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如何融入法國美食

如何融入法國美食

發布時間:2022-06-19 12:15:14

『壹』 介紹一下法國的飲食文化

1、法國的飲食往往與藝術相關:法國人通常將美食和藝術結合起來,飲食和藝術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國主廚一般都經過專業的訓練,他們不僅具備一般廚師的技術,也具有藝術家的天賦。例如在顏色上追求美感,要求百汁百色,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在滿足人們味覺的同時,也給人心靈的觸動,使客人流連忘返。

2、法國的飲食追求浪漫情調:法國人天性具有浪漫的情懷。法國人特別講求用餐時的環境,比如幽幽的燭光、精美的餐具、典雅的環境等等。無論是高檔的,還是低檔的餐廳,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的,大都能滿足用餐者的心理需求。餐廳本身也講究空間的效果,服務非常到位。

3、飲食的烹調方式:法國有其獨特的烹調方法,以其美味可口出名,且菜餚種類繁多。義大利對法國烹飪發展所做的歷史貢獻是不可替代的,義大利元素對法國具有強大而持久的影響。

4、法國飲食文化的特點:每一道菜和飲料,與「藝術」是分不開的。晚餐前的開胃酒是不可缺少的。在吃飯時候,酒的類型,甚至顏色都非常講究。點肉類食品時候用紅酒。吃魚和海鮮喝白葡萄酒,飯後喝一點白蘭地酒。不同的酒用的酒杯也是不同的。

5、講究調料:法國菜十分講究調料,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香葉)、歐芹、龍蒿、肉豆蔻、藏紅花、丁香花蕾等十多種。法國菜中胡椒最為常見,幾乎每菜必用,但不用味精,極少用芫荽。

調味汁多達百種以上,既講究味道的細微差別,還考慮色澤的不同,百汁百味百色,使食用者回味無窮,並給人以美的享受。法國菜具有選料廣泛、用料新鮮、裝盤美觀、品種繁多的特點。菜餚一般較生,還有吃生菜的習慣。

(1)如何融入法國美食擴展閱讀

法國料理,即法國菜,是西餐中最知名的菜系,講究憑借其對材料的認知及靈活運用,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佳餚美食,這就是法國菜引以自豪的地方。

法國菜精益求精,將以往的古典菜餚推向新菜烹調法,並相互借鑒運用,調制的方式講究風味、天然性、技巧性、裝飾和顏色的配合。

法國料理的精神在於突出食物的原味,所以當法國師傅在做料理時,他所加進的任何調味料、配菜,甚至於搭配的酒,都只有一個目的:把主要食材的原味給襯托出來。

法國是世界上盛產葡萄酒、香檳和白蘭地的國家之一,法國人對於酒在餐飲上的搭配使用非常講究。如在飯前應飲用較淡的開胃酒。

食用沙拉、湯及海鮮時,飲用白葡萄酒;食用肉類時飲用紅酒;而在飯後飲用少許白蘭地或甜酒等。據說法國人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在歐洲國家中最低,就歸功於葡萄酒。

法國菜源自於義大利菜,而義大利文化傳承於古羅馬帝國,因此義大利人對於食的文化與烹調技藝,是累積了數千年的經驗,才居於主流的地位,而文藝復興時期,烹調技藝更達到了尖峰期。

而法國的烹調技術會如此的精進,甚至取代義大利菜的主流地位,那是因為法國有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還有一張好吃的嘴、一個挑剔的胃、一雙精巧的手、一個聰明的頭腦,才能從義大利菜的精隨中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享譽國際。

『貳』 法國美食攻略,法國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法國遊玩時必吃美食 法國有很多美食值得我們品嘗,其中法式蝸牛是來到法國必吃的一種美食,這種美食在製作的時候,會選用碩大的蝸牛肉,然後再塗上一層奶油,再配上蔥蒜等佐料,在上好佐料之後,在把蝸牛放入完整的蝸牛殼中,然後放入火爐中烘烤,在出鍋之後,我們就可以品嘗到味道鮮美的正宗蝸牛了。它是來到法國巴黎必須品嘗的一種美食,極具地方特色,而且味道鮮美。

『叄』 法國的餐飲文化

法國大餐七大原則

現代人吃法國菜雖已盡量一切從簡,但法國菜始終都是比較講究細致,有些餐桌禮儀和用膳細節你不可不知,記熟以下七大「法」則就包不會失禮啦!

