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國大革命歷屆政府名稱是
directory
名詞[C]指:
1. 姓名住址簿;工商名錄;號碼簿
a telephone directory
電話簿
2. 董事會;理事會
3. 指南,使用手冊
4. 【宗】禮拜程序大權
形容詞指:
1. 指導的;咨詢的
這里就是董事會;理事會的意思吧!
② 哪位知道法國大革命歷屆政府名稱
不清楚你說的是哪一個
制憲會議 立法議會 國民公會 救國委員會 督政府 執政府
③ 法國大革命的革命年表
波旁王朝(843-1792.9){君主專制}
1、1789.5.5 三級會議召開,後改名「制憲會議」{第三等級}
2、7.14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爆發】
3、1789年8月26日 《人權宣言》{君主立憲派}
4、9月 《1791年憲法》—君主立憲制確立(~1792.9)
5、8.10 「八月起義」{吉倫特派}
6、9月瓦爾密村擊退普軍,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9-1804.12.2){共和制}
1、1793.1 處死路易十六
2、6.2 雅各賓派掌權
3、同年秋,羅伯斯比爾為首的公安委員會推行「恐怖政策」
4、1794.7.27 「熱月革命」{熱月黨人}【法國大革命高潮階段的結束】
5、1799.11.9 「霧月政變」,拿破崙任第一執政,頒新憲法,建立獨裁統治
6、1804.3 《法蘭西民法典》(又稱《拿破崙法典》)
法蘭西第一帝國(又稱拿破崙帝國)(1804.12.2-1814.1.3){帝制}
1、1804.12.2 拿破崙·波拿巴加冕,稱拿破崙一世
2、1812. 兵敗俄國【開始崩潰】
3、1813.10 兵敗萊比錫【開始瓦解】
4、1814.3.31 反法盟軍、路易十八進入巴黎
5、1814.4.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後被放逐厄爾巴島。
波旁王朝第一次復辟{君主專制統治}
路易十八(1814年5月2日- 1815年3月13日)
路易十八世頒《大憲章》
百日王朝
法蘭西第一帝國復辟(1815年3月20日-1815年6月22日)
1、1815.3.1. 拿破崙登陸法國
2、3.20. 拿破崙重登皇位
3、6.18.滑鐵盧兵敗
4、6.22. 拿破崙退位,不久被流放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最終覆滅】
5、1821 拿破崙病死於聖赫勒拿島。
波旁王朝第二次復辟(1815.6.22-1830.7.29){君主專制統治}
1、路易十八復位
2、查理十世繼位
3、7 月,查理十世簽《七月赦令》【導火線】
4、7.27.-7.29.「七月革命」(「光榮的三日」)
七月王朝(1830.7.29-1848.2.24){君主立憲制}
1、1830.7.29.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三色旗為國旗1831.&1834.里昂工人起義
2、1847. 歐洲農業歉收
3、1848.2.22-24.「二月革命」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2.24-1852.11)
1、1848.6. 「六月革命」失敗{工人}
2、12月路易·波拿巴成為第一位普選產生的總統
3、秩序黨在議會選舉中大勝
4、波拿巴發動軍事政變,解散議會,開始獨裁
5、1852 初 頒布新憲法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1-1870.9.4){專制統治}
1、1852.11路易· 波拿巴登基稱帝,稱「拿破崙三世」。經濟繁榮,政治脆弱
2、1870.7.普法戰爭爆發
3、9.2. 法降於色當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9.4-1940.)
1、1870.9.4. 共和派在市政大廳宣布廢黜波拿巴家族,建立共和國
2、1875. 憲法修正案確認共和制
3、1877. 共和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勝
4、1878.國歌《馬賽曲》,國慶7.14.
