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大革命和博物館有什麼關系

法國大革命和博物館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2-06-19 12:06:25

㈠ 世界五大博物館分別是什麼

1、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又稱不列顛博物館,位於倫敦魯塞爾大街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

十八世紀中期,在漢斯·斯隆爵士遺贈給國家的私人圖書館及其藏品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始建於1753年,1754年購買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

2、法國盧浮宮(Musee Louvre)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託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西半球最偉大的博物館,以展覽各國文物和藝術品著稱。它與英國的不列顛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並稱世界三大藝術殿堂。博物館面積達 200 萬平方公尺,館藏品有 300 萬件,從舊石器時代到現代藝術應有盡有,其中對於美國本土的藝術珍藏頗豐。

博物館最初於1870年由一群社會名流、慈善家、藝術家共同成立,於1880年遷至紐約曼哈頓第5大道和82街交口處的現址。佔地面積17英畝(102市畝),橫跨80至84街,建築的外觀與大廳由美國建築師理查和莫里斯於本世紀初設計。藏品分屬17個保管部門,各部門負責購藏、維護、展出。

4、故宮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

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宮殿建築9000多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分前朝、後寢兩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左右輔以文華殿、武英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後寢以乾清宮、坤寧宮、交泰宮為中心,左右輔以東西六宮,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及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5、艾爾米塔什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

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

㈡ 請詳細介紹巴黎著名博物館的信息!特急!

1.法國盧浮宮(Musee Louvre)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託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里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崙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徵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盧浮宮是一座真正的迷宮,尤其對於一名外國人而言,想在宮中確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難的。這座龐大的宮殿里收藏了無數的藝術珍品,包括大量來自東方的藝術品。其中最著名三件作品有斷臂的:「維納斯」,沒有頭的「勝利女神」,「蒙娜麗莎」進入凡爾塞宮的人們都會首先看到路易十四躍馬揚威的銅像。宮內共計500多間的大殿小廳被油畫、壁畫、天頂畫裝飾著,這些畫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宮里還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藝術氛圍絲毫不遜於盧浮宮。

交通:往盧浮宮可乘地鐵在LOUVRE站下車。

門票:40法郎,逢每月之第一個星期日或持教師證可免費參觀。在其它的星期日或每天15:00後入場,也可獲半價優惠。所有門票當天可多次進出。

開放時間:9:45-18:00,逢星期二及公眾假期休息。

2.法國巴黎博物館---凡爾賽
凡爾賽宮位於巴黎西南部,17世紀由路易十四下令修建。這座歐洲最豪華的王宮總長580米,由於是長時間陸續建成,所以整體效果較差。宮殿西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 風景秀麗,其中軸線長達三公里,大小道路都是筆直的,與花草、水池、噴泉、柱廊組成幾何圖案,被稱為「跑馬者的花園」。

宮殿外觀宏偉壯觀,內部陳設及裝潢也富有藝術魅力。 500多間大殿小廳金碧輝煌, 豪華非常。牆面多由五彩大理石鑲制,或用錦緞裱糊。宮室里吊著各種巨型水晶燈,瓊枝玉葉,晶瑩璀璨。主要宮殿的牆壁和天花板上布滿壁畫和天頂畫,題材主要是神話故事和國王戰績。

㈢ 世界三大博物館的比較

1.盧浮宮收藏了人類藝術古代部分的精華,有著「人類文明發展的總索引」之譽。
2.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3.大都會博物館自詡其展品呈現五千年的世界文化,絕非誇大之言,展出 的內容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