1.吃法國菜基本上也是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至於甜品多數會配甜餐酒。

2.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用大力擦,注意儀態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3.假如吃多過一道主菜,吃完第一道(通常是海鮮)之後,侍應會送上一杯雪葩,用果汁或香檳造,除了讓口腔清爽之外,更有助增進你食下一道菜的食慾。

4.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籬。

5.國菜同吃西餐一樣,用刀時記住由最外邊的餐具開始,由外到內,不要見到美食就撲上去,太失禮。

6.每碟菜之後,將刀四圍放,又或者打交亂放,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並排放在碟上,齒朝上。

7.菜用的餐具數量頗多,事先可要看清楚哪些是你的,吃什麼用什麼餐具切不能弄錯。

『肆』 怎樣加入法國美食協會

法國美食協會成立於1248年,1949年成立藍帶美食會,1962年在香港成立遠東區分會,是享譽全球的美食權威機構。該會設立藍帶美食大獎,在全球范圍內頒獎。據了解,要入選法國藍帶美食會,除了精湛的廚藝之外,還需要在飲食界業內公認「有傑出貢獻」。目前,法國藍帶美食會在全球擁有近3000名會員,其中中國會員不超過100人。

『伍』 法國飲食特點


1、與藝術相關:法國人通常將美食和藝術結合起來,飲食和藝術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國主廚一般都經過專業的訓練,他們不僅具備一般廚師的技術,也具有藝術家的天賦。例如在顏色上追求美感,要求百汁百色,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在滿足人們味覺的同時,也給人心靈的觸動,使客人流連忘返。
2、追求浪漫情調:法國人天性具有浪漫的情懷。法國人特別講求用餐時的環境,比如幽幽的燭光、精美的餐具、典雅的環境等等。無論是高檔的,還是低檔的餐廳,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的,大都能滿足用餐者的心理需求。餐廳本身也講究空間的效果,服務非常到位。
3、飲食的烹調方式:法國有其獨特的烹調方法,以其美味可口出名,且菜餚種類繁多。義大利對法國烹飪發展所做的歷史貢獻是不可替代的,義大利元素對法國具有強大而持久的影響。
4、法國飲食文化的特點:每一道菜和飲料,與「藝術」是分不開的。晚餐前的開胃酒是不可缺少的。在吃飯時候,酒的類型,甚至顏色都非常講究。點肉類食品時候用紅酒。吃魚和海鮮喝白葡萄酒,飯後喝一點白蘭地酒。不同的酒用的酒杯也是不同的。
5、講究調料:法國菜十分講究調料,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香葉)、歐芹、龍蒿、肉豆蔻、藏紅花、丁香花蕾等十多種。法國菜中胡椒最為常見,幾乎每菜必用,但不用味精,極少用芫荽。

『陸』 法國飲食文化是什麼情況

法國飲食文化聞名於世,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一種類似「圖騰」的價值。法國美食具有著很深的文化內涵,法國人不僅僅是為了「吃」而小聚,更是為了「談」,即彼此感情交流的需要。因此,衍生了各種飲食文化:菜餚文化、咖啡文化、就餐文化、乳酪文化、葡萄酒文化等,它們共同組成了獨特的法國飲食文化。

法國飲食文化概述

法國飲食講究色香味俱全,在吃的同時也要求調動人的多重感官——視覺、嗅覺、味覺等,所以法國的飲食無疑是一種享受的飲食。通常一道正宗的法國餐,會由多種元素構成,而它們也就是法國飲食文化的組成文化。

最後,咖啡文化也是法國的一大特色。1686年,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商人在法國創辦了第一家咖啡店,自此,巴黎的咖啡館就長盛不衰。法國人喝咖啡講究的是環境和情調,法國的文學藝術新思潮也在這里生根發芽。自上世紀以來,咖啡館也成為社會積極分子的活動中心,目睹了法國政治、文化的興起與發展。

法國飲食文化特點

自非物質文化遺產設立餐飲條目以來,法國美食首例申請成功。一個國家的美食獲得這樣的榮譽尚屬首例,入選名錄是對法國飲食文化的最佳認可。法國飲食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文化特點贏得了世界人民的矚目。

1.法國飲食文化歷史悠久

法國飲食經歷了從食為果腹到筵席之樂的長期發展過程,它是法國幾個世紀以來的經濟和社會文化變遷的見證。

在亨利二世在位之前,法國還是出於用手抓飯的「蠻荒」狀態。這一切直到亨利二世迎娶一位義大利公主凱瑟琳·德·美蒂奇為妻,帶去了大批隨從,包括廚師、僕人、種菜和飼養家畜的農人、設計爐灶的工匠等,還有全套的義大利餐具。隨著凱瑟琳成為王後、太後,法國宮廷宴席上開始了「全盤意化」,刀叉代替了手抓,法國人開始優雅地舞刀弄叉起來。