5、1879.共和派贏得法國總統選舉,共和制在法蘭西最終確立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與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共和國(1945.9--1957.10),史稱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5年法國光復後,環繞政體問題,各派政治力量展開激烈斗爭。1945年9月,法國全民公決,擯棄第三共和國,第四共和國成立。1945年10月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告第四共和國正式建立。該憲法確立兩院議會制,並對共和國總統的權力作了嚴格的限制。11月,夏爾·戴高樂被議會選舉為臨時政府總理,組成新的臨時政府。1958年,阿爾及爾暴動。國民議會被迫授予戴高樂將軍全權,並委託其制定新憲法。9月,全民公決通過新憲法,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
④ 法國歷史上幾個政權形式的基本情況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
First Empire of France
法國拿破崙一世統治時期的君主專制國家。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稱拿破崙一世。這就是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年12月2日法西第一帝國登基皇帝——拿破崙一世.12月2日羅馬教皇庇護七世在巴黎聖母院為拿破崙加冕。
在執政府(1799~1804)的基礎上,拿破崙一世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和他個人的權力,建立新的貴族等級,封親王4個,公爵30個,伯爵388個,男爵1090個,榮譽軍團騎士數千名。1811年法蘭西帝國面積達75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400萬,全國劃分為130個郡,包括荷蘭9個郡 ,北海沿岸德意志各邦9個郡,東南瓦萊、皮埃蒙特、熱那亞、帕爾馬、托斯卡納和教皇屬地10個郡。此外,拿破崙一世及其家庭還統治和控制了義大利王國、萊茵邦聯、威斯特伐利亞王國、那不勒斯王國、西班牙王國、華沙大公國等。在帝國范圍內拿破崙一世力圖統一關稅,統一法制。帝國的無限制擴張導致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1814年3月31日聯盟軍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 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被第七次反法聯軍擊潰。6 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覆滅。
拿破崙三世建立的帝國,史稱法蘭西第二帝國,以別於拿破崙一世建立的法蘭西帝國(1804~1814)。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翌年1月14日 頒布憲法,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的立法權。1852年 11月 7日,元老院頒布法令建議恢復帝制。隨即舉行公民投票,絕大多數表示贊成。12月2日宣布恢復帝國,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
根據多次補充的帝國憲法,皇帝是國家元首,統率軍隊,有宣戰、媾和、結盟、訂立商約和特赦,任命政府與地方官員,批准公共建設工程,決定是否將法案送 交立法團討論等權力。帝國立法體制分成 3部分:參政院由皇帝任命,約50人組成,任務是維護憲法與保證皇帝統治,它准備法案和審查法令修正案;凡年滿21歲並在某地居住超過半年的法國男子皆有選舉權,立法團由 選舉產生的 200多名議員組成,它的主席和副主席由皇帝任命,立法團僅有權討論和表決法案;元老院由皇帝任命,由約100名親王、元帥、主教組成,批准立法團通過的法令。大臣們執行皇帝命令,各自對皇帝負責。參政院對省長實行監督。地方政權掌握在省長手中,他們領導全省警察,控制社會輿論。帝國時期重要官員有內 政大臣c.-a.-l.-j.de莫爾尼,財政大臣a.-m.富爾德,軍 事大臣a.j.l.de聖阿爾諾,後期有e.魯埃和□.奧利維埃。
第二帝國經歷了由專制統治向自由主義、議會政治演變的過程。帝國初期,拿破崙三世實行個人專權,致力於鞏固資產階級秩序。政府在一些省內實行戒嚴,封閉共和派俱樂部,解散工人組織,查禁進步報刊,利用天主教會加強控制學校。1852年後,法國工人運動一直處於低潮。60年代,人民不滿情緒日益增長,反動專制制度難於繼續維持。因此帝國後期開始實行改革,逐漸向自由主義政策演變,以求緩和國內矛盾,例如議員可得到請願權利,官方「公報」公布議會辯論記錄,皇帝經立法團同意方可批准追加撥款,廢除禁止工人罷工和結社的《勒霞白列法》等。1870年初,奧利維埃奉命組織自由主義內閣。 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變為普通上院,議會權利有所擴大。
經濟方面,帝國實行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建立了大工業,重工業中機器生產普遍代替手工勞動,生產不斷集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法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金融資本的發展尤為突出、巴黎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g.-e.奧斯曼領導下,巴黎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
為了改變1815年以來法國的孤立狀態,爭奪歐洲大陸優勢和進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崙三世進行多次對外戰爭。法國在 1853~ 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中聯合英國、土耳其與撒丁反對俄國,擊敗俄國後確立了在歐洲大陸的優勢。後又聯合義大利反對奧地利,得到薩瓦和尼斯。1860年簽訂《法英商約》,實行自由貿易。50~60年代第二帝國還派遣軍隊侵略中國、敘利亞、墨西哥、印度支那和非洲,掠奪大量財富,建立了若干殖民地。
