。無論是控制的資源還是人口,亦或者是工業生產能力,法國在當時都是可以排到前五的,畢竟經過二戰的摧殘,剩下來的強國是真不多了。
美國雖然不想讓法國進來,但英國堅決要拉法國進來,並且表示如果中國能進五常,那法國也得進,否則誰也別進,而這時候斯大林為了分化拉攏西方勢力,也表態支持法國進入安理會五常。可以說這幾個國家經過多番的拉鋸,最後大家互相妥協,美國拉中國進來,英國拉法國進來,蘇聯可以另外再選兩個加盟國進入安理會,這樣才算解決。
說白了,法國實力還在,英國為了拉攏法國增加歐洲話語權,美國也為了圍堵蘇聯的擴張,而蘇聯也獲得了一定的利益,那自然就能讓法國成為五常了。
C. 五常的人口大約有多少
截止到2010的上次人口普查,五常的總人口88萬人。
五常市是黑龍江省的一個省轄縣級市,哈爾濱市代管,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北依阿城區,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區相連。總面積7512平方千米。轄11個鎮、10個鄉、3個民族鄉。
D. 五常市有多少人口
五常市是黑龍江省的一個省轄縣級市,哈爾濱市代管,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北依阿城區,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區相連。總面積7512平方千米。總人口88萬人
E. 五常里中國排第幾
五常里中國人口第一,國土面第三。其實五常國家沒有實際地位排名,開會時都是以英文首字母排列。五常國的實力,各有千秋,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也是大不相同。
國土面積排名:
1、俄羅斯領土面積1709.82平方公里。
2、中國領土面積達到963萬平方公里。
3、美國領土面積達到937萬平方公里。
4、法國領土面積達到55萬平方公里。
5、英國領土面積達到24萬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排名:
1、中國人口數量世界第一,共有14億人口。
2、美國人口數量3.3億人。
3、俄羅斯共有人口數量1.46億人。
4、英國共有人口0.66億人。
5、法國共有人口0.67億人。
人均GDO排名:
1、美國人均為63400Usd。
2、英國人均為40358Usd。
3、法國人均為38680Usd。
4、中國人均為12500Usd。
5、俄羅斯人均為10000Usd。
F. 五常的人口民族
截至2008年末五常市人口為979627人,人口出生率12.4‰,人口死亡率3.8‰,人口自然增長率8.6‰。
截至2008年,五常市共有9個民族。漢族740939人,占總人口的85.9%,比1964年增長46.4%。滿族81989人,占總人口的9.5%,比1964年增長38.79%。朝鮮族38535人,占總人口的4.47%,比1964年增長35.63%。回族799人,占總人口的0.09%,比1964年增長33.39%。蒙古族218人,占總人口的0.03%,比1964年增長5.2倍。其他民族人數很少,變化不大。外國人入中國籍者14人,比1964年增加1.8倍。
G. 聯合國五常是什麼
中國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國是全世界強國中,發展最晚、和平最晚的國家,從清朝末年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在此之間的風風雨雨,都極大拖累了祖國發展,也正是如此,很多人好奇,明明實力對比其他國家疲軟,為什麼能夠成為國際領導人之一呢?
首先我國是二戰主要參戰國和戰勝國,解放戰爭又把美國扶持的蔣介石軍團趕跑,同年和英國紫石英號軍艦作戰,讓英國第一次嘗到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時間1949年,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把美國、英國、法國等一眾同盟國打敗,結束了美國不敗的神話。
50年代抗法援越戰爭,法國敗,1969年珍寶島戰爭,強大到連美國都忌憚的蘇聯,想要欺壓我國,通過武力奪走中國國土,我國毅然決然反擊,雖然是慘勝結束,但縱觀近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一個,以弱者姿態(無槍、無彈,後勤也可憐巴巴)向侵略者反擊,咬著牙用一代人的信念填補戰爭,換回的勝利,也是唯一一個揍過五常的國家,中國付出的是一代人,整整一代人的命。
美國是聯合國五常之首,他付出了聯合國軍費以及承擔辱罵聯合國罵聲,問題是,聯合國的建立就是美國一手促成的,當然,美國能夠成為聯合國五常之首,其國家實力必然是重要原因
法國成為聯合國五常是讓很多人疑惑的,畢竟法國在近代史的表現,並不像一個老牌強國,事實上,聯合國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招牌」,「招牌」代表著地區文化,法國很明顯符合這一因素,另一個讓法國成為五常之一的原因是聯合國的成立時,內部結構問題,1941年美國羅斯福和英國妾簽署《大西洋憲章》,英國、美國、蘇聯組成了第一批聯合國同盟會,在安理會的人員上,三個政治團體自然想要安插自己的人,法國也因此被英國拉上戰車。
英國就不用太過於細說,上面提法國的時候,就寫到了,聯合國的成立是由英國和美國共同操作的,不過英國在聯合國成立後,也付出了極大代價,首先就是國家主權,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沒太大實力,還想和美國平起平坐,不被美國搞死才怪。
聯合國五常原本是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美國,然而蘇聯的分崩離析,讓聯合國五常政權再次陷入危機,最後還是美國帶頭,同意讓俄羅斯進入,當然這也算是順水推舟,畢竟蘇聯雖然倒了,但不代表誰都可以欺負,在必要的時候團結一心還是可以的。
H. 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是哪幾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俄羅斯聯邦(俄羅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法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
一、中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即二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4大國和參加反德同盟的法國。《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第一款中明文規定:「中華民國、法蘭西、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美利堅合眾國應為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1958年起,法蘭西改稱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席次,蔣介石的代表在非法佔據的席位上被驅逐。 1991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席次為俄羅斯聯邦所繼承。
成為常任理事國,不僅需得到所有聯合國會員國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票,且現任的所有常任理事國的贊成票亦是必要條件。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2年,安理會總共批准執行了約55項維持和平行動,有力阻止和減緩了地區沖突的發展和擴大。
I.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有哪幾個成員國組成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員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俄羅斯聯邦(俄羅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法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
十個個非常任理事國,由大會選舉產生,任期兩年(附任期截止年份):安哥拉(2016年)、立陶宛(2015年)、馬來西亞(2016年)、奈及利亞(2015年)、委內瑞拉(2016年)、西班牙(2016年)、紐西蘭(2016年)、約旦(2015年)、查德(2015年)、智利(2015年)。
(9)法國五常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發展歷程: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中各國的代表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座古老莊園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會議。會議規劃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解決了聯合國建立的主要問題。
在1945年2月舉行的雅爾塔會議上,與會各國作出在舊金山召開制憲會議的決定時,建議中國和法國同蘇美英一起,共同作為舊金山會議的發起國(當時法國已成立臨時政府)。中國政府接受了這一建議。法國同意參加會議,但決定不擔任發起國,因為法國認為它沒有參加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和雅爾塔會議的協商,不能要求其他國家在沒有自己參與制定的憲章上簽字。
1945年6月26日,舊金山制憲會議圓滿結束,《聯合國憲章》正式簽署。憲章第23條明確規定: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俄、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被正式確立。
憲章同時也規定了「大國一致」原則:即安理會就非程序問題投票表決時,只要一個大國不同意,決議就不能通過。
J. 五常鎮的人口
人口21997戶、77119人,其中城鎮68143人、農村8976人;漢族佔93%,朝鮮族佔3.5%;2000年五普人口1319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