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美食烹飪的技藝達到頂峰,如今品種繁多的法餐、風味各異的奢華菜式原型皆來源於那個時期,廚師成為既高尚又富有藝術性的職業。

直到法國大革命時期,隨著一批技藝高超的御廚流落民間,烹調技藝才得以以一種大眾文化的姿態在社會各階層中流傳開來,真正植入法蘭西民族的文化精髓。

在經歷了普法戰爭,蝸牛正式登上法國人的餐桌,也標志著法國美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豐富,從此登上世界美食的巔峰。

2.法國飲食文化富有濃厚的文化情感積淀

法國人賦予美食超越吃和事物本身的文化意義——對美食的欣賞和所代表的樂趣,也形成了法國人對日常生活的態度。它蘊含了文化、藝術以及人情世故,是法式簡約而不簡單的優雅生活和法蘭西民族的美食和文化相融合的體現。

據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法國人將廚房作為家中所有房間的最愛,人們樂於花大量的時間在廚房按照正規的步驟烹飪,並享受和朋友一起分享大餐的平等溝通的樂趣。

3.法國飲食具有開放性特點

法國人對飲食的精緻講究成就了法蘭西民族「世界美食家」的頭銜,創立於1900年的《米其林餐飲手冊》以法國標准對全球餐廳進行評價,具有「美食聖經」的榮譽。世界各地的餐廳也以名列其中為榮。

法國飲食文化已經開始影響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和標准,每年吸引了8000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和廚師前來參觀學習。這些人的到來不僅使法國飲食更加美名遠揚,同時也讓法國的飲食在這樣的文化交流中博採眾長,豐富發展有所創新。

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法國飲食文化也作為一種商品經濟擴展到世界各地。20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美食在全球已經成為法國的代名詞之一。日本有5000多家法國餐廳,美國有4000多家,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有法式烹飪學校。

法國飲食文化的形成原因

法國飲食的形成和獨特的飲食文化是眾多因素下的產物。「法國人是為吃而生存」,這句話形象地概括了法國人對吃的藝術追求。法國先後經歷了墨洛溫王朝、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瓦盧瓦王朝、波旁王朝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和國,在歷屆共和國期間法國也爆發了多次革命和戰爭,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法國飲食文化應運而生。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地理和經濟條件為法國飲食文化提供了物質基礎。

法國是一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國家,這就為法國菜的食材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歷史上,很多家庭以畜牧業為主要謀生手段,這就讓豐富的肉類菜餚登上了法國人的餐桌。另一方面,山區的人民為了將乳酪保存較長時間,就製作了堅硬的乳酪,也進一步擴展了乳酪文化。

第二,法國人的民族性為法國飲食文化創造了發展空間。

眾所周知,法國人具有濃厚的浪漫情懷,他們享受生活,並為此創造了一系列浪漫美妙的生活習俗。法國貴族性喜奢靡和享受,在宮廷宴會、狩獵等場所,大量的美食與葡萄酒必不可少。比如路易十四是出了名的愛好奢華,在他統治時期的宮廷筵席之豪華已經位列歐洲之冠,這也刺激了法國飲食的再發展創造。

當然,法國人對於飲食也十分注重,他們認為「發現一道新菜,要比發現一顆新星給人類的造福更大」。對於美食的孜孜以求和充滿了好奇心和創造力,使得法國菜經久不衰並煥發新的活力。

第三,博採眾長的開放性豐富了法國飲食文化體系。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德國、瑞士、盧森堡、義大利、西班牙等接壤,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隔海相望。優越的地理環境有利於法國飲食博採眾長,比如法國美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就依託於義大利美蒂奇家族。同時,法國的飲食文化也更方便傳播到世界各地去,現在米其林餐廳開遍全球,在美食界具有極強的號召力,同時也為法國飲食文化體系豐富了內涵。

法國飲食文化以其精緻可口的味覺享受和奢華獨特的就餐氛圍傲立世界美食王國,也為我們帶來了迥異於中華美食的文化。讓飲食成為一種享受,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法國飲食文化給我們的啟示和經驗還有很多。

『柒』 法國美食風情

書名 法國文化之品味法蘭西美食情懷
作者 魏震 Wei Zhen
原版名稱 Ressentir la Passion de la Gastronomie Française
ISBN 978-7-5190-1336-3
頁數 394頁
定價 58元
出版社 中國文聯出版社