克里木戰爭後至 60 年代初是第二帝國發展的頂點。但是,勞動人民深受剝削壓迫,工人運動重新高漲,共和派加強斗爭。第二帝國支持羅馬教皇阻撓義大利統一、 武裝干涉墨西哥以及在普奧戰爭中支持奧地利等一系列問題上失 策,使法國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國內危機和重奪歐陸優勢,1870年 7月19日法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為借口對普魯士宣戰,法軍戰敗,9月2日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投降。4日巴黎發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國,成立共和國。
沒有法蘭西第三帝國,歷史上的第三帝國指的是德意志的納粹帝國。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年)
—國民公會(1792-95年)
—法國督政府(1795-99年)
—法國執政府(1799-1804年)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建立的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年9月22日,新選出的議會即國民公會開幕。國民公會通過廢除君主制的議案,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歷史上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經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掌權和雅各賓派的專政。熱月政變後,又相繼有熱月黨人、督政府和執政府時期。1804年5月為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所代替。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 ~1804年法國曾建立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故稱1848 年建立的共和國為第二共和國。 1848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臨時政府。2 月25日共和國宣布成立。4月23日選舉制憲議會,這是法國歷史上一個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的議會,溫和共和派佔多數。5月9日成立執行委員會代替臨時政府。6 月22日執行委員會下令解散國家工場,引起工人不滿,23 日工人起義。24日l.-e.卡芬雅克將軍被授予獨裁權,殘酷鎮壓起義。卡芬雅克於28日擔任共和國的行政首腦。
11月,制憲議會制定共和國憲法,確立立法和行政分立原則。由750名議員組成立法議會,任期3年。總統任期4年,掌管行政權,任免部長與頒布法律,支配武裝力量,但不親自指揮部隊,也無權解散或延長議會。議會和總統皆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參政院由議會任命,它預先審定政府的法案,並監督行政機構。12月10 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三世)當選總統。 1849年5月13日選舉立法議會,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為核心的秩序黨獲多數席位。憲法規定總統不能直接連任,波拿巴要求修改憲法,立法議會多數反對。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建立專政體制。 1852年12月2日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二帝國,波拿巴被封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第二共和國告終。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後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三共和國。新政權開始時,由資產階級共和派與保王派聯合組成國防政府,1871年1月28日國防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選出由保王黨人占絕大多數的國民議會,L.-A.梯也爾被選為政府首腦,後任總統,他與德國正式簽訂了《法蘭克福條約》,並聯合德國鎮壓了巴黎公社起義。
《1875年憲法》內容:
內容: 實行議會制內閣制,規定內閣由議會產生,a行政權:行政權力歸於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他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參議院贊同下有權解散眾議院。
b立法權:立法權歸於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選民實際上受財產資格和在法國居住時期的限制。
意義: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各集團在國家政權中都占據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體得到最終確立。它使工業資產階級得以分享政權,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 這種效率低下的議會內閣制度,差一點在一戰中葬送了法蘭西。二戰的爆發使議會內閣制葬送法蘭西的可能成了現實.至此法蘭西第三共和過滅亡,法蘭西亡國了。
巴黎公社成立(如圖)
梯也爾力圖建立保守共和國,但遭保王派與共和派的反對 ,1873年5月 ,梯也爾被迫辭職,極端保王派人M.-E.-P.-M.de麥克-馬洪當選總統。右翼勢力繼續加強,建立合乎天主教規范的「道德秩序」。正統派與奧爾良派加緊勾結,圖謀恢復王朝體制,以L.甘必大為首的共和派為確立共和制進行長期而激烈的斗爭。國民議會終於通過1875年憲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 1876 年眾議院選舉和1879年1月參議院選舉中,共和派取得穩定多數,在人民群眾支持下,甘必大迫使麥克-馬洪辭職,共和派F.-P.-J.格雷維當選總統,終於確立共和派的共和國。
