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什麼時候有的槍

法國什麼時候有的槍

發布時間:2022-06-20 12:35:08

Ⅰ 槍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燃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雖可算作霰.彈槍但與現代霰.彈槍並無關聯。
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5世紀初,西班牙人研製出了火繩槍。後來,被明王朝仿製,稱之為鳥銃,直到1547年出生的法國人馬漢,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葯擊發。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到1848年,足足裝備了200多年。
後裝槍的發明是19世紀槍.械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結束了步.槍出世500年都是從膛口用探條把彈丸裝進槍膛內的歷.史,被有些史書稱之為「開辟了輕武.器和步兵戰術的新紀元」。

Ⅱ 槍的發展史是什麼

槍的產生和發展

據史料記載,在1259年,中國就製成了以黑火葯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銑,到明代已在軍隊中大量裝備。

14世紀時歐洲也有了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火門槍。15世紀歐洲的火繩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葯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桿,用硝酸鉀浸過的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用手點燃火葯發射。

最有名的火繩槍是16世紀2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槍。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丸用木製的或鐵制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代替。

來復槍

早期的槍械部是前裝滑膛槍。1520年,德國紐倫堡的一名鐵匠戈特,為了簡化前裝手續,減少氣體泄出,使彈丸在槍膛內起緊塞作用並提高裝填速度,發明了直線式線膛槍,採用圓形鉛球彈丸。由於「膛線」一詞的英文讀音是「田田來復」,所以線膛槍也被稱作來復槍。至今,印有戈特姓名和1616年生產日期的步槍還保存在博物館內。這種帶有膛線的來復槍射擊精度大大超過了滑膛槍。

16世紀以後,膛線由直線形改為螺旋形,發射時能使長形鉛丸作旋轉運動,出膛後飛行穩定,提高了射擊精度,增加了射程。較為有名的是法國的米寧前裝式來復槍。此槍重約43千克,有4條螺旋形膛線,最大射程914米。彈丸長形,頭部蛋形,底部中空,略小於口徑,比較容易從槍口填裝,發射時火葯氣體使彈底部膨脹而嵌入膛線以發生旋轉。但由於這種線膛槍前裝很費時間,因而直到後裝槍真正得到發展以後,螺旋形膛線才被廣泛採用。

最有名的是英國帕特里克弗格森於1776年發明的一種新式來復步槍。這種槍射程達180米,平均每分鍾可射4~6次。這比起當時每分鍾只能發射一次,射程僅如米的一般步槍來說確是巨大進步。弗格森在槍膛內刻上螺旋形的紋路即來復線,使發射的彈頭旋轉前進,增加了子彈飛行的穩定性、射程和穿透力;又在槍上安裝了調整距離和瞄準的標尺,提高了射擊命中率。

19世紀,人們對槍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25年,法國軍官德爾文設計了一種槍管尾部帶葯室的步槍,採用球形彈丸,彈丸裝入槍管後,利用探條沖打,使彈丸變形而嵌入膛線。這種槍的射程和精度都有明顯提高。德爾文被稱為「現代步槍之父」。

1848年出現的米涅式步槍,構造比德爾文步槍更加簡化,省去了專門的葯室,彈丸也改為中空式。

從後面裝彈的擊發槍

1800年,人們發現了雷汞,緊接著便又發明了含雷汞擊發葯的火帽。把火帽套在帶火孔的擊砧上,打擊火帽即可引燃膛內火葯,這就是擊發式槍機。隨後,1812年在法國出現了定裝式槍彈。它是將彈頭、發射葯和紙彈殼連成一體的槍彈。於是,人們開始從槍管尾部裝填槍彈。這是由一位普魯士軍械工人馮·德雷澤1835年發明的,他把自己造的槍稱為「針槍」。一勾扳機,一根長撞針便從彈葯筒的底部穿過,插入炸葯,刺在雷管,引發炸葯爆炸,將彈丸發射出去。後膛迅速裝彈使德雷澤槍成了一種優越的武器,並於1840年裝備普魯士軍隊。

擊針槍比以前的槍具有更高的射速,而且射手能以任何一種姿勢重新填子彈。可是在當時,幾乎所有的國家和極力反對後裝槍。戰爭使對後裝槍持反對意見的人改變了看法。1866年,奧地利軍隊在戰爭中遭到了後獲槍的沉重打擊,於是法國、俄國、奧地利,還有歐洲其他國家都紛紛裝備了後裝槍。

