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法國國旗的含義是什麼
法國國旗三色最初的意義,是以紅藍兩色代表巴黎市民,白色代表法國王室,期望雙方攜手合作建立新國家。不知自何時起,藍、白、紅三色分別被賦予了自由、平等、博愛三種意義,且隨著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的聲威傳遍全世界,成為大家對此三色最為熟悉的闡釋。
法國國旗旗面從左至右分別為藍、白、紅三色,長寬之比為3:2。通用的法國國旗藍白紅三色的寬度是嚴格相等的,法國軍旗藍、白、紅三色的寬度比例是30:33:37。
Ⅱ 法國的國旗意義
國旗來歷
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參與革命的巴黎市民都在帽子上戴了一枚紅藍雙色的帽章,
紅色與藍色是代表巴黎的顏色。
貴族出身的革命軍總司令拉法葉(Lafayette)在紅藍雙色之間插入代表法國王室的白色,
製成三色旗,期望由人民與王室攜手合作,建立一個自由平等的新國家。
最初的三色旗,三色由左至右為紅、白、藍,與現在的順序相反。
後來拉法葉覺得把藍色放在外側,飄揚時較不醒目,
於是在一七九四年二月四日將紅藍兩色對調,
成為現在由左至右為藍、白、紅的法國三色旗。
三色的意義
法國國旗三色最初的意義,是以紅藍兩色代表巴黎市民,
白色代表法國王室,期望雙方攜手合作建立新國家。
不知自何時起,藍、白、紅三色分別被賦予了自由、平等、博愛三種意義,
且隨著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的聲威傳遍全世界,成為大家對此三色最為熟悉的闡釋。
理發廳前的燈筒
相信大家都注意過,理發廳的門邊總會掛著一個會旋轉的彩色燈筒,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這燈筒的顏色最早只有藍、白、紅三色,而且就是來自法國國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出兵攻打法國,其中有五萬德軍進攻一個叫拍爾納河城的城市。
駐守該城的法軍將領知道兵力不足與德軍對抗,便事先撤退,等德軍進入時,已經空無一人。
一位德軍士兵捉到了一個該城的居民,是一位名叫丹基倫的理發師,他告訴德軍將領法軍往西撤退了。
德軍立刻向西追趕,哪知追了三十多里路還是不見法軍蹤影,原來他們被丹基倫騙了,
其實法軍是向東撤退的,德將一氣之下,開槍殺了丹基倫。
大戰結束後,法國為丹基倫舉行了國葬,並將他的遺體安置在巴黎的萬國紀念堂里讓大家瞻仰。
後來,法國的理發廳在門口掛上了藍、白、紅三色的燈筒,用來紀念這件理發師的光榮愛國事跡。
久而久之,成了理發廳的習俗,並傳到國外去,所以現在幾乎全世界的理發廳門口都有這個光榮的標志。
Ⅲ 法國國旗
法國國旗的圖案是紅、白、藍三色條紋,最初設計時,國旗上的三條色帶寬度完全相等,但是,當製成的國旗升到空中後,人們總覺得這三種顏色在國旗上所佔的分量不相等,似乎白色的面積最大,藍色的最小。為此,設計者們專門招集色彩專家進行分析,才發現這與色彩的膨脹感和收縮感有關。當把這三色的真實面積比例調整為藍:白:紅=30:33:37時,看上去反而相等了。藍、白、紅三色旗,白色象徵皇室,藍、紅色象徵市民。三種色彩來歷於法國歷史,藍色是聖馬丁長袍的顏色;白色紀念聖女貞德;紅色源自英雄聖丹尼斯使用的軍旗 。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與標志,懸掛著的國旗就代表了國家的主權。最早以立法形式制訂國旗是在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時開始的。法國的國旗以三色旗(Tricolore)著稱,最早出現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顏色取自當時法國國徽(紅和藍),再加上法國王室的顏色白色。其中藍色是聖馬丁長袍的顏色,白色紀念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紅色則是聖但尼軍旗的顏色。最早的三色旗色彩的排列與今天不同,紅色在左,不過後來有過調整。1794年2月15日,旗幟最終被確定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國旗。
Ⅳ 法國國旗的來歷意義30字
法國國旗以三色旗(Tricolore)著稱,藍色是聖馬丁長袍的顏色,白色紀念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紅色則是聖但尼軍旗的顏色。