㈣ 世界三大博物館的異同

答案一:
1、巴黎塞納河北岸的羅浮宮,莊重典雅。路易十四時代的昔日繁榮彷彿從未隨歲月流逝而消退,那一百多根文藝復興時代風格的立柱,驕傲地托起長長的走廊。自從1793年法國大革命後,這里從法國皇家收藏藝術珍寶的寶庫,改為向公民開放的美術博物館,從此來這里參觀的藝術愛好者和普通民眾絡繹不絕。
1832年的一天,有位青年來到羅浮宮。他多半時光就是流連於藝術大師的繪畫前。魯本斯畫面那激情洋溢的華美色調,委拉斯開茲筆下人物的高雅氣度,戈雅用粗獷奔放的筆觸塗抹出人體的美妙,都是他久久觀摩的對象。連著六年,這個青年成為羅浮宮的常客。連門衛都已熟悉他飄逸的身影。
二十五年後的1863年,有兩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引發了法蘭西藝壇的廣泛爭議。畫面上女性的裸體同樣柔美,但竟然冷嘲似的流露出對傳統藝術的反叛氣息。那兩幅畫的作者,就是那個曾連續六年在羅浮宮觀摩大師名作的青年馬奈,如今他已成為敢於創新的畫家。又過了十多年,馬奈的那幅《奧林匹亞》,竟然也被作為珍藏品收入羅浮宮,公開陳列,供人欣賞。
羅浮宮就是這樣,哺育出不少世界藝壇名家。當然更多的普通遊客是把這里當做觀賞世界藝術精品的殿堂。它佔地面積三公頃,館藏藝術品四十萬余件,既包括從十六世紀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就開始搜集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雕塑等,也有拿破崙一世東征西伐時,從世界各地掠奪來的藝術珍品。如記載兩河流域文明的雕塑「漢穆拉比法典」、古希臘時代的雕塑「勝利女神尼卡」等等。繪畫中除了法國名家名畫,還有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等國藝術大師的驚世名作,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拉斐爾的《花園中的聖母》、米開朗琪羅的《奴隸》等等。羅浮宮博物館分為古代埃及、古代希臘、羅馬、古代東方等六個部分。一些著名畫派、畫家的作品則設專門畫室陳列。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入侵法國巴黎前,羅浮宮許多名作分散藏於法國民間各地,希特勒法西斯曾多次想尋找奪走,最終卻一無所獲。
1981年,法國實行了「大羅浮宮」計劃,著名建築設計師貝聿銘設計了一個玻璃金字塔作為羅浮宮的總入口,它與古典式的宮殿形成特殊的對比。目前每年來這里的遊客達一百五十萬。
2、 歐洲著名的藝術博物館還有 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日博物館。
聖彼得堡的涅瓦河畔,坐落著一幢綠色與白色相輝映的皇宮,也稱冬宮。它呈長方形,四角凸出,長達兩千米的飛檐、精緻的浮雕,襯托出它的高貴典雅。這皇宮建成後不久,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就開始把它當做自己的私人博物館,名為「艾爾米塔日」。因為在十八世紀末,建造宮廷博物館一度成為歐洲各國王室的時尚。
艾爾米塔日是法語「幽靜的地方」之意。盡管俄國籌集王室珍藏起步不如歐洲各國早,但是,女皇為了炫耀自己的身份,命俄國各駐外使節在拍賣行里不惜重金收購成套藏品,因此短時間內女皇的藏品就在歐洲首屈一指了。由於收藏品日益增多,原先的面積很快不夠使用,於是在冬宮旁又造了小艾爾米塔日、老艾爾米塔日、新艾爾米塔日等多幢建築。
艾爾米塔日博物館光房間就有一千多間。許多大廳用寶石作裝飾,如孔雀石廳,光寶石就用了兩噸多。而小金鑾殿牆上的絲絨掛毯全用銀線綉成。在艾爾米塔日的原始文化館中,有五十萬年前的石斧。西歐藝術館有一百二十個大廳,收藏了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大師的一流作品。東方館最大,有十六萬件展品,包括古埃及的紙莎草文獻。古代世界館里有公元前四世紀的組雕《赫拉克勒斯勇戰猛獅》。而遠東各國藝術館中有大量的中國和日本文物。俄國文化廳中有涅夫斯基公爵的巨型銀棺和俄國工匠庫里賓的著名鍾表。
盡管艾爾米塔日博物館已有展廳四百多個,但大部分館藏還是無法展出。目前正在建造新館。與這兩座博物館並肩而立的,還有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
3、 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創辦於1870年。該館與紐約中央公園相鄰。1880年以後又多次擴建。如今展館已長達三百米,飽藏珍品三百三十萬件。館分三層,陳列室約三百間。
博物館分為古希臘羅馬、東方、伊斯蘭、西歐和美國藝術幾個部分。陳列形式多樣,分別以展品內容、地域或收藏者來劃分。
比如萊曼藏品館,是美國金融巨頭羅伯特·萊曼的藏品。藏品包括繪畫、素描、青銅器、陶器等,價值連城。該館完全按照萊曼的住宅式樣建造,使觀眾能體會到當時紐約豪宅的風格。
丹都爾神殿,這是埃及政府送給美國的禮物。它是埃及惟一的一座建在境外的神殿。整個神殿被安置在一個高大寬敞的玻璃大廳里,採光極好,是鎮館之寶。
明軒,這所小巧的室內庭院仿造了中國蘇州的網師園。園中樓閣相望,曲徑通幽,一派東方風格。
美國藝術館,入口處叫恩格爾哈特庭院。天窗和牆都是巨大的玻璃,把館旁中央公園綠樹成陰、綠草如茵的美景借入博物館內,充分體現了美式現代建築風格。院內另一端立著新古典式造型的大理石門面,那原本是1822年華爾街一家銀行的正面建築,也被原物搬遷進來。 除此以外,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博物館的地下八米外,有一條長三百米、寬十米的地道。這里收藏的珍寶竟與地上部分的藏品數量相差無幾!
世界上的博物館不計其數,但上述三大博物館的收藏品卻是千百年來人類文化寶庫中最燦爛、最傑出的瑰寶,是人類文明發展里程的形象縮影。
答案二:1、法國盧浮宮
2、英國大英博物館 (The British Museum)是一位於英國倫敦的綜合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成立於1753年。目前博物館擁有藏品600多萬件。由於空間的限制,目前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博物館在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
大英博物館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1759年對外開放。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每根圓柱上端是一個三角頂,上面刻著一幅巨大的浮雕。整個建築氣魄雄偉,蔚為壯觀。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IOO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萬件。大英博物館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其中以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藏品最引人注目。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1OO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萬件。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以收藏古羅馬遺跡、古希臘雕像和埃及木乃伊而聞名於世。
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㈤ 快來幫幫忙