  1. 曾今的好味道:尋找法國飲食根源

Le Bon goût - l'origine de la cuisine française

「Il faut manger pour vivre et non pas vivre pour manger」 - Socrate

「 吃是為了活著,活著絕不只是吃「- 蘇格拉底

尋 根求源,法國烹飪如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很大程度上受古羅馬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建立在古羅馬飲食文化的基礎上。但一方面我們對當時高盧食物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從配料、烹制方法和一些菜譜上似乎又沒有太多與羅馬食物相似之處。可是我們必須承認羅馬人的湧入帶來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毫無疑問在飲食上也給整個歐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1]。

據4世紀末古羅馬出現的«阿比敘烹飪藝術»中記載,存在於當今法國烹飪中的面團、烤串、肉腸、豬血腸、扁平小灌腸、葡萄葉肉餡、榲桲面、雞蛋牛奶餅和烤餅、黑松露和鵝肝、芥末、公雞肉糊、火腿餡餅和乳化汁醬等都是從古羅馬飲食中繼承而來[2]。

當然高盧人的飲食也有自身的特色, 當時高盧境內畜牧業非常發達,擁有大量的牲畜,所以在烹飪食物時常用黃油和豬油,而非植物油。另外他們習慣喝牛羊奶並使其發酵,甚至食用動物血。這些飲食習慣一直傳承到了今天,黃油加工的越來越精緻細滑,乳酪做出了三四百種,動物的血從血腸到幾百年後延伸出的血鴨, 在西餐中都深得人們的喜愛。高盧人的大麥啤酒是歐洲啤酒的祖先。這都是在黑暗世紀從羅馬飲食中悄悄走出的高盧特色,後來在繁榮的法蘭西社會里逐步形成其豐富的美食文化。

從中世紀開始,法國美食的發展經歷了三個較為明顯的階段。[1]


2.法蘭西美食情:食物也可以有靈魂

La Pssion de la gsatronomie française - L'âme de la cuisine

"Le dînertuela moitiédeParis et le soupertuel'autre" - Montesquieu「午餐謀殺了一半的巴黎人,晚餐謀殺了另一半」- 孟德斯鳩

無 論是什麼年紀,無論什麼環境,無論什麼種族,無論什麼時候,吃都是自然界中最幸福的一件事,人們只有在吃東西的時候能夠忘記一切煩惱,因為吃的那一刻帶給我們的只有快樂。法蘭西人對吃的情懷從上到下,從古至今從未改變,他們對美食有一種永恆的熱情和執著的追求。


3.法國頂級廚師:三星之最的保持者

Les grands chef cuisiners-Parmi les plus célèbres monde

全 世界所有以烹飪為職業的人都羨慕法國廚師。在法國,米其林星級廚師在社會中享有電影明星般的榮耀。他們認為,食物絕不僅是果腹之物,而是一項需要堅決捍衛的文化傳統。數百年來,法國奉烹飪為「生活的宗教」和「生活的藝術」,佳餚無數,高手如雲。在如今眾多高手中,有兩位可稱得上高手中的高手,高高手。

一位是世界擁有米其林三星最多的廚師,也是獲得米其林星星最多的廚師。

另一位則是歷史上現存擁有米其林三星最長的廚師,一個活著的傳奇。


4.揭開神秘面紗:傳奇的«米其林指南»

Dévoiler le mystère - La saga guide Michelin

"La découverte d'un mets nouveaufait plus pour le genre humain quela découverte d'une étoile"

- Anthelme Brillat-Savarin

「發現一款新菜,比發現一顆星星對人類的貢獻還大」

20 世紀初的歐洲,在戰爭的風暴到來之前,有一個短暫的「黃金時代」。法蘭西帝國倒台後的共和國已經逐漸走向成熟,這段時間美食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大家已注意到美食從華麗的大餐向小單元藝術食物邁進。如同人類社會正在醞釀新世界秩序一樣,美食界也默默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體系。之後的幾十年,逐漸的征服了整個歐洲,百年後又跨過大洋來到北美和亞洲。

誰有掌握了制定這套體系的權利,誰就統治了世界美食。如同強權的美國所制定的軍政體系稱霸世界一樣,相對溫和的法國人用文化軟實力«米其林指南» 統治著世界高端美食業。


5.巴黎三星:城市的另一個標簽

Restaurant Michelin de Paris - une Distinction de la ville

來 到巴黎,你可以仰望高聳的凱旋門,可以徘徊在香榭麗舍大道游歷在那些眼花繚亂的奢侈品中,可以登上艾菲鐵塔眺望巴黎全景,可以在華麗的凡爾賽宮殿回顧歷史的輝煌,可以漫步在塞納河畔呼吸藝術的氣息,可以在聖母院內凈化自己的心靈。還有別忘了可以品嘗一下巴黎的美食,聞一聞香醇葡萄酒,她同樣組成了法蘭西文化的靈魂,並能夠直接融入到人們的血液中,且讓之沸騰起來。