【法國政府的標志,前三個字是 自由、平等、博愛 的意思】
Ⅳ 為什麼世博開幕式要升法國國旗
因為世博會總部在法國
Ⅵ 誰知道法國國旗的來歷
法國國旗三色旗是法國大革命時巴黎國民自衛隊隊旗。白色代表國王,藍、紅色代表巴黎市復辟王朝時不要人民了只有國王的顏色。
Ⅶ 冬奧會閉幕式為什麼升法國國旗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沒有升法國國旗吧!升的應該是義大利國旗,因為下一屆冬奧會將在義大利的米蘭和科爾蒂納佩佐舉辦。
Ⅷ 中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法國國旗的來歷分別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 其含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上發表徵求啟事。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通過了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的議案。 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 其含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上發表徵求啟事。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通過了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的議案。 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實行。
據大不列顛島先前島民的傳說,大約在西元幾世紀時前,有一位名叫聖喬治(St. George)的騎士殺死了一頭惡龍,傳說當時聖喬治殺死惡龍後,龍的血流到地面上,正好形成了一個十字形。時間來到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征時。一一九○年,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由英格蘭(England)國王理查王領軍,在亞康大獲全勝。聖喬治打敗惡龍的地方就在這附近,英人便認為是聖喬治在保佑他們勝利,聖喬治被視為守護聖人。一二七七年,英人設計了一面白底紅十字的「聖喬治旗」為英格蘭國旗。一六○三年,蘇格蘭(Scotland)國王詹姆士一世兼任英格蘭國王,使英格蘭與蘇格蘭兩國合一。詹姆士認為應該要有一面共同代表英格蘭與蘇格蘭的旗幟,於是在一六○六年將蘇格蘭國旗,藍底白X字的「聖安德魯旗」(St. Andrew's)與聖喬治旗合並,出現了最早的米字旗。一六四八年,發生「清教徒革命」,清教徒領袖克倫威爾處死英王查理一世,廢除王政和上議院,一六四九年成立共和政體,並將國旗換為英格蘭旗。一六六○年恢復王政,同時將國旗換回米字旗。一八○一年一月一日,愛爾蘭的白底紅X字「聖帕特里克旗」(St. Patrick's)被並入英國國旗中,成為了現在的樣式,使用迄今。英國國旗的圖案看起來就像一個「米」字,所以華人把她稱為「米字旗」;但「米」畢竟是個中國字,英國人當然不會這樣稱呼他們的國旗。英文里把英國國旗叫做「Union Jack」或「Union Flag」。 Union 為聯合之意,英國是由數個王國聯合組成的國家,所以這里的 Union 即是指英國; jack 是「艦艏旗」,是一種懸掛在船頭的旗幟,英國國旗最早的用途是掛在船頭標識國籍,故以 jack 稱之。兩字組合起來,就是英國的旗幟之意。英國國旗:綜合了原英格蘭(白地紅色正十字旗)、蘇格蘭(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愛爾蘭(白地紅色交叉十字旗)的旗幟標志。現國旗的白邊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英國國旗,俗稱「米字旗「,正式稱呼是「the Union Flag",也常常稱為「the Union Jack"。Jack是海軍用語,指懸掛在艦首的旗幟,英國軍艦艦首都懸掛國旗,因而得名。Union Flag是意為「聯合旗幟」。它是深藍底色的紅白米字旗。這面旗幟由英格蘭的白底紅色正十字旗,蘇格蘭的藍底白色斜十字旗和愛爾蘭的白底紅色斜十字旗合一而成。