你在等一段時間嘛!
它可能還沒到更新的時間!
也許明天或者下午就好了··

㈥ 「博物館」一詞來源是希臘還是埃及

希臘

㈦ 法國的象徵是什麼

法蘭西共和國及其象徵

世人稱為法蘭西的這個古老民族,今天的正式名稱是「法蘭西共和國"。
縮寫字頭RF已成為十分常見的標記。

今天,共和制已經成為人們幾乎完全一致的共識,但在過去的歲月里,卻並非始終如是。讓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這段歷史吧:十九世紀時,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共和國的象徵,曾經先是革命法蘭西,然後是自由法蘭西(或稱為左翼法蘭西),其對立一方是君主製法蘭西,或保守派法蘭西。到了二十世紀,經雙方同意,才一致接受了法蘭西共和國或簡稱為法國為共和制象徵。

神聖地被正式寫入憲法中的唯一直觀象徵,是三色國旗,從旗桿起,依次為蘭、白、紅三色。這面旗幟,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發明的,後來,在帝國時期被延用,但1814年至1830年間一度被棄用,而由白色國旗取代。毫不妥協的天主教右派保皇黨,漸漸把對白色旗的崇敬轉移到了三色旗上。然而,十九世紀末期,,一直對紅旗懷著某種破壞性崇拜的革命極左派,也集合在三色旗下(先是在人民戰線時期,後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今天,三色旗已被一致承認為法蘭西的象徽。

目前,有一種按其地位使三色旗與其它領土的旗幟進行比較的傾向。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市政府大門的三角楣上,在同一盾形紋章里,插著三面旗幟,三色旗居中,一側是非官方的區旗,另一側是歐洲蘭色星光旗。

馬賽曲是另一個正式的民族象徵。1792年創作的國歌,在近一個世紀中,一直被認為是一首革命歌曲,一支游擊隊歌曲。1880年,第三共和國把它正式定為國歌。後來,篤信民族主義的右翼反對派,在接受三色旗的同時,也同意把馬賽曲做為國歌。極左反對派也在反法西斯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時代里,接受了馬賽曲。

今天,馬賽曲在全民族的或軍事的慶典場合,總是要演奏國歌。但是,它早已不像過去那樣深孚眾望,因為,它變成了日益擴展的和平主義的受害者,也因為,在探索其它價值標準的法蘭西社會里,蘊育著一種反民族主義的情緒。

對於國旗歷史的心身平行論,我們的介紹就到此而止。有人說,即使歐洲州旗已經深深地受人喜愛,但從音樂性,至少從知名度來講,馬賽曲仍然是獨一無二的

代表法蘭西共和國的寓意形象,是一位通常戴一頂弗里吉亞帽的婦女,這雖未寫入憲法,但我們可以賦予她某種官方特徵,因為,在國家印璽、硬幣和郵票或其它政府行動和責任的標記上,都有她的形象。這又要上溯到法國大革命時代,在推翻君主立憲制、擯棄了它的印徽和帶百合花的國徽之後。大革命不能沒有自己的替代徽記。於是,1792年9月末,國民大會宣布:國家玉璽將帶有「自由的形象」。然而,幾個世紀以來,傳統的寓意畫象著述,都把弗里吉西帽視為自由的特徵。根據1792年的一項決定,這頂帽子成了法蘭西共和國的主要徽記。從此,它就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法蘭西歷史。共和派勝利之後,力圖使自己的形象得到全法國的確認,法國戴上弗里吉亞的寓意,受到了普遍贊同,在某種程度上,這頂帽子已經法國化了。自十五世紀末起,弗里吉亞帽被法蘭西國有化的特徵,變得更加鮮明,以至全球自由的寓意,也必須為自己尋找一個頭部的飾物,(最著名的是巴托爾迪雕刻的紐約自由神頭飾)。