巴黎是一個時尚和藝術的交匯地,美食與時裝、歌劇、音樂一樣,充滿創意,變化無窮,又如同歷史文學和文化古跡讓人回味無窮。

舌尖上的法蘭西,走進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廳。一起用思緒去品味巴黎,感受他的美食風情。

來到巴黎當我們一拿起美食地圖就已經興奮不已了。


6.7號公路:美食地圖上的神秘

Nationale 7- Une route mythique sur la géographique gastronomique

第 一次世界大戰後,原有的火車旅行逐漸被汽車所取代,對於那些古老的中途驛站和鄉間旅社來說無疑是一個意外的禮物。大家匯聚在7號公路,點點的美食接力站被串了起來,如同一條長長的珍珠項鏈。有錢人的度假汽車和騎著摩托車的馬路客來往穿梭在這條公路上。

1900年米其林出版的«公路指南»只想為當時還不到3000個司機提供方便免費的道路信息。可沒想到,到了1923年市場上竟然有超過100萬輛的汽車,米其林也跟著拓寬服務項目,增加了舒適住宿和美味食物的推薦來滿足旅客們的需求。7號公路這條必經之路自然成«公路指南»上的重要內容。「畢班道姆」(Bibenm)是奧伽羅(O』Galop)在1898年為米其林輪胎設計的吉祥物,這個著名胖子的誕生暗示了汽車和美食註定將要聯姻。

從巴黎到里昂,再從里昂到阿爾卑斯省忙通(Menton),穿過勃艮第、跨越羅納河谷、橫渡鄂斯特雷高地(massif de l』Esterel) 和沿著藍色海岸(Côte d』Azur),幸福的7號公路被形象地稱為「藍色公路」。隨著美景的變換各式美食也闖入人們的眼眶,沿著公路金字塔(La Pyramide)、布拉澤大媽家(La Mère Brazier)、 保羅·博古斯(Paul Bocuse)、碧克之家(La Maison Pic)、三胖之家(La Maison Troisgros),甚至走到盡頭還有阿蘭杜卡斯在摩納哥的路易十五餐廳(Louis XV),無不讓人大飽口福。

這條公路確確實實也是條「假日公里」,就算從交錯在里昂的6號公路畫一個圈再回到巴黎,也別錯過金色海岸餐廳(La Côte d』or)。

公路的建設孕育了美食的發展,除了東部靠近德國的阿爾薩斯地區,紅酒之路上的Auberge d』Ill 餐廳,和東南部在勃艮第、羅納和阿爾薩斯交匯的喬治·布朗餐廳(Goerge Blanc),離7號公路有一點距離外,神秘的7號公里孕育了法國的百年米其林三星。

這條公路與美食的曖昧,深深的印在法國人的心中,1955年法國國民歌王查理斯德內(Charles Trenet)忍不住寫了一首名叫«7號公路»(Nationale 7)的歌曲,來抒發人們對公路的感情,竟然成了他著名的代表作。

……

這是一條成功的路

假日公路

她穿過了勃艮第和普羅旺斯

她讓巴黎變成瓦朗斯

和旺斯聖保羅的郊市

……

我們歌唱我們慶祝

藍色的橄欖樹我的小麗賽兔

在此的歡樂愛情讓人笑容流露

我們在幸福的7號公路

C'est une route qui fait recette
Route des vacances
Qui traverse la Bourgogne et la Provence

Qui fait d' Paris un p'tit faubourg d'Valence
Et la banlieue d'Saint-Paul-de-Vence

On chante, on fête
Les oliviers sont bleus ma p'tit' Lisette
L'amour joyeux est là qui fait risette
On est heureux Nationale 7

百年,100年是什麼概念。對於一個社會來說,百年前鞋子還不分左右腳,對於一個國家總統都換了至少12個。那麼對於一個家庭,要經歷4代。

百年人事知幾變。

在法國的那些百年餐廳,無論社會如何動盪他們始終屹立不倒,讓人欽佩。難能可貴的是其中的一些家族餐廳,不但家族始終後繼有人,而且要與時俱進。更重要的是一些家族中每一代都能出現米其林三星廚師,才是難上加難。