共和派分為溫和與激進兩派,從格雷維當選總統到19世紀末,為溫和派執政時期。他們進行一系列改革:實行世俗的義務免費教育,宣布新聞自由與組織工會自由,以及大赦巴黎公社人員等。普法戰爭後,法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工業產量居世界第四位,但金融資本的增長迅速,80年代法國繼續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在非洲、印度支那、中國等地發動侵略戰爭,其中有1883~1885 年的中法戰爭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掠奪土地和資源。到1899年,法國已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殖民帝國。80~90年代,法國相繼出現布朗熱事件、巴拿馬丑聞和德雷福斯案件,溫和派威信掃地,被迫下台。
1899~1914年為激進派執政時期,法國資本主義已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壟斷組織迅速發展,金融資本高度集中。1914年前,法國資本輸出僅次於英國,佔世界第二位,其資本輸出主要採取高利貸形式,V.I.列寧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
激進派反對教會干預政治,1905年通過《政教分離法》。激進派多次鎮壓工人運動。對外繼續進行侵略擴張,准備戰爭,先後與俄國、英國結盟,成立法、英、俄協約國,以對抗德、意、奧三國同盟。1913年R.普恩加萊當選總統後,繼續擴軍備戰,企圖重新瓜分世界。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法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開始後,法國成為西線的主要戰場。1917年11月,激進派G.克列蒙梭再度執政,動員一切力量進行戰爭。1918年9月,F.福煦率領盟軍對德國發起總攻擊。11月11日,雙方在貢比涅附近的雷東車站簽署停戰協定。1919年1~6月,召開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和約。
戰後,克列蒙梭政府和國民聯盟右派內閣的反動政策引起廣大人民的憤慨和反抗。20年代中期由社會黨等組成左翼聯盟內閣,執行民主主義的改良政策。後來,普恩加萊又重組國民聯盟內閣,整頓財政,穩定法郎幣值,使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但法國於1930年底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法西斯勢力趁機抬頭。1934年2月6日,右翼分子和法西斯組織火十字團在巴黎發動騷亂,包圍波旁宮,企圖推翻議會。1936年,由共產黨、社會黨、激進社會黨等黨派團體組成人民陣線。同年6月,L.布魯姆組成第一屆人民陣線政府,簽訂了馬蒂尼翁協定,實施一系列社會改革。1937年2月,布魯姆宣布「暫停」實施人民陣線綱領。1938年,由於激進社會黨退出,人民陣線瓦解。此後,達拉第政府對內執行反動政策,對外依靠英國,推行縱容德國侵略的綏靖政策,簽訂了慕尼黑協定。
1939年9月1日,德軍侵犯波蘭。3日 ,法國向德國宣戰,實際是宣而不戰,史稱奇怪戰爭。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全面進攻,突破色當防線,法軍節節敗退,不久巴黎陷落。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法國投降 ,成立維希政府,第三共和國宣告終結。
⑤ 法國大革命歷屆政府名稱
通常情況下「Directory」譯為「目錄」
但是,該詞還有一個很罕見的解釋,即
Directory (從 1795-1799年間統治法國的)五人執政團
⑥ 法國大革命發動了幾次
三次
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
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出現許多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廠,個別企業僱傭數千名工人並擁有先進設備。金融資本雄厚。資產階級已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保留著封建土地所有制,並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1st Estate)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2nd Estate),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3rd Estate),處於被統治地位。特權階級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六(Louis XVI)。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階級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1789年5月國王被迫召集三級會議,繼而改為國民議會和制憲議會。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佔巴士底獄(The Storming of the Bastille),法國大革命爆發。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簡稱《人權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Man and the Citizen),確立人權、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宣布人與人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是平等的,財產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議會還頒布法令廢除貴族制度,取消行會制度,沒收並拍賣教會財產。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斐揚派)取得政權。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參見路易十六齣逃事件),企圖勾結外國力量撲滅革命,中途被識破押回巴黎。廣大群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君主立憲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制,反對革命繼續發展。