在十九世紀錯綜復雜的歷史中,有一些共和黨人,認為弗里吉亞帽過於革命化:平等與和平的共和國象徵,應該用其它方式表現(例如橄欖枝)。我們共和國象徵的歷史故事,除經歷過述那些一過即逝的插曲外,還有幾個更為著名直至今天還依稀可見的創作。

一個是,1849年發行的法國第一枚郵票,也稱為獻給色列斯(譯註:羅馬神話中的穀物女神)。另一個,是坐在國璽上,以太陽為頭飾的共和國像,還有掛在公證人家門上的盾形紋章,以及榮譽軍團獎章上的頭像。

各種各樣的法蘭西共和國寓意形象,是由硬幣和郵票使之官方化的,大多數是戴弗里吉亞帽的瑪麗雅娜,戴帽與不戴帽的大量形象連綿不斷地延續著,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播種人」(歐·羅蒂創作於1897年),不僅形象與眾不同(小幅全身像),其深刻的寓意,或更簡單一點說,她的魅力是無與倫比的. 這個婦女形象,代表革命的共和國,代表聰穎的「法蘭西共和國」,代表法國。這個形象也被用作它途,變成了與以上表示國家標記完全不同的載體;如公共廣場的雕像,各種建築物的內部裝飾,半身像畫家、雕刻家或版畫家的自由創作主題,舞台或街道上的生動寓意圖象,個人收藏或私人家庭陳設,尤其是,報刊上的諷刺畫更為多見。這一切,都是自由的,非官方的,也是可以爭議的。

從1792年起,這位別名叫「瑪麗雅娜」的形象,在一切法律詳細規定 外,以同樣的自由,被有根據地使用著。到了今天,戴著弗里吉亞帽的共和國婦女半身像,連同她「瑪麗雅娜」的名字,似乎專門在市政府機關里使用,(更主要用於國家政治事務中),但也經常出現在民間或媒體及娛樂活動里,這與共和國官方的嚴肅性相去甚遠。

然而,近來一位表情安詳的瑪麗雅娜,正式與法蘭西三色旗結合在一起,成為最直觀的識別國家公共職能的標記。從1999年起,凡省、部級或使館發出的帶台頭信件,小冊子、表格、廣告和信息載體都必須有此標記。

很久以來,關於公雞的說法總是莫衷一是。從耶穌受難的故事講起,公雞是基督教義中,警惕性的象徵,但長時期以來,由於公雞和高盧拉丁文化的親近關系(高盧人高盧雞),公雞的象徵,已融入了法蘭西民族文化。當然,也不應忘記公雞勇敢和勇於戰斗的好名聲:公雞的品格,就是非常法國化的著名品格。

盡管如此,把公雞定為正式的民族象徵,從來不過是一種微弱的願望而已,在大革命年代,七月王朝和第三共和國時期,都先後做過幾次嘗試。公雞被拒絕的原因,可能有兩個:其一是,選擇一個動物做為象徵,這種選擇的本身就有某種紋章的意味,也就是「封建」的東西,所以,不好。其二是,無論為何,公雞也是家禽飼養場中的動物,不能與獅子、雄鷹置於同一水平線上。

鑒於上述原因,公雞僅被派上了兩種用場,盡管這也是不容忽視的,但至少與國家的政治尊嚴相比,只能屈居次席:一種是,它象徵著我國優秀的體育事業,另一種是,在某些紀念世界大戰中陣亡將士的建築上,用做勇敢作戰的象徵。

在洛林雙十字的旗幟下(至少是在法國分擔的地區),法國參加並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自由法國和後來的抵抗運動,之所以選擇洛林雙十字作為象徵,就是因為要區別於當時維希政權繼續使用著的三色旗。現在,洛林雙十字,通常用做回憶1940—1945年代的建築物標志,從瓦列里山,到極不知名的村野地區,大凡游擊隊戰斗過的地方,均有此標記。

第三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戴高樂將軍,通過提高總統任期(1958--59)的地位,為洛林雙十字旗做了更多的工作。在紀念他入主愛麗舍宮的紀念章上,用了字母「V」框起洛林雙十字的形象;取代共和國婦女形象的第一人就是戴高樂將軍。對洛林雙十字標記,將軍的這一創意,具有雙重推動的含義,這勢將迫使戴高樂的繼承人,也要為自己選擇各種個人紋章。