在第一節中首先介紹法國20世紀上半葉出現的三位最傑出的大師級人物,他們為後半個世紀法國烹飪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通過自己打造出的餐廳,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廚師,影響了整個世紀,造就了現代法式烹飪。

可貴的是百年家族餐廳,他們一代又一代忠貞不渝地服務於這個行業。他們是法國烹飪界的常青樹。他們的血液中浸著對烹飪的熱愛和執著,不斷地追求讓他們成為一個城市的徽章,不僅締造了家族傳奇,也勾畫了如今的法國美食地圖。

在眾多傳奇餐廳中也不乏一些女中豪傑,那個幾乎是男人的年代,要得到如同男人一樣的認可,背後的努力要多很多。一位是從有米其林星星開始到如今的三星,她是米其林史上名字被書寫次數最多的餐廳,另一位是獲得最多的三星女廚師。雖然她們餐廳的命運不同,但沒人能抹去她們留在時間中的記憶。

最後再回到美食天堂的巴黎,除了五花八門色彩繽紛高檔餐廳以外,還有一類,無法替代。 就像一瓶精美的葡萄酒,又如同一個成熟的女人,隨著歲月她愈加香醇,更有韻味。幾百年來他們隨著歷史的河流流淌至今,時而喧囂時而寂靜,起起伏伏,無論社會如何變遷,她們注視著巴黎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只有身臨其境品嘗過後才能真正的體會。


7.分子美食:一種前衛創新科技

Gastronomie moléculaire -La science d』avant-garde créative

神奇的分子美食-甜品(2張)

La Cuisine Moléculaire,la cuisine-chimie,l』avenir cuisinier?

分子美食,化學烹飪,是廚師的未來嗎?

分 子美食(法語La gastronomie moléculaire, 英語 Molecular Gastronomy)也叫量子美食,被稱為未來食物,是通過物理和化學作用改變分子的結構和食物的性質。

起源

起初是英籍物理學家尼古拉斯·庫爾(Nicholas Kurti 1908 – 1998)和法國的化學家艾維·塞斯(Hervé This 1955 - )於1988年最先提出的一個新科學流派[1],因此他們被認為是 「分子美食之父」。

Kurtis 比This要年長些,是出生在匈牙利的猶太人,受到本國反猶太組織驅趕,來法國避難,在巴黎索邦大學完成碩士。隨後又去了德國,在柏林獲得低溫物理學博士。餘下的大半生在英國度過,並成了牛津大學的物理學教授。Kurtis非常熱愛烹飪,1969年在皇家科學院就提出 「物理學家在廚房」的論題[2]。1985年和他的年輕學生, 才華橫溢的This一起提出「分子食物」這一概念。

This沉迷於化學和烹飪,1995年在Kurtis和另外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評審下獲得巴黎第七大學的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的就是分子食物。1998年開始, This在巴黎的Pierre Gaganaire分子餐廳工作。在隨後的20多年間,這位熱衷美食的物理學和化學家從科學的視角去探索烹飪,並出版大量書籍來詮釋分子美食。2004年開始在法國高中及互聯網向大眾免費傳授分子美食課程,同年創辦高級鑒賞學院[3]。如今和萊恩大學以及法國藍帶學院合作建立食品科學文化基金會,來培養前衛的分子美食傳人。

『捌』 法國的飲食文化

法國美食在整體上包括這幾大方面:麵包、糕點、冷食、熟食、肉製品、乳酪和酒。這些是法國飲食里不可缺少的內容,而其中最讓法國人引以為榮的是葡萄酒、麵包和乳酪。法國人習慣用西餐,浪漫的法國菜、浪漫的法國餐,有很多細節值得你慢慢品味。
法國萊以其美味可口出名,且菜餚種類繁多,烹調方法獨特。歐洲的佳餚幾乎都是法國人烹制的,這是因為歐洲第一流的大飯店或餐館所僱傭的大廚師多半是法國人。他們對飲食的講究程度足以與我們中國人相媲美,甚至把飲食視之為藝術這點上還勝我們一籌。

法國菜具有選料廣泛、用料新鮮、裝盤美觀、品種繁多的特點。菜餚一般較生,還有吃生菜的習慣。在調味上,用酒較重,並講究什麼原料用什麼酒。他們的口味肥濃、鮮嫩而忌辣。豬肉、牛肉、羊肉(肥嫩的)、雞、魚、蝦、雞蛋和各種燒鹵腸子、素菜、水果是他們喜愛的食品,尤其愛吃菠蘿。無鱗魚是被排除在餐桌外,不受歡迎的食物。進餐時,冷盤為整塊肉,邊切邊吃。名菜有:馬賽魚羹、雀肉會利、巴黎龍蝦、火局蝸牛、紅酒山雞、沙福羅雞、雞肝牛排、牡蠣杯、馬令古雞。