1866年,法國裝備了A·沙斯波式擊針槍,俄國則裝備了英國人卡萊式結構的擊針槍。然而,紙殼子彈沒有可靠的密閉,影響射擊精度,並使槍機結構復雜化了。因此,在19世紀70年代,擊針槍被更完善的機柄式步槍所代替,這種步槍使用定裝式金屬殼子彈和裝有彈簧擊針的活動槍機,把氣體由封起來,解決了後噴問題。

這種從後面裝彈的武器從此才真正具有了前人無法想像的射程、准確性和發射速度,因此威力大增。從此,槍在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1870年的色丹戰役中,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騎兵沖鋒,在一次群射中遭到了慘重的打擊。

首先使用金屬殼子彈的毛瑟步槍

1871年,普魯士王國姓毛瑟的兩兄弟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發射金屬外殼子彈的步槍,並用它來裝備軍隊。這是一種採用金屬彈殼槍彈的機柄式步槍。這種槍的口徑為11毫米,有螺旋膛線,發射定裝式槍彈,由射手操縱槍機機柄,實現開鎖、退殼、裝彈和閉鎖。這種槍可靠性好,操作簡單方便,很快顯示出它的威力來。

1881年,毛瑟步槍改進後,在槍管下方槍托里裝上可容8發槍彈的管形彈倉,將彈倉裝滿後,可多次發射,1882年被普魯土政府用作基本的步兵武器。毛瑟又進一步改進其設計,最後發明出一種裝在槍內的5發匣式彈倉。這種槍成為德軍的制式步兵武器,並被世界備國所仿造。1886年無煙火葯首先在法國用作槍彈發射葯後,由於火葯性能提高,殘渣減少,以及金屬深孔加工技術的進步,步槍的口徑大都減小到8毫米以下,彈頭初速也進一步得到提高。1896年,毛瑟步槍也改為使用這種無煙火葯製造的槍彈,並將口徑改為792毫米。不久,很多國家都購買和裝備了這種先進的步槍。

小口徑自動步槍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們普遍認識到單兵突擊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1958年,美軍首先開始試驗發射556毫米雷明頓槍彈的小口徑自動步槍AR15。它由美國著名槍械設計師斯通納設計,1963年定名為M16步槍並裝備部隊,開槍械小口徑化的先河。M16步槍重3l千克,有效射程為400米,彈頭命中目標後能產生翻滾,在有效射程內的殺傷威力較大。這種槍後來的改進型M16AI和M16AZ步槍,均用來裝備美軍。

德國HK33E步槍許多國家也研製出多種發射小口徑槍彈的步槍。前蘇聯於1974年定型了口徑為545毫米的AK74自動槍和P11K74輕機槍。在歐洲一些國家還裝備了無托步槍。這種槍握把在彈匣前方,可保持足夠的槍管長度,槍長明顯縮短,如法國的FAMAS步槍,奧地利的施太爾通用槍和英國的SA80步槍。1980年10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選定556毫米作為槍械的第二標准口徑,並在各公約國軍隊中裝備這種高射速小口徑的自動步槍。

Ⅲ 世界上槍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 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南宋 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雖可算作霰彈槍但與現代霰彈槍並無關聯。
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15世紀初, 西班牙人研製出了 火繩槍。
1547年出生的法國人馬漢,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葯擊發。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Ⅳ 世界上最早發明槍的國家

4、現在槍械

自21世紀以來,槍械技術發展迅猛,不僅槍械的種類多種多樣,而且用途各異。現在步槍以突擊步槍、狙擊步槍。自動步槍和卡賓槍為主,機槍以重機槍、輕機槍和通用機槍為主,而沖鋒槍在軍事中的用途已經逐漸被突擊步槍和卡賓槍所取代,目前主要裝備特種部隊和警察。然而人們對槍械的探求仍未停止,始終再探求現代槍械更多未知的一面,以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

Ⅳ 槍械最早出於哪一年

1.最早的火槍是我國宋代陳規於1132年發明的。槍管用長竹竿做成,內裝火葯,靠噴火來燒殺對方,是所有現代火槍的前身。

2.最早的步槍是我國於1259年發明的「突火槍」。槍管用竹子做成,在槍管里裝上火葯,然後再從槍口安裝子彈,點燃後便會把子彈射出。

3.最早的手槍是義大利人於1364年發明的火門手槍,亦稱「希歐皮」。槍身長約200毫米,後被火繩手槍所取代。

4.最早的燧發槍是法國人馬漢於1615年發明的。該槍的結構是在點火葯上加一鉸接蓋,擊發時燧石與鉸接蓋摩擦出火星,將點火葯引燃擊發。

Ⅵ 槍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最早的原始槍是中國人發明的,在南宋就有了,原理和後來的鳥槍一樣,發射鐵屑、碎片等來殺傷敵人,現代步槍是普魯士(現在德國地區)人發明的,叫德萊賽步槍(M1841),是第一款擊針擊發子彈的步槍。