那麼,法國有沒有建築物形式的象徵呢?第三共和國放棄了重修1871年被大火燒毀的推勒里官計劃,繼續把政府機關放在幾世紀前修建的宮殿里(盧森堡宮、波旁宮、愛麗舍宮等)。宏偉的華盛頓議會大廈,既是博物館,同時又是共和國象徵性標志,巴黎卻沒有任何建築物可與之相比。

與它最近似的共和國象徵性建築物,當屬巴黎的先賢祠。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十九世紀,先賢祠變成了反對共和國的右翼勢力集中火力進行攻擊的靶子。1814年到1830年間,它被歸還教會。1851年到1885年間,因為這里埋葬著叱吒風雲的歷史名人而受唾棄(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和讓·饒勒斯等),有人不太誇張地說,到二十世紀中期,先賢祠依然只是左派的先賢祠,右派真正的先賢祠,是巴黎殘老軍人院(蒂雷納沃邦、拿破崙、福煦元帥等),但是,法國右翼大約像過去自己曾經主動接納共和國那樣,也向先賢祠表示了尊敬。1964年無疑是關鍵的一年,這一年,戴高樂將軍將讓穆蘭的遺體放入了先賢祠。按照 兩大陣營的觀點,這件事實本身,已經表示同意承認拉丁區的偉大祠院是全民族的,也就是說,原則上,也像過去共和國和她的旗幟及其弗里吉亞帽一樣,先賢祠也是實現法蘭西政治統一的一個象徵

㈧ 法國大革命和英國的博物館學文化,在那特藝術學院哪個課程里可以學習

際博物館協館:弗朗索瓦·梅海斯

㈨ 世界三大博物館分別是什麼

是世界四大博物館,分別是法國盧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1、法國盧浮宮

盧浮宮(法語:Musée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

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現為盧浮宮博物館,佔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佔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

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

2、英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

該館成立於1753年,於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大英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於空間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2018年8月10日,英國大英博物館舉行非公開儀式,向伊拉克駐英國大使薩利赫·海珊·阿里交還八件大約5000年前的物件。

3、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最早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宮邸。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新建的側翼「艾爾米塔什」(名字源自古法語hermit,意為「隱宮」。

由法國建築師讓·巴蒂斯特·瓦林·德·拉·莫斯Jean-Baptiste Vallin de la Mothe設計),該博物館由此得名,佔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

4、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該館位於美國紐約第五大道的82號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紐約海登天文館遙遙相對。

美國自然博物館主要回顧了大自然的其他動物的歷史以及滿足了人類探索未知世界也就是外太空的好奇心,而大都會博物館則回顧了人類自身的文明史的發展。

(9)法國大革命和博物館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四大博物館藏品:

1、法國盧浮宮

盧浮宮藏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斷臂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以上,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埃及和古希臘、古羅馬等6個門類。

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

2、英國大英博物館

館藏品最初來源於英王喬治二世的御醫、古玩家漢斯·斯隆爵士收藏的8萬余件文物和標本。1823 年,英王喬治九世捐贈了他父親的大量藏書。

開館以後的200多年間,繼續收集了英國本國及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等古老國家的文物。

古埃及藝術品是大英博物館最富盛名的收藏。大英博物館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東方藝術文物館。該館有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文物十多萬件。

其中,中國陳列室就占據了半個3號展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製品。僅來自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寶就達2.3萬件,其中絕大多數為無價之寶。

如中國各朝代的繪畫、刺綉,各個時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書畫、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貴的為《女史箴圖》、宋羅漢三彩像、敦煌經卷和宋、明名畫。

商朝銅尊為兩只連體的綿羊,中間馱著一個圓形的尊筒,造型非常美觀、精巧。還有一隻宋朝的瓷酒壺,底座和責周圍是一朵荷花,壺蓋上坐著一隻獅子,更是難得的珍品。

3、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

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傢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

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

4、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埃及、巴比倫、亞述、遠東和近東、希臘和羅馬 、歐洲、非洲、美洲前哥倫布時期和新幾內亞等各地藝術珍品330餘萬件。

包括古今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築、雕塑、繪畫、素描、版畫、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紡織品、金屬製品、傢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樂器。

博物館不僅展出繪畫和雕刻,還展出花毯、樂器、服裝以及裝飾品。五大展廳分別是:歐洲繪畫、美國繪畫、原始藝術、中世紀繪畫和埃及古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四大博物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盧浮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英博物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閱讀全文

與法國大革命和博物館有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