法國餐是不能用味美或營養豐富來形容的。除了在對菜的配料、火候的講究、菜餚的搭配、選料的新鮮程度以及不同地區所演變出的多元化菜餚與烹調方法,法餐可以說其在細膩、合理性和藝術性都在其它西餐之上。
法國人還特別追求進餐時的情調,比如精美的餐具、幽幽的燭光、典雅的環境等等。大一點的餐廳大都布置得富麗堂皇。有的店裡還存有16世紀的路易十四時期的豪華傢具,精緻的銀餐具、水晶杯子等昂貴、華麗的餐具。還有的餐館把藝術收藏品作為店裡的主打。牆上的名畫是真正的珍品。絕不是牽強的裝點門面的一般藝術掛畫。也有的餐館還將自己的收藏愛好放到店裡與客人共享收藏樂趣,如果飯店的歷史很短,他們也能想辦法擺滿各式鮮花。與品嘗美味是絕好的情景交融。

法國的美食和法國人對生活的要求以及審美觀有直接的關系。法國人將飲食還賦予哲學的意義,認為個人飲食應符合各自的教養與社會地位並將同桌共餐視為一種聯絡感情、廣交朋友的高雅樂趣和享受。有一位被稱為「世界級膳食家」的人曾說:「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氣氛,就可以判斷這個國家國民的整體個性。「看看法國人的美味佳餚以及用餐方式,不由得會讓人想起克萊德曼手指下流淌出來的串串音符,浪漫而雋永,讓你充分領略法式大菜散發馨香的藝術情調。

法國人晚餐的時間,大多在晚上8點左右,有的甚至更晚。到了餐館之後一切經過專家精心設計的、溫馨而典雅的氣氛立刻會感染你。餐廳的桌椅擺放很講究,不僅要方便就餐,還要迎合不同顧客的消費心理,空間更要得到充分的利用。法國餐廳的服務非常到位,不僅要為第一次光顧的客人提供滿意的服務,而且還要記住老客戶的姓名及其喜好的餐桌位置。每當這些人來此就餐時,他們都主動上前招呼著客人的姓名,使人備感親切。

法國餐的每一道菜與飲品搭配是一門「藝術」。餐前1杯開胃酒不可缺少。就餐期間酒的種類,甚至顏色都非常講究。點肉類食品要配紅葡萄酒。吃魚蝦一類的海味要喝白葡萄酒,有些人用餐後還喜歡喝一點白蘭地一類的烈性酒。每種酒所用的酒杯都不同。

法國餐的菜單很簡單,主萊不過10來種,但都製作精美,點菜的順序是:頭道菜一般是涼萊或湯,盡管菜單上有多個品種的「頭道菜」供你選擇,但只能選擇一種,在上萊之前會有一道麵包上來,吃完了以後服務員幫你撤掉盤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湯。美味的法式湯類,有濃濃的肉湯、清淡的蔬菜湯和鮮美的海鮮湯。第3道菜是一頓飯中的正萊,這是法式菜中最為發揮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細膩、考究,令食客難忘。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種「排」一雞排、魚排、牛排、豬排。這所謂的排是剔除骨頭和刺的凈肉,再澆上配製獨特的汁,味道鮮美,吃起來也方便。所謂的大餐就是指老百姓常吃的東西加上一些細心和感情佐出曠世的美食,而海參、鮑魚、穿山甲等山珍海味在法餐中卻難尋蹤影。法菜中頗為有名的洋蔥湯就是用低廉的洋蔥加乳酪和麵包片熬制的濃湯。喜愛法餐的食客中不乏有沖著洋蔥湯而來的。在就餐程序中貫穿始終的是美酒,主要是葡萄酒和香檳酒,這是法國大餐中的經典之筆。酒的選擇和搭配規矩很多,比如,吃海鮮要配白葡萄酒,吃紅肉要配紅葡萄酒。

最後一道是甜食,法國人的認真、細致和對生活傾注的藝術感情都溶進這最後的餐食收尾上,法式的甜品被認為舉世無雙,清香、軟滑的甜品,使整個就餐的尾聲完善而回味無窮。

晚餐後喝杯濃咖啡,吃一、二個水果,一塊雪糕,那是一天勞累後的享受。喝葡萄酒、蘋果酒、薄荷酒、吃煸蝸牛、大鵝肝、黑蘑菇以及百合,則是法國人樂而不疲的快事。

飲食習俗中忌諱菊花、杜鵑花以及一切黃色花、紙花。對墨綠色也抱有反感,認為這些都是不吉利的,故在法式餐廳的擺設和鋪台中應注意。在就餐時,法國客人一般不歡迎有人遞送毛巾。