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取得了妥協,但和佔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相反,人民在斗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君主立憲派統治,逮捕路易十六國王。9月21日召開國民公會,次日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密戰役中打敗外國干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於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佔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以羅伯斯比爾(Robespierre)為首的雅各賓派(The Jacobins)、巴黎公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的群眾運動高漲起來。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以恐怖手段打擊敵人。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1793年2~3月,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組成反法聯盟,加強武裝干涉;國內也發生大規模保王黨叛亂。4月,前線的主要指揮、吉倫特派將領迪穆里埃叛變投敵。在革命處於危急的時刻,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派頒布《雅各賓憲法》,廢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倫特派叛亂,粉碎歐洲君主國家的武裝干涉;但仍保持反勞工的《列·霞飛法》和《農業工人強迫勞動法》,並鎮壓忿激派和埃貝爾派。
[1][2]但不幸的是,雅各賓派過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內訌,陷於孤立的羅伯斯比爾也末能完全守護住法國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歐洲封建君主拼湊起來,它們一輪輪地圍剿法國革命,企圖恢復法國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日,雅各賓中被羅鎮壓的右派勢力發動熱月政變,逮捕了羅伯斯比爾和聖鞠斯特,建立熱月黨人統治。這時革命最危急的關頭已過去,熱月黨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們清除了羅伯斯比爾時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維護了共和政體,在法國國內維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但國外圍剿革命的勢力仍是濁浪滔天,此時,督政府中又一個新的政治明星應運而生,他就是拿破崙,歷史又淘汰了熱月黨人,在「霧月政變」中,年輕的拿破崙(General Napoleon Bonaparle)執政,擔負起了掃盪歐洲封建勢力、最後鞏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國的革命力量就是這樣一波一波地行進,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階段的歷史使命,就被歷史無情地淘汰,如此行進直到革命的成功。這次革命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也震撼了歐洲封建體系,推動了歐洲各國革命。
法國革命時間表(1789.5.5~1870.9.4)
一、波旁王朝(843~1791.9){封建君主專制}
1789.5.5; 三級會議召開,後改名「制憲會議」{第三等級:}
7.14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爆發】
8月 《人權宣言》{君主立憲派:大資、自由派貴族}
1791.9 《1791年憲法》—君主立憲制確立(~1792.9)
1792.8.10 「八月起義」{吉倫特派:工商業資產階級}
9月 瓦爾密村擊退普軍,國民工會宣布成立第一共和國
二、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9~1804.12.2)
1793.1 處死路易十六
6.2 雅各賓派掌權{中小資}
秋 羅伯斯比爾為首的公安委員會推行「恐怖政策」
1794.7.27 「熱月革命」{熱月黨人}【法國大革命高潮階段的結束】
1799.11.9 「霧月政變」,拿破崙任第一執政,頒新憲法,建立獨裁統治
1804.3 《法蘭西民法典》(=《拿破崙法典》)
三、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2.2~1814.6.22){資產階級帝制}
1804.12.2 拿破崙加冕,稱拿破崙一世
1812. 兵敗俄國【開始崩潰】
1813.10 兵敗萊比錫【開始瓦解】
1814.3 反法盟軍、路易十八進入巴黎,拿破崙後被放逐厄爾巴島
1815.3.1. 拿破崙登陸法國
3.20. 拿破崙重登皇位
6.18. 滑鐵盧兵敗
6.22. 拿破崙退位,不久被流放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最終覆滅、波旁王朝復辟】
四、波旁王朝復辟(1815.6.22~1830.7.29){封建統治}
路易十八世頒《大憲章》
1824. 查理十世繼位
1830.7 查理十世簽《七月赦令》【導火線】
7.27 「七月革命」(~7.29「光榮的三日」){大資}
五、七月王朝(1830.7.29~1848.2.24){君主立憲制,大資政權}
1830.7.29. 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三色旗為國旗
1831.&1834. 里昂工人起義
1847. 歐洲農業歉收
1848.2.22~24.「二月革命」{中小資+工人}
六、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2.24~1852.11){小資}
1848.6. 「六月革命」失敗{工人}
12月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成為第一位普選產生的總統
1849. 秩序黨在議會選舉中大勝
1851. 波拿巴發動軍事政變,解散議會,開始獨裁
1852 初 頒布新憲法
七、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1~1870.9.4){資本主義專制統治}
1852.11路易·拿破崙· 波拿巴登基稱帝,稱「拿破崙三世」。經濟繁榮,政治脆弱
1870.7. 普法戰爭爆發
9.2. 法降於色當
八、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9.4~1940.)