Ⅶ 世界上的槍最早在哪個時代開始有的又是哪個國家的

是中國,1259年,中國發明了以黑火葯為發射彈丸,竹管為槍管的第一支「突火槍」。

1547年出生的法國人馬漢,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

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葯擊發。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7)法國什麼時候有的槍擴展閱讀

槍械的分類

1、手槍:一種單手發射的短槍,是近戰自衛使用的小型武器,在50米內具有良好的殺傷效能,手槍是16世紀以後開始研製的,開始主要是轉輪手槍,就是通過轉動彈盤和槍管將槍彈發射出去,所以一支槍有多個槍管。

2、步槍:一種單兵便攜的長管槍械,有效射程式400米,有的可發射槍榴彈。步槍是最早的一種槍械,13世紀出現射擊火器之後就開始研製步槍,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基本趨於完善.早期的步槍是單發裝填,以後出後了自動退殼和送彈的單發半自動步槍,戰斗射速每分鍾15-20發。

Ⅷ 西方國家是什麼時候最早使用槍支的

14世紀、15世紀先後在歐洲出現了火門槍和火繩槍。16世紀初在德國紐倫堡出現了最早的燧發槍,19世紀初被擊發槍取代。19世紀後期,自動槍械得到廣泛應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坦克機槍、航空機槍、反坦克槍和高射機槍。

Ⅸ 二戰時法國的步槍 沖鋒槍 機槍 各式什麼 還有坦克用機槍

二戰時法國武器
手槍系列

MAS 1873是法國軍隊採用的第一種雙動式左輪手槍,它於1873-1887年期間在聖埃蒂安武器製造廠生產了約33.7萬支。
盡管不久就被M1892左輪手槍所取代,但它在一戰期間仍然被廣泛地使用,並於1940年轉交給了預備役部隊。在納粹德國佔領法國後,此槍成了地下抵抗組織的「專利」。

MAS 1874是MAS 1873的法軍軍官專用版本,大約生產了3.5支,比起1873來1874更為輕巧,而且有較深色的槍身,是法國軍官的禮儀用槍和自衛武器!
MAS 1873使用11×17 毫米M1973手槍彈,容彈量為6發,最大射程50米。
二戰結束後,MAS 1873退出了法軍現役。

步槍系列
勒貝爾M1886步槍又叫勒貝爾步槍,是法國陸軍上校尼古拉斯.勒貝爾發明的,是史上第一種最成功的無煙火葯槍械。
1887年,勒貝爾步槍被法國軍隊列裝為制式步槍,發射8×50 毫米的勒貝爾步槍子彈,由內置彈倉供彈,容彈量為8 發。
全長1300毫米,重4.41公斤,有效射程400 米,在1920年停產,共生產了約288萬支,二戰中仍有大量使用。
貝蒂埃步槍,是法國軍方用來取代勒貝爾步槍而生產出來的,有多種型號。
勒貝爾MLE1886步槍開始生產後,法國當局開始要求生產一款卡賓型勒貝爾步槍以供騎兵使用,但是勒貝爾卡賓槍很快就因過於緩慢的裝填方式而被騎兵拒用,法國當局也就開始尋求新的設計。
這時,鐵道工程師貝蒂埃使用經過一定修改的勒貝爾步槍槍機結合曼利夏3發盒式彈匣設計出一款新型卡賓槍,由於使用彈夾裝彈非常方便,
於1890年通過評估並正式命名為MLE1890卡賓槍。
貝蒂埃的全名叫安德烈·維吉爾·保羅·瑪麗·貝蒂埃,在MLE1890卡賓槍獲得成功後,他以此為藍本在1902年設計出了MLE1902步槍。
MLE1902步槍全長1125毫米,空槍重3.6公斤。1907年,又在MLE1902步槍研發出了MLE1907步槍。
MLE1907步槍全長1305毫米,空槍重3.8公斤,發射8×50 毫米的勒貝爾步槍子彈,由內置彈倉供彈,容彈量為3發,具體產量和停產時間不明。