法國的乳酪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它是由牛奶、羊奶(包括山羊奶)混合加工而成,並有半凝固態、凝固態以及干塊狀的,又由於其顏色、味道的不同,可有上百種不同的乳酪。

除此之外咖啡文化也是法國的一大特色。

巴黎的咖啡館時尚已延續數個世紀。早在1686年,來自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商人來到這里創辦第一家咖啡館後,巴黎的咖啡館就一直興盛不衰,但長足的發展卻是近20年內的事,這不僅得益於巴黎這個世界文化名城,更在於旅遊業的興起。有人說。不到巴黎你絕對不能說自己已經去過歐洲。不進巴黎的咖啡館。你不能說到過巴黎。巴黎大概有1萬家咖啡館,在巴黎城內外,人行道、廣場、花園,幾乎無處不是咖啡館。並且生意異常紅火。咖啡館猶如巴黎的城市靈魂,幾乎各種社會活動都出現在咖啡館,情人邂逅、談天、做生意、賭博和游戲都成為咖啡館里的景觀……巴黎的咖啡館成為城市的媒介場所,也成為親情交流的紐帶,咖啡館成為巴黎時尚的另一緣故是,進咖啡館喝咖啡並不昂貴。你只要花1法郎就可以在裡面坐上數小時。夜間也不例外。為吸引顧客,巴黎咖啡館大都成為無煙館。因此,許多煙民都在大街上吸煙。

巴黎的咖啡館還有一大特色,即色彩紛呈、花樣別出,流動的、異國的、聲像的、餐館式的、奢華的、固定的、簡陋的、英語的、德語的、正宗法語的等等無奇不有,巴黎的咖啡館甚多,但你卻難以找到同樣風格的。這里,人們崇尚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因此,淡雅的木製裝飾大受青睞。哪一種人上哪一種咖啡館,巴黎人十分講究。你若與情人約會,就請進皇太子咖啡館,因為那裡擁有最具有情調的色彩。你若是遊客,需要領略最具有巴黎特色的菜餚。那麼就請進埃菲爾咖啡館,因為你從壁式屏幕畫面可以觀賞到巴黎全景並品嘗到最負盛名的菜餚。總之。巴黎咖啡館已成為一種特色文化。人們進咖啡館。不一定要以喝咖啡為目的,或許為觀賞、交易或約會。總之,巴黎咖啡館已遠遠超出喝咖啡的含義,包含交流、買賣娛樂、展示和享受、具有多種功能作用的最佳去處。

現代的法國美食是法國傳統美食的繼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現代法國人更加崇尚的是營養美食,以避免各種心血管的疾病。尤其對於女士來說,營養美食的目的是為了永葆青春。

但是,不管社會發展到如何現代化的程度,人的思想和行為表現得如何前衛,法國始終未丟棄本國傳統而古典的美食藝術。為了不使下一代的味蕾退化,政府定期請飲食專家到小學校進行味覺檢查和訓練,以使孩子們有一個正常的味覺,能夠充分地享受悠久知名的法蘭西美食。在食品的製作過程中也盡量保持傳統的烹制手段,麵包是法餐中的主要佐食。20世紀70年代,為了提高效率,麵包生產商曾經採用大機器生產,結果破壞了麵包的原始味道,市民反對,政府又下令重新恢復手工生產,直到今天法式麵包已經成為一個專有名詞,這和法國人的鍾愛和維護是分不開的。

『玖』 品嘗了這幾種法國美食,讓你徹底愛上這個浪漫國度

品嘗了這幾種法國美食,讓你徹底愛上這個浪漫國度

提起法國,幾乎所有人都公認它的浪漫。不僅是因為法國人的多情,真正到過這里,品嘗過這里的美食之後更讓人對這里念念不忘,在法國休閑旅遊除了一定要欣賞這里的名勝古跡之外,你一定不能錯過以下這幾款美食。

香甜美味的法式馬卡龍你吃過嗎?反正小編我可是馬卡龍系列的忠實粉絲。正宗的法式馬卡龍香甜、美味,是甜點愛好者追捧的寵兒,再加上很Q的外型,真的好吃又好看呢?即是美食又是藝術,跟這個以浪漫著名的國家很相配哦。

閱讀全文

與如何融入法國美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