後來愛爾蘭島的一部分脫離了英國,國旗也未再改變。國旗上沒有代表威爾士地區的形象,因為設計時,威爾士早已與英格蘭合並了。英國國旗上的十字分別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以及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英格蘭聖喬治的白地紅十字旗產生於1200年, 隨後被英格蘭採納為國旗。蘇格蘭的聖安德魯的藍地白色「X"型十字旗,最早於8世紀時出現,但直至13世紀時才被蘇格蘭正式用作國旗。1606年,詹姆斯一世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時,將這兩面旗幟圖案重疊起來,作為大不列顛的國旗。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的白地紅色「x"型十字旗,最早是愛爾蘭菲茨諾德家族的旗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 列顛聯合組成王國後,這面旗幟又與大不列顛國旗重疊,最後形成 了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這面構圖奇特的「米字旗」。2001年10月22日,英國郵政為紀念這面國旗200周年發行一枚包含四枚郵票的小全張。小全張的右上角那枚郵票就是這種「米字旗」。其他的三面旗幟是:英國軍艦旗:英國軍艦旗最早出現在17世紀初期,小全張左上角的是英國皇家海軍的軍旗, 這種軍旗將米字旗放在左上角,中間是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十字。海盜骷髏旗:海盜骷髏旗是英國潛艇部隊的軍旗,英國潛艇部隊的每一艘潛艇的軍旗樣式都不一樣,小全張的這枚軍旗是聖普羅秋斯號潛艇的。三軍總司令軍旗:三軍總司令軍旗也是將米字旗放在左上角,三調色帶分別是:深藍色代表海軍,紅色代表陸軍,天藍色代表空軍,此外,在旗子的右下角有一個軍
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的網站表示,美國國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之一。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首先在1776年升起了大陸軍旗(Continental Army flag),這是英國國旗加上紅白相間條紋的旗幟,現在英國國旗的位置已改為星星。在1776和1777年的時候,帶有13條條紋的旗幟有幾種不同的設計,一直到1777年6月14日,美國國會才制定官方的設計式樣,現在這個日子被訂定為美國國旗日(Flag Day)。13條紅白相間的條紋和13顆星星代表當時的13個州。華盛頓當時解釋說:「我們從天上摘下了星星,我們從祖國取得紅色,它被白色條紋隔開,這表示我們已經和祖國分離,而白色條紋將會傳承給後代子孫,代表自由永世長存。」沒有紀錄可證實誰設計了原來的星條旗,但是歷史學家相信,獨立宣言簽署人之一的霍普金森(Francis Hopkinson)可能將非官方的大陸軍旗修改成現在的美國國旗式樣。而傳奇故事認為羅斯(Betsy Ross)將六角星改為五角星,縫制出第一面美國國旗。美國國旗首次出現在1777年9月的賓州白蘭地酒(Brandywine)戰役中。它首次飄揚在外國領土是在1778年年初的巴哈馬群島戰役中,美軍在當地佔領了英軍的一處堡壘。在佛蒙特州和肯塔基州於1790年代成為美國的州之後,美國國會同意在代表原來13個殖民地(現在稱為州)的國旗上再加上2顆星和2條條紋。隨著其它州加入美國聯邦,國旗上的條紋很明顯地無法再持續增加,於是美國國會在1818年立法將國旗恢復為原來的13條條紋,但是允許增加星星以代表新的州。當時的法令明確規定,條紋應是水平並且紅白相間,而聯邦的20個州應以星星表示。但是它並沒有說明色彩的濃淡或是星星的排列方式,所以當時存在著很大差異。在內戰期間,金色的星星比白色的常見,而星星有時排列成一個圓圈。星條旗第一次在國旗日慶祝活動中飄揚是在1861年的康乃狄克州首府哈特福特,當時正值內戰的第一個夏天。在1800年後期,學校舉辦國旗日節目幫助移民後裔了解美國,而個別社區各自舉行紀念儀式。因為懸掛國旗是愛國的表現,所以學校仍然於上課期間在學校前方懸掛國旗。1916年,美國總統宣布全國紀念國旗日,但是到了1949年美國國會才投票通過將國旗日定為永久的節日。當第49與50顆星星分別於1959和1960年加入星條旗時,其規格變得更為精確。規定的式樣是7條紅色條紋和6條白色條紋,而最上方和最下方的條紋為紅色。左上角從最上方到第四條紅色條紋下方的四分之一的部份為深藍色。星星的一角朝上,分布於9個橫列。奇數列有6顆星,偶數列有5顆星,其中心點在最長列的星星之間。