1870.9.4. 共和派在市政大廳宣布廢黜波拿巴家族,建立共和國
1875. 憲法修正案確認共和制【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
1877. 共和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勝
1878. 國歌《馬賽曲》,國慶7.14.
⑦ 法國經過了多少次共和國
五次共和國。
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946年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959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⑧ 法國大革命後建立了什麼政體
法國大革命建立了共和制這種政治體制。
法國大革命是採用暴力手段矛頭直指國王的權力,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革命。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統治,建立了共和制。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君主專制制度並給以沉重打擊。
革命發生的原因之一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1788年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三年前的乾旱中恢復過來,上次乾旱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情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閑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毫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這致使法國大革命前夕,麵包的價格大幅度上漲(從正常情況下的一個4磅麵包8蘇到1789年底的12蘇),患病人數和死亡率上漲,大規模的飢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飢荒甚至蔓延到歐洲的多個地區,而且政府缺乏足夠的運力致使食品無法運往災區。
⑨ 法國共經歷了幾次帝國和共和國,請詳解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共經歷了如下階段:波旁王朝(843~1791.9){封建君主專制}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9~1804.12.2)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倫帝國)(1804.12.2~1814.1.3,1815.3.20~1815.6.22){資產階級帝制波旁王朝復辟(1815.6.22~1830.7.29){封建統治}七月王朝(1830.7.29~1848.2.24){君主立憲制,大資政權}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2.24~1852.11){小資}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1~1870.9.4){資本主義專制統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9.4~1940.)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5.9--1957.10){資產階級共和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45..9~現在){資產階級共和國}謝謝採納。
⑩ 法國大革命後的朝代更迭
在15世紀末,法國逐漸地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制和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直到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才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並開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法蘭西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法語: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這三個詞就是從法國大革命中來的。而且在1792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直到1804年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或稱拿破崙帝國),結束了短暫的共和國歲月。
其後,法國於1848年因在國民議會的另一次革命和推翻帝制的背景底下,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並由拿破崙三世擔任總統,直至1852年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創立,「帝制恢復」。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再次恢復共和制(創立第三共和),並一度於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間建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的專政政權:巴黎公社,但隨即被推翻。然後法國民眾在普魯士軍隊撤走後,又再次恢復了第三共和。經歷了一戰和二戰,第三共和終於到1940年被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所滅。在二戰中,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建立流亡政府,稱為「自由法國」,與「納粹德國」的附庸「維希政權」抗衡;抗戰其間,再改名為「戰鬥法國」。
戰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由戴高樂將軍開始。雖然法蘭西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但是法蘭西在這兩次戰爭中的財富、人力等等均損失慘重。第四共和一直維持到1958年阿爾及利亞戰爭爆發,戴高樂將軍宣布結束「舊憲法」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憲法,推行「新憲法」法國憲法,並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即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時,汲取了前幾次議會民主制失敗的教訓,因此開始創立並執行半總統半議會民主制(雙首長制),維持到現時法國的政體,並未改變。而最近幾年法國和德國的密切合作成為歐洲經濟一體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動力,例如在1999年歐元的流通就是一例。今天,法國站在歐洲,尋求在更多領域進行更密切合作的最前端。
參考資料:維基網路之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