MAS-36步槍
MAS-36步槍在1936年被首次採用,以替換當時服役的貝蒂埃系列步槍和勒貝爾M1886式步槍。
MAS-36是一種短小、輕便的卡賓槍型步槍,全長僅僅1021 毫米,重3.71公斤,使用7.5×54 毫米步槍彈,由5發內置彈倉供彈。
1949年,MAS-49半自動步槍服役後,MAS-36停產,並退居二線,不過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法國的空降部隊曾以配有狙擊鏡的MAS-36用來消滅敵方的狙擊手。
M1917RSC半自動步槍
別名RSC M1917,是一戰末期,法國裝備的一款半自動步槍,一戰結束時停產,大約生產了8.6萬支。
之所以叫RSC是因為它的研發者是利貝羅勒(Ribeyrolles),薩特(Sutter)和紹沙(Chauchat)各取一個名字開頭字母的合稱。
RSC M1917的總重是5.25 公斤,全長是1331毫米,使用8×50 毫米的勒貝爾步槍子彈,由5發內裝漏夾供彈。

沖鋒槍系列
MAS-38沖鋒槍

MAS-38沖鋒槍起源於1918年-1922年執行的武器製造計劃,該計劃大意是設計一種沖鋒槍,一種輕機槍和一種半自動步槍來更新法軍的武器。
不過,因為要建造馬其諾防線使得法國政府因財政預算不夠而無法大量裝備上述武器。
最終只有輕機槍裝備了部隊,其它兩樣,沖鋒槍少量生產,半自動步槍則是根本沒有研製出來。

少量生產的沖鋒槍就是MAS-38。
雖然生產計劃在1918年就已經提了出來,可是,在1938年才被法國相關部門批准生產,而且在1939年一月的時候還未開始生產製造。
此後,由於歐洲大陸戰爭陰雲密布,聖艾蒂安兵工廠才開始生產製造MAS-38。
1940年6月22日法國向德國投降,到這時,MAS-38才生產了大約2000支。
此後在德國佔領期間,MAS-38是否繼續生產就不得而知了,1946年,MAS-38停產。所以現在比較多的說法還是MAS-38生產了2000支左右。
不過有資料表明,德國將繳獲的MAS-38,改稱為7.65 mm MP722(F),F代表法國,給維希法國政府的法國軍隊使用。
所以,產量現在只能說尚有爭議。

機槍系列
紹沙M1915輕機槍

主要設計人是紹沙,蘇特里,裡布羅勒和格拉底特,所以又稱CSRG機槍。是一戰中,產量最高的輕機槍。但同時,它在性能上的不可靠性也被人所詬病。
全長1143毫米,總重9.07千克,使用8×50 毫米勒貝爾步槍子彈,由20 發半月型彈匣供彈。而且是一戰協約國的制式輕機槍,共生產了26.2萬挺。
根據各國的子彈口徑不同,紹沙M1915也改成了各種口徑,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美國使用的.30-06,生產了37000挺,採用16發彈匣供彈。
波蘭也定製了一些M1915,口徑改為了可以發射7.92×57毫米毛瑟子彈。

哈奇開斯M1909輕機槍

哈奇開斯M1909輕機槍的資料不多,因為它只是一個過渡,不過,日本卻在M1909輕機槍的基礎上仿製出了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歪把子」。

Ⅹ 現代槍支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現代槍支是由普魯士(德國)工人馮·德雷澤發明的。

最早的後裝槍是由普魯士(德國)軍械工人馮·德雷澤發明的。這種槍同時又是一種擊發槍。一扣扳機,一根長撞針便從彈葯筒的底部穿過,插入炸葯,刺穿雷管,引發炸葯爆炸,將彈丸發射出去。

後裝槍這種從後面裝彈的武器才真正具有了前人無法想像的射程、准確性和發射速度。後裝槍和擊發式槍擊的出現,標志著槍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現代槍械)。

(10)法國什麼時候有的槍擴展閱讀

1841年,德萊賽解決了針發槍的幾項跨越性的關鍵技術後,德萊賽步槍立即被普魯士軍隊採納,並以M1841的名稱列裝。

由於1860年美國內戰、普魯士-丹麥戰爭中後膛槍的出色表現,1864年,英國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負責挑選一種新步槍,替換過時的恩菲爾德M1853。委員會首先決定採用美國人雅各布·斯奈得(Jacob Snider)的設計作為過渡方案,將前膛裝填的恩菲爾德改裝為後膛裝填並改用金屬彈殼彈葯。

閱讀全文

與法國什麼時候有的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