深藍色旗面。左上角為英國國旗,表明澳與英國的傳統關系。「米」字旗下的大七角星象徵組成澳聯邦的六個洲和聯邦區。靠旗桿側上角有英國米字旗,靠旗桿側下部有一顆白色的七角星;其餘部分有四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與一顆較小的白色五角星,代表的是太平洋上空的南十字星座。(參見澳大利亞、國旗) 最大的一顆七角星代表的是澳大利亞的六個州與一個區,藍色象徵著大海環抱著澳大利亞領土。這面旗幟是從一次設計比賽中,由英國君主在1904年選定的。最初這面旗幟主要用於海軍的軍旗,而米字旗才是更常用的國家象徵。1954年英國女王訪問澳大利亞時正式確定這面旗幟為澳大利亞的國旗,但直到1960年代,這面旗幟才完全取代米字旗,成為國家的象徵。 有一些澳大利亞人對於旗幟上的米字旗感到不滿,而該旗與紐西蘭國旗十分相似,也常常被混淆。但目前這面國旗還是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而且在澳大利亞共和制爭議被完全解決之前,這面旗幟還不太可能被另一面旗幟替換。
國旗紅色圓象徵太陽日本的國旗被稱為太陽旗(Hinomaru),它來源於日語"日之丸"一詞,其字面意思就是"太陽圓圈"。不能確定太陽圓圈的符號到底是何時第一次被用在旗子和標語上的。然而,在12世紀,武士出現了,源(Minamoto) 與平(Taira) 兩大家族爭奪權力的爭斗中,武士們喜歡在摺扇(日文叫gunsen)上畫太陽圓圈。在15和16世紀日本的戰國時代,許多軍事人物爭奪勢力范圍,太陽旗符號被廣泛地用作軍徽。一幅描繪1600年在關原的戰斗的民間工藝屏風畫上畫著一支軍隊,它的許多軍旗都有太陽旗的基本色彩。盡管白色背景配紅色圓圈最普遍,但也有深藍背景配金色圓圈的。 載有幕府將軍的船上掛太陽圓圈旗 把太陽旗(Hinomaru)當作代表整個國家的象徵來使用,其歷史可追溯到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在16世紀後期及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在17世紀初都曾在派往國外做貿易的船上掛過。描繪17世紀江戶市(Edo,今天的東京)情景的一個屏風顯示,一個太陽旗被用作表示船上載有幕府將軍的象徵。在"鎖國"時期(1639-1854),與中國、朝鮮和荷蘭以外的對外貿易和其它關系是被禁止的。但在德川幕府於1854年後與其它國家開始貿易(包括美國和俄國)時,日本貿易船再度開始使用太陽旗。德川幕府1854年接受薩摩藩(Satsuwa:現鹿兒島縣)領地的一個名叫島津齊彬(Shimazu Nariakira)的人的建議,決定為避免被錯認為外國船,日本船將使用"白色背景的太陽旗"。1860年載送日本官員到美國去的官船咸臨丸(Kanrin Maru)上掛著太陽旗。作為現代日本旗的太陽旗在德川家庭喪失了政治權利以後,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根據國家大政官(Grand Council of State)1870年1月27日頒布的第57號令,太陽旗被正式定為在商用船隻上使用的日本旗。在太陽歷法正式取代農歷歷法的前一年即1872年,太陽旗首次在政府建築物的場地使用。那時,許多普通家庭和非政府機構也表示了在假日掛太陽旗的願望。在後來的年份里,公開發表了許多通知和文件,強化了太陽旗作為象徵日本的旗子的地位。
Ⅸ 美國、英國、法國的國旗的含義
一.美國國旗是星條旗(the Star-Spangled anner),旗面左上角為藍色星區,區內共有9排50顆白色五角星,以一排6顆、一排5顆交錯。星區以外是13道紅白相間的條紋。50顆星代表美國50個州,13道條紋代表最初北美13塊殖民地。據華盛頓說:紅色條紋象徵英國,白色條紋象徵脫離它而獲得自由。更普遍的說法認為,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自由,藍色則象徵忠誠和正義。
國旗象徵著一個國家的尊嚴。同各國人民一樣,美國人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場合都要保持對國旗的崇敬。美國許多州專門制定有關法律,規定了對國旗的禮節。 美國升國旗的慣例是,著便裝的戴帽者,用右手將帽子摘下,舉在左胸前;未戴帽者,以立正姿勢對國旗行注目禮;穿軍裝者,則行軍禮。
美國對掛放國旗的方式有如下規定:
l.國旗與行進隊伍前面的其他旗幟一起舉起時,應位於所有旗幟之前,並在正中;
2.國旗與另一面旗幟同舉時,應位於右側;
3.國旗與一面旗幟交叉擺放時,應位於左側,旗桿在前;
4.國旗豎掛時,星區在上;
5.國旗與州旗、市旗或其他團體旗幟同掛在一條旗繩上時,應位於頂端;
6.會場上,國旗應位於第一排的右端;
7.國旗與其他旗幟一起懸掛時,應位於中間,並高於其他旗幟;
8.國旗懸掛在街道上空時,星區應朝北或者朝東;
9.在講壇上,國旗應位於發言者的右側;
10.國旗鋪放在靈柩上時,星區應位於死者的左肩上方;
11.國旗掛在汽車上時,應牢固地固定於車身。
美國還規定,任何物體和徽章都不得置於國旗之上,也不得將國旗掛放在骯臟之處。
有時美國人還要對國旗宣誓。誓詞系1892年由美國《青年伴侶》雜志社的編輯弗朗西斯·貝拉米寫成。誓詞全文是:「我宣誓忠實於美國利堅合眾國國旗,忠實於她所代表的合眾國——蒼天之下一個不可分割的國家,在這里,人人享有自由和正義。」
1942年制定的法令規定,美國人對國旗宣誓時,應取立正姿勢,右手鄭重地放在左胸前,以示對國旗的崇敬。
二.英國國旗,俗稱「米字旗」,正式稱呼是「the Union Flag",也常常稱為「the Union Jack"。Jack是海軍用語,指懸掛在艦首的旗幟,英國軍艦艦首都懸掛國旗,因而得名。Union Flag是意為「聯合旗幟」。它是深藍底色的紅白米字旗。這面旗幟由英格蘭的白底紅色正十字旗,蘇格蘭的藍底白色斜十字旗和愛爾蘭的白底紅色斜十字旗合一而成。後來愛爾蘭島的一部分脫離了英國,國旗也未再改變。國旗上沒有代表威爾士地區的形象,因為設計時,威爾士早已與英格蘭合並了。英國國旗上的十字分別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以及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
英格蘭聖喬治的白地紅十字旗產生於1200年, 隨後被英格蘭採納為國旗。蘇格蘭的聖安德魯的藍地白色「X」型十字旗,最早於8世紀時出現,但直至13世紀時才被蘇格蘭正式用作國旗。1606年,詹姆斯一世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時,將這兩面旗幟圖案重疊起來,作為大不列顛的國旗。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的白地紅色「x"型十字旗,最早是愛爾蘭菲茨諾德家族的旗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 列顛聯合組成王國後,這面旗幟又與大不列顛國旗重疊,最後形成 了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這面構圖奇特的「米字旗」。
三.法國國旗藍白紅3色豎條,象徵自由,平等和博愛.
Ⅹ 法國國旗簡介
法國的國旗以三色旗(Tricolore)著稱,最早出現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顏色取自當時法國國徽(紅和藍),再加上法國王室的顏色白色。其中藍色是聖馬丁長袍的顏色,白色紀念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紅色則是聖但尼軍旗的顏色。
最早的三色旗色彩的排列與今天不同,紅色在左,不過後來有過調整。1794年2月15日,旗幟最終被確定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國旗。
波旁王朝復辟時,三色旗曾經被廢除,而用王室的鳶尾花旗(fleur-de-lis)。然而1830年7月革命後,三色旗再度成為法國的國旗,並延續至今。法國國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旗之一,對後世界各國國旗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社會影響
法國的三色旗產生代表著一個新的革命運動的開始。在它的影響下,包括比利時,查德,愛爾蘭,義大利,墨西哥和羅馬尼亞等許多國家都採用了於法國三色旗類似的國旗。在加拿大一些地區,如新伯倫瑞克省(New Brunswick)來自法國的移民阿凱迪亞人(Acadians)所採用的旗子也是基於法